傑伊漢作為btc終點原因
A. 管線運輸與構成是什麼
在工業化國家裡,已經建好了將原油輸往內陸合適地點的煉油廠的主要管線網,同時也利用管網將石油產品從煉油廠輸往各消費中心區。石油管線是大口徑的管子,可以輸送大量石油,每年的輸送量可達數千萬噸,在管線的沿途,每隔60~100千米處建有泵站,以保持石油在輸送途中的壓力。管線內石油的輸送從生產工廠到煉油廠的路線。速率為2米/秒。管線輸送意味著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嚴重的漏油事故,實際上,一旦因事故或人為破壞造成管線受損,泵即可停止,可有效地限制污染。但是,如果管線的擁有國家對管線沒有實施有效的監管,事情可能就會變得格外嚴重。石油內含有酸性氣體(CO2和H2S),或多或少都會有腐蝕性,所以管線會從內部出現破損,而且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更換的話,管線就會發生泄漏。
基本上講,管線的建設需要根據地緣政治進行談判管線穿越國家之間的對話,產生一種合作協議,以求解決爭端。。跨越多個國家的主要管線的建設需要經過激烈的談判,這些談判之後是能源需求的地緣政治以政治學為依據,在不同規模上進行地理的、歷史的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綜合分析(范圍可以從一個國家到國際性分析)。它分析研究地理位置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戰略方面的意義,此處地理學的含義為地理位置、范圍、功能和地域與儲量之間的關系。和政治學問題。如,我們看看中亞新的石油資源的問題吧——看看在那裡都發生了什麼,在裏海四周都發生了什麼吧:這里的石油大量被運往東方,運到中國,為那些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加的用戶們提供可靠的供給,或者運往東南方,越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往西南方向,越過伊朗,那裡是最具經濟意義的通道;或者往西北方向,到達俄羅斯俄羅斯擁有對歐洲天然氣管線輸送的控制能力。。這樣就能夠保證控制所有的最終目的地。管網波羅的海管線系統(BPS)是由石油管線公司Transnent運營的俄羅斯運輸系統。BPS將石油從Tiaman-Pechora地區、西西伯利亞地區和烏拉爾—伏爾加河地區運往設在芬蘭灣東部的普里莫爾斯克(Primorsk)石油終端。由多種設施構成,它們統一操作,將石油產品從一處輸往另一處。
石油與天然氣路線的控制——地緣政治的糾紛梳理。輸往西方的喬治亞管線並沒有遭到破壞,但它依然是易受傷害的。它並不僅僅是俄羅斯和喬治亞之間的爭斗資料來源:《經濟學家》,2008年8月。,該管線的路線於2008年制定,這是一條向西部延伸的、出口條件十分惡劣的石油管線。2008年8月5日,在土耳其東部的1100英里(1760千米)處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BTC)管線上的一座泵站被放火燒毀。土耳其庫爾德分離派宣布對此負責。這條管線每天向西方市場輸送了85萬桶產自裏海的原油,它的關閉導致一度下跌的油價再度上揚,英國石油公司為BTC管線投資440億美元,而且依然掌控著這條管線,英國石油公司勇敢地面對一切,認為這條管線的關閉僅僅是暫時的。但兩天之後,喬治亞與俄羅斯爆發戰爭,那座泵站大火熊熊燃燒數日。
「第四走廊項目將減少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可將產自裏海的天然氣輸往歐洲。」
英國石油公司的另一條管線巴庫—蘇普薩(Baku-Supsa),曾經將原油輸往喬治亞的黑海海岸(現在已經被俄羅斯的軍艦封鎖),那裡已經重新開放,但又被迫關閉。2008年8月12日,即使戰爭已經結束,英國石油公司依然停止向巴庫—埃爾祖魯姆(Baku-Erzurum)天然氣管線輸送天然氣。唯一一條來自亞塞拜然的管線在近期已經滿負荷運行,該管線穿過俄羅斯抵達新羅西斯克(俄羅斯北高加索港口城市)的港口。在過去10年中,喬治亞一直是可以穿過多條新管線的可靠國家,可以由西方幾個石油公司安全有效地掌控著,該管線可以經過俄羅斯和伊朗。實際上,過去幾周內,這條管線已經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但事情並沒有完結。喬治亞指出它的能源結構在戰火中依然得以保存:它的管線沒有被炸。俄羅斯願意與亞塞拜然、土耳其保持良好關系,它謹慎地認為,這不是石油戰爭。然而,危機——包括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關於亞美尼亞的危機爭端,已經日趨擴大。南高加索地區被認為是所謂的「第四走廊(Fourth Corridor)」項目的接替點,即西方戰略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可以終結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將裏海的天然氣輸往歐洲市場的重要戰略地點。在這一「藍圖」中,點睛之筆就是拿布果(Nabucco)管線,按照設計,將於2013年用船將產自裏海的天然氣輸往歐洲,這一項目由於得不到歐洲的支持而遇到了麻煩,競爭對手俄羅斯的計劃稱為「第四流動(Fourth Stream)」,實際上,在土庫曼,並沒有大型西方能源公司從事作業由時任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簽署的關於對外政策的立法提案之一,被提交給亞塞拜然和土庫曼,要求那裡的領導人把天然氣賣給俄羅斯。。
管線的運行。當鋪設管線時,施工項目不僅包括政府鋪設管線的工作,而且還須建設泵站和壓縮站,這也包括許多野外設備安裝的相關工作,這些設備可以進行遠程遙控操作。野外裝置是儀表化的,由數據採集單元和通信系統構成。野外儀表包括流量、壓力、溫度計和發射器,同時還需要一些測量相關數據的設備。這些儀表沿著管線在一些特殊地點安裝,如輸送站、泵站(流體管線)或壓縮機站(氣體管線),以及控制閥門站等。由於這些野外儀器測得的信息在一個區域性遙控終端部門(RTU)進行匯集,在那裡,利用通信系統實時將野外數據輸往中央控制區,這些通信系統可以是衛星頻道、微波通信或者是攜帶型電話等。由中央控制室發出指令對管線進行遠程式控制制與操作。在這個控制中心,所有與野外測量相關的數據被統一輸往一個中央資料庫。這些數據是從管線沿途的多個RTU接收器收到的。人們常常可以看到沿管線每個工作站安裝的RTU。
在主控室的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接收所有野外信息並通過一套屏幕或SCADA人機交互界面將其輸送給管線操作人員,可以顯示管線的運行狀態。操作員可以遙控管線的水動力條件,並通過SCADA向野外輸送操作指令(打開或關閉閥門,打開或關閉壓縮機或泵,改變設定點等)。為了使這些主管人員的操作最佳化且安全,一些管線公司正在使用一種名為「先進的管線應用(Advanced Pipeline Applications)」的軟體工具,它被安裝在 SCADA的頂部,可以增加泄漏檢測、泄漏定位、測量跟蹤、清管器跟蹤、成分跟蹤、校正建模、預先建模、操作人員培訓等功能。
B. 南奧塞梯想獨立,為什麼俄羅斯和喬治亞要開戰
我就說簡單點
8月9號 凌晨3點開打的 具體誰先攻擊的個有個的說法
南奧塞梯 形式上是屬於喬治亞 自蘇聯解體後 喬治亞根本管不到南奧塞梯 但是南奧塞梯還不滿意要獨立出去!南奧塞梯背後就是 俄羅斯而且 多人有俄護照 俄羅斯的合法公民 俄羅斯 在南奧塞梯有維和駐軍!
喬治亞 前蘇聯的加盟國 現在卻 想加入北約 一心往西方靠攏 他國家就1萬軍隊 居然還派遣2000士兵去伊拉斯挺美國 而且老給俄羅斯找麻煩 俄羅斯忍他不是一天倆天了!他的背後就是西方和美國!
這次南奧塞梯事件 算是 俄羅斯對 西方策動科索沃獨立的報復 也是面對北約東擴給出的警告!喬治亞不只南奧塞梯問題還有 阿布哈茲問題 和南奧塞梯一樣也要獨立出去 背後也是俄羅斯!
-----------------------------------------------------
給你個數據你參考下
----------俄羅斯 ----喬治亞
部隊總數 --124萬 -----1.8萬
坦克 ---2.28萬輛 -----170輛
裝甲車 --1.5萬輛 -----120輛
戰機 -----1390架 ------10架
直升機 ---2565架 ------11架
火炮 ----2.4萬台 -----100台
喬治亞那麼點大的地方沒個戰略縱深 不用幾天
老毛子 半個裝甲師 就直接橫掃他全家了!
C. 赤道原則的作用
赤道原則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第一次把項目融資中模糊的環境和社會標准明確化、具體化,為銀行評估和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提供了一個操作指南。截至2007年12月,採用「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已有56家,其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項目融資總額佔全球項目融資市場總份額的80%以上。但是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接受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卻只有6家。成為遵守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不需要簽署任何協議,而只是宣布接受赤道原則即可。赤道原則雖不具備法律條文的效力,但隨著其在國際項目融資市場中的廣泛應用,赤道原則已經逐漸成為國際項目融資中的行業標准和國際慣例。
日本瑞穗實業銀行作為亞洲首批採納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對中國銀行業有重要的借鑒意義。2003年10月,瑞穗實業銀行宣布採納赤道原則,並著手制定包括內部38個行業的實施細則的操作手冊並建立內部操作流程。2004年10月,編制完成《瑞穗實業銀行赤道原則實施手冊》,並將其應用於全球的項目融資和財務顧問活動。採納和實施赤道原則使瑞穗實業銀行的聲譽和經營績效得到顯著提升,據統計,該行在國際項目融資排名由2003年的第18位上升至2006年第3位,已突破7.72億美元。
2003年6月以後,赤道原則就直接運用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大中型和特大型項目中,有些項目在是否符合赤道原則方面頗有爭議,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如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Baku-Tbilisi-Ceyhan,簡稱BTC)輸油管道工程、薩哈林(即庫頁島)2號油氣開發項目(the Sakhalin Ⅱ oil and gas project)和印度的那馬達大壩項目(the Narmada Dam projet)等。這三個項目是運用赤道原則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同時也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從赤道原則的融資實踐中,我們可以大致歸納出赤道原則的一些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