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後悔知乎
A. 當初投資比特幣的人,現在過的怎麼樣了
那些人現在日子過得很滋潤,早期把玩比特幣的這些「風口的豬」掙了很多錢。
一、 中本聰發現比特幣,如今淡出比特幣圈。
B. 被坑買了很多比特幣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比特幣是什麼?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這是比特幣的第一筆公開交易,也是當時的匯率,1萬比特幣=25美元。
如果他當時保留了這1萬個比特幣,現在將擁有2.7億美元,達到財富自由了。
要知道,一共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他一頓披薩吃掉了1/2100的市場價值。
正式這筆公開的交易曬在了網路上,讓資金開始關注到比特幣的價值,因為可以產生交易。
於是以程序員為首,開始拚命的挖礦,比特幣的價值開始水漲船高。
之所以比特幣的價值水漲船高,是因為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的產量是有限的,挖礦的成本就增高了。
C. 程序員把7500個比特幣當垃圾扔掉後悔莫及,現在的比特幣有多值錢
這一次的新聞可以說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畢竟現在的比特幣已經突破了3.3萬美元一枚的價格。而一個程序員在當初竟然把7500個比特幣當作垃圾給扔掉,如果換算下來的話,他基本上已經損失了幾十億元。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比特幣背後的一些故事,以及現在為什麼比特幣可以瘋漲,喜歡的可以點贊和關注。
第三,比特幣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現在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超過了3.3萬美元,但實際上比特幣肯定是不值這個價的。這個完全是被炒作起來的。其實我們可以從各種證據來發現比特幣只有在上漲的時候才會出現鋪天蓋地的新聞。但是在他下跌的時候,比特幣卻好像煙消雲散一般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
D. 當年說比特幣是騙子的人現在後悔嗎
後悔的想跳河,如果當時有一百個比特幣,現在就是兩百萬
E. 有人說後悔當初便宜的時候沒買比特幣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後悔葯吃的。如果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會覺得為什麼當初房子這么便宜的時候不買房子。
F. 當初稀里糊塗買了20000枚比特幣的人,現狀如何
關於比特幣大家多少都聽說過,它並非真實存在,而是一種虛擬網路數字貨幣,這種貨幣市場價值的漲幅很大,比如在2015年的時候,一枚比特幣價值1000元人民幣,在2017年它的價值就上漲到17000元,如果將其與比特幣剛上市的價格相比,其中的利潤更是驚人。比特幣是在2009年出現的,當時一枚比特幣僅0.1美元,將近0.8元人民幣一枚,與2017年的價格相比,翻了2180倍,那麼如果有人在最初稀里糊塗的購買了20000枚比特幣,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這位工程師表示,雖然他之前的工作很好,但他始終夢想能夠全球旅遊,隨時可以到各國探訪他的朋友,現在他正過著那樣的生活。而且之後他所獲得的上億資產,足夠他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看完以後,你是不是如小編一樣,羨慕不已呢?
G. 有些人總說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買比特幣,這么便宜買了放在那裡就發財了
這就和說當初為什麼沒買房是一樣的。能發財的永遠只是那麼一小部分人。因為普通人沒有那樣的眼光也沒有那樣的魄力。普通人希望的是平穩不起波瀾,這樣是不可能發財的。
H. 當初稀里糊塗買了20000枚比特幣的人,現在過得怎樣
有兩種情況,要麼在比特幣價值最高的時候拋售了賺了一大筆錢,要麼現在還在持有著觀望。
I. 比特幣是否是個大騙局
比特幣就是一個騙局,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謹慎。
即便是被稱為「硬通貨」的黃金,金價也不會只漲不跌。黃金本身沒有泡沫,但價格過高,就有泡沫了,而泡沫最終都會破滅,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同樣如此。通用虛擬貨幣越多,比特幣的價值越接近於0。
這種純粹運算出來的數字元號的貨幣,沒有任何資產支持,沒有財務收支,沒有現金儲備,沒有使用價值,本身只是一個流通符號而已,一旦失去了信用保證,就是一堆印刷漂亮的廢紙。投資者應該警惕,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安全的投資,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文嚴厲整治上述行為,明確代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隨著一些虛擬幣交易平台轉向境外,投機炒幣行為也轉為「地下」。面對不斷翻新的行為,政府部門在繼續嚴監管的基礎上,更應不斷升級監管手段和能力,持續加大宣傳科普和打擊力度,避免群眾上當受騙。
(9)比特幣後悔知乎擴展閱讀:
投資虛擬貨幣更多的是一種投機行為,投資者應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在未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不要涉及金錢往來,不要輕信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產品,尤其不要隨意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這些往往是電信網路詐騙分子精心設計好的圈套。
投資理財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進行購買,並且要從官方的、權威的渠道去了解,當發現被騙時及時向警方反映。妥善保護好各類賬號密碼、身份信息等,不要輕易告知他人。凡是提到需要轉賬匯款,都應引起高度警惕,多找信得過的熟人商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瘋狂的比特幣:每個800元 新的龐氏騙局?
人民網-三男子設比特幣騙局獲利15萬余元被判刑
人民網-人民網評「解析區塊鏈」之三:如何避免脫實向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