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吳繼寒
1. 誰能說說吳忌寒是怎麼發跡的
機會總是特別青睞有準備的人。命運對吳忌寒也是一樣。
說起吳忌寒,也是近兩天比特大陸刷屏時才了解到這個牛人。在我看來,他的發跡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1)自己的聰明和勤奮
在接觸比特幣之前的吳忌寒,就是北大經濟學的畢業生,從事的是風險投資領域的工作。要知道,北大經濟學應該是中國最好的學校里的最好的專業之一。能進到這所高校的這個專業,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他的發跡絕對不是偶然因素。
他和合夥人詹克團成立比特大陸,正式開始創業,用了半年時間,研發出代表55nm挖礦晶元最高水平的BM1380;之後的發展,比特大陸上線螞蟻礦池(Antpool)等等都讓他成為暴富群體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人。
記得有一句話:不怕聰明的人,就怕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吳忌寒的發跡,不能不說是聰明加努力最好的詮釋。我是天雲,公眾號「天雲博士」和你一起精進。
2. 我手頭有一筆閑錢,是投資股票房產好,還是投資數字貨幣
買股票的好處在於,資產是公開的,想買哪個就買哪個,也能或多或少在學到些東西,但是這個根據自身的收益需求來定,如果是高頻的不建議,如果是低頻的,需要更多更扎實的行業知識!
買房產,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房產要考慮流動性的問題,如果投資房產,但是收益跟不上或者再次交易面臨一個賣不動的問題,就比較麻煩了,那就成了混凝土,不是資產了
投數字貨幣,不建議,波動幅度太大, 國內的各種幣水太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如果資金超過100萬的話,建議購買信託,資產看的見摸得著,管理人也有很強大的經驗,全行業68家公司,當前存續管理規模21萬億,是投資者的重要可選項
如果資金沒有超過100萬,又不願意打理,可以買些銀行理財, 只是收益稍微低一些
3. 比特幣礦場為什麼紛紛"出海"
據1月5日報道稱,隨著一輪接一輪的監管措施出台,中國對比特幣礦場的政策不斷收緊,一些瘋狂「挖礦」的業內最大玩家已經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海外。
比特幣礦場圖自《石英》網站
因此,適合挖礦的地區一般擁有電價便宜的優勢,其次則需要區域溫度低以利於礦機散熱。從全球來看,最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家,多處於緯度高或者海拔高、水電、火電資源豐富的地區,比如說俄羅斯、加拿大、冰島等等。
據日前報道,一大批來自全球各地的數字貨幣投資者將溫尼伯視為開設礦場的最佳場所。在北美洲20個主要城市中,溫尼伯電價最低,紐約、多倫多等地的電價接近溫尼伯的3倍。而且,溫尼伯平均氣溫低於10攝氏度,很適合礦機散熱。
4. 中國比特幣大佬排名
趙長鵬,李笑來,沈波,何一,吳忌寒,趙東,鍋宏才,許子敬,朱嘉偉,薛蠻子。
比特幣是一種總量2100萬的數字貨幣,與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點。將比特幣轉移到地球的另一端,就像發送一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成本低,沒有限制。所以比特幣被用在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比特幣現在的價格是多少:
比特幣現在的價格,在歐易OKEx上一枚比特幣價格是36106美元,摺合人民幣是230825元。現在比特幣價格還是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況,但是整體來說還是非常穩定的,並不會出現大幅度地跳水或者下跌的情況。許多投資者對此表示,這就說明比特幣牛市不一定結束。確實如此,現在來說比特幣前景是無限放大的,但是能走到哪一步尚未可知。不管價格如何變化,作為虛擬投資交易,最能讓我們吃下定心丸的是專業的數字貨幣交易中心。
拓展資料:
比特幣的特性有什麼:
1.去中心化:在一個去中心化的P2P網路系統中,比特幣不僅沒有中央結算所,也沒有任何金融或非金融機構涉及其中。P2P的分布式特性與不存在中央管理機制的設計確保了沒有任何結構可以操縱比特幣的價值。
2.總量有限:按其設計,比特幣網路通過發行量每4年減半的方式,緩慢而持續地增加貨幣供給,到最後將無限接近2100萬枚的上限。
3.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全球已出現了多個比特幣交易平台,其中Mt.Gox作為當前最廣泛使用的平台之一,已實現了比特幣與美元的相互兌換。比特幣不與真實世界的任何貨幣掛鉤,其匯率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
貨幣的含義有哪些:
1.貨幣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
2.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
5. 比特幣跳水暴跌9.09%,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對於一些投資者們來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關注一些經濟方面的財經新聞,並且對於一些投資理財的渠道,他們也是有多有著比較多的了解。比如說像比特幣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狗狗幣等等這些虛擬貨幣,那麼在整個經濟市場上也是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
一下子就跌破了到5.5萬美元這樣的一個水平,並且還有繼續下探的趨勢,像這樣的一個消息也是讓很多消費者們感覺到非常的慘重。他們可能看到了比特幣在瘋漲之後的發展前景,但是沒有看到從數據上來看的話,這中間可能還是存在著一些大量的金融泡沫。所以對於整個虛擬貨幣的價錢走勢來看的話,對於消費者或者是投資者來說,一定要謹慎的對待。不過有人認為比特幣在後續的發展態勢上一定還會繼續沖高,但也有人表示價格可能會回落,不過針對於這樣的風險性的貨幣,還是建議大家投資需謹慎。
6. 中國有哪些大佬在挖pi幣
1、李笑來,「中國比特幣首富」,著名天使投資人,2001年~2008年就職新東方教育集團,08年8月創立艾德睿智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2011年的一次契機,李笑來從網路上獲知關於比特幣的消息,自此憑借其卓越的投資大腦,於2013年創立比特基金,專注用互聯網、比特幣相關領域的天使投資。
2、吳忌寒,中國幣圈最有權勢的人,他創建了比特幣大陸,其產品是比特幣挖礦礦機,風靡全球。他擁有三個礦池:BTC.com,ConnectBTC和AntPool,占據全球算力約30%(要知道51%的算力攻擊就可以顛覆比特幣系統,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寶劍高懸,泰山壓頂),對於比特幣走向擁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2011年底,吳忌寒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把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翻譯成了中文,因此被稱為是「比特幣的佈道者。2018年11月13日,吳忌寒入選《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以165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2
3、沈波,國內首家專注投資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以及中國規模最大的區塊鏈投資基金——分布式資本的合夥人,2017年11月份,分布式資本已經在全球投資了近50家區塊鏈初創公司,投資總額達5000萬美元。而這家機構的顧問(前合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才創業者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最初身為Invictus Innovations Incorporated的創始人(比特股的創始團隊),背靠萬象集團,實力雄厚。此人行事低調,屬於區塊鏈投資圈的頂尖人物。2018年11月13日,沈波入選《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以70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5。(與李笑來並列第5)
4、詹克團,比特幣大陸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被稱為比特大陸的「技術大腦」,擁有近15年集成電路行業的管理及營運經驗。他在2001年獲得山東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碩士學位。他曾在6個月時間就開發出比特幣第一代礦機,能效遠超同行,打下了比特大陸的業界基礎。2018年11月13日,李笑來入選《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以295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1。
7. Bsv持續登上熱搜,bsv到底是什麼
BSV全稱是Bitcoin SV,其中的“SV”是Satoshi Vision(中本聰願景)的縮寫。Bitcoin SV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全節點比特幣現金(BCH)實現方式,旨在實現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最初在其比特幣白皮書中所設定的願景。與其他競相對比特幣作出不必要變更的競爭性比特幣現金(BCH)實現方式不同,Bitcoin SV的開發規劃路線圖在於恢復中本聰的初始協議、保持協議穩定性、進行大規模擴容、繼而允許大型企業放心地在穩固的比特幣現金(BCH)基礎上開發創建項目活動。
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8. 比特幣即將分叉,怎麼看待新比特幣現金
比特幣現金(BCH)是比特幣的分叉幣。其實,除了比特幣現金,比特幣還有很多分叉幣,那麼分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節 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分叉?
分叉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比特幣。
我們知道,比特幣交易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網路的(一個一個區塊構成一個前後關聯的鏈條,形成比特幣區塊鏈網路),區塊既然是一個塊,它肯定是有容量的(大家腦補一下區塊這個東西,無非是一堆一堆代碼的集合),區塊容量的大小會對交易的效率產生限制,如果區塊容量太小,那麼自然所容納的交易數量也越小,一旦交易量過大,就會造成擁堵。
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只有 1M,它所能容納的交易數量大概也就 5-7 筆而已。早先比特幣交易的用戶比較少,這個容量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用戶湧入,比特幣區塊容納不下這么多交易,就出現了擁堵的現象。
比特幣心裡急啊:慢點啊兄dei們,我跟不上你們的交易速度啊喂!用戶心裡也急啊:大哥,你能不能快點啊喂!
這是個大問題,不僅在於大家耐心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的定位是貨幣啊,你作為一個貨幣,就應該快准狠地實現支付收款嘛,要是一直這么慢,啥時候才能實現貨幣屬性?所以,這是一個大問題。
比特幣社區當然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社區就出現了分歧,這個分歧在於要不要擴大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因為我們剛剛說了,正是比特幣區塊容量太少才導致了交易速度過慢、擁堵的情況)。
爭議主要分成兩個陣營:
以 Core 為首的比特幣原開發團隊認為:比特幣是一種價值儲存品的電子黃金,一旦擴容則會破壞其核心的東西;
而以吳忌寒為首的礦工團隊則認為:比特幣未來應該是一種可快速流通的貨幣,需要對其進行擴容以解決交易擁堵問題。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個人和機構都無法決定比特幣系統該如何去「擴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大家的意見產生了分歧,誰也不願意退讓,於是,大家一拍兩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幣這條鏈便分裂成了BTC和BCH兩條鏈,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所謂的「分叉」。
這是分叉的由來。
第二節 分叉之後會怎麼樣?
對於區塊鏈來講,分叉就是區塊鏈協議的改變,類似於對區塊鏈做一個升級,來彌補系統存在的不足。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手機軟體也經常提示你升級是一個道理的。
但是,我們知道,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它不像你的手機軟體那樣,開發者說升級就升級。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任何的修改都需要全體成員達成共識,沒有人能夠決定什麼時候改變、如何改變區塊鏈底層協議。
所以,當比特幣原開發團隊和礦工團隊產生分歧之後,系統就會一分為二,出現兩個基於原有區塊鏈的新系統,大家各過各的,誰也不能幹預誰。這樣一來,比特幣系統便分成了兩條鏈:BTC 和 BCH,也就是所謂的「分叉」,而 BCH 就被稱為分叉幣(比特幣的分叉幣)。
其實,不止 BCH,比特幣的分叉幣還有很多。為什麼一提到分叉幣首先想到的是 BCH 呢,這是因為,BCH 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分叉幣,它的市值最高的時候排在加密貨幣市值排行的第四位,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和EOS這三大主流幣種。
第三節 硬分叉和軟分叉
我們打一個比喻,如果說比特幣系統是一棵大樹的樹干,那麼BCH等分叉幣就是大樹的分枝。但是,分叉並不像這個比喻這么簡單,分叉還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一、硬分叉:再見再也不見
我們上面說的BCH就屬於硬分叉。硬分叉意味著,使用舊軟體的節點再也不能驗證使用新軟體節點生產的區塊了。你想驗證你只能升級,而升級之後就相當於換了賽道,跑在另一個新系統上了,就好比 BCH 之於 BTC,BCH 就是一個全新的賽道(一個全新的鏈),這個鏈上的幣就是BCH(比特幣現金),那麼,使用BCH系統的節點再也無法去BTC網路上進行交易驗證了。硬分叉,通俗講,就是各走各的路,再也沒有什麼交集了。
二、軟分叉:變得更好來重逢
與硬分叉相對的是軟分叉。軟分叉意味著,使用舊版本的節點可以驗證使用新版本節點所生產出的區塊,使用新版本的節點也可以驗證使用舊版本節點生產出的區塊,兩種版本可以兼容。
比特幣 2017 年隔離見證升級所採用的方式就是軟分叉。在整個過程中,不管是使用舊版本還是使用新版本都沒有關系,因為兩者兼容,新版本只是更好地解決了一些問題,本質上大家還是在比特幣這一條鏈上跑,沒有新幣產生。
總結來講,軟分叉與硬分叉的區別就在於,使用舊軟體的節點能否兼容使用新軟體的節點,可以兼容就是軟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
9. 如何看待比特幣暴跌比特幣可能跌至1500美元
隨著虛擬貨幣暴跌開始發酵,比特幣價格也將進一步下跌。比特幣價格可能會跌至1500美元,70%的市值將會蒸發。
僅在上周三,比特幣就就下跌了12%,跌至一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迄今已跌至其市值已銳減60%以上。許多其他加密貨幣包括萊特幣也同步下跌。
比特幣現金(BCH)將迎「硬分叉」是比特幣近期大跌的誘因。11月16日00:40,比特幣現金社區迎來一輪硬分叉,分為Bitcoin ABC和Bitcoin SV。
這場硬分叉由長期自稱「中本聰」的澳大利亞人Craig Steven Wright發起,主要是他與BCH的忠實捍衛者——比特大陸CEO吳忌寒之間的BCH社區內部爭執。
目前受到加密貨幣市場暴跌的影響,世界知名顯卡廠商英偉達近日股價也呈現暴跌態勢,市值蒸發230億美元,這相當於一個AMD的市值。
英偉達股價下跌反映了市場對未來加密貨幣需求下降的預期。這對英偉達來說當然是壞消息,而對於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來說,其警示作用亦如同「煤礦中的金絲雀」。
10. 中國比特幣首富到底是李笑來還是吳忌寒
反正都是自己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