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輸油管道
A. 世界各地的輸油管道都有什麼樣的成就
如今輸油管道已遍布全世界,不盡原油滾滾而來,極大地方便了石油的使用。70年代以後,超長距離的大型輸油管道相繼建成。比較著名的有:前蘇聯至東歐五國的「友誼」管道,總長9739千米,管徑為1220毫米和820毫米,年輸原油1億噸。美國的縱貫阿拉斯加管道,全長1280千米,管徑1200毫米,穿過北極圈,年輸原油1.2億噸。美國科洛尼爾成品油管道,全長8413千米。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管道,全長1195千米,管徑1220毫米。中國最早建成的克拉瑪依到獨山子的原油管道始於1958年,全長147千米。以後又陸續建成了大慶油田至大連的原油管道,長984千米,管徑720毫米;鐵嶺至北京的原油管道,長823千米,管徑720毫米和529毫米;華北油田至江蘇儀征的原油管道,長962千米,管徑720毫米和529毫米。
B. 輸送石油管線的尺寸一般多少直徑和管壁厚度
尺寸、管徑和管壁厚度都是根據管線設計輸量來的,就像一條輸量為200W噸/年的管線和400W/噸每年的管線直徑管壁都不一樣。一般來說76mm×10mm的20#鋼的管線就可以。
然後還要根據輸油泵的設計排量,站間距,如果站間距太大,輸油泵出口壓力就會很高,回壓大,這時候就要修副線,或者中間站,來保證輸量。材質一般都是20#鋼,管壁厚度要考慮到腐蝕速率和管強,管徑越大的管線,它的壁厚就越厚。
油氣管道:
油氣管道輸送就是利用管道將油氣資源長距離輸送到目的地。
特點是:運輸量大;能耗小、運費低;便於管理,易實現全面自動化,勞動生產率高;管線大部埋於地下,受地形地物限制小,能縮短運輸距離;安全密閉,基本上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能長期穩定、安全運行;但運輸方式不靈活,鋼材耗量大,輔助設備多,適於定點、量大的單向輸送。
C. 輸油管道有哪些
原油和成品油的運輸方式主要是管道輸送,其次有鐵路、公路和水運,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及適用范圍。管道運輸具有獨特的優點:(1)運輸量大(表8-3);(2)運費低、能耗少;(3)輸油管道埋在地下,受氣候影響小、安全可靠;(4)原油的損耗率低,對環境污染小;(5)建設投資少、佔地面積小。管道輸送適用於大量、單向、定點運輸,但不如車、船輸送靈活。
油庫工藝管道及設備刷漆規定
工藝管道儲運設備介質名稱顏色設備名稱顏色輕油銀白色保溫油罐中灰色重油黑色不保溫油罐銀白色水深綠色機泵銀白色蒸汽紅色鑄鋼閥門橘黃色(手輪)消防泡沫混合液中紅色鑄鐵閥門紅色(手輪)2.管道的伴熱對於粘度大、易凝結的油品(如潤滑油、重油等)都需要加熱輸送。為了減少輸送過程中的熱損失,除進行管道保溫外,有時還需逐段對管道予以伴熱。
蒸汽伴熱管道鋪設應注意:(1)伴熱蒸汽應從供汽主線上方引下,保持蒸汽壓力穩定。(2)將伴熱管和輸油管緊貼在一起捆牢,外加保溫層。(3)伴熱管尾端應在低點通過疏水器以便排除冷凝水。(4)伴熱盡量不要和輸油管道掃線蒸汽共用汽源,以免掃線不嚴或忘記關閥使油品竄入伴熱管,凍凝管道;必須合用時,掃線閥與油管之間必須裝單向閥。(5)由於管內介質存在溫差,伴熱管應在適當距離設置補償管。
3.管道的保溫加熱輸送的油品管道需要保溫,蒸汽管、水管也要保溫。由里到外,管道保溫層依次是防腐層、保溫層、防潮層和保護層。防腐層是在管壁外塗刷一層瀝青底漆或兩遍紅丹漆,以避免管道外壁的氧化腐蝕。保溫層是用玻璃布、泡沫石棉或海泡石等導熱性能低的材料,製成一定形狀包於管子或設備外部,厚度視管徑大小和介質溫度而定。防潮層是用瀝青玻璃布纏繞於保溫層外面,防止雨雪浸入保溫層。最外面是保護層,用0.5mm厚的鍍鋅鐵皮或玻璃布纏繞、石棉水泥抹面。應防止人為損壞,延長保溫層壽命。
D. 世界最長的輸油管道是哪條
蘇聯—東歐的友誼輸油管線。起自蘇聯的阿爾麥季耶夫斯克至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德國。為雙線:一線長5500千米,管徑1050毫米,年輸油能力5000萬噸;二線長4412千米,管徑1220毫米,年輸油能力7000萬噸。
E. 中國有那些輸油管線越具體越好!
華北、中部地區原油管道
華北地區有大港油田、華北油田,都敷設有外輸原油管道,華北地區的煉化企業,有地處北京燕山的東方紅煉油廠和大港煉油廠、天津煉油廠、滄州煉油廠、石家莊煉油廠、保定煉油廠、內蒙古呼和浩特煉油廠。原油管道總長度1847.4公里。
華北地區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幹線是秦皇島至北京的秦京線,為北京東方紅煉廠供應原料油。秦京線1974年4月開工,1975年6月19日投產。管道全長324.6公里,年輸油能力600萬噸。穿越河流11處,鐵路14處,公路40處,跨越河流(永定河1574米)和水渠5處。由洛陽石化設計院(中國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設計,管道三公司和江漢油田建設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輸油管線1968年建設,這條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條原油外輸線。起點多次發生變化。總長210.5公里,年輸能力500萬噸。
任丘至滄州原油管道,1976年元月1日開工,4月1日投產,全長109公里,年輸油能力500萬噸,1983年經過改造,年輸油能力770萬噸。以華北油田為源頭的原油管道,還有任滄復線;任滄新線,任京線(任丘至北京)、滄臨線(滄州至臨邑),河石線(河間至石家莊)、任保線(任丘至保定)、阿賽線(阿爾善至賽汗塔拉)。
中部地區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兩省境內,有江漢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煉油企業有湖北荊門煉油廠和河南洛陽煉油廠。原油管道總長度1347.5公里。
江漢原油管道有潛荊線(潛江至荊門),1970年建成,全長90公里,年輸能力170萬噸。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荊線(魏崗至荊門)和魏荊復線。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臨線(濮陽至臨邑)、中洛線(濮陽至洛陽)及中洛復線。
另外,港口至煉廠原油管道總長度859.3公里。
東北地區原油管道
東北地區是原油生產的主要基地,有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3.5%,原油管道達3399.6公里。
大慶油田從1966年起,年產量達到1066.89萬噸以後,探明的石油資源並未全面開發。1970年7月,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副總理,同餘秋里、康世恩商議,決定提前動用大慶油田的後備資源,並決定集中資金修建大慶原油的外輸管道。1970年8月3日,東北管道建設領導小組開會正式籌備,命名為東北「八三工程」。
東北「八三工程」的起步,是從搶建大慶至撫順的慶撫線開始的,這條管道從黑龍江肇源縣茂興穿越嫩江後,向南經吉林省的松源、農安、長春、公主嶺、梨樹、四平,進入遼寧省的昌圖,經鐵嶺,終至煉廠較為集中的工業城市撫順。末站設在撫順康樂屯,以支線向撫順石油一廠、二廠、三廠供油。慶撫線全長596.8公里,其中直徑720毫米的管線558.6公里,1970年9月開工,1971年8月試運行,10月31日正式輸油。工程總投資2.93億元,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建設長距離、大口徑、輸送「三高」原油的管道,這在中國是第一次。
慶撫線建成以後,指揮部正式組建了勘察設計研究所(以後與管道局設計院合並為管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施工隊伍也全部調入,正式編為管道工程一處、二處、、三處(以後更名為管道一、二、三公司)。此後的續建工程在形成了專業隊伍的情況下,改變了人民戰爭式的做法,1972年開工建設了鐵嶺至秦皇島管道,1973年10月開工建設了大慶至鐵嶺復線,1974年10年開工建設了鐵嶺至大連的管道。在此期間還建成了撫順至鞍山煉廠、石油二廠至遼寧電廠、丹東至朝鮮新義州、盤錦至錦西石油五廠等短距離管道。到1975年9月,5年中建設輸油管道8條,共2471公里,其中主要干線2181公里,形成了以鐵嶺站為樞紐,聯接大慶至撫順、大慶至秦皇島和大慶至大連的3條輸油大動脈,東北管網逐步形成。
東北「八三工程」,為中國管道建設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組織建設和管理模式,奠定了中國原油管道勘察設計、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中各項規范的基礎。
華東地區原油管網
華東地區主要油田為山東勝利油田,是繼大慶油田之後建成的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投入開發後,陸續建成了東營至辛店(1965年),臨邑至濟南(1972年)兩條管道,直接向齊魯和濟南的兩個煉廠輸油。1974年,東營至黃島管道建成後,原油開始從黃島油港下海轉運;1975年後,開工修建了山東至儀征、東營至臨邑的管道,開成了華東管道網,原油又可從工江儀征油港水路轉運。1978年建成河北滄州至臨邑、1979年建成河南濮陽至臨邑的管道,華東油田和中原油田的部分原油,也進入了華東原油管網。長江北岸的儀征輸油站(油庫)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原油轉運基地,除供應南京煉油廠用油外,通過儀征油港轉運長江沿岸各煉油廠。華東地區原油管道總長度2718.2公里。
華東原油管網是從修建臨邑至南京的魯寧線時開始籌劃的,後只修建至江蘇儀征,仍稱魯寧線;魯寧管道的建設,地跨山東、安徽、江蘇3省。這條管道建設中,指揮部提出了「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的響亮口號。魯寧線1975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1978年7月建設投產,全長652.58公里,年輸能力2000萬噸,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施工。
東營至辛店(東辛線),1965年元月開工,12月完工投產。全長79.36公里,設計年輸油能力540萬噸,支線7.5公里。
臨邑至濟南(臨濟線),1973年建成投產,全長67.3公里,年輸油能力110萬噸,穿越大型河流3處(黃河、徒駭河、小清河),黃河穿越採用頂管方式施工。
臨邑復線,1991年建成投產。全長69.5公里,年輸油能力150萬噸。復線穿越大小河流41處,干線公路7處,鐵路3處,黃河穿越採用沖砂沉降法施工,臨齊線、臨濟復線由勝利油田設計院設計,勝利油田建設公司施工。
東營至黃島(東黃線),1973年建設,1974年7日投產,原長248.93公里,由勝利油田設計院設計,勝利油田建設公司施工。管道局接管後,1984年對全線進行了技術改造。管線全長245.32公里,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1986年7月,東黃復線建成後,東黃線隨即掃線停輸。1998年8月23日恢復輸油(東黃線輸勝利油,東黃復線改輸進口油),改造和恢復工程,由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四公司和勝利輸油公司所屬管道安裝公司施工。
東黃復線,1985年開工,1986年7月17日投產。全長248.52公里,設計壓力6.5兆帕,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這是中國建設的第一條自動化輸油管道,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自動化部分與國外公司聯合設計,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陸上成品油管道
中國最早的長距離的成品油管道是1973年開工修建的格接成品油管道,起自青海省格爾木市,終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1977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均完工。管道全長1080公里,年輸送能力25萬噸。
格拉成品油管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組織修建,由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輸油管線團進行格拉線穿越長江源頭楚瑪爾河、沱沱河、通天河等108處河流,翻越昆侖山、唐古拉山等9座大山。有900多公里管道處於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處5200多米)的嚴寒地區,有560公里鋪設在常年凍土地帶。凍土層厚度從幾米到上百米,有冰椎、冰丘、爆炸克水鼓丘,還有厚層地下水,熱融滑塌等特殊不良地質現象。難題多,施工難度非常大。格拉線是國內首次採用的順序輸送工藝,順序輸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燈用煤油4個品種5種型號的油品。為青藏公路沿線加油站和拉薩供油,軍地兩用。
格拉線通油之後,不僅有利於邊防戰備,也為世界屋脊的西藏注入了生機,創造了經濟繁榮。可以說石油流向哪裡,哪裡的經濟生活就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立了「石油經濟」的西藏的特殊地位。
距離較長的成品油管道還有1995年建成的撫順石化至營口鮁魚圈管道,全長246公里;1999年建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管道,全長185公里;2000年10月22日開工建設的蘭州至成都至重慶的管道,全長1200多公里,目前正在建設中。
西北地區輸氣管道
靖邊至北京的陝京線,是國家的重點工程,也是早期西氣東輸的骨幹工程,為目前國內建設水平最高的輸氣管道。
靖邊至北京的陝京線,是國內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和高度自動化的輸氣管道。1996年3月開工,1997年9月10日建成,全長918.42公里,設計壓力6.4兆帕,年輸氣能力不加壓13.2億立方米。投產後二期加壓站(榆林壓氣站)於1999年11月10日建成,年輸氣能力達到22億立方米。三期加壓(黃河西及應縣加壓站)於2000年11月15日建成,年輸氣能力達到33億立方米。
陝京干線起自陝西省靖邊縣長慶氣田天然氣凈化廠首站,終於北京石景山區衙門口北京末站,途經陝西、山西、河北、北京3省一市22個縣,並穿過3條地震帶,翻越呂梁山、恆山、太行山3座山脈,穿越無定河、禿尾河、窟野河、黃河、永定河5條大河。全線穿越河流230處、鐵路21處,大型公路131處。為了適應調峰需要,2000年1月6日建成大張坨地下貯氣庫和118.5公里配套管線工程,調峰能力為500萬立方米/日,年有效調峰量6億立方米。
陝京線各項工程採用了國際公認的先進標准。陝京線由管道設計院與國外公司合作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大慶、長慶、四川油建公司參加施工。
鄯烏線(鄯善至烏魯木齊),1995年9月26日開工,1996年9月30日完工,1997年3月10日正式供氣。全長301.6公里。穿越河流6處、鐵路6處、公路79處。
鄯烏線是國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輸氣管道。首次採用環氧粉末噴塗防腐。國內首次採用同溝敷設有通信光纜,長度310.78公里。
鄯烏線也是陸上首次按照國際慣例組織施工的大型項目。引入了監理制(監理范圍:從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試運、驗收及投運一年的全過程監理)和第三方質量監督制。工程採用了總承包方式,又稱「交鑰匙工程」,也是國際工程市場通用的做法。
新疆塔里木油田,有油藏也有氣藏。氣藏儲藏豐富,開發遠景大,1996年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305.23億立方米,1996年開始敷設輸氣管道。20世紀末,探明天然氣儲量已達5000多億立方米。已建輸氣管道有塔輪線、輪庫線,西氣東輸至上海的干線也從這里為起點。
塔中至輪南(塔輪線)。1995年7月1日開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全長302.15公里,塔輪線也是中國第一條沙漠氣線,與塔輪輸油管線和通信光纜同溝敷設。
其他地區輸氣管道
河南濮陽至滄州(中滄線)。1985年4月1日開工,1986年4月28日完工,8月7日向滄州化肥廠供氣。全長361.89公里,設計壓力5.1兆帕,年輸氣能力6億立方米。管道穿越鐵路4處、公路38處、河流92處。首站裝有引進的半人馬座T4500型燃氣輪機及兩台離心式壓縮機和配套的附屬設備,是國內輸氣管道第一次採用壓氣設備。1999年19月20日更換新管,10月22日恢復運行。管道技術公司封堵作業處進行作業,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西北地區原油管道
西北地區是50年代初全國石油勘探的重點地區。1958年在甘肅蘭州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引進的現代化煉油廠——蘭州煉油廠。1958年12月建成的克拉瑪依至獨山子原油管道,標志了中國長輸管道建設史的起點。西北地區原油管道總長.7公里。
花格線起於青海省西州境內的花土溝油砂山(油田集中處理),終於青海省格爾木市南郊,向格爾木煉油廠供油。1987年9月開工,1990年9月21日正式投產輸油,全長435.6公里,設計壓力6.27兆帕,年輸油能力100萬噸。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一、三公司施工。1977年分兩期進行改擴建,輸油能力達到200萬噸。花格線採用的明線載波遠程式控制制自動化系統,在國內尚屬首次。花格線也是在高原地區敷設的第一條原油管道,管線最高點大烏斯山,海拔高度342米。
輪庫線(輪南至庫爾勒)是塔里木油田的第一條原油外輸管道,原油輪至庫爾勒後裝火車處運,1991年7月2日開工,1992年7月1日竣工投產。全長191.79公里,年輸能力100萬噸至300萬噸,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二公司施工。在設計施工中採用了多項新技術。例如,運用衛星遙感和衛星定位技術,優化了線路走向;自動化控制使用漢語進行操作,互動式圖象、圖形、語言綜合傳輸對生產單體進行監視管理;利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作為陰極保護電源等等。
塔輪線(塔中至輪南)是我國的第一條流動性沙漠管線,75%處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1995年7月1日開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投產,年輸油能力100至600萬噸。塔輪線全線302.15公里,同溝敷設有輸氣管道和通信光纜。
庫爾勒至鄯善(庫鄯線),這條管道是國內首次採用高壓力、大站距方案,首次採用鋼級為X65的鋼管。1996年6月開工,1997年6月30日竣工投產。全長475公里,設計壓力8兆帕,設計年輸能力,一期500萬噸,二期1000萬噸,全線採用先進的管道自動化(PAS)系統,管道穿越河流、溝渠、鐵路公路33處,開都河寬736.4米,定向鑽穿越,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與義大利斯南普及堤公司聯合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管道電信公司,四川油建,中原油建,洛陽公司等單位共同施工。
馬惠寧線(馬嶺至惠安堡至中寧)全長164公里,年輸油能力350萬噸,1978年8月開工,1979年6月投產。跨越河流、洪溝44處,穿越河流34處,鐵路2處,公路41處,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三公司施工。
F. 南奧塞梯想獨立,為什麼俄羅斯和喬治亞要開戰
我就說簡單點
8月9號 凌晨3點開打的 具體誰先攻擊的個有個的說法
南奧塞梯 形式上是屬於喬治亞 自蘇聯解體後 喬治亞根本管不到南奧塞梯 但是南奧塞梯還不滿意要獨立出去!南奧塞梯背後就是 俄羅斯而且 多人有俄護照 俄羅斯的合法公民 俄羅斯 在南奧塞梯有維和駐軍!
喬治亞 前蘇聯的加盟國 現在卻 想加入北約 一心往西方靠攏 他國家就1萬軍隊 居然還派遣2000士兵去伊拉斯挺美國 而且老給俄羅斯找麻煩 俄羅斯忍他不是一天倆天了!他的背後就是西方和美國!
這次南奧塞梯事件 算是 俄羅斯對 西方策動科索沃獨立的報復 也是面對北約東擴給出的警告!喬治亞不只南奧塞梯問題還有 阿布哈茲問題 和南奧塞梯一樣也要獨立出去 背後也是俄羅斯!
-----------------------------------------------------
給你個數據你參考下
----------俄羅斯 ----喬治亞
部隊總數 --124萬 -----1.8萬
坦克 ---2.28萬輛 -----170輛
裝甲車 --1.5萬輛 -----120輛
戰機 -----1390架 ------10架
直升機 ---2565架 ------11架
火炮 ----2.4萬台 -----100台
喬治亞那麼點大的地方沒個戰略縱深 不用幾天
老毛子 半個裝甲師 就直接橫掃他全家了!
G. 我國主要輸油管道都在哪
大慶油田,勝利油天,塔里木盆地周圍都有重要的輸油管道,但其實除特殊作用外它們周圍都有大形的煉油廠沒必要遠距離運送。
H. 輸油管道有哪幾種類型
輸油管道有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兩種。輸送的油品不同,輸送工藝也不盡相同。原油一般比重比較大,黏稠並易於凝固;而成品油又分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等。對於輕質成品油和凝固點、黏度比較低的原油一般採取等溫輸送方法,即將煉油廠出來的油或油田開采出的油直接輸入管道運輸,不進行加溫。而對容易凝固的高黏度油品要採用加溫稀釋等方法輸送。對於成品油的多種油品則採取順序輸送的工藝輸送。
輸油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