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幣之島比特幣
Ⅰ 比特幣真的會成為未來貨幣嗎
如果不考慮行政命令的限制,比特幣天然是可以用於流通的,已經具備了貨幣本質。
比特幣從2009年1月3日誕生至今8年多來,從默默無名的極客玩具成長為備受關注的新聞熱點,其價格也上升了數百萬倍。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普遍接受的范圍只能是地理上的概念,比如一個部落(雅浦島上的石幣)、一個社區(社區代用券)、一個國家(法幣),也有少數貨幣在全球范圍內被普遍接受,如黃金、美元。在民族國家興起後,由國家壟斷發行的信用貨幣——法幣已成為主流的貨幣,讓人們逐漸忘記了曾經產生過的各式各樣的貨幣,把信用貨幣當成了唯一可行的貨幣形式。
隨著互聯網的誕生,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可以輕易地跨越地理障礙在全球任意流通,這種普遍接受性不再受國家邊界的束縛,人只要能上網就可以利用比特幣進行商品交換。
目前,全球比特幣交易量已達每天20萬筆以上,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已達數十萬戶,並正在飛速增長,在一些發達國家,只使用比特幣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比特幣會成為互聯網上的主流貨幣。
Ⅱ 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價值這么高,那它在未來會有可能成為主流貨幣嗎
比特幣從2009年1月3日誕生至今8年多來,從默默無名的極客玩具成長為備受關注的新聞熱點,其價格也上升了數百萬倍。
比特幣脫胎於中本聰《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該文明確了比特幣是一種電子現金,即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但8年多來,對比特幣到底是不是貨幣充滿了爭議,各方專家眾說紛紜,各國政府的態度也千差萬別。
同樣地,比特幣與法幣一樣不具備使用價值,保障其信用和交換價值的是無懈可擊的密碼學演算法和公開的發行機制。
比特幣誕生8年多來,遭受了無數次的黑客攻擊,但從未被攻破過,其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歷史上發生的Mt. Gox等黑客盜取比特幣事件,都是由於比特幣交易所內部管理不善、系統安全不足乃至監守自盜引起。再加上比特幣2100萬發行上限所形成的天然稀缺性,可媲美乃至超越金銀,從而比大多數法幣更值得信賴。
Ⅲ 比特幣挖礦機浪費那麼多電能夠產生什麼對人類有用的東西
錢不管以什麼形式、狀態存在,都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人在確立私有財產這個概念的時候,就產生了一般等價物來作為雙方交換的憑證。而這種等價物從一開始的貝殼,再到後來的銅錢、白銀、黃金、紙幣等等,甚至於有個位於西太平洋卡羅群島中的雅浦島使用石頭進行交易。
所以奉勸不懂行的人慎重入場,比特幣並不是一個保值的東西,它的價格浮動較大,炒比特幣的人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變成窮光蛋。並且很多國家並不認可比特幣的合法效用,有些國家甚至明令禁止使用比特幣。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Ⅳ 貨幣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
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貨幣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起源於商朝的貝幣。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貝幣的流通數量日益龐大。由於天然貝來源有限,不敷應用,於是便出現了仿製貝。最初的仿製貝是石貝、骨貝、陶貝,以後便發展到用銅來製造,這就是銅貝。
銅鑄幣的產生,使古代貨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其發展及廣泛流通是早期貨幣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這一時流通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4)石幣之島比特幣擴展閱讀:
貨幣的分類:
1、流通幣
這是原本意義上的硬幣,發行的目的是為了「流通」。
2、收藏幣
收藏幣發行的目的不是為「流通」服務,而是為硬幣「收藏」服務,通常由主權發行機構以高於或遠高於面值的價格售出
3、投資幣
發行投資幣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規的「收藏」,而是為了保值和增值。投資幣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貴金屬(銀、金、鉑、鈀)製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幣」形金屬錠塊。
參考資料:
網路-貨幣
Ⅳ 雅浦島在哪個國家,哪個地方呢
雅蒲島是太平洋西部加羅林群島中的一個島,也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最西的一個州。
Ⅵ 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在銀行存了100元,這個存錢的數據只記錄在銀行的資料庫,別人無法獲取,即「中心式記賬」。而區塊鏈是是分布式記賬,是一種新的信息記錄技術,而且是「加密的」「分布式的」,數據不存在一個中心了,而是在全網的計算機上都存一次。比如我向你轉了100元,我會向全網所有的計算機都喊一嗓子,大家一起記一下賬,即「分布式記賬」。
Ⅶ 貨幣的禍害怎麼樣
《貨幣的禍害》是米爾頓.弗里德曼90年代寫的一本小冊子。全書並沒有有用多少復雜的計量模型,用比較淺顯的語言,通過一些事例來清晰的解釋對於貨幣經濟學的誤解所造成的影響。 許久對於宏觀經濟學沒有太大的興趣。不過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會被它所吸引,也許這就是大師的魅力所在。弗里德曼的其他書籍我基本上也都看過(包括《弗里德曼文萃》,《論通貨膨脹》,《貨幣穩定方案》以及《貨幣數量論》等等)。 弗里德曼曾經寫過一本《美國貨幣史》,不過那本書總的而言,內容比較專業化,很難被普通人所理解。而這本書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弗里德曼在開篇依然引用了那為人所熟知的「石幣之島」,說明了人們信念之中的貨幣概念往往是建立在神話,習俗的基礎之上的。也在書中呈清了「商品貨幣論」所存在的概念錯誤。 書中描述了在19世紀名義上的金銀復本位制由於官方比率和市場比率的差異,使得名義上的金銀復本位制實質上成為了銀本位制,這也就是所謂的「格雷欣法則」。後來由於所謂的「1873法案」,使得銀幣在當時退出了歷史舞台。諸如此類的事例在書中還有許多,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對貨幣的誤解所造成的危害。 我們可以從書中了解到金本位制下通常不會發生持續的通貨膨脹,這種情況通常只有在新的金礦被發現或者冶煉技術的提高。而當黃金外流的時候,可能還會引發通貨緊縮。而哈耶克主張恢復金本位制的觀點,就是在當時經濟處於滯脹的狀態的時候提出來的。其金本位制的這一優越性在休謨的」鑄幣—現金流動機制」中可以略見一斑。不過,由於受到黃金產量和運輸費用的制約,使得金本位制的可行性受到了質疑。 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在這種狀態之下,貨幣是依靠國家的強制信用來發行的。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那麼,也可以說其實一切通貨膨脹的根源都在政府。而政府往往可以在通貨膨脹中獲取利益。政府可以通過增發貨幣開展非生產性活動,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際稅收,也可以拒付部分政府工債。而政府往往會為「通貨膨脹」尋找一些借口,推託責任,而諸如「工會的壓力」,「石油價格上漲」等都不能作為很好的理由,雖然,它們可以使得價格在某些范圍內,某個時段內上漲,但是不會形成持續的,全面的價格上漲。 弗里德曼在國內經常會由於他的「休克療法」的觀點受到質疑。不過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對於「休克療法",他也認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當然,治理通貨膨脹本身是必然會有負作用的。而弗里德曼認為,根本原因就在於貨幣的增長率的變化干擾了價格機制的正常運行。治理通貨膨脹往往也需要有很強政治上的決心。 張五常說過,弗里德曼因為轉向了宏觀的研究,使得他在價格理論方面的成就沒有達到更高的高度。不過,在貨幣理論方面的貢獻,是少有人可以與之匹敵的。不過,即便是他沒有主攻的微觀以及制度等方面,弗里德曼仍然是建樹頗豐。在微觀方面,弗里德曼的《價格理論》是經典之作,談論起政治哲學,弗里德曼也同樣有《自由選擇》以及《資本主義與自由》。雖然弗里德曼已經去世一年多了。不過,個人覺得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絲毫不遜色於哈耶克以及凱恩斯等經濟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