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區塊鏈是什麼安全嗎
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也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目前來說,比特幣已經發展了10年有餘,去中心化網路非常健壯,共識基礎深厚,是區塊鏈技校里非常成功的應用。
Ⅱ 比特幣跟區塊鏈是什麼關系
可以參看下我自己寫的文章
三分鍾告訴你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讓全名參與記賬,全名記賬更穩定,由於系統中並沒有特定記賬人,系統中任意節點失聯或者被摧毀都不會影響系統的運行。(你是否曾經上某個網頁遇見錯誤404代碼?)全名記賬更安全!系統規定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賬本,少部分和其他不一致的賬本即為假賬本,這讓具有足夠多節點的區塊鏈很難被攻擊或者被篡改,這些節點分布在互聯網的任意角落,除非你是上帝能夠控制全世界大部分電腦否則無法篡改。因此區塊鏈被認為有史以來最安全的數據管理方式。全名記賬更高效,由於沒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存在,完全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自動運行能夠極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並且確保賬本記錄過程和內容公開透明。
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方案在支付領域的一個實驗性應用,區塊鏈還可以用於更廣闊的領域比如醫療、物聯網、安全認證、社交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經濟學人》稱區塊鏈為」信任的機器」,認為它對於全球金融甚至是社會結構都會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區塊技術是在多方無需互信環境下通過密碼學技術讓系統中所有參與方協作記錄日誌方式。
這,就是區塊鏈!
Ⅲ 作為比特幣核心技術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鬼
laikelib區塊鏈底層架構運營團隊認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它更多的是一種技術方案,而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之所以名字叫「區塊」鏈,是因為區塊鏈存儲數據的結構是由網路上一個個「存儲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路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數據,隨著時間推移鏈條不斷增長。
區塊鏈和比特幣關系:比特幣曾經是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之一。具體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路交易有效確認的信息。可以說,比特幣是區塊鏈思想的一個「殺手級應用」,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不過作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比特幣上。
Ⅳ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區別是什麼
周邊有不少朋友,提起區塊鏈,就認為是比特幣。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就像:說起木頭來,就認為是桌子一樣。
其實比特幣和區塊鏈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區塊鏈只是比特幣背後的核心實現技術。區塊鏈不僅可以應用於比特幣,還可以應用於電子票據、股權登記、奢侈品跟蹤防偽等多個領域。
比特幣,作為無核心機構管理、分布式自主運營的系統,經過長達7年多的穩健運行,成功的實現了數字貨幣的全球支付和流通功能,充分體現了區塊鏈技術獨特優勢。
總體來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成功應用,也是第一條穩健運行的區塊鏈。
未來隨著區塊鏈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社會資本的不斷推動,作為一種基礎的應用技術,區塊鏈必將在社會的各個行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公眾號:Fintech觀察家,從金融看科技,從科技看金融,一起走向財富自由!
Ⅳ 比特幣區塊鏈有危害嗎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研究人員指出,比特幣的區塊鏈可能攜帶惡意軟體,而國際刑警組織三年前就警告過這類情況,但這這種情況尚未被正式記錄過。
比特幣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或包含比特幣交易所有記錄的資料庫,操作記錄或區塊包含批量經過哈希加密的交易,並通過加密簽名鏈接到前面的區塊,問題就出在:這個區塊還允許記錄其它數據。
Ⅵ 區塊鏈,比特幣是什麼真的假的
你好,比特幣是真的。歷史總是相似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華爾街熱衷於投資電子股,因此股票名字里只要包含「electronic(電子)」,不管公司是做什麼的股價一律大漲。如今這種瘋狂的投機行為又回來了,這次的主角變成了區塊鏈。不管什麼公司,只要跟區塊鏈搭點邊就大漲,迅雷、人人、柯達、寺庫……A股市場上有近20隻概念股漲停。
Ⅶ 從比特幣說起,區塊鏈到底是個啥
從一筆交易看區塊鏈運作流程:
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當一筆交易通過某個節點或錢包產生時,這筆交易需要被傳送給其它節點來作驗證。做法是將交易資料經由數位簽章加密並經由哈希演算法得出一串代表此交易的唯一哈希值後,再將這個哈希值廣播(Broadcast)給比特幣區塊鏈網路中的其它參與節點進行驗證。哈希演算法是將任意長度的二進制值映射為固定長度的較小二進制值,那麼小的二進制值稱為哈希值。哈希值就是一段數據唯一且極其緊湊的數值表示形式。 假如散列一段明文而且哪怕只更改該段落的一個字母,隨後的哈希都會產生不同的值。如果要找到散列為同一個值的兩個不同的輸入,這在計算上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產生一筆新交易時,會先被廣播到區塊鏈網路中的其它參與節點。各節點將數筆新交易放入區塊,每個節點會將數筆未經驗證的交易哈希值收集到區塊中,每個區塊可以包含數百筆或者上千筆交易。
各節點進行工作量證明的計算來決定誰可以驗證交易,由最快算出結果的節點來驗證交易,這就是取得共識的做法。取得驗證權的節點將區塊廣播給所有節點最快完成POW的節點,會將自己的區塊廣播給其他節點。各節點驗證並接上新區塊。其他節點會確認這個區塊所包含的交易是否有效,確認沒被重復花費且具有效數位簽章後,接受該區塊,此時區塊才正式接上區塊鏈,無法再修改資料。所有節點一旦接受該區塊後,先前沒算完POW工作的區塊會失效,各節點會重新建立一個區塊,繼續下一回POW計算工作。
由此可見,區塊鏈原理並不復雜,它的廣泛應用也是理所當然。有很多公司在把區塊鏈原理應用到現實的過程中得到豐碩的成果。像比特幣,雖然參與者的ID都是匿名的,但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是默認公開的。這種開放性所帶來的優勢是史無前例的,比如:抗攻擊的能力,抵抗專制制度資本管控的能力。它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公開透明,所有參與者的賬戶余額、所有的交易記錄都可以被人們看到。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對此感到驚奇,因為這種保障安全的方法是這么新穎,然而在比特幣存在的7年歷史中,還沒有人切實可行的打破過這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