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礦挖完了比特幣
比特幣被挖完以後,比特幣挖礦仍舊會持續的存在,是一個基礎設施。
挖礦是消耗計算資源來處理交易,確保網路安全以及保持網路中每個人的信息同步的過程。它可以理解為是比特幣的數據中心,區別在於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設計,礦工在世界各國進行操作,沒有人可以對網路具有控制權。這個過程因為同淘金類似而被稱為「挖礦」,因為它也是一種用於發行新比特幣的臨時機制。然而,與淘金不同的是,比特幣挖礦對那些確保安全支付網路運行的服務提供獎勵。在最後一個比特幣發行之後,挖礦仍然是必須的。
比特幣挖礦和瑞泰幣、千金卡等山寨幣是不同的,比特幣需要通過挖礦來保證比特幣正常的運轉。
㈡ 比特幣20年後挖完了,礦工呢
交易就有手續費,記賬依然存在,20年後,還沒挖完,只是說接近快挖完了,到小數後面8位了!可以繼續挖
㈢ 假如超級計算機出馬,能很快將比特幣挖完嗎
1月13日),是加密貨幣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1680萬枚比特幣,即整個比特幣供應量的80%,如今已被開采。這意味著比特幣「礦工」們的開采難度已經越來越大。而雪上加爽的是,許多國家的政府還趁機強化了對比特幣「礦場」的打擊力度
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枚,截止到2018年1月13日,全球已經有1680萬枚比特幣被開采出來,還剩下20%,也就是420萬枚比特幣等待所有人的挖掘,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
2012年11月,比特幣的新發行速度降低到每區塊25個比特幣。
而比特幣「挖礦」依賴的是使用計算機晶元計算特定的加密數學演算法,隨著比特幣剩餘資源的日益稀缺,單個比特幣的挖掘成本也越來越高。只要超級計算機的功能是完全以特定的加密數學演算法成立。比特幣變動很快挖完。而且時間就是超短。
㈣ 比特幣挖礦進入倒計時 比特幣挖完還會有價值嗎
第一批比特幣於2009年1月開采,Blockchain.info數據顯示:從2009年1月第一個比特幣挖掘開始,挖出100萬個比特幣花了大概200天,而供應量達到1700萬個共耗時500多天。我們不難推測出: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應該不會在接下來122年裡挖光。
1700萬枚比特幣將在未來幾天被開采,依照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的設計,該虛擬貨幣的開采上限約2100萬個,意味著全球礦工將爭奪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
3月初跌破1萬美元關口後,比特幣一路震盪下跌至6000美元附近,自發稿日止,比特幣重新逼近10000美元估值,在部分比特幣交易所內已漲至9800美元。
㈤ 如果比特幣全部都挖完了,那曠工做什麼呢,想
一座礦挖完了,那就再找一座新礦繼續挖嘛。除了btc,能挖的幣種不要太多。。。。。
㈥ 比特幣什麼時候會挖完
預計2140年可以挖完,總計2100萬枚。
根據比特幣的相關文獻,在2140年,會產出2100個比特幣,並不再增長。根據比特幣的原理,在經歷33次減半期後,每區塊的挖礦產出將達到0.58聰,小於最小單位一聰。而每次減半的間隔是210000區塊,上述文獻給出的全部產出時間(2140年)是由每區塊產出時間10分鍾推算出來的。(210000*10/60/24/365=3.9954年*33=132年,從比特幣產生的2008年起,132年之後即是2140年)。
但是,上述推算方法所使用的「每區塊產出時間為10分鍾」是一個理想狀態,這個假設僅在全網算力和難度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成立。查閱比特幣區塊鏈,不難發現,比特幣的全網算力長期處於增長狀態,挖礦難度也隨之增漲。於是,不難得出,上述推算不成立,有巨大誤差。上述方法的注意缺陷是,無法准確地預測比特幣全網算力的變化,無法准確地預測比特幣的開采速度。上述計算方法所使用的11.3天的數據,僅是從2013年5月2014年4月5日的平均值,代表性有待商榷。大家可以綜合大數據分析結果和礦機生產情況等建立更准確的數學模型。
㈦ 如果2100萬個比特幣被挖光,礦工會消失嗎
不會的,挖礦作為區塊鏈發展的基石,不可能出現礦工消失的,現在可不是都在挖比特幣,有很多人都去挖門羅和以太坊了,收益高!
我最近我在使用哈魚礦工在挖這兩種幣種,每天掙包煙錢!
㈧ 如果比特幣被挖完了怎麼辦豈不是沒有人願意記賬了嗎
是這樣的,大家計算過,按照每四年減半的速度,比特幣大約會在2140年被挖完,在那之後礦工就沒法再獲得系統的比特幣獎勵了。但是礦工仍然會願意記賬,因為礦工可以通過打包交易獲得交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