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各個國家的態度
① 哪些國家不承認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代碼。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比特幣缺乏穩定性,因此並不擁有「固有價值」,只是一種虛擬產品。如果承認它的合法性,則會對各國的銀行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甚至是可以取代各國的貨幣,最終由少數人來操縱了世界上的貨幣體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存在。並不是貨幣,是否合法完全取決於一個國家是否承認它合法。
目前,美國、中國、韓國都認為它不是貨幣。在大國中,比特幣只被德國財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但也只是一個記賬單位,並不代表它主是貨幣。
② 比特幣在新加坡合法嗎
禁止比特幣的國家
有些國家已經禁止使用它們。截至2019年3月,至少有9個國家決定這樣做。這些是:
阿富汗
巴基斯坦
阿爾及利亞
玻利維亞
孟加拉國
馬其頓共和國
沙烏地阿拉伯
卡達
萬那杜
越南
除了禁止使用BTC的國家以外,還有一些比特幣受到某些限制且無法交易或用於支付的國家。在這樣的州,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提供商被禁止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公司打交道,或禁止了加密貨幣交易所(例如中國)。
中國
印度
厄瓜多
印度尼西亞
摩洛哥
尚比亞
尼泊爾
埃及
美屬薩摩亞
比特幣合法的國家或地區
截至2020年1月,BTC合法的的國家是:
日本
直布羅陀
馬爾他
烏克蘭
瑞士
荷蘭人
立陶宛
愛沙尼亞
英國
德國
百慕大
斯洛維尼亞
新加坡
喬治亞州
白俄羅斯
中國香港
比特幣既不合法也不非法的國家
一些國家仍未決定如何處理比特幣。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擁有BTC而言,BTC的使用是合法的,但是關於其狀態沒有明確的規則或法律保護。這些國家已經在為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建立法律框架,或者已經採取了觀望的態度。這些「不確定」的國家包括: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阿根廷
巴貝多
哥倫比亞
法屬蓋亞那
加彭
牙買加
約旦
哈薩克
肯亞
科索沃
吉爾吉斯斯坦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模里西斯
奈及利亞
巴拿馬
巴拉圭
秘魯
突尼西亞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坦尚尼亞
烏拉圭
無論如何,比特幣沒有一個國家被認定為法定貨幣,比特幣只是一種投資產品。它有著其天生的去中心化的優勢,但是也有著沒有信用背書,持有者相對集中的風險。比特幣可以說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實例。投資可以,但是無需盲目的追捧。
③ 目前那些國家承認比特幣,那些國家不承認比持幣,那些國家不承認比特幣
德國
2013年6月底德國議會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後,比特幣被德國財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這意味著比特幣在德國已被視為合法貨幣,並且可以用來交稅和從事貿易活動。
美國
2013年8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馬贊特在一起比特幣虛擬對沖基金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應該將其納入金融法規的監管范圍之內。
合法地位
比特幣目前依然可以認為是合法的,在世界范圍內,比特幣都可以被認定為是一種虛擬商品而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比特幣不能被法律正式確認為一種貨幣,那麼可能會給接受它的商家和個人帶來稅收申報上的不便,因為接受比特幣的商家將被看作是以物易物交易,而這類交易在稅收申報方面比普通的交易要麻煩一些。
同時,比特幣作為一種和貨幣高度類似的商品,需要符合反洗錢的需求。比特幣需要在交易、佔有等方面納入個人財產申報、銀行業反洗錢系統、反內幕交易、反市場操縱等體系,比特幣的交易所和存儲機構也可能需要政府的監管和發放牌照。一些發展較快的比特幣交易所和支付服務提供商,都在積極地探索和監管機構合作,通過申請牌照、積極同監管部門溝通等方式,將比特幣的支付納入到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監管框架之中。
在歐洲, 歐洲央行發表「虛擬貨幣架構」報告,法國比特幣交易平台取得PSP資格。 2012年12月6日央行在該報告中寫道:「本報告是為討論虛擬貨幣體系提供基礎的第一次嘗試。盡管這些體系可能在金融創新和為消費者提供另外的支付工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它們顯然也會產生風險。」該報告補充道:「由於虛擬貨幣體系的規模小,除了這些體系的用戶,這些風險不會影響到任何人。」該報告回顧了比特幣的歷史,評論了其基本特徵,包括貨幣方面和技術操作方面。
④ 網上查找相關"比特幣"資料,討論我國對待比特幣的態度,為什麼
在2013年1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聯合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發〔2013〕289號),這就是網上俗稱的中國政府關於比特幣的五部委聯合公告。公告明確寫清楚了「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這是中國官方文件從政策上明確規定了民眾有持有和買賣比特幣的自由,也是官方給比特幣的定性文件,將比特定義為「商品」。人民日報也從2013年起,一共發了13篇關於比特幣的評論文章,近期的文章都呼籲政府參與監管,也從側面肯定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
如何賺取比特幣?
⑤ 比特幣是哪個國家的
不屬於任何國家的,比特幣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但是已經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6,989元人民幣。
⑥ 國家目前對比特幣的態度怎麼樣的投資還有前景嗎
現在央行出來管制啦~應該就是走個形式吧!我還是很堅挺BTC的,未來肯定能漲到10000,漲到10000不是夢!
⑦ 比特幣是貨幣嗎為什麼大多數國家要封殺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
封殺原因:
1.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幣網路很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會遭到黑客攻擊,或者遭到主管部門的關閉。
2.交易確認時間長。比特幣錢包初次安裝時,會消耗大量時間下載歷史交易數據塊。而比特幣交易時,為了確認數據准確性,會消耗一些時間,與p2p網路進行交互,得到全網確認後,交易才算完成。
3.價格波動極大。由於大量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幣更適合投機,而不是匿名交易。
4.大眾對原理不理解,以及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的抵制。活躍網民了解p2p網路的原理,知道比特幣無法人為操縱和控制。但大眾並不理解,很多人甚至無法分清比特幣和Q幣的區別。「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幣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幣毫無價值。
(7)比特幣各個國家的態度擴展閱讀: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
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
⑧ 全球已有多少國家把比特幣列為法幣
挖礦就是你幫比特幣網路出計算機幫忙見證交易,比特幣網路給你比特幣作為工資。目前國際社會的態度有以下幾種:承認貨幣地位:如美國、德國等認可其可做為投機商品,但不認可其可作為貨幣使用的國家:中國等禁止使用、交易的國家:泰國、俄羅斯等承認不承認和挖礦關系不大,主要是國家制度決定,就像有的國家有自由,有的國家只有目田一樣,不承認的國家考慮有二:防止國民投機行為產生巨大泡沫,從而帶來巨大風險(大部分國家有此擔心)防止比特幣興起導致法幣的地位動搖(部分國家如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