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區塊0確認怎麼辦
1. 比特幣系統規定要幾個個體確認後才算交易完成呢
6個區塊確認。
解釋:
A君給B君轉1個比特幣,除了要輸入交易金額1個比特幣外,還需要設置一定量的礦工費,在輸入秘鑰並點擊發送之後,需等待交易打包和6個區塊確認,才能完成這筆轉賬,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花費30分鍾~1小時。
比特幣網路上有很多節點,假設B和C節點在短時間差內都計算出工作量證明解,然後把自己挖到的區塊傳播到網路中,先傳播給鄰近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
B和C礦工的區塊數據是不一樣的,但都是正確的,因此在這一刻出現了兩個都滿足要求的不同區塊,B和C附近進的D、E、F等等礦工在監聽到這個兩個區塊時,是有先後順序區別的。怎麼辦,先入為主,節點把先監聽的區塊復制過來,然後開啟新區塊的挖礦工作。
那這個時候不同節點,同時有不同版本的區塊鏈,而這兩個版本的區塊鏈,都被礦工們繼續開采。但是兩個版本的區塊鏈其增長速是不一樣的,總有一條鏈的長度要超過另一條鏈。當D、E、F等等礦工發現全網路中有一個條更長鏈的時候,他們會拋棄當前較短的鏈,轉到更長鏈上進行挖礦。而那些被礦工成功挖掘的塊,因為不是在最長鏈上而被拋棄了,他們叫過時塊。這些過時塊中的數據,又需要等待重新被寫入區塊中。
當一筆交易獲得6個區塊確認後,從而以確認該交易是在最長分支的區塊鏈里,不可篡改,然後才能夠花費小星轉他的比特幣。
(1)比特幣區塊0確認怎麼辦擴展閱讀
比特幣交易確認過程
(1)錢包創建交易
錢包軟體通過收集UTXO、 提供正確的解鎖腳本、 構造支付給接收者的輸出這一系列的方式來創建交易。 產生的交易隨後將被發送到比特幣網路臨近的節點, 從而使得該交易能夠在整個比特幣網路中傳播。
(2)交易獨立效驗
每一個收到交易的比特幣節點將會首先驗證該交易,有效的交易將被傳遞到臨近的節點,這將確保只有有效的交易才會在網路中傳播, 而無效的交易將會在第一個節點處就被廢棄。
驗證的交易添加到交易地:驗證交易後, 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交易池, 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3)節點確認交易
假設有個比特幣網路節點A,其收集到了區塊277,314。接下來A節點做兩件事:1.嘗試挖掘新區塊;2.監聽其他節點是否挖出新的區塊。 如果A節點監聽到了區塊277315,則標志著277,315區塊競爭結束。與此同時開啟區塊277,316的競賽。
A節點在接收並驗證區塊277,315後,會檢查內存池中的全部交易, 移除已經在區塊277,315中出現過的交易記錄,確保任何留在內存池中的交易都是未確認的,等待被記錄到新區塊中,而被移除的交易記錄獲得一次確認交易。把包含在區塊內且被添加到區塊鏈上的交易稱為確認交易。
2. 比特幣里的0確認是什麼意思
就是比特幣交易失敗,一個完成的比特幣交易需要6個確認。
交易確認意味著一筆交易已經 被網路處理且不太可能被撤銷。當交易被包含進一個 塊時會收到一個確認,後續的每一個塊都對應一個確認。對於小金額交易單個確認便可視為安全,然而對於比如1000美元的大金額交易,等待6個以上的確認比較合理。每一個確認都成 指數級地降低交易撤銷的風險。
3. 比特幣一個UTXO交易為什麼要經過6個區塊確認才被認為更改不可逆(或者說幾乎不可逆)
你說的是對的,的確會回滾, 如果的交易不幸被打包到分叉上面了,這個交易很有可能會在主鏈被同步後被取消掉。
至於為什麼要6個確認是因為加大蒙出最優解難度(防止單節點造假)。 一個塊可能還能蒙出一個最優解,6個塊一起蒙出基本上不可能。 跟分叉關系不大
4. 發出一筆比特幣,一直0確認,可以給錢加速確認嗎
區塊鏈2.0就是把人類的統一語言、經濟行為、社會制度乃至生命都寫就為一個基礎軟體協議。統一語將人類各民族自然語言統一為一種低熵值的表達形式並提供了它與計算機語言的介面;人類經濟行為、社會制度體系和生命再生機制統稱為時間貨幣系統。區塊鏈2.0既是集成了統一語和時間貨幣的分布式人工智慧操作系統。 1.1 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發展現狀 ?國內的區塊鏈的應用探索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整體上至少落後於國外1-2年。國內先後涌現了多家巨頭公司開始布局區塊鏈項目,阿里金融雲也透露或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雲服務平台。雖然全球十大區塊鏈投資機構中中國佔了三席:國內IDG資本、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數貝投資,但是國內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基本還處於研究設想、小范圍試驗階段,少有成型的商業模式。隨著中國央行官網表態,稱發行數字貨幣是其戰略目標,相信未來國內的資本也將加速投入這一市場。 ? 2015年開始國內各地紛紛成立研究聯盟,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努力建立本土標准,像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深圳區塊鏈研究院。而國內區塊鏈技術的實踐項目比較有名的兩個是井通科技打造的電子資產互通平台和小蟻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產數字化系統。在證券機構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都已有研究人員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進行了研究,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進一步設立了區塊鏈技術研究項目,評估區塊鏈對證券市場影響。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興業證券、川財證券、嘉實基金、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券商基金公司也對區塊鏈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多篇投研報告。 ? 1.2 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應用設想 ? 1.2.1 發展模式設想 雖然區塊鏈被譽為會「徹底改變整個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系統」,但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將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亦即金融去中心化,證券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了保持投資者對在證券交易和結算的信任,中心化的交易記錄仍然是需要維持的。實際上兩者的結合可能會變得更有效率。一方面,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各有優劣,未來世界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疊加體。去中心化本質也是多中心化,各個節點高度自治,節點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例如,在比特幣分布式網路中,為了聚集「挖礦」能力,形成了多個中心化的「礦池」。另一方面,區塊鏈本身有各種限制需要不斷優化突破,還有監管和法律合規問題,以及金融設施路徑依賴問題,區塊鏈改造整個金融行業的願景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區塊鏈技術會讓金融行業大大受益,如提升交易自動化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結算效率,為交易帶來更大透明度以及安全性。 ? 因此,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發展階段,國內資本市場可能採用模式的是:在初級階段,機構內部採用私有鏈來改造升級現有系統;技術成熟後,推廣到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而公有鏈由於效率低、監管難則難以被用於行業應用。如表1所示,三種鏈各有應用場景,優勢各有不同。三種鏈共同點包括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但是去中心化程度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共識機制和信任的建立。當然,區塊鏈應用的演進方式可能會像其他新技術應用一樣,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先從周邊輔助應用、小額低頻交易應用逐步成熟,再滲透到金融核心應用、高頻率大規模的交易應用。 1.3 發展路徑設想 ? 階段一:內部私有鏈模式 ? ?第一個階段就是主要的金融機構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升級、重新改造現有平台。通過類似區塊鏈網路(私有區塊鏈),公司內部機器充當分布式總賬中的「節點和簿記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進行修改,移除人工操作程序,改善現有業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 雖然當前金融機構都在探索「互聯網+」戰略,但是大部分實踐都只是在應用層面,在非常淺的層次上進行互聯網化。區塊鏈技術將重構傳統金融業現有的基礎架構,改造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實現真正的「互聯網+」。 ? 首先,區塊鏈是建立在TCP/IP通信協議和分布式網路基礎上,那麼傳統機構基於「IOE」的中心化、集中式架構需變革為分布式集群模式。這也符合信息系統國產化的戰略。 ? 其次,從資料庫的層面,區塊鏈和現有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料庫相比,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價值。當前機構內部系統繁多,數據標准、數據格式不統一,存在信息分散的「孤島」,數據流轉效率低,信息處理時間長成本高。而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可以實現公司一本總賬,完整、公開、透明、安全。這也契合國家大數據發展和信息安全戰略。 ? 最後,在應用層,可以實現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發行、交易、清算、交收等金融基礎系統,進而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可編程金融、智能合約。由此,區塊鏈重構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基礎架構和核心系統。 階段二:行業聯盟鏈模式 ? 第一階段之後,區塊鏈應用將會由主要機構主導,逐步推廣至證券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多中心,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為超級節點,負責協調和組織各個節點的運營。 在聯盟鏈上,更容易進行控制許可權的設定,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可以採用股份證明(POS,Proof of Stake)和股份授權證明(DPOS, Delegate Proof of Stake)的共識機制,基於行業協定的所有權作為決定記賬權的因素。在這種機制下,區塊鏈上交易的確認很迅速,交易吞吐量也滿足現有的證券交易規模。由行業機構共同運行、維護區塊鏈,交易所作為領導機構同時提供撮合業務,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決定聯盟鏈中的記賬權分配,協同主要券商提供實時登記、結算業務。多個機構共同運行和檢驗,可以防止欺詐和人為操作。節點遭受故障或者攻擊的概率也非常低。由此,中國證券市場格局將完全改變,所有資產清晰、可查,同時,所有交易公開、透明,所有交易結算實時、低風險。 ? 1.4 如何推進區塊鏈應用 ?盡管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光明,但是要出現工業級的區塊鏈應用任重道遠。除了前文提到的區塊鏈自身的延展性和延遲問題、監管與法律合規問題,以及現有金融體系路徑依賴問題,目前金融機構的變革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方面,在傳統金融機構理念中,安全、穩定重於泰山,變革金融系統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當前頻繁的金融創新和合規監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預算,單個金融機構很難投入資源到新興的技術上。 ? 1.5 權威機構引領行業變革 新技術應用按照商業邏輯的角度,應該先打動最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權威機構,並且在得到其幫助和領導下,在其管轄的行業里應用。例如,資本市場的區塊鏈應用需要央行、證監會、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的推動。而且金融機構的根本基礎就是實現以中央銀行貨幣形式的最終結算,所以央行最近表態要發展數字貨幣,對於金融資本市場發展區塊鏈具有極大積極作用。唯有這樣,區塊鏈的治理標准、技術、思想才可以得到實施。有了有公信力的權威機構的指導,然後迅速發動行業機構全面參與,組織聯盟,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機制,然後形成「憲法」和執行條例,使資本市場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風險。 ? 1.6 行業合作制定統一標准 區塊鏈行業轉向更深層次的應用,技術標準的制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各機構在不同的標准上不斷建立新的「孤島式」的解決方案,將導致產生無數基於不同標準的、經過重大妥協的、復雜的、封閉解決方案。建立技術標准之後,金融公司關於區塊鏈的操作性更強。如果沒有行業標准,金融機構之間也無法實現交互操作。而且,為了搶占話語權,國內的標准研究需同步推進。 ? 同時,技術的價值在於共享,不可能獨自開展試驗,需要與志同道合的企業社區進行合作。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雖然區塊鏈的發展路線圖已經開始初具規模,但仍然有大量的測試、學習以及收集反饋的工作需要做,了解該技術可能對操作流程和程序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如何適應監管環境。這就需要整個證券行業通力合作,而且還需要與其他公司合作,包括R3銀行聯盟、初創公司和電信公司等。國內的區塊鏈產業聯盟就是好的開始。 ? 1.7 培育區塊鏈與金融復合人才 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除了傳統機構體制、缺乏行業經驗和標准,人才缺乏也是極大阻礙因素。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分析、商業應用原型開發、結合商業生態持續完善,都需要大量人才的實踐。而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該行業缺乏大量理解區塊鏈和資本市場的人才。因此,建議證券行業大力培養這兩個領域的人才,讓區塊鏈技術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下成為現實。 2016年應該關注什麼? 布比區塊鏈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服務平台。以去中心化信任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都自由流動起來。布比要做的是一項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真正的價值流通,使得互聯網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如果有了這個技術的應用,在轉移資產的時候就可以沒有中心機構了,可以實現我們之間資產的直接轉移。將來如果網路本身可以結賬,我們就可以直接轉移了,就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 結尾 區塊鏈2.0代表著這種技術又向著更廣泛的應用前進了一步,而對於區塊鏈仍然半信半疑的人,或許是由於我的描述太拙劣。但也許這也是我們與生俱來對變革的抵制?畢竟,引用名言:「我們必須用敬意去審視人類無限抵禦有用知識的心靈。」
5. 比特幣交易零確認是否可行
不可行,沒有確認,比特幣是無法支付的。比特幣之家網有關於零確認的介紹。
比特幣幾乎是即時接收付款的。然而,在網路開始將你的交易加入一個區塊來確認該交易以及你可以使用接收到的比特幣之前,有一個平均10分鍾的延遲。確認的意思是在網路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即你收到的比特幣沒有用來支付給別人因此被認定是你的財產。一旦你的交易被包含進一個區塊,則之後的所有區塊都會包含它,這將極大地鞏固這個共識並減小交易撤銷的風險。每一個用戶都可以自行判斷交易被確認的時間點,但通常來說,收到6個確認就如同在信用卡交易後等待6個月那樣安全。
6. 比特幣轉賬一直0確認,多長時間退回到原來賬戶
一般24小時後,只能有收款人退回比特幣。 任何比特幣交易都是不可撤銷的,只能由收款人退回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