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使用OPRETURN
⑴ 比特幣平台升級什麼時候才能完善好
比特幣現金5月15日硬分叉升級才過去不久,比特幣現金開發團隊就在為2018年11月15日的升級做准備了。7月5日,比特幣現金開發團隊BitcoinABC發布了比特幣現金升級時間表,詳細說明了下一步的計劃。
該時間表提出了兩個比較重要的時間點:8月15日和10月15日。
8月15日將作為下次升級代碼完成的時間。Bitcoin ABC團隊發布的公告解釋道「由於相關協議升級的風險高於正常水平,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來審查所涉及的更改代碼。為了應對這種情況,Bitcoin ABC將8月15日作為代碼的完成日期,超過此日期的協議更改將在明年5月份的硬分叉升級中實現。」8月15日之後,這些提交的代碼將會在測試網上進行測試。這就意味著開發人員要在8月15日之前就要完成下一次升級的協議更改。
10月15日是結束測試並發布新版本的時間。如果經過8月15日到10月15日兩個月的測試和調試,沒有什麼重大問題,Bitcoin ABC將在10月15日結束測試,並發布比特幣現金新版本0.18版的正式版。
10月15日到下一次升級的時間11月15日這一個月的時間將會交給節點運營商,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升級。
Bitcoin ABC之所以此次要非常隆重的推出時間表是為了11月15日的升級能夠順利進行,不再出現5月份的硬分叉升級的小插曲。而且希望大家能夠提前了解到這些日期,並積極的參與進來,為新版本的使用貢獻力量。
雖然Bitcoin ABC早早的將下一步的升級時間表公布了出來,但是在這個開發時間表中卻沒有透露11月份升級中要改動的內容。
我們知道比特幣現金自8月1日誕生之後已經順利的完成了兩次升級。一次是在2017年11月13日升級修復了網路難度調整演算法,將之前的EDA改成DAA。升級之後比特幣現金出塊時間變得非常穩定,都保持在10分鍾左右。第二次則是上半年的5月15日硬分叉升級,將比特幣現金的區塊上限調整為32MB、重新啟用了一些OP-codes,將OP-Return的容量增加到220位元組。此後,比特幣現金社區基於此次改變推出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應用。
雖然下次升級的內容目前還沒有公布,但是關於下次升級開發團隊成員也有很多討論。例如現在正在討論和測試的BCH新的交易訂購法則,OP_Datasigverify,代幣,UTXO證明,重新引入其他先前刪除的OP_Codes。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提案:通過OP_Datasigverify的二進制合同,使用石墨烯宣布區塊的高效方法,修訂DAA,雙花證明的創建和轉發,以及單位為1/1,000,000BCH的命名等等。不過在這些眾多討論中沒有在出現區塊上限的增加,這表明上次在這一方面的升級已經是足夠的。不管比特幣現金將推出哪些改進,接下來都將在8月15日提交的代碼中呈現。
雖然目前的比特幣現金已經非常受歡迎了,但是比特幣現金一直還在進行一次次的升級,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完善自己。因此比特幣現金未來會變得更好,更加滿足市場的需求,支持它的用戶也將會指數增加,它的幣價也會受到影響有所提升。最終將能實現它最初的目標,幫助更多的人,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貨幣。
⑵ boring是哪個國家的項目
一、項目簡介
BoringDAO 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資產橋,以DAO的方式運行,它將允許以太坊等任何擁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成為比特幣的Layer2解決方案,使得BTC等資產具備可編程特性。它使用「隧道機制」和三層質押來使BTC、LTC等資產,無縫安全地進入到以太坊等其他區塊鏈網路,並無門檻地使用各類DeFi應用。
BOR 是其使用代幣和治理代幣,可以通過「鑄幣挖礦」和「無聊農場」獲取,並用於經營隧道獲取鑄幣費,支付和治理。
二、項目介紹
BoringDAO 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資產橋,以DAO的方式運行,它將允許以太坊等任何擁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成為比特幣的Layer2解決方案,使得BTC等資產具備可編程特性。它使用「隧道機制」和三層質押來使BTC、LTC等資產,無縫安全地進入到以太坊等其他區塊鏈網路,並無門檻地使用各類DeFi應用。
BoringDAO擁有資產層(PS2H多簽+OP_Return)、合約層(超額質押)和保險層(應用Nsure、Cover等去中心化保險)的三重安全機制,將允許BTC等資產真正安全、去中心化地、去信任地遷移到以太坊等區塊鏈上。其首個oToken資產oBTC已經接入Curve, Sushiswap, Alpha Finance等多個主流DeFi場景中。同時,BoringDAO通過鑄幣挖礦和無聊農場等有效的經濟激勵,以及去中心化自組織的治理機制,讓整個遷移過程加速完成,允許比特幣等數百億規模的資產無縫進入DeFi世界並實現可編程特性。
三、代幣分配
30% 鑄幣挖礦
30% Boring Farm
19% 基礎設施
11% 早期貢獻者
10% 團隊
發行總量:200,000 BOR(更新於2021/01/07)
流通總量:52,167(更新於2021/01/07)
私募價格:第一輪私募價格為65美元,第二輪為80美元。
公募價格:180美元
11% 早期貢獻者(該部分在1年內線性解鎖)
10% 團隊(該部分在2年內線性解鎖)
四、代幣信息及釋放計劃
鎖倉計劃及解鎖計劃
⑶ 閃電比特幣的主要發展路線有哪些
根據官網公布的路線圖,有兩個大的分支,一個是底層功能拓展,另一個是用戶體驗優化。底層功能拓展,主要是在點對點支付這個基礎上去開發新的功能,去支撐一個真正的價值互聯網(Internet of Value, IoV)的長遠願景。比如擴展OP_RETURN、優化獲取balance的cache架構、做鏈上匿名性、做基於Op碼的原生協議組件,就是為了支撐功能性的實現設計的。
用戶體驗優化這個分支之所以單獨列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LBTC想要做成一個優秀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基本思路還是支付體驗、用戶第一,所以把它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比如跨平台的Light Wallet、加快支付確認速度、優化不可逆塊機制等。第二,LBTC一直強調優越的鏈上治理體系,之前就有了一個標准化的SGS(Spark Governance System)治理系統,但是還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比如說,要大幅度優化節點參數和競選機制、成立LBTC基金會、多渠道議案流程、還有Light Wallet對鏈上治理功能的支持。
⑷ LBTC是什麼
從代碼機制層面分析 LBTC 優點
DPOS機制
近年來由於POW的資源浪費、出塊不夠穩定、存在算力攻擊等問題,雖然POW被公認為使用最廣泛、最安全的共識機制,但對於全網算力不夠大的區塊鏈,還是存在很大被攻擊的風險。越來越多的共識機制被提出運用到區塊鏈項目中加以嘗試及實驗。DPoS則是目前主流共識機制中的一個,LBTC便採用了這個機制。DPoS保障了投票權在持幣人手中,因此持幣人將可以通過投票選擇是否通過議案,從而決定項目的發展方向。這同時也意味著,項目的發展方向取決於關心項目本身的人群手中,眾智的力量將推動項目更好地發展。同時DPoS機制的優點還有不存在算力攻擊、嚴格遵守時間出塊和節約資源等。
LBTC的DPoS優點
LBTC的DPoS機制也有其項目本身的特點: LBTC的節點個數為101個,比起21或51個節點,持幣人在LBTC的錢包中最多一次可給51個節點投票,更加降低了中心化的風險; LBTC能夠穩定3秒出塊,再加上2M的區塊大小,保證了LBTC是比特幣效率的400倍,每秒的交易速度可達2000筆以上; 最重要也區別於其他項目、令人感到頗具新意的是,LBTC的DPoS機制存在不可逆塊的規則。當一輪出塊,出塊代理人數達到90%以上或連續兩人出塊,出塊代理人大於70%則都可認為上一輪的第一塊,是不可逆的,從而防止分叉。
LBTC的防禦措施
除了基於DPOS共識機制,LBTC的技術層面還有其他的亮點。
首先,LBTC可以防止【重放攻擊】。什麼是重放攻擊?每個比特幣賬戶內將根據他的比特幣余額,同時存在對應數量的LBTC。如果每條鏈上的地址和私鑰、演算法等都相同,交易格式也完全相同,導致在其中一條區塊鏈上發起的交易,完全可以放到另一條區塊鏈上去重新廣播,可能也會得到確認。這就是「重放攻擊」。簡單來說,當用戶轉賬LBTC的時候,BTC也可能同時被轉走。LBTC修改了交易簽名中的哈希演算法。在哈希演算法中,LBTC新增了「LBTC」欄位。LBTC與BTC生成的HASH將不一樣,LBTC和比特幣相互不承認彼此的交易,以此防止了重放攻擊。
其次,防止【偽造挖礦】。比特幣交易中沒有投票和余額概念,為了LBTC的最大穩定,在Coinbase交易中新增加一個由OP-return組成OUTPUT,OP-RETURN數據由Publickey、Time,Sign(Time)三個欄位組成,Time代表交易的時效性,Publickey驗證Sign(Time),即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原理防止偽造別人挖礦。LBTC有101個節點,假設攻擊者有30個節點,如果偽造剩餘71個節點,則可讓其他節點誤認為攻擊者的鏈為最長鏈,而進行出塊,這就是偽造挖礦攻擊。
第三, 防止【雙花攻擊】。雙花攻擊就是一筆錢花了兩次,也可以稱之為雙重支付攻擊。比如之前引起廣泛關注的BTG近期遭受51%攻擊。一名惡意礦工獲得了BTG網路至少51%算力,臨時控制了BTG區塊鏈,在向交易所充值後迅速提幣,再逆轉區塊,成功實施雙花。LBTC由於前文提到過的不可逆塊,當LBTC的區塊的交易確定後,將不可能回滾,以此來實現防止雙花攻擊的目的。
第四,【多線程執行】。在LBTC的交易一致性、合法性檢查中,將可以合並整合的數據合並,採用多線程執行,這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強了LBTC的性能。
LBTC的代碼邏輯
此外,再從代碼邏輯上來講,LBTC分為協議層、共識層和應用層。 當需要傳輸價值的時候,通過協議層鏈接,以共識層完成交易,這個過程不只是能夠作為價值的互換,也能夠在三方連接中充當價值中介。而應用層則主要是基於智能合約來實現。在未來的發展路線中,LBTC將基於智能合約實現網關的功能。支付網關實現的是資產發行、資產交易、法幣兌換、鏈上交互等。
所以LBTC才能這么有底氣地說它要做全球價值互聯網協議,通過支付網關可以實現任意貨幣間地兌換,不僅是幣幣間,法幣和數字貨幣,法幣間都可以。這不是非常方便嗎?一鍵轉換即可用越南盾買到ETH,轉給遠方的英國表妹,被她嫌棄,立即換成EOS,隔了1秒又換成英鎊,再也不用多餘的轉換步驟,一步到位,豈不美滋滋?這么一分析,其實從技術代碼層面分析LBTC還是挺靠譜的。不過比起那些專家,小編可不會忽悠你們,未來LBTC是否能實現去中心化的價值互聯網協議,關注代碼會是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LBTC的Github:https://github.com/lbtcio/lbtc-core)
如何使用網關?
接下來談談網關的「轉換流通」的具體實現,可以大致分為3種:
第一,當LBTC系統搭建好網關技術後,以網關為橋梁,用戶A可以將任何的貨幣兌換成LBTC,之後可以發送給任意想發送的用戶B,而用戶B則將LBTC兌換成自己需要的任意幣種即可,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大家平時在交易所的操作?我想這也是LBTC提出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緣由之一。
第二,用戶A可以將資金存放在用戶B信任的網關,經過網關轉給B。
第三,由於LBTC在網關建設前期,將提供「任意用戶皆可發行Token」的功能。因此,在LBTC系統中,如果用戶A的信譽好,被大家認可,且又自己發行了A Token(當然這其中應該包含的是資產抵押實現的資產上鏈),A就可以把自己的A Token用於用戶B的貨幣交換。用戶A在此後也可贖回交換給B的A Token。A即是交易過程中的網關角色。
在以上提到的過程中,分別實現了資產發行、資產交易、法幣兌換、鏈上交互的功能。
網關的使用類似於銀行的功能,最主要可以解決跨境轉賬的問題,再加上LBTC的高TPS和低廉的手續費,實現跨境轉賬將變得非常便捷。比如需要在中國往美國匯款,需要向中國的LBTC網關匯入人民幣,其後美國的網關將收到到來自中國網關的LBTC,再轉換為美元,轉發給美國的賬戶。 在如上網關系統中,可以得出,支付雙方都不需要加入網路,只需要信任網關即可。
雖然網關解決了傳統轉賬支付的慢速及手續費高的難題,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
除了LBTC邀請的符合標準的機構或項目方可以成為網關之外,普通用戶之間,除了熟識者之間的相互買賣(實際上這種行為更傾向於借貸,如果僅是熟識者間的買賣,將會形成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小網路),如何證明網關是值得信賴的機構或個人?
如何將LBTC的網關推廣到與大型機構合作顯然是擺在團隊面前的問題。Ripple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目前已與日本的MUFG、澳洲的Westpac、英國的渣打銀行等進行了合作,在有Ripple、恆星幣等支付數字貨幣在前的鋪墊,LBTC想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線,還需要有更多的特色,這一點可在後期的智能合約路線規劃中有所期待。
但是,Ripple也因為分配方式被指責太過中心化,LBTC卻因採用的DPOS機制擁有101個節點,並且由於是分叉幣,發行時1:1分發給比特幣的持有者,這可以說也是LBTC的先天優勢——擁有廣闊的分散性,如果在未來能夠得到大眾的支持和認可,達成共識,那麼將會形成先天性的分布廣的優勢。
此外,在資產上鏈過程中又如何證明資產是確實存在於現實之中可用作抵押的呢?除了大型的機構列如銀行之外,小型網路也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資產上鏈的資產證明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加以規則和認證,那極有可能出現網關跑路或者虛假網關的事件。雖然網關被舉例為「淘寶」平台,理論上平台是管不了商家的買賣內容的,但是平台對於商品質量是存在監管的,否則必將引起混亂。
去中心化交易所
再接回前面的第一點,就去中心化交易所再稍微談一談我的想法。目前,礦場和中心化交易所是區塊鏈早期發展的主角,隨著越來越多的交易所的崛起,中心化交易所陷入操縱丑聞等等,都給去中心化交易所得成長帶來了空間。去中心化交易極有可能將價值真正帶到區塊鏈領域,成為區塊鏈時代真正的主角。 LBTC憑借網關技術,可以實現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LBT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用戶自己的幣,將交由自己保管,防止了幣於中心化交易所丟失的可能。同時還能防止系統交易不透明、運營及技術的風險。 根據之前的網關采訪介紹文章所說,LBTC還將聯合靠譜項目方,上架交易所,為所有社區成員謀福利。總體來講LBTC的發展路線比較清晰,於支付領域的目標也很明了,拿住了,夥伴們,未來可期!
⑸ 版本存證怎麼辦速度快
可以通過原創寶存證最快1分鍾即可獲得版權存證證書;並且存證費低至每件作品1元;同步對接司法鑒定系統,保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