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雷軍或用比特幣

雷軍或用比特幣

發布時間: 2023-02-18 18:11:53

㈠ 雷軍親自掛帥,6000億小米出手,挑戰特斯拉

「造車,小米是認真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葯糖

造車,小米是認真的!

經過多年布局,小米造車終於「靴子落地」。

雷軍聲稱:這是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 汽車 而戰!

造車領域再添一員猛將。

3月30日盤後,小米集團正式官宣造車。最新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批准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

對於智能電動 汽車 項目的資金投入, 小米集團首期投資為10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約650億人民幣)。

小米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的首席執行官。雷軍親自帶隊指揮,足見小米集團對造車業務的重視程度,無形中也為小米造車做足了信用背書。

請注意,小米集團為造車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全資」意味著小米造車完全靠自己,不依賴任何外部投資。那麼,小米是否有這個底氣?

上周,小米集團剛剛發布了2020年財報, 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實現經調整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705億元,同比增長24.8%;實現經調整凈利潤32億元,同比增長36.7%。小米集團業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發展後勁十足。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智能手機銷量爆發,是小米集團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2020年,小米集團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7.5%,達到1.46億台。

根據Canalys的統計, 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超過2400萬台,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凈增最多的智能手機廠商。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穩居第3名,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同比增速最快,市佔率為12.1%。

受手機銷量提升的推動,小米集團2020年來自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達到1522億元,同比增長24.6%。

更重要的是, 創業十年後,小米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有穩健增長的全球第三手機業務,有最好的智能生態,還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這些都給了小米造車試錯的底氣。

有錢有人,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不得不說,在創業這件事上,雷軍確實是個「狠人」。無論是小米集團賴以起家的手機業務,還是如今的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雷軍都表現出了破釜沉舟的氣概。

3月30日傍晚,雷軍轉發小米集團關於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正式立項的公告。並表示:關於造車,今晚發布會上我會跟大家說說我們的想法。

原來,3月29日,是小米舉辦春季新品發布會的日子,當天原定長達4個小時的發布會被迫中止在2小時之內。

當時,小米方面給出的說法是,雷軍感冒了,中午一度不能發聲,小米新品發布會改為分兩天舉行,3月30日晚19:30舉行第二場。 如今看來,這樣安排或是為小米官宣造車做准備。

3月30日晚21:27,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發聲:這是@雷軍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 汽車 而戰!

更有網友回復稱:對的,換普通人估計三十多歲口袋有個一千萬就已經躺著喝茶看日出日落了,雷總身家千億還在奔跑還在拼。

公開報道顯示,雷軍在40歲就實現財富自由了,完全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了,但雷軍至今仍在創業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懼 探索 新領域,支撐他的正是對創業所保持的那份熱忱。

對於小米造車的舉動,米粉們直接沸騰了,紛紛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持,在雷軍微博下方,有米粉感嘆: 來了來了!年輕人的第一台車,以後吃穿住行都有小米啦。

在小米第二場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動情表示, 小米曾做過一份調查問卷,最終結果是米粉們希望小米造車,只要造出來就能賣出去,這給了他信心和動力。

對於造車一事,小米絕非一時興起,而是謀定而後動。

雷軍表示,在過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層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 汽車 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進行了極為嚴謹詳盡的調研與論證,才做出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實際上,早在2013年,雷軍曾兩次奔赴美國,拜訪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對智能電動 汽車 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2015年,雷軍通過其創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蔚來 汽車 ,與國內智能電動 汽車 公司產生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017年,順為資本參與了小鵬 汽車 的A 輪融資。2019年,小米集團參與了小鵬 汽車 的C 輪融資,投資5000萬美元。

忙於對外投資造車新勢力的同時,小米並非徹底放棄自己造車的想法,而是在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

2018年,小米內部啟動了名為「micar」的造車項目調研,由負責制定小米戰略的參謀部牽頭。時任小米參謀長王川,曾多次與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高層交流,了解行業情況。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決策層在董事會上再次提出造車想法,王川拿出 汽車 行業調研報告向雷軍建言, 認為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車的時機。

據報道,今年2月,雷軍曾會見蔚來 汽車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就 汽車 製造問題進行了切磋。

根據國家專利局網站上公布的文件, 自2015年以來,小米已經提交了一系列專利申請,包括巡航控制、導航、輔助駕駛和其他面向 汽車 的技術。

此外,小米還在2020年6月申請注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

小米入局造車,攪動了國內智能電動 汽車 市場的一池春水。

眼下來看,特斯拉還是全球智能電動 汽車 市場的領頭羊, 而小米造車或將對特斯拉的市場地位形成挑戰。

近日,特斯拉負面纏身,馬斯克炒比特幣被指「不務正業」,特斯拉降價同時玩減配讓不少忠實粉絲失望透頂,「剎車失靈」事件更是將特斯拉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個節骨眼上,小米造車猶如給消費者打下了一針強心劑。在雷軍介紹小米造車項目時,滿屏的彈幕都在高喊「干翻特斯拉」,足見網友們對特斯拉的反感,以及對小米造車的支持。

對於米粉們而言,最關心的還是小米 汽車 的價格。目前,小米官網並未公布具體目標,但機構已經做出預測。

平安證券分析稱,過去雷軍率領的小米在手機和智能家居行業已獲得成功的經驗,有望復制到造車之中。 他們認為,小米 汽車 將主要針對20萬元以下的價格帶區間,推出極具性價比的車型。

20萬元以下的價格帶區間,正是特斯拉當前的主戰場,也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必爭之地,小米 汽車 壓力不小。

不過,按照小米的調性,同等價位里質量最好的,或者是同等質量里價格最低的。 小米 汽車 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價格殺手,與特斯拉正面交鋒。

至於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考慮到順為資本已經參與到蔚來、小鵬的融資活動當中,小米 汽車 或將與它們形成合作關系。

眼下,小米 汽車 剛剛立項,達到量產至少還需要3-5年時間。未來的市場狀況,我們不得而知,但外界對小米造車相當看好。

這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團股價走勢上有所體現。最近兩個交易日,小米集團都是大幅高開,盤中最大漲幅接近6%,公司總市值逼近6500億港元。

特斯拉曾被外界稱為「鯰魚」,它進入中國市場激活了國內車企的競爭欲,倒逼國內車企改革創新,而小米 汽車 的加入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讓我們拭目以待!

㈡ 十三年前錯過電商,兩年前錯過直播,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每個時代都有各種機遇,很多人羨慕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認為他們在八九十年代創業很簡單,只要膽子大一點下海經商幾乎都能賺到錢,能力強一些的人都能成為一方商業大佬,賺到一輩子都用不完的財富。很多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認為自己現在這個時代機會太少,競爭太大。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機遇,只是你沒發現而已。就像13年前剛剛崛起的電商。國內電商的發展主要是由馬雲牽頭發起的淘寶網,在2003年就已經成立了,但是真正開始發展起來是在2007年以後,只要是2007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從事電商事業,又能堅持到現在的人,身家最少幾百萬,高的可能幾億幾十億都有可能。

可能很多人會說,短視頻我不會拍,不會剪輯啊。這時候我就會想起蔡康永曾經寫過的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綜上所述,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風口和機遇,如果你剛好站在這個風口上,那麼就是豬也能飛起來,這是雷軍說的,豬都能飛起來了,何況你還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飛不起來你也要想辦法蹭口湯喝。

㈢ 比特幣讓18萬人爆倉,馬斯克為何狂賺70億

比特幣18萬人爆倉,但是馬斯克卻賺得盆滿缽滿,賺了70億,為什麼呢?因為同樣是投資投資的時點是不一樣的,你想一想為什麼之前比特幣的熱度明明已經下降了,甚至說已經跌到4萬美元以下了,但是它突然又漲上來了呢。

說這么多,就是說你不能預測未來發生什麼,你要有勇敢的心才可以做投資馬斯克,在沒有投資比特幣之前,這個東西熱度有限,但是他投了之後,導致很多大宗機構投資者都跟著做買入,量一下上升供不應求,自然就導致比特幣的價格上升,所以現在漲到現在這樣一個程度,但是你買了它,未來能不能繼續漲這個就不一定了。

㈣ 雷軍提交《關於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的建議》具體有哪些方面

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提交《關於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的建議》。具體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盡快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技術適老化的中長期目標規劃,明確重點建設方向和發展階段,加大配套資金投入,推動各級公共數字平台及服務體系率先完成適老化改造。優先解決老人網上預約、交通出行、智能掃碼等涉老高頻服務事項,推動老年人生活應用場景的適老化開發全面落地。

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重點引導老年人智能應用高頻領域相關企業積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健全法律法規,做好老年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工作。

二、指導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准體系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准體系,同類產品適老程度參差不齊,軟硬體產品適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配,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使用體驗。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智能技術適老標準的總體要求,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群策群力,共同建立專項標准體系。

三、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

引導技術適老與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新興業態融合發展,以產業引導為抓手,牽引智能技術適老化的應用推廣。例如,加強老年人智能家居數據與智慧社區數據的聯動,充分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快速響應主動需求,及時准確識別被動需求(例如,摔倒、火災、煤氣泄漏等),提升社區老年人幫扶服務的統籌與管理能力。

四、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

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發展,既能提高老年人數字生活體驗,又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舉措,還有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入開展。

建議在技術適老建設過程中,加大全社會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和公益團體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習教程;鼓勵社區、村(居)委會、老年大學、老年協會等為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提供培訓和輔導;對在智能技術適老化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在加強智能技術建設和應用的同時,還要保留各項傳統服務手段和方式,做好老年人兜底保障工作。

(4)雷軍或用比特幣擴展閱讀

專家對於雷軍建議的看法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雷軍代表關注科技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建議,很有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也希望雷軍代表和小米公司開發簡易便捷的老年人體能評估技術,協助政府決策;以及開發活力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信息技術,助力建立有活力的老齡社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CCSA TC9 WG1工作組長肖靂認為,雷軍代表的建議關注到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實。根據適老化標准,對軟硬體產品整體進行「適老性」設計開發,通過應用反饋迭代產品,能很好的解決老年人在各種場景中使用智能產品的切實困難。

㈤ 雷軍刪所有炒股軟體,稱再也不用關心股價了,你如何看待雷軍的做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現在發展的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有一些企業也在不斷的進步。那麼對於我們生活中我們了解到的幾家企業應該就是小米還有華為以及蘋果。那麼對於小米很多網友也是非常關注的,因為小米可以說是一家非常良心的國企。它所售買的一些手機或者是一些電子產品,都非常的便宜,而且非常的實用。那麼小米的總裁雷軍刪除所有的炒股軟體,並且他也稱再也不用去關心股價,這一做法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放下重擔

那麼面對這樣的動盪,雷軍有現在的這樣的說法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的壓力很大的時候,突然的放鬆則會讓他們感覺到猛然的輕松,並且小米的這個願望已經實現了。他不用再擔心小米的股價會一路下跌,造成自己公司的虧損。所以這對於雷軍來說可以說是放下了一個重擔,一切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㈥ 請問米粉節上雷軍說的miui的5個常用功能是哪5個

嗨!
日歷 時鍾 流量監控 指南針 天氣

更詳細的描述問題有助於網友理解你遇到的麻煩,幫助你更准確的解決問題。謝謝你支持小米手機!

㈦ 雷軍:小米造車自動駕駛將採用全棧自研演算法

易車訊 在今日舉行的2022雷軍年度演講上,作為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的雷軍披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他表示:「汽車工業各個板塊都非常復雜,其中最復雜非自動駕駛莫屬,同時自動駕駛也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決勝關鍵點,小米造車自動駕駛將採用全棧自研演算法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2022年7月汽車銷量榜單已經正式登陸易車App「銷量榜」,了解更多新車銷量數據,請關注易車App。

㈧ 幣圈神話人物

當年一個賣牛肉的郭宏才,人稱寶二爺,早期玩比特幣,現在買了三輛勞斯萊斯,並且在美國矽谷買一套幾萬平米的別墅!這有道理嗎?完全沒道理!

當年新東方的一個英語老師李笑來,當年花了十萬塊全買了比特幣,現在狂賺60億!這有道理嗎?完全沒道理!

當年一個搞技術的程序員趙長鵬, 當年把上海的一套房子賣了幾百萬,然後去買了比特幣,狂賺了125億人民幣?後來又開了幣安交易所,4個月狂賺1300億元!這有道理嗎?完全沒道理!

他們憑什麼能這這么多錢?答案是因為他們選擇了趨勢行業~區塊鏈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為什麼這么狂?最屌的一句解釋是:趨勢永遠輾壓一切傳統!不管你上不上車,財富都存在你身邊,把握了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股神巴菲特幹了十年,累計的財富,卻被一個區塊鏈80後,用180天超越了!

李嘉誠奮斗積累了68年的財富,卻被以太坊創始人V神4年時間超越了。

這個世界上,你不相信的事情,不代表它沒有,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其實在趨勢面前,能力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雷軍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你沒聽過幣圈、沒聽過區塊鏈,你不相信,不等於它不存在。在幣圈裡面很暴利,正所謂「幣圈一天,人間十年」!

蜜獾家族MCF可以助你成為下一個郭宏才、李笑來。

(認知能力決定財富高度,不要草率的認為這是在忽悠,可以認真研究研究,畢竟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未來趨勢和風口,普通人能抓住和投得起的只有區塊鏈,前提是有機緣遇到並識別出真正的區塊鏈!)

㈨ 劉潤老師經典語句

在劉潤老師這套經典課程裡面,他都有哪些經典的金句呢?這里我精選了145條,以饗讀者。如果有共鳴,記得點個「在看」哦~~

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

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被捲入了一個「一切皆可經營」、「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時代。只不過,工商局注冊的那些公司都是「有限責任」,而你「自己」這家公司是無限責任。

你必須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構建自己的協作關系、塑造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呵護自己的名聲、把注意力投放到產出更高的地方。

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是看這件事情未來對他是不是有好處,同時也會注意自己是不是在過去,已經在這件事情上面有過投入。——沉沒成本

得到的快樂沒有辦法緩解失去的痛苦。——損失規避

消費者其實並不真的是為商品的成本付費,他是為商品的價值感而付費。

零售的基本邏輯,是流量成本。

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

邊際成本的結構性改變,是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經濟最重要的一個沖擊。

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投入越多的勞動或者情感的物品,越容易高估它的價值。

貴不是目的,能炫耀才是。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體驗,比體驗更稀缺的,是個性化。

對企業來說,最優方案的機會成本,就是次優方案可能帶來的收益。

你的每一項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交易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對比,確定了企業的邊界。

交易成本越低的事情,越應該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情,越應該內部化。

未來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小。

真正的辯論,不是高喊口號,而是優美的邏輯思辨。

要保持今天的社會總財富,平均生活水平,他們一個人創造的社會價值,必須是今天的2倍。

學習商業邏輯,可以使人理性。但我們也要對人性,心存敬畏。

你的節奏,和投資人期待不符的時候,你可能會懷疑,到底誰是老闆。但也要記住,一旦拿了融資,公司就不完全是你的了。

到了信息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在價值創造中,人才越來越變成決定性因素。

資本和人才的博弈,正在不斷往人才傾斜。

一件商品的價值,有理性的使用價值部分,也有感性的情感價值部分。理性價值部分,原材料成本佔比會很高,而感性價值部分,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虛擬產品,所以「邊際成本」很低。

對所有號稱沒風險,但年收益超過8%的項目,都要心存警惕。

金融的世界很精彩,同時也很危險。你看中的是錢的收益,而騙子看中的卻是你的本金。

越是在高速變化的時代,越要回歸本質。

金融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只是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藐視本質的人越來越多。

做產品,就是把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獲得盡可能大的勢能,然後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盡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產品的創意、獨特性、品質,或者說它積蓄的勢能,決定了它最高可以達到的銷售量級。

沒有勢能的產品,是賣不出去的。就算能賣幾件,其實賣的不是產品,是人情。

品牌是一個容器,一個裝載消費者「了解、信任、偏好」的容器。

不能被消費者優先選擇的,不叫品牌,叫商標。

品類價值,也就是我和別人不一樣;

品位價值,我比別人更顯得你有檔次;

品質價值,我的質量是最好的。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邊際成本急劇降低,導致最優秀的頭部產品,可以在它覆蓋的市場里,贏家通吃。

滿足最長尾的需求里,最大眾的痛點。

你要真正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是解決得最好的。

產品為王、渠道為王時代的遠去,導致用戶開始真正掌握對企業的生殺予奪大權。從B2C的思路,走向C2B,就是成為「用戶代言人」。

千萬不要自大到以為了解消費者。你只是了解自己,並以為自己可以代表消費者而已。面對多變的用戶,你要相信,你的產品一定會錯。

不斷互動,收集反饋,快速迭代,讓產品「長」成用戶需要的樣子。

創業非常大的一個忌諱,就是愛上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愛上用戶的需求。

明知會犯錯,在少部分人那裡,用最低的成本不斷摔倒,再從用戶的真實反饋里爬起來,才有機會做出真正受歡迎的產品。

低價可以使產品盡快為市場所接受,並藉助大批量銷售來降低成本,獲得長期穩定的市場地位。

給機會成本低的人低價,給機會成本高的旅客定高價。

價錢,是商品的成本,到你心理價位中間的尺度,最終更接近哪一端,是一場有關定位、人群、心理等等的商業博弈。

不能成為品類第一,就創造一個新品類。

有個對手,品類才成立,而且會共同教育市場,做大蛋糕。

定位,是一種基於消費者心智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從你的產品里,找到一個有巨大說服力的、競爭對手不具備的、對消費者的好處。(獨特銷售主張)

雖然今天有20%的消費者習慣網上購物,而且越來越多,但毛細血管里依然有80%的消費者,習慣線下購物。收集這些流量,是深度分銷的現實意義。

激勵題到最後,都是數學題。

用新客戶相對於老客戶的比率,衡量是否不斷擴大到新市場;

用利潤指標,衡量是否大出血式銷售;

用客戶滿意度,衡量是否只在乎短期利益;

用銷售人員流失率,衡量團隊是否可持續經營。

離消費者越近,越有競爭優勢。

你的商品,和客戶需求的匹配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轉化率。

口碑經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那些真正好產品的紅利。

好產品的直接標准,那就是:好到用戶忍不住發朋友圈。

重復購買,是每一個企業家夢寐以求的目標。(客戶終生價值)

雖然每個人可能都是理性的,但是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

抓住公眾熱點和情緒的信息,特別容易獲得傳播。

科技的進步,一定會最終改變所有牢固的商業模式。

政策的變化,是商業變化的一個重要變數。

匯率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外貿生意;

人口結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製造業成本;

利率的調整,可能會影響固定資產投資;

四萬億的投入,可能會帶來基礎建設的繁榮。

關注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就有機會抓到消費趨勢的紅利。

抓住紅利後,想要獲得長久的成功,最終還是要回歸核心競爭力。不要把紅利當成商業模式,更不能當成是核心競爭力。要有抓住紅利的能力,更要有區別紅利和核心競爭力的智慧。

當管理成本,大於交易成本的時候,這件事情應該交給市場,在企業的外部完成,而不是自己來做。

要想客戶重復購買,就要依靠優秀的產品,和發自內心的卓越服務,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獲得客戶終生價值。

商業不但可以讓你更富有,更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每一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在連接效率不高的時代,中心化的「星狀結構」,是組織資源的最有效結構,但到了連接效率突飛猛進的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的「網狀結構」,逐漸變得更加高效。

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都建立在去中心化的架構基礎,甚至是哲學基礎上,比如區塊鏈,比如比特幣。

當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被取代,物質極大豐富的零邊際成本社會,說不定真的會到來。到時,人類無需工作,你工作也是添亂,效率太低。你只管消費就好。

大部分人類需要思考5秒鍾以下的事情,都可以由人工智慧代勞。--李開復

未來,你很可能擁有的,是多段人生。讀書一段時間,工作一段時間,再讀書一段時間,再工作一段時間。--安德魯

人類的生命周期,越來越長;產業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

多段式人生,會讓害怕改變或者不願改變的人,無處可逃。唯有不斷學習,才是唯一正確的策略。

人們都以為自己足夠理性,但其實,人很容易受影響。人腦的大部分決策,都是在很短時間里,靠直覺、情緒、慣性這些驅動機關作出的。

微觀經濟學是從個人、企業的觀點分析商業行為,宏觀經濟學則是從國家層面分析探討商業行為,學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能讓你提早看清未來方向,對自己和公司發展方向的把握更加精準。 學會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問題,提前知曉未來趨勢,是抓住時代機遇賺大錢的重要法門。

本質上,所有創業的前提,是你創新地用更好的方法幫助客戶解決了問題。沒有創新的創業,就是耍流氓。

產品的創意、獨特性、品質,決定了它最高可以達到的銷售量級。營銷,是提高客戶對你的優先選擇概率。渠道則是讓消費者想購買時就可以買到。

經營企業,就像是推巨石上山。做產品,是把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產品的創意、獨特性、品質,決定了它最高可以達到的銷售量級。然後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盡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是商品成本和消費者心理價位的博弈。

外部的世界很精彩,內部的世界同樣精彩,甚至更為復雜,因為我們要面對的主體,不再僅僅是一條條被驗證的商業邏輯,我們要面對的主體,是極度不標准化、復雜程度堪比宇宙的:人。

方法論雖然重要,但是在用方法論讓員工「能幹」之前,關鍵是讓他們「想干」。讓他們「想干」,就要「激發善意」。--德魯克。激發善意,就是為了「僱傭整個人」。你從來不可能真正激發一個人,你只能給他一個理由,讓他激發自己。

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善意。我們僱傭的不是人的雙手,而是整個人,包括他的腦,和他的心。--彼得·德魯克

公司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系統,人和其他生產資料一樣,都是這個系統中的要素。系統管理,就是通過設計系統,來構建人與人,人與財,人與物之間的最佳關系,最終提高管理效率。讓關鍵資源、關鍵環節,掌握在關鍵的人手中。

管理裡面從來沒有「你應該怎麼樣」,更沒有「他應該怎麼樣」,只有「我應該怎麼樣」。別人做不好,一定要反問自己,是否管理有問題。

化繁為簡的能力,是組織的能力,是管理者的能力,不是工程師的能力。

作為管理者,我們要清楚,我們應該為苦勞鼓掌,但是為功勞付錢。

當活著不是問題的時候,活著是手段,意義才是目的。可是,當活著都成問題的時候,活著,就是目的本身。當賺錢不是問題的時候,賺錢是手段,夢想才是目的。可是,當賺錢都成問題的時候,賺錢,就是目的本身。

德魯克說,管理首先是實踐。有用的,就是好的。新的、漂亮的不一定就好。

企業家可以面向夢想,管理者必須面向績效。

激勵水平 = 可能性 x 渴望度。

相當容易的目標不足以引起很大的興趣和努力;適當困難程度的目標可以維持高的努力和通過完成該目標產生滿足感,而超過個人所達到的目標會通過產生失望而降低動機。--阿爾伯特·班杜拉

績效是公司的目標,獎勵是員工的目標。

鬆弛的工作狀態、輕易的業績指標,容易使員工鬆懈。

公司從創業期走到成熟期,管理者開始無法判斷每個人的能力和貢獻時,就是盡快建立專業的薪酬福利體系的時候了,把工資和責任對應起來,把獎金和績效對應起來,把股權和潛力對應起來,擺脫拍腦袋。

成熟的管理者要懂得把自己的權力關在籠子里,讓嚴明的規則,給員工公平感和安全感。

寧願要一個平庸的將軍帶領一支軍隊,也不要兩個天才同時領導一支軍隊。--拿破崙

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明顯上升。對應到管理的角度看,我們「選人」的邏輯,也必須從「招人」心態,變為「求人」,甚至「搶人」。

一個CEO,在企業的成熟期,其實是個COO,中間那個O是Operation,主要負責運營。在企業的轉型期,其實是個CSO,中間那個S是Strategy,主要負責戰略。在企業的創業期,其實是個CHO,中間那個H是Human Resource,主要負責人才。

兩種人比較好挖:一種是錢少了的,另一種是受委屈的。

更多培訓和獨擋一面的機會,能給管理者自信,從而在心中容得下更優秀的下屬。

想乾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灰飛煙滅都要干」,能乾的最高境界是「把對手干到灰飛煙滅」。

誠信的品質和負責的態度,正是在與他人一次次的交互中培養的,請好好呵護,不要透支。

不把你的員工當成消費品,試著把他們當成投資品。工作是消費,培訓是投資。沃倫·貝尼斯說:員工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

企業在用人時,既要選擇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的「勤螞蟻」,也要任用運籌帷幄、對大事大方向有清晰頭腦的「懶螞蟻」。不能僅僅強調「務實」,或者不能把「勤奮做事」等同於「務實」。

雷軍: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懶,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

不要輕易說:失敗了算我的。可以算一半、或者大部分算你的,但都算你的,員工容易輕視問題、忽略風險。

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說:總盯著下屬的錯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錯誤.

通用電氣的傑克·韋爾奇認為:管理者過於關注員工的錯誤,就不會有人勇於嘗試。而沒有人勇於嘗試比犯錯還可怕,它使員工固步自封,拘泥於現有的一切,不敢有絲毫的突破和逾越。

優秀的管理者,必須經常和員工溝通。對優秀的要支持,對中等的要幫助,對末位的要指出,讓員工及時得到對自己績效的反饋。不能全年說你好,考核說你差。要避免驚訝。

有效溝通的結果是:一名優秀員工主動離職,你不驚訝;你讓一名末位員工離職,他不驚訝。

沒有親手解僱過員工的管理者,不是好的管理者。親自解僱不改進的末位員工,是管理者的成人禮。

員工,是你管理系統中一個精妙的部件;但如果你能站在員工的角度看,職業,可能只是他人生歷程中一個精彩的環節。他走進了你的公司,其實更是你的公司走進了他的生命。

如果你的公司內部能給他夢想的配對,那最好;如果不能,他一定會到外部繼續尋找。

內部流動的可能性越大,外部流動的可能性越小。

對新到崗的員工,應該幫他熟悉崗位、獲取新知;

對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該幫他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對充滿好奇的員工,可以給他一定的自由時間,探索新項目機遇;

對認為自己能力在別處的員工,可以在同一個部門、或者跨部門間轉崗,接受新的挑戰;

對業績非常突出、眾望所歸的員工,給予垂直晉升的獎勵;

對於公司確實無法滿足其職業夢想的員工,主動幫他寫一封推薦信,祝他能在外部,獲得更好的發展。

負能量的朋友,他們就像黑洞一樣,一點點拿走你的能量,卻一點能量都不給你。

溝通的目的,是把你們之間的關系,從上下級,變為朋友。員工和公司之間,是一種「聯盟」關系。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人周圍,通常都是優秀的人。

不做累壞的主管。管理是讓別人幹活的藝術。

權力不是職位給的,權力是員工給的。

膜拜是種動力,恐懼是種壓力。權力,本質上是一種影響力,一種讓別人自願接受你的影響的能力。

你的團隊進了多少球,就是你進了多少球;你的團隊老不贏球,不管你覺得誰不行,首先都是你不行。

從員工成為經理後,除了「不要搶員工的活」、「懂得權力是員工給的」、「學習把目標翻譯成任務」外,還有一項基本修煉,就是:打妖怪你去,背黑鍋我來。

除了教練之功,管理者還要把所有功勞大聲地、公開地推給所有做出貢獻的員工。

不冷漠,熱愛你的團隊和同事,這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的必備的態度和能力。

保持和員工合適的距離,不冷漠、不無間、不偏袒,是管理者的必修之課。

你指揮自己能力有多強,你就能成為多優秀的個人;你影響別人的能力有多強,那就能成為多強大的管理者。

手起刀落,化繁為簡,是一項畢生的修煉。

抓大、放小、管細。

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級只保留處理例外和非常規事件的決定權和控制權,例行和常規的權力由部下分享。--泰勒

當下級有問題時,你可以讓他自己提方案。點評方案,而不是回答問題。

企業高層無為,中層有所為,基層無所不為,企業才能大有所為。

創業公司處於戰略探索期,過早使用KPI,會因為KPI不能反應變化中的戰略,而導致行為扭曲。

目標管理,先於績效管理。

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

很多企業思考的問題,自始至終都是「怎樣賺錢」,卻很少思考「為什麼賺錢」。

把夢想當成目標,賺錢當成結果,這家企業,才可能是萬眾一心、富有戰鬥力的偉大企業。

願景就是夢想;使命就是職業;價值觀就是道德。

畫面感越強,越能激發憧憬。

沒有承諾的激情,是沖動;沒有激情的承諾,是責任;沒有行動的思考,是空想;沒有思考的行動,是蠻干。

CEO必須對行業的未來有個預判。

跟隨戰略,差異化戰略,持久戰戰略等等,都是基於你對地圖的理解、敵我的了解、選擇的曲線路徑。

在當下一步中遇到的挑戰,都是戰術問題。你選擇走過叢林是戰略,披荊斬棘是戰術。有了好的戰略,並不會讓你不需要披荊斬棘,而是讓你知道為什麼必須要披荊斬棘。然後,全力以赴,ALL-IN,打贏每一場局部戰役。

日記本

相關推薦

《底層邏輯》劉潤

閱讀 395

員工為什麼工作沒有動力?

閱讀 732

結構性思維

閱讀 544

團隊最大的災難,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掌權

閱讀 720

師書說閱讀練習215《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閱讀 265

㈩ 比特幣和龐氏騙局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我寫這點,既不想忽悠誰接盤,也不想抨擊政策——我對於政策是相當支持的。

所要發聲目的只有一個,以比特幣為視角,觀察這個多維度的世界。

先說觀點,比特幣既不是鬱金香也不是龐氏騙局。當然,比特幣絕不能成為未來貨幣,也絕對會消亡——如果以時間為維度去看,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不朽。

把比特幣比作鬱金香和龐氏騙局的說法由來已久,其中不乏所謂知名「 專家學者」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過「 鬱金香泡沫」 以及是否如記載那樣誇張,其實很難講。如果非要比方,倒不如說「 君子蘭」 。之所以把三者相提並論,無非是三者有相似之處。但是武斷地評價三者相同,缺乏思辨精神,也少了一種維度。二十年前,你如果見到馬雲,很難不懷疑他是一個騙子。好的商業模式和傳銷、天才和瘋子,在某些方面的行為是如此的相似。

如果非要給比特幣下一個定義,我的答案是:一個新物種,互聯網時代的美麗貝殼。

想要搞清楚比特幣到底是什麼,需要把這個世界分成兩個群體。一個是強有力政權下的貨幣,一個是無強權或者躲避強權下的自由市場。以這個視角看下去,比特幣就一清二楚。

一個穩定的政權下,想要一個可以掌控的平穩的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比特幣當然不符合定義,在這個層面上看下去,說比特幣是鬱金香都算寬容,它就是赤裸裸的龐氏騙局。

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生活在政權不穩當或者要躲避政權下的人們,比特幣便形成了一種下賦權的貨幣,猶如多年前的貝殼。在這個層面上比特幣已經是「 貨幣」 了。

我們有央媽的保護,有互聯網的便利,而比特幣是生活在不穩定環境下自發信任的央媽和互聯網支付。打個比方,他們就是科索沃辛巴威人民的央媽加「支付寶」。

那些比特幣的真正擁簇者,不管生活在哪個地區,本質上,他們的想法與「 貨幣地區」 的人們想法無異。

所以成為今日,無非是兩個原本不相乾的圈子發生了碰撞——「非貨幣地區」 的人炒作比特幣,變相地對「 貨幣地區」 的人民財產進行打劫。

比特幣本身的承擔系統,被更高的科技攻破,就是比特幣消亡的那一天。

如果無法攻破,這個世界仍未和平,仍未達成共識,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周星馳有一部片子叫《武狀元蘇乞兒》,皇帝對丐幫幫主蘇乞兒講「你丐幫弟子甚重,朕心難安啊。」蘇乞兒回,「假如皇上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又有誰想去當乞丐呢?」

熱點內容
doge表情大全 發布:2025-05-26 09:10:50 瀏覽:881
手機屏幕顯示btc 發布:2025-05-26 09:10:43 瀏覽:253
doge是什麼品牌的車 發布:2025-05-26 09:04:44 瀏覽:782
以太坊智能合約實現 發布:2025-05-26 08:59:27 瀏覽:932
32000比特幣是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5-05-26 08:54:37 瀏覽:565
高一圍繞到遠方去中心意思寫作文 發布:2025-05-26 08:51:22 瀏覽:899
數字貨幣都是資金盤嗎 發布:2025-05-26 08:51:10 瀏覽:841
區塊鏈應用匿名 發布:2025-05-26 08:50:23 瀏覽:607
USDT交易教學網 發布:2025-05-26 08:43:20 瀏覽:863
比特幣行情歷史走勢 發布:2025-05-26 08:38:17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