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比特幣
Ⅰ 世界上比較兇猛的狗狗的品種。
1、藏獒,又名西藏獒犬,屬獒犬類,是一種體型較大性格兇猛的犬。本品種的典型特徵是警覺性高,領地意識極強,對主人極為忠誠,在領地內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善於保護主人及其財物。
藏獒有忠心護主的天性,不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保護犬,同時也被認定是國王、部落首長的最佳護衛犬。護領地,護食物,善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雖然對主人極為親熱,但在人類生活區對公眾構成嚴重威脅。世界最兇猛的犬種。
2、杜高犬又名阿根廷獒或阿根廷杜高犬,其拉丁名DOGO在西班牙語中意為鬥牛犬,是在南美培育的優秀犬品種之一。起初培育這一兇猛且給人印象深刻的品種是為了成群的狩獵。
20世紀20年代,一個阿根廷的育種者,安東尼奧·瑞斯·馬丁那茲博士,為了護衛庄園防衛、狩獵兇猛的美洲獅以及在美洲泛濫的野豬的護衛犬、獵犬育成了該品種(阿根廷是農業國家,野豬和美洲獅常常讓阿根廷人蒙受損失與危險,另阿根廷不產美洲豹)。
3、巴西非勒產地巴西,起初用於追蹤,大型狩獵。因其高大的體格被用於狩獵野豬和美洲豹。在某些時候用來追捕逃跑的奴隸。有足夠的能力把一個成年男子撲倒在地,因此在聯合國的眾多國家中,被列為禁養犬名單。
它的大獵犬的血統很明顯地體現在它地長長地口鼻,下垂的皮膚,超強的追蹤能力。當它發現獵物時,不是攻擊,而是困住獵物直到獵人趕到。
4、斯羅犬性情勇猛,具有非凡的勇氣,同時韌性十足,由於具備優秀的耐力,所以一旦打鬥,往往是血戰到底,直到徹底勝利或徹底失敗(重傷或戰死)。
卡斯羅的祖先曾經在古羅馬角斗場上和熊、甚至獅子、老虎等大型猛獸廝殺。卡斯羅最光榮的歷史莫過於曾經在古羅馬軍隊中服役,陪伴護衛主人直接在沙場上沖殺。
5、西班牙迦納利犬是一種由鬥犬發展而來的犬種。它的祖先可能包括當地瀕臨滅絕的巴迪諾馬傑咯犬,以及引進的英國獒。西班牙迦納利犬的後代。到20世紀60年代為止,這一品種瀕臨滅絕,但後來被美國獸醫大學卡歐斯莫塞克(CarlSemencic)博士挽救。
Ⅱ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1920年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加速實現其冒險意圖。根據和約,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爾祖魯姆和特拉布松兩省的部分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方面考慮到亞美尼亞在軍事上的明顯劣勢,也企圖利用達什納克黨人的冒險政策以奪取亞美尼亞相當一部分領土。6月9日土耳其軍隊向納希切萬出動。達什納克黨人指望協約國和美國給予援助,拒絕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調停沖突的建議。
但是,協約國和美國只向亞美尼亞提供了武器和為數不多的貸款。達什納克黨軍隊因為敵軍在人員和裝備方面占優勢而遭到失敗。
9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薩勒卡默什,隨後又佔領阿爾達漢。10月30日佔領了卡爾斯。這不僅是對亞美尼亞的威脅,而且也是對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的威脅,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議達什納克黨接受調停,但又遭到拒絕。
帝國主義集團為了在蘇俄和土耳其之間製造糾紛,鼓動達什納克黨人繼續進行戰爭。也由於此原因,孟什維克的喬治亞拒絕援助亞美尼亞,並於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佔領亞歷山德羅波爾,11月12日佔領阿金車站,並開始向埃里溫進攻。土耳其軍隊幾乎佔領了亞美尼亞2/3的領土。
達什納克黨得不到協約國和美國的軍事援助,於11月18日簽署停戰協定,12月2日簽訂和約。根據這一和約亞美尼亞實際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國。依照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剩下埃里溫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區。亞美尼亞的軍隊限制在1500人、20挺機槍和8門火炮以內。但是,達什納克黨已經無權締結條約了。11月29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亞美尼亞勞動人民舉行了起義,並在紅軍的幫助下推翻了達什納克黨政府。就在這一天,領導起義的革命委員會宣告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共和國政府拒絕接受達什納克黨與土耳其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
1921年3月16日,蘇俄和土耳其之間簽訂了條約。按照該條約,卡爾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區劃歸土耳其。根據蘇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從業歷山德羅波爾地區和納希切萬省撤出了自己的軍隊。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蘇維埃共和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一致的和約,確定了它們之間的邊界。
Ⅲ 你對伊朗發行的加密貨幣有何看法
伊朗現在被制裁,內政和外交都面臨比較大的麻煩,又沒有更好的渠道去獲取美元外匯,然後想到這種加密貨幣的方式來接觸困境,可是一個國家的貨幣跟他的實力是對等的,所以個人不看好
Ⅳ 為什麼會爆發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是土耳其和達什納克黨的亞美尼亞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在協約國和美國的唆使下,達什納克黨政府指望通過軍事冒險行動來壓制勞動人民的革命活動和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
1920年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加速實現其冒險意圖。根據和約,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爾祖魯姆和特拉布松兩省的部分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方面考慮到亞美尼亞在軍事上的明顯劣勢,也企圖利用達什納克黨人的冒險政策以奪取亞美尼亞相當一部分領土。6月9日土耳其軍隊向納希切萬出動。達什納克黨人指望協約國和美國給予援助,拒絕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調停沖突的建議。
但是,協約國和美國只向亞美尼亞提供了武器和為數不多的貸款。達什納克黨軍隊因為敵軍在人員和裝備方面占優勢而遭到失敗。9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薩勒卡默什,隨後又佔領阿爾達漢。10月30日佔領了卡爾斯。這不僅是對亞美尼亞的威脅,而且也是對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的威脅,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議達什納克黨接受調停,但又遭到拒絕。
帝國主義集團為了在蘇俄和土耳其之間製造糾紛,鼓動達什納克黨人繼續進行戰爭。也由於此原因,孟什維克的喬治亞拒絕援助亞美尼亞,並於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佔領亞歷山德羅波爾,11月12日佔領阿金車站,並開始向埃里溫進攻。土耳其軍隊幾乎佔領了亞美尼亞2/3的領土。
達什納克黨得不到協約國和美國的軍事援助,於11月18日簽署停戰協定,12月2日簽訂和約。根據這一和約亞美尼亞實際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國。依照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剩下埃里溫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區。亞美尼亞的軍隊限制在1500人、20挺機槍和8門火炮以內。但是,達什納克黨已經無權締結條約了。11月29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亞美尼亞勞動人民舉行了起義,並在紅軍的幫助下推翻了達什納克黨政府。就在這一天,領導起義的革命委員會宣告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共和國政府拒絕接受達什納克黨與土耳其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
1921年3月16日,蘇俄和土耳其之間簽訂了條約。按照該條約,卡爾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區劃歸土耳其。根據蘇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從業歷山德羅波爾地區和納希切萬省撤出了自己的軍隊。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蘇維埃共和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一致的和約,確定了它們之間的邊界。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非常明顯地揭示了達什納克黨活動的反人民性質。他們像南高加索其他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和孟什維克黨一樣,不是為本國人民的民族利益服務,而是為國內外反革命的反蘇維埃政策效勞。
蘇維埃政權在亞美尼亞的建立,蘇俄在推翻達什納克黨和恢復亞美尼亞領土完整的斗爭中給予亞美尼亞勞動人民的援助,對於亞美尼亞人以及南高加索其他各族人民的社會解放和民族解放都具有重大意義。
Ⅳ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是怎麼進行的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是土耳其和達什納克黨的亞美尼亞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在協約國和美國的唆使下,達什納克黨政府指望通過軍事冒險行動來壓制勞動人民的革命活動和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
1920年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加速實現其冒險意圖。根據和約,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爾祖魯姆和特拉布松兩省的部分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方面考慮到亞美尼亞在軍事上的明顯劣勢,也企圖利用達什納克黨人的冒險政策以奪取亞美尼亞相當一部分領土。6月9日土耳其軍隊向納希切萬出動。達什納克黨人指望協約國和美國給予援助,拒絕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調停沖突的建議。
但是,協約國和美國只向亞美尼亞提供了武器和為數不多的貸款。達什納克黨軍隊因為敵軍在人員和裝備方面占優勢而遭到失敗。9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薩勒卡默什,隨後又佔領阿爾達漢。10月30日佔領了卡爾斯。這不僅是對亞美尼亞的威脅,而且也是對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的威脅,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議達什納克黨接受調停,但又遭到拒絕。
帝國主義集團為了在蘇俄和土耳其之間製造糾紛,鼓動達什納克黨人繼續進行戰爭。也由於此原因,孟什維克的喬治亞拒絕援助亞美尼亞,並於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佔領亞歷山德羅波爾,11月12日佔領阿金車站,並開始向埃里溫進攻。土耳其軍隊幾乎佔領了亞美尼亞2/3的領土。
達什納克黨得不到協約國和美國的軍事援助,於11月18日簽署停戰協定,12月2日簽訂和約。根據這一和約亞美尼亞實際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國。依照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剩下埃里溫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區。亞美尼亞的軍隊限制在1500人、20挺機槍和8門火炮以內。但是,達什納克黨已經無權締結條約了。11月29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亞美尼亞勞動人民舉行了起義,並在紅軍的幫助下推翻了達什納克黨政府。就在這一天,領導起義的革命委員會宣告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共和國政府拒絕接受達什納克黨與土耳其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
1921年3月16日,蘇俄和土耳其之間簽訂了條約。按照該條約,卡爾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區劃歸土耳其。根據蘇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從業歷山德羅波爾地區和納希切萬省撤出了自己的軍隊。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蘇維埃共和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一致的和約,確定了它們之間的邊界。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非常明顯地揭示了達什納克黨活動的反人民性質。他們像南高加索其他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和孟什維克黨一樣,不是為本國人民的民族利益服務,而是為國內外反革命的反蘇維埃政策效勞。
蘇維埃政權在亞美尼亞的建立,蘇俄在推翻達什納克黨和恢復亞美尼亞領土完整的斗爭中給予亞美尼亞勞動人民的援助,對於亞美尼亞人以及南高加索其他各族人民的社會解放和民族解放都具有重大意義。<
Ⅵ 為什麼說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的意圖
1920年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加速實現其冒險意圖。根據和約,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爾祖魯姆和特拉布松兩省的部分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方面考慮到亞美尼亞在軍事上的明顯劣勢,也企圖利用達什納克黨人的冒險政策以奪取亞美尼亞相當一部分領土。6月9日土耳其軍隊向納希切萬出動。達什納克黨人指望協約國和美國給予援助,拒絕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調停沖突的建議。
Ⅶ 為什麼在蘇聯時代,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沒有太大
據法新社4月2日報道稱,高加索小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近日爆發激烈武裝沖突,雙方各有損失。其中,阿軍有12名軍人陣亡,1架直升機被擊落,而亞美尼亞方面則有超過100名士兵傷亡,6輛坦克和15門大炮被摧毀。如果這一戰報屬實的話,顯然阿軍戰鬥力更勝一籌。那麼,這兩個脫胎於同一母體的內陸小國軍力到底如何?雙方的差距和優勢又是怎樣形成的?本文將從兩國陸、空軍主力裝備的角度展開解析。
阿軍裝甲部隊強大
據英國《簡氏防務年鑒》介紹,亞美尼亞陸軍共裝備有200輛T-72主戰坦克,其中一部分T-72BA坦克配備有新型「接觸-5」反應裝甲。除T-72坦克外,亞美尼亞陸軍還裝備有較先進的T-80主戰坦克,但數量較少,僅有20輛。
資料圖:俄羅斯坦克大賽上的亞美尼亞陸軍T-72BV主戰坦克。
雖然都繼承了一部分當年蘇聯紅軍的遺產,亞塞拜然陸軍也配備有T-72坦克,但其在數量和性能上均優於亞美尼亞陸軍。有資料顯示,阿陸軍共裝備有395輛T-72 SIM2改進型坦克,該型坦克為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推出的升級版本,配備有新型GPS定位系統以及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和模塊化反應裝甲,戰鬥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資料圖:俄羅斯防務展上展示的T-72 SIM2坦克。
除T-72坦克外,亞塞拜然陸軍還裝備有100輛T-90主戰坦克。如果僅比較坦克數量和性能而言,亞塞拜然陸軍要更占優勢。
資料圖: 俄軍T-90坦克集群。
或許人們感到奇怪,亞塞拜然國土面積不到9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千萬,怎麼能發展起如此強大的地面裝甲突擊力量呢?原來,憑借發達的油氣化工產業,亞塞拜然早在蘇聯時代就是僅有的2個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加盟共和國之一(另一個是俄羅斯)。獨立後,該國經濟發展雖有波折但總體向好。截至2014年,亞塞拜然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外匯儲備超過500億美元,其無論人口、面積、GDP,都數倍於鄰國亞美尼亞。由此看來,亞塞拜然能掏出大把銀子加強軍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亞方遠程打擊占優
再說戰術導彈方面,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陸軍均裝備有SS-21「聖甲蟲」B(又稱「圓點」)戰術導彈,其中亞美尼亞至少擁有8輛發射車,而亞塞拜然有3輛。「聖甲蟲」B最大射程120千米,打擊精度(CEP圓概率誤差)小於95米,可攜帶約500千克重的高爆戰斗部或化學武器彈頭。
資料圖:2013年巴庫閱兵式上拍攝的亞塞拜然陸軍「聖甲蟲」-B戰術導彈發射車。
除」聖甲蟲「導彈外,亞美尼亞陸軍還擁有8輛」飛毛腿「B戰術導彈(最大射程300千米,可攜帶1噸重的高爆彈頭,打擊精度小於450米)發射車以及32枚導彈。從整體規模和導彈型號比較,亞美尼亞陸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佔有較大優勢。但需要說明的是,除非事態極其嚴重,否則這種「准戰略武器」不大可能被運用於中低烈度的邊境沖突,而這無形中大大限制了亞美尼亞軍隊的反擊能力。
資料圖:處於起豎發射狀態的「飛毛腿」戰術導彈發射車。
不過,亞美尼亞背後也有靠山。據西方媒體2013年6月報道,俄軍已在亞美尼亞境內部署了數量不詳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發射車,並未透露具體地點。該系列導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可通過更換模塊的方式調整最大射程,對亞塞拜然具有很強威懾力,足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後者不敢隨意擴大戰事。其中「伊斯坎德爾」M最大射程500千米,可攜帶480千克或700千克的高爆彈頭,由於採用了」慣性導航+末端光學制導「復合制導方式,打擊精度可達到10米內。
資料圖:「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發射車。
另據亞美尼亞新聞網站「Times.am4月3日報道稱,2日晚,亞美尼亞陸軍已將「圓點U」戰術導彈和BM-30「龍卷風」遠程多管火箭炮系統運往沖突地區。「龍卷風」多管火箭炮也是雙方部隊均有配備的遠程地對地武器裝備。
資料圖:亞塞拜然陸軍配備的BM-30遠程多管火箭炮。
阿空中戰力居上風
空軍力量方面,由於都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亞塞拜然空軍和亞美尼亞空軍裝備有很多同型戰機,例如蘇-25攻擊機,阿空軍就裝備有11架。亞美尼亞空軍也裝備有一批蘇-25攻擊機,但數量不及阿空軍。
除蘇-25攻擊機外,亞塞拜然空軍還裝備有13架米格-29戰斗機,這些戰機除可執行制空作戰外,必要時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可見不論是從機群規模,還是種類上,阿空軍均強於亞美尼亞空軍。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裝備有米-24系列武裝直升機,其中阿空軍裝備有18架米-35(米-24出口改進型),據悉2010年又訂購了24架,亞空軍則裝備有15架米-24,阿方優勢不言而喻。
除常規戰機外,亞塞拜然空軍還曾於2008年從以色列購買了10架「赫爾墨斯450」以及5架「蒼鷺」遠程無人機,用於邊境監視及偵察任務。從戰場空中偵察和監視能力方面對比,亞塞拜然軍方也要強於亞美尼亞方面。「赫爾墨斯450」無人機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130千米,最大航程3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20小時。
另據西方情報機構統計,亞塞拜然於2010年購買了2套俄制S-300PMU2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雖然性能已不算最先進,但也足夠保衛該國領空。
總體來看,財大氣粗的亞塞拜然,無論軍隊規模還是現代化程度都強於亞美尼亞軍隊,尤其在空地打擊和戰術情報獲取方面更是優勢明顯,「高加索之虎」果非浪得虛名。
Ⅷ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軍事沖突
新政府企圖摧毀國民運動,於是通過了一個伊斯蘭教長頒布的教令。該教令提到,真正的教徒不應該參與民族主義活動。政府還私自判處阿塔土克及一些顯著的民族主義者死刑。安卡拉一位叫里法特·伯雷克奇的回教法典權威為國民運辯護,發表一條抵消法令,宣稱首都已被協約國及菲利帕夏控制,而國民運動的目的是要從敵人手中解放蘇丹。 阿塔土克預計,即使他返回首都,協約國也不會放過他,所以他留在安那托利亞。他將代表大會的總部由埃爾祖魯姆轉移到安卡拉,使他能夠盡量接觸到更多到伊斯坦布爾開會的議員。他又開辦名為《國家主權》的報章,講述土耳其及其他地區的民族運動。
阿塔土克宣稱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是位於安卡拉的代表大會,所有民事及軍事官員都效忠這個政府。這一說法獲得廣泛支持和認同。鄂圖曼大會在此時已完全由協約國掌控。 阿塔土克向政府官員及部隊司令傳遞信息,要求他們實行大國民議會的代議選舉,大國民議會的集會地點將會在安卡拉。阿塔土克呼籲伊斯蘭世界協助,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在為蘇丹奮斗。他又表明他想將哈里發從協約國的控制下解放出來。他計劃要在安卡拉籌組新的政府和國會,並請求蘇丹承認。
在協約國搜捕之前,大量阿塔土克的支持者涌往安卡拉,包括阿塔土克在軍事部門的工作夥伴哈利德·埃迪普、阿德南·阿迪瓦爾、伊斯麥特·伊諾努、還有國會主席賈拉爾德丁·阿里夫、報章《延京》的創辦人尤納斯·那迪·阿巴利奧古。1920年3月31日,埃迪普及阿迪瓦爾在蓋韋會面。這兩名知識份子討論設立新聞機構的必要性,將之命名為阿安多盧。他們在安卡拉與阿塔土克會晤,即時提議宣布在安卡拉設立阿安多盧。阿塔土克想向全世界傳達新聞故事,他強調將民族斗爭傳遍國內外的重要性。賈拉爾德丁·阿里夫出逃首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說奧斯曼帝國議會被非法解散,停戰協定並沒有賦予協約國解散奧斯曼帝國議會的權力,而1909年憲法亦將蘇丹解散國會的權力取消,以防止187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國會的事重演。
約有100名奧斯曼帝國議會議員成功逃離協約國的搜捕,參與民族抵抗團體舉行的全國選舉。伊斯麥特·伊諾努成為代表埃迪爾內的議員。1920年3月,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在安卡拉建立了他們的國會,名為大國民議會,擁有所有政府實權。1920年4月23日,大國民議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阿塔土克為首任總統、伊諾努為總理。這個新政權決意抵抗首都政府。 安那托利亞存在著多支軍事力量,包括英軍、阿默特·安札武爾以及蘇丹的軍隊。蘇丹從他的回教軍隊里分出4000人,並運用協約國的資源另外建立一支最初部署在伊茲尼克、2000人的非穆斯林軍隊。蘇丹政府派遣軍隊開往革命者及反革命暴動的地點。
英國不認為那些革命者很難對付,英方於是僅運用非常規力量去對付起義。由於民族主義者遍布整個土耳其,軍隊分成了許多小隊。在伊茲密爾,這里有兩個營的英軍,軍官都住在鄂圖曼的戰船尤烏斯上,這支部隊被用作擊潰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及瑞菲特·貝爾旗下的支持者。
1920年4月13日,戰事在迪茲傑爆發。4月18日,戰火蔓延至博盧。4月20日,傑里德也爆發戰事。奧斯曼帝國議會給予回教軍隊半官方的權力,阿默特·安札武爾在起義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被授命前往討伐革命者。1920年6月14日,雙方在伊茲密爾附近交火。阿默特·安札武爾部及英軍的數量壓倒起義軍,但有一些回教軍隊在陣前叛投起義軍,這顯示蘇丹得不到部下堅實的支持,餘下的回教軍隊撤到英軍的後方穩住陣腳。
是次軍事沖突帶來了嚴重後果。英軍向起義軍開火,又從空中投下炸彈,迫使起義軍撤退,伊斯坦布爾城內一片恐慌。英軍司令佐治·米恩(George Milne)要求增援,使英方開始實施一系列的行動對付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法國陸軍統帥費迪南·福煦就事件簽署一份調查報告。報告得出了結論,土耳其需要部署27個師的兵力。英軍並沒有27個師可以分配,如此大規模的部署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政治後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公眾不會支持另一場漫長且代價高昂的征戰。 在發表阿馬西亞公告之前,阿塔土克與一位布爾什維克代表謝苗·布瓊尼上校會面。布爾什維克意圖吞並高加索部分地區,包括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曾經是沙俄的一部分。布爾什維克視土耳其為一個緩沖地區及共產主義盟友。阿土塔克回覆說:「這問題要延後討論,直至土耳其獨立。」阿塔土克以此來爭取俄國對國民運動的支持。
阿塔土克首要的目的是要確保能夠得到武器,這些武器主要來自蘇聯、義大利及法國。這些武備,特別是蘇聯那些,使土耳其人能有效武裝軍隊。簽訂卡爾斯條約後,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允諾割讓納希切萬及巴統,以換取蘇維埃的支持及資金。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裡札·奴爾發出一通電報,說60支克虜伯大炮、3萬發炮單、70萬發手榴彈、1萬發地雷、6萬口羅馬利亞刺刀、150萬支鄂圖曼步槍、100萬支俄國步槍、100萬支曼里夏步槍,甚至還有一些先進的馬蒂尼-亨利步槍以及25000口刺刀很快就歸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所有。 鄂圖曼政府簽署《色佛爾條約》,條約列明保留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坦布爾仍歸蘇丹管治。色佛爾條約不被民族主義者所認同,他們認為色佛爾條約並不是要確立邊界,也沒有為人民的利益設想,鄂圖曼政府只是為了短暫的外交利益而簽署。
此外,韋尼澤洛斯為希臘從中得益,其他國家要讓希臘佔領那些地區。三國協約原本不希望那些被希臘佔領的地區把保加利亞及安那托利亞分離,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實力獲取那些地區。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巴統條約》界定了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及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邊界。不過在《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土耳其東面的邊界已與條約訂立的有所不同。三國協約談論海外亞美尼亞人的訴求及重塑邊界的事情。十四點和平原則可作為亞美尼亞的動機,如果亞美尼亞人能夠證明他們在土耳其東部佔多數的人口,他們就能占據這些地區。亞美尼亞人在邊界的活動經常被用作重塑邊界的論據。伍德羅·威爾遜同意將這些地區轉讓給亞美尼亞,因為這些地區主要由亞美尼亞人控制。這些討論的結果都寫在色佛爾條約上。有一股從東南面來的亞美尼亞人獲得法國的支持,法國-亞美尼亞協定承認亞美尼亞在西利西亞的主權,法國則可建立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以聯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及獲法國支持的那股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可得到更多的資源,以抗衡布爾什維克的擴張。
獨立戰爭其中一場重大的戰役在亞美尼亞及土耳其的邊境上展開,雖然希臘在西面威脅著土耳其人,但土耳其人仍能在這里發動攻勢。卡茲姆·卡拉貝克爾分別在兩份報告上論述土耳其東部的形勢,詳述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活動。俄國政府向土耳其人傳送一個訊息,俄國與亞美尼亞、俄國與伊朗的邊境已置於俄國的控制下。當時的土耳其較為落後,並沒有本土的軍事工業,俄國的協助至關重要。巴基爾·森米·貝伊被派往與俄國會談,俄方要求土耳其割讓凡城及比特利斯予亞美尼亞,這對土耳其民族主義者來說不可接受,他們還要面對另一些難題,包括對亞美尼亞人侵襲的遲緩反應引起土耳其人不滿、希臘的威脅以及外交聯系需要協調。 外交照會還沒有開始,亞美尼亞為了增加談判籌碼,驅軍到奧爾圖,引致奧爾圖之戰。奧爾圖之戰終止了土耳其人與俄國的會談,不久後鄂圖曼政府簽署色佛爾條約。1920年7月25日,喬治亞佔領阿爾特溫。
卡茲姆·卡拉貝克爾率軍把亞美尼亞軍趕出奧爾圖,並且反攻亞美尼亞,迫使亞美尼亞簽署停火協議。 《亞歷山德羅波爾條約》是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簽訂的首條條約,該條約廢除了《色佛爾條約》里有關阿美尼亞在土耳其東部邊境的活動。亞歷山德羅波爾條約內的十項說明亞美尼亞放棄行使色佛爾條約。
與土耳其民族主義者達成和平協議後,亞美尼亞在11月底爆發共產起義。1920年11月28日,艾納特里·海克率領第十一團紅軍越過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進入亞美尼亞,第二次蘇聯-亞美尼亞戰爭僅持續了一個星期,亞美尼亞被打敗以後不再對土耳其民族主義活動構成威脅。有說法指,如果亞美尼亞滿意1919年時的邊界,就可以對布爾什維克的征服作出有效的抵抗。
1921年3月16日,布爾什維克與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簽訂一份更詳盡的協議,稱為《卡爾斯條約》,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及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參與簽署。
從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擄獲的武備被運送到西面對抗希臘。
西部的戰爭
戰事起因是因為協約國,特別是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向希臘保證,只要希臘站在協約國一方,希臘就能得到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包括色雷斯東部、伊姆羅茲島、特內多斯島以及安那托利亞西部伊茲密爾附近的地區。希臘還想占據昔日拜占庭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達成偉大理想,但協約國不允許。
三國協約決定讓希臘佔領伊茲默爾附近的地區及小亞細亞西部的艾瓦勒克,原因是想要搶先義大利染指土耳其的南海岸,當中包括安塔利亞,三國協約擔憂義大利的擴張,於是讓希臘佔領這些地區作為解決辦法。
1921年5月28日,希臘人在艾瓦勒克登陸,艾瓦勒克在巴爾干戰爭之前是一個通行希臘語的小鎮。主要來自克里特的希臘人進駐艾瓦勒克,趕走這里的土耳其居民。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將阿里·錫天卡耶組織土耳其群眾進行抵抗,還有一些土耳其人加入了雷希特、鐵菲克、澤克茲·伊澤姆,這些部隊有很強的決心抵抗希臘,因為他們已經後無退路。雷希特、鐵菲克及澤克茲·伊澤姆是高加索人,他們在故鄉高加索被俄國及亞美尼亞驅趕出來,來到愛琴海海岸附近定居。希臘軍首次與這些人爆發戰斗。阿塔土克命勞夫·奧爾貝協助阿里·錫天卡耶、雷希特、鐵菲克及澤克茲·伊澤姆。勞夫·奧爾貝也是高加索人,他設法聯系這些抵抗團隊,讓他們切斷希臘軍的補給線。
由於義大利早前在安塔利亞登陸,協約國遂決定允許希臘在伊茲密爾登陸。為了應付義大利吞並有大量希臘人的小亞細亞地區,希臘總理韋尼澤洛斯取得協約國的准許,讓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登陸,宣稱是要保護人民免受騷動影響。土耳其人認為韋尼澤洛斯想吞並希臘人在土耳其的居住地,但韋尼澤洛斯指出,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的目的是保護當地居民:「希臘不是要向伊斯蘭開戰,而是反對過時的鄂圖曼政府,以及它腐敗、可恥及血腥的統治,我們要解放那些主要是希臘人居住的地區。」 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登陸,民族主義者向他們開火,結果引來希臘軍的粗暴報復。希臘軍以此為藉口驅軍深入土耳其。阿塔土克不能容忍希臘軍隊占據伊茲密爾。雙方在爭奪伊茲密爾時犯下不少暴行,例如殺害無辜平民,甚至有兒童被害。最終土耳其人將希臘軍隊驅趕出伊茲密爾。
決議當時土耳其東部及南部的邊界已透過條約及協議確定,阿塔土克在和談上具有發言權。民族主義者提出,希臘須無條件撤出色雷斯東部、印布洛斯島及忒涅多斯島,而色雷斯的里查河則作為邊界,重返1914年的狀況。
法國、義大利及英國邀請阿塔土克到威尼斯商討停火。阿塔土克要求在穆丹雅舉行會談。1921年10月3日,停火會談在穆丹雅展開,最終簽署穆丹雅停戰協定。
Ⅸ 亞美尼亞的戰爭是因為什麼引起的
亞美尼亞——土耳其戰爭是土耳其和達什納克黨的亞美尼亞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在協約國和美國的唆使下,達什納克黨政府指望通過軍事冒險行動來壓制勞動人民的革命活動和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1920年色佛爾和約的簽訂更促使達什納克黨人加速實現其冒險意圖。根據和約,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爾祖魯姆和特拉布松兩省的部分地區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方面考慮到亞美尼亞在軍事上的明顯劣勢,也企圖利用達什納克黨人的冒險政策以奪取亞美尼亞相當一部分領土。6月9日土耳其軍隊向納希切萬出動。達什納克黨人指望協約國和美國給予援助,拒絕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通過外交途徑調停沖突的建議。但是,協約國和美國只向亞美尼亞提供了武器和為數不多的貸款。達什納克黨軍隊因為敵軍在人員和裝備方面占優勢而遭到失敗。9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薩勒卡默什,隨後又佔領阿爾達漢。10月30日佔領了卡爾斯。這不僅是對亞美尼亞的威脅,而且也是對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的威脅,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議達什納克黨接受調停,但又遭到拒絕。帝國主義集團為了在蘇俄和土耳其之間製造糾紛,鼓動達什納克黨人繼續進行戰爭。也由於此原因,孟什維克的喬治亞拒絕援助亞美尼亞,並於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佔領亞歷山德羅波爾,11月12日佔領阿金車站,並開始向埃里溫進攻。土耳其軍隊幾乎佔領了亞美尼亞2/3的領土。達什納克黨得不到協約國和美國的軍事援助,於11月18日簽署停戰協定,12月2日簽訂和約。根據這一和約亞美尼亞實際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國。依照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剩下埃里溫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區。亞美尼亞的軍隊限制在1500人、20挺機槍和8門火炮以內。但是,達什納克黨已經無權締結條約了。11月29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亞美尼亞勞動人民舉行了起義,並在紅軍的幫助下推翻了達什納克黨政府。就在這一天,領導起義的革命委員會宣告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共和國政府拒絕接受達什納克黨與土耳其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1921年3月16日,蘇俄和土耳其之間簽訂了條約。按照該條約,卡爾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區劃歸土耳其。根據蘇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從業歷山德羅波爾地區和納希切萬省撤出了自己的軍隊。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蘇維埃共和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一致的和約,確定了它們之間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