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e簡單裝機
① 組裝電腦硬碟用哪種硬碟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個好
① 電腦玩游戲裝什麼硬碟
游戲台式電腦用什麼硬碟好
固態硬碟120G,用來裝系統和存游戲,再加個機械硬碟。。存放其他文件。。足夠
玩游戲用什麼硬碟好。
ssd固態硬碟毋庸置疑
玩游戲的電腦硬碟用什麼好
其實 樓主你是問 玩游戲的,我告訴你,玩游戲 內存 最好的不是金士頓 是威剛的 紅色威龍 跟 三星的金條,紅色威龍 更適合你,帶散熱片的,2根 2G的 可以組成雙通道, 呵呵!還有就是 硬碟,當然要選希捷,我第一台電腦到現在 全都用的 希捷的硬碟 比我 朋友那些 西數 日歷的 好很多,關鍵還是要經常 整理,刪除垃圾。。。 電腦也是要保養得, 希捷 500G 容量的 就有 32M緩存的 產品了 性價比高 性能好
台式電腦玩游戲適合用什麼硬碟
固態硬碟
組裝電腦玩游戲,是裝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好
游戲主要靠CPU、內存、顯卡。
硬碟隻影響游戲的本地載入速度、讀圖速度,不影響游戲的幀數,也就是不影響游戲畫面的流暢度。
固態硬碟最大的意義是提高系統流暢度、加快軟體運行速度、較少程序卡死機率等,對玩游戲的意義不是很大。
建議組固態+機械雙硬碟,固態硬碟120~240G的就可以,再加一塊1TB的機械硬碟。系統和常用軟體裝在固態硬碟里,游戲和電影電視等數據文件可以放在機械硬碟里。
電腦同時有固態硬碟和普通硬碟游戲裝哪個硬碟有區別么
區別是肯定的,固態硬碟有更快的傳輸和提取速度,最快是500MB/s,用固態做系統啟動盤開機速度只有10s,所以同樣的道理,如果把游戲存到固態硬碟里載入速度就會變快,而如果存到機械硬碟里載入速度就會變慢,當然,一般的固態加機械固態盤是120G的,所以一個大型游戲一裝上去就沒什麼剩餘了,而且一般固態盤是做系統盤所以不推薦用固態盤玩游戲,而機械盤的空間大,而且固態和機械玩游戲的區別僅僅是載入速度的區別,而玩起來和機械是一樣的,所以玩游戲還是用機械硬碟吧。
電腦裝固態硬碟有什麼好處,對玩游戲起什麼作用?
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高於機械硬碟的好幾倍,對於載入游戲進度有很大提升
電腦硬碟 分別可以裝什麼 比如游戲裝在哪個盤 應用哪個盤 使電腦不卡
沒那麼難,只要下東西不放c盤就行
電腦裝一個固態硬碟和一個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用來玩游戲的,機械硬碟用來存東西的,應該怎麼劃分磁碟,系
如果你固態硬碟夠大的話就設兩個盤C盤和D盤 系統裝在C盤就得了。 機械會自動變成其它盤的。
如果固態不夠大,就拿固態來裝系統。
台式電腦玩游戲有必要加固態硬碟嗎
有必要,固態盤速度快,做c盤可以發揮電腦的全部性能
② 裝機大佬求推薦!想組建一台游戲電腦,用什麼固態硬碟好一點
你想組裝一台玩游戲的電腦,想使用一個比較好的固態硬碟,其實一般來講現在的固態硬碟品牌是非常多的,但是比較好的品牌和型號並不是很多,也不清楚你選擇的是MV me固態硬碟還是SATA固態硬碟,雖然說這兩者之間的速度相差比較大,但是價錢相差不是特別大,一般來講固態硬碟的品牌用三星和英特爾的比較好,雖然它的價格比較高但是穩定性和質量都是很好,你組裝電腦的時候選擇這兩個品牌的固態硬碟就可以,介面的話就根據自己的主板來就行,
③ 組裝電腦裡面的硬碟是不是固態硬碟
這個不一定,要看你是如何要求的。如果自己組裝,可以選擇固態硬碟或機械硬碟。也可以配雙硬碟。如果購買組裝好的電腦,可以打開主機箱看看,就一目瞭然了。
④ 家用電腦硬碟,選藍盤還是黑盤,哪個好用穩定
大家好!我是大明、所謂的藍盤,黑盤,其實是西部數據所生產的機械硬碟,性能也是不一樣的,黑盤多用於伺服器或商用電腦讀寫速度快一些,藍盤多用於家用電腦,讀寫速度也很好,價位低一些,如果是家用,我建議選擇藍盤。
家用電腦選擇藍盤更好一些
如果是家用電腦的話,我建議你還是選擇籃盤,因為黑盤的性價比高一些,而且多用於伺服器或者商用電腦,不適用於家庭電腦,況且現在固態硬碟已經非常的普及了,在同等性能的情況下,還不如使用固態硬碟呢。
如果大家喜歡使用,讀寫速度快的硬碟,那麼我建議可以選擇一塊容量較小的「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使用,將藍盤作為存儲數據使用,也就是說給電腦安裝兩塊硬碟,固態作為「主盤「安裝操作系統,藍盤做為「副盤「存儲數據。
總結
本期問答講解了,家用硬碟電腦,選擇藍盤還是黑盤,我的觀點是,其實藍盤的讀寫速度,與黑盤相差不太大,只不過「西部數據「給他們定義的用途下一樣,藍盤用於家用電腦,黑盤用於商用電腦而己!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別忘記點贊關注呦,大明會持續創作關於電腦維護及應用的作品,如果大家對此類問題有不同觀點,可以在評論區共同討論好了,就講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沒人答到點,奇客插句話。西數藍盤家庭夠用,雖然說性能、可靠性不如黑盤,但如果要求不高,只是用來作數據倉庫,不必應付高強度的工作負荷,用個五年沒毛病。
但有一點要注意,建議上固態硬碟裝系統,不論用什麼機械盤,2-4TB大緩存SMR疊瓦盤,或者8TB以上PMR氦氣盤,SSD才能保證系統流暢運行。因為機械硬碟4K讀寫速度才1MB/s,系統分區小文件眾多,性能非常孱弱。實在強迫症不想上SSD,用黑盤系統會稍微快一點。
所謂的黑盤、藍盤、綠盤、紅盤就是指的西部數據硬碟上貼的那張紙,是黑色、藍色、綠色、或紅色。具體有以下不同:
1、性能跟不一樣
綠盤:噪音低,作為下載盤,優點是發熱量更低、更安靜、更環保。節能盤,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轉速會在5400-7200間自動調整。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藍盤:優點是性能較強,價格較低,性價比高,轉速為7200轉,缺點是聲音比綠盤略響,性能比黑盤略差。
黑盤:高性能,大緩存,速度快。代號:LS WD Caviar Black。
紅盤:性能特性與綠盤比較接近,功耗較低、噪音較小、能夠適應長時間的連續工作,擁有特色技術NASware。
紫盤:綠盤AV-GP的馬甲,支持串流忽視CRC校驗,適合視頻監控存儲,24*7設計。
2、適用環境不一樣
藍盤:適合日常操作儲存。
綠盤:提供安靜、低溫但容量大的儲存用途。
黑盤:高性能,適合 游戲 、大量視頻編輯。
紅盤:適合NAS環境運作,7 24小時運行。
紫盤:適用於監控系統,支持高達32路高清攝像機。
3、保修期不一樣
黑盤保修期達5年,其他顏色3年。
在裝機選擇機械硬碟時,我們會發現西部數據(WD)硬碟會有綠盤/藍盤/黑盤/紅盤/紫盤以及企業盤,西部數據公司根據旗下所產機械硬碟的特點而做的分類,並且在硬碟上有顏色的區別出來,很多用戶不知道哪一種硬碟更加適合自己,下面chrafz來講解下西部數據綠盤、藍盤、黑盤、紅盤和紫盤以及企業盤的區別。
西部數據(WD)綠盤、藍盤、黑盤、紅盤和紫盤特點:
綠盤:噪音低,適合家用,作為下載盤,優點是發熱量更低、更安靜、更環保。節能盤,適合大容量存儲;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轉速會在5400-7200間自動調整。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藍盤:適合家用,優點是性能較強,價格較低,性價比高,轉速為7200轉;缺點是聲音比綠盤略響,性能比黑盤略差。
黑盤:高性能,大緩存,速度快。代號:LS WD Caviar Black。主要適用於企業,吞吐量大的伺服器,高性能計算應用,諸如多媒體視頻和相片編輯,高性能 游戲 機。
紅盤:適合在NAS環境運作,7天24小時運作的環境。西部數據新推出的針對NAS市場的硬碟,面向的是擁有1 至5 個硬碟位的家庭或小型企業NAS用戶。性能特性與綠盤比較接近,功耗較低、噪音較小、能夠適應長時間的連續工作,擁有特色技術NASware,這技術讓其兼容性更加出色,無論是針對NAS或是RAID都能夠擁有突出的兼容性表現。
紫盤:綠盤AV-GP的馬甲,支持串流忽視CRC校驗,適合視頻監控存儲,24*7設計。
此外還有企業盤:最高性能,超大緩存,速度快。企業級硬碟具有7*24小時不間斷作業能力,與桌面級硬碟相比,企業級硬碟最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可靠性,長時間運作,以及很高的MTBF(Mean Time Before Failure,平均故障時間)。速度是差不多的。企業級硬碟跟伺服器級別硬碟並不太一樣,在性能上不一定要擁有比桌面級更加優秀的表現,對於企業用戶來說,穩定性更為重要的,在長時間復雜的工作中,假如硬碟忽然發生故障,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通過上面的西部數據機械硬碟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綠盤和藍盤適合家用電腦選用,一般來說綠盤速度不佳,多數裝機都選用藍盤,而黑盤通常是伺服器上使用的,而紅盤:介於藍綠間,是純粹為NAS系統所打造的可以說是NAS專屬,而紫盤適合用在監控系統,支持高達32高清攝影機。
家用電腦,藍盤和黑盤都可以用的,如果說到穩定性,黑盤肯定是遠遠大於藍盤。不過黑盤的檔次,作為家用,實在是有點大材小用了,藍盤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家用要求。
值得一說的是,如果是作為系統盤,這兩個都比不上固態硬碟,黑盤藍盤都屬於機械硬碟,性能再好,作為系統盤還是被固態硬碟秒殺的。
所以,要做比較,也只是作為存儲盤來說的。
一、性能區別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藍盤,什麼是黑盤,從表面看,就是硬碟上面的標簽紙,藍色的標簽紙就叫做藍盤,黑色標簽紙就叫做黑盤啦。
除此之外,還有紅盤、綠盤,紫盤,就一起說了吧。
在性能上,這五種盤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為本身開發的時候,就是面對四種情況研發的。
黑盤:性能最高,價格也最高。大緩存、速度極快;
綠盤:3個字:節能盤,價格低。所以發熱低、噪音小,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轉速在5400-7200轉之間自動調節變化;
藍盤:最常見的硬碟,比黑盤性能低一些,聲音比綠盤大一點點,轉速7200轉指的就是它了;
紅盤:功耗小、噪音小,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性能與綠盤接近;
紫盤:適合視頻監控存儲,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狂;
二、適用性區別
之所以開發這么多類型的硬碟,是因為它們各自面臨的使用環境是不同的。
黑盤:性能最高,適合伺服器、 游戲 、視頻後期等大型軟體運行環境;
綠盤:適合作用安靜且為大容量的存儲之用;
藍盤:平時我們電腦用到的大部分都是藍盤;
紅盤:適合輕度存儲使用,7x24小時連續使用;
紫盤:適合高強度監控存儲使用;
總結:
一般的硬碟保修期是3年,只有黑盤是5年,比較價格貴了很多嘛。家用電腦,一般來說藍盤足夠滿足需要了,當然如果你手頭有黑盤,那黑盤更好啦。
性能
就性能方面而言,每個顏色的硬碟他們的設定是不一樣的,黑色盤的主要是有大緩存,適合企業級的伺服器、監控器材或者辦公電腦上面使用,其轉速非常穩定不太容易出現問題。設計多媒體視頻、圖形編輯、更或者是玩玩 游戲 ,對黑盤而言都是不在話下。藍盤方面比較遜色於黑盤,缺點也比較明顯,噪音相對大。
價格
就這方面而言,藍盤的價格是相對黑盤來說是較為便宜的,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在總體上說藍盤還算是中規中矩,一般在組裝家庭用電腦配置上面發揮著主導作用。
升級
這方面來說,藍盤、黑盤的所謂機械硬碟可能會拖累當下的微軟系統,如果想跟著時代步伐,就我個人的推薦還是選擇M.2的固態硬碟或者SSD的固態盤最為合適,因為固態硬碟在開機、網路載入、讀寫速度方面會比機械硬碟更勝一籌。
黑盤比藍盤更加高檔,有錢的話自然選擇黑盤。
不過如果你說的是機械硬碟的黑盤的話,其實我個人還是不太建議的,因為不管多好的機械硬碟,速度始終是無法和固態硬碟相比的。所以如果有錢的話,最好還是上固態硬碟。
假如要在西部數據的藍盤固態和黑盤固態裡面選的話,仍然還是有錢可以選擇黑盤。但是黑盤是nvme介面的,要注意你的主板是不是支持這個介面。我個人買了一個1T的黑盤,用下來只能說體驗非常好,系統運行速度多快了也流暢多了。甚至還可以把一些 游戲 放到固態硬碟裡面,這樣載入速度更快更爽。
1T的硬碟用了一年,期間重裝過兩次系統,把兩個20多G的 游戲 放進去過,現在使用壽命還是100%。
家用電腦機械硬碟,選藍盤還是黑盤,哪個好用穩定?
一:藍盤WD
藍盤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通用型硬碟了,定位於普通家庭辦公等常規環境使用在。一般都是搭配固態硬碟,這樣電腦既能提升性能又增加存儲容量,從而最大程度提高數據訪問速度。但是也存在著明顯優缺點。
優點:價格便宜,性價比高,而且質量穩定。轉速為5400~7200轉。
缺點:聲音較高,在強烈光照射下數據很可能丟失。
二:黑盤
黑盤屬於發燒友級別硬碟,專為台式機和需要高性能的用戶設計,適用於載入 游戲 或大型文件,高數據傳輸,同時擁有 5 年的質保。
優點:性能強大,延遲低,大緩存。
缺點:價格較貴,聲音略響。
總結:家用普通辦公存資料的話藍盤是最好的選擇。存儲 游戲 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選擇黑盤作為儲存檔。
就目前機械硬碟來說主要品牌有西數和希捷,其中希捷以動物形態來對硬碟命名,比如酷魚,酷狼,酷鷹,等……只有西數才已顏色來區分用途和使用范圍,至於家用到底使用藍盤還是黑盤穩那個穩定?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西數對這個機械硬碟顏色總共分為七種,分別是金盤,黑盤,藍盤,綠盤,紅盤,紫盤,這里所指的顏色是指西數在硬碟上面所貼標志的顏色,什麼顏色就代表是什麼盤,比如貼的是金色標那就是金盤,是黑色標就是黑盤,是藍色標就是藍盤,曾經有小夥伴誤認為金盤就是硬碟全是金顏色的,藍盤全部是藍顏色的,其實不是這樣的,甚至還有更為 搞笑 的小夥伴認為金盤就是用金子做的,下面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盤的特點。
先說說這個金盤其實也可以叫做土豪盤,他主要面向群體並不是家庭用戶,而是企業用戶,並且是不差錢的那種,主要用於企業高性能數據存儲,價格一般都不便宜,然後黑盤,這個黑盤屬於高性能硬碟,他同樣也用於企業級高性能的伺服器,或者是高性能的 游戲 機,他具有緩存大讀取速度快,不過正因為他速度快自然噪音也比其他幾個顏色盤要大,價格僅次於金盤,再來說說藍盤,藍盤在定位上就是家用級硬他性能比黑盤低一點,價格也比黑盤低,可以說藍盤是為普通家庭用戶專門定製的盤,不管是性能,還是數據存儲年限,以及整體運行穩定性都是非常不錯的,理論上一張藍盤的數據可以保存30年以上,並且在雜訊也控制的非常好。
接下來就是綠盤,聽名字就能知道這系列盤主打低熱、安靜、環保。非常節能,一般來說轉速都不高,並且價格非常低,主要適合適合低功耗大容量存儲,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至於這個紅盤其實我們平時很難看到,說白了他也算是綠盤的一種,只不過他主要針對NAS市場的硬碟,面向5 個以內硬碟位的家庭或小型企業NAS用戶。同樣也具有低功耗,雜訊低,非常適合長時間的連續工作,無論是針對NAS或是RAID都能夠擁有突出的兼容性表現。至於這個紫盤是西數主要面向視頻監控應用的機械硬碟產品,他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他能夠24 7不間斷運行,並且平均故障間隔時間100萬小時,非常適合家用、SOHO、中小企業。
所以如果我們是家用追求穩定那麼無疑肯定是選擇藍盤要好的多,如果是追求性能那麼肯定是選擇黑盤,但是我上面也說過黑盤雖說性能要強,但是在雜訊,功耗,以及價格方面都要比藍盤更大更貴,其實就目前來說家用機選擇機械硬碟的越來越少,現在裝機都是清一色安裝大容量固態硬碟,只有極少數需要存儲大容量數據的才會選擇加裝機械硬碟,很多小夥伴都是直接選擇一塊512G以上的固態硬碟,因為就目前來說這個容量家用基本上就夠用了,就速度來說不管是是土豪級金盤還是高性能黑盤,在速度和噪音控制方面都是不如固態硬碟的,除非你要存非常重要的數據,並且數據非常大可以加裝機械硬碟外,家用還是直接固態硬碟吧,對此不知道小夥伴有沒有什麼看法呢?
家用就選藍盤吧,現在硬碟都挺皮實的,正常使用不太壞,大容量的價格也不太貴。追求系統穩定流暢可以加個固態硬碟跑系統。
現在的家用機械硬碟主要有希捷,西部數據兩家!其中的藍盤屬於西部數據的機械硬碟!是指硬碟殼體上貼的藍色標簽紙!
一般家用主要使用的是西部數據的看顏色的機械硬碟,價格適中,性能也比較強!轉速為每分鍾7200轉此外西部數據還有各種顏色的機械硬碟,包括性能最低也更便宜的綠盤,性能更強,轉速更快,價格更貴的黑盤!監控使用的紫盤!
就穩定性方面來說,黑盤比藍色盤要更穩定一些,雖然黑色盤性能更強,但同時轉速更高,噪音更大!價格也是比藍色盤貴了不少!家用不建議!選擇性價比更好的藍色盤就可以了!
⑤ 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個好
您好,固態硬碟好。
1、性能不同: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構造是完全不同的。固態硬碟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固態硬碟最大的優勢就是幾乎沒有尋道時間,固態硬碟在操作系統中就是一個普通的盤符,用戶可以完全把它作為存儲介質來使用。
由於全部採用Flash存儲介質,它內部沒有機械結構,因此沒有數據查找時間、延遲時間和尋道時間。眾所周知,普通硬碟的機械特性嚴重限制了數據讀取和寫入的速度,電腦運行速度最大的瓶頸恰恰就是在硬碟上,所以固態硬碟的誕生,恰好能解決這一瓶頸。
2、讀寫速度不同:
固態硬碟相比機械硬碟,有著讀取速度快的優點,安裝之後開機速度有顯著提升。固態硬碟運用壽命更長,MLC和TLC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快閃記憶體顆粒類型,MLC的更耐用。
基於DRAM類: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理論上可以無限寫入,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碟屬於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⑥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以修圖為主的電腦一定要配備固態硬碟。它不僅能夠提高電腦開機和軟體啟動速度,同時也有助於縮短Lightroom文件載入,以及批量導入/導出操作的時間。
120-128GB的固態硬碟足以裝載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更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則可以讓你放置更多素材文件——建議大家將處理過的文件轉存到機械硬碟中,有條件的話用磁碟陣列加以保存。固態硬碟雖然提供了高性能和高抗震能力,但萬一因為損壞而丟失文件,數據恢復遠比機械硬碟難度大。
現在,最常見的`固態硬碟有SATA介面和M.2介面兩種。如果你想對自己的電腦,特別是筆記本電腦更換固態硬碟,一定要了解清楚主板介面的情況。對於組裝新電腦的朋友,ET強烈推薦選擇M.2 PCIe固態硬碟,它可以提供數倍於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
雖然追求性能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但對固態硬碟來說,ET覺得1000MB/s讀取,500MB/s寫入速度已經夠用了——大概是因為我不專業,拍照少,修圖少,只是個玩器材的老法師吧(手動Doge)。
具體產品方面,ET日常選擇的固態硬碟有三星、Intel 600p和建興T10。三星的產品相對復雜一些,預算充足直接上京東買960EVO或者960PRO,預算有限的話,淘寶找銷量高的店買工包PM961、SM961——工包即「工業包裝」的意思,有人也理解為工廠貨。三星PM系列、SM系列都是提供給整機廠商的,不對消費者提供保修。但它們的價格真心便宜,性能也很強悍。
機械硬碟方面,希捷、西數、東芝、HGST這4家,ET倒是沒有什麼品牌偏好。基本上同容量下哪家便宜買哪家。再靠譜的品牌也可能遇上不靠譜的單品。對於數據,最保險地做法還是經常備份、多備份幾份。
注意:
- Intel最近搞了一個機械硬碟加速器(Optane),使用條件有點苛刻,而且價格也不便宜(16GB版本賣到一些入門級固態硬碟120GB的價格)。呃,基本可以無視它吧。
- 使用M.2 NVMe固態硬碟安裝系統,Win10沒關系,Win7則需要對系統盤進行加工,添加一些文件進去。呃,建議大家還是擁抱Win10吧,對於新硬體特別是高解析度顯示器的支持會好很多。
- 蘋果iMac標配的混合硬碟,其實也有零售的,比非固態硬碟貴約20%。不過組裝電腦中很少見到它的身影,大概是Windows系統優化不到位,只能依靠堆砌硬體來確保系統流暢性
⑦ DIY自己組裝電腦硬碟是選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好
建議固態硬碟做系統盤,機械硬碟做
存儲盤
固態硬碟容量小但是運行速度快
⑧ 組裝電腦,買什麼硬碟玩游戲用的
買機械硬碟,這種硬碟讀寫速度是最快的
(就是游戲載入速度很快)
還有你如果沒選好顯卡,最好選GTX260,這顯卡使命6能開最高了。
我家電腦就是這種硬碟,不過你如果有錢,最好再加個500G的希捷。
畢竟機械硬碟容量小,才80G。
我現在用上述的配置與機械鍵盤玩戰地之王,特別順手
⑨ 組裝電腦如何選擇硬碟 組裝電腦選擇硬碟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常見組合是: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組合,例如
128GB的三星固態硬碟
+
1TB的希捷機械硬碟
這樣配置的還原是:
固態硬碟直接當系統盤,裝系統。因為它啟動快,運行快。
但目前固態硬碟的容量都不大,不適合存儲數據,比如放個大電影之類的,因此額外加一塊普通機械硬碟。
組合起來用。
固態硬碟個人比較推薦:
三星
或者
金士頓,
京東上面有,作為系統盤使用,120GB的空間足夠了。
存儲普通的數據就加個
希捷或者西數的普通硬碟即可,推薦1tb容量
⑩ 電腦固態硬碟選擇
固態硬碟讀寫性能出色,是裝機必備的配件之一,不少想要自己DIY組裝的小夥伴,可能還不清楚固態硬碟什麼牌子好,以及如何選擇固態硬碟,市面上知名的品牌包括了金士頓、閃迪和台電,挑選的時候除了看品牌之外,要需要觀察它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固態硬碟什麼牌子好
金士頓固態硬碟
金士頓算是固態硬碟行業領先品牌,它家的顆粒品質有保障,正喊知正是因為多年的存儲經驗,它家的固態硬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有很多假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購貨唯猜渠道。
閃迪固態硬碟
說到固態硬碟什麼牌子好,自然不得不提閃迪,快閃記憶體資源可靠,在存儲卡行業的口碑一直不錯,性能好,而且性價比高。
台電固態硬碟
台電也是進入存儲行業多年的一個品牌了,和Intel的官方合作關系加上對整體品牌的把控,市場的佔有率比較高,顆粒方面都是採用的Intel原裝顆粒,從而固態硬碟的核心部件得到了必要的保障。
如何選購固態硬碟
看品牌:對於小白來說,固態硬碟哪猛棗個牌子好可能並不清楚,一線的大廠包括了前面介紹的三個,擁有較高的技術優勢,性能優越。
看原廠汪笑顆粒:可以說,固態硬碟最核心的就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了,而且快閃記憶體顆粒生產成本最好。快閃記憶體的主要類型有SLC、MLC和TLC,各有各的特點。SLC壽命長,造價高,在企業級的高端產品上用得比較多;MLC的特點就是造價一般,常用於民用高端產品;TLC屬於MLC快閃記憶體延伸,特點就是壽命短,造價成本最低。
看主控:不同的主控會讓固態硬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主流主控晶元廠商有SandForce、siliconmotion慧榮、phison群聯以及三星、東芝等等,一定不要選擇不知名的主控鄭悔。
以上就是小編想要推薦給大家的固態硬碟牌子,以及選購固態硬碟的小建議,如果你也想要購買高質量的固態硬碟,可以參考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關文章推薦》》》
什麼固態硬碟比較好 這幾款固態硬碟值得入手
固態硬碟哪款好 推薦三款固態硬碟
移動硬碟哪款性價比高 推薦三款移動硬碟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請您采困山含納哦!
② 怎麼選擇電腦其他的硬碟如何選擇電腦硬碟
1. 如何選擇電腦硬碟
一、固態硬碟知識
固態硬碟英文名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固態硬碟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新型硬碟,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它完全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碟帶來的性能瓶頸,由於固態硬碟具備高速讀寫性能,通常我們將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大大提升了系統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當然我們將游戲或者軟體安裝在固態硬碟中也會提升載入速度,久而久之它也成為了目前裝機首選的硬碟之一,也是未來硬碟發展趨勢。
固態硬碟優點和缺點
固態硬碟相比機械硬碟主要優點在於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大大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由於固態硬碟內部與機械硬碟結構不同,非機械運動,有點類似U盤,所以靜音,沒有噪音,防震抗摔性佳,功耗低、發熱小,輕便小巧。而缺點就是在於與機械硬碟同容量下價位偏貴,所以通常大家會選擇容量較小的固態硬碟,一般主流容量在240G-512G之間。
固態+機械雙硬碟最佳方案
如果固態硬碟容量在不夠用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滿足高速與大存儲需求,通常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提升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同時常玩游戲與常用軟體也建議放入固態硬碟中,減少載入延遲時間,而機械硬碟的作用就是倉儲,用於存放各種資料、小電影、照片等等,顯得十分合理。
2. 怎樣選擇電腦硬碟
首先:推薦硬碟使用SSD,好處網路一下就知道。價格差不多是普通硬碟的2倍,也並不是很高。而且SSD主要應用於系統盤足以。
硬碟是電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不僅價格昂貴,存儲的信息更是無價之寶,因此,每個購買電腦的用戶都希望選擇一個性價比高、性能穩定的的好硬碟,並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滿足自己的存儲需要。速度、容量、安全性一直是衡量硬碟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廉價永遠是硬碟發展的方向。選購硬碟首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一)、硬碟容量
硬碟的容量是非常關鍵的,大多數被淘汰的硬碟都是因為容量不足,不能適應日益增長海量數據的存儲,如果說速度慢一點還可以等待的話,要是空間缺乏可是更令人頭痛的事。硬碟的容量多大也不為過,在資金充裕的條件下,應盡量購買大容量硬碟,這是因為容量越大,硬碟上每兆存儲介質的成本越低。
原則上說,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硬碟的容量越大越好,一方面用戶得到了更大的存儲空間,能夠更好地面對將來可能潛在的存儲需要,另一方面容量越大硬碟上每兆存儲介質的成本就越低,無形中為用戶降低了使用成本,這一點對於那些從事圖形圖像處理、音頻語音識別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等工作,要求海量存儲空間的用戶尤其重要。但是並不是對所有用戶都是如此,譬如為辦公室里應用於一般辦公的PC配備一隻超大容量的硬碟就多少有些「奢侈」了,而普通的家庭用戶,由於資金的限制,不可能購買容量很大的硬碟,但是在當前至少也應該購買80GB以上的硬碟。
目前推動硬碟容量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於以下兩點:
一是隨著網路應用的日益發展,各地電信網路不斷增容、升級,網路用戶能享用到越來越大的帶寬,上網速度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從網上下載的數據量也會劇增。這個數量是用傳統電話線及普通Modem所不敢想像的。例如,有線電視Modem以及衛星鏈路技術可提供每秒30至40兆位的數據傳輸速度。上網幾十分鍾,拉回數百兆的文件只是小菜一碟。有些觀察家聲稱Internet具有一種"增殖效應"。根據他們的預測,對於網上存放的任何東西(數據)來說,隨著遍布全球的用戶不斷下載各種軟體、圖片、資訊、視頻以及游戲,同樣的東西會被數以千百次地重復下載,最終躺到用戶的硬碟里。盡管他們認為這種效應會產生一些"浪費"。但無法迴避的一個事實是,隨著家庭用戶享受的帶寬越來越高,大型文件的下載會變得更加容易,相應對硬碟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二是數字媒體內容快速增長, 一些"存儲密集型"的多媒體應用也在刺激大容量驅動器發展。這些應用包括數碼電視、照片、電影以及音樂等等,它們均對系統的存儲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分析家預測這些應用會變得越來越流行,而且會成為持續刺激硬碟擴容的一項重要因素。下面來看看為滿足這些令人激動的數碼應用的要求,需要准備多大的硬碟空間:
·電視:每小時13GB(採用miniDV格式)
·音樂:每輯50MB(採用MP3格式)
·電影:每部4GB
(二)、硬碟速度
由於硬碟的讀寫離不開機械運動,其速度相對於CPU、內存、顯卡等的速度來說要慢得多,從著名「木桶效應」來看,可以說硬碟的性能決定了計算機的最終性能。
硬碟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轉速、緩存、平均尋道時間和介面類型,在內部傳輸率(磁頭→緩存的速率)成為瓶頸的現在,僅僅提高外部數據傳輸率(改進介面類型)對總體性能的影響不大,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硬碟的速度只決定於其轉速、緩存大小和平均尋道時間。
1.主軸轉速
轉速是影響硬碟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鍾轉數)和7200rpm的硬碟。不宜選用低於5400轉的產品,7200轉的如果質量穩定應優先考慮。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數據所在磁軌的時間,它描述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以毫秒為單位。作為完成一次傳輸的前提,磁頭首先要快速找到該數據所在的扇區,這一定位時間叫「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s)。這個時間越小越好,一般要選擇平均尋道時間在10ms以下的產品。
3.內部數據傳輸率
即磁頭到硬碟的高速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速度的瓶頸。如今各品牌的主流硬碟,容量差不多,平均尋道時間相差不大,轉速也多為7200轉,高速緩存為2MB左右,外部數據傳輸率都採用UltraDMA100技術,可是內部數據傳輸率卻因品牌及型號不同而呈現較大的差異。選購硬碟時不要忽視對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關注。
數據傳輸率分為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Rate)和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數據傳輸率指硬碟的緩存與系統主存之間交換數據的速度,內部數據傳輸率指硬碟磁頭從緩存中讀寫數據的速度。在這項指標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將Mbps數據除以8(一位元組位數)。例如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30MB/s,遠不到硬碟介面的100MB/s。因此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就成了整個系統瓶頸中的瓶頸,只有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提高了,再提高硬碟的介面速度才有實在的意義。
4.介面方式
現在常用的硬碟基本都採用的是DMA 100/133或SATA、SCSI的介面方式。要注意SCSI硬碟介面有三種,分別是50針、68針和80針。我們常見到硬碟型號上標有「N」「W」「SCA」,就是表示介面針數的。N即窄口(Narrow),50針;W即寬口(Wide),68針;SCA即單接頭(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針。其中80針的SCSI盤一般支持熱插拔。
5.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的大小對硬碟速度有較大影響,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最大已達8MB以上。不應低於2MB。
6、安全性
硬碟作為存放信息的主要場所,所存放信息的價值往往要遠高於其產品的價值,硬碟的穩定可靠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要注意品牌的口碑及是否採用了前面談到的SPS等數據保護技術。
(三)、選購硬碟時需注意的其他問題
1、平均潛伏期(averagelatency):指當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的磁軌後,然後等待所要的數據塊繼續轉動(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頭下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2、道至道時間(singletrackseek):指磁頭從一磁軌轉移至另一磁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3、全程訪問時間(maxfullseek):單位同樣是毫秒(ms),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塊所用的全部時間。
4、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access):指磁頭找到指定數據的平均時間,單位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注意:現在不少硬碟廣告之中所說的平均訪問時間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尋道時間所代替的。
5、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datatransferrate):也叫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datatransferrate),單位為MB/S。指的是電腦通過數據匯流排從硬碟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數據的最高速率。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數據介面速率代替。
6、MTBF(連續無故障時間):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時。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並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碟的公司網址中查詢。
7、單碟容量: 高的硬碟單碟容量至少可以為我們帶來兩大好處:一是使硬碟可以擁有更大的存儲容量。我們知道,3.5英寸的硬碟目前最多隻能裝四張碟片,如果要增加硬碟的存儲空間,唯一的方法是提高單碟容量。提高單碟容量後,用同樣數目的碟片可以生產出容量更大的硬碟,能進一步控制硬碟的成本。第二大好處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內部轉輸率。在磁碟轉速和磁頭的操作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相同的時間內磁頭所能訪問到磁碟的區域是一定的。而單碟容量提高後,碟片上的數據密度更高,單位面積上所記載的數據量也得以提高,相應的在單位時間內磁頭能夠存取到的數據信息也更多。
8、發熱及噪音問題。硬碟的表面溫度指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情況。這項指標廠家並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種媒體的測試數據中看到。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過高將影響薄膜式磁頭(包括MR磁頭)的數據讀取靈敏度,因此硬碟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碟有更好的數據讀、寫穩定性。若硬碟散發的熱量不能及時的傳導出去,硬碟就會急劇的升溫,一方面會使硬碟的電路工作在不穩定的狀態,另一方面硬碟的碟片與磁頭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碟片出現讀寫錯誤和壞道,而且對硬碟使用壽命也會有一定影響。好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硬碟的發熱量都有漸小之勢了,這一點現在不必過於擔心。噪音對單個硬碟而言沒有大的影響。不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時聽到從機箱里發出的一陣陣硬碟響聲,聲音太大的,會弄得你心煩不安。當然是越「安靜」的硬碟越受歡迎。
9、超頻問題。要穩定超頻,除CPU外,其它設備也是決定能否穩定超頻的因素,硬碟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情況下不能超頻,往往是由硬碟造成的。尤其在非標准外頻下,硬碟的數據傳輸率也會隨之上升,硬碟自身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出現不正常現象,如不能進入Windows等,更嚴重的還會搞得數據丟失、系統被破壞。所以各位打算拿機器來超頻的朋友選購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
對66MHz匯流排來說,當匯流排(BUS)頻率超到75、83MHz時,IDE匯流排將以超負荷13.6%、25.8%的頻率運行;對100MHz匯流排來說,超到112、124、133MHz時,IDE匯流排將以超負荷12%、24%、33%的頻率運行。因此超頻對硬碟的考驗苛刻到幾乎可以致命的地步,一旦失敗則可能會損壞硬碟中的數據和物理介質。
10、假貨問題。嚴格說硬碟產品並不存在假貨的問題。但市場仍有一部分經銷商常常在硬碟上耍花招對用戶進行欺詐。一是將老一代的產品以新產品的價格賣給用戶;二是市場上銷售的硬碟,有可能由於運輸或者其它環節的問題,其中的少部分在品質上可能會有一些瑕疵(比如有少量壞道),而有些經銷商將這些產品賣給那些不太懂行的用戶,一方面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為用戶的使用埋下了隱患,三是水貨問題,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沒有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硬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貨」,按理說,這些產品和那些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同型號硬碟在性能、質量上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由於其特殊的「渠道」,這些產品沒有可靠的質保,雖然比正規渠道的相同產品便宜一些,但是「三年質保」變成了「一年質保」,有些經銷商雖然也對這些產品做出了「質保三年」的承諾,但是這根本不可能得到落實,用戶們要避免購買這一類產品
3. 台式機電腦硬碟怎麼選擇
台式機電腦硬碟選擇方法:
1、如果只滿足日常需求的話,可以安裝一塊7200轉的機械硬碟;
2、如果想玩大型游戲的話,建議安裝固態硬碟。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防震抗摔性: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4、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5、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6、價格:截至目前(2014/11/23),普通品牌的128Gb 固態硬碟為450左右。而1Tb 的機械硬碟價格才360左右。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價格較為昂貴,性價比較低。
7、容量:固態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t 3.5寸。
8、使用壽命:SLC只有10萬次的讀寫壽命,成本低廉的MLC,讀寫壽命僅有1萬次。因此相對於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壽命更長。
4. 電腦硬碟怎麼更換
問題一:怎麼給台式電腦更換新硬碟? 你對於電腦做系統一點不懂的話有一點困難
可以簡單給你說一下思路:
先從網上下載一個U盤系統盤,製作一個U盤啟動盤(比如電腦店及大白萊)
再准備一個U盤用下載的軟體製作一個啟動盤啟動你現在的電腦
將C盤即系統進行GHOST鏡像,鏡像文件存在U盤中
再將原硬碟拆下,安裝好新硬碟
同樣用U盤系統啟動電腦,先將新硬碟嫌鏈快速分區(里邊有軟體)
再將存在U盤中的系統GHOST鏡像到新硬碟的C分區中
然後再將新舊硬碟同時掛在電腦上,啟動安裝好的系統
將其它盤的文件復制到新硬碟中即可完成
不明之處請追問
加一個硬碟電源是完成沒有問題的,你再找找硬碟上有沒有SATA介面(如下圖)啊,如果有,用一個數據線連接即可
問題二:台式機如何換硬碟 若你將新硬碟作主盤
1、將新硬碟在主機箱中固定好,
2、將老硬碟的電源線與數據線先拔下
3、將新硬碟用電源線、數據數連接好,數據線接在主雞的SATA1口上
4、將新硬碟分區並安裝系統
5、再將老硬碟的電源線與數據線接上,數據線可接在其他SATA口上。
若你仍將老硬碟作主盤
1、將老硬碟的電源線與數據線先拔下
2、將新硬碟在主機箱中固定好,
3、再將新硬碟的電源線與數據線接上,數據線可接在其他SATA口上,不要接在SATA1口上。
4、將新硬碟分區
5、再將老硬碟的電源線與數據線接上,數據線接在主板的SATA1口上
問題三:想換個硬碟可是原來的硬碟有我要的東西怎麼辦啊? 直接將原盤用克隆程序(GHOST)克隆到新盤,分區的數量、裡面的文件都會和原來一樣,不會丟失。
如果不想使用原來的系統,你可以對新硬碟進行分區、安裝系統等操作,等完成之後,把舊盤接到電腦上,將有用的文件拷貝出來即可。
如果是筆記本硬碟,你可以在選新硬碟時,一並買個移動硬碟盒,和你的硬碟介面對應一致。
這樣,把新盤裝好系統後,你可以把舊盤裝進硬碟盒裡,做移動硬碟使用,數據也不會丟失。
問檔者舉題四:菜鳥咨詢:如何更換台式電腦硬碟 我來給你回答:
1、常用硬碟我覺得希捷的就不錯,又不是專業使用,對吧。
2、硬碟的介面和大小基本沒有聯系,但以前的硬碟基本是IDE並口,硬碟相對比較小。目前多是SATA的串口,硬碟比較大,當然,你說的80G硬碟,雖然我沒有見到,估計應該是IDE口的,因為以前我也有個80G的硬碟。
普通PC的硬碟分為SATA和PATA,SATA也叫串口,PATA也叫IDE,並口。PATA介面比較老了,一條數據線,最多可以接兩個設備,可以接光碟機和硬碟,若接兩個設備,需要設置主設備和從設備,PATA最大傳輸速率是133MB/S。SATA比較年輕,一條數據線只接一個光碟機或者硬碟,所以沒有主設備和從設備之分,目前SATA的最大傳輸速率是300MB/S,另外SATA還支持一些新的功能,比如熱插拔。
IDE口的數據線比較寬,SATA的介面比較窄,比以前的軟碟機數據線差不多,當然是不一樣的。
3、你原來硬碟上的數據、資料、文件是可以拷貝出來的,但是安裝程序、插件之類的是不能拷貝的,拷貝過來也用不了。當然,有一部分程序拷貝過來也是可以用,比如QQ。我個人認為,你既然無法分辨,那麼程序就全部重新安裝就好了。
4、安裝後硬碟以後,是不會自動分區的,你需要在安裝widows的時候手工分區,當然,你如果選擇默認的話,就只有一個c盤,建議你不要這樣。手工分一下,以後用起來就很方便了。
5、我估計你行碧的舊硬碟不是壞了。那麼你可以把你的舊硬碟作為副盤掛在新盤後面,一起用。呵呵,舊硬碟要做相應的跳線。查下資料,很簡單的。
就這樣吧,對你有幫助嗎?
問題五:怎麼改變電腦硬碟順序 通過磁碟管理進行更改,具體步驟如下:
右擊電腦,選擇管理,再選擇磁碟管理;
2.對需要修改的分區,點擊滑鼠右鍵,然後選擇「更改驅動器名和路徑」並左鍵單擊;
3.選擇「更改...」,然後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希望修改的卷標名稱;
4.點擊確定後,會出現一個警告揣示,點擊「是」就修改完成。
問題六:更換電腦不換硬碟,如何實現硬碟內容不變 可以的,簡單的說,就是用系統光碟修復系統即可
第一,把硬碟拿出來,當成移動硬碟在其他操作系統中把重要的文件拷貝出來備份
第二,將硬碟放入機箱,接線,啟動放入系統安裝光碟,安裝系統,但是不要選安裝新系統,選擇修復原系統,如果你不會,請找會的朋友幫你弄,以免誤選照成損失
第三,重啟,不要建立新用戶,使用原有用戶進入系統,刪除原有的主板驅動,重啟,安裝新主板的驅動
注意,安裝系統的時候,一開始問你是不是用控制台修復,不要選那個,選安裝,然後他會自動搜索原系統,然後問你是否修復或者安裝修的,你選R就是修復,安裝過程很像安裝新的系統,但其實他只把系統文件重新安裝一遍,讓其能夠識別新主板,你C盤的所有文件,包括你的程序,桌面的東西,都會不有任何改變。
問題七:電腦硬碟的圖標變了,怎麼修改? 1:打開我的電腦 在工具裡面選擇文件夾選項2:在文件夾選項裡面單擊文件類型選項卡3:在文件類型裡面找到驅動器,單擊下面的高級4:這裡面有個更改圖標的選項,就可以隨便你改了。如果不是中毒的話,可能是文件關聯出錯,或被刪除了,你可以挑一個你喜歡的圖標更改。
問題八:台式機電腦硬碟壞了,自己怎麼更換? 拔掉原來硬碟的數據線和電源線,擰下固定硬碟的落實,拆下原來的硬碟,然後反向,把新硬碟固定上,然後連接電源線和數據線就可以了,如果是固態硬碟,因為是2.5寸的,需要一個轉接成3.5寸的支架,然後固定到電腦上,然後給新硬碟裝上操作系統就可以了,至於固態硬碟怎麼分區,沒有什麼不同,跟機械硬碟一樣的分區方法,可以用PE分區,也可以在用常規安裝時,有分區提示,照提示做就可以了
問題九:電腦更換硬碟要怎麼弄? 最好是有個老毛桃的U盤,把以下好的系統復制到U盤里,把新硬碟按上(串口線,電源線連上,如果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硬碟,最好把別的硬碟摘下來,要不容易把別的盤也格式了),把U盤插上,進BIOS設置USB啟動保存重啟,進到老毛桃WINPE系統,格式化,分區,安裝系統就OK了。
問題十:電腦更換主機,原來硬碟里的資料怎麼導出來? 不打開機箱、埂能同時上網的話把資料只能先把顯示器接到原來老機子通過移動硬碟或U盤拷貝到新機子了(再把顯示器接到新機子)。
5. 我的電腦只有一個C盤,怎麼設置D盤和E盤
將電腦磁碟進行分區,分出來一個D盤和E盤即可。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滑鼠單擊右鍵電腦桌面上的「計算機」,在下拉菜單欄中找到「管理」選項點擊進入(如下圖):
6.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以修圖為主的電腦一定要配備固態硬碟。它不僅能夠提高電腦開機和軟體啟動速度,同時也有助於縮短Lightroom文件載入,以及批量導入/導出操作的時間。
120-128GB的固態硬碟足以裝載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更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則可以讓你放置更多素材文件——建議大家將處理過的文件轉存到機械硬碟中,有條件的話用磁碟陣列加以保存。固態硬碟雖然提供了高性能和高抗震能力,但萬一因為損壞而丟失文件,數據恢復遠比機械硬碟難度大。
現在,最常見的`固態硬碟有SATA介面和M.2介面兩種。如果你想對自己的電腦,特別是筆記本電腦更換固態硬碟,一定要了解清楚主板介面的情況。對於組裝新電腦的朋友,ET強烈推薦選擇M.2 PCIe固態硬碟,它可以提供數倍於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
雖然追求性能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但對固態硬碟來說,ET覺得1000MB/s讀取,500MB/s寫入速度已經夠用了——大概是因為我不專業,拍照少,修圖少,只是個玩器材的老法師吧(手動Doge)。
具體產品方面,ET日常選擇的固態硬碟有三星、Intel 600p和建興T10。三星的產品相對復雜一些,預算充足直接上京東買960EVO或者960PRO,預算有限的話,淘寶找銷量高的店買工包PM961、SM961——工包即「工業包裝」的意思,有人也理解為工廠貨。三星PM系列、SM系列都是提供給整機廠商的,不對消費者提供保修。但它們的價格真心便宜,性能也很強悍。
機械硬碟方面,希捷、西數、東芝、HGST這4家,ET倒是沒有什麼品牌偏好。基本上同容量下哪家便宜買哪家。再靠譜的品牌也可能遇上不靠譜的單品。對於數據,最保險地做法還是經常備份、多備份幾份。
注意:
- Intel最近搞了一個機械硬碟加速器(Optane),使用條件有點苛刻,而且價格也不便宜(16GB版本賣到一些入門級固態硬碟120GB的價格)。呃,基本可以無視它吧。
- 使用M.2 NVMe固態硬碟安裝系統,Win10沒關系,Win7則需要對系統盤進行加工,添加一些文件進去。呃,建議大家還是擁抱Win10吧,對於新硬體特別是高解析度顯示器的支持會好很多。
- 蘋果iMac標配的混合硬碟,其實也有零售的,比非固態硬碟貴約20%。不過組裝電腦中很少見到它的身影,大概是Windows系統優化不到位,只能依靠堆砌硬體來確保系統流暢性
③ 電腦主板怎樣選硬碟如何選擇電腦硬碟
『壹』 電腦主板怎麼選
1、晶元組:具體選擇什麼晶元組是由你使用的處理器來決定,選擇英特爾公司的處理器就要選擇英特爾的晶元組,選擇AMD公司的處理器就選擇AMD的晶元組,他們晶元組的名稱都是有規律的,按照性能高低,英特爾公司主板型號首字母分別是Z、B、H,AMD公司型號首字母是X、B、A,分別面向發燒級用戶、主流用戶和入門級用戶。
2、主板的板型:這要根據你機箱的大小來決定,常見的板型從大到小有為ATX、M-ATX、ITX三種。一般家用選擇實惠的M-ATX就可以,需要高性能的盡量選擇ATX主板,有著不錯的擴展性和散熱,需要裝一台家庭影院電腦,ITX是你的好選擇。
3、主板的擴展性:也就是主板上的介面數量和介面支持的規格。比如內存需要幾條插槽,固態硬碟是不是需要高速介面,USB介面幾個才夠用,音效卡輸出只需要立體聲還是需要5.1環繞聲,這些都是你選擇主板時需要考慮的。
4、購買主板的預算:同一晶元組的主板價格是不一樣的,一二線品牌的價格會相差很多,即使是同一品牌也會有不同檔次的主板,這就需要根據你裝機的預算來有所取捨,選擇適合自己的主板。
『貳』 台式機加裝硬碟和固態移動硬碟怎麼選
對於較老的主板升級可以擴內存和加裝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下面介紹加裝固態硬碟的方法供參考:
一、准備工作:
1、斷電後打開機箱按好固態硬碟,注意原機械硬碟不拆,見下圖所示;
點擊下一步,就自動開始了。遷移完成後,拔掉原來的系統盤,確定開機沒問題了就可以裝上原來的盤,然後再把之前的系統分區格式化。
『叄』 電腦固態硬碟怎麼選電腦固態硬碟選購方法詳解
1、是給台式電腦使用還是筆記本電腦,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是給筆記本電腦使用的,結果買了台式電腦的固態硬體,估計安裝不了。
2、固態硬碟的介面。這個也很重要,因為如果你選的固態硬碟上的介面和你的電腦主板介面不兼容,就會使用不了。
3、挑選大品牌的固態硬碟。大牌子的硬碟售後有保證,而且質保的時間也長。
『肆』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
怎麼選擇電腦硬碟以修圖為主的電腦一定要配備固態硬碟。它不僅能夠提高電腦開機和軟體啟動速度,同時也有助於縮短Lightroom文件載入,以及批量導入/導出操作的時間。
120-128GB的固態硬碟足以裝載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更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則可以讓你放置更多素材文件——建議大家將處理過的文件轉存到機械硬碟中,有條件的話用磁碟陣列加以保存。固態硬碟雖然提供了高性能和高抗震能力,但萬一因為損壞而丟失文件,數據恢復遠比機械硬碟難度大。
現在,最常見的`固態硬碟有SATA介面和M.2介面兩種。如果你想對自己的電腦,特別是筆記本電腦更換固態硬碟,一定要了解清楚主板介面的情況。對於組裝新電腦的朋友,ET強烈推薦選擇M.2 PCIe固態硬碟,它可以提供數倍於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
雖然追求性能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但對固態硬碟來說,ET覺得1000MB/s讀取,500MB/s寫入速度已經夠用了——大概是因為我不專業,拍照少,修圖少,只是個玩器材的老法師吧(手動Doge)。
具體產品方面,ET日常選擇的固態硬碟有三星、Intel 600p和建興T10。三星的產品相對復雜一些,預算充足直接上京東買960EVO或者960PRO,預算有限的話,淘寶找銷量高的店買工包PM961、SM961——工包即「工業包裝」的意思,有人也理解為工廠貨。三星PM系列、SM系列都是提供給整機廠商的,不對消費者提供保修。但它們的價格真心便宜,性能也很強悍。
機械硬碟方面,希捷、西數、東芝、HGST這4家,ET倒是沒有什麼品牌偏好。基本上同容量下哪家便宜買哪家。再靠譜的品牌也可能遇上不靠譜的單品。對於數據,最保險地做法還是經常備份、多備份幾份。
注意:
- Intel最近搞了一個機械硬碟加速器(Optane),使用條件有點苛刻,而且價格也不便宜(16GB版本賣到一些入門級固態硬碟120GB的價格)。呃,基本可以無視它吧。
- 使用M.2 NVMe固態硬碟安裝系統,Win10沒關系,Win7則需要對系統盤進行加工,添加一些文件進去。呃,建議大家還是擁抱Win10吧,對於新硬體特別是高解析度顯示器的支持會好很多。
- 蘋果iMac標配的混合硬碟,其實也有零售的,比非固態硬碟貴約20%。不過組裝電腦中很少見到它的身影,大概是Windows系統優化不到位,只能依靠堆砌硬體來確保系統流暢性
『伍』 如何選擇電腦硬碟
一、固態硬碟知識
固態硬碟英文名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固態硬碟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新型硬碟,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它完全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碟帶來的性能瓶頸,由於固態硬碟具備高速讀寫性能,通常我們將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大大提升了系統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當然我們將游戲或者軟體安裝在固態硬碟中也會提升載入速度,久而久之它也成為了目前裝機首選的硬碟之一,也是未來硬碟發展趨勢。
固態硬碟優點和缺點
固態硬碟相比機械硬碟主要優點在於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大大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由於固態硬碟內部與機械硬碟結構不同,非機械運動,有點類似U盤,所以靜音,沒有噪音,防震抗摔性佳,功耗低、發熱小,輕便小巧。而缺點就是在於與機械硬碟同容量下價位偏貴,所以通常大家會選擇容量較小的固態硬碟,一般主流容量在240G-512G之間。
固態+機械雙硬碟最佳方案
如果固態硬碟容量在不夠用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滿足高速與大存儲需求,通常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提升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同時常玩游戲與常用軟體也建議放入固態硬碟中,減少載入延遲時間,而機械硬碟的作用就是倉儲,用於存放各種資料、小電影、照片等等,顯得十分合理。
『陸』 台式電腦怎麼選擇固態硬碟啟動教程
現在都流行加裝SSD,其實我們自己就可以簡單的安裝固態硬碟,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安裝費,下面就圖文並茂的介紹怎麼安裝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的安裝教程分為普通台式電腦的固態硬碟安裝和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碟安裝,下面分別介紹普通2.5寸ssd和mSATA介面的ssd安裝:
台式電腦固態硬碟安裝教程:
第一步:
台式機固態硬碟的安裝方法和機械硬碟一樣,也是分為供電口和數據口,如果是筆記本拓展可以放在光碟機位上如果是機械硬碟替換可以直接介面對應替換,台式機相比較就更簡單了,直接把原有的介面替換就好了,這里記住一般固態硬碟都支持SATA3以上介面,這樣才能提高硬碟的實際性能。
1、在機箱內找出安裝SSD的線材,首先是SSD的電源輸入介面,這個是由電腦的電源引出的線材。P4字樣並沒有特別的含義,只是標注這是電源提供的第四個此類介面。
形狀是扁嘴形,如圖1所示:
2、接著是SSD硬碟的數據輸入輸出介面,SATA線,寬度比硬碟電源線要短很多,比較小同樣是扁口,
如圖2所示:
3、安裝一塊金士頓SSD,型號SSDNow V100 128G,標稱讀寫性能為250/220 MB/S,如圖3所示:
4、線材對准SSD尾部相應的介面,基本上很難搞錯,因為介面都是專用的,弄錯了是插不進去的,如圖4所示:
5、將電源和數據線接駁在對應的SSD介面位置上後,安裝就基本算完成了。如圖5所示:
第二步:
1、放進機箱,把側板蓋上,就算完成了,最後我們要安裝操作系統。
安裝之前先開機根據屏幕提示按鍵盤上相應的鍵進入到BIOS界面,如圖7所示:
2、選擇圖上這項,設備啟動設定,如圖8所示:
3、再點第一項,進入下面的界面,如圖9所示:
開啟硬碟AHCI模式
大家要記住,安裝完固態硬碟後記得在bios里開啟AHCI,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進系統的時候點擊del鍵,進入bios中找到高級模式,在硬碟模式里找到AHCI模式選中,按F10保存重啟。
如何4K對齊
其實大家不用了解什麼叫4K對齊,小編這里告訴大家就是跟傳統的機械硬碟多一個步 驟,如果對齊了,使用速度會有明顯的提高,那麼如何對其呢,如果重新安裝系統的話直接用系統盤在固態硬碟上重新格式化一下就好了,如果使用pe等工具安 裝,可以用硬碟工具在4 096的節點上格式化,然後用4K軟體查看是否對其。(這邊文章主要理論,小編會在其他文章中實際演示步驟)
第三步:
1、系統安裝完成後,重啟兩次電腦,利用軟體檢測下SSD的基本信息:如圖10所示:
2、使用CrystalDiskMark軟體測試性能,一切正常,與金士頓產品標注的性能水準一致,如圖11所示:
3、測試SSD的性能,對文件進行復制和壓縮,解壓出一個office2007的文件所用時間,不到20秒,文件大小為900MB,如圖12所示:
到這里就完成了SSD的安裝,SSD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所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裝適應大小的SSD硬碟,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台式機電腦板載迷你mSATA固態硬碟安裝方法:
由於mSATA介面規范在制定之時,之前主要廣泛應用於筆記本電腦主板,安裝如無線網卡,固態硬碟等設備。不過今年台式機主板也開始支持MSATA 固態硬碟介面了,只是用戶鮮少接觸,不少人並不知道這種介面規范的存在,更別提如何安裝使用,隨著固態硬碟技術成熟,未來固態硬碟在我們電腦中也將逐漸普 及起來,因此電腦愛好者還是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如何安裝迷你固態硬碟吧。
台式電腦如何安裝SSD mSATA
其實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使用其實並不難,mSATA介面規范的SSD固態硬碟安裝甚至只需三步就能完成,詳情如下:
步驟一、首先找到主板中的對應介面(主要今年的一些新主板才有,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留意與咨詢清楚),然後將mini固態硬碟呈45°角插入mSATA介面,如下圖:
將固態硬碟呈45°角插入mSATA介面
步驟二、將mini SSD固態硬碟輕輕往下下壓,使硬碟金手指與介面觸角緊密接觸,如下圖:
插入主板對應介面後,往下壓迷你固態硬
步驟三、使用螺絲,將mini SSD固態硬碟固定在主板上即可
固定固態硬碟
迷你版整合更高的mSATA介面規范插槽,採用52pin板載主板設計,能將mini SSD固態硬碟直接安裝並固定在主板上,且安裝步驟簡單,僅需將mini SSD固態硬碟呈45°角插入mSATA介面,並將硬碟下壓固定在主板上即可完成安裝步驟,比之普通的2.5寸硬碟,在固定和連接線路上,省卻了諸多麻 煩。
採用mSATA介面規范的mini SSD固態硬碟,體積更輕巧,使用更方便,同時在設計結構和運行原理依舊與普通的SSD固態硬碟一樣,採用電子存儲介質進行數據存儲和讀取,因此在性能上 與普通的SSD固態硬碟一樣,同樣具備快速讀寫,性能比原始的機械硬碟高出2倍以上。
『柒』 小白如何自己選擇台式機硬體
許多人在購買電腦都會很糾結,去電腦城怕被坑,買品牌機價格昂貴性價比不高。於是為了買到高性價比的台式電腦,很多人老鳥都會選擇自己買硬體回來組裝,不僅配置高,價格也比較實惠。這就使得許多新手小白也萌生了自己動手組裝的想法,那麼小白該如何選擇台式機硬體?台式機硬體的選擇包括了CPU、主板、內存條等等,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小白如何自己選擇台式機硬體?
1.確定需求
在購買前,需要確定自己使用電腦的主要需求是什麼,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打游戲、剪視頻、修圖、編程、設計這幾種,確定需求後以此為依據進行電腦配置的定位。
2.明確預算
確定好預算,在預算范圍內選擇最高性價比的配置,不用一昧追求價格,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CPU與散熱器的選擇
CPU目前分為Intel和AMD這兩種。如果對性能要求高的可以選擇AMD的,反之則選intel,因為它的性價比更高。只於參數可以在淘寶、京東等的商品參數圖里找到對應需求的型號,另外,在選購時與散熱器一起考慮,因為散熱器要適配CPU。
4.選擇適合的主板
主板最好選擇一二線品牌的產品,因為主板關乎著電腦網卡與音效卡,還有藍牙與WiFi,後面在選擇內存條和硬碟時也需要依據主板來進行選購。
5.內存條的選擇
內存條在選擇時要注意主板的兼容量,在購買要麼是一根,或兩根、四根這種組合方式來購買,而且容量和規格需要一致。
6.硬碟的購買
常見的儲存設備一般為硬碟,硬碟有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之分。關於這兩種硬碟的選擇,小編建議預算充足買固態硬碟,反之則可選擇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組合使用。此外還需要根據主板的容量進行購買,不要買多了。
7.顯卡與電源的選擇
一般來說,顯卡直接決定了電源的功率,所以在購買時需要一起考慮。在牌子選擇上最好選擇大牌的,避免電源燃燒。
8.顯示器的選擇
顯示器一般只看它的hz,因為這個決定了顯示器的色彩顯示。
9.選擇主機
主機的選擇要慎重,他要與之前選的主板、硬碟、還有CPU與散熱器都兼容才可,選錯了就功虧一簣了。
如何選購台式機
CPU:只有intel和AMD可選。追求極致穩定與靜音選intel,最新Ivy Bridge架構下的酷睿全系列都集成顯卡,但顯卡性能很弱,只能滿足一般需求。選購上無需太多費心,按預算價格即可,一分價錢一分貨。不帶集成顯卡的推薦Xeon(至強)E3 1230 V2,此CPU的口碑無需解釋,i5價格,i7性能,穩定強大。AMD陣營是追求性價比的選擇,單論CPU性能略遜於intel,但是AMD的強大在於其2006年收購了ATI,顯示技術與intel相比強大太多。集成了顯卡的APU性價比非常不錯,後期如果打算升級顯卡還可以與AMD系列顯卡混合交火不浪費資源,所以推薦各位注重性價比的、預算較少的選擇AMD。
主板:高端品牌推薦華碩、技嘉,中端的技嘉、微星,低端的微星、華擎、映泰,其他品牌不推薦購買。板型上使用標准機箱就無需做太多考慮,ATX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無需強求,特別是沒什麼PCI設備的。如果打算用小機箱,則需要查看機箱支持的板型。一定要有的:USB3.0埠、SATA3.0埠、DVI埠(使用集顯的情況下),最好能有的:UEFI BIOS(圖形化BIOS更易操作)、USB3.0擴展介面(用來連接機箱前置USB3.0)。其他諸如WiFi、藍牙之類的就可有可無了。
內存:穩定選三星、鎂光,他們的顆粒都比較靠譜,口碑也不錯。其次可以金士頓,芝奇,其他品牌不推薦,尤其海盜船復仇者系列。容量上盡量選用4GB×2、8GB×2這樣的組合,可以組成雙通道內存,對整個系統速度的提升都有幫助,如果實在預算有限,也可以只使用一條4GB,裝機使用後覺得不行在加一條一模一樣的(版本號也要相同)。頻率看主板支持到1333或是1600(不是超頻後的頻率,識別看有沒有*之類的注釋),選擇對應的頻率即可。
顯卡(可選):大致上來說玩游戲用nVIDIA,CAD用AMD,但是絕非絕對,請按喜好選擇(如要計算比特幣請選AMD,nVIDIA在此方面完全無用)。品牌方面,華碩、技嘉、微星均可,AMD方面還有藍寶石、HIS、迪蘭恆進也是口碑較好的。參數最主要的是位寬,64bit、128bit、256bit,越高越好,其次是核心頻率及顯存頻率,越高越好,同樣功耗、發熱量及噪音也越大,至於顯存容量,不必太過苛求,普通應用1GB基本都能滿足要求。低於128bit的獨立顯卡沒存在必要,預算緊張並經常玩游戲,不玩要求較高的單機大型3D游戲的,推薦使用略好一點的AMD的APU,A8之類的,無需增加獨立顯卡,節省預算。
硬碟:
①固態硬碟:可選擇的口碑較好的品牌有鎂光、浦科特、三星、建興,其他品牌不推薦。固態硬碟以其超高的讀寫速度特性非常適合做系統盤、軟體盤、及常用零散數據盤,但是也因其可擦寫壽命較短、長時間使用後性能略有下降及售價較高不能完全淘汰掉機械硬碟,我推薦對性能有較高要求的朋友選購一塊64GB鎂光M4用作系統盤及常用軟體盤,對系統性能的提升非常明顯,不推薦用固態硬碟存儲大型數據,特別是用作下載盤。
②機械硬碟:傳統3.5寸硬碟可供選擇的現在只有三個品牌,希捷、西數、東芝。希捷硬碟最常見的只有7200.14,是目前單碟1TB技術硬碟里表現較好的,但是需要固件問題,可能會出現C1值飆升過快與噪音過大的問題,另外需要注意辨別1TB型號為薄型硬碟,2TB為有二維碼鋼印及較深的溝以防止買到性能較差的單碟750GB版本,購買後要先升級固件版本優化性能,具體可以在購買前了解。西數硬碟用顏色劃分應用領域,普通民用級為藍盤,性能略微輸於希捷,黑盤因為性能的提升不如價格的提升那麼大,所以不推薦,綠盤性能較低,質量較差,價格優勢不明顯,非常不推薦。東芝方面是因為得到了日立的3.5寸產品線才開始有產品面市,如果喜歡原來日立硬碟的中庸風格可以選它。容量方面不推薦購買低於1TB的容量,畢竟差價較小且性能差距較大,另外不要選購1.5TB的,那是兩張750GB的組合,性能較差,一定要購買單碟1TB的產品。
③RAID磁碟陣列:不想用固態硬碟又想要高性能的話,只有此條路了,現在大部分的主板都集成了RAID控制器,實行起來也非常簡單。普通民用可以用兩塊一樣的硬碟組成RAID0,效果就是同一段數據分成兩段存儲於兩塊硬碟中,讀取時也是兩塊硬碟同時讀取兩段數據,理論上擁有快一倍的數據讀寫速度,實際也差不多,但安全性也降低了一半,因為兩塊硬碟中有一塊硬碟壞了那麼另一塊硬碟里的數據也沒用了,但是硬碟沒壞,只是數據無效,格式化後仍然是一塊好盤。推薦需要大容量又追求極致性能的朋友嘗試。
音效卡(可選):非發燒用戶不推薦購買,用集成的即可!實在追求可選擇品牌有創新、華碩、樂之邦、節奏坦克。
CPU散熱器(可選):討厭雜訊的朋友推薦棄用CPU自帶散熱器另外選購,畢竟自帶的散熱器只能滿足最低要求。選擇方面有很多,一般民用性價比較好的品牌:九州風神、酷冷至尊、超頻3,較高級的:利民、貓頭鷹。選購的原則:仔細核對散熱器安裝尺寸以保證與機箱及有散熱片的內存不沖突、盡量選擇側吹式但也要符合機箱的風道設計、一定要帶PWM智能調速、在保證安裝的前提下風扇尺寸盡量的大、熱管盡量的多。
光碟機(可選):科技發展至今,我已經不推薦電腦安裝光存儲設備了,低價格大容量的優盤及方便的移動硬碟都能滿足數據傳輸要求,光碟機的激光頭會隨著時間老化造成性能的下降甚至報廢,而一張光碟也是有壽命的,市售普通正版光碟正常使用下壽命為十年左右,盜版盤及刻錄盤就遠達不到十年了。覺得不裝一個光碟機電腦就不完整的朋友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可以裝一個藍光combo,既可以讀藍光光碟又可以刻錄DVD光碟。品牌方面看喜好選擇。
電源:作為整個電腦的動力源,很多朋友忽視了電源的重要性,導致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毛病發生卻總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推薦品牌:海韻、振華、安鈦克、全漢、台達、安奈美、航嘉、長城,這些品牌的產品質量都不錯,選購之前計算好整個平台大概需要的功率(網上有很多功率計算器)然後按只高不低的原則選擇,不必過分追求80PLUS。如果追求極致的內部走線整潔就選模塊化的電源然後自己定製線材(電腦知識不足的不推薦),如果准備背板走線則要關注一下線纜長度避免太短不夠用。電源風扇則是越大越好,若是再支持低負載停轉風扇就更好了。
機箱:機箱的設計與品質直接影響電腦的噪音、聚灰程度、輻射屏蔽,間接影響系統穩定性。追求靜音與質量的朋友一定不要在這里吝嗇投入,推薦品牌:高端:銀欣、聯力、安鈦克、NZXT,中端:安鈦克、Tt、酷冷至尊,低端:酷冷至尊、至睿、金河田、先馬、鑫谷、航嘉。選購原則:一定要有前置USB3.0、要有防塵功能並且拆洗方便、要有一定重量並越重越好、側透並不實用只能新鮮一時,還是選塊好鋼板吧!至於背板走線追求箱內簡潔的可以納入篩選條件,帶來的好處就是清掃方便。內部黑化只是為了更好看,不選側透款式就不需要。電源下置更合理一些但也不必過分追求。
機箱風扇(可選):在適當的位置安裝機箱風扇可以組成良好的箱內風道,降低CPU風扇壓力與整個平台的溫度,效果十分明顯,但多個風扇就多個噪音源,所以選購機箱風扇的朋友不要吝嗇投入,請購買靜音風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選錯尺寸,看你准備安裝的位置支持安裝多大的扇就買多大的。如果能用矽膠釘連接就用,對降低噪音有好處。推薦品牌:貓頭鷹、鐮刀、銀欣。
顯示器:在確定了尺寸及比例(主流只有16:9和16:10,優先選擇16:10)後,必須有的:解析度為1920×1080或1920×1200、帶DVI介面及線纜,最好能有的:保證無亮點(完美屏)、窄邊框、USBhub功能。至於面板類型,最常見的就是IPS和TN,前者通常好於後者,可視角度的問題IPS基本都沒問題,TN雖然不如IPS但也能滿足需求,無需過分追求,畢竟不是電視,響應時間凡是低於16ms都沒問題。推薦品牌:DELL、AUSU、三星、LG、PHILIPS、AOC、優派、acer。
音箱(可選):音箱通常得不到普通消費群體的重視,覺得這個東西能發聲就行了。音箱這種設備原理簡單製造門檻低,導致在中國這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廉價劣質產品,普通消費群體求便宜大多購買此類,沒聽過有質量的聲音,也就不會在有限的預算內增加此部分預算去追求更好的聲音。選購上,不推薦百元左右的2.1音箱,也就是一個低音炮加兩個小衛星箱,這種音箱三頻嚴重不均衡,過渡不自然,又不好擺放低音炮。普通民用級推薦200~300元檔位的2.0音箱,推薦產品有:創新T12、三諾N25G、飛利浦SPA7210B。至於實在不想多投入的朋友,百元以下產品隨便選個不要太輕的牌子貨吧,大廠出品的質量沒有太大問題(索尼除外),推薦品牌:創新、漫步者、朗琴、飛利浦、雅蘭仕。音箱市場水很深,建議購買前多咨詢,高價音箱切勿盲目購買!
鍵盤及滑鼠:這兩件外設屬於最易忽視之首,對於電腦常用者,這兩樣是必須提高重視的!經常用哪樣就在哪樣上多投入,絕對是投資回報最高的東西,因為它們直接影響你的健康。每日2小時左右休閑上網選普通的雙飛燕鍵鼠套裝即可,物美價廉又耐用,推薦雙飛燕專利的斜鍵盤與針光鼠。
①重度游戲玩家推薦:
鍵盤使用向:機械鍵盤,黑軸、紅軸或茶軸,按需選擇。低價品牌PLU等,高價品牌櫻桃、Filco等,鍵帽材質、刻印工藝等選擇時根據喜好。
滑鼠使用向:高端專業游戲滑鼠,推薦品牌羅技、微軟。不推薦使用無線滑鼠,不定因素較多會影響游戲體驗。
②中度游戲玩家推薦:
鍵盤使用向:PLU等300到500元價位的機械鍵盤,不推薦普通薄膜鍵盤,所有廉價薄膜游戲鍵盤都使用ABS鍵帽,用不了多久就會開始打油,嚴重影響體驗,所以推薦機械鍵盤,選擇POM材質和PBT材質的鍵帽,十分耐用。
滑鼠使用向:百元左右的雙飛燕、雷柏、羅技、微軟、雷蛇、精靈等品牌有線游戲滑鼠都可滿足要求。
③長期辦公職員推薦:
文字輸入者:Filco或櫻桃的青軸、茶軸、紅軸機械鍵盤,高品質的設計、乾脆利落的輸入快感絕對讓你愛不釋手,桌面還有空間的還請配備腕墊(拖)。非機械鍵盤選擇微軟、羅技的高端人體工學鍵盤,也是很好的選擇,無需配備腕墊(拖)。
CAD制圖者:微軟、羅技的高端無線人體工學滑鼠,提高辦公效率的同時保護你的手腕免受傷害,視情況配備腕墊(拖)。
其他外設(可選):攝像頭推薦品牌:羅技、微軟。耳麥推薦品牌:創新、漫步者、飛利浦。
『捌』 電腦主板應如何選購
1、主板版型。目前市面上的主板主要分為ATX型(大主板)、M-ATX型(小主板)和mini-ITX型(迷你主板)這3種。ATX型主板材料、質量都出錯,是那些旗艦電腦的首選,M-ATX型主板相對較小,價格也更便宜,比較受用戶歡迎,mini-ITX主板非常小主要被用來組裝迷你電腦。
2、CPU插槽。目前主板的CPU插槽主要分為inter與AMD這2種,現在的主板CPU插槽都是根據這2種CPU設置的。因此我們在購買主板時,要選擇適合你購買的CPU插槽的主板,千萬不要選錯了,否則無法裝在一起。
3、內存條插槽。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主板內存插槽都是4個,我們在購買主板時最好先考慮清楚要不要購買多個內存條組建雙通道,如果要組建雙通道的話,要盡量選擇同一品牌型號內存,插在相同顏色的內存槽上面,這樣才能互相兼容。
4、顯卡插槽。通常電腦上只需一張顯卡就夠了,目前市面上的顯卡插槽為PCI-E,通常的主板上基本都有2個以上PCI-E介面,如果對於那些游戲發燒友們來說購買主板時就或要求有多個顯卡插槽,方便他們互相組合。
5、M.2介面。M.2介面主要用於固態硬碟之上,現在隨著固態硬碟的流行,目前的主板都會配有M.2介面,但也有些老式的主板上並沒有配備,因此我們在買主板時要看看有沒有有M.2介面。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電腦主板選購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