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x摩托車
㈠ 什麼品牌的輪胎好啊
上面的人好像都傻.
我是賣輪胎的.
現在德國馬牌輪胎排第一.
米其林排第二.
義大利倍耐力排第三。
我建議你用倍耐力。
倍耐力的舒適度和耐磨度都比米其林要好的很多。
不過你的車要是很高檔的車就用馬牌的吧.、
那輪胎很是完美。
倍耐力也不錯。倍耐力是寶馬730.760LI原裝的.
㈡ 米其林輪胎使用壽命和里程是什麼
大多數的米其林輪胎使用壽命是6-8年,而里程是六到八萬公里。
米其林輪胎是世界輪胎三巨頭之一,在全球超過170個國家中進行產品營銷。米其林公司全球共有113529位員工、69家製造工廠和2個橡膠種植園。年產1.9億條輪胎、1700萬冊地圖和指南。
米其林公司創建於1889年的法國克萊蒙費朗。在100多年的時間中,米其林公司經歷了持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現擁有世界五大洲的業務運營以及位於歐洲、北美和亞洲的研發中心。
米其林集團員工負責生產及推廣包括米其林, BFGoodrich(百路馳), Uniroyal, Kleber, Riken, Siam, Taurus, Stomil-Olsztyn, Laurant, Wolber,Tyremaster,Icollantas,回力等品牌在內的各類輪胎。
米其林集團2004年全球的綜合凈銷售額約為157億歐元,2004年佔全球輪胎市場份額的19.4%。
米其林集團業務活動領域包括各種輪胎,移動輔助系統(如PAX系統),和旅遊服務(如Via Michelin,GPS,旅遊指南和地圖)。其中地圖與指南出版機構是該領域的領導者。著名的米其林指南在2000年已有100年歷史。
為了滿足賽車者日益增加的要求,米其林開始生產一系列比賽用和越野賽用的子午線輪胎;1968年,新型VR輪胎能使車速達到240公里/小時,極限速度甚至超過300公里/小時,安全和舒適性同樣十分出色。
1976年,TRX輪胎的發明,標志著子午線輪胎發展的里程碑,由於其與輪輞新的配合形式,加大了胎壁的變形區,性能大為改進。
1980年,米其林發明了供摩托車用的BIBTS型輪胎,既而又發展成從125cc到最大排量的摩托車系列輪胎,1985年,推出M系列轎車輪胎,並將其一直發展演進至今,米其林也逐漸成為世界第一。
㈢ 貴港市唐澤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港市唐澤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5-1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貴港市西江產業園[貴港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11幢。
貴港市唐澤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50800MA5KC9TRXL,企業法人虞躍達,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港市唐澤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動車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電動車、摩托車、汽車的配件生產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貴港市唐澤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米其林輪胎怎麼樣
米其林輪胎很不錯。
米其林子午線輪胎一經面世,就很快占據整個市場,被幾乎所有類型的汽車使用。它大幅度提升了輪胎的各種特性:使用壽命更長,駕駛變得更舒適、安全,操控性愈加完美,另外,節省燃油也是其不容忽視的優點。
安全和舒適性同樣十分出色;1976年,TRX輪胎的發明,標志著子午線輪胎發展的里程碑,由於其與輪輞新的配合形式,加大了胎壁的變形區,性能大為改進。
1980年,米其林發明了供摩托車用的BIBTS型輪胎,既而又發展成從125cc到最大排量的摩托車系列輪胎,1985年,推出M系列轎車輪胎,並將其一直發展演進至今,米其林也逐漸成為世界第一。
㈤ 米其林的企業背景是什麼
米其林
在1898年裡昂的第一次展覽會上,米其林兄弟發現牆角的一堆直徑大小不同的輪胎很像人的形狀。不久後畫家歐家洛就根據那堆輪胎的樣子創造出一個由許多輪胎組成的特別人物造型,於是,米其林輪胎人一一「必比登」誕生了。從此他成為了米其林公司個性鮮明的象徵。 一個多世紀以來,必比登以他迷人的微笑,可愛的形象,把歡樂和幸福幾乎帶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親善大使,米其林也因此而揚名天下。20世紀末,由一些著名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零售商、廣告與發行業者組成的國際評審團在對本世紀最佳50個企業標志的評選中,魅力十足的必比登最終征服了評委們的挑剔眼光。
從孩子的玩具到美其林的誕生
1898年是輪胎人必比登的生日,可米其林公司的創建卻是從早於60多年以前開始的。1832年,在那個還沒有汽車的年代,馬車是人們唯一的代步工具。米其林兄弟的祖父巴比爾(Barbier)與其表兄多伯利(Daubree)合股,在法國科列蒙一一費昂(Clermont—Ferrand)開辦了一間小型的農業機械廠,起初只生產一些供小孩子玩耍的橡皮球玩具,之後便開始製造橡皮軟管、橡皮帶和馬車制動塊,並出口到英國去,這就是米其林公司的雛形。1889年5月28日,愛德華·米其林繼承了祖父的事業,並在其兄弟安德魯·米其林的幫助下正式創立了米其林公司,愛德華也成為了第一任管理者,現代的米其林公司就是從此發展而來的。 當愛德華接手工廠的時候,工廠還在生產工藝簡單的制動塊。1889年,一個偶然的事件引起了米其林兄弟對自行車的注意,他們設想如果自行車輪胎能夠容易的更換,那它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米其林輪胎的故事便從此開始了。1891年米其林兄弟終於研製出可在十五分鍾內拆換的自行車輪胎,並賦有遠見地為他們第一件成功的發明申請了專利。這種可方便更換的輪胎在隨後的各種自行車比賽中得到了最好的驗證,也很快被大眾認可。短短一年中,他們的產品已有10000名使用者。 1894年,米其林將剛剛發明的輪胎裝在了公共馬車上,代替了傳統的鐵制車輪,使乘車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適與安靜。 1895年,在神奇的交通工具——汽車誕生一段時間以來,很少有人對它有足夠的信心,原因之一就是硬質的「輪胎」無法充分保護車輪的力學結構,經常導致斷裂,研製和推廣新式汽車充氣輪胎迫在眉睫。當時,所有汽車廠家都不敢在比賽中裝備米其林的充氣輪胎,為了宣傳和證實產品的優點,米其林兄弟設計製造了自己的汽車一一標志公司的車身,4馬力的戴姆勒發動機,最主要的是安裝了可更換的米其林充氣輪胎。在巴黎—波耳多—巴黎的汽車賽事中,兩兄弟親自上陣,出色地跑完了全程,並在巴黎轟動一時,很多好奇的人甚至把輪胎切開,尋找其中的奧秘。比賽驗證了充氣輪胎在汽車上的適用性,同時也把第一條汽車輪胎的誕生寫進了歷史。 1899年,一輛裝備米其林加寬輪圈(extensible-—rim)的電動汽車創造了100公里/小時的驚人速度;1906年,米其林發明了可拆換的汽車輪輞; 1908年,米其林開發的對於後輪開始在載重貨車和公共汽車上使用,1900—1912年,米其林的輪胎在所有大型國際汽車賽事中都取得了成功,米其林兄弟也找到了一條為公司和其產品揚名的有效途徑一一汽車比賽。
「走」向世界
20世紀初,米其林開始圍繞著歐洲和北美主要的汽車製造中心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力求與朝氣蓬勃的汽車及運輸業並肩發展。1906年,「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和第一家海外生產廠同時在倫敦和義大利都靈成立,此時,米其林在費昂的員工已經發展到4000名。到1908年,美國Milltown的工廠也生產出了北美第一條米其林輪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米其林轉而為法國政府設計和生產轟炸機,他們生產的飛機能裝載400公斤炸彈、能達到100公里/小時的速度和200公里的續航里程,這在當時算得上性能精良了。從19l5到1918年,米其林共生產了1884架飛機,而且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水泥跑道。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米其林展示其領先科技的又一舞台。 1919年,戰爭結束,米其林又干起了老本行,戰後汽車數量的增長強烈刺激了輪胎業的發展;同年,平行線層輪胎已經漸慚代替了橡膠帆布輪胎;1923年,世界上第一隻低壓(2.5bars)舒適型旅行輪胎誕生了,壽命延長到15000公里。1927一1931年間,在英格蘭和德國也出現了米其林的生產廠,同時在義大利,第二座輪胎廠投人生產……。
不斷創新
30年代,對於米其林來說是不斷創新和進步的十年:在嘗試了自行車、汽車和飛機之後,米其林又對火車產生了興趣,並於1929年製造出第一條鐵路輪胎,為鐵路運輸帶來了安靜、舒適、靈敏的加速和平穩的制動,1930年,米其林為其嵌入式管狀輪胎申請了專利,這就是現代無內胎輪胎的祖先;1932年,胎壓更低的(1.5bars)的超舒適型輪胎面世,壽命達到30000公里;1934年,米其林推出了具有特殊花紋的超舒適制動型輪胎,以盡量避免汽車在濕滑路面上出現滑水情形,1937年,米其林發明了寬截面的派勒(Pilot)輪胎,有效改善了汽車在高速情況下的道路操控性,它展示了當今低截面輪胎的最初形狀;1938年,米其林將橡膠和鋼絲完美地結合,成功設計了鋼絲輪胎,改良了輪胎的抗熱和熱載荷能力,也朝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經歷過30年代的飛速發展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把米其林帶進了有史以來最為灰暗動盪的歲月。毀滅性的殘酷戰爭、愛德華·米其林的去世,重大打擊接連不斷,但這些都不能阻擋米其林發展的腳步。戰爭期間,面對原材料的短缺,米其林在保證軍需品供應的同時,還秘密地進行著放射結構輪胎的研究工作,為戰後子午線輪胎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1946年,改變世界輪胎工業、舉世聞名的子午線輪胎終於在米其林的工廠中「出生」了,這種當時被稱作「x」型,利用鋼絲簾布層鞏固結構的輪胎於1949年正式推向市場,從此,又一次輪胎的技術革命爆發了。子午線輪胎一經面世,就很快占據整個市場,被幾乎所有類型的汽車使用。它大幅度提升了輪胎的各種特性:使用壽命更長,駕駛變得更舒適、安全,操控性愈加完美,另外,節省燃油也是其不容忽視的優點。這些都成為之後30年米其林在輪胎業中獨領風騷的決定性優勢,也令其他同行望其項背。 子午線輪胎似乎敲開了輪胎高科技的大門,從50年代至今,原始的子午線輪胎不斷演變進化,不斷推陳出新:1959年,推出「x」型無內胎卡車及公共汽車輪胎,以高速持續行駛而不聚熱見稱;1965年,米其林製造出胎冠具有不對稱花紋的XAS型輪胎,同時,子午線輪胎也被第一次用到了越野車上。為了滿足賽車者日益增加的要求,米其林開始生產一系列比賽用和越野賽用的子午線輪胎;1968年,新型VR輪胎能使車速達到240公里/小時,極限速度甚至超過300公里/小時,安全和舒適性同樣十分出色;1976年,TRX輪胎的發明,標志著子午線輪胎發展的里程碑,由於其與輪輞新的配合形式,加大了胎壁的變形區,性能大為改進;1980年,米其林發明了供摩托車用的BIB TS型輪胎,既而又發展成從125cc到最大排量的摩托車系列輪胎,1985年,推出M系列轎車輪胎,並將其一直發展演進至今,米其林也逐漸成為世界第一。
賓士在賽道上
在上個世紀末的法國,有一位騎師設想將不同國家的優秀賽車選手集中起來,組織一項機動車賽事,並向法國汽車俱樂部建議把他們自己賽馬協會使用的格林披治大賽標志用於汽車比賽。他的想法被採納了,之後的8次比賽都使用了這個名字。盡管如此,事實告訴人們,只有1906年ACF大獎賽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的第一次格林披治汽車比賽。 賽程超過1200公里的格林披治大賽是對輪胎製造商的真正挑戰,米其林以其嶄新的技術為賽手們提供了一次嘗試的機會,讓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可拆卸輪輞,它可令輪胎在破裂後容易更換,要知道,在當時,對於如此長距離的泥濘賽道,爆胎是經常發生的。共有34輛汽車參加了1906年的賽事,米其林和它的可拆卸輪輞正在接受實地的考驗:車手弗朗索瓦只用3分鍾便更換了損壞的輪胎,以超過101公里/時的平均速度最終折桂。比賽結束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在跑完全程的11輛賽車中有5輛裝備了米其林輪胎。這就是早期的格林披治大賽,米其林輝煌的運動生涯就此開始了。 百餘年的歷程,米其林始終風馳電掣地疾駛於賽道上。今天,在米其林的競賽部,每星期7天,每天24小時,150人為賽手和車隊不停地工作著;每年組織規劃220次試驗,向世界各地運送2400噸輪胎……。談到成績,回首20世紀的最後25年,有超過120名車手和生產商世界錦標得主乘著米其林輪胎高奏凱歌,其中包括82次摩托車賽(公路和越野賽),總共13屆世界越野車大賽車手和車隊冠軍,以及過去13年巴黎—達喀爾拉力賽各組別的冠軍。除此以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也曾在凝聚世界最高科技,最為車迷們心痴神往的F1賽事中鋒芒一時:1977—1984年8個賽季中,米其林分享了59次分站冠軍,三屆車手和兩屆車隊世界冠軍,輪胎人必比登使得米其林在F1賽場上名聲顯赫。在達到顛峰,即車手尼基·勞德為米其林帶來其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錦標賽冠軍後,米其林公司宣布退出F1大賽(但卻沒有放棄其他形式的兩輪和四輪賽車運動),隨後便是十幾年漫長的等待與觀望,米其林曾一度認為F1大賽不會長久,可時間證明這一汽車賽事中的頂級項目經過改頭換面,已越發受人矚目,生機勃勃,它也逐漸成為企業展示實力,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窗口。所有這一切都使米其林再次找回重新踏上F1賽場的信心和理由。1999年,米其林作出正式決定,並很快付諸於行動,與寶馬一威廉姆斯和美洲虎車隊達成2001年的協議。一切就好像100年前一樣,米其林將繼續在極富挑戰的賽場上極盡施展它的魔力。
放眼未來
由可拆換輪胎發展至最新的「胎唇垂直錨泊」輪胎(PAX系統),米其林的產品已經遍及許多領域,無論是汽車,或是工程、農業機械、懸掛系統,甚至是航天領域,米其林的技術無所不在。全球每一個國度的任何一種汽車,包括古董車、輕型客車、豪華轎車、四輪驅動越野車、各種級別的卡車……,都裝備了其全天候輪胎或是雪地輪胎,米其林足跡已跑遍全球。 在米其林產品的不同發展階段,乃至未來,環保與節能從沒被忽略過,苛求更長的使用壽命,降低耗油量,削減噪音,廢舊輪胎的循環再用。自1946年子午線輪胎的發明,米其林已經節省了30%的原料;1992年問世的「環保」輪胎和新的生產程序則節省了60%的能源。 更高的安全水準,更舒適的乘坐,更多元化的服務……;更低的能耗,更少的環境憂慮……。長期在一些方面追求更多,在另一些方面追求更少,推動交通運輸發展至更遼遠的境界,這是米其林的境界!
㈥ 我預算一萬買輛摩托車,看上雅馬哈天劍YBR125,鈴木銳爽EN150,錢江龍150-19A這三台,綜合性價比那個好些
用EN吧,第一,他的性價比高,他剛開始用鈴木的計術,價格比鈴木機便宜,第二,維修價格低,相比雅馬哈要維修費用低,雅馬哈比較復雜,零件市面流通量小,第三,EN屬於街路,雅馬哈比較接近歐版,EN造型好點
㈦ 日本摩托車像(雅馬哈.本田.鈴木.川崎)的賽車型號是怎麼分類的
呵呵,光看就難啊~YAMAHA有:YAMAHAnbsp;XJR1300nbsp;1300nbsp;RP01Jnbsp;98nbsp;街車XJR1300nbsp;1300nbsp;RP03Jnbsp;2000nbsp;街車VMAX1200nbsp;1200nbsp;3UFnbsp;84nbsp;街車nbsp;VMAX1200nbsp;1200nbsp;2LTnbsp;93nbsp;街車nbsp;VMAX1200nbsp;1200nbsp;2WEnbsp;92nbsp;街車nbsp;XJR1200nbsp;1200nbsp;4KGnbsp;94nbsp;街車nbsp;XJR1200nbsp;1200nbsp;4PUnbsp;94nbsp;街車nbsp;XJR1200Rnbsp;1200nbsp;4KGnbsp;96nbsp;街車nbsp;XJR1200Rnbsp;1200nbsp;50Knbsp;96nbsp;街車nbsp;TDM850-1nbsp;850nbsp;4EPnbsp;92nbsp;街車nbsp;TDM850-2nbsp;850nbsp;RN03Jnbsp;98nbsp;街車nbsp;TDM850-2nbsp;850nbsp;4TXnbsp;96nbsp;街車nbsp;TRX850nbsp;850nbsp;4NXnbsp;95nbsp;街車nbsp;FZX750nbsp;750nbsp;3XFnbsp;90nbsp;街車nbsp;SRX600-4nbsp;600nbsp;3SXnbsp;90nbsp;街車nbsp;FZ400nbsp;400nbsp;4YRnbsp;97nbsp;街車nbsp;SRX400-4nbsp;400nbsp;3VNnbsp;90nbsp;街車nbsp;XJR400nbsp;400nbsp;4HMnbsp;93nbsp;街車nbsp;XJR400Rnbsp;400nbsp;4HMnbsp;95nbsp;街車nbsp;XJR400R2nbsp;400nbsp;4HMnbsp;96nbsp;街車nbsp;XJR400R-2nbsp;400nbsp;4HMnbsp;98nbsp;街車nbsp;XJR400R-3nbsp;400nbsp;RH02Jnbsp;2001nbsp;街車nbsp;XJR400RSnbsp;400nbsp;4HMnbsp;94nbsp;街車nbsp;R1-Znbsp;250nbsp;3XCnbsp;90nbsp;街車nbsp;ZEALnbsp;250nbsp;3YXnbsp;91nbsp;街車nbsp;FJ1200nbsp;1200nbsp;4CCnbsp;91nbsp;跑車nbsp;FJ1200Anbsp;1200nbsp;4CCnbsp;91nbsp;跑車nbsp;FZR1000nbsp;1000nbsp;3GMnbsp;87nbsp;跑車nbsp;FZR1000nbsp;1000nbsp;2GHnbsp;91nbsp;跑車nbsp;YZF1000Rnbsp;1000nbsp;4SVnbsp;96nbsp;跑車nbsp;YZF-R1nbsp;1000nbsp;RN011nbsp;98nbsp;跑車nbsp;YZF-R1nbsp;1000nbsp;RN041nbsp;98nbsp;跑車nbsp;YZF-R1nbsp;1000nbsp;RN091nbsp;98nbsp;跑車nbsp;YZF750SPnbsp;750nbsp;4JDnbsp;93nbsp;跑車nbsp;YZF-R6nbsp;600nbsp;RG031nbsp;99nbsp;跑車nbsp;YZF-R6nbsp;600nbsp;RG036nbsp;99nbsp;跑車nbsp;FZR750nbsp;750nbsp;2LMnbsp;87nbsp;跑車nbsp;FZR400-1nbsp;400nbsp;1WGnbsp;86nbsp;跑車nbsp;FZR400-2nbsp;400nbsp;1WGnbsp;88nbsp;跑車nbsp;FZR400-3nbsp;400nbsp;1WGnbsp;89nbsp;跑車nbsp;FZR400RRnbsp;400nbsp;3TJnbsp;92nbsp;跑車nbsp;FZR250R-1nbsp;250nbsp;3LNnbsp;89nbsp;跑車nbsp;FZR250R-2nbsp;250nbsp;3LNnbsp;90nbsp;跑車nbsp;TZR250-3nbsp;250nbsp;3MAnbsp;89nbsp;跑車nbsp;TZR250-4nbsp;250nbsp;3MAnbsp;90nbsp;跑車nbsp;TZR250Rnbsp;250nbsp;3XVnbsp;91nbsp;跑車nbsp;TZR250RSnbsp;250nbsp;3XVnbsp;92nbsp;跑車nbsp;TZR250SPRnbsp;250nbsp;3XVnbsp;95nbsp;跑車nbsp;ROADnbsp;STAR1600nbsp;1600nbsp;VP12Jnbsp;99nbsp;太子車nbsp;ROYALnbsp;STARnbsp;1300nbsp;4WYnbsp;96nbsp;太子車nbsp;ROYALnbsp;STARnbsp;TOURnbsp;CLASSICnbsp;1300nbsp;4WYnbsp;98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1100nbsp;1100nbsp;VP10Jnbsp;99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1100nbsp;1100nbsp;VP13Jnbsp;2000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1100CLASSICnbsp;1100nbsp;VP13Jnbsp;2000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250nbsp;250nbsp;VG02Jnbsp;2000nbsp;太子車DRAGnbsp;STAR400nbsp;400nbsp;4TRnbsp;95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400nbsp;400nbsp;VH01Jnbsp;2000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400CLASSICnbsp;400nbsp;4TRnbsp;98nbsp;太子車nbsp;DRAGnbsp;STAR400CLASSICnbsp;400nbsp;VH01Jnbsp;2000nbsp;太子車XV1100nbsp;VIRAGOnbsp;1100nbsp;4PPnbsp;95nbsp;太子車nbsp;VIRAGO750nbsp;750nbsp;55Rnbsp;86nbsp;太子車nbsp;VIRAGO400-1nbsp;400nbsp;2NTnbsp;87nbsp;太子車nbsp;VIRAGO400-2nbsp;400nbsp;2NTnbsp;89nbsp;太子車nbsp;VIRAGO250nbsp;250nbsp;3DMnbsp;88nbsp;太子車nbsp;XT400ARTESIAnbsp;400nbsp;4DWnbsp;91nbsp;越野車nbsp;TDR250nbsp;250nbsp;2YKnbsp;88nbsp;越野車nbsp;TT250Rnbsp;250nbsp;4GYnbsp;93nbsp;越野車nbsp;TT250RAIDnbsp;250nbsp;4
㈧ BMW的介紹
寶馬8系
1989年寶馬公司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第一次展出了寶馬8系2+2跑車,車身編號為E31。盡管人們都知道8系的推出是為了接替6系的衣缽,但作為寶馬旗艦級跑車的8系在市場定位方面和6系卻有所不同,其主要目標是當時超級豪華跑車這塊肥肉。事實上,8系的最初研發可以追溯到1984年,在其研發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寶馬公司總共花費了十億德國馬克。由於率先使用了Auto CAD軟體及風洞試驗來參與設計,使得8系的風阻系數僅為0.29,大大低於以性能著稱的635CSi的0.39。最初發布的850i搭載了當時寶馬750iL的5.0升300馬力V12缸發動機,配合6速手動變速器或4速自動變速器使其最高速度可以達到250km/h。由於首次使用了EDC、ASC+T、DSC、車輛信息顯示、變速箱保護裝置、側氣囊等諸多豪華裝置,使得850i在售價方面甚至比寶馬的頂級產品750iL還要高。
1993年,新款的850Ci取代了850i,同時發布的還有使用了740iL的286馬力4.0升V8發動機840Ci和搭載380馬力5.6升V12發動機的850CSi兩種型號車型,其中850CSi更是使用了運動型懸掛和17英寸輪轂,並且降低了車身高度。1994年寶馬公司又把850Ci的排氣量由5.0升增加到5.4升,使他的功率也增加了22馬力。1996年,840Ci更換了一個全新的4.4升的V8發動機,盡管排量有所增加,但輸出功率卻保持不變。
1999年,由於在其生產的十年時間里只有30609輛的銷售量,寶馬公司不得不對8系宣布停產。
7系列寶馬
寶馬7系列是寶馬轎車系列的高檔車。在德國車系中寶馬7系列與賓士S系列車同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頂級豪華轎車,行業有句話叫做「開寶馬坐賓士」,說明寶馬具有優良的駕駛性能。BMW7系列復雜而精密的保護措施使你的安全感油然而生,ITS頭部安全氣囊為車手安全保護樹立了嶄新的標桿。當發生側面碰撞時,ITS安全氣囊將自動從前門窗彈出,保護車手的頭部和頸部免受傷害,同時,系統自動避免對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傷害。電子機械泊車制動器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候保持完全靜止,在您駕乘BMW旅行的每一個時刻,...[全文]
寶馬7系列是寶馬轎車系列的高檔車。在德國車系中寶馬7系列與賓士S系列車同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頂級豪華轎車,行業有句話叫做「開寶馬坐賓士」,說明寶馬具有優良的駕駛性能。BMW7系列復雜而精密的保護措施使你的安全感油然而生,ITS頭部安全氣囊為車手安全保護樹立了嶄新的標桿。當發生側面碰撞時,ITS安全氣囊將自動從前門窗彈出,保護車手的頭部和頸部免受傷害,同時,系統自動避免對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傷害。電子機械泊車制動器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候保持完全靜止,在您駕乘BMW旅行的每一個時刻,智能安全信息系統會用14個不同的感測器監控該車的安全狀況。盡情享受您的自由吧。採用了全新的具有王者風范的發動機,再加上電子氣門和可變活塞提拉系統所帶來的難以置信的高效率,還有雙凸輪軸可變正時系統帶來的全面的功能和強大的動力。系列6變速自動換檔系統的控制,加上綜合的手動換擋模式的自動變速箱技術,可以享受空前的駕駛新感受。寶馬7系列是寶馬轎車系列的高檔車。在德國車系中寶馬7系列與賓士S系列車同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頂級豪華轎車,行業有句話叫做「開寶馬坐賓士」,說明寶馬具有優良的駕駛性能。BMW7系列復雜而精密的保護措施使你的安全感油然而生,ITS頭部安全氣囊為車手安全保護樹立了嶄新的標桿。當發生側面碰撞時,ITS安全氣囊將自動從前門窗彈出,保護車手的頭部和頸部免受傷害,同時,系統自動避免對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傷害。電子機械泊車制動器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候保持完全靜止,在您駕乘BMW旅行的每一個時刻,智能安全信息系統會用14個不同的感測器監控該車的安全狀況。盡情享受您的自由吧。採用了全新的具有王者風范的發動機,再加上電子氣門和可變活塞提拉系統所帶來的難以置信的高效率,還有雙凸輪軸可變正時系統帶來的全面的功能和強大的動力。系列6變速自動換檔系統的控制,加上綜合的手動換擋模式的自動變速箱技術,可以享受空前的駕駛新感受。
寶馬6系
1976年,為了繼續E9的3.0CS 和3.0CSi的輝煌,寶馬公司生產了編號為E24的第一代6系大型豪華雙門跑車。首先推出的是630CS和633CSi兩種型號,在動力性能方面,標配的四檔手動變速箱(三檔自動為選裝)搭配M30直列六缸發動機,使其分別產生185馬力和200馬力的動力,同時為了滿足美國聯邦撞擊及翻滾實驗的要求,E24使用了比E9更加堅固的底盤。事實上,6系跑車在不失其運動本性的同時更強調豪華感與舒適度,如全真皮內飾、帶記憶的豪華真皮電動座椅、空調、天窗、ABS等多項豪華配置作為選裝配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具有7個綠色指示燈的車輛狀態顯示裝置,它可以同時顯示機油位置,制動液位置,手剎指示燈,剎車皮的磨損情況,尾燈,冷卻液位置和擋風玻璃情況。1978年寶馬公司又推出了635CSi,由於採用了運動型懸掛和TRX合金輪轂,其最高速度可以達到230km/h。1979年628CS取代了630CS作為6系的入門級車型。1982年,寶馬公司對6系進行了小改款,更換了全新的儀錶板和保養服務裝置,同時635 CSi使用了取自於735i的3.4升引擎,同時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寶馬公司還發布了少量生產的6系的敞篷版。1989年,隨著及眾多高科技技術於一身的寶馬8系列跑車的引入,寶馬6系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在其生產的十三年裡,寶馬公司共賣出86000輛6系跑車,可以說寶馬6系是寶馬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款箱式跑車。
寶馬5系
1972年,寶馬公司在IAA汽車展上推出了編號為E12的第一代寶馬5系列轎車。首先推出的只有兩種型號--520及520i,兩種車型都使用了編號為M10的四缸發動機。1973年,寶馬公司推出了145馬力擁有六缸發動機的寶馬525。一年以後,由於石油危機的影響,5系列中的入門級車型只有90馬力的518也被引入5系列,同時在北美市場,寶馬公司推出了寶馬530i,它的六缸176馬力的發動機配合四速手動變速箱可使530i的最高時速達到124英里/時。1975年,525的繼任者擁有165馬力的528也隨後獲得了生產。1976年,由於諸多問題的存在,寶馬公司對5系轎車作了些小的改進:改變了前進氣柵(看上去更像編號為E21的3系列轎車),改進了通風系統及整車隔音效果,增加了電動後視鏡及前輪盤式剎車系統。同時運動型輪胎、空調系統、電動車窗及助力轉向也作為這一代5系列轎車的標准配置。同年,520、520i的四缸發動機也隨即被122馬力的六缸發動機所代替,528被使用電噴發動機的528i所代替。
寶馬1系
2004年9月10日,第一代寶馬1系正式上市,底盤號E87。這是寶馬首度涉足緊湊級別的汽車市場,主要針對目標是大眾的高爾夫和奧迪A3。它也是這一級別唯一的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的車型。E87是基於寶馬3系E90設計的,在德國Regensburg生產。它繼承了寶馬的駕駛理念,強有力的發動機,高水平的裝備和為這一級別車型市場帶來了寶馬式的駕駛樂趣。它在2004年銷售了39247部,而2005年則銷售了149,493部。
E87是5門掀背式轎車
寶馬3系
1975年7月,為了代替老款的02系列轎車,寶馬公司在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推出了編號為E21的第一代3系列轎車,這標志著有史以來最成功BMW車型系列的開始。最初投產的車型均搭載寶馬公司的四缸引擎,分別是90馬力的316,98馬力的318及109馬力的320三種型號,其中320一經推出就獲得了歐洲最大汽車雜志讀者評選出的兩升組中世界最佳轎車稱號。1977年,320和320i被搭載全新六缸發動機的320所代替。同時生產的還有使用143馬力六缸發動機的323i。1979年,寶馬公司對3系作了小改款,其中使用鍍鉻的後視鏡代替了原來的塑料後視鏡,並且所有型號的3系轎車均更換了重新設計的儀表盤。1981年,這一代的入門級車型只有75馬力的315投入生產。從1975年至1983年,寶馬公司售出了1527256輛3系列轎車,而這才是BMW最成功也是銷量最大車系的剛剛開始。
還有X系越野車、M系高性能轎車(M5是5系的高性能版、M6是6系的高性能版),Z系跑車
㈨ 我有一篇文章需要翻譯,是關於射頻收發儀方面的.由於包括一些技術詞彙和文字,懇求行家出手相助!!不勝感激!!
1.射頻發射機(類似汽車警報遙控)10000pcs一階、將來(如果成功,將有多達100000pcs項目). 低價解很important.should定期派遣(期限為1-羽)他的序號(4bytes高達8bytes收到另一經UART的數據(比特串列協議300bytes/sec). 射頻傳輸速度不少於19.2kbit/sec(更多更高更好). 射頻433,92兆赫頻段,輸出功率較低10mwt電源-機管局1pcs公釐(0.4~1.2)二月三日或學電腦的電池. 發射機要有低功耗(約少20ua)電池在待命. 外部電源連接器5-12v.case塑料. 無特殊要求設計. 小針對以上情況較好. UART的連接-2.5mm的立體聲audioconn削減職權. 2. USB的射頻發射機+接收機(2000-3000pcs)未來高達10000pcs. 要接收射頻發射機(上述)從距離高達100-200m級城市在空地條件釹經送電腦USB介面. 也將會有良好的計算機能力的水平評價,並派有能力送sygnal.should接到射頻數據收到電腦. 射頻433,33兆赫頻段,輸出功率較低10mwt,從比特38-100kbit/sec.電源usb.case塑料. 無特殊要求設計. 3. 乙太網射頻發射機+接收器(1000pcs). 同樣的裝置,但像上述conncted應直接向thernet(乙太),使港口能力向網際網路發送數據直接接到PC機.
阿拉伯文 到 英語 BETA朝鮮語 到 英語 BETA德語 到 法語德語 到 英語法語 到 德語法語 到 英語葡萄牙語 到 英語日語 到 英語 BETA西班牙語 到 英語義大利語 到 英語英語 到 阿拉伯文 BETA英語 到 朝鮮語 BETA英語 到 德語英語 到 法語英語 到 葡萄牙語英語 到 日語 BETA英語 到 西班牙語英語 到 義大利語英語 到 中文(簡體) BETA中文(簡體) 到 英語 BETA
通信制式標准大全
AMPS 高級行動電話系統。
運行於800Mhz頻帶。19世紀70年代由貝爾實驗室創立,並於1983年前次在美國商用。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蜂窩標准。
A1-Net GSM 900網的奧地利名稱。
AC 現時轉換
B-CDMA 寬頻碼分多址。現稱為W-CDMA(參見下文)。在行動電話系統中運用。
C-450 80年代在南非設立,使用450Mhz頻帶,類似於C-Net2。 現在被看作是車載電話,由Vadacom SA運作。
C-Net2 主要在德國和奧地利建立的較早的蜂窩技術,使用450Mhz頻帶。
Comvic 1981年8月由Comvic網路公司在瑞典推出。
Composite CDMA/TDMA 運用於CDMA和TDMA的無線技術。
大蜂窩有許可的頻道和小蜂窩無許可的頻道均可使用。 蜂窩間用CDMA,蜂窩內用TDMA。基於Omnipoint技術。
CDMA 碼分多址。
除最初高通公司推出的N-CDMA (一般就稱CDMA,在美國也稱IS-95,參看下文的N-CDMA), 還有其它多種CDMA,最新為B-CDMA,W-CDMA和相對CDMA/TDMA。 高通公司最早開發的CDMA具有大容量,小蜂窩半徑, 運用寬波技術和特殊密碼主題的特點。 1993年被電信產業協會採用,第一個基於CDMA的網路正在運營。
B-CDMA是三代UMTS的基礎(參見後文)。
cdmaOne 第一代的窄帶CDMA(IS-95)。見前文。
cdma2000 新式第二代CDMA。
CT-2 第二代數字無繩電話標准。
有40個聲道(40個載體×1個雙重連接/載體)。
CT-3 第三代數字無繩電話標准。非常類似DECT並作為它的前身 。
CTS GSM無繩電話系統。
在室內環境下, GSM-CTS與可提供完美室內廣播覆蓋(HBS)的CTS室內基站連接。 CTS-HBS連接起固定網路並提供了最優的固定與移動技術: 來自公用切換電話網的低成本和高質量,來自GSM網的服務與移動性。
D-AMPS(IS-54) 數字AMPS。使用3-timslot時分多址的TDMA轉換, 又稱IS-54。模擬AMPS的高級版。可使現有分址頻道更為有效。 D-AMPS運用如同AMPS的相同的30Khz頻道空間與824-849及869-894Mhz頻段。 使用TDMA來代替FDMA, IS-54將每一頻道的用戶數量從一增加到三(加強TDMA可達十用戶)。 一個AMPS/D-AMPS基礎設施可支持無論模擬機還是數字機的使用, 這是因為聯邦通訊委員會認定其為美國唯一的數字蜂窩, 必須在有模擬的雙重模式下運行。均在800Mhz頻段運行。
DCS1800 數字移動通信系統。
現稱GSM1800,即1800頻段的GSM網, 是與GSM900網不同頻率的一個GSM網。 GSM電話除非具有雙頻功能,否則不能在DCS 1800網使用。
DECT 泛歐數字無繩電話。
運用12-timeslot時分多址TDMA技術。 始於愛立信的CT-3,但已發展到了ETSI的歐洲數字無繩標准制式。 傾向於比CT-2靈活得多的標准, 有更多的RF頻道(10個RF載體×12個雙重連接/載體=120雙重聲道)。 接通32kbit/s後更具有良好的多媒體表現。 愛立信已經開發了雙重GSM/DECT手持裝置。
DCS 數字蜂窩系統
E-Netz GSM1800網的德文名。
EGSM 擴展GSM
EMSR 數字集群系統制式之一
FDMA 頻分多址
FH 頻率切換
GSM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運行頻率900Mhz。 第一個歐洲的數字行動電話標准,是用來建立全歐洲的蜂窩相容。 它已經成功地覆蓋到世界各地,目前有80多個GSM網在運營。 Inmarsat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系統。運用GEO衛星,以InmarsatA、B、C和M的形式存在。
Iridium 1998年11月推出的移動衛星電話/尋呼網。 衛星間的連接用TDMA,使用2Ghz頻段。
IS-54 D-AMPS系統,在800Mhz使用,基於TDMA技術。
IS-95 N-CDMA標准,運行於800Mhz,基於CDMA技術。
IS-136 基於TDMA技術。
JS-008 用於1900Mhz的CDMA技術。
LTE 線路終端設備
Micro-BTS 微型轉換接收基站
N-AMPS 窄帶高級行動電話系統。
運行於800Mhz。 摩托羅拉公司作為一種模擬和數字之間的過渡技術推出, 容量相當於AMPS的三倍多。
NMT450 北歐行動電話/450。利用FDD FDMA技術, 使用范圍25Km,在450Mhz頻帶運行。 ERICSSON & NOKIA特別為丘陵、山地等地區設計推出的。 即為具有北歐特點的地區服務。
NMT900 北歐行動電話/900。利用FDD FDMA技術。 使用范圍25Km,運行於900
Mhz頻道。 比NMT 450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便於手持。
NMT-F NMT-900的法語版本。
NTT 日本電報電話。早期的日本模擬標准,大容量版本稱為HICAP。
N-CDMA 窄帶碼分多址,或簡單稱之為最初的CDMA,在美國又稱IS-95。 由高通公司創立,具有大容量,小蜂窩半徑的特點。 它使用與AMPS相同的頻率並且利用spread-spectrum技術和特殊的密碼主題 支持AMPS的運行。 1993年被電信產業協會採用。第一個CDMA網正在運營中。
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個人通訊服務。
(Personal Cellular System) PCS的頻段在1850-1990Mhz,即可讓新的寬范圍的數字蜂窩標准, 如N-CDMA和GSM1900連接。 GSM900單頻電話不能在PCS網上使用。PCS網在整個北美均運行。
PACS-TDMA 一種8-timeslot時分多址的TDMA標准。最初設想為步行者使用。 起源於貝爾核心無線通路在許可頻段的應用。由摩托羅拉公司支持
PDC 個人數字蜂窩。
是日本的TDMA標准,在800Mhz和1800Mhz頻段運行。
PHS 個人手持系統。
一種日本中心式的TDD TDMA系統, 可提供快速的數據服務和出色的清晰音質。 實際上是僅可覆蓋300m至3km范圍的WLL系統。
PCM 暫停密碼調諧器
PMR 專業移動收音
RC2000 1985年11月推出的法國移動電台系統。
SDMA 空分多址。被認為是第三代的數字蜂窩/普遍的行動電話標準的成果。
TACS 完全通路通信系統。
由MOTOROLA公司推出,類似於AMPS。 在900Mhz頻率范圍內運行。 1985年最先應用於英國, 日本稱其在本地的版本為JTAC,
TDMA 時分多址。已開發的第一代美國數字標准。1992年被電信產業協會採用, 1993年第一個TDMA商業系統開始運行。具有多種變換形式。
Telecentre-H 個人本地無線環路系統。
30km內在350-500Mhz和800-1000Mhz范圍內運行。 運用FDD FDM/FDMA和TDM/TDMA技術。
TETRA 可轉換型泛歐遠程收音系統。
用來支持個人/公用摩托車,貨運車的聲音數據傳輸。 屬最新技術,支持漫遊。並不能完全實現。
TRX 轉換接收器
Ultraphone 110 IDC的個人本地無線環路系統。
30km內在350-500Mhz運行,運用FDD FDM/FDMA技術。 這種電話系統允許四組通話在25Kmhz空間頻段上同時進行。 是典型的24頻道WLL系統,可支持全部95個雙聲環路在1.2KHz波長上。
UMTS 通用移動通信系統--將在2004年出現的下一代的全球蜂窩。 設定數據速率小於2Mbps,運用TDMA/W-CDMA聯合技術, 運行頻段大約2GHz。
W-CDMA 繼TDMA,cdma2000之後的UMTS的一種最新成果。 它具有5Mhz空氣界
面,是更高的寬頻數據速率的基礎。
WLL 無線本地環路有限號碼系統。
通常安裝在固定線路不可能使用的偏遠地區。 大多數現代的WLL系統使用CDMA技術。參看非洲WLL分布補充信息。
㈩ 米其林的歷史
1898年是輪胎人必比登的生日,可米其林公司的創建卻是從早於60多年以前開始的。1832年,在那個還沒有汽車的年代,馬車是人們唯一的代步工具。米其林兄弟的祖父巴比爾(Barbier)與其表兄多伯利(Daubree)合股,在法國科列蒙一一費昂(Clermont—Ferrand)開辦了一間小型的農業機械廠,起初只生產一些供小孩子玩耍的橡皮球玩具,之後便開始製造橡皮軟管、橡皮帶和馬車制動塊,並出口到英國去,這就是米其林公司的雛形。1889年5月28日,愛德華·米其林繼承了祖父的事業,並在其兄弟安德魯·米其林的幫助下正式創立了米其林公司,愛德華也成為了第一任管理者,現代的米其林公司就是從此發展而來的。
當愛德華接手工廠的時候,工廠還在生產工藝簡單的制動塊。1889年,一個偶然的事件引起了米其林兄弟對自行車的注意,他們設想如果自行車輪胎能夠容易的更換,那它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米其林輪胎的故事便從此開始了。1891年米其林兄弟終於研製出可在十五分鍾內拆換的自行車輪胎,並賦有遠見地為他們第一件成功的發明申請了專利。這種可方便更換的輪胎在隨後的各種自行車比賽中得到了最好的驗證,也很快被大眾認可。短短一年中,他們的產品已有10000名使用者。1894年,米其林將剛剛發明的輪胎裝在了公共馬車上,代替了傳統的鐵制車輪,使乘車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適與安靜。1895年,在神奇的交通工具——汽車誕生一段時間以來,很少有人對它有足夠的信心,原因之一就是硬質的「輪胎」無法充分保護車輪的力學結構,經常導致斷裂,研製和推廣新式汽車充氣輪胎迫在眉睫。當時,所有汽車廠家都不敢在比賽中裝備米其林的充氣輪胎,為了宣傳和證實產品的優點,米其林兄弟設計製造了自己的汽車一一標志公司的車身,4馬力的戴姆勒發動機,最主要的是安裝了可更換的米其林充氣輪胎。在巴黎—波耳多—巴黎的汽車賽事中,兩兄弟親自上陣,出色地跑完了全程,並在巴黎轟動一時,很多好奇的人甚至把輪胎切開,尋找其中的奧秘。比賽驗證了充氣輪胎在汽車上的適用性,同時也把第一條汽車輪胎的誕生寫進了歷史。
1899年,一輛裝備米其林加寬輪圈(extensible-—rim)的電動汽車創造了100公里/小時的驚人速度;1906年,米其林發明了可拆換的汽車輪輞;1908年,米其林開發的對於後輪開始在載重貨車和公共汽車上使用,1900—1912年,米其林的輪胎在所有大型國際汽車賽事中都取得了成功,米其林兄弟也找到了一條為公司和其產品揚名的有效途徑一一汽車比賽。 20世紀初,米其林開始圍繞著歐洲和北美主要的汽車製造中心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力求與朝氣蓬勃的汽車及運輸業並肩發展。1906年,「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和第一家海外生產廠同時在倫敦和義大利都靈成立,此時,米其林在費昂的員工已經發展到4000名。到1908年,美國Milltown的工廠也生產出了北美第一條米其林輪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米其林轉而為法國政府設計和生產轟炸機,他們生產的飛機能裝載400公斤炸彈、能達到100公里/小時的速度和200公里的續航里程,這在當時算得上性能精良了。從19l5到1918年,米其林共生產了1884架飛機,而且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水泥跑道。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米其林展示其領先科技的又一舞台。
1919年,戰爭結束,米其林又干起了老本行,戰後汽車數量的增長強烈刺激了輪胎業的發展;同年,平行線層輪胎已經漸慚代替了橡膠帆布輪胎;1923年,世界上第一隻低壓(2.5bars)舒適型旅行輪胎誕生了,壽命延長到15000公里。1927一1931年間,在英格蘭和德國也出現了米其林的生產廠,同時在義大利,第二座輪胎廠投人生產…… 30年代,對於米其林來說是不斷創新和進步的十年:在嘗試了自行車、汽車和飛機之後,米其林又對火車產生了興趣,並於1929年製造出第一條鐵路輪胎,為鐵路運輸帶來了安靜、舒適、靈敏的加速和平穩的制動,1930年,米其林為其嵌入式管狀輪胎申請了專利,這就是現代無內胎輪胎的祖先;1932年,胎壓更低的(1.5bars)的超舒適型輪胎面世,壽命達到30000公里;1934年,米其林推出了具有特殊花紋的超舒適制動型輪胎,以盡量避免汽車在濕滑路面上出現滑水情形,1937年,米其林發明了寬截面的派勒(Pilot)輪胎,有效改善了汽車在高速情況下的道路操控性,它展示了當今低截面輪胎的最初形狀;1938年,米其林將橡膠和鋼絲完美地結合,成功設計了鋼絲輪胎,改良了輪胎的抗熱和熱載荷能力,也朝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經歷過30年代的飛速發展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把米其林帶進了有史以來最為灰暗動盪的歲月。毀滅性的殘酷戰爭、愛德華·米其林的去世,重大打擊接連不斷,但這些都不能阻擋米其林發展的腳步。戰爭期間,面對原材料的短缺,米其林在保證軍需品供應的同時,還秘密地進行著放射結構輪胎的研究工作,為戰後子午線輪胎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1946年,改變世界輪胎工業、舉世聞名的子午線輪胎終於在米其林的工廠中「出生」了,這種當時被稱作「x」型,利用鋼絲簾布層鞏固結構的輪胎於1949年正式推向市場,從此,又一次輪胎的技術革命爆發了。子午線輪胎一經面世,就很快占據整個市場,被幾乎所有類型的汽車使用。它大幅度提升了輪胎的各種特性:使用壽命更長,駕駛變得更舒適、安全,操控性愈加完美,另外,節省燃油也是其不容忽視的優點。這些都成為之後30年米其林在輪胎業中獨領風騷的決定性優勢,也令其他同行望其項背。子午線輪胎似乎敲開了輪胎高科技的大門,從50年代至今,原始的子午線輪胎不斷演變進化,不斷推陳出新:1959年,推出「x」型無內胎卡車及公共汽車輪胎,以高速持續行駛而不聚熱見稱;1965年,米其林製造出胎冠具有不對稱花紋的XAS型輪胎,同時,子午線輪胎也被第一次用到了越野車上。為了滿足賽車者日益增加的要求,米其林開始生產一系列比賽用和越野賽用的子午線輪胎;1968年,新型VR輪胎能使車速達到240公里/小時,極限速度甚至超過300公里/小時,安全和舒適性同樣十分出色;1976年,TRX輪胎的發明,標志著子午線輪胎發展的里程碑,由於其與輪輞新的配合形式,加大了胎壁的變形區,性能大為改進;1980年,米其林發明了供摩托車用的BIBTS型輪胎,既而又發展成從125cc到最大排量的摩托車系列輪胎,1985年,推出M系列轎車輪胎,並將其一直發展演進至今,米其林也逐漸成為世界第一。 在上個世紀末的法國,有一位騎師設想將不同國家的優秀賽車選手集中起來,組織一項機動車賽事,並向法國汽車俱樂部建議把他們自己賽馬協會使用的格林披治大賽標志用於汽車比賽。他的想法被採納了,之後的8次比賽都使用了這個名字。盡管如此,事實告訴人們,只有1906年ACF大獎賽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的第一次格林披治汽車比賽。
賽程超過1200公里的格林披治大賽是對輪胎製造商的真正挑戰,米其林以其嶄新的技術為賽手們提供了一次嘗試的機會,讓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可拆卸輪輞,它可令輪胎在破裂後容易更換,要知道,在當時,對於如此長距離的泥濘賽道,爆胎是經常發生的。共有34輛汽車參加了1906年的賽事,米其林和它的可拆卸輪輞正在接受實地的考驗:車手弗朗索瓦只用3分鍾便更換了損壞的輪胎,以超過101公里/時的平均速度最終折桂。比賽結束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在跑完全程的11輛賽車中有5輛裝備了米其林輪胎。這就是早期的格林披治大賽,米其林輝煌的運動生涯就此開始了。
百餘年的歷程,米其林始終風馳電掣地疾駛於賽道上。今天,在米其林的競賽部,每星期7天,每天24小時,150人為賽手和車隊不停地工作著;每年組織規劃220次試驗,向世界各地運送2400噸輪胎……。談到成績,回首20世紀的最後25年,有超過120名車手和生產商世界錦標得主乘著米其林輪胎高奏凱歌,其中包括82次摩托車賽(公路和越野賽),總共13屆世界越野車大賽車手和車隊冠軍,以及過去13年巴黎—達喀爾拉力賽各組別的冠軍。除此以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也曾在凝聚世界最高科技,最為車迷們心痴神往的F1賽事中鋒芒一時:1977—1984年8個賽季中,米其林分享了59次分站冠軍,三屆車手和兩屆車隊世界冠軍,輪胎人必比登使得米其林在F1賽場上名聲顯赫。在達到巔峰,即車手尼基·勞德為米其林帶來其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錦標賽冠軍後,米其林公司宣布退出F1大賽(但卻沒有放棄其他形式的兩輪和四輪賽車運動),隨後便是十幾年漫長的等待與觀望,米其林曾一度認為F1大賽不會長久,可時間證明這一汽車賽事中的頂級項目經過改頭換面,已越發受人矚目,生機勃勃,它也逐漸成為企業展示實力,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窗口。所有這一切都使米其林再次找回重新踏上F1賽場的信心和理由。1999年,米其林作出正式決定,並很快付諸行動,與寶馬一威廉姆斯和美洲虎車隊達成2001年的協議。一切就好像100年前一樣,米其林將繼續在極富挑戰的賽場上極盡施展它的魔力。 由可拆換輪胎發展至最新的「胎唇垂直錨泊」輪胎(PAX系統),米其林的產品已經遍及許多領域,無論是汽車,或是工程、農業機械、懸掛系統,甚至是航天領域,米其林的技術無所不在。全球每一個國度的任何一種汽車,包括古董車、輕型客車、豪華轎車、四輪驅動越野車、各種級別的卡車……,都裝備了其全天候輪胎或是雪地輪胎,米其林足跡已跑遍全球。
在米其林產品的不同發展階段,乃至未來,環保與節能從沒被忽略過,苛求更長的使用壽命,降低耗油量,削減噪音,廢舊輪胎的循環再用。自1946年子午線輪胎的發明,米其林已經節省了30%的原料;1992年問世的「環保」輪胎和新的生產程序則節省了60%的能源。更高的安全水準,更舒適的乘坐,更多元化的服務……;更低的能耗,更少的環境憂慮……。長期在一些方面追求更多,在另一些方面追求更少,推動交通運輸發展至更遼遠的境界,這是米其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