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

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09 07:46:04

1.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成為U形的原因與什麼有關

答:(1)雖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都呈U形,但二者形成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線之所以呈U形,即最初遞減然後轉入遞增,是因為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前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超過先前每單位可變要素之平均產量,這表現為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這是由於一開始隨著可變要素的投入和產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產效能的發揮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邊際產量增加)。而當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後,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投入可變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小於先前的可變要素之平均產量,即AVC曲線自此開始轉入遞增。(2)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之所以呈U形,是由規模的經濟或不經濟決定的。隨著產量的擴大,使用的廠房設備的規模增大,因而產品的生產經歷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這表現為產品的單位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長期平均成本經歷一段遞減階段以後,最好的資本設備和專業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這時可能進入報酬不變,即平均成本固定不變階段,而由於企業的管理這個生產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樣增加,因而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的困難和成本越來越大,再增加產量長期平均成本將最終轉入遞增。(3)作為包絡線的LAC曲線上的每一點總是與某一特定的SAC曲線相切,但LAC並非全是由所有各條SAC曲線之最低點構成的。事實上,在整個LAC曲線上,只有一點才是某一特定的SAC的最低點。具體來說(如圖5-19):①只有LAC曲線本身的最低點(即LAC從遞減轉入遞增之轉折點)T3與相應的SAC3相切之點才是SAC3之最低點,因T3點是呈U形的LAC曲線之最低點,故過T3點作LAC曲線的切線的斜率為零;又因SAC3與LAC相切於T3,故SAC3在T3點的切線的斜率也為零,故T3也是呈U形的SAC3的最低點。②當LAC處於遞減階段時,即T3的左邊部分,LAC曲線各點與各SAC曲線相切之點必然位於各SAC曲線最低點的左邊和上面,或者說有關SAC曲線之最低點必然位於切點的右邊和下面。LAC與SAC2切於T2,因T2點位於SAC2之最低點B的左邊,即該產品的生產處於規模報酬遞增(平均成本遞減)階段。因而LAC曲線上的T2點的切線的斜率是負數,故SAC2曲線在T2點的斜率也是負數,故位於T3點(LAC之最低點)左邊之LAC上的各個點都不是有關各SAC曲線之最低點。③當LAC處於遞增階段時,即T3的右邊部分,LAC曲線各點與各SAC曲線相切之點必然位於各SAC曲線最低點的右邊和上面,或者說有關SAC曲線之最低點必然位於切點之左邊和下面。位於T3右邊的LAC與SAC4的切點T4,因處於規模報酬遞減(平均成本遞增)階段,故LAC曲線上的T4點的斜率為正,故也是SAC4上的一點T4的斜率也是正數,由此可知T4點不是SAC4的最低點。(4)綜上所述,由無數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推導出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必有一點也只有一點,長期平均成本才和最低短期成本相等。

2.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呈u型說明什麼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呈U型說明廠商的規模報酬經歷由遞增到遞減的階段,在U型的左半部分,規模報酬不斷增加,也就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成本是不斷減少的;在U型的右半部分,規模報酬不斷減少,也就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成本是不斷增加的。長期邊際成本是長期總成本曲線的斜率,可以據此推導出長期邊際成本曲線。曲線可以定義為與每一產量上的最優工廠規模相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的軌跡。

(2)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擴展閱讀

1、長期邊際成本曲線

長期邊際成本是長期總成本曲線的斜率,可以據此推導出長期邊際成本曲線。曲線可以定義為與每一產量上的最優工廠規模相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的軌跡。長期邊際成本遵循規模收益遞減規律,LMC曲線呈先下降後上升的「U」形線。LMC在上升階段,與LAC相交於LAC的最低點。只有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最低點處,LAC=SAC=LMC=SMC,並同時有長期總成本曲線LTC與短期總成本曲線STC相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SAC相切。至於其它各點處,長期邊際成本與短期邊際成本分別遵循各自的規律,沿著各自的軌跡先下降後上升,二者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

2、短期邊際成本曲線

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是高於平均總成本曲線。就是說,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時,邊際成本必定小於平均總成本。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上升時,邊際成本必定大於平均總成本。當邊際成本與平均總成本正好相等時,平均總成本處於最低點。

根據成本函數可畫出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短期邊際成本曲線開始時隨著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點,過最低點以後,便隨著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上升速度更快。邊際成本曲線上升時首先通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然後又通過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3、短期邊際成本與長期邊際成本的關系

每條SMC曲線與LMC曲線只有一個交點,交點處SMC等於LMC,並且交點處所對應的產量即是STC與LTC相切時的產量。

3. 短期平均成本總是大於長期平均成本對還是錯

短期平均成本總是大於長期平均成本的結論是對的。因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下包絡線,每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只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相切於一點,在切點以外,短期平均成本曲線都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方,因而確切的說除了切點以外,短期平均成本總是大於長期平均成本,用數學式表示就是:
因為SAC≥LAC,因此STC=SAC×Q≥LAC×Q=LTC(只在相切之點取等號)。
拓展資料:
從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和短期平均曲線圖看,LAC曲線呈現出U形的特徵,而且在LAC曲線下降段,lac曲線相切於所有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的左邊;在lac上升段,lac曲線相切於所有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的右邊。只有在LAC曲線的最低點上,LAC曲線才相切於相應的SAC曲線的最低點。而LAC曲線的形狀是由於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決定的。
考慮任意一個位於長期成本最低點左側的產量水平,由於長期時資本投入可變而短期時資本投入不可變,相當於廠家在此產量水平下以成本最小為目標的考慮過程中,長期有產出效應和替代效應,而短期只有產出效應沒有替代效應,所以長期平均成本一定不會高於短期平均成本,所以在短期成本最低點一定比此產量下長期平均成本高。
以LAC左邊為例,假設廠商生產只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因為短期成本是通過改變一種生產要素而另一種生產要素不變來改變成本。在短期成本最低點,可以通過同時變動兩種生產要素將長期成本降到更低,因此,短期成本最低點不會和長期成本相切。
長期成本曲線(也就是包絡線)的來歷,是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相切的點,則必然有邊際成本相等。而長期成本中不含固定成本,因此,對於短期最低而言的最低平均成本並不是長期的最低平均成本,所以也就不會相切在最低點了。

4. 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線與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都呈現U型特徵。請問導致他們呈現這一特徵的原因相同嗎為...

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的原因是短期生產函數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期平均成本曲線的U型特徵主要是由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所決定。

SAC曲線呈U形是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引起的。即在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前,每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大於前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所以平均成本遞減,但是達到一定產量後,隨著每單位可變要素的增加,所帶來的產量遞減。

LAC曲線呈U形的原因是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因為在企業長期發展初期,要擴大生產規模,使經濟效益提高,這是達到規模經濟,但是生產到一定規模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時是規模不經濟。

(4)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擴展閱讀

LAC曲線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LAC曲線表示廠商在長期內在每一產量水平上可以實現的最小的平均成本。長期內廠商總是可以找到生產某一產量的最佳規模以達到用最低平均成本來生產。

規模經濟帶來長期平均成本下降;規模不經濟引起長期平均成本上升。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規模報酬變化表現為先是遞增,不變,然後遞減決定了LAC曲線表現出先降後升的特徵。

研究結果表明,在大多數行業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在得到規模內在經濟的全部好處之後,規模內在不經濟的情況將會隨後出現,但一般要在很高的產量水平時才會出現。

此外,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態與行業的不同特徵有關。有些行業在規模報酬不變階段持續的時間較短,有些則很長,但是最終總會達到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短期平均成本

5. ltc與stc,lac與sac,lmc與smc曲線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圖形予以說明

長期邊際成本公式表示為:

LMC=△LTC/△Q

或:LMC=dLTC/dQ

MR=AP=P為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即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P(Q)和邊際成本曲線MR,平均成本曲線AP重合。MR=LMC=SMC=LAC=SAC這個是完全競爭市場均衡的條件。

LMC,SMC,LAC,SAC分別為長期邊際成本,短期邊際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

因為LAC是SAC的包絡線,長期內規模收益變化和不變。規模收益不變則有:LAC=LMC,此時為LAC直線,是SAC的最低點;.規模報酬遞增或遞減時:LMC與LAC交與LAC的最低點,此點是對應產量的SA的最低點。

(5)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擴展閱讀:

短期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開始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AFC=FC/Q 。平均固定成本起初減少的幅度很大,以後減少的幅度越來越小。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起先比較陡峭,說明在產量開始增加時,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後越來越平坦,說明隨著產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

6. SAC曲線與LAC曲線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是因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一種可變要素投入量的連續增加,它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先是遞增的,達到最大值以後再遞減。

長期成本曲線呈u型,主要是由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決定的。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提高,叫做規模經濟。當企業生產擴張到一定規模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叫做規模不經濟。

(6)lac和ltc呈現u形狀的原因擴展閱讀:

MC曲線與SAC曲線一定相交於SAC曲線的最低點(點H)。在相交之間,平均成本一直在減少,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後,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在交點H,平均成本達到最低,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西方經濟學家把SAC與SMC的交點H稱作廠商的收支相抵點,只要商品的價格能夠達到這一點,廠商的收支正好相抵,既不存在超額利潤,也不會發生虧損。

7.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原因是什麼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它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線。在數值上等於長期總成本除以產量。長期平均成本函數為:LAC=LTC/Q.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U型特徵主要是由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所決定。規模經濟帶來長期平均成本下降;規模不經濟引起長期平均成本上升。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規模報酬變化表現為先是遞增,不變,然後遞減決定了LAC曲線表現出先降後升的特徵。研究結果表明,在大多數行業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在得到規模內在經濟的全部好處之後,規模內在不經濟的情況將會隨後出現,但一般要在很高的產量水平時才會出現。此外,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態與行業的不同特徵有關。有些行業在規模報酬不變階段持續的時間較短,有些則很長,但是最終總會達到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況。

8. 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的原因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U型特徵主要是由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所決定。
在較低的產量水平上,企業能從增大的規模中獲益,因為它可以利用更大范圍的專業化。與此同時,協作問題還不很突出。相反,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專業化的好處已經得到充分實現,當企業繼續增大時,協作問題變得嚴重。
因此,在較低的產量上,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會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這是由於專業化范圍增加了,但在很高的產量上,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上升,這是因為協作問題逐漸變得嚴重。
拓展資料:
含義:
長期平均成本(LAC Long-run Average Cost)是長期中平均每一單位產品的成本,在數值上等於長期總成本除以產量。長期平均成本函數為:LAC=LTC/Q。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它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線。
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表示:在長期內,廠商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都會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進行生產,從而將生產的平均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在這條包絡線上,在連續變化的每一個產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線和一條SAC曲線的相切點,該SA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佳生產規模,該切點所對應的平均成本就是相應的最低平均成本。
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LAC曲線表示廠商在長期內在每一產量水平上可以實現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長期內廠商總是可以找到生產某一產量的最佳規模以達到用最低平均成本來生產。
規模經濟帶來長期平均成本下降;規模不經濟引起長期平均成本上升。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規模報酬變化表現為先是遞增,不變,然後遞減決定了LAC曲線表現出先降後升的特徵。
研究結果表明,在大多數行業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在得到規模內在經濟的全部好處之後,規模內在不經濟的情況將會隨後出現,但一般要在很高的產量水平時才會出現。
此外,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態與行業的不同特徵有關。有些行業在規模報酬不變階段持續的時間較短,有些則很長,但是最終總會達到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況。

9. 經濟學里LAC是什麼

經濟學里LAC是長期平均成本,LAC代表:long-run average cost。

長期平均成本,是長期內廠商平均每單位產量花費的總成本。用公式表示為:LAC=LTC/Q。

‍長期平均成本呈U形是因為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規模經濟: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即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規模不經濟:廠商由於規模過大,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即產量增加倍數小於成本增加倍數。
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導致長期平均成本的上移或下移。外在經濟:企業以外的因素使企業成本下降。外在不經濟:企業以外的因素使企業成本上升。

10. 為什麼說LAC是LTC曲線連接相應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它的曲線,它的連接大疆一點有它的原理,它的連接它的斜率還是非常密切的,我們大家會得到更好的使用。

熱點內容
比特幣場外交易被騙怎麼辦 發布:2025-05-12 17:27:53 瀏覽:151
不賣礦機賣什麼 發布:2025-05-12 15:40:56 瀏覽:848
eth在哪個交易所要合法 發布:2025-05-12 15:05:10 瀏覽:901
元宇宙涉及電子行業 發布:2025-05-12 15:01:29 瀏覽:798
元宇宙可行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505
區塊鏈運動app 發布:2025-05-12 14:28:28 瀏覽:81
實名認證不屬於去中心化嗎 發布:2025-05-12 14:00:46 瀏覽:79
區塊鏈APP查詢 發布:2025-05-12 13:34:49 瀏覽:922
達沃斯論壇里2019陽光區塊鏈 發布:2025-05-12 13:34:49 瀏覽:593
比特幣現金會歸零嗎 發布:2025-05-12 13:25:0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