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西安shib

西安shib

發布時間: 2022-05-09 07:07:58

㈠ 西安事變的經過

西安事變的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西安事變」,又稱 「雙十二事變」 。

西安事變的解決

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目的: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爭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西安事變的結果

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協商)。蔣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內戰 、一致抗日。

第一,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

第二,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張、楊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齡、宋予文的和平談判,終於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

關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首先在盧溝橋發難,這是蓄謀已久的行動。日軍之所以選擇這一地點,當然是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完成對北平的包圍非占此地不可;二是要控制平漢鐵路,也非占此地不可。

㈡ 求西安事變的來龍去脈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中共中央在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進行正確分析之後,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引起的問題。

反對新的內戰;同時中共中央還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派周恩來赴西安參加談判,促進事件和平解決。

影響: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㈢ 什麼是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是指: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陝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提出抗日救國八項政治主張,逼蔣介石抗日。

㈣ 西安事變時間,西安事變是哪一天

西安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兵諫。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4)西安shib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的事件結果: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蘇聯所期望的抗日統一戰線。

㈤ 西安事變發生在哪一年

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

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㈥ 西安事變簡介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6)西安shib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

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㈦ 西安事變的背景、時間、地點、人物、經過、意義

1、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

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

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

1935年11月,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

由於緊接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一二九運動以及後來的兩廣事變,都強烈的反映了中國人民一致抗日對外的決心。

2、時間:1936年12月12日。

3、地點:西安。

4、人物: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

5、經過: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諫」,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時稱「西安兵諫」。

6、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7)西安shib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主謀是楊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的槍聲,拉開了被美國作家斯諾稱為「歷史的大峽谷上實現了一次大跳躍」、中國近代史上「驚險的好戲」的「西安事變」的帷幕。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率領東北軍、十七路軍,用「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

「西安事變」由張學良、楊虎城聯合發動,但張、楊二人誰是主導者,這個貌似很清晰的問題,連張學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1956年12月15日,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回憶「西安事變」時,他回憶說:「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他在1957年寫的《坦述西安事變痛苦的教訓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說:「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夥伴——楊虎城將軍……他非常熱衷於抗日而不願『剿匪』。」

但是,晚年的張學良卻改口說:「那『西安事變』……那可以說他(楊虎城)是主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了。當然由我負責任。」

楊瀚說:「通過事實來講,楊虎城是主角。這個主意本身是楊虎城提出來的,還有發動過程,都是楊虎城做的。」

㈧ 西安事變的事件過程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扣留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以逼蔣「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而告和平解決,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

(8)西安shib擴展閱讀:

影響: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㈨ 西安事變簡介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西安事變的爆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 張學良將軍在抗爭時期主張的「攘外安內」政策,因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相左而直接導致了西安事件的爆發。關於西安事變,張學良在西安時對部下表示,好像燈泡,暫時把它關一下或給擦一擦為了讓它更亮。這樣做,蔣介石就更亮了。

㈩ 西安事變 名詞解釋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陝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事件結果: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事件得以和平解決,張學良陪蔣介石夫婦回到洛陽,後轉飛南京。

張學良:12月26日,到南京後,張學良不幸被扣,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

楊虎城: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

軍隊: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社會評價: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變的發生和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作用。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西安事變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