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柏林升級時間
A. cod16冷戰柏林怎麼獲得
可通過新手任務獎勵武器。
戰區內目前現有的突擊步槍有10款,其中有改版武器和改造武器一款,其中改造武器是一些途徑獲得變種武器,變種武器是根據經典武器原型進行了功能方面的改動,面板數值也不同於原型。
冷戰柏林獲取途徑,新手任務獎勵武器,同比原版武器增加了4處可改裝的位置。由於141本身整體數據已經比較全面均衡,小夥伴們可以酌情考慮優先升級。
B. 以太坊平台版本怎麼下載
通過官網下載。
我們的推進非常快:第一個升級的測試網是Ropsten,計劃於3月10日升級。主網升級計劃在4月14日進行。如果你在運行以太坊節點,你應該盡快升級到用於測試網的、兼容柏林的版本,且在4月7日前升級用於主網的版本。查看下面兼容柏林的客戶端版本以及納入此次升級的EIP的細節。柏林升級時間經過多個月得計劃,柏林升級終於要來了!。
繼伊斯坦布Istanbul)與繆爾冰川(MuirGlacier)升級後,柏林升級計劃於以太坊主網區塊高度12,244,000部署。我們期望它在2021年4月14日周三左右上線,但由於區塊時間是可變的,確切日期可能有變。
C. 什麼時候兩德國如何統一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背景資料: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2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1990年8月23日,民德人民議院特別會議通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聯邦德國的提案。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輪「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
D. 三次柏林危機
第一次柏林危機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布了「關於改革植國貨幣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發行了「B」記德國馬克。這一行動成為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的導火線。
6月22日,蘇聯宣布在東占區和整個大柏林實行幣制改革,發行「D"德國馬克。
當天夜裡,西方派員將「B」記馬克帶入西柏林。
次日,兩種貨幣在大柏林同時流通,造成混亂;
美英法並於同一天宣布在西柏林也將實行幣制改革,流通「B」記德馬克。
6月23日,蘇聯切斷柏林同西佔區的陸上交通,後又停止向西柏林供電供煤。
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
西佔區突然的貨幣改革使蘇聯非常震怒,終於觸發了蘇聯封鎖柏林的「柏林危機」。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
蘇聯在柏林的行動是隨著它與西方三過斗爭激化而逐步升級的。1947年3月,對進入柏林的軍用列車和隨從人員進行檢查;在西佔區貨幣改革後,便開始對實行全面封鎖,除空中交通外,路陸和水陸都被切斷。致使美英花了很大力氣向西柏林空運物資,同時,對蘇聯實行反封鎖,並努力尋找談判解決問題的途徑。1949後,蘇聯有所松動,於5月12日取消封鎖。
柏林的封鎖與反封鎖,對蘇聯來說無疑是一種失誤。第一,蘇聯封鎖西柏林給西柏林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難,一般通過直觀來認識問題的老百姓,對切斷他們生活來源的蘇聯十分反感,而對西方的空運則感激備至。封鎖柏林是蘇聯的失人心之舉。第二,蘇聯封鎖柏林的目的是想以此對三大國施加壓力,使他們取消貨幣改革,甚至迫使它們從柏林退出並阻止西方三國建立西德政府。然而,蘇聯並沒有達到這一目的。5月4日簽署的協議達成解除雙方的封鎖外,沒有解決任何別的問題。
柏林封鎖期間,柏林市出現了兩個市政府。柏林的分裂成為德國分裂的先導。
第二次柏林危機
經過美蘇之間的斗爭和妥協,1949年5月5日雙方達成協議。從5月12日起,雙方取消封鎖。柏林危機結束後,美國加快了分裂德國的步伐。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1948年9月20日的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同時,蘇占區也積極籌建東德國家。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至此,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不久,聯邦德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民主德國加入華沙條約組織,東西歐之間的分野也於此最後完成。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它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一頁。由於德國位於歐洲中心,具有十分敏感的戰略地位,所以它的分裂不僅關系著德意志民族的命運,而且牽動著整個歐洲局勢的發展。斯大林逝世後,東西方關系開始松動。1955年7月,蘇、美、英、法四國首腦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德國統一和歐洲安全問題。西方堅持德國在不搞中立化、不搞非武裝化、不退出北約的條件下,「經過自由選舉」實現統一,企圖把德國完全納入西方聯盟。蘇聯則主張承認兩個德國存在的事實,分兩個階段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先讓東西德以平等國家身份分別加入兩個集團,各國承擔和平解決一切爭端,保證不使用武力的義務。然後取消兩大集團,代之以包括美國在內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這個建議遭到西方國家的拒絕。1957年,蘇聯首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此後又以西方憂心忡忡的「導彈差距」來恐嚇歐洲,結果反被美國用作將核武器引進西德的借口。1958年3月,聯邦德國議院通過了以原子彈武裝西德軍隊的決議。蘇聯認為,一個經濟上取得重大成就而又有原子武裝的聯邦德國對蘇聯和東歐是一個嚴重威脅。11月27日,蘇聯政府照會美、英、法政府,要求它們在6個月內撤走在西柏林的駐軍,是西柏林成為一個在聯合國監督下的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否則,蘇聯將單獨和民主德國簽訂和約並把進入西柏林的通道交民主德國管理。此後,盡管在柏林問題上美蘇之間的緊張關系有所緩和,但雙方的分歧依舊。其間,出現了東德人逃往西德的高潮,1961年7月每周約達一萬人。據西方統計,從戰後初期到1961年夏天,約有350萬人離開東德,其中不少是技術人員和專家。這不僅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在經濟上和國防上也給民主德國帶來嚴重的問題。1961年8月,華約成員國首腦會議支持民主德國提出的保衛首都和國家安全的措施——在西柏林周圍的民主德國國境修築一道牆。8月13日,蘇聯和民主德國在這一地區築起一道高達13英尺的「柏林牆」。西方對此提出抗議,美國表示要不惜動用武力保衛西柏林。美蘇雙方出動坦克部隊在柏林牆兩邊對峙,接著兩國競相恢復核試驗,持續三年之久的第二次柏林危機達到高潮。柏林牆鞏固了德國的分裂。
E. 以太坊(ETH)的Berlin硬叉什麼時間開始
以太坊(Ethereum)挖礦
Berlin硬叉將標志著大都市時代的終結。 這是以太坊歷史上的關鍵階段,分兩個階段執行(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包括幾個分支,包括亞特蘭蒂斯,伊斯坦布爾,最後在Berlin達到頂峰。
F. 求火線指令戰柏林攻略
火線指令戰柏林關卡槍械要求快速達成攻略:
游戲中玩家在通關後面關卡的時候,對槍械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進入關卡,例如第一章的阿登高地對於槍械的火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且是對機關槍和火炮的火力分別要達到一定的數值,才能進入關卡。
關卡火力達成需要對於槍械進行升級,升級需要金條或者戰爭幣,金條游戲中需要充值來完成,對於平民玩家而言,顯然不現實,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戰爭幣。戰爭幣游戲中可以通過任務來獲得,建議玩家可以直接通過通關之前通關過的關卡,每次通關都會有500+的戰爭幣獎勵,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但是刷戰爭幣還是很快的。一般刷幾局就可以得到好多的戰爭幣,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務了。火線指令戰柏林關卡槍械要求快速達成攻略:
游戲中玩家在通關後面關卡的時候,對槍械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進入關卡,例如第一章的阿登高地對於槍械的火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且是對機關槍和火炮的火力分別要達到一定的數值,才能進入關卡。
關卡火力達成需要對於槍械進行升級,升級需要金條或者戰爭幣,金條游戲中需要充值來完成,對於平民玩家而言,顯然不現實,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戰爭幣。戰爭幣游戲中可以通過任務來獲得,建議玩家可以直接通過通關之前通關過的關卡,每次通關都會有500+的戰爭幣獎勵,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但是刷戰爭幣還是很快的。一般刷幾局就可以得到好多的戰爭幣,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務了。火線指令戰柏林關卡槍械要求快速達成攻略:
游戲中玩家在通關後面關卡的時候,對槍械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進入關卡,例如第一章的阿登高地對於槍械的火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且是對機關槍和火炮的火力分別要達到一定的數值,才能進入關卡。
關卡火力達成需要對於槍械進行升級,升級需要金條或者戰爭幣,金條游戲中需要充值來完成,對於平民玩家而言,顯然不現實,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戰爭幣。戰爭幣游戲中可以通過任務來獲得,建議玩家可以直接通過通關之前通關過的關卡,每次通關都會有500+的戰爭幣獎勵,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但是刷戰爭幣還是很快的。一般刷幾局就可以得到好多的戰爭幣,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務了。火線指令戰柏林關卡槍械要求快速達成攻略:
游戲中玩家在通關後面關卡的時候,對槍械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進入關卡,例如第一章的阿登高地對於槍械的火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且是對機關槍和火炮的火力分別要達到一定的數值,才能進入關卡。
關卡火力達成需要對於槍械進行升級,升級需要金條或者戰爭幣,金條游戲中需要充值來完成,對於平民玩家而言,顯然不現實,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戰爭幣。戰爭幣游戲中可以通過任務來獲得,建議玩家可以直接通過通關之前通關過的關卡,每次通關都會有500+的戰爭幣獎勵,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但是刷戰爭幣還是很快的。一般刷幾局就可以得到好多的戰爭幣,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務了。火線指令戰柏林關卡戰鬥技巧
游戲關卡開始之前,對於每關都有特定的任務要求,玩家只需要完成任務即可,並不一定要殺光所以敵人才會通關成功。
例如阿登高低的任務要求是:摧毀敵軍輕型坦克,在游戲中只需要機會坦克就可以過關,其他情況無法通關。
狙擊手任務:辨認並擊殺目標,這里玩家在瞄準的時候,系統會自動辨認,藍色的是人質,如果擊殺就是失敗,紅色顯示的是敵人,擊殺就可以直接過關,所以玩家在戰斗過程中要首先清楚任務要求,根據任務來,通關就會非常簡單了。
G. 去賓士4s店裡改裝柏林之聲要多少錢
賓士4s店裡改裝柏林之聲在20000-50000萬元左右、一套柏林之聲控制器加上喇叭價格就在2萬元-5萬元左右、如果只更換喇叭就在15000-30000萬元左右。望採納、謝謝!
H. 柏林牆是什麼時候建的
1961年8月14日,柏林的市民一覺醒來,發現在原先東西柏林政治分界線的位置上豎起了一道高高的圍牆。生活在柏林東部的東德人敏感地意識到了這道圍牆對他們意謂著什麼,就在頭戴鋼盔的東德邊界士兵和人民警察開始進一步用帶刺的鐵絲網和預製件混凝土塊加固圍牆的幾天里,至少有數千名東德人不顧一切地越過這塊還沒有最後完工的封鎖線逃往西方的「自由」世界。這些人實際上是1949年以來260萬叛逃者當中的最後一批。隨著柏林牆在8月22日的最後完工,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圖發生了真正的變動,作為東、西方政治對抗的有力象徵,柏林牆的建成使「鐵幕」這一概念變得一點也不抽象,冷戰也隨之升級。盡管西方世界對東德的這一做法給予了一致而強烈的譴責,但是他們並沒有採取行動來重開邊界,至於西柏林的市民們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以驚人的速度離開,到西德的其它城市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准確地說是1946年3月,丘吉爾在談到歐洲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的時候,第一次用了「鋨幕」這個詞來描述「二戰」以後出現在以美國及其盟國為一方和以前蘇聯及其新的衛星國為另一方的新的對峙關系。按照在雅爾塔和波茨坦簽訂的協定,各大國沿著勝利前夕的軍事戰線劃分飽受戰火蹂躪的歐洲,蘇軍仍然留在布拉格、維也納和柏林,許多年來一直持孤立主義立場的美國外交政策很快表現出了對前蘇聯的恐懼,柏林成為這場新戰斗的前線。就在1948年西方以實行歷史性的空運供應物資挫敗了前蘇聯對這一分裂城市的封鎖以後,強硬的前蘇聯則乾脆讓他的東德同志關閉了東西柏林的邊界,高高的柏林牆成了雙方對峙的堡壘。
然而,柏林畢畢意太小了,全面的對峙必須有更為開闊的舞台,在此後的冷戰歲月中,全世界的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成為蘇美兩個大國鬥法的戰場,瘋狂的軍備競賽使人們幾乎每天都為很可能是一觸即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提心吊膽。地區性沖突差不多就沒有間斷過,而其背後總是蘇美兩國在操縱,全世界給鬧得雞犬不寧。
很難說得清楚東西方的冷戰對峙給被捲入其中的國家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多少不良影響。前蘇聯所擁有的強大的軍事力量足以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感覺到對手的強大,但是,對前蘇聯普通百姓來說,建立在豐厚物質基礎之上的「腐朽、墮落和糜爛」生活,並沒有引起他們太多的反感。當80年代末冷戰基本上宣告結束的時候,許多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年輕人最想得到的東西便是牛仔褲、傑克遜的唱片以及美國的轎車。
1989年11月10日,存在了28年之久的柏林牆被拆除了。6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的東德人第一次看到了一個完整的柏林城,而那些上了歲數的人在這個歷史性時刻來到的時候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那些曾經阻隔了他們與親友往來28年的牆磚鑿下來帶回家去好好收藏。
I. 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的球隊歷史
1892-1940年:草創時期
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是在1892年7月25日由兩對兄弟——弗里茨·林戴、馬克斯·林戴以及奧托·洛倫茲、維利·洛倫茲——在他們少年時建立,當時稱柏林哈化92俱樂部(BFC Hertha 92)。弗里茨·林戴把球隊命名為「赫塔」,這個名字來源於一艘蒸汽船的名字——弗里茨曾經和他的父親一起搭乘這艘船進行了一天的旅行。而當時這艘船的煙囪上的藍白兩色也成了今天柏林哈化隊的標志色。
在20世紀前,柏林哈化仍沒有自家隊衣,所有球員都戴一頂藍色帽子,以區別其他球隊球員。在1901年柏林赫塔成為了德國球類俱樂部協會(VDB)的一員。第一個賽季柏林哈化參加了第二級別的賽事,並取得了第二名。
1904年柏林哈化在一名餐館東主的資助下搬遷球場至柏林市的Gesundbrunnen區。1905-06年賽季柏林哈化贏得地區聯賽冠軍。1910年5月4日柏林哈化主場贏英格蘭俱樂部修安聯3:1。這場擊敗英格蘭俱樂部的賽事吸引了大量球迷注意。結果到了1909-1910年賽季,球隊改由屬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韋歷克擁有,成為俱樂部會長。當時入場人數已有17,172人(只計16場主場賽),177人成為會員,包括球員和球迷。
柏林哈化早年常受到財政短缺和降級威脅,故球隊需要進行重組,於1920年與當地一家富有俱樂部Berliner Sport-Club合並,自此新俱樂部便稱為Hertha BSC。合並後的柏林哈化績不斷進步,到1930和1931年還連贏兩屆德國聯賽冠軍。
1940-1970年:重回頂峰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處於戰爭狀態,柏林哈化被納粹黨控制,而俱樂部主場更在1945年被敵軍轟炸而毀。戰後柏林哈化由來自德累斯頓的球員和教練組成,因當時正值冷戰,柏林哈化亦受牽連,一度沒法參與任何地區性聯賽,後來改為參與西德聯賽。
1963德甲正式成立,柏林哈化被邀請加入,首場聯賽是主場對紐倫堡,比賽結果是1比1。由於當時東西德分裂,柏林市被孤立,柏林哈化一直都找不到出色球星加盟。結果他們只能在甲組聯賽下游打滾,甚至降級告終。1971年柏林哈化被指涉及操縱賽果丑聞,因而被揭露俱樂部有6億元馬克負債,隨時陷入破產邊緣,結果要以出售主場告終。
隨後柏林哈化重上正軌,在1974-75年賽季贏得德甲聯賽亞軍。1979年打入歐洲聯盟杯四強,在半決賽不敵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星隊。與此同時柏林哈化更在1977和1979年晉身德國杯決賽。
1980年-:載浮載沉
1979-80賽季柏林哈化成績低劣降落乙組。之後柏林哈化只能在聯賽升級又降級,降級又升級,1986年更跌落地區性聯賽,直到1988-89年賽季才重上乙組。
自從東西德統一以後,前來柏林哈化觀賽的人數大增,可是柏林哈化的成績依然故我,仍然只在低組別聯賽徘徊。直到1994年11月,文費特·薛馬達接管柏林哈化成為新任會長。他上任後不斷找尋資金注入,並在1996年聘請了於亞根·羅巴擔任主教練。結果柏林哈化扭轉了局面,逐步地升上甲組聯賽。柏林赫塔97/98賽季重新殺回甲級,在第一年站穩腳跟後,戰績一直不俗,在歐洲賽場也經常讓人刮目相看。2000年首次晉身歐冠杯,在面對眾多歐洲強隊下,仍能順利打入第二輪。2000和2001更連續兩屆贏得德國杯。當時柏林哈化收購了德國新晉國腳──迪斯拿,成為球隊的核心之一。
在2008-09賽季的德甲聯賽中,柏林赫塔成績有了大幅的提升,一度是聯賽最有可能奪冠的球隊之一。但最後被沃爾夫斯堡超過,聯賽排名第四位,獲得了參加歐洲聯賽的資格。
2009-10賽季,由於季前不少球員與俱樂部方面不和,加上俱樂部只顧節省開支,導致該季成績大幅下滑;上半程17仗僅以6分塾底,下半程表現即使有所改善,仍需要提前一輪降級德國足球乙級聯賽,是該首都俱樂部的第五次降級。
2011年4月26日凌晨,剛剛結束的本賽季德乙聯賽第31輪,柏林赫塔客場1比0擊退杜伊斯堡,赫塔提前3輪鎖定前二位置、時隔一年重返德甲賽場。 德乙第三十一輪最後一場比賽:柏林赫塔做客杜伊斯堡。由於本輪之前結束的德乙其他比賽中,暫居第三的波鴻未能贏球,柏林赫塔本輪只要確保不敗即可鎖定升級名額。賽前,赫塔的對手杜伊斯堡還保有理論上的沖甲可能,但上半時客隊拉莫斯的進球徹底搗毀了主隊的升級希望:第27分鍾,埃伯特右路傳中吊至遠門柱,拉莫斯停球後左腳近距離墊射叩關成功、他打入全場比賽的唯一進球。值得一提的是,柏林赫塔近期一直強勢,其最近10場比賽取得8勝2平不敗戰績,尤其最近9個客場7勝2平豪取23分。
根據德甲的升降級規則:德乙聯賽前兩名球隊直接升入甲級,德乙第三名將與德甲倒數第三進行主客場兩回合附加賽、以決定下賽季最後一張德甲門票。德乙聯賽還餘3輪,柏林赫塔贏下這場比賽後,領先第三名的波鴻達12分之多,這就意味著波鴻即便三輪拿滿9分、赫塔全負,波鴻也無法與柏林赫塔積分持平,柏林赫塔在經過一年的德乙煉獄後終於重返德甲賽場上。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身背數千萬負債,但是赫塔征戰德乙的這個賽季預算幾乎等於上賽季的兩倍,另外他們的主場上座率在全德所有主場中能排進前六:場均45300人是很多德甲球隊上座人數的兩倍。另外雖然球隊上賽季降級,卡查爾、弗里德里希、西塞羅等核心球員紛紛離隊另投他處,但科比亞什維利、埃伯特、尼邁爾、萊爾、拉斐爾、拉莫斯、胡布尼克等一批擁有多年德甲經驗的球員,加上一干異軍突起的新秀組成的球隊陣容,實力依舊高出其他德乙球隊一截。
在38歲的少帥巴貝爾的調教下,赫塔本季一路連奏凱歌。至今完成的31輪比賽中,赫塔在其中20輪占據榜首位置;從19輪開始,赫塔便沒有將榜首之位讓予他隊,一直領跑,赫塔甩開次席的奧格斯堡7分之多,最終拿下德乙冠軍,赫塔重返德甲。
在2011/12賽季德甲升級附加賽中,杜塞爾多夫2比2打平柏林赫塔,總比分4比3擊敗柏林赫塔,柏林赫塔無緣下賽季德甲聯賽,降入德乙聯賽。
2012-2013賽季柏林赫塔德乙第一名重返德甲。2013年4月22日,德乙聯賽2012/2013賽季第30輪柏林赫塔1-0小勝桑德豪森,在聯賽還剩四輪的情況下領先第三名的凱澤斯勞滕14分,提前四輪升級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