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eth還好的項目
Ⅰ 跑酷運動,誰可以告訴我詳細一點
跑酷即為Parkour。Parkour運動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特別是廢棄的房屋。 Parkour誕生於80年代的法國,「Parkour」一詞來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礙訓練場」的意思。 在2006年才由「奈落」帶入中國,成立中國跑酷官方網站(www.paoku.com.cn)並在中國推廣。現在喜歡跑酷的人在中國越來越多。
跑酷是一項街頭疾走極限運動,有點Free-running的意思,它們的區別在於Free-running更講求表演,而parkour是速度。配合猿猴一樣的靈活攀越。不過這項運動的熱衷者倒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青年亞文化所倡導生活方式。它幫助你只用本身的力量穿越任何障礙物,或到達一個目的地。跑酷不僅是門運動的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跑跳攀爬中的自由靈魂在運動中無限伸展,這的確是一門藝術。
【跑酷的來源】
[編輯本段]
「跑酷」最初由越戰中的法國士兵們發起,2002年在英國開始盛行,後來大衛·貝利(]DavidBelle)把它發揚光大。法國電影[Banlieue 13](暴力街區)即是展示PARKOUR街頭文化,主角DAVID BELLE是LE PARKOUR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在Parkour的世界裡, 練習者稱謂「Traceur」。Parkour 的動作是結合了所有自由的動作, 提升創意,並且鼓勵人們去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在Parkour的領域里,不少Traceur極力想表現flips、spin這些未收錄的的動作, 這也表達出了Parkour並不局限於某些固定的動作,甚至你也能夠把自己的「獨門武功」加到Parkour裡面。Parkour的動作追求的是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超出了常人的想像。
b]
【創辦人】
[編輯本段]
David Belle,25 歲,出生在法國。小時候,常喜歡在學校的屋頂上跑跑跳跳。他的父親事一位軍人,他受到父親的啟發,進而開創出PARKOUR這種運動。主演過電影Banlieue 13(13區、暴力街區)現在進軍演藝圈。
Sebastian Foucan ,法國人。Sebastian Foucan 和同年好友 David Belle 開發出 Parkour 的理念。他們已經經歷了10年,創造出新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受到了亞洲哲學的影響,決定要將本身的信念,從對抗負面的力量,轉換成「像水一樣的流動」。他之後選擇用自己的信念,開創出新的哲學。而這個立點是建立在自由的理念上。
他一直在傳達他自己的哲學並推廣Parkour這項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了Parkour 這項運動的國際代言人之一。
Sebastien 說過:沒有人開發什麼,你是被啟發,而且你有的時候還能夠提升你自己。他是建立Parkour思想的開創人。
YAMAKASI曾經是David Belle 待過的團隊,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結果便離開了這個團隊,YAMAKASI是薩伊的班圖語,意思是探索人類潛能激發身提與心靈極限的一種哲學他們想成為心智堅定身提強健的強者。對Yamakasi成立的動機,邵說,那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他們七個人小時候就認識,當時他們一起玩、一起跑跳,便約定試著去探索體能的極限。勞倫也表示,他們進行這樣的提能訓練只是想變得更強壯、保護家人,而不是想和別人打架。
【訓練「跑酷」】
[編輯本段]
基本素質要求
1.身體協調性很重要,也講天賦。如果天生協調性好,那玩起跑酷起步是非常快的,但如果天生就不好,那就有點「麻煩」了,一定得花大工夫好好練練身體協調性。
2.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東西,可以說,力量跟不上的話,永遠只能停留在某個台階而不能進步。肩部、臂部、背部、腹部,還有下肢的力量,要全面練習。
3.彈跳不是一定必需的素質,但對跑酷有很大幫助。
4.其實最重要的是,勇氣!每個人都有恐懼心理,但事實往往是,越緊張,身子越放不開,越容易受傷。
除了自己戰勝心魔之外,還要到類似室內訓練館的地方練習,因為這種地方備有墊子,在練前空翻、後空翻、牆壁翻轉時,不容易受傷。
找到自信後,就可以出去實戰了。
鍛煉時的基本功要求,簡單的動作要求及鍛煉方法
⒈韌帶要求——最重要的項目,尤其是針對腿(劈腿),手臂和腰部(拱橋)而言;
⒉彈跳能力——可以利用蛙跳來鍛煉。慢慢地從矮到高,近到遠。而且要鍛煉著地的准確性;
⒊落地即起——十分強調距離感的項目。人在遠處或高處跳躍落地時,再利用側滾馬上站起來或繼續下一個動作;
⒋手/肘彈跳——在奔跑的過程中碰到角落及障礙物,或要加大跳躍距離時。同時利用手或肘部在牆壁上的推動來增加跳躍的距離;
⒌准確/精確跳躍——鍛煉從一個目標跳到另一個目的地。從開始的近距離到最遠的距離跳躍,是為了鍛煉著地的准確性;
⒍翻牆——最基本的鍛煉。一陣輕松的助跑之後,快到目標時力量開始上提,先利用一個腳頂著牆壁,然後手抓著牆。再馬上用另一隻腳推牆,將第一隻踏牆的腳頂上去,雙手再助力一下。一般分成正面雙手按跳上去和背坐式轉身上去的;
⒎TIC-TAC——鍛煉時最常用到在避開一些障礙物的普通手法。速度不能減低太多,在跑的過程中,當你前面出現一口井,那就踏著井口附近的樹或牆面,彈過去再繼續向前跑。整個過程只能用腳,手不能用!高手可以踏4、5次翻過去;當跑步方向與牆面平行,比如巷道里邊,如果前面路被擋住,則藉助牆面,在牆上跑幾步,然後落地繼續。
⒏手/肘彈跳後手抓——鍛煉手的反應速度。利用手跳之後馬上再利用手繼續快速地抓住下一個目標!也可以用一手跳一手抓或兩手從一個牆壁推彈後去抓另一個牆壁等;
⒐降落練習——高運彈跳之後,落地時只利用雙腿來緩沖,而不能利用側滾來繼續下一個動作;
⒑盲跳——這個比較危險。在熟練准確性跳躍之後。在某些情況下的跳躍過程中可以閉上眼睛。但是照樣能感覺到自己要降落的目的地;只要你跳躍之前已經掃描過目標位置,然後在跳躍的過程中根本就不去理會目的地,這個就是盲跳;
⒒前空翻及後空翻——要求是在做完360度的前空翻及後空翻都要盡量回到原位;
⒓前翻及後翻——可以用手來支撐。要求也是在做完360度的前翻及後翻都要盡量回到原位;
⒔平衡感——最常見的用手倒立。最好的方法就是倒立後往反方向用手走到目的地;
⒕側空翻——有180度、360度和540度等。也有交叉翻或空中定型翻(就是空中翻到一半時,在空中突然慢下來再著地);
⒖貓跳躍——學貓的動作那樣。從一面牆跳到另一面牆時學貓的降落方法!一般有兩種方法,腳滑法和手抓法;
⒗猩猩跳躍——常見的基本功。像猩猩一樣,在奔跑的過程中用我們的雙手按著障礙物然後雙腳打開跨過去;
⒘精確度及平衡訓練——在一根管子上來回行走及學貓爬;
⒙插入練習——在奔跑的過程中利用單腳或雙腳甚至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先開始沖進一個進口處,如:天窗,窗口等;
⒚空翻/手翻過障礙——一般先從側翻開始的。高度都是以腰部的高度先開始的,剛開始可以先用手撐一下或讓朋友在旁邊幫忙推一推;
⒛單杠練習——可以用來鍛煉手抓力量。對一般想練空翻的朋友來說,先從單杠中找出在空中翻身或轉身的感覺是最安全的。
【跑酷本質探討】
[編輯本段]
跑酷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就是運動,是一種需要真正勇士精神的運動。歸根結底,跑酷是訓練人體快速移動能力的一種自然的方式,它將我們周圍任何可以利用的環境設施「為我所用」,這種「移動的藝術」既不需要特別的設備,也不需要專門訓練。
人體是從事這項運動的唯一的工具,對所有人來說,這就是運動的規則,因為它結合了所有人體的自然能力,比如跑、跳、攀爬等。這是一項能夠開發你潛在運動能力的一項體育活動。
無論你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這項運動要求你都要面對出現在你面前的障礙物,並「挑戰它」。這就需要結合靈活性和控制性。運動裝備很簡單,一件T恤衫,一雙輕便的跑步鞋以及一條運動褲。運動的時候,身體就像在駕駛艙的感覺一樣,你會突然發現你能控制自己瞬間騰空的身體。
跑、跳、攀爬、翻滾以及其他一些方法都可以利用,它不僅吸引你,也吸引周圍的人。所有這一切的目的就是,決不被障礙物所阻礙,無論它是牆、鐵窗、柵欄、樹木、岩石、交通工具、壕溝等。
生命就是危險。不管我們怎樣努力……都逃不過這無情的事實:危險絕不會消失。風險無處不在,而我們無處可逃。但我們可以學著去正確地控制危險,並把它減到最小。因此Parkour所存在的危險性相當大,而所有的Traceur在參與這項運動之前一定要先經過專業的訓練。專業的訓練意味著最重要的不是去練習,而是去理解這個運動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同時理解這不關於什麼。不是為了一個漂亮的飛躍或是從很高的地方跳下所帶來的嘩眾取寵或是吸引目光的效果,Parkour並不是在屋頂上跑來跑去或是其他那些挑戰死亡的特技,任何這樣認為的人都完全誤解了Parkour的本質。
Parkour是一個人移動技巧的提煉,要優美,要富有控制力,具備運動的高效性,同時進行自我的展現。這些目標要能在任何環境中實現。Parkour同樣取決於體格的發展和提升,練得強、快、高效:簡而言之就是要健康。這就意味著訓練時必須有著一個念頭:去盡可能地鍛煉自己的體格,更加有效地避免受到傷害的結果。權衡利弊、評估危機,利用有效的技巧更安全地通過一個障礙,所有Traceur的目標都是能自由自在地移動。環境不是重點,重點是精湛地掌握自己身體與環境的關系。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真相。而不僅僅是那些要麼出醜要麼出風頭的動作。不要被你在電影或電視上看到的所蒙騙了——幾乎所有的那些動作,都需要大量的安全和保護措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精湛的技巧只來自於嚴酷的練習和持續不斷的提煉基礎。沒有捷徑沒有秘訣。在任何可能的地方找尋正確的指導,注意學習和交流,盡可能和更有經驗的人一起訓練,這樣能不時地得到好的信息和建議。停下來思考,評估你自己訓練時所使用的保護措施,仔細檢查你練習使用的裝備,檢查其完整性和穩定性,濕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注意你自己的極限,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要把自己放得太開。如果你不能百分百地確定你有能力去安全地完成這個動作,那就不要做。多加練習,然後你覺得你行的時候再回來。
所有的生命都是危險,這很明顯。雖然像Parkour這樣一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的訓練確實會有一些危機。但因為有更強的綜合素質,Traceur可以更好地保護他自己以免受傷害。一個認真訓練的Traceur會更靈活敏捷,更少地遭遇事故。事實上在許多年中Parkour已經憑借自身的優勢發展成了一種專業訓練,很少有嚴重的事故。與其他極限運動相比,其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所以大量的訓練是在為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某些短暫卻不可避免的時候做准備:你必須從危險中逃脫的時刻。
【跑酷的哲學意義】
[編輯本段]
" The way is the path of silence.Cut across town quietly at your own speed.
Concentrate on footwork, Your Touch, Your own sensibility.
Look for cat-like silence and you will find the path...
This is the way"
《This is The way 》--Sebastien Foucan
生活就像是有障礙和挑戰所組成的.要克服這個過程.
如果你精通parkour, 那你的人生就會得到更多的東西.
了解Parkour的哲學比表現出簡單的東作重要得多 . 這可以算是一生中重要的課程.
但是如果你還要更了解他的內部哲學 ===== 一個學習Parkour的要素就是
陰陽:
根據陰陽說, Parkour是有兩種形態的
首先, 流暢和利落的動作就是"陰"
第二, 沖擊性的動作是"陽"
你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Parkour 不是流行的產物 , 而是心靈上的進化
要想動作是困難的事情 .如果沒有一個肯定的信念 , 要像動物一樣移動,像水一樣流動 ,來找運自己的平衡點. 這是很難做到的, 但這就是Traceur得道路.
在練習中, 專注自己比在乎外在環境更重要.
最重要的Parkour忠告就是依循自己的信仰. 按照步驟慢慢進行.
一個人獨自的訓練沒多大好處 --------人一定要互相的聯系. 如果你在聯系Parkour的時候發現了什麼積極的東西. 應該傳達給其他人.
不要忘記要有愉悅的心情, 這也是Parkour的重點.
不要忘了在訓練的過程中找尋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建立在快樂和了解Parkour的內容中, 你可以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節拍 .
【「跑酷」導致的一些事故】
[編輯本段]
姓名/國籍 死亡原因
Mansiysk(俄羅斯)~~~~~~~~~~~ 高空墜落,Mans在莫斯科的一次活動中,從4樓空翻時墜落,頭部觸地不幸死亡。
Alexei-Kens(俄羅斯)~~~~~~~~~ 高空墜落,他在一次跳越中,從5樓墜下死亡,同時他是全世界跑酷速降記錄的保持者,保持記錄是15米。
Егор (俄羅斯) ~~~~~~~~~~~~~ 他是莫斯科跑酷協會的前任會長,在一次訓練中從橋上翻越下去,不幸被橋下急速行駛的汽車撞到。
Борис(俄羅斯)~~~~~~~~~~~~~ 在一次活動中,側空翻摔到脊柱,一個月後,搶救無效死亡。
JOE(美國)~~~~~~~~~~~~~~~~ 黑人跑酷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在一次活動中喪生。
Andrew(美國)~~~~~~~~~~~~~ 芝加哥跑酷協會成員,在爬一座51M高的高塔時墜落喪生。
Leon(美國)~~~~~~~~~~~~~~~ 他在參加跑酷運動前是一位格鬥高手,酒後在街頭跑酷時被撞。
TOM(美國)~~~~~~~~~~~~~~~~ 一個普通的跑酷學員,紐約人,在私下練習跑酷時 發生墜落事件。
Buzan(英國 )~~~~~~~~~~~~~~ 英國跑酷玩家,速降時被碎玻璃割斷動脈。
aaron(英國)~~~~~~~~~~~~~~~ 英國跑酷玩家 訓練時發生墜落事件
Heather(挪威 ) ~~~~~~~~~~~ 死因不祥
Iben(愛爾蘭)~~~~~~~~~~~~~~~ 死因不祥
Carol(愛爾蘭)~~~~~~~~~~~~~~ 愛爾蘭跑酷發起者,是一名跑酷高手,參加跑酷運動前是一名軍人,死因同樣是墜落事件。
Beth Daniel(愛爾蘭)~~~~~~~~~ 此人是一名登山健將,死因是劇烈運動後飲食。
Teske(愛爾蘭)~~~~~~~~~~~~~ 愛爾蘭跑酷學員,只學了一個月,在一次活動中死於墜落事件。
Rachel (愛爾蘭)~~~~~~~~~~~~ Iben的搭檔,死於墜落。
Ⅱ 歐貝絲特bg-65筏輪為什麼會停產
市場疲軟。
由於整個大環境不景氣,訂單減少,產品銷路受阻所致。
筏釣以其高漁獲、高舒適性、休閑娛樂性高成為眾多釣魚人非常喜愛的垂釣項目之一。發展至今已演變為多種筏釣方式主要以排筏、橋筏、岸筏、船筏為主,其中排筏是最受歡迎的。筏釣主要組成部分為筏釣竿、筏釣輪、筏釣主線、子線、鉛墜和鉤,只要有了這些就可以進行筏釣了。
Ⅲ 美國安進公司的安進走自己的路
曼哈頓中區凱悅飯店的帝國舞廳通常用來舉辦嚴肅沉悶的午餐會。人們在這類午餐會一般都不怎麼出聲,還總是打盹。但在3月底的一個星期二,當安進公司(Amgen)首席執行官凱文·沙勒(Kevin Sharer)走上舞廳講台的時候,在他眼前的場面就像是舉辦搖滾音樂會似的。那天是這家生物技術領頭羊破天荒頭一遭舉辦「研發日」活動,有將近500名投資商和分析師涌進了大廳,他們和其他與會者爭先恐後地搶佔位置,期待著為集會喝彩。
沙勒已做了許多激起這些人好奇心的事。自2000年4月任職以來,他就一直致力於對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千橡市的公司進行大改造,同時不去觸動它那被人看重的生物技術企業的根基。這是一場困難的平衡表演,在解決公司痼疾的同時,又製造了新的壓力。改造涉及到公司業務的各方面,包括引進了新的人才、新的合作夥伴以及新的生產方法。例如,過去三年裡,沙勒從那些墨守成規的制葯公司──比如默克(Merck)和禮來(Eli Lilly)──招來了許多高級管理人員。研發主管羅傑·佩爾穆特(Roger Perlmutter)是最為傑出的新招員工之一,他十分精明,借用大制葯公司的制度建立了一套葯品研究的「指揮與控制」流程,力求將生物技術公司所具備的自由創造力與其制葯業競爭對手更傳統、更審慎的方法結合起來。
這是一種新模式,每天都在接受檢驗。但安進除了變革,別無選擇。這家生物技術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時間里發展順利。在90年初,它推出了兩種重量級葯品──可注射的蛋白質葯物 Epogen(紅血球生成素)和Neupogen(白血球生成素),得到了將近17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2003年,Epogen的銷售收入為24億美元,Neupogen為13億美元。憑著極高的利潤率,安進將大比例的營業額轉化成了現金,但它的研發開支卻很少能轉化成所需的新產品,以推動正在放緩的增長。
整個制葯業目前正在竭力恢復生產增長的勢頭。眼下,安進公司從受人喜愛的生物技術企業向完全的制葯公司的轉變,受到了整個制葯業的密切關注。根據英國國際醫葯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cines Research)的統計,在過去十年裡,葯品研發總開支翻了一番,而發布的新葯數量卻下降了三分之一。像默克和輝瑞(Pfizer)這樣的制葯公司,背負著層層的官僚機構,正在拚命努力替換掉那些失去了專利保護的重量級葯品,它們現在已經成了規模龐大而缺乏活力的市場營銷和銷售企業。而生物技術企業三年來一直飽受市場低迷的煎熬,資金來源漸漸枯竭,幾十家公司的規模縮小了,有的甚至徹底銷聲匿跡了。1994年,生物技術企業千年制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在發給員工的T恤衫上還在誇耀「凡事皆有可能」,過了7年,T恤衫上的字就變成了「專注的執行」。這哪裡還像個口號!
近些年,一些行業觀察家認定,安進公司將是葯品行業扭轉頹勢的最大希望所在。在沙勒積極應對挑戰,以求管理好這家既龐大又有創造力的公司的時候,他們的看法就更是如此。這些高期望在現實中的反映,就是當前安進高達830億美元的市值,這一數字超過除了行業巨頭輝瑞、強生(Johnson&Johnson)和默克之外的所有制葯公司。但是,隨著安進的規模急速膨脹(去年銷售額為84億美元,利潤23億美元),分析師們有了不同的意見。分歧在於安進是否還有潛力繼續保證在每股盈利年增長30%的情況下出現投機性生物科技股溢價。近來安進股票的目標價格在62美元到90美元之間浮動,也體現了人們認識上的混亂。有的分析師最近還大幅下調了他們的盈利預測。
正是由於這些情況,使得投資者和分析師迫不及待地湧入凱悅飯店的舞廳,想要聽聽安進首席執行官能帶來什麼產品信息。他們期望很高,結果卻讓他們有些失望。沙勒沒有提供更好的贏利前景,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帶來令他們驚喜的消息,未宣布一種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的重量級新葯。在當天活動結束後,安進股票價格下跌超過2美元,報收57.83美元,與7月份的72美元高價相比,降低了20%。數天後,沙勒真的帶來了重大消息,他宣布出資13億美元收購癌症專業生物技術公司Tularik79%的股份。市場對此基本不為所動。有人表示懷疑,嘲笑安進已經完全成了大制葯公司;有人提出批評,說它已經喪失了活力。然而,公司的領導層仍然對自己頂住懷疑、化解批評的能力抱有信心。佩爾穆特說:「我們就是要證明,價值800億美元的公司仍然能保持住那種(生物技術企業的)特色。」
凱文·沙勒是在市場轉入低迷時出任最高職位的。他是安進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卻不是公司的新員工,他已在前任首席執行官戈登·賓德(GordonBinder)手下當了八年的首席運營官。在此期間,他迅速熟悉了生物技術行業。在賓德於1992年把他從長途電話運營商MCI公司招來之前,他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他曾擔任MCI營業額60億美元的業務市場部門的主管,但在確認無緣走上最高崗位後,他離開了那家公司。
從海軍退役後,滿懷抱負的沙勒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開始了他的商業之旅;很快,他又轉投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在那裡,這個衣阿華人在通用電氣擔任兼並與收購高級顧問。1989年,正值41歲盛年的他得到了通用電氣飛機發動機部門的一個肥缺,但在上任的第一天即辭職,出人意料地跳槽到了MCI。沙勒把這個決定歸結於自己年輕氣盛。3M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8226;麥克納尼(Jim McNerney)當時任職於通用電氣的計算機服務部門,他記得沙勒「精力充沛,樂觀向上,有股風風火火的勁頭」,但容易感情用事。
或許是因為視力不好,沙勒沒有像他老爸那樣當上海軍飛行員,但他有著敏銳的眼光,使他在擔任安進一把手之時看出了時代將要發生變化。2000年,盡管Epogen和Neupogen仍然具有相對壟斷的地位,但安進已經著手研究Aranesp這樣的產品。這是一種治療貧血的葯品,比起Epogen葯效更為持久,可以與強生公司治療貧血的重頭葯物Procrit競爭(安進給紅細胞生成素申請了專利,這種蛋白質能刺激血紅細胞的產生,但在1985年,缺乏現金的安進與強生達成協議,分享該葯物的全球市場)。安進還計劃進入炎症和腫瘤等競爭激烈的領域。沙勒說:「我們從壟斷進入競爭,我知道沒有公司成功過……從來沒有,」他笑了笑,然後接著說:「所以我對此很關注。」
沙勒知道,安進十分珍視的企業文化需要改變了。公司的前兩任首席執行官羅思曼(George Rothmann)和賓德也是研發部門的實際負責人,在他們任職期間,研究(實驗室工作)和開發(臨床試驗)在公司一直受到冷落。營銷人員根本沒有融入到葯物研發流程中去。曾有近十年的時間,安進沒有推出一種新葯,這並非偶然。
沙勒堅信,安進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改革。在公司核心部門工作的八年裡,他發現了大量冗餘職位。執掌大權後,他開始對高級管理層進行改組,表現得就像一位「空降的」首席執行官。剛一上任,這位新任首席執行官就清理管理層的職位,副總裁職位原本40個,如今有一半已不復存在。為了加快公司的新舊交替,他還從大型制葯公司的陣營招來了許多新員工。在這些公司之間,對人才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
52歲的喬治·莫洛(George Morrow)是沙勒補充的首批員工之一,他以前是葛蘭素威康(GlaxoWellcome)美國公司(營業額65億美元)的主管,接管了安進的銷售和營銷業務。筆者問他:安進的商業化流程有什麼何題?他笑了起來,斜著身子問:「你來這多久了?」他說,沒有什麼流程,只有一連串互不關聯的步驟。為了將這些步驟整合起來,他迅速建立了產品戰略團隊,交由臨床醫生和「將握有產品」的高級營銷代表共同領導。
不過,沙勒最英明的聘用之舉,是招來了佩爾穆特。他是安進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研發主管。他在默克干過四年,爬到了葯物研發執行副總裁的職位。此前,他在華盛頓大學免疫學系任教,當時在容不得瑕疵的學界就享有極好的聲譽。調研公司Bench International的生物科技人才招聘主管斯蒂文·威廉姆斯(Stephen Williams)說,「他以率真精神和科學知識吸引了人們。」在默克公司,他領導著那支開發了消炎葯偉克適(Vioxx)的團隊,目前此葯銷售額為25億美元。像莫洛一樣,51歲的佩爾穆特也面臨著不暢通的環境,葯物研究和臨床試驗兩個團隊各行其是,不相往來。當2001年4月他把兩個團隊的高級職員叫到一起的時候,他說,這是第一次有這么多人坐在同一個房間里[安進前任研究主管、1997年離開公司的瓦普內克(Daniel Vapnek)不同意這一點,聲稱在他任職期間,「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之間的溝通非常好」]。
當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碰頭的時候,佩爾穆特便發現相當一部分研究項目將永遠結不出果實。令他驚奇的是,安進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比默克還多。因此,佩爾穆特砍掉了其中一半,將研發資金注入到那些最誘人的葯物中。「我想做的是,為安進引入最好的研發機構所具備的嚴格與紀律,同時又不破壞它的創業精神,」佩爾穆特說,「要做到這點,就要引入指揮與控機制。」
佩爾穆特著手召集能適應嚴格要求和紀律的員工。在高層位置上,他安插了兩位從他到默克工作時就熟識的人:約瑟夫·米萊蒂奇(Joseph Miletich),擔任實驗室研究和臨床前研究高級副總裁;貝思·賽登伯格(Beth Seidenberg),擔任開發高級副總裁。兩人都是安進執行委員會的成員,這意味著在安進11位最高級別官員中,有4位來自默克。還有一位是信息總監哈桑·代伊姆(Hassan Dayem)。有人可能會質疑,從處境艱難的默克招來這么多人是否明智,但在吸引天才科學家方面,默克一直很順利(留住人才則是另一回事)。自高級經理以下,安進的各業務部門充斥著來自大制葯公司的人才。
研發部門的員工中有60%是2001年1月後來到公司的。快速吸納新人才對公司的性質產生了深刻影響。生物技術企業千年制葯公司(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在90年代有過快速的增長)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列文(Mark Levin)說,他經常招聘前大型制葯公司的員工,但他更願意要那些已經先在別的生物技術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因為這段時間可以讓他們消除舊習。生物技術公司的招聘人員認為,在安進並不必然如此,因為如今安進與大型制葯公司在文化上的共同之處,要比它與小型生物企業的共同之處更多。生物技術行業的獵頭約翰·菲力浦(John Phillip)說,「從葛蘭素去安進,要比從一家生物技術新創企業進入安進更容易。」
佩爾穆特較為刻板的研發運作方法也許很有必要,但已經惹惱了一些員工。一位搞臨床前研究、從大公司來的安進員工說:「以前科學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現在什麼都成了商業決策。」新員工常常對安進層層的管理機構感到驚訝。安進花費6.25億美元建立了漂亮而顯眼的新研發中心,它俯瞰西雅圖的艾略特海灣。該中心的流程開發副主任維克多·馮(Victor Fung)說,介入決策的人非常之多,讓「我覺得自己像是專職負責連線的總機轉接員似的」。這位從事臨床前研究的員工補充說,「它和我來的時候為之工作的公司完全不同。」
沙勒說,他完全不贊成有人所謂商業動機已經凌駕於優秀的科研之上的說法。盡管他和佩爾穆特都聽到了有人對壓抑的官僚作風感到難受的反映,但他們說這是大機構中令人遺憾的現象,對增長如此之快的機構來說尤其如此。隨著安進文化發生了變更,員工也出現了雙向流動。洛杉磯的一位風險資本家說,「有些離職的情況以前從未在安進發生過。」安進人員流動率在2000年為5.2%,現在是6.7%,略有上升,但仍低於大制葯公司。所以說,盡管留在公司的老員工可能不喜歡新的安進,其中有些人嘲笑它成了「西部的默克」,但是他們正在努力適應它。
一直以來,安進的位置既是寶地也是凶地,它位於聖莫妮卡山馬裡布海灘的正北。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氣候不夠宜人,你就很可能覺得那是塊寶地。說它凶,是因為洛杉磯西北的千橡市對於生物技術企業來說是不毛之地。安進的大本營過去就非常荒涼,電視劇《硝煙》(Gunsmoke)有許多集就是在那裡拍攝的。與世隔絕成了安進的一大特點。安進的同類公司,比如Genentech和Genezyme,都在各自總部所在地與興起的新創企業長期開展合作,而安進卻幾乎不搞這些,滿足於Epogen和Neupogen帶來的大把鈔票。
在同一些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安進漸漸得到了一點清高乃至傲慢的名聲。這些小公司渴望用它們的發明成果來換取安進的現金和產品。一位生物技術顧問說,「人們習慣上認為安進難於接近,它有兩種大獲成功的產品,所以他們似乎覺得不需要吸收新技術」(公司的第三種重量級產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Enbrel,是在2002年花了103億美元收購Immunex之後得到的)。
沙勒接任後迅速做出決策,公司必須拋棄這種單乾的策略,應積極尋求合作以加強生產。然而,公司的智囊團一直沒意識到,他們在達成協議方面已經有了麻煩,直到今年2月,他們競購心血管病專業公司Scios失敗,讓強生公司買了去。當佩爾穆特和Scios接觸時,他發現這家公司的人對安進還抱著從前的看法,這對他是當頭一棒。他說:「外面的人不知道現在這家公司已有了多大的不同。我們應該走出去和人們說一說。」所以,他們四處奔波,把介紹材料發往波士頓、舊金山和西雅圖的新創企業,他們很快收到了回報:安進去年簽訂了68項協議,而2002年和2001年的數量分別是40和25。
最能體現公司新策略的交易,是在去年與南舊金山的腫瘤學專業公司Tularik簽訂的夥伴關系協議。沙勒不久前已同意收購這家生物技術企業。腫瘤學在生物技術企業中是最熱門的葯物開發領域,安進在癌症上投入的資源比其它任何特效葯都多。現在,安進沒有著力於那些起外圍作用(如消除化療病人的感染等)的葯物,而是正在開發抗擊癌症本身的葯物。它已經就合作事宜同Tularik談了多年,但直到2003年2月佩爾穆特把一支團隊帶到舊金山灣區,事情才有眉目。
雙方會議結束後,佩爾穆特又私下裡同Tularik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達夫·戈德爾(Dave Goeddel)進行了交談。戈德爾是生物技術的先驅,是1978年Genentech公司聘用的第一位科學家,他在那裡研究公司的第一種葯物──胰導素。Tularik公司已經先同兩家公司談過它的癌症基因探索計劃。佩爾穆特說,「這讓人沒法接受,我們才是你們理想的夥伴。」過了不到一個月,安進提供了更誘人的報價,簽下了這個協議。戈德爾說,「小公司的好處是,一有決定就立即可以行動。能有一個和我們行動同樣迅速的大合作夥伴,是件好事。」
與Tularik的協議還表明,安進決心進入小分子葯物領域。這類葯物可以製成葯片,目前還被大制葯公司所獨占。3月初,安進獲得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的許可,得以研製其第一種口服葯Sensipar,這種葯物可治療一種叫做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腺異常疾病。安進涉足小分子領域意義重大,原因有二:一是它增加了一種特殊疾病的治療方法;二是小分子葯物的開發完全不同於大分子葯物,難度要大得多,需要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投入。沙勒認為,這樣的投入對保障安進的未來是必要的。
在紐約的「研發日」活動是安進第一次進行此類展示,因為它以前的產品開發並不值得誇耀。Aranesp(療效持續更長的Epogen類葯物)和Neulasta(2002年發布的Neupogen改進型葯)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但這兩種葯品都是同一研究課題下的變種葯。安進還擴大了風濕性關節炎葯品Enbrel的用途,去年它達到了重量級葯物的水準(銷售額13億美元),用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和干癬性關節炎(在美國有4,500萬成年人患皮膚干癬病,其中的23%患有這種關節炎)。安進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還能用它治療牛皮癬。而Sensipar是兩年來公司推出的唯一產品。競爭對手Genentech公司近來獲得了一些廣受矚目的葯品生產許可,比如治療直腸癌的葯物Avastin。去年,它有多達20個項目投入了生產,這些項目的研發經費總和還不到安進16億美元經費的一半。安進的一家競爭對手BiogenIdec公司的研究主管伯特·阿德爾曼(Burt Adelman)說:「照(安進的)規模來看,它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在佩爾穆特任職的頭三年(2001-2003)里,安進已有23個項目進入了開發(意味著起動臨床前研究流程),比它前十年推出的項目總和還要多一個。前景最看好的是AMG162,一種針對骨質疏鬆症的單株抗體,將在今年進入臨床三期試驗(收購Tularik後,又會有五個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項目投入生產)。在今年的臨床試驗中,安進需要徵招的患者由2002年的27,700名增加到50,000名。佩爾穆特說,「與許多大葯廠相比,我們是非常高產的公司。」
對於作為安進公司核心的雙重特點,人們有什麼看法呢?安進的執行官們想讓公司兩者兼而有之。如果與大葯廠相比較對他們有利,他們就很樂意進行這種比較;但如果涉及「文化」之類的內容,他們就會斷然拒絕與大葯廠做任何比較。我們可以理解,安進或者其它生物技術公司如果被打上「大葯廠」的標記,就會陷入恐懼,這些標記背負著「創造力萎縮」的惡名。「我現在把安進看成一家制葯公司,」一位做臨床前試驗工作的員工說,「公司要想成功,就必須走這一步。」
到沙勒辦公室的訪客都會看到牆上那幅卡斯特將軍(General George A. Custer)巨大的現代藝術肖像畫,畫中的將軍陰沉地向下注視,提醒著沙勒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對手。在去年讀了作家埃德加·文森特(Edgar Vincent)的英國海軍英雄納爾遜(Horatio Nelson)的傳記後,沙勒找到了新的榜樣,並定做了納爾遜的畫像。納爾遜以敢於違抗命令、勇於冒險著稱,但和卡斯特不同,他不會貿然闖入險境。文森特認為,納爾遜還非常善於溝通與合作,會運用政治手腕,使他的革新計劃贏得內部人的支持。從這點看,這正是沙勒在安進所要做的──徵得了大夥兒的一致同意後,再採取大膽而迅速的行動,去冒經過認真估算、有巨大回報的風險。對此,整個制葯行業將拭目以待。
Ⅳ 如何參與TRUE Staking
在我們熟知的大部分項目的 Staking 對一個節點抵押代幣的數量並無限制,比如 EOS、TRON、Cosmos 等項目;或者通過抵押金率來作出一定限制,比如 Tezos、Wanchain 等項目。但 ETH 2.0 與這些委託抵押模式非常不同,它的每個節點都需要抵押也只能抵押32個 ETH, 如果我有 320 個 ETH,就需要建立 10 個節點。
ETH 2.0 的這種 Staking 設計和它的分片鏈結構是相適應的,通過強制設定 32ETH 的固定抵押數量可以保證全網節點的數量比較多,也保證了不會有抵押數量巨大的頭部節點在某一條分片鏈上有較為壟斷的記賬控制權,ETH 2.0 挖礦的去中心化程度會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
區別二:本金與收益不是一種幣 ,早期均無法交易
除了 Ontology、Vechain 等雙幣結構設計的項目外,一般 Staking 挖礦都是「鎖什麼幣,賺什麼幣」,但是 ETH 2.0 鎖定的是 PoW 主鏈上的 ETH 代幣,發放的收益卻是信標鏈上的BETH代幣,它們在本質上是兩種幣。因為兩條鏈並不會很快地實現互通, ETH 與 BETH 在公開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估計也不會完全一致。
在預期明年上線的階段 0,ETH 2.0 不會有交易功能,即便驗證人(節點)退出 Staking,本金、收益也無法從賬戶中轉出,因此早期參與的節點的所有本金、收益都是近乎於鎖死的狀態,只能等待 ETH 2.0 進一步開發,逐步實現賬戶交易功能。
區別三:早期不存在去中心化委託挖礦
「委託」這項功能可以使代幣與代幣所承載的出塊權相分離,持幣者能夠將出塊權委託給信任的節點代為參與共識並贏得獎勵,這也是使得 Staking 廣為大眾所認識,並逐漸火熱的原因。但在 ETH2.0 的前兩個階段(階段 0、階段 1)均不存在去中心化委託挖礦,這意味著持幣者只能自己建立節點運行,或者將幣交給中心化的礦池代為挖礦,但代挖礦相當於把幣轉給別人託管,存在本金的安全風險。
第二,需要了解以太坊 Staking 的參與條件。
以太坊 Staking 的參與門檻不是很高,硬體上看,家用電腦的性能就可以運行一個節點。以太坊希望通過低門檻鼓勵更多的持幣者參與進來,達到盡可能去中心化的目的。
因為持幣者不是專業的節點運營商,一般來講無法保證節點 24 小時運行,因此在經濟模型的設計上,以太坊 Staking 對於節點離線的懲罰力度非常小,連續 3 天離線的懲罰在 1% 左右,但離線時間越長,懲罰力度會越大,21 天離線會懲罰 50%。
對於參與者來說,24 小時運營節點可以保證最大收益,同時也要做好節點版本升級、防止「雙花」、故障監測防災等工作,屆時會有節點運營商推出專業的節點運營服務。
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後,讓我們看看以太坊 Staking 的收益分析 。
ETH 2.0 的年增發率是隨全網質押率動態變化的,以目前公布的規則看,年增發率與全網質押率的增長是 0.5 次方的關系。全網質押率越高,年增發率越高,單個節點的年化收益率越低。全網質押 10% 時,節點的年收益率為 5.72%。
Ⅳ 大陸科學鑽探概述
劉寶林
科學鑽探是為地學研究目的而實施的鑽探,是通過鑽孔獲取岩心、岩屑、岩層中的流體(氣體和液體)以及進行地球物理測井和在鑽孔中安放儀器進行長期觀測,來獲取地下岩層中的各種地學信息,進行地學研究。在陸地上施工的科學鑽探稱為大陸科學鑽探。
國際地球科學界認為只有通過鑽探直接觀察和研究地殼內部正在活躍進行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特徵及其過程,才能取得對地球科學真實的、精細的認識,驗證遠距離探測的論斷,提高探測的可靠性。
按1993年9月在德國召開的國際大陸科學鑽探會議商定,科學鑽孔深度的定義是:淺孔為2000~4000m(用深型岩心鑽機施工),深孔為4000~6000m(用旋轉鑽機施工),超深孔為6000~15000m(用巨型鑽機施工)。此外,湖泊鑽探也是科學鑽探的一部分,鑽孔深度一般在10~500m。
大陸科學鑽探是當代地球科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型科學工程,是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的必由之路,是帶動21世紀地球科學和相關學科技術發展的大科學。大陸科學鑽探是由地質超深鑽探發展而來的,預期目標主要是為了研究深部地質學問題。實際上,經過科學選址而實施一些淺鑽孔同樣可以研究某些重大地球科學問題以及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諸如氣候、環境、地震以及有毒廢料的安全處理等課題。
1 ICDP(International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gram)簡介
1.1 成立背景
1992年11月,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大科學論壇評述了大洋和大陸鑽探全面進行國際合作的問題。1993年8月31日到9月1日,在德國Potsdam國際大陸科學鑽探會議上提出了ICDP框架;9月2日,在KTB現場「國際大陸科學鑽探會議管理者會議」上,15個國家的代表參加,決定成立ICDP籌備組,由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的R.Emmermann教授負責草擬ICDP的有關章程。1996年2月正式發布「ICDP發起書」。
1.2 ICDP的任務
獲得可靠的資金,進行有效的規劃,履行可行的對全局有重大意義的計劃;
確認適合科學鑽探的國際合作場址;
確保進行適宜的前期場址調查;
為鑽探項目提供技術支撐核心;
確保對計劃進行恰當的監控;
確保項目成果有效地發布傳播。
1.3 ICDP的准則
國際性——地質科學、工程技術、資金等進行國際合作;
全球性——開展具有全球意義的大課題;
必須經過鑽探——必須通過鑽探才能解決的問題;
社會需要——如解決能源、礦產、地質災害、氣候、環境等問題;
鑽孔深度與成本——在滿足科學目標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鑽探難度;
活動的過程——研究目前活動的地質現象。
1.4 ICDP與ODP的差別
ICDP——鑽探地點在某個國家,首先獲益;研究世界級的科學問題;研究38億年的地球歷史;必須冠以「Scientific」。
ODP——鑽探地點、條件、孔深和工藝技術多樣化;在公海鑽探,是全球性的計劃;研究1.8億年的地球歷史;本身就是科學目的,不必冠以「Scientific」;主要設備為鑽探船,工藝技術比較成熟。
2 大陸科學鑽探的作用
研究地震、火山噴發的物理化學過程以及降低其影響的最佳方法;
研究近期地球氣候變化的模式和原因;
研究隕擊事件對氣候和集群滅絕的影響;
研究深層生物圈的性質及其與碳氫化合物和礦床的形成、生物演化等地質過程的關系;
放射性和其他有毒廢料的安全處理;
沉積盆地和碳氫化合物的來源及演化;
礦床在各種地質體中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板塊構造、熱力學、物質和流體在地殼中運移的基本物理學過程;
如何更好地解釋用於了解地殼結構和性質的地球物理數據。
3 大陸科學鑽探的現狀
目前美國、俄羅斯、德國、加拿大、日本、法國、英國、瑞典、紐西蘭、比利時、冰島、澳大利亞、奧地利和瑞士等國家都開展了科學鑽探。全世界計劃完成近百口科學鑽孔,其中深鑽孔10餘口。具有代表性的科學鑽探計劃如下:
已經完成的有:
1960年,美國提出國際上地幔計劃(IUMP)。
1965年,開始實施深海鑽探計劃(DSDP)。
1970年,蘇聯開始SG-3大陸超深鑽孔施工。
1983年,開始實施大洋鑽探計劃(ODP)。
1984年,美國組建DOSECC,計劃完成29口科學鑽孔。
1987年,德國開始KTB先導孔施工,1989年完成,終孔深度4000.1m。
1990年,KTB主孔開始施工,1994年9月完成,終孔深度9101m。
2001年,ICDP計劃已批準的項目及執行情況(見下表)。
地球科學進展
3.1 原蘇聯
原蘇聯的大陸科學鑽探實施最早,鑽孔最多,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施了幾十口基準井。1965年確立了超深鑽實施步驟,地質學家別科亞耶夫斯基等根據深部地球物理資料提出,為獲得完整的地殼剖面,至少要在6個地區打科學超深孔。原蘇聯國家科委為這一龐大規劃組建了「地球地下資源與超深鑽探部門科學委員會」,有95個單位參加,由原地質部部長E·A·科茲洛夫斯基任主席。設計施工超深孔18口,其中SG-1孔設計深度12000m,SG-2、SG-3孔深15000m,其他15口是深6000m左右的先導孔(衛星孔)。1970年SG-3超深井開鑽,設計15000m,1986年3月終孔深度12262m,為目前世界第一深井。1988年在亞羅斯拉夫國際科學鑽探學術會議上公布原蘇聯科學鑽探取得了40項重大科研成果。
3.2 美國
從1961年開始至今,執行了一系列海上科學鑽探計劃,如莫霍計劃、DSDP深海鑽探計劃、ODP大洋鑽探計劃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海上鑽探設備復雜、費用昂貴。1993年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把船開到陸地上來」,要大力發展大陸科學鑽探。
美國大陸科學鑽探計劃(US/CSDP):
已經完成的鑽探項目有:伊尼歐(INYO)井1~4號、巴耶斯破火山口1號、伊利諾斯井(VC1,VC2A,VC2B)、索爾頓湖、長谷、卡洪山口及上地殼項目。
計劃實施的項目有30多個,深度超過6km的有:阿巴拉契亞深部取心鑽孔、伊利諾斯盆地超深孔、得克薩斯海灣海岸超深孔、夏威夷島深鑽項目(正在實施中)。
90年代美國將主要實施五個項目:即卡特邁的諾瓦拉普塔、卡洪山口第三階段、巴耶斯破火山新項目、紐克克盆地鑽、基礎鑽探項目等。
1974年美國在俄克拉何馬鑽成了大陸科學鑽孔羅傑斯1號孔(Betha Rogers N0.1),孔深9583m。1985年在國家科學基金會領導下,制定「大陸科學鑽探計劃」(CSDP),選定孔位29處,陸續取得重大成果:①1985年在索爾頓S2-14#孔執行以研究高溫地熱為中心的科學鑽探(SSSDP)計劃,1986年3月鑽到3220m,貫穿沉積層到達下部閃長岩相角岩,中靶溫度為353℃,為世界第一口高溫地熱井;②1986年陸續沿聖安得烈斯大斷層施工10口科學鑽孔,平均深度為5000m,以監測研究加利福尼亞州大地震發生機制。在卡洪隘口(Cajon Pass Hole)施工的第一孔經岩心磁法定向(佔10%)、熱導率、熱輻射、應力場、波速等測試,發現斷層帶摩擦應力近100MPa,產生局部熱導率異常1HFU(=40 MW/m2),美國地調局以此孔作地震觀測孔,以上述量化臨界數據提供多次地震預報,均大大減少了災害損失;③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用10年時間在Fenton Hill在水平相距30m處鑽兩口以勘探與開發「乾熱岩」直接發電的科學鑽孔,深度分別達3200m、4500m,直達火山岩體,用水力壓裂使兩孔相通,形成「熱倉」,孔底溫度達300℃,一孔注入冷水,另一孔排出溫度為200℃以上的干蒸氣,並用此蒸氣直接發電。④沿聖安得烈斯施工的科學鑽孔在2000m處的結晶岩基底岩中發現嗜溫菌(Thermophilic bacteria),為研究地表以下生物活動提供依據。它的分布、總的數量、對油氣生成的關系、它同地表生物活動的關系、以至同生物起源的關系、地下生物圈邊界等等,留待科學鑽探去勘探解決。
3.3 瑞典和西歐各國
在原蘇聯科學鑽探發現深部地下有碳氫化合物等流體的成果鼓舞下,瑞典以及歐洲共同體等缺乏石油的國家,建立了OECD(歐洲經合與開發組織)將科學鑽探列為大科學項目(Mega-Science)。瑞典首先在錫利揚(Silijan)大隕石坑施工Gravberg 1號孔,深6350m,取得油氣樣品85桶(約合18.5 t),化驗後,其成分無異於普通石油天然氣,並含有極細磁鐵礦粉末,引起世界矚目。科學家們推斷油氣來自上地幔裂隙,屬非生物源油氣,其後又布置另一口Stanberg No.1號科學鑽孔。
3.4 德國
德國大陸深部鑽探(KTB)到1993年9月2日鑽深為8312.5m,(在孔深為8008.6m時,地溫為215℃)。KTB目前獲得的主要科學成果是:①證實了深部的溫度變化和熱轉移,查明了深達6km多的地殼熱結構;②修正了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資料(反射地震、地電、重磁異常等),查明了地球物理結構性質和非均一性;③發現了地殼中流體的來源、成分和運動規律,對於開拓新的能源和探討礦床成因有重要的意義;④測出了深達6km、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應力分布資料,對於預測地震、火山等災害有重要意義;⑤發現在莫霍面以下還存在地球磁場,在理論上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KTB在實踐中還研發了一系列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其中最主要的是:①研製和使用了巨型鑽機,在鑽探設備自動化上取得重大進展。KTB的鑽探設備主要技術指標:鑽塔高度83m,設備總重2500t,10000m鑽桿重400t,最大大鉤負荷800t,總功率9500kW,泥漿泵流量1000~4000L/min,工作泵壓350bar,泥漿箱總體積450m3;②研製和使用一套垂直鑽進系統(VDS),KTB的主孔通過採用這一技術,使鑽孔深度達到7000m時鑽孔頂角不超過2°,鑽孔水平移距不超過20m。而先導孔由於沒有採用VDS系統,鑽孔深度為4000m時水平移距達到了180多m;③在施工的組織管理,信息的獲取、利用、發布和現場實驗室等方面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4 大陸科學鑽探在技術上面臨的挑戰
孔深大——需要重型設備、鑽孔結構復雜、管材強度極限、鑽孔彎曲嚴重、回轉阻力增大、輔助時間長等;
結晶岩——鑽進效率低、鑽頭壽命短、鑽孔彎曲嚴重、糾斜困難等;
高溫高壓——泥漿性能變壞、管材強度下降、孔壁穩定性差、測井儀器性能降低等;高信息量——高取心率和取心質量、泥漿錄井系統、流體樣品的獲取、深部現場實驗室等。
5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CCSD)簡況
5.1 歷史回顧
1988年,開始建議制定中國大陸科學鑽探計劃。
1991年,原地礦部開始組織進行「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先行研究和選址研究」。
1992年,地質科學鑽井工程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
1995年11月,國務院領導批准中國加入「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
1996年2月中國正式成為ICDP三個發起國之一。
1996年8月,原地礦部與德國地學中心簽訂了在大別-蘇魯進行科學鑽探的合作協議書。
1997年6月,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批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列入「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1997年8月,由ICDP資助的「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大陸科學鑽探選址國際研討會」召開,中外專家一致贊同在江蘇北部東海縣實施5000m的科學深鑽。
1998年4月,國際大陸鑽探計劃組織(ICDP)審議通過了「中國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大陸科學鑽探」項目正式建議書,並予以150萬美元經濟資助。
1998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江蘇東海縣毛北鎮境內完成了1000m深的預先導孔施工,目的是為CCSD的施工設計和主孔施工提供必要的信息,並積累了施工經驗。
1999年9月底,經歷近10年的努力,在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國家計委正式批准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項目立項建議書,這標志著該工程項目正式開始實施。
2000年3月28日至3月29日,由國家計委中咨公司組織十餘位專家在北京對《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部分)進行了專家論證,與會十餘位專家一致同意通過此報告,從此,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正式進入設計施工階段。
2001年6月25日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先導孔終於在江蘇省東海縣開始試鑽。
2001年8月2日,國家計委批准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的初步設計和開工。
2001年8月4日,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在江蘇東海鑽探現場舉行了開工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等出席,各新聞單位競相報道。
2002年4月15日,井深2046.5m,結束了取心鑽進,先導孔完工。
2002年5月7日開始主孔的擴孔鑽進。
2002年8月27日零時45分擴孔深度2028m,擴孔完工。
2002年10月10日開始主孔取心鑽進。
2005年3月8日勝利完鑽,終孔深度5158m。
2005年4月18日在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施工現場舉行了竣工典禮,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典禮儀式並發表重要講話。
2006年3月18日,國際大陸科學鑽探中國委員會(ICDP-CHINA)在北京成立。孟憲來任主任,許志琴、安芷生和黃宗理等任副主任。劉東生院士、孫樞院士、劉光鼎院士、李庭棟院士、劉廣志院士等被聘為該委員會顧問組專家。
5.2 施工基本要求和條件
設計井深:5000m
終孔直徑:
取心要求:全井連續採取岩心
地層條件:堅硬的結晶岩,如片麻岩、榴輝岩、角閃岩等
溫度梯度:2.5℃/100m
5.3 CCSD的目的
通過最短的鑽距獲取最深部的垂向連續變化信息,建立真實的深部物質組成、結構、流變學、地球化學、岩石物理、流體、地熱、地應力及現代微生物剖面,並校正地球物理遙測的結果,建立世界性的深部結晶岩地區地球物理標尺。
揭示超高壓變質帶形成與折返機制的奧秘,研究會聚陸殼邊部的動力學,為大陸動力學理論的創立奠定基礎。
研究超高壓變質帶中金剛石和金紅石(國防及航天材料)等資源形成的地質背景和成礦機理,開拓新的找礦方向。
發現來自地幔深處的新礦物和新物質,探究超高壓物理條件下的礦物化學和結構行為。
研究現代地殼流體的富集、分布及遷移規律,探索其深部來源,揭示深部水圈的活動及水-岩作用對成岩和成礦的影響;
通過地下深處存活的現代微生物的研究,揭示地下生物圈在極端條件下(高溫高壓)的生物鍾時限、微生物的潛育條件及其對成岩、成礦和生油作用影響。
在鑽孔中放置各種探測儀器,監測地震活動、研究發震機制,揭示現代地殼活動及地球深部正在進行的各種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同時可將鑽孔作為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高溫高壓的成岩成礦實驗室和礦物合成腔,完成在地表條件下所不能進行的多種重要科學實驗。
促進我國鑽探工程技術和相關領域的發展。促進我國鑽探技術的發展,其技術成果將使眾多的鑽探應用領域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並帶動工程科學、實驗測試、機械工藝及超硬材料等技術的開發與發展。大陸科學深鑽系統將發展和提高深部地球物理遙測方法與技術,並成為檢驗深部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論的實驗場。
培養造就上百名跨世紀的地學研究與管理專家,滿足21世紀我國開展經常性科學鑽探工程及相關科學研究的人才需求,促進地球科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經濟學和管理科學的聯合與交叉,為發展新學科生長點提供機遇。
5.4 CCSD的八大科學目標
(1)揭示超高壓變質岩形成與折返機理。
(2)再造大陸板塊會聚邊界的深部物質組成與結構。
(3)建立結晶岩地區地球物理模型和解釋標尺。
(4)研究板塊會聚邊緣的地球動力學和殼幔相互作用。
(5)揭示超高壓變質成礦機理,發現新礦物與新物質。
(6)探索現代地殼流體-岩石相互作用與成礦機理。
(7)研究現代地殼中微生物類型和潛育條件。
(8)為資源開發及地震發生機制的探索提供科學依據。
5.5 工程選址及鑽探子工程
選址原則:瞄準具重大關鍵地學意義的地區;服務於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及災害三大問題;地質及地球物理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盡可能平緩,能穿越盡量多的層位,無花崗岩干擾;技術上可行(特別是地溫梯度應較低);交通便利,地勢相對平坦,通訊方便。
1997年8月,由ICDP資助在中國青島舉行了「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大陸科學鑽探選址國際研討會」,中外專家一致贊同在江蘇北部東海縣毛北鎮實施5000m的科學深鑽。鑽孔位於具有全球地學意義的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上,可以通過最短距離的鑽探或取最深部的地學信息;東海縣及附近地區的經濟發達,交通與通訊便利,水電供應充足,是大陸鑽探的理想場所。
5.5.1 鑽探施工面臨的技術難題
硬地層鑽進(擴孔)效率問題、深孔硬岩大直徑全孔取心技術、大傾角硬地層防斜糾斜技術、深孔小間隙孔段水力學設計及鑽井液技術、難以預料的復雜情況等。
5.5.2 技術目標
形成一套完整的硬岩深孔(5000m)大直徑(終孔直徑不小於156mm)金剛石繩索取心鑽進技術體系;使獨具中國特色的液動錘鑽進技術更加完善,進一步鞏固我國在液動錘技術領域中的領先地位;研究與開發新型的以繩索取心為基礎的組合式取心鑽進系統,如孔底馬達/繩索取心二合一鑽具、液動錘/繩索取心二合一鑽具及其相應的鑽進工藝,其成果將居國際領先地位;帶動我國鑽探器具和鑽探材料生產製造技術與使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5.5.3 雙孔鑽進方案:先導孔+主孔
鑽先導孔後,主孔上部採用大直徑液動錘全面鑽進,有利於防止孔斜;先導孔小直徑取心,代替主孔上部大直徑取心,節省施工費用;獲得主孔鑽探技術方案精確設計所需的地下岩層信息;可在先導孔中試驗將在主孔中使用的鑽探器具和材料。
5.5.4 組合式鑽探技術:石油轉盤鑽機+地質岩心鑽探工藝
以金剛石繩索取心鑽探技術為主體;採用金剛石取心鑽頭,回轉速度高;孔壁間隙小,泵壓高,排量小;採用低固相沖洗液;對鑽壓控制有較高要求。
5.5.5 先導孔鑽進工藝
螺桿馬達+金剛石雙管取心鑽進、螺桿馬達+液動錘+金剛石雙管取心鑽進、轉盤+金剛石雙管取心鑽進、螺桿馬達+金剛石單管取心鑽進。其中特別突出的是螺桿馬達+液動錘+金剛石取心鑽進工藝,屬世界首創,效果顯著,可顯著提高機械鑽速,延長回次取心進尺長度。
5.5.6 主孔鑽進工藝
原設計擬採用金剛石繩索取心鑽進,並加裝了液壓動力頭裝置。由於繩索取心鑽桿加工質量問題以及動力頭輸出扭矩不足,放棄了繩索取心鑽進工藝;主孔基本上還是以螺桿馬達+液動錘+金剛石取心鑽進工藝為主。
5.5.7 鑽機-ZJ70D
寶雞石油機械廠生產的新一代電驅動鑽機。鑽深范圍5000~7000m;最大鉤載:4500kN;最大鑽柱重220t;絞車最大輸入功率1470kW;大鉤提升速度為0~1.6m/s;絞車檔數為2+2R,無級變速;絞車檔數為4+4R,無級變速;鑽台高度9m;鑽架高度45m。
5.5.8 鑽具、鑽頭和沖洗液等(略)
5.6 地學成果
完成了5158m的系列金柱子包括岩性剖面、地球化學剖面、構造剖面、岩石伽馬異常剖面、礦化剖面、岩石物性剖面、流體剖面等。
首次在國內完成了長井段岩心深度和方位測井歸位。
首次完成結晶岩區的三維地震探測,揭示了精細的地殼結構。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孔5000m岩性剖面揭示50多種豐富多彩的岩石類型。在原有的金紅石礦體下又發現了400m厚的達到工業品位的新的金紅石礦體。
證實了蘇魯地區2億年前發生過巨量物質超深俯沖的壯觀地質事件。證實了蘇魯地體在晚三疊紀發生超高壓變質後經歷了一個快速抬升的動力學演化過程。
查明了超高壓榴輝岩的主要礦物都含有以OH存在的結構水
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超高壓變質岩的原岩在近地表與大氣降水發生交換「花崗岩體的侵入為其提供熱源」為新元古代全球性雪球事件提供重要證據
建立了蘇魯高壓-變質超高壓構造格架,確定岩石-構造單元、構造邊界的大型韌性剪切帶系
涉及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
揭示含金紅石榴輝岩中銳鈦礦、板鈦礦、榍石和金紅石的產出狀態及其可能的相互轉化關系。
發現了極端生存條件下的地下微生物。
5.7 鑽探技術成果
完成了一口在堅硬的結晶岩中施工的、終孔直徑為156mm、終孔深度為5158mm的連續取心科學鑽探孔。
研究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孔底馬達驅動的沖擊回轉取心鑽井方法及其鑽進系統。
形成一套完整的、獨具中國特色的硬岩深孔(大於5000m)鑽井施工技術體系。包括:大直徑(終孔直徑不小於156mm)取心鑽進技術、硬岩擴孔鑽進技術、強致斜地層防斜糾斜技術、新型硬岩鑽井液體系、硬岩小間隙套管固井技術、活動套管技術等。使獨具中國特色的液動錘鑽進技術更加完善,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液動錘技術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研究並開發了多種新型的以繩索取心為基礎的組合式取心鑽進系統,如:孔底馬達(螺桿馬達或渦輪馬達)+繩索取心二合一鑽具、液動錘+繩索取心二合一鑽具、螺桿馬達+液動錘+繩索取心三合一鑽具,及其相應的鑽進工藝,成果居國際領先地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鑽探器具和鑽探材料生產製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6 墨西哥Chicxulub大陸科學鑽探(CSDP)簡介
其科學目標是研究隕擊事件和生物集群滅絕。鑽孔位於墨西哥的Chicxulub隕擊坑,距離撞擊中心約60~80km,設計孔深2500~3000m。計劃實施周期為1998~2005年,已經完成了幾個淺鑽,實際實施時間有些延後,2000年開始700m深的先導孔鑽探。ICDP將資助100萬美元。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個直徑約10~15km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在當時的淺海區域(現今的尤卡坦地台),突然爆發釋放出的能量約有100萬億噸梯恩梯當量,形成了直徑200km的巨大隕擊坑。引發大火,粉塵蔽日,使全球氣候持續變冷;並噴發出大量的CO2和SO2氣體,造成陸地和海洋生物大量窒息死亡。恐龍就是在這個地質年代突然消失。因此,科學家推測,這次撞擊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撞擊所拋出的塵埃、灰燼和小球體在空中形成的離散物質在白堊紀-第三紀界限的年代遍布全球。
CSDP預期解決的基本問題包括:隕擊事件的基本性質,沖擊變形的基本性質,隕擊坑形成的基本性質和噴出過程的基本性質。
7 湖泊鑽探
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研究是ICDP的科學目標之一。目前全世界科學家非常重視。地球氣候和環境的演化過程在海洋、湖泊、冰川、黃土、珊瑚、鍾乳石等沉積物中以及樹的年輪中都有記錄。如果通過一些淺層科學鑽探採集這些原狀的沉積物樣品等,利用現代的測試分析儀器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從而比較客觀地建立全球變化模型。世界上開展全球變化研究的機構非常多,而且十分活躍,淺層科學鑽探項目也很多。如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ject(IGBP)中的Past Global Changes(PAGES),Palaeoclimates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PANASH),the Pole-Equator-Pole transect from Europe through Africa(PEP Ⅲ),the CircumArctic PaleoEnvironments Programme(CAPE),the International Marine Global Change Study(IMAGES),International Continental Drilling Project(ICDP),Quaternary Environments of the Eurasian North(QUEEN),New Greenland Ice core Project(NGRIP)等。除了ODP(IODP)等海洋鑽探之外,其中湖泊鑽探占據主導位置。
參考文獻
Mark D.Zoback,Rolf Emmermann.1993.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Program of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Potsdam,Germany,Aug.30 Sept.1
Mark D.Zoback,Rolf Emmermann 主編.1995.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科學基礎與科學目標(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司、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研究中心譯)
趙國隆,劉廣志.2003.中國勘探工程技術發展史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劉振鐸等.2003.劉廣志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
劉廣志編著.湯風林,周國榮審校.2005.劉廣志論科學鑽探.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良弼,吳榮慶.1999.國外地質勘探技術大陸科學鑽探文集
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專輯,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地球科學,2005年1月第30卷增刊
王達.2006.新型科學鑽探技術體系的產生及其意義.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1期
許志琴,楊經綏等.2005.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終孔及研究進展.中國地質,第32卷第2期
王達,張偉.2005.科鑽一井鑽探施工技術概覽.中國地質,第32卷第2期
王達.2002.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項目進展綜述.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6期
趙國隆.2002.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發展歷程(上).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4期
趙國隆.2002.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發展歷程(下).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5期
張偉.2002.大陸科學鑽探施工用鑽探技術和施工戰略.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3期
王達.2001.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科鑽一井」鑽探工程設計精要.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增刊
張曉西.2001.論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項目實施對我國鑽探技術的推動作用.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增刊
左汝強.2000.GLAD800型全球湖泊鑽探系統及在大陸科學鑽探中的應用計劃.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4期
左汝強.2000.墨西哥奇克休羅伯隕石撞擊構造科學鑽探項目(CSDP)的實施.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6期
張偉.1999.夏威夷科學鑽探項目的鑽探技術和施工情況.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第4期
http://www.ccsd.org.cn/(國際大陸科學鑽探中國委員會、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網站)
http://www.icdp-online.de/或http://icdp.gfz-potsdam.de(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網站)
Ⅵ 項目管理案例分析題
1.10000美元的資金,志願者 存儲空間 冰箱
2.2個月完成籌集資金。
3.假定條件:1負責籌集的人員及方式2志願者的招募工作3食品儲存的地方方式4發放的條件以及人員安排5籌集資金和食品的宣傳方式
4很容易讓外界發現公司的財務狀況,所以最大的任務,就是既能完成任務又不能對公司產生任何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