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沒有足夠的帶寬與TRX

沒有足夠的帶寬與TRX

發布時間: 2022-07-14 21:13:44

㈠ 筆記本裝了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之後,每次插上usb3.0的移動硬碟就會提示控制器沒有足夠的帶寬

1、你的這個USB移動硬碟有外接電源嗎?沒有的話,多半是供電不足。那些燈不停地閃是正常的。我的40G這會兒也在不停的閃。
2、你換一個USB的連線試試。

確定驅動和移動硬碟本身沒有問題的話,你可以插個U盤在你新配的電腦上,如果也不能用的話,就要檢查下USB線有插錯沒,如果也沒有插錯的話就要看看你主板的南橋了

移動硬碟故障的幾種原因分析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

1、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 「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2、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3、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4、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5、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雖然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6 最常見的是 硬碟盒子內的電路板壞了
換個硬碟盒就ok了

㈡ 控制器沒有足夠的帶寬供USB大容量存儲設備

只有比較新的主板晶元才支持.
可以混用,就是快慢的不同

U口設備也有1.1和2.0之分,買時問問,最好試一下速度,與商家所說的1.1介面的設備對比一下,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了.

傳輸無極限
USB2.0專題
烏雲

part1 USB世界一瞥

高速需求與落後的介面規范

IT產業的一切都變化很快,尤其是在電腦方面,筆者使用的PC的處理器從30MHz發展到如今高達3000MHz,變化何止100倍這么簡單,但是有些東西的變化卻實在跟不上節奏。放眼PC上眾多的介面種類,隨口說出的信息就足以讓人吃驚:

● 串口,通常簡稱COM,學名RS232的介面,早在AT/XT時代就開始使用,經過一次升級後其傳輸速率最高也只有115.2Kbps。

● 並口,通常也稱為列印口、LPT口等,比COM稍晚後開始使用,至今已經用了超過10年,最高傳輸速率也只有1Mbps。

● PS/2,通常作滑鼠、鍵盤口使用,也是一種並行傳輸設備,運行頻率比並口高,應用時代較晚,但也已經有足足8年之久。

這三種外部介面的年齡加起來大概也可以相當於一個中年人了吧,與如今不到一年就會有一次變革的電腦技術相比,它們實在是太長命百歲了。但是,人們對外設的應用需求實在是越來越大,現有的這些外部介面根本無法滿足它們的需要。

● 目前電信主推的ADSL寬頻網路提供的傳輸速率為512Kbps,對於通訊設備我們一般使用串列介面,但COM口區區115.2Kbps的可憐帶寬實在太令人失望了。

● 高解析度掃描儀掃描一張海報,文件容量達到幾十兆已經很常見了,但我們必須等待LPT口傳輸時間長達數分鍾,但Photoshop處理一下卻只要幾秒。

● PS/2介面的滑鼠解析度太差了,每秒只有40到60次的數據交換對如今越來越頻繁移動滑鼠的人們而言顯得有些難以為繼。

除此以外,老式介面都無法擴展延伸使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設需要介面,攝像頭、數碼相機、MP3隨身聽、外置硬碟、光碟機等接踵而來,這么多的設備往哪兒接呢?面對人們的日趨擴大的需求,老式的外部介面雖經人們一再改進、加強,卻實在無法繼續「老當益壯」了。

USB規范實現外部介面大一統

需求和不足引起了矛盾,於是精明的商人們察覺出了其中的商機,一個全新的外設介面規范應運而生了。USB,中文全稱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其介面總共只使用4根連線,其中兩根為電源線,兩根為數據線,是典型的串列數據傳輸模式。

USB2.0的工作示意圖

USB第一版的規范定為1.1,其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最多可支持127個USB外設連接到計算機系統,物理結構為星型,也就是說,即使你的主板上只有一個USB介面,只要你能找到合適的USB Hub,你就可以實現連接最多127個USB設備。

USB規范的傳輸模式覆蓋了原先我們現有的三種傳統外部介面,其中同步傳輸模式滿足了列印機等設備要求高速、持續的數據傳輸模式,中斷傳輸模式滿足了類似滑鼠、鍵盤這樣的輪尋機制、低速傳輸設備的需求,而塊數據傳輸則讓各類數據機設備得以充分發揮。除了上面的這些傳輸模式以外,USB規范還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技術——即插即用。我們常用的外部介面往往是只能通過主動而且手動發送檢測信號來獲取介面上設備的種類信息,甚至有時候我們還無法查到。COM設備的型號種類檢測不易,一般需要手動設置,LPT口在開機狀態下不能安裝或者拆除,因為並行設備在帶電操作時插拔介面可能導致短路,燒毀電腦,PS/2介面電流量小,保護措施妥當,一般不會導致燒毀,但開機時插上設備並不能讓電腦檢測出來,無法使用。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人們對越來越多外設的使用,USB規范提供的即插即用技術有效幫助人們解決了使用方便性問題,無論何時,只要你想使用,你就可以將設備插入介面,使用完畢就可以拔下,大大提高了電腦的使用效率。

隨著全新的USB 2.0規范誕生,USB設備的傳輸速率已經高達480Mbps,原先在USB 1.1上可以使用,但嫌速度不夠的設備也成為可供選擇的對象,人們不但能夠使用USB介面的滑鼠、鍵盤,USB介面的掃描儀、列印機,更多的則是越來越流行的數碼設備和移動存儲設備。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有不少人在使用PS/2的滑鼠、鍵盤,LPT口的列印機,COM的數據機,但是憑借內置電源供應,高速傳輸速率,以及PnP即插即用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便利性,USB實現外部介面大一統並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需求是USB發展的原動力

USB技術的產生是由於人們迫切需要更快速、更方便、更統一的介面標准,那麼它的發展原動力也由需求來提供。

快速:現有的USB 2.0傳輸速率已經高達480Mbps,摺合約60MB/s的峰值傳輸速率,雖然從目前看來,這個速度已經足夠應付絕大多數應用,但誰都知道,速度的提升永遠沒有極限。以對速度需求最大的移動存儲設備來看,酷魚V硬碟的峰值傳輸速率已經超過70MB/s,持續傳輸速率也高達44MB/s,由它構成的移動硬碟即使用USB 2.0介面也難以實現最大速率,由此可見,比480Mbps帶寬更高的USB 3.0也指日可待。

方便:USB設備在即插即用方面設計得不錯,但是人們會期待更可靠、方便的USB設備規范,人們會期待USB可以提供更高的電流(現有的為500mA),這樣移動刻錄機可以不再需要外接電源,人們會期待USB的熱插拔技術會更加可靠,這樣在實際使用中我們不必擔心數據會意外丟失。

USB OTG標準的提出,讓USB2.0可以擺脫一定要有主機端與設備端依賴,大大擴展了USB2.0標準的應用范圍

兼容:USB是一種通用的串列介面規范,它最大的優點就在於介面的結構和形狀都沒有改變,人們會越來越依賴它作為標準的外設介面,所以,在今後的USB規范中,我們可以相信它的外形和結構將不會改變,無論是USB 3.0還是4.0,都應該與1.1和2.0兼容,畢竟一個並非新生的規范最重要的就是向前兼容性。

USB技術是一種平民化產品,它誕生之初就沒有非常驚人的參數規格,但它所提供的卻是用戶最期待的,在可以預計的將來,未來的USB將沿著現在廉價而又優秀的軌道繼續前進,對科技來說,只有需求才會創造技術。

無限擴展的USB應用

USB開始使用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年的歷史了,在這5年中,USB規范一直沒有什麼更改,但USB的應用則在不斷增加,早期人們還只是用它作簡單的滑鼠外設介面,隨後才出現了USB介面的鍵盤、列印機、掃描儀。隨著USB 2.0的正式投入使用,USB介面的各類存儲設備發展之快讓人目不暇接,不僅成熟的USB硬碟伴隨著USB 2.0那高達480Mbps的帶寬一舉突破瓶頸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便攜刻錄機、閃盤存儲器也因為速度的提高而為人們所接受。

USB的發展將不會停止,串列介面已經被人們確認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頻率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使用越來越方便,將成為USB 3.0乃至4.0努力的方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USB將可以把它的應用領域擴展到現在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到的領域。USB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對於USB的依賴也將越來越明顯。

part2 USB2.0帶來了什麼

USB 1.1 vs USB 2.0:

速度上的鴻溝

為電腦硬體制訂標准無疑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制訂USB規范顯然就是其中之一,但如果你要說制訂USB 2.0規范是為什麼,那我想說的是這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USB 1.1與USB 2.0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有多大?其實,USB 2.0和1.1之間的差異並不如我們通常所想的那麼誇張,但你也千萬不要把它看得太小了。

USB 1.0/1.1傳輸速度上與老式的介面相比提升了10倍有餘,此外,4芯電纜提供了500mA的電流讓我們可以不需要其他外接的電源,總體來說,它是一種廉價而且使用方便的介面。

魅力四射的NetMD離不開USB2.0

USB 2.0是USB 1.1的升級版本,USB 1.1設備與USB 2.0是相互兼容的。USB 2.0規范中詳細規定了如何通過硬體來辨別USB 1.1還是USB 2.0,所以,他們的相互兼容性問題毫不存在,只是如果你將一個USB 1.1設備與一個USB 2.0設備相連,你會發現它的速度只能達到USB 1.1的標准。既然沒有兼容問題,而且規格中也沒有涉及到電源供電問題,那麼唯一的差異就表現在突出的速度改變上:USB 1.1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而USB 2.0的最大傳輸速率高達480Mbps!

480Mbps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它是傳統串列介面COM口速度的40000倍,加強型並行LPT口速度的48倍,USB 1.1版本的40倍,百兆乙太網絡的4.8倍,即使與高端外設介面IEEE 1394相比,它也比IEEE 1394a規范高出80Mbps的帶寬。如此高的速度,讓人們不禁感嘆USB 2.0和過去老式的外設介面之間真是有著巨大的速度鴻溝。

迅速擴展的應用領域

USB 2.0的流行只是在最近才開始的,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到其應用領域的迅速擴展,無論是何種外設,每個廠商都在研發或者生產相應的產品,而消費者也期待著新技術被應用到各種新產品上去。

USB2.0有望在DV上和IEEE1394共存

對USB 2.0技術反應最強烈的莫過於對帶寬需求巨大的移動存儲設備領域。移動存儲設備是自USB規范誕生以來受益最大的產品類型之一,過去我們所能使用到的移動存儲設備大概只有笨重的硬碟抽取盒,而當USB規范誕生之後,人們可以在開機狀態下熱插拔閃盤存儲器,可以使用大容量而安裝方便的筆記本硬碟盒,更有意思的自然是移動刻錄機。但是,雖然USB 1.1技術提供了比原先更大的帶寬和更方便的安裝方式,它那12Mbps,摺合1.5MB/s的傳輸速率瓶頸仍然嚴重製約了設備的實用意義。當USB 2.0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之後,符合USB 2.0規范的移動硬碟、移動刻錄機、移動光碟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過去20GB數據要花超過3小時才能移動完畢,如今USB 2.0隻要不到6分鍾就能做到,僅此一項就足以讓所有人心動。正因為如此,移動硬碟的種類由原先以小容量筆記本硬碟為主,轉向大容量高速硬碟,甚至部分還使用了台式電腦的7200轉硬碟,充分利用USB 2.0的大帶寬優勢。移動刻錄機、光碟機方面,原先這類設備最大速度只能達到8倍速,絕大多數甚至只能達到4倍速或者6倍速,現在卻無一例外開始使用20速甚至24速的高速規格,可謂是飛越式的發展。

除了存儲設備,列印機、掃描儀也是非常關注USB 2.0應用的設備。過去LPT口的列印機、掃描儀在對大容量圖片進行處理時速度非常慢,而且往往在傳輸數據時無法對電腦進行操作,換成USB 1.1時,這個情況得到了相當的改善,但當輸入輸出圖片的質量越來越高,逐漸向照片質量發展時,USB 2.0的應用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此外,MP3播放器、數字視頻錄像等都可以開始面對USB 2.0,它們可都是數據傳輸的大戶,非常急需高速傳輸的帶寬。

堅強的競爭對手——IEEE 1394

IEEE 1394,又稱為FireWire或iLink,是Apple公司開發的一個名為FireWire的、高速、實時串列標准。IEEE 1394無需集線器,可以在一條帶寬為400Mbps的匯流排上最多連接63台設備,但若一味以一線串珠方式的(Staight Line)連接,最多隻能連接16台設備,只有採取混合連接才能實現額定的63台設備連接。設備間採用樹形或菊花鏈拓撲結構,最多可以有1023個匯流排進行互連。如果需要,IEEE 1394可以為接入設備供電。對於內部設備來說,IEEE 1394所供應的電量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外接設備,一般還是需要再使用專門的外部電源供電。

便攜硬碟的瓶頸被打破

從上面這個規格看來,IEEE 1394是一個與USB 2.0相比非常有競爭力的規范,現在使用的1394a標准於1995年就開始制訂,到現在持續了7年之久,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外設規范。它之所以沒有普及,關鍵在於它高貴的身價和定位。目前IEEE 1394已經成為數碼影像設備的傳輸標准,並且被廣泛地用來連接包括硬碟、掃描儀以及數碼相機等在內的計算機外設。

如果將USB 2.0和IEEE 1394a進行對比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區別。

首先是USB 2.0的傳輸速率與IEEE 1394a大致相當,但最新設計的IEEE 1394b即將出台, USB 2.0的480Mbps傳輸速率與IEEE 1394b的4Gbps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發展計劃上IEEE 1394規范更具有前瞻性。

掃描時快速的數據傳輸無需等待

其次USB設備對CPU資源的佔用率大,而IEEE 1394設備有專門的數據傳輸處理晶元,所以對CPU佔用率相當小,這在實際使用中就可以了解,USB 2.0的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時資源佔用率是IEEE 1394版本的10倍。

再次是設備無關性問題,IEEE 1394設備可以被廣泛應用,被用到不同的電腦平台,甚至連普通家電都可以直接使用,因為它具有設備無關性,而USB則無法脫離電腦生存。

從數碼相機中下載圖片的速度大增

然後是擴展能力,IEEE 1394每個匯流排可以連接最多63個設備,這似乎比USB要少,但實際上IEEE 1394可以允許1023個匯流排再進行互連,實際上其設備總數可以達到63×1023個之多,遠遠超過了USB。

有了USB2.0,外置刻錄機的速度不再被羈絆在4X左右

上面提到的四點都是純技術問題,從技術上看,IEEE 1394確實非常先進,無論從任何方面說,它都有相當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IEEE 1394未必可以取代USB技術,最關鍵在於它的市場定位。IEEE 1394是一種高技術的規范標准,長期以來它都定位於高端的數字影像傳輸等方面,由於擁有獨立的數字處理晶元,它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上非常高,但價格也相對昂貴,與價廉物美的USB 2.0相比,無法實現普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USB 2.0將把絕大多數普及的外設介面統一起來,而IEEE 1394系列則會延續其高端貴族應用的形象,繼續在數字視頻領域獨領風騷。

part3 USB2.0高速設備初體驗

USB 2.0規范的誕生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按照這個規范設計出的產品逐漸開始普及於世,除了對帶寬尤其不敏感的滑鼠、鍵盤之類小型設備,諸多設備都開始轉向USB 2.0模式。

控制晶元

要體驗USB 2.0給我們帶來的極速外設快感,首先得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你的電腦必須內置有USB 2.0介面的支持。USB 1.1和USB 2.0為了相互兼容固然在介面規格上完全相同,但是數據處理上則有快有慢,將一個USB 2.0規格的外設與一台只有USB 1.1規格的電腦相連,其結果只能讓該設備運行於USB 1.1模式下,傳輸速率也只能降低到12Mbps。

Intel在南橋晶元中增加了對USB 2.0規范的支持,推動了USB 2.0的普及

支持USB 2.0規格的主板必須要有相應的控制晶元,目前來說,我們常見的系統有三種不同的晶元來支持USB 2.0介面:來自威盛(VIA)的VT6202和NEC的D720100AGM兩款晶元是專門為支持USB 2.0設備而設計的晶元產品,多用於集成在主板上,也被單獨製作成USB 2.0控制卡,供早期電腦使用;而來自Intel的FW82801DB晶元則是一款多用途的南橋晶元,也被稱為ICH4晶元,配合Intel的i845、i850系列晶元組使用。

推出時間較早的NEC USB控制晶元在早期被高檔主板紛紛採用

在這三款控制晶元中,NEC的產品發布時間最早,是全世界第一款民用批量生產的USB 2.0控制晶元,在稍早一些的高檔主板上較為常見,但由於晶元自身表面積太大,很不適合用於製造獨立控制卡。因此,不久以後威盛就看準時機,推出專用的USB 2.0控制晶元VT6202,逐漸開始取代NEC D720100AGM,成為目前最常用的專用USB 2.0支持晶元。VT6202的表面積只有NEC產品的35%左右,而且在各項測試中,VIA控制晶元的CPU資源佔用率非常小,作為老電腦配套使用的USB 2.0專用控制卡相當合適。Intel的FW82801DB在支持USB 2.0方面也相當出色,與其他兩款產品不同的是,它在支持USB 2.0時充分利用了其內置的HUB式結構,雖然資源佔用率稍高,但不佔用PCI匯流排帶寬,不影響系統其他設備的使用,而且數據傳輸性能也獨占鰲頭。

採用VT120晶元的USB 2.0控制卡是現在的主流產品

操作系統和驅動程序

除了硬體上要支持以外,軟體也必須給予支持。我們現在能使用到的最新版本操作系統莫過於Windows XP了。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微軟在研發Windows XP之時還沒有任何一款USB 2.0晶元被開發出來,更不會有人將它送到微軟去認證驅動程序,於是微軟也自然不會把USB 2.0驅動程序包含在Windows XP中。所以,也有人說微軟的Windows XP不支持USB 2.0。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驅動程序畢竟只是一個軟體,Windows XP自己不曾攜帶也可以由別人提供。目前,NEC、Intel和VIA就已經各自提供了自己晶元所需要的驅動程序。NEC D720100AGM的驅動程序發布最早,有多個版本,其中早期為Beta版,由NEC與微軟共同開發而成,是一個集驅動程序和Windows的USB 2.0支持補丁包共存的軟體集合,只是兼容性始終有些問題。VIA的驅動程序更新速度較快,目前已經到2.42版,其兼容性和穩定性都讓人滿意。Intel在驅動方面本應該直接添加入主板驅動包內,但不知為何Intel始終將其獨立出來提供,最新版本為2002年7月開發,無論兼容性和穩定性都不錯。

移動硬碟

存儲類設備的確是對USB規范擴展最有實際需要的產品,而其中尤其以移動硬碟為甚。移動硬碟基本上是以桌面台式硬碟或者筆記本硬碟為核心,加裝IDE轉USB的控制系統組建的移動存儲設備,它的特點在於存儲容量大,單位容量的成本較低,而且存儲設備的傳輸速率非常高。但是移動硬碟往往容易碰到的問題就是即插即用的介面很難選擇,價格低廉的USB 1.1隻有12Mbps速率,而選擇速率高達400Mbps的IEEE 1394a又會碰到價格高、沒有普及的問題。所以,現在USB 2.0剛開始普及,眾多廠商都紛紛看好,推出各式各樣的移動硬碟來。

移動硬碟在USB 1.1模式下一般只能達到大約1MB/s的傳輸速率,一旦到了USB 2.0下那將會有多大提高呢?根據筆者使用邁拓3000LE的測試來看,使用各種不同的控制晶元,其傳輸速率都有不同,最快的Intel晶元可以維持在17MB/s左右,而NEC和VIA則一般維持在13MB/s左右,小文件傳輸時一般維持在3.54MB/s到4MB/s之間,這個數據雖距離480Mbps的USB 2.0極限(相當於60MB/s)還相當遠,但與早期USB 1.1規范的移動硬碟相比提高還是非常之大。過去,若使用一個20GB容量的移動硬碟,想要將其填滿,恐怕得花上5小時還不止,所以早期的移動硬碟大多隻有2GB、3GB容量,至多也不過10GB,即便如此,2GB容量的移動硬碟也得花半個多小時才能復制完,實用意義寥寥。如今USB 2.0的移動硬碟雖然不能真的提高40倍速度,卻至少提升了10倍有餘,移動硬碟使用意義大為增加,可以說是USB 2.0規范應用後得益最大的一種產品了。

在選購移動硬碟時,我們會發現,無論你的硬碟有多快,實際上它的持續傳輸速率都不會超過控制晶元的參數,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移動硬碟使用的高規格的硬碟(例如5400轉或者7200轉),而你的USB 2.0控制晶元卻是較低的VIA或者NEC晶元,那麼你的投資就會有相當部分的浪費。通常來說,USB 2.0移動硬碟即使只使用5400轉的硬碟也已經達到了速度極限,更高檔次產品則只有微小的提高了。如百事靈外置PC硬碟有一款使用7200轉硬碟的產品,在使用USB 2.0時性能也只比5400轉的Disk On The Go系列略微提升,只有改用IEEE 1394介面後才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掃描儀和列印機

掃描儀和列印機是一個長期使用LPT口的領域,這個領域的廠商長期以來就對USB介面規范非常感興趣。USB 1.1的到來解決了這些外設的即插即用問題,讓人們在安裝列印機、掃描儀時不必太擔心會導致介面短路、主板燒毀的問題,但是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傳輸速率問題。在使用USB 1.1介面連接的列印機或掃描儀在處理高質量大幅面照片時,人們往往要等待數分鍾的數據傳輸才能讓設備開始動作,而且由於USB資源佔用率頗高,此時的電腦運行起來也相當緩慢。如今USB 2.0正式大面積投入使用,廠商焉有不投懷送抱之理。

USB 2.0介面的列印機和掃描儀種類和數量頗多,讓人目不暇接,主流的Epson、Canon和HP都有相應產品,但基本上我們可以發現一點,那就是無論列印機還是掃描儀,基本上都以中高檔級別產品才提供USB 2.0支持。低檔列印機和掃描儀只能處理低解析度的圖片信息,數據傳輸量不大,用USB 2.0沒什麼意義,而高檔的列印機、掃描儀往往使用的是專業的SCSI介面,一些商用列印機則採用了百兆網路介面,提供列印服務,所以USB 2.0存在也沒多大用處。

㈢ trx錢包轉賬能量不足

trx錢包轉賬能量不足可以花TRX來租賃或者凍結獲得能量和帶寬。
波場代幣主要分為TRC10和TRC20代幣,資源主要分為三種:能量、帶寬和存儲。在波場獨特的網路中,存儲幾乎是無限的。那麼能量和帶寬是有限的,用完了就需要花TRX來租賃或者凍結獲得能量和帶寬。
每個波場賬戶每天擁有1500帶寬,用完會自動慢慢恢復至1500.目前轉賬TRC10代幣一筆大概需要消耗300-400帶寬,即每個賬戶每天可以免費轉3-4筆TRC10代幣,比如TRX。如果當日轉賬次數過多,沒有足夠的帶寬來消耗,就會直接抵扣賬戶上面的TRX估為手續費。

㈣ trx轉賬需要多少能量

轉賬1個TRR代幣大概需要315能量。

轉賬TRC20代幣或交易等,都會消耗能量和帶寬。比如以轉賬TRR代幣為例:轉賬89個TRR代幣需要消耗345帶寬和28031能量,該地址沒有足夠的能量,則抵扣了3.92434TRX作為手續費。

眾所周知,波場代幣主要分為TRC10和TRC20代幣,資源主要分為三種:能量、帶寬和存儲。在波場獨特的網路中,存儲幾乎是無限的。那麼能量和帶寬是有限的,用完了就需要花TRX來租賃或者凍結獲得能量和帶寬。

RC10代幣是一種是通過TRON公鏈內置的通證。主要消耗帶寬。

TRC20代幣是在TRON區塊鏈上通過部署智能合約的方式來發行資產的一套標准,主要消耗能量和帶寬。

每個波場賬戶每天擁有1500帶寬,用完會自動慢慢恢復至1500.目前轉賬TRC10代幣一筆大概需要消耗300-400帶寬,即每個賬戶每天可以免費轉3-4筆TRC10代幣,比如TRX。如果當日轉賬次數過多,沒有足夠的帶寬來消耗,就會直接抵扣賬戶上面的TRX估為手續費。

能量是比較「珍貴」的資源了,賬戶每天沒有免費的能量,如果想要獲得能量有2種方式可以獲得:

1、凍結TRX獲得能量。TRON網路中凍結1萬TRX,可以獲得257431能量。

2、租賃。通過波場助手tronenergy.app能量平台,用1TRX可以租賃10800能量。



㈤ 波場手續費能量值至少要多少才能不扣trx

需要315能量
轉賬TRC20代幣或交易等,都會消耗能量和帶寬。比如以轉賬TRR代幣為例:轉賬89個TRR代幣需要消耗345帶寬和28031能量,該地址沒有足夠的能量,則抵扣了3.92434TRX作為手續費
波場代幣主要分為TRC10和TRC20代幣,資源主要分為三種:能量、帶寬和存儲。在波場獨特的網路中,存儲幾乎是無限的。那麼能量和帶寬是有限的,用完了就需要花TRX來租賃或者凍結獲得能量和帶寬

㈥ 我用的是USB3.0,可是插上以後系統提示「可以更快地運行」,並說「控制器沒有足夠的帶寬」,請問怎麼解決

你好知友!
一..更新主板和USB驅動,
二、測試的時候用原裝短數據線,不要用延長線。
三、調整主板pcie頻率設置99~104,或者auto試一下。(因我的cpu超頻使用,pcie鎖定99,提示帶寬不夠,後來將pcie依次
設置為100~104均是同樣問題,設置到105則因頻率過高硬碟無法工作,最後設置為auto解決,正常工作在usb3.0速率下)
出現此問題可能是我的技嘉965pds3 pcie頻率鎖定有問題造成。
四、另一台電腦,沒有提示帶寬問題,但出現拷貝大文件(大於1g)的時候,用fc校驗出錯。主板是技嘉p41es3g,pcie設置.為auto,後將其手動設置為99,問題解決,拷貝大文件正常了。
祝順利!有問題,請追問.有幫助,望採納.

㈦ trx怎麼恢復帶寬

1、所有交易皆需要消耗帶寬,比如轉賬和智能合約調用
2、部分交易需要消耗能量,比如智能合約調用(TRC-20 轉賬和 DApp 使用)
3、激活賬戶每 24 小時擁有免費 5000 帶寬資源,可用於每日 TRX 和 TRX-10 代幣 10 多筆免費轉賬。
4、被消耗的 帶寬與能量資源將會 24 小時內逐漸恢復。

㈧ 轉usdt就是提示我trx不足轉不出去

降低usdt數量即可 也可以充值後繼續轉賬。
TRX 錢包轉賬USDT等代幣需消耗帶寬、能量等資源,若錢包中沒有足夠可用的 TRX 來提供這些資源,轉賬時就會出現失敗或被提示沒有足夠的帶寬。
1.trx錢包的usdt轉出來的方法:同樣的也要轉到trc20的usdt地址,但需要使用trx這個幣作為能量費,所以你需要往持有該usdt的trc20地址充入10個trx,可能多了,但是保險。2.首先,打款trx錢包,點首頁左上角那個「轉賬」,就進去這個頁面了。然後,再點「直接轉賬」,讓你朋友發轉賬地址給您;你把那個地址復制過來粘貼進去,輸入你要轉賬的U數量。

㈨ trx轉賬能量不足手續費

轉賬過程中,當能量和帶寬不足時,就會抵扣你賬戶中的TRX。
每個波場賬戶地直每天有1500免費帶寬,能量並不是免費就有的,所有波場賬戶地址能量均為0.要想獲得能量,只能通過凍結TRX來獲得或者通過第三方平台來租賃能量。
轉賬過程如下:
1、在火幣錢包資產首頁,選擇一個 TRX 賬戶,點擊進入賬戶頁;1、在火幣錢包資產首頁,選擇一個 TRX 賬戶,點擊進入賬戶頁;
2、選擇「轉賬」;
3、確認無誤後,點擊"確定"輸入安全密碼;

4、進入「確認中」的轉賬詳情頁;
5、轉賬完成後,轉賬狀態將由「確認中」變更為「TRX 轉賬成功」。此時,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還可以分享轉賬頁面給好友,便於對方及時查看轉賬進度;

熱點內容
usdt怎麼充到其他平台 發布:2025-07-15 10:12:21 瀏覽:247
比特幣如果沒有幣商收購 發布:2025-07-15 10:11:45 瀏覽:801
買usDT為何沖到BTC了 發布:2025-07-15 09:45:14 瀏覽:712
比特礦機風扇 發布:2025-07-15 09:33:29 瀏覽:709
filecoin礦機的特殊性 發布:2025-07-15 09:31:56 瀏覽:43
幣圈20倍合約利息怎麼算 發布:2025-07-15 09:21:18 瀏覽:813
幣圈資產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9:03:18 瀏覽:212
btc融資模式百度 發布:2025-07-15 07:57:34 瀏覽:282
元宇宙時代ar和vr哪個好 發布:2025-07-15 07:57:29 瀏覽:621
區塊鏈就是個分布式資料庫 發布:2025-07-15 07:51:55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