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eth和em的區別
1. linux虛擬機中和主機三種網路連接方式的區別
VMWare提供了三種工作模式,它們是bridged(橋接模式)、NAT(網路地址轉換模式)和host-only(主機模式)。要想在網路管理和維護中合理應用它們,你就應該先了解一下這三種工作模式。
1.bridged(橋接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VMWare虛擬出來的操作系統就像是區域網中的一台獨立的主機,它可以訪問網內任何一台機器。在橋接模式下,你需要手工為虛擬系統配置IP地址、子網掩碼,而且還要和宿主機器處於同一網段,這樣虛擬系統才能和宿主機器進行通信。同時,由於這個虛擬系統是區域網中的一個獨立的主機系統,那麼就可以手工配置它的TCP/IP配置信息,以實現通過區域網的網關或路由器訪問互聯網。
使用橋接模式的虛擬系統和宿主機器的關系,就像連接在同一個Hub上的兩台電腦。想讓它們相互通訊,你就需要為虛擬系統配置IP地址和子網掩碼,否則就無法通信。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區域網內新建一個虛擬伺服器,為區域網用戶提供網路服務,就應該選擇橋接模式。
2.host-only(主機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網路調試環境中,要求將真實環境和虛擬環境隔離開,這時你就可採用host-only模式。在host-only模式中,所有的虛擬系統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虛擬系統和真實的網路是被隔離開的。
提示:在host-only模式下,虛擬系統和宿主機器系統是可以相互通信的,相當於這兩台機器通過雙絞線互連。
在host-only模式下,虛擬系統的TCP/IP配置信息(如IP地址、網關地址、DNS伺服器等),都是由VMnet1(host-only)虛擬網路的DHCP伺服器來動態分配的。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創建一個與網內其他機器相隔離的虛擬系統,進行某些特殊的網路調試工作,可以選擇host-only模式。
3.NAT(網路地址轉換模式)
使用NAT模式,就是讓虛擬系統藉助NAT(網路地址轉換)功能,通過宿主機器所在的網路來訪問公網。也就是說,使用NAT模式可以實現在虛擬系統里訪問互聯網。NAT模式下的虛擬系統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虛擬網路的DHCP伺服器提供的,無法進行手工修改,因此虛擬系統也就無法和本區域網中的其他真實主機進行通訊。採用NAT模式最大的優勢是虛擬系統接入互聯網非常簡單,你不需要進行任何其他的配置,只需要宿主機器能訪問互聯網即可。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安裝一個新的虛擬系統,在虛擬系統中不用進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訪問互聯網,建議你採用NAT模式。
提示:以上所提到的NAT模式下的VMnet8虛擬網路,host-only模式下的VMnet1虛擬網路,以及bridged模式下的VMnet0虛擬網路,都是由VMWare虛擬機自動配置而生成的,不需要用戶自行設置。VMnet8和VMnet1提供DHCP服務,VMnet0虛擬網路則不提供
==================================
vmware 網路設置三:理解虛擬網路的類型
很多朋友都用vmware來測試不同的系統,我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下對網路設置的理解,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bridge:
這種方式最簡單,直接將虛擬網卡橋接到一個物理網卡上面,和linux下一個網卡 綁定兩個不同地址類似,實際上是將網卡設置為混雜模式,從而達到偵聽多個IP的能力。
在此種模式下,虛擬機內部的網卡(例如linux下的eth0)直接連到了物理網卡所在的網路上,可以想像為虛擬機和host機處於對等的地位,在網路關繫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在誰後面的問題。
使用這種方式很簡單,前提是你可以得到1個以上的地址。對於想進行種種網路實驗的朋友 不太適合,因為你無法對虛擬機的網路進行控制,它直接出去了。
nat方式:
這種方式下host內部出現了一個虛擬的網卡vmnet8(默認情況下),如果你有過 做nat伺服器的經驗,這里的vmnet8就相當於連接到內網的網卡,而虛擬機本身則相當於運 行在內網上的機器,虛擬機內的網卡(eth0)則獨立於vmnet8。
你會發現在這種方式下,vmware自帶的dhcp會默認地載入到vmnet8界面上,這樣虛擬機就可以使用dhcp服務。更為重要的 是,vmware自帶了nat服務,提供了從vmnet8到外網的地址轉 換,所以這種情況是一個實實在在的nat伺服器在運行,只不過是供虛擬機用的。
很顯然,如果你只有一個外網地址,此種方式很合適。
hostonly:
這應該是最為靈活的方式,有興趣的話可以進行各種網路實驗。和nat唯一的不同的是,此 種方式下,沒有地址轉換服務,因此,模認情況下,虛擬機只能到主機訪問,這也是hostonly的名字的意義。
默認情況下,也會有一個dhcp服務載入到vmnet1上。這樣連接到vmnet1上的虛擬機仍然可以設置成dhcp,方便系統的配置.
是不是這種方式就沒有辦法連接到外網呢,當然不是,事實上,這種方式更為靈活,你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從而達到最理想的配置,例如:
a。使用自己dhcp服務:首先停掉vmware自帶的dhcp服務,使dhcp服務更為統一。
b。使用自己的nat,方便加入防火牆。windows host可以做nat的方法很多,簡單的如windows xp的internet共享,復雜的如windows server里的nat服務。
c. 使用自己的防火牆。因為你可以完全控制vmnet1,你可以加入(或試驗)防火牆在vmnet1和外網的網卡間。
從以上可以看出,hostonly這種模式和普通的nat server帶整個內網上網的情形類似,因此你可以方便的進行與之有關的實驗,比如防火強的設置等。
我的有關具體網路設置的另外兩篇文章
(linux host + windows guest
http://bbs.chinaunix.net/forum/viewtopic.php?t=367907&highlight=yunqing
和
windows host + linux guest
http://bbs.chinaunix.net/forum/viewtopic.php?t=374483&highlight=yunqing
)也是以此配置為基礎的。
文章摘自:http://www.chinaunix.net/jh/4/376768.html
更多回復和解答參考以上鏈接
====================
Vmware 網路連接方式匯總
1.bridge :
默認使用vmnet0
將虛擬機的ip設置與主機同網段未使用ip,其餘與主機相同:
例如主機ip是10.70.54.31,設置虛擬機ip為10.70.54.22。netmask,broadcast,gateway,dns都與主機相同即可實現虛擬機<--->主機 虛擬機<---->互聯網 通信。
2.nat :
默認使用vmnet8
將虛擬機設置成使用dhcp方式上網,windows下選擇"自動獲取ip",linux下開啟dhcp服務即可
也可以手動設置:
ip設置與vmnet8同網段,gateway設置成vmnet8的gateway(/etc/vmware/vmnet8/nat/nat.conf)中可以查到vmnet8的gateway,通常是xxx.xxx.xxx.2。
netmask,broadcast設置與vmnet8相同,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vmnet8 ip:172.16.249.1 gw :172.16.249.2
虛擬機設置: ip :172.16.249.100 gw: 172.16.249.2
3.host-only :
默認使用vmnet1
將虛擬機ip設置與vmnet1同網段,gateway設置成vmnet1的ip,其餘設置與vmnet1相同,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vmnet1 ip :172.16.245.1
虛擬機設置: ip :172.16.245.100 gateway :172.16.245.1
這樣就實現了虛擬機<--->主機 通信,但是 虛擬機<--->互聯網 仍無法通信
虛擬機與互聯網通信:
1.開啟主機路由功能
2.設定iptables,使主機成為一台nat server
1. 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這樣就主機就具有了路由功能
2.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s 172.16.245.0/24 -j MASQUERADE
這條規則意思是將來自172.16.245.0/24封包的來源ip偽裝成eth0的ip,實現虛擬機與互聯網通信
如果網路介面是ppp+或pppoe則需要修改成-o pppoe
當然-s 172.16.245.0/24 也要根據
===============================
用VMware構建真實的虛擬網路(一)
我們以前的文章里, 曾經介紹過簡單的VMware網路,VMWare提供了三種工作模式,它們是bridged(橋接模式)、NAT(網路地址轉換模式)和host- only(主機模式)。這三種模式主要是為了用戶建立虛擬機後可以根據現實網路情況方便的把虛擬機接入網路。我們理解了這三種網路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用VMware任意定製自己網路結構。
當我們安裝完成VMware Workstation後,我們會發現在網路連接里將多出兩塊塊虛擬網卡(如下圖),
載入中...
新增了兩塊虛擬網卡
用ipconfig命令查看新增加的網卡的屬性可以發現,這兩塊網卡分別屬於不同的子網(見下圖)。
載入中...
新增的虛擬網卡的信息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們介紹過三種典型的VMware網路,橋接模式是把虛擬機的網卡直接橋接在你的真實網卡上,並不會在你的系統中生成一塊獨立的 網卡。橋接模式組成的網路在VMware中以VMnet0表示,實際上可以看成你本機所在的真實區域網在虛擬機網路中映射,通過VMnet0也即橋接模式 接入網路的虛擬機相當於通過一個交換機和 你的真實機器一起接入了你實際所在的區域網。如果你的區域網提供了DHCP服務,那麼你的橋接網路機器可以自動獲得區域網的IP。如果你在通過橋接網路接 入網的虛擬機上運行ipconfig命令,可以看到虛擬機的IP地址在在現實的區域網段內。對於網上的其它機器而言,就如同本網段新增了一台真實的機器一 樣。再來看新增的兩塊網卡:
「Ethernet adapter 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用於本機與使用NAT網路模 式的虛擬機相連,使用這種模式建立的虛擬機所於虛擬機的VMnet1子網內,在這個子網中,VMware還提供了DHCP服務讓子網的虛擬機可以方便的獲 得IP地址。當然,你也可以為處於此子網的虛擬機手動設置IP,不過一定要注意地址要VMnet1設定的網段內。這時,你的真實主機將做為VMnet1的網關,也即虛擬網路VMnet1與現實區域網之間的路由器在兩個網段間轉發數據。VMnet1的特殊之處在於VMware為這個網段默認啟用了NAT服務(如下圖),
載入中...
在虛擬子網中啟用NAT
「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這塊網卡主要用於真實主機與處於host-only(主機模式)的虛擬機相連,處於這種模式的虛擬機位於VMware虛擬網路的VMnet8子網內,這個子網除了IP段不同和沒有提供NAT服務外,與VMnet1也就是NAT模式組成的虛擬子網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你喜歡你完全可以 激活VMnet8子網的NAT服務,這樣VMnet8就成為了另一個NAT模式的子網。如果在默認的不激活NAT的情況下,該子網的虛擬機將只能與VMnet8網內的其它虛擬機以及真實主機通信,這就是「host-only」名稱的由來。
打開VMware的網路設置界面你可以對VMware網路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見下圖),
載入中...
VMware中的各個子網與主機中網卡的對應關系在VMware里最多可以有9個不同的虛擬子網(有三個在軟體裝好後已經啟用了,它們是VMnet0,VMnet1,VMnet8),你可以在這里點擊每個字網後的「>」按紐設置該子網的IP地址和是否啟用DHCP等。在「Host Virtual Adapers」標簽頁里(如下圖)可以添加更多的虛擬網卡並把這些網卡通過如上面的圖所示界面接入相應的虛擬網路。
載入中...
向真實主機中新增虛擬網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VMware中的三種網路模式只是為了方便快速將虛擬機加入現實網路的一種預定義模式而已,當你安裝好VMware Workstaion後,軟體會預先設置好三個虛擬子網以對應三種基本模式。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定製這些網路的屬性改變它的默認行為,例如讓host- only模式轉變為NAT模式或反之亦然。也可以向真實主機添加更多的虛擬網卡從而啟用更多的虛擬子網(虛擬子網數最多可以有9個)。真實的主機是所有虛 擬子網的中心,連接著全部虛擬子網。同事,你可以向一台虛擬機中加入多塊分屬不同虛擬網路的網卡,讓一台虛擬機連接不同的虛擬子網(如下圖,在虛擬機中添 加虛擬網卡),這樣,由連接全部虛擬子網與現實網路的主機,與多台屬於一個或多個虛擬子網的虛擬機就可以共同組建復雜的虛擬與現實混合網路。我們可以在這 個真實的虛擬網路中實際各種網路技巧。之所以在這個虛擬網路前面加上「真實」兩個字,是因為在這個虛擬網路中做任何操作的方法與在現實網路中是一致的,虛 擬機上安裝的全是真實的操作系統,除了你不用與交換機網線等硬體設備打交道外,與現實網路沒有任何區別。你完全可以把這個虛擬網路接入現實網路並與現實網路中的其它系統通訊,此時,對於現實網路中的客戶機而言,與之通信的虛擬機與其它任何現實網路系統中的終端沒有任何區別。
載入中...+6vcg=" src="http://up.2cto.com/2011/0730/20110730094754373.jpg" />
在虛擬機中新增虛擬網卡
載入中...
一個定製的VMware虛擬網路結構拓撲圖
以上對VMware中的網路實現方法做了簡單的分析,在以後的文章里,我們將實際構建一個這種虛擬網路並用之完成各種現實區域網環境中常見的網管任務。
文章摘自:http://biz.chinabyte.com/493/2178993_2.shtml
==================================================
用VMware構建真實的虛擬網路(二)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重點介紹了VMware虛擬網路的基礎知識,從本篇文章開始,我們將實際建立並設置一個虛擬網路。
實驗目標
這里首先說一下我們准備構建的網路拓撲。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兩個定製的子網VMnet2和VMnet3,這兩個網路與真實主機是不直接相連的(真實主機中我並不添加連接到這兩個網路的虛擬網卡),而是通過一台以橋接模式創建的屬於VMnet0的虛擬機連接VMnet0,真實的區域網也即VMnet0通過本地的網關連接internet,我們將VMnet2的虛擬機稱為VMnet2PC,VMnet3的虛擬機稱為VMnet3PC,VMnet0的PC稱為VMnet0PC,現在把VMnet3PC作為域控制器,VMnet0PC作為路由器和DNS伺服器,要求PC和VMnet0PC都加入VMnet3PC建立的域,三個網段要求互聯互通,並都可以訪問internet。網路拓撲圖如下:
載入中...
目標網路拓撲圖
本例中需要建立3台虛擬機,而真實的PC也處於VMnet0子網中,再次強調一下,VMnet0實際上是現實區域網在虛擬網路中的映射。
下面,讓我們首先來構建這個基礎的網路架構——建立起各台虛擬機並分別為它們添加所需的虛擬網卡然後將之接入指定的網路。
構建「物理」網路
首先,我們建立第一台虛擬機VMnet0PC,建立時在連接模式選擇處我們選擇橋接網路如下圖(這里我們並沒有修改默認的虛擬網路行為),這樣,這台虛擬機會有一塊連接到VMnet0的虛擬網卡,與真實PC處於同一個網段內。
載入中...
新增虛擬機時選擇網路模式
我們在前面的網路拓撲圖中看到,VMnet0PC應該有三塊不同的網卡分別接入三個不同的虛擬網路,在建立虛擬機機,VMware已經自動添加了一塊接連到VMnet0的虛擬網卡,現在我們為它更添加兩塊分別連接到VMnet2和VMnet3的網卡。
打開虛擬機的屬性點「hardware」標簽下面的「add」按鈕(如下圖)。
載入中...
向虛擬機增加新網卡
在彈出的硬體添加向導中選擇添加網卡,隨後彈出如下所示的對話框,在裡面選擇網卡裝要連接的網路。分別添加兩塊網卡連接到VMnet2和VMnet3。然後在虛擬機中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專業版操作系統並設置好橋接網卡以連接到internet打好必要的伺服器補丁。至此,第一台伺服器VMnet0PC設置基本完成並接入了目標網路。
載入中...
選擇新網卡接入的網路
在第一台機器設置完成後,關閉虛擬機,點窗口左側上的「clone virtual machine」命令,對第一台虛擬機進行復制(如下圖),將新虛擬機命名為VMnet2PC,因為VMnet2PC僅需一塊網卡,因此,需要在虛擬機硬體屬性中刪除多餘的兩塊網卡並把剩餘那塊網卡接入VMnet2。重復以上步驟建立虛擬機VMnet3PC並將之連入網路。
載入中...
復制虛擬機
至此,「硬體」的建立與連接已經完成。下面對各虛擬機網卡的TCP/IP屬性分別進行設置,讓VMnet2PC和VMnet3PC分別可以與VMnet0PC互聯(跨網的互聯這里先不涉及,那將是下一篇文章的內容)。這里簡述一下各個子網的設置。VMnet0PC三塊網卡中,一塊用真實區域網 的IP地址,一塊用VMnet2子網的地址192.168.2.1/255.255.255.0,一塊用VMnet3子網的地址192.168.3.1 /255.255.255.0,位於VMnet2的VMnet2PC使用IP192.168.2.2/255.255.255.0,網關和DNS為192.168.2.1。位於VMnet3的VMnet3PCIP為192.168.3.2/,網關和DNS設為192.168.3.1。
到目前為止,僅有VMnet0PC可以連接internet並訪問所有的網段。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們將讓這個「物理上」已經連接的虛擬機網路的各網段互聯互通,並都可以訪問internet。.
小知識:
在VMware5.0以前版本沒有提供虛擬機復制命令,不過可以通過對虛擬機文件夾的復雜方便的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新版本中的虛擬機復制不是簡 單的文件復制,而是提供了很多增強,新虛擬機可以來源與源虛擬機的一個快照,還可以與源虛擬機關聯起來以減少存儲所需空間。在第一台用於試驗的虛擬機建立 以後,最好保存一個此時狀態的快照,在試驗完成以後可以隨時還原到系統剛安裝完成時的狀態,這將為今後的實驗節省大量的時間。
2. Scientific Linux release 6.2 (Carbon)版本的linux系統,輸入ifconfig時,表示網卡是em1,而不是eth0
em1就是原來的eth0,em代表的集成網卡。
3. centos system em1和em2什麼區別什麼意思
在centos6.4之前,如果6.2,6.3安裝後網卡名稱都是em開始,如果想用eth0這種名稱,或者是自定義名稱,可以參照以下來實施。
第一步:修改/boot/grub/grub.conf
增加一個 biosdevname=0 的啟動參數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boot/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CentOS (2.6.32-220.el6.x86_64)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6.32-220.el6.x86_64 ro root=UUID=6e7bf859-80f1-4875-8e8a-6f0fbdc9c90d nomodeset rd_NO_LUKS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MD quiet rhgb crashkernel=auto LANG=zh_CN.UTF-8 rd_NO_LVM rd_NO_DM biosdevname=0
initrd /boot/initramfs-2.6.32-220.el6.x86_64.img
第二步:修改當前網卡配置文件的名稱
mv ifcfg-em1 ifcfg-eth0
mv ifcfg-em2 ifcfg-eth1
第三步:修改網卡配置文件內容,把em1全部修改改為eth0
[root@xingfujie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NM_CONTROLLED="yes"
ONBOOT=yes
TYPE=Ethernet
BOOTPROTO=none
IPADDR=XXXXX
PREFIX=24
GATEWAY=XXXXX
DNS1=XXXXX
DEFROUTE=yes
UUID=XXXXXX
HWADDR=XXXXXX
全部修改完畢後,reboot從起電腦即可。
4.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是一種光纖乙太網介面卡,按照乙太網通信協議進行信號傳輸。一般通過光纜與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連接。
Eth0和eth1用於區分網卡名。它們的含義與windows本地連接1和本地連接2相同。
這里的子網卡不是一個實用的網路介面,但是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合介面在系統中閃現,比如eth0:1,eth1:2。
(4)linux下eth和em的區別擴展閱讀: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和轉發依賴於在主機中安裝多個網卡作為路由器。
當某一網卡接收到度包時,系統內核會根據度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度包發送到另一網卡,最後通過該網卡發送度包。主機的進程是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路由功能是通過修改Linux內核參數來實現的。sysctl命令用於配置和顯示/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
出於安全原因,Linux內核默認禁止數據包路由和轉發。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能。
5. linux里邊網口為什麼不叫enth0是ens32
新版的CentOS 7 開始對於網卡的編號有另外一套規則,網卡的代號與網卡的來源有關
1、eno1:代表由主板bios內置的網卡
2、ens1:代表有主板bios內置的PCI-E網卡
3、enp2s0: PCI-E獨立網卡
4、eth0:如果以上都不使用,則回到默認的網卡名
ens32則屬於第二種類型,即說明網卡是內置的PCI-E網卡。
(5)linux下eth和em的區別擴展閱讀:
PCI網卡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
PCI-E採用了目前業內流行的點對點串列連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計算機匯流排的共享並行架構,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專用連接,不需要向整個匯流排請求帶寬,而且可以把數據傳輸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頻率,達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帶寬。
相對於傳統PCI匯流排在單一時間周期內只能實現單向傳輸,PCI-E的雙單工連接能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和質量,它們之間的差異跟半雙工和全雙工類似。
6. Linux 網卡綁定什麼作用
首先檢測系統是否安裝開啟NetworkManager服務,在root 用戶下輸入rpm -qa NetworkManager 如命令行下方出現NetworkManager-0.8.1-33.el6.x86_64名字類似的名字證明已經安裝,命令行輸入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atus 查看NetworkManager是否為開啟狀態,默認為開啟,如果為開啟狀態請輸入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關閉服務。關閉後我們就可以正常的做網卡綁定配置了。切記在網卡綁定之前一定要關閉這個服務否則綁定網卡會報錯,請確保如圖示紅色框起來的狀態,否則綁定不會成功。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第一組網卡綁定配置進入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首先cp 將eth0或者em1名字的網卡配置文件復制一份(其他網卡也同樣備份一份),我保存到當前目錄 命名為ifcfg-em1.bak 已避免綁定失敗無法回滾。備份好在當前網卡配置信息,直接vi ifcfg-bond0(這個文件在網卡沒有綁定之前一般不存在我們直接vi建立就好了)將下面參數直接粘貼到band0文件裡面。之後配置兩塊網卡的參數。
下面為bond0參數
EVICE=bond0
ONBOOT=yes
BOOTPROTO=none
IPADDR=192.168.28.102 (IP地址根據自的實際情況填寫)
NETMASK=255.255.255.0 (掩碼根據自的實際情況填寫)
GATEWAY=192.168.28.254 (網關自己網路的網關)
USERCTL=no
em1網卡參數
vi ifcfg-em1 進入em1配置,將裡面的配置清空,粘貼如下參數,rhel系統安裝到dell 伺服器會將網卡ID eth0變成em1,這里的網卡id需要根據系統裡面的文件確定,有些是eth*的id。我這里就是em1的id,參數如下;
DEVICE=em1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0
USERCTL=no
保存退出,在vi ifcfg-em2 進入em2配置,直接清空配置,粘貼如下參數。
DEVICE=em2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0
USERCTL=no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通過上一步bond0 和em1 em2的參數配置,網卡綁定修改參數還差一步就完成了,請在/etc/modprobe.conf文件中添加如下腳本,如果沒有modprobe.conf文件看直接vi 一個填入下面的代碼既可。
modprobe.conf文件添加的腳本如下
alias eth0 pcnet32
alias eth1 pcnet32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配置模式這里配置為mode=0負載均衡模式0,mode參數為模式類型,具體請參考相關模式資料。miimon為監聽時間,我設置100為0.1毫秒)
請將以上4行添加保存。到此第一組網卡綁定參數設置已經完成,如是多個網卡綁定為一組方法相同只需要將配置參數復制粘貼到相關網卡配置文件既可只需修改DEVICE將網卡id更換既可。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第二組網卡配置與第一組基本相同,只不過就是修改一些IP地址和網關,一般的網路只有一個網關,我們在第一組配置了網關,在第二組我們就不用在配置網關了。當前目錄下新建bond1,直接vi ifcfg-bond1將下面的bond1參數粘貼過來。將這兩個保存即可。網卡參數配置修改,直接將網卡現有配置刪除,vi ifcfg-em3/eth4 進入網卡配置參數修改,刪除網卡現有的配置參數直接粘貼以下腳本。
下面bond1參數
DEVICE=bond1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IPADDR=172.18.99.18 (IP地址根據自的實際情況填寫)
NETMASK=255.255.255.0 (掩碼根據自的實際情況填寫)
USERCTL=no
網卡配置參數
DEVICE=eth3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1 (掩碼寫bond1)
USERCTL=no
DEVICE=eth4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1 (掩碼寫bond1)
USERCTL=no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通過上一步bond1 和em3 em4的參數配置,網卡綁定修改參數還差一步就完成了,請在/etc/modprobe.conf文件中添加如下腳本,之前的bond0配置文件也配置過,直接在bond0下面添加既可,
modprobe.conf文件添加的腳本如下
alias eth3 pcnet32
alias eth4 pcnet32
alias bond1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配置模式這里配置為mode=0負載均衡模式0,mode參數為模式類型,具體請參考相關模式資料。miimon為監聽時間,我設置100為0.1毫秒)
請將以上4行添加保存。到此第二組網卡綁定參數設置已經完成,如是多個網卡綁定為一組方法相同只需要將配置參數復制粘貼到相關網卡配置文件既可只需修改DEVICE將網卡id更換既可。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通過以上配置,兩組網卡配置基本完成,現在我們重啟網路服務 輸入命令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等待從其完成,現在網卡配置還沒有生效,請輸入以下兩行代碼是網卡綁定生效;
ifenslave bond0 em1 em2
ifenslave bond1 em3 em4
為了更好的利用系統資源,我們還需要將生效過程開機自動啟動,需要在/etc/rc.d/rc.local目錄下將這兩行代碼添加進去,下次重啟伺服器就會自動生效,否者還需要手動生效。
配置全部完成,只剩下檢測了,現在我需要用ifconfig 來檢測一下綁定信息如圖所示,bond0下的em1 em2 的mac地址全部相同證明成功了。bond1也是一個道理,這里我缺少bond1的圖片,正常ifconfig是全部都會有的只要確定bond1和em3 em4的mac地址相同基本就是正常。
rhel linux 網卡綁定
7. linux下如何區分eth0,eth1,eth2,eth3
ethtool -p eth0
回車後與eth0 相對應的網卡介面旁邊的指示燈就會閃爍,這樣你就能很快確定eth0 網口的位置(按下Ctrl+C 結束命令,停止閃爍)
同樣確定eth1、eth2.。。。
8. linux eth0全稱
Linux中eth0往往是網卡的介面名稱,0是阿拉伯數字零,表示介面的編號,因為可能有多個網卡;數字0前面的eth是Ethernet這個單詞的簡寫(計算機技術領域大量使用單詞的簡寫、縮寫),Ethernet是乙太網的意思,所以eth就表示這個網卡介面是一個乙太網卡的介面。
9. linux怎麼修改網卡名稱
linux可通過以下步驟修改網卡名稱:
1、修改/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將eth0 改為em1,將eth1 改為em2,注意:只需要修改name即可,不需要修改kernel;
2、重命名網卡配置文件,需要ifcfg-eth0文件重命名為ifcfg-em1,需要ifcfg-eth1文件重命名為ifcfg-em2,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m1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m2
3、編輯網卡配置文件,將名稱修改過來,並把uuid刪除(如沒有就不用),重啟伺服器,重啟之後網卡名稱已經修改過來,網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