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卡eth
㈠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是一種光纖乙太網介面卡,按照乙太網通信協議進行信號傳輸。一般通過光纜與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連接。
Eth0和eth1用於區分網卡名。它們的含義與windows本地連接1和本地連接2相同。
這里的子網卡不是一個實用的網路介面,但是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合介面在系統中閃現,比如eth0:1,eth1:2。
(1)網卡eth擴展閱讀: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和轉發依賴於在主機中安裝多個網卡作為路由器。
當某一網卡接收到度包時,系統內核會根據度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度包發送到另一網卡,最後通過該網卡發送度包。主機的進程是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路由功能是通過修改Linux內核參數來實現的。sysctl命令用於配置和顯示/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
出於安全原因,Linux內核默認禁止數據包路由和轉發。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能。
㈡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eth0和eth1這是網卡設備,
只是個名稱不必糾結,不是那誰說的一個普通網卡一個無線網卡,他什麼都不懂。
通常伺服器會有多個網卡的,所以就有eth0
eth1
eth2
這樣的名稱,
而且在一些系統中對於無線網卡會命名為wlan0
wlan1。。。。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目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面,
ifcfg-eth0就代表eth0的配置,你把文件改成了eth1,文件內容做下修改,
那就是eth1了。。
當然,這種配置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linux系統,但對RHEL是適用的。
㈢ linux怎樣修改網卡的名字為eth0
linux可通過以下步驟修改網卡名稱:
1、修改/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將eth0 改為em1,將eth1 改為em2,注意:只需要修改name即可,不需要修改kernel;
2、重命名網卡配置文件,需要ifcfg-eth0文件重命名為ifcfg-em1,需要ifcfg-eth1文件重命名為ifcfg-em2,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m1
mv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m2
3、編輯網卡配置文件,將名稱修改過來,並把uuid刪除(如沒有就不用),重啟伺服器,重啟之後網卡名稱已經修改過來,網路正常。
㈣ 【NIC】如何使用 ethtool 命令管理乙太網卡
ethtool 是一個 Linux 下的網路驅動程序的診斷和調整工具,可獲取網路設備的相關信息,包括連接狀態、驅動版本、PCI 匯流排定位等等。
它可以用來:
獲取標識和診斷信息
獲取擴展的設備統計信息
控制乙太網設備的速度、雙工、自動協商和流控制
控制校驗和卸載及其他硬體卸載功能
控制 DMA 環大小及中斷控制
控制多隊列設備的接收隊列選擇
升級快閃記憶體中的固件
萬兆網卡,理論最大支持 1250MB/s 實際 能有 幾百MB /s 就不錯了,要考慮交換機的能力。
如何使用 ethtool 命令管理乙太網卡
https://zhuanlan.hu.com/p/146383216
ethtool工具使用實例
https://www.cnblogs.com/taosiyu/p/13425774.html
Linux網路命令——ifconfig、ifup、ifdown
https://blog.csdn.net/lu_embedded/article/details/53215324
ethtool(8) - Linux man page
https://linux.die.net/man/8/ethtool
ethtool : How to use ethtool command in Linux with examples
https://cmdref.net/os/linux/command/ethtool.html
ethtool - Unix, Linux Command
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unix_commands/ethtool.htm
㈤ 求問關於網卡eth0、eth1以及伺服器為什麼要把內網和外網卡區分開
通常伺服器會有多個網卡的,所以就有eth0 eth1 eth2 這樣的名稱,而且在一些系統中對於無線網卡會命名為wlan0 wlan1。。。。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目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面,ifcfg-eth0就代表eth0的配置,你把文件改成了eth1,文件內容做下修改, 那就是eth1了。。當然,這種配置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linux系統,但對RHEL是適用的。 ------------------------------------------------------------------------------------------我們自己的伺服器也會通常採用兩片網卡,一片負責內網一片負責外網。為啥這么做呢?1、從安全方面考慮:內網的流量是不做約束的,流量不可控。就像我們同步文件,我們就會走內網流量,經常會引起流量的突然增加。2、從監控的角度:區分內網和外網卡,方便流量監控。
㈥ ethtool原理介紹和解決網卡丟包排查思路
之前記錄過處理因為LVS網卡流量負載過高導致軟中斷發生丟包的問題, RPS和RFS網卡多隊列性能調優實踐 ,對一般人來說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其實碰見的概率並不高。這次想分享的話題是比較常見伺服器網卡丟包現象排查思路,如果你是想了解點對點的丟包解決思路涉及面可能就比較廣,不妨先參考之前的文章 如何使用MTR診斷網路問題 ,對於Linux常用的網卡丟包分析工具自然是ethtool。
2020年06月22日 - 初稿
閱讀原文 - https://wsgzao.github.io/post/ethtool/
ethtool - utility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rivers and hardware
ethtool is the standard Linux utility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rivers and hardware, particularly for wired Ethernet devices. It can be used to:
Most features are dependent on support in the specific driver. See the manual page for full information.
ethtool 用於查看和修改網路設備(尤其是有線乙太網設備)的驅動參數和硬體設置。你可以根據需要更改乙太網卡的參數,包括自動協商、速度、雙工和區域網喚醒等參數。通過對乙太網卡的配置,你的計算機可以通過網路有效地進行通信。該工具提供了許多關於接駁到你的 Linux 系統的乙太網設備的信息。
接收數據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很多底層的技術細節,但大致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NIC 在接收到數據包之後,首先需要將數據同步到內核中,這中間的橋梁是 rx ring buffer 。它是由 NIC 和驅動程序共享的一片區域,事實上, rx ring buffer 存儲的並不是實際的 packet 數據,而是一個描述符,這個描述符指向了它真正的存儲地址,具體流程如下:
當驅動處理速度跟不上網卡收包速度時,驅動來不及分配緩沖區,NIC 接收到的數據包無法及時寫到 sk_buffer ,就會產生堆積,當 NIC 內部緩沖區寫滿後,就會丟棄部分數據,引起丟包。這部分丟包為 rx_fifo_errors ,在 /proc/net/dev 中體現為 fifo 欄位增長,在 ifconfig 中體現為 overruns 指標增長。
這個時候,數據包已經被轉移到了 sk_buffer 中。前文提到,這是驅動程序在內存中分配的一片緩沖區,並且是通過 DMA 寫入的,這種方式不依賴 CPU 直接將數據寫到了內存中,意味著對內核來說,其實並不知道已經有新數據到了內存中。那麼如何讓內核知道有新數據進來了呢?答案就是中斷,通過中斷告訴內核有新數據進來了,並需要進行後續處理。
提到中斷,就涉及到硬中斷和軟中斷,首先需要簡單了解一下它們的區別:
當 NIC 把數據包通過 DMA 復制到內核緩沖區 sk_buffer 後,NIC 立即發起一個硬體中斷。CPU 接收後,首先進入上半部分,網卡中斷對應的中斷處理程序是網卡驅動程序的一部分,之後由它發起軟中斷,進入下半部分,開始消費 sk_buffer 中的數據,交給內核協議棧處理。
通過中斷,能夠快速及時地響應網卡數據請求,但如果數據量大,那麼會產生大量中斷請求,CPU 大部分時間都忙於處理中斷,效率很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內核及驅動都採用一種叫 NAPI(new API)的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其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 中斷 + 輪詢,在數據量大時,一次中斷後通過輪詢接收一定數量包再返回,避免產生多次中斷。
(1) RX errors
表示總的收包的錯誤數量,這包括 too-long-frames 錯誤,Ring Buffer 溢出錯誤,crc 校驗錯誤,幀同步錯誤,fifo overruns 以及 missed pkg 等等。
(2) RX dropped
表示數據包已經進入了 Ring Buffer,但是由於內存不夠等系統原因,導致在拷貝到內存的過程中被丟棄。
(3) RX overruns
表示了 fifo 的 overruns,這是由於 Ring Buffer(aka Driver Queue) 傳輸的 IO 大於 kernel 能夠處理的 IO 導致的,而 Ring Buffer 則是指在發起 IRQ 請求之前的那塊 buffer。很明顯,overruns 的增大意味著數據包沒到 Ring Buffer 就被網卡物理層給丟棄了,而 CPU 無法即使的處理中斷是造成 Ring Buffer 滿的原因之一,上面那台有問題的機器就是因為 interruprs 分布的不均勻(都壓在 core0),沒有做 affinity 而造成的丟包。
(4) RX frame
表示 misaligned 的 frames。
網線上的packet首先被網卡獲取,網卡會檢查packet的CRC校驗,保證完整性,然後將packet頭去掉,得到frame。網卡會檢查MAC包內的目的MAC地址,如果和本網卡的MAC地址不一樣則丟棄(混雜模式除外)。
網卡將frame拷貝到網卡內部的FIFO緩沖區,觸發硬體中斷。(如有ring buffer的網卡,好像frame可以先存在ring buffer里再觸發軟體中斷(下篇文章將詳細解釋Linux中frame的走向),ring buffer是網卡和驅動程序共享,是設備里的內存,但是對操作系統是可見的,因為看到linux內核源碼里網卡驅動程序是使用kcalloc來分配的空間,所以ring buffer一般都有上限,另外這個ring buffer size,表示的應該是能存儲的frame的個數,而不是位元組大小。另外有些系統的 ethtool 命令 並不能改變ring parameters來設置ring buffer的大小,暫時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驅動不支持。)
網卡驅動程序通過硬中斷處理函數,構建sk_buff,把frame從網卡FIFO拷貝到內存skb中,接下來交給內核處理。(支持napi的網卡應該是直接放在ring buffer,不觸發硬中斷,直接使用軟中斷,拷貝ring buffer里的數據,直接輸送給上層處理,每個網卡在一次軟中斷處理過程能處理weight個frame)
過程中,網卡晶元對frame進行了MAC過濾,以減小系統負荷。(除了混雜模式)
網卡驅動程序將IP包添加14位元組的MAC頭,構成frame(暫無CRC)。Frame(暫無CRC)中含有發送端和接收端的MAC地址,由於是驅動程序創建MAC頭,所以可以隨便輸入地址,也可以進行主機偽裝。
驅動程序將frame(暫無CRC)拷貝到網卡晶元內部的緩沖區,由網卡處理。
網卡晶元將未完全完成的frame(缺CRC)再次封裝為可以發送的packet,也就是添加頭部同步信息和CRC校驗,然後丟到網線上,就完成一個IP報的發送了,所有接到網線上的網卡都可以看到該packet。
產生中斷的每個設備都有一個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序,是設備驅動程序的一部分。每個網卡都有一個中斷處理程序,用於通知網卡該中斷已經被接收了,以及把網卡緩沖區的數據包拷貝到內存中。
當網卡接收來自網路的數據包時,需要通知內核數據包到了。網卡立即發出中斷。內核通過執行網卡已注冊的中斷處理函數來做出應答。中斷處理程序開始執行,通知硬體,拷貝最新的網路數據包到內存,然後讀取網卡更多的數據包。
這些都是重要、緊迫而又與硬體相關的工作。內核通常需要快速的拷貝網路數據包到系統內存,因為網卡上接收網路數據包的緩存大小固定,而且相比系統內存也要小得多。所以上述拷貝動作一旦被延遲,必然造成網卡FIFO緩存溢出 - 進入的數據包占滿了網卡的緩存,後續的包只能被丟棄,這也應該就是ifconfig里的overrun的來源。
當網路數據包被拷貝到系統內存後,中斷的任務算是完成了,這時它把控制權交還給被系統中斷前運行的程序。
網卡的內核緩沖區,是在PC內存中,由內核控制,而網卡會有FIFO緩沖區,或者ring buffer,這應該將兩者區分開。FIFO比較小,裡面有數據便會盡量將數據存在內核緩沖中。
網卡中的緩沖區既不屬於內核空間,也不屬於用戶空間。它屬於硬體緩沖,允許網卡與操作系統之間有個緩沖;
內核緩沖區在內核空間,在內存中,用於內核程序,做為讀自或寫往硬體的數據緩沖區;
用戶緩沖區在用戶空間,在內存中,用於用戶程序,做為讀自或寫往硬體的數據緩沖區;
另外,為了加快數據的交互,可以將內核緩沖區映射到用戶空間,這樣,內核程序和用戶程序就可以同時訪問這一區間了。
對於有ring buffer的網卡,ring buffer是由驅動與網卡共享的,所以內核可以直接訪問ring buffer,一般拷貝frames的副本到自己的內核空間進行處理(deliver到上層協議,之後的一個個skb就是按skb的指針傳遞方式傳遞,直到用戶獲得數據,所以,對於ring buffer網卡,大量拷貝發生在frame從ring buffer傳遞到內核控制的計算機內存里)。
網卡工作在數據鏈路層,數據量鏈路層,會做一些校驗,封裝成幀。我們可以查看校驗是否出錯,確定傳輸是否存在問題。然後從軟體層面,是否因為緩沖區太小丟包。
一台機器經常收到丟包的報警,先看看最底層的有沒有問題:
(1) 查看工作模式是否正常
(2) 查看檢驗是否正常
Speed,Duplex,CRC 之類的都沒問題,基本可以排除物理層面的干擾。
Why rx_crc_errors incrementing in the receive counter of ethtool -S output?
Check ethtool -S output and find where are the drops and errors.
Check the numbers corresponding to rx_crc_errors .
顯示了p1p1 的介面類型,連接模式,速率等等信息,以及當前是否連接了網線(如果是網線Supported ports 就是TP,如果是光纖則顯示Fiber),這里例舉下3個重要關鍵詞
Supported ports: [ FIBRE ]
Speed: 10000Mb/s
Link detected: yes
ethtool
Counters Troubleshooting for Linux Driver
Why do I see rx_crc_errors in ethtool output?
ping請求錯誤分析
ifconfig 命令詳解
ethtool 命令詳解
ethtool 解決網卡丟包嚴重和網卡原理
㈦ 怎樣改變eth0,eth1,eth2,eth3所對應的物理網卡
RH系列的,進入相關目錄直接mv ifg-eth0 ifg-eth*,你想換成第幾個都可以。
舉個列子,有2網卡。目前一個eth0,一個eth1.
那麼系統有兩個文件分別為ifg-eth0對應網卡1,ifg-eth1對應網卡2.
如果想把這兩個互換對應關系eth0對應網卡2,eth1對應網卡1
那就直接
#mv ifg-eth1 ifg-eth2
#mv ifg-eth0 ifg-eth1
#mv ifg-eth2 ifg-eth0
#restart network service
㈧ linux eth1網卡激活不了解決方法
linux
eth1網卡激活不了解決方法linux
eth1
網卡激活不了,怎麼解決?
www.dnjsb.com
我們實驗室上網有台伺服器專門來管理,里邊有eth0
和
eth1
網卡,打開管理-》網路以後發現ppp0和eth0網卡都處於激活狀態,而eht1網卡無法激活,當然可以點擊上邊的激活按鈕,也可以通過命令行
ifconfig
eth1
up
來激活。但是發現兩種方法未能激活這個網卡,這樣的結果是,雖然這台伺服器可以上網,但是實驗室內部的電腦上不了網。經過我的苦心研究,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步驟如下:(1)
打開eth1的配置,記錄其屬性信息,尤其是硬體設備選項中的關聯MAC(當然可以探測到)(2)刪除掉eth1
這個激活設備,(3)新建一個名叫eth1
的設備,里邊的屬性要和剛才刪除掉的一致。尤其是MAC(4)
激活這個設備。再試試內部網路能否上網。(5)如果設備都激活還不能上網,就重啟一下伺服器的dhcp服務,用命令
service
dhcpd
restart
就可以.
㈨ ETH介面是什麼
ETH介面指的是介面,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域網通訊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協議。而乙太網介面就是網路數據連接的埠。
乙太網的每個版本都有電纜的最大長度限制(即無須放大的長度),這個范圍內的信號可以正常傳播,超過這個范圍信號將無法傳播。
為了允許建設更大的網路,可以用中繼器把多條電纜連接起來。中繼器是一個物理層設備,它能接收、放大並在兩個方向上重發信號。
(9)網卡eth擴展閱讀
幾種常見的乙太網介面類型。
1、SC光纖介面
SC光纖介面在100Base-TX乙太網時代就已經得到了應用,因此當時稱為100Base-FX(F是光纖單詞fiber的縮寫),不過當時由於性能並不比雙絞線突出但是成本卻較高,因此沒有得到普及,現在業界大力推廣千兆網路,SC光纖介面則重新受到重視。
2、RJ-45介面
這種介面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網路設備介面,俗稱「水晶頭」,專業術語為RJ-45連接器,屬於雙絞線乙太網介面類型。RJ-45插頭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設有一個塑料彈片與RJ-45插槽卡住以防止脫落。
3、FDDI介面
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術中傳輸速率最高的一種,具有定時令牌協議的特性,支持多種拓撲結構,傳輸媒體為光纖。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是由美國國家標准化組織(ANSI)制定的在光纜上發送數字信號的一組協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乙太網介面
㈩ 命令查看,怎麼沒有網卡eth0,或者eth1等等
CentOS下找不到eth0設備的解決方法
問題描述:
ifconfig命令無法找到eth0設備,且/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中只有ifcfg-lo文件,而沒有ifcfg-eth0。
臨時解決方法一:
使用命令ifconfig
eth0
192.168.1.x可以正常設置eth0的IP,該方法僅為臨時處理辦法,系統重啟後即失效了。
永久解決方法二:
1、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下新建ifcfg-eth0文件;
2、正確設置ifcfg-eth0的DEVICE、BOOTPROTO、ONBOOT、IPADDR、GATEWAY、DNS1、DOMAIN、NETMASK、NETWORK、NAME等等,比如:
DEVICE=et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