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硬分叉時間

eth硬分叉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9-17 05:39:37

『壹』 以太坊(ETH)的Berlin硬叉什麼時間開始

以太坊(Ethereum)挖礦

Berlin硬叉將標志著大都市時代的終結。 這是以太坊歷史上的關鍵階段,分兩個階段執行(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包括幾個分支,包括亞特蘭蒂斯,伊斯坦布爾,最後在Berlin達到頂峰。

『貳』 比特幣為什麼要進行分叉

區塊鏈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討論中,我們經常聽到 「分叉」 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分叉呢?分叉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區塊鏈

在說分叉之前,先普及一點區塊鏈的小知識,這樣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分叉是什麼(如果你對區塊鏈一點概念也沒有,歡迎翻閱我以前的文章,都是些通俗的話語幫你了解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由區塊組成的鏈條,當然這種鏈條只是一個形象比喻,說白了就是數據區塊有序地連接起來。在比特幣中,區塊中存放的是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區塊的大小和交易記錄所佔用的空間決定了一個區塊能存放多少交易記錄。這些交易記錄被打包到區塊中,然後區塊一個個相連就構成了區塊鏈。

為什麼要分叉

我們知道,比特幣軟體像其他軟體一樣,需要定期更新和修改,以便讓他更好。所以新的版本就會出現,但是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即使下載了新版本,所以有個礦工就運行了舊版本,有的則運行了新版本,那麼一旦新舊版本不兼容的話,區塊鏈就會分叉。因為因版本的區塊和舊版本的區塊可能存在差異,所以他們不能被連接到同一個區塊鏈上,所以就會出現兩條鏈,甚至多條鏈,這就是分叉。

軟分叉

軟分叉指的是,當新共識規則發布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下,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這種分叉會隨著節點的升級而逐漸修復。

硬分叉

硬分叉指的是,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布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叉就會發生。所以,在數字貨幣領域,硬分叉往往導致新的幣種出現。例如以太坊的硬分叉就導致了 ETH的出現。

原文:什麼是分叉?什麼是比特幣分叉?

『叄』 以太坊2022七月份能漲嗎

以太坊2022七月份不能漲。
開發者們需要支付以太幣來支撐應用的運行,以太坊漲至500美元可能比表面上看起來更接近。以太坊2。以太坊的全稱為:2015年3月20日以太坊(Ethereum)是下一代密碼學賬本。
而不僅僅是以太坊,會漲的。所以imtoken以太坊今年很大概率不會上市。以太坊指的是虛擬貨幣以太幣的股市,以太坊即將在8月份引來倫敦硬分叉。
以太坊將使用混合型的安全協議,以太坊在行業內擁有比較強的共識;現在的以太坊不像幾年前了,以太坊可能會比比特幣度過更好的時間,因為以太坊上面的生態越來越大。

『肆』 為什麼core反對大區塊

很多人對硬分叉的恐懼,都來源於ETH硬分叉後分裂出了ETC,但這並不意味著BTC硬分叉會分裂成兩個幣——就像同樣是電腦,Windows電腦會藍屏,並不意味著蘋果電腦也會藍屏一樣。BTC和ETH在技術參數和社區上的巨大差別,使得BTC小分叉必死無疑。
在BTC世界裡,用戶的沉沒成本以分鍾計算——必要的話幾分鍾就能賣掉幣,而礦業的沉沒成本以年計。幣價崩盤時所有人都能逃,只有礦業不能逃。但現在反而是不能逃的礦業選擇硬分叉,越來越多的礦池支持擴容,支持BU,用戶卻對硬分叉抱有恐懼,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
1、礦業的巨大沉沒成本,使得礦業更需要考慮比特幣的長遠發展,考慮比特幣幾年後的用戶數和價格,而不只局限於眼前的價格波動。
2、礦業了解挖礦相關技術,知道BTC小分叉無法越過的天塹,而用戶不知道。
這些天塹包括:
一、BTC小分叉需要燒掉2億成本才能存活。

在出塊時間上,BTC與ETH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區別:BTC是每14天調整一次挖礦難度,而ETH是逐塊(幾秒)調整難度。逐塊調整難度是山寨幣對BTC的改良,目的是在面對大幅算力變化時,還能保證持續出塊。例如當ETH算力下降90%時,只是第一個塊的間隔從幾秒延長到幾十秒,下個塊就會調低難度,只要幾分鍾就能適應90%的算力變化。所以ETH硬分叉時,在99%的算力離開原鏈後,剩下1%的算力,還是可以繼續出塊,維持ETC的正常運行。
而BTC就不一樣了,當BTC算力下降90%時,剩下10%算力的出塊時間,將從10分鍾延長到100分鍾,並且需要經過長達140天的時間,才能進入下一個難度調整周期。在這140天5個月里,相當於已經很擁堵的1M區塊,進一步縮容到0.1M區塊,且需要10小時才能等到6確認,這使得原鏈變得極難用。
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在挖第一個難度調整周期的2016個塊時,大算力分叉和小算力分叉的理論產出是相同的,一個礦工不管挖哪個分叉,挖到的幣數量是相同的,所以理性的礦工必然選擇挖幣價高的分叉。也就是說上面假設的90%算力硬分叉後,剩下10%算力在那苦撐140天,撐到難度調整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硬分叉發生後,沒有任何理性的礦工,會繼續挖幣價低的分叉,所有的礦工都會「咻」的一下集中到幣價高的分叉。
a、當然有人會說,懷有其它目的,死硬支持小分叉礦工呢?那就來算算,支持小幣的礦工要燒掉多少錢吧。以ETH和ETC的經驗,假設小分叉幣(以下簡稱小幣)價格是大幣的20%,大幣價格1萬,那麼挖小幣的礦工,每挖出一個2000元的小幣就會損失8000元(本來可以挖到一個1萬元的大幣),總共要燒掉 2016區塊*每區塊12.5幣*每幣8000元損失=2.016億元,才能撐到到難度調整。
b、當然又有人會說,不就燒掉2億嘛,到時候那麼多炒小分叉的投機者,會拿不出2億燒嗎?說對了,還真拿不出2億燒,這是一個典型的公地悲劇問題,投機者是多,但由誰來拿出2億燒,並且還得有門路租得到至少10%算力,然後讓其他人免費搭車呢?
c、當然又雙有人會說,說不定有某大投機者,買了2億的小幣,然後願意燒掉2億來挖礦,讓2億小幣翻到10億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2億成本是第一個天塹,讓我們談談第二個天塹:
二、礦業有利益、決心和能力殺死小分叉
毫無疑問,出現兩個比特幣不利於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一旦出現小分叉,幾乎所有人都會或默許,或贊同礦業殺死小分叉,此時礦業殺死小分叉的行動就具有道義正當性。礦業是比特幣世界的軍隊,美國軍隊在南北戰爭中燒掉了幾十萬人的鮮血,中國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燒掉了一百多萬人的鮮血,礦業只是燒掉一些電費而已。
幣價75:25時,在比特幣的自然規則下,算力不是75%:25%,而是100%:0%,不是產生小分叉,而是贏家通吃,小分叉鏈死亡。這是中本聰設計的,分裂派難以逾越的規則。一旦出現大投機者違反中本聰規則,強行燒錢給小分叉續命,企圖分裂比特幣,藉此投機牟利,那礦業絕不會袖手旁觀。
所謂的殺死小分叉,並不是簡單的發起幾次51%攻擊,而是更徹底的壓制:從小分叉第一個塊開始,就不打包任何交易,同時孤立(作廢)任何有交易的塊,讓小分叉上的任何交易,都無法確認。壓制的成本取決於投機者燒的錢,投機者如果挖n個塊,礦業只要挖n+1個塊即可覆蓋,作廢投機者挖的鏈。如果投機者不再燒錢,礦業也不需再燒錢。礦業燒的每一分錢,下面都墊著投機者燒的錢的屍體。
這又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死斗,只有完勝或完敗兩種結果。投機者可能比礦業有錢,但絕不會比礦業有更多的算力、不會比礦業在比特幣上有更多的利益和決心,這個死斗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必要時,礦業會採用更溫和的過渡方法

最單純希望幣價上漲的,毫無疑問是礦業,所以當有必要時,礦業會採用更溫和的方法,來完成硬分叉,以避免市場的恐慌和波動。在這方面有很多選擇,例如合成分叉(Synthetic fork)就是不錯的方案。
合成分叉簡單來說,是在BU算力占絕對優勢,但硬分叉未發起時,先進行一個軟分叉。這個軟分叉縮小有效塊的規則,將「Core和BU塊都是合法塊」縮小為「只有BU塊是合法塊」,此時仍堅持挖Core塊的礦池,如果不轉挖BU塊,那挖的所有Core塊都會被孤立(作廢)。支持Core的礦池,只有兩種應對方法:
1、對抗:也發起一個軟分叉,將BU塊定義為非法塊。但此時由於BU算力占絕對優勢,因此沒有更改規則的所有用戶,將把更長的BU鏈為合法鏈。沒有交易所、用戶、社區的支持,主動從主鏈上分叉的礦池小鏈,沒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2、順從:假投票挖BU塊,但聲明實質支持Core塊,並將在硬分叉發起後,重新挖Core塊。但合成分叉階段可以持續足夠長的時間,長到市場的所有人都看清100%的算力支持BU,並一致同意結束紛爭,擴容到大區塊。此時Core大勢已去,假投票BU的礦池重新挖Core塊,得到的支持將大幅減少,大幅降低比特幣分裂的可能性。
本質來說,合成分叉是將硬分叉的「一步」分成兩個「半步」進行,先統一算力,再進行硬分叉。當BU前進半步,將匕首頂在Core咽喉時,Core將面臨兩難局面。翻臉吧,不可能讓所有人統一更新自己的軟分叉,難以贏得市場;不翻臉吧,BU下半步就是直接割喉,Game Over。
四、改POW演算法=鴕鳥政策,改POS演算法=台灣放棄聯合國中國席位

當然,Core還有一個一再拿出來威脅礦業的選項:改POW演算法。但只要對礦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個笑話。從一個最大的礦機類型跑到一個更小的礦機類型,反而安全了?礦業就沒有顯卡礦機可以殺死顯卡演算法的小分叉了?
目前顯卡市場(只計算ETH+ETC+ZEC+XMR四種主要幣)算力約84萬張RX480顯卡,設備總價值14.5億元,Core如果硬分叉改POW演算法,將直接打臉之前一再聲稱的「不擴容是因為硬分叉危險」,這種分裂行為將遭到社區的一致譴責,大幅降低支持率,假設改POW演算法後價格為大區塊幣的10%(不可能再多了),將占顯卡日產值的12.3%,對應設備價值1.8億元。
這種級別的算力保護,不要說礦業了,只要是個大戶,都有能力攻擊。顯卡礦工和比特礦工有本質區別,比特礦工只能挖比特幣,你可以買礦機攻擊比特幣,但要只租兩三天,租到足夠的比特礦機攻擊比特幣,那是不可能的。而顯卡礦工對挖的幣沒有忠誠,哪個收益高挖哪個,你要租顯卡礦機攻擊Core幣?沒問題,只要你出錢。只要花100萬元,就能攻擊Core幣一天,做空賺幾百上千萬,你說有沒人會干呢?
至於改到POS演算法,我之前也說過了,非常歡迎Core改POS演算法,改後就不再是中本聰的比特幣。Core想在POW下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改名CoreCoin,我同樣歡迎Core走出自己的路,去自由地實踐小區塊的設想,而不是綁架中本聰已給過擴容代碼,明確說過應向大區塊發展的比特幣。
五、本質上是市場,而不是礦業殺死小分叉

有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以上的所有推斷,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大算力(大區塊)分叉有更高的價格。為什麼不是小算力(小區塊)分叉有更高的價格呢?當然有可能,但如果這樣,礦業就不會發起硬分叉,否則礦業將面臨上文所述的所有困境。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是市場,而不是礦業殺死小分叉。
有人到處謠傳,如果BU勝出,礦業將控制比特幣。這顯然是謬論,沒有人能對抗市場,除非他的錢比市場更多。礦業所做的,不過是響應市場的擴容需求,做好硬分叉(或合成分叉)的准備,並等待市場做決定。只有市場,才能決定大區塊幣有更高的價格。只有市場,才有實力和底氣,按下開始硬分叉的按鈕,並扣下殺死小分叉的扳機。而礦業,不過是在市場做出決定後,盡快地殺死小分叉,盡快結束可能產生的混亂。
目前一再爭議的,到底哪個分叉叫「BTC」,口水爭來爭去也是沒有意義的。哪個分叉的用戶多,價格高,市場就會把「BTC」的名稱強行安在它頭上,它想拒絕都不行。市場把分叉叫「ETH」把原鏈叫「ETC」,歸根結底是因為分叉的用戶更多,價格更高。

『伍』 以太坊分叉是什麼意思

君士坦丁堡,以太坊的下一次全系統升級,即將到達您附近的一個節點。

君士坦丁堡包括五個不同的以太坊改進建議(EIPs),已經於8月31日完成。一旦在以太坊上發布,這些提案將通過一系列新的向後兼容的升級永久地改變區塊鏈。

這意味著運行以太坊軟體的計算機網路的節點必須與整個系統一起更新,或者繼續作為單獨的區塊鏈實體運行。

系統范圍的升級在過去引發了相當多的戲劇性事件,更正式地說法應該是「硬分叉」。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用戶不同意這種變化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同一區塊鏈的兩個不同版本同時運行。目前想要投資以太坊的朋友,可以到比特網交易所進行交易。

『陸』 什麼是比特幣分叉

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的容量就是1M(兆位元組)吧。而一筆交易是250到500位元組之間。

按照這種演算法,那麼一個區塊大約包含的4 194.3(筆)交易。

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確認的時間是10分鍾,那麼一個區塊每秒能處理的7個交易,可能有時候連7筆都達不到。

這樣會造成一什麼後果呢?

比特幣的分叉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硬分叉是:指比特幣的區塊格式或交易格式發生改變時,未升級的節點拒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已經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未升級節點生產出的區塊,大家各自延續自己認為正確的鏈,所以分成兩條鏈。

什麼是軟分叉呢?

軟分叉是指比特幣交易的數據結構發生改變時,

未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而且已經升級的節點也可以驗證未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柒』 以太經典是什麼以太坊和以太經典關系

以太坊的構思誕生於2013年。當年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幣圈一般都稱呼為V神)還在比特幣社區擔任程序員的時候,向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建議開發一套面向應用開發者的語言,以方便各種應用的開發。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不同意這個意見。於是V神決定開發一個新的平台作此用途。

V神在2013年寫下了《以太幣白皮書》,在白皮書中說明了建造去中心化程序的目標。在2014年,通過眾籌得到開發資金,於是開發了以太系統。(更好用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幣匯」)

誕生之後,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四次的硬分叉。

第一次為了調整難度;

第二次發布了穩定版本「家園」;

第四次為了防止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和減重。

只有第三次硬分叉,因為發生了黑客攻擊,而迫不得已進行了分叉。這就是The DAO事件。

The DAO事件

2015年7月30日,V神和以太坊基金會創建了第一個智能合約平台,並設計了TheDAO以太坊合約。

2016年4月30日正式部署了The DAO智能合約,並完成了當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眾籌,達到了驚人的1.5億美元!(說句題外話,如今時間上最大的眾籌事件當屬EOS眾籌了,達到了更加驚人是50億美元!)

2016年6月17日,The DAO被黑客攻擊,黑客共盜取了約5000萬美元的以太幣,價格也從20美元暴跌到15美元,對以太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為了挽回投資人的損失,社區最後決定硬分叉。

於是,在2016年7月20日,在區塊高度1920000硬分叉成功,新鏈被稱為以太坊ETH,而原鏈就是現在的以太經典ETC。

『捌』 以太坊硬分叉是什麼

硬分叉是一種不支持向後兼容的軟體升級方式。通常,這些情況發生在節點以與舊節點的規則沖突的方式添加新規則時。新節點只能與運行新版本的軟體節點進行交互。結果,區塊鏈發生了分裂,生產出兩個單獨的網路:一個按照舊規則運行,一個則按照新規則運行。節點在升級後變為藍色。之前的黃色節點拒絕藍色節點的連入,而藍色的節點之間可以相互連接。因此,現在有兩個網路並行運行。他們將繼續產生區塊和交易,但不再在同一區塊鏈上工作。在區塊鏈網路達到分叉區塊之前,所有節點都具有相同的區塊鏈(並且歷史記錄仍然存在),但是這之後它們將具有不同的區塊和交易。由於存在相同的歷史記錄,因此如果您在分叉之前持有代幣,那麼您將在這兩個網路上同時獲得代幣。假設在600,000區塊高度發生分叉時,您手裡有5 BTC。您可以選擇在區塊高度到達600,001時,在原始區塊鏈上將這5個代幣花費掉,但是在新產生的區塊鏈上並不會記錄這筆在600,001區塊高度的消費。假設加密方式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在新的分叉網路上您的私鑰中仍然會存在這5個代幣。 以太坊硬分叉的一個案例是2016 年 6 月 17 日,the DAO 合約上出現漏洞並被攻擊者乘虛而入,導致約三百六十萬 ETH 被盜取。根據該合約的設計,這些資金需要被凍結 28 天才能成功被轉移。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的話,黑客會擁有 ETH 總額的 4.4%。為解決這個問題,備受爭議的 EIP 779 被提出來,其目的在於修改攻擊者的鎖定合約。如此一來,ETH 持有者便可以從 the DAO 合約上提出其 ETH。7 月 20 日,以太坊大部分成員支持實行硬分叉,然而少數社區成員持反對意見,並決定實行硬分叉,分叉後的原鏈改名為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玖』 Gate.io芝麻開門之軟硬分叉有什麼區別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關於區塊鏈分叉的資訊, 到底什麼是分叉,又為什麼會產生分叉呢?
其實區塊鏈的分叉就是對區塊鏈網路運行的軟體進行升級,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分叉。
目前區塊鏈常見的分叉有兩種,一種是軟分叉、一種是硬分叉。
軟分叉很好理解,就是在部分軟體升級後,未升級版本可以接納已升級網路節點信息, 其獨特之處在於允許節點延遲升級,支持升級後版本的前後兼容。並且待全部節點升級完後,軟分叉就會消失。
硬分叉不同於軟分叉,它屬於永久性分裂,沒有升級的節點不能驗證已升級的節點所創建的區塊, 它迫使網路上的所有節點必須升級到最新版本後才可使用新功能。
目前區塊網路的分叉都是為了解決原鏈上存在的某些問題。 例如,BTC 的硬分叉 BCH,解決了原有區塊鏈存儲容量低等問題。 ETH 硬分叉是因為遭受黑客攻擊,想要通過回滾追回被盜資產。 並且一次硬分叉成功之後,原有資產持有者往往可獲得等同數量或一定比例的新分叉幣,這是為了促使新幣種流通和被大眾接受,真正的天上掉餡餅。
一般新分叉幣剛出來時都會造成原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待一段時間後才會被市場穩定, 所以新幣的價值,也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

熱點內容
美國cb交易所上市對幣圈的影響 發布:2025-08-18 13:14:14 瀏覽:432
703比特幣 發布:2025-08-18 13:11:41 瀏覽:503
收割幣圈技巧視頻 發布:2025-08-18 12:43:26 瀏覽:925
外匯平台可以交易比特幣 發布:2025-08-18 12:42:43 瀏覽:876
usdt如何掛單 發布:2025-08-18 12:28:43 瀏覽:524
小蜜桃區塊鏈中心電話 發布:2025-08-18 12:16:58 瀏覽:275
區塊鏈比較好的企業 發布:2025-08-18 12:02:11 瀏覽:741
幣圈的逆思維 發布:2025-08-18 11:40:18 瀏覽:257
m3礦機拆解 發布:2025-08-18 11:29:04 瀏覽:377
支付寶是否是數字貨幣 發布:2025-08-18 11:23:50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