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挖礦最新教程啟動節點

eth挖礦最新教程啟動節點

發布時間: 2022-12-31 06:05:05

以太坊多節點私有鏈部署

假設兩台電腦A和B
要求:
1、兩台電腦要在一個網路中,能ping通
2、兩個節點使用相同的創世區塊文件
3、禁用ipc;同時使用參數--nodiscover
4、networkid要相同,埠號可以不同

1.4 搭建私有鏈
1.4.1 創建目錄和genesis.json文件
創建私有鏈根目錄./testnet
創建數據存儲目錄./testnet/data0
創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testnet/genesis.json

1.4.2 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0 init genesis.json

1.4.3 啟動私有節點

1.4.4 創建賬號
personal.newAccount()
1.4.5 查看賬號
eth.accounts
1.4.6 查看賬號余額
eth.getBalance(eth.accounts[0])
1.4.7 啟動&停止挖礦
啟動挖礦:
miner.start(1)
其中 start 的參數表示挖礦使用的線程數。第一次啟動挖礦會先生成挖礦所需的 DAG 文件,這個過程有點慢,等進度達到 100% 後,就會開始挖礦,此時屏幕會被挖礦信息刷屏。
停止挖礦,在 console 中輸入:
miner.stop()
挖到一個區塊會獎勵5個以太幣,挖礦所得的獎勵會進入礦工的賬戶,這個賬戶叫做 coinbase,默認情況下 coinbase 是本地賬戶中的第一個賬戶,可以通過 miner.setEtherbase() 將其他賬戶設置成 coinbase。

1.4.8 轉賬
目前,賬戶 0 已經挖到了 3 個塊的獎勵,賬戶 1 的余額還是0:

我們要從賬戶 0 向賬戶 1 轉賬,所以要先解鎖賬戶 0,才能發起交易:

發送交易,賬戶 0 -> 賬戶 1:

需要輸入密碼 123456

此時如果沒有挖礦,用 txpool.status 命令可以看到本地交易池中有一個待確認的交易,可以使用 eth.getBlock("pending", true).transactions 查看當前待確認交易。

使用 miner.start() 命令開始挖礦:
miner.start(1);admin.sleepBlocks(1);miner.stop();

新區塊挖出後,挖礦結束,查看賬戶 1 的余額,已經收到了賬戶 0 的以太幣:
web3.fromWei(eth.getBalance(eth.accounts[1]),'ether')

用同樣的genesis.json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1 init genesis.json

啟動私有節點一,修改 rpcport 和port

可以通過 admin.addPeer() 方法連接到其他節點,兩個節點要要指定相同的 chainID。

假設有兩個節點:節點一和節點二,chainID 都是 1024,通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從節點二連接到節點一。

首先要知道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在節點一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下面的命令查看 enode 信息:

admin.nodeInfo.enode
" enode://@[::]:30303 "

然後在節點二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 admin.addPeer(),就可以連接到節點一:

addPeer() 的參數就是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注意要把 enode 中的 [::] 替換成節點一的 IP 地址。連接成功後,節點一就會開始同步節點二的區塊,同步完成後,任意一個節點開始挖礦,另一個節點會自動同步區塊,向任意一個節點發送交易,另一個節點也會收到該筆交易。

通過 admin.peers 可以查看連接到的其他節點信息,通過 net.peerCount 可以查看已連接到的節點數量。

除了上面的方法,也可以在啟動節點的時候指定 --bootnodes 選項連接到其他節點。 bootnode 是一個輕量級的引導節點,方便聯盟鏈的搭建 下一節講 通過 bootnode 自動找到節點

參考: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32424

② 以太坊開發(2):在以太坊私有鏈上的基本操作

在上一講 如何使用geth搭建以太坊私有鏈 完成了私有鏈的搭建,下面介紹在私有鏈上的基本操作。

啟動私有鏈後在命令行輸入:

執行完之後可以查看到生成的賬戶地址為

查詢賬戶余額:

剛剛創建的私有鏈賬戶都是沒有餘額的,需要通過挖礦才會產生eth,下面介紹如何在私有鏈上挖礦。

在geth環境下執行:

這時候查看日誌geth.log可以看到以太坊私有鏈有個啟動的百分比,到100就正式啟動了:

挖礦開始:

這時候有個疑問,挖礦挖到的eth到哪了,其實默認到了eth.account[0],就是第一個賬戶上:

如何修改挖礦所得的賬戶:

命令如下:

下面開始進行轉賬:

這時候出現報錯,原因是轉賬的賬戶沒有解鎖,需要輸入密碼解鎖轉賬的賬戶才能完成轉賬操作:

③ 以太坊挖礦--談談挖礦圈子裡的那些坑(純干貨)

1.預期收益

    縱觀現在大量的以太坊礦池,絕大多數的挖礦模式都是PPS/PPS+. 這種每日相對穩定的收益模式也被大多數的礦工們所接受.相對應的,為了宣傳自己,礦池們都會在首頁上展示他們的每日預期收益. 不要被這些數據迷惑了哦.那些看起來預期收益最高的礦池,實際到手的收益卻可能大打折扣. 因為這種所謂的預期收益很可能只是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 實際上,很多礦池因為相互之間的競爭關系,在收益上展示的預期收益數據都會稍稍做一點假,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所以,一定不要只是看到所謂的預期收益就信以為真,真正到手的才是最可靠的.

2.礦池抽成

    前面說到當下絕大多數的以太坊礦池都是用的PPS/PPS+模式,這種模式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礦池額外的抽成. 因為每天挖到以太坊數量的未知性,而礦池們每天需要給礦工們支付相對固定的收益,這樣就存在入不敷出的風險性,為了保障礦池自己的利益,礦池就會對礦工們額外抽成來彌補自己的損失. 所以,不要被礦池1%,甚至是0%的收益抽成所迷惑,理所當然的覺得礦池抽成低,自己的收益就會高. 依然是那句話,真正到手的收益才是最可靠的.

3.算力

    我們的收益與算力息息相關.這個算力不是指你在挖礦軟體上看到那個算力,那個算力只能算作是你的本地算力.雖然最後的收益與之有一定的關系,但本地算力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參考值. 與我們的收益掛鉤的是在礦池中顯示的算力,這個算力決定了我們的收益. 礦池中顯示的算力本質上是被礦池方所承認的算力,就好像每天的工作量一樣,礦池方認為你今天為他幹了多少活,就會給你與之相對應的』工資』.因為礦池中顯示的算力是掌握在礦池的手中,有些時候就會出現剋扣工作量的事情,雖然可能很少量,不容易被礦工們發現,所以一定要注意哦.這種情況,就好像你覺得幹了200份的活,礦池老闆卻認為你只幹了150份,只支付了150份報酬.這個時候本地算力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本地算力能讓你對今天的工作量有個大概估值,當礦池剋扣你算力的時候,你也能有所警覺.

4.抽成返水

    我們都知道Claymore會有1%的軟體抽成,自然相對應的會有很多破解抽成的軟體,這其中有一些自稱是返還0.5%抽成,甚至1%全抽成返還的軟體.當使用這些所謂的抽成返還的軟體時就要擦亮眼睛注意了,警惕這些軟體是否做到了抽成返還.

929754407  --自發組織的一個顯卡挖礦交流群,歡迎大家加群討論更多的相關問題哦.

此外,給大家推薦一個比較好用的挖礦軟體,算是我目前用過的比較良心的一款的,不多說附上鏈接:  http://www.neopool.cc/ .

④ Miner 流程

以太坊的礦工出塊的流程,不同版本有過變更,下面基於1.7.3版本和1.8.4版本來分享

channel: 用於1發1收

發送 :sampleChan<-

接收 : <-sampleChan 

Feed:用於1發多收,參考chainHeadCh

接收者注冊 :Subscribe(sampleChan)

發送 :send, 發送的地方不太好找,需要通過send和event/channel類型查找,例如miner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 PostChainEvents

接收 :<-sampleChan

數據結構:

可以理解為操作間(eth)中有了礦(tx),那麼礦主(miner)安排工人(worker)挖礦(seal)。結構體定義如下:

Type Miner struct {  -- - 理解為礦主

    mux        *event.TypeMux

    worker     *worker    ---- 理解為幹活的工人

    coinbase    common.Address

    eth            Backend    - --- 理解為操作間

    engine      consensus.Engine    ---- 理解為挖礦的工具

    exitCh        chan struct {}

    canStart        int32 //canstart indicates whether we can start the mining operation

    shouldStart  int32 //shouldstart indicates whether we should start after sync

}

 流程圖如下:

1.  節點啟動: backend.new->miner.new->worker.new: 調用commitNewWork,裡面使用push把work傳遞給cpuAgent, 之後在geth命令行敲miner.start()後->miner.start->worker.start->cpuAgent.start,調用Seal,計算nonce值,再發送 recv 消息,通知 worker . wait ,在收到之後將塊打包插入到區塊鏈,之後調用PostChainEvents,發送消息chainHeadCh, Worker.update 在收到消息後,重新調用 commitNewWor k,形成一個循環。

 2.  創世塊: 調用geth的init命令觸發調用initGenesis->SetupGenesisBlock, 裡面具體強調一下time是使用的genesisBlock.json中的值,一般都是0.

  3.  正常情況: worker . wait ,在收到之後將塊打包插入到區塊鏈,之後調用PostChainEvents,發送消息chainHeadCh, Worker.update 在收到消息後,重新調用 commitNewWor k,形成一個循環。

Miner .new: 在backend new的時候調用,即在節點啟動的時候調用。

Miner . update :在節點啟動的時候調用,用於監控是否有塊同步,如果有則停止挖礦,如果沒有啟動挖礦,這個在POW這種競爭性出塊的環境中需要。

Worker .new: 在miner.new的時候調用,記載節點啟動的時候調用 

Worker.update: 節點啟動的時候調用,如果是非全節點的話用於監控接受交易transaction,關鍵函數 commitTransactions ,還用於調度在收到 chainHeadCh 的消息後,觸發 commitNewWork

其中 commitNewWork :  用於將pending的tx輸入到系統,計算trie等等操作,生成block,並將work push到cpuAgent處理,注意沒有蓋章

Worker. wait (對應於 1.8.4 的 resultLoop ) :節點啟動的時候調用,循環監聽 recv 消息,將攜帶的block插入區塊鏈中、發送廣播消息( NewMinedBlockEvent )、發送消息 PostChainEvents (發送 ChainHeadEvent ,即 chainHeadCh ),其中的關鍵函數是 WriteBlockAndState 。

cpuAgent .update() :  在cpuAgent.start()->worker.start->miner.start->geth的命令行調用之後啟動循環,用於接收 commitNewWork 分配下來的work,關鍵函數 mine ,裡面調用 Seal ,主要是完成POW尋找nonce值的操作,發送 recv 消息通知worker,也可以叫做蓋章。

類圖如下:

具體結構不再贅述

流程:

Miner.update:用於監控是否有塊同步,如果有則停止挖礦,這個在POW這種競爭性出塊的環境中需要

mainLoop:收到newWorkCh消息後處理,調用commitNewWork中的commit發送taskCh消息

newWorkLoop:收到startCh消息和chainHeadCh消息後發送newWorkCh消息

resultLoop:循環監聽resultCh(seal發送)消息,將攜帶的block插入區塊鏈中,並發送廣播消息,關鍵函數WriteBlockAndState,並發送chainHeadCh消息

taskLoop:以前agent做的事情,收到taskCh消息後,調用seal,裡面發送resultCh消息

⑤ 一文了解以太坊挖礦演算法及算力規模2020-09-09

以太坊網路中,想要獲得以太坊,也要通過挖礦來實現。當前以太坊也是採用POW共識機制,但是與比特幣的POW挖礦有點不一樣,以太坊挖礦難度是可以調節的。以太坊系統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來計算之後的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某個區塊比前一個區塊驗證的更快,以太坊協議就會增加區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區塊難度,就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

以太坊採用的是Ethash 加密演算法,在挖礦的過程中,需要讀取內存並存儲 DAG 文件。由於每一次讀取內寸的帶寬都是有限的,而現有的計算機技術又很難在這個問題上有質的突破,所以無論如何提高計算機的運算效率,內存讀取效率仍然不會有很大的改觀。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太坊的Ethash加密演算法具有「抗ASIC性」。

加密演算法的不同,導致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挖礦設備、算力規模差異很大。

目前,比特幣挖礦設備主要是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ASIC 礦機,單台礦機的算力最高達到了 112T/s(神馬M30S++礦機),全網算力的規模達到139.92EH/s。

以太坊的挖礦設備主要是顯卡礦機和定製GPU礦機,專業化的ASIC礦機非常少,一方面是因為以太坊挖礦演算法的「抗 ASIC 性」提高了研發ASIC礦機的門檻,另一方面是因為以太坊升級到2.0之後共識機制會轉型為PoS,礦機無法繼續挖。

和ASIC礦機相比,顯卡礦機在算力上相差了2個量級。目前,主流的顯卡礦機(8卡)算力約為420MH/s,比較領先的定製GPU礦機算力約在500M~750M,以太坊全網算力約為235.39TH/s。

從過去兩年的時間維度上看,以太坊的全網算力增長相對緩慢。

以太坊協議規定,難度的動態調整方式是使全網創建新區塊的時間間隔為15秒,網路用15秒時間創建區塊鏈,這樣一來,因為時間太快,系統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惡意參與者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動51%(也就是半數以上)的算力去修改歷史數據。

⑥ eth2.0礦機還能挖礦嗎大可不必慌張

以太坊的采礦能持續多久?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渴望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這個問題很多礦工朋友都問過。可見大家真的很迷茫。似乎到現在也沒有更好的答案。我們知道以太坊2.0的到來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影響和焦慮。其實我們不必太過焦慮。要知道,影響挖礦時間的關鍵點在於開發進度,即取決於PoW鏈和PoS鏈何時合並。那麼以太坊還能是我的嗎?你想知道以太坊能挖多久?下面就讓我來談談吧。

以太坊還可以繼續挖礦。為了彌補比特幣的不足,以太坊提出了一種新的共識機制,叫做PoS(這是英文的縮寫,意思是「權益證明」,也譯為「股權證明」)。簡單來說,PoS實際上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一樣的:股權,股權。你持有的錢越多,你擁有的權益就越多,你的權益就越高。以太坊的PoS意思是:你持有的硬幣越多,持有硬幣的時間越長,你的計算難度就越小,越容易挖礦。

2017年開始,以太坊提出升級到2.0,解決性能瓶頸問題。與普通大眾的認知不同,ETH2.0要實現的技術升級遠不止簡單的將POW機制改為POS機制。我們現在看到的技術升級方向包括市場上其他公鏈正在密切研究的技術,如切片技術、分層技術、子鏈技術等。如果這些技術都升級了,相信以太坊可以很好的解決性能瓶頸問題,可以吸引各種項目的開發者進行各種創新。

目前,雲計算挖掘是以太坊中一種新的挖掘方式。其優勢在於降低以太坊的挖礦門檻,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在以太坊投資雲計算挖掘和選擇的平台尤為關鍵。選擇平台,你獲利,但選擇不對,你就要為平台工作一輩子!總的來說,以太坊采礦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⑦ ETH的挖礦原理與機制

以太坊的挖礦過程與比特幣的幾乎是一樣的。ETH通過挖礦產生,平均每15秒產生1個塊,挖礦的時候,礦工使用計算機去計算一道函數計算題的答案,直到有礦工計算到正確答案即完成區塊的打包信息,而作為第一個計算出來的礦工將會得到3枚ETH的獎勵。

如果礦工A率先算出正確的答案,那麼礦工A將獲得以太幣作為獎勵,並在全網廣播告訴所有礦工「我已經把答案算出來了」並讓所有在答題的礦工們進行驗證並更新正確答案。如果礦工B算出正確答案,那麼其他礦工將會停止當前的解題過程,記錄正確答案,並開始做下一道題,直到算出正確答案,並一直重復此過程。

礦工在這個游戲中很難作弊。他們是沒法偽裝工作又得出正確答案。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解題的過程被稱為「工作量證明」(POW)。

解題的過程大約每12-15秒,礦工就會挖出一個區塊。如果礦工挖礦的速度過快或者過慢,演算法會自動調整題目的難度,把出塊速度保持在13秒左右。

礦工獲取這些ETH幣是有隨機性的,挖礦的收益取決於投入的算力,就相當你的計算機越多,你答題的正確的概率也就越高,更容易獲得區塊獎勵。

⑧ 搭建geth私有鏈和聯盟鏈網路

操作系統:linux或Mac OS
安裝geth執行以下命令:
linux:sudo apt-get install ethereum
Mac OS:brew install ethereum

直接創建兩個geth的工作目錄,用於之後的組建聯盟鏈的使用:
mkdir eth-private1
mkdir eth-private2

首先 cd eth-private1 進入節點1的工作目錄該目錄下執行下面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nodiscover console (data是之後geth節點的數據目錄,可自行修改)

使用geth自帶的工具 puppeth 用於生成創世區塊,過程如下:
puppeth
+-----------------------------------------------------------+
| Welcome to puppeth, your Ethereum private network manager |
| |
| This tool lets you create a new Ethereum network down to |
| the genesis block, bootnodes, miners and ethstats servers |
| without the hassle that it would normally entail. |
| |
| Puppeth uses SSH to dial in to remote servers, and builds |
| its network components out of Docker containers using the |
| docker-compose toolset. |
+-----------------------------------------------------------+

Please specify a network name to administer (no spaces, please)

輸入私鏈名稱後,會出現二級菜單,現在2:配置一個新的創世快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default = stats)

再次出現二級菜單,讓你選擇共識機制(這里採用poa共識)
Which consensus engine to use? (default = clique)

Ethash - proof-of-work(PoW) :工作量證明,通過算力達成共識 (以太坊就是使用這種方式)
Clique - proof-of-authority(PoA): 權威證明、通過預先設定的權威節點來負責達成共識 (不消耗算力,一般用於私有鏈測試開發)
如果選擇Pow的共識方法,直接輸入1,回車即可。
如果選擇PoA的共識方法,輸入2後會提示讓你選擇處快的間隔時間,一般測試開發使用可以設置相對的將處快時間設置較少5秒即可,然後會讓你選擇哪個賬戶來作為權威生成區塊(至少有一個,輸入剛才創建的賬戶,若只是單節點就輸入那個節點目錄生成的地址,若想組建聯盟鏈就填寫生成的兩個地址)

How many seconds should blocks take? (default = 15)

選擇好共識機制後會讓你指定給那些賬號初始化ether(至少有一個),輸入我們剛才創建的賬戶地址回車即可。
Which accounts should be pre-funded? (advisable at least one)

選擇輸入私有鏈的網路ID,任意數字即可(不能為1,1是公鏈),也可以不輸入會給定一個隨機數作為私有鏈的網路ID
Specify your chain/network ID if you want an explicit one (default = random)

選擇導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

選擇導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的保存路徑,可以保存到當前目錄,直接按回車即可
Which file to save the genesis into? (default = my-private-chain.json)

INFO [02-09|14:56:33] Exported existing genesis block

這樣就完成了創世區塊文件的配置了,直接退出puppeth即可。

輸入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init private.json 其中data自己制定,private.json就是剛才生成的創世區塊
若出現如圖錯誤:

輸入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syncmode full --port 2001 --networkid 1234 --rpc --rpcport "8545" --rpccorsdomain "*" --rpcaddr "0.0.0.0" --rpcapi "db,eth,net,web3,personal,admin,clique" --nodiscover console 進入控制台
--datadir data:節點的數據目錄
--syncmode full:塊同步的方式(若只是單節點可不填)
--port 2001: 網卡監聽埠
--networkid 1234:網路標識符
--rpc:開啟rpc服務
--rpcport "8545":rpc服務的埠
--rpccorsdomain "*":允許跨域請求的域名列表(逗號分隔)(瀏覽器強制)
--rpcaddr "0.0.0.0" :HTTP-RPC伺服器介面地址(默認值:「localhost」)
--rpcapi "db,eth,net,web3,personal,admin,clique":基於HTTP-RPC介面提供的API(私有鏈可以任意開發,公有鏈需要謹慎)
--nodiscover:不允許節點自動加入

若想搭建聯盟鏈,必須保證創世區塊一致,進入到剛才創建的eth-private2的目錄
將之前生成的創世區塊拷貝過來,初始化創世區塊,然後使用啟動命令啟動分別啟動兩個節點,進入控制台,使用 admin.nodeInfo 命令獲取節點的信息

總結:
兩個伺服器部署兩個節點是可以聯通的,但是只能使用兩個節點對應的地址進行挖礦,所以只能是兩個節點對應兩個地址進行挖礦,使用poa共識,當一個節點掛掉,挖礦停止,因為poa共識挖礦必須超過50%的節點進行錢增,現在只是兩個節點,掛掉一個節點挖礦就會停止等待另一個節點的確認,停掉的節點可以通過正常運作的節點信息重新連接到網路中。
問題:
同步塊有可能報錯情況:
1:Synchronisation failed "retrieved hash chain is invalid" 解決目前找到的方法是removedb 數據目錄 ,重新init創世區塊
2:內存溢出初步確認為開啟rpc服務造成的,有可能伺服器惡意被黑,暴力破解密碼,佔有內存,解決,將伺服器的ip設置一條防火牆

若存在問題可給本人留言或訪問本人的github: https://github.com/qi-shuo/geth-document 記錄了一些本人搭建使用的命令

⑨ 以太坊stratum協議原理

參照比特幣的 stratum協議 和 NiceHash的stratum協議規范 編寫了一版以太坊版本的stratum協議說明.

stratum協議是目前最常用的礦機和礦池之間的TCP通訊協議。

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通過安裝Mist客戶端的節點來轉發新交易和新區塊。而礦機、礦池也同時形成了另一個網路,我們稱之為礦工網路。

礦工網路分成礦機、礦池、錢包等幾個主要部分,有時礦池軟體與錢包安裝在一起,可合稱為礦池。

礦機與礦池軟體之間的通訊協議是 stratum ,而礦池軟體與錢包之間的通訊是 bitcoinrpc 介面。

stratum是 JSON 為數據格式.

礦機啟動,首先以 mining.subscribe 方法向礦池連接,用來訂閱工作。

礦池以 mining.notify 返回訂閱號、ExtraNonce1和ExtraNonce2_size。

Client:

Server:

其中:

是 訂閱號 ;

080c是 extranonce ,Extranonce可能最大3位元組;

礦機以 mining.authorize 方法,用某個帳號和密碼登錄到礦池,密碼可空,礦池返回 true 登錄成功。該方法必須是在初始化連接之後馬上進行,否則礦機得不到礦池任務。

Client:

Server:

難度調整由礦池下發給礦機,以 mining.set_difficulty 方法調整難度, params 中是難度值。
Server:

礦機會在下一個任務時採用新難度,礦池有時會馬上下發一個新任務並且把清理任務設為true,以便礦機馬上以新難度工作。

該命令由礦池定期發給礦機,當礦機以 mining.subscribe 方法登記後,礦池應該馬上以 mining.notify 返回該任務。

Server:

任務ID : bf0488aa ;

seedhash : 。每一個任務都發送一個seedhash來支持盡可能多的礦池,這可能會很快地在貨幣之間交換。

headerhash : 。

boolean cleanjobs : true 。如果設為true,那麼礦工需要清理任務隊列,並立即開始從事新提供的任務,因為所有舊的任務分享都將導致陳舊的分享錯誤。如果是 false 則等當前任務結束才開始新任務。

礦工使用seedhash識別DAG,然後帶著headerhash,extranonce和自己的minernonce尋找低於目標的share(這是由提供的難度而產生的)。

礦機找到合法share時,就以」 mining.submit 「方法向礦池提交任務。礦池返回true即提交成功,如果失敗則error中有具體原因。

Client:

任務ID : bf0488aa

minernonce : 6a909d9bbc0f 。注意minernonce是6個位元組,因為提供的extranonce是2個位元組。如果礦池提供3位元組的extranonce,那麼minernonce必須是5位元組

Server:

一般的礦機與礦池通訊過程就如下所示:

⑩ 走進以太坊網路

目錄


術語「以太坊節點」是指以某種方式與以太坊網路交互的程序。從簡單的手機錢包應用程序到存儲整個區塊鏈副本的計算機,任何設備均可扮演以太坊節點。

所有節點都以某種方式充當通信點,但以太坊網路中的節點分為多種類型。


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找不到任何程序作為參考實施方案。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中, 比特幣核心 是主要節點軟體,以太坊黃皮書則提出了一系列獨立(但兼容)的程序。目前最流行的是Geth和Parity。


若要以允許獨立驗證區塊鏈數據的方式連接以太坊網路,則應使用之前提到的軟體運行全節點。

該軟體將從其他節點下載區塊,並驗證其所含交易的正確性。軟體還將運行調用的所有智能合約,確保接收的信息與其他節點相同。如果一切按計劃運行,我們可以認為所有節點設備均存儲相同的區塊鏈副本。

全節點對於以太坊的運行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遍布全球的眾多節點,網路將喪失其抗審查性與去中心化特性。


通過運行全節點,您可以直接為網路的 健康 和安全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然而,全節點通常需要使用獨立的機器完成運行和維護。對於無法(或單純不願)運行全節點的用戶,輕節點是更好的選擇。

顧名思義,輕節點均為輕量級設備,可顯著降低資源和空間佔用率。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等攜帶型設備均可作為輕節點。然而,降低開銷也要付出代價:輕節點無法完全實現自給自足。它們無法與整條區塊鏈同步,需要全節點提供相關信息。

輕節點備受商戶、服務供應商和用戶的青睞。在不必使用全節點並且運行成本過高的情況下,它們廣泛應用於支收付款。

挖礦節點既可以是全節點客戶端,也可以是輕節點客戶端。「挖礦節點」這個術語的使用方式與比特幣生態系統不同,但依然應用於識別參與者。

如需參與以太坊挖礦,必須使用一些附加硬體。最常見的做法是構建 礦機 。用戶通過礦機將多個GPU(圖形處理器)連接起來,高速計算哈希數據。

礦工可以選擇兩種挖礦方案:單獨挖礦或加入礦池。 單獨挖礦 表示礦工獨自創建區塊。如果成功,則獨享挖礦獎勵。如果加入 礦池 ,眾多礦工的哈希算力會結合起來。出塊速度得以提升,但挖礦獎勵將由眾多礦工共享。


區塊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開放訪問」。這表明任何人均可運行以太坊節點,並通過驗證交易和區塊強化網路。

與比特幣相似,許多企業都提供即插即用的以太坊節點。如果只想啟動並運行單一節點,這種設備無疑是最佳選擇,缺點是必須為便捷性額外付費。

如前文所述,以太坊中存在眾多不同類型的節點軟體實施方案,例如Geth和Parity。若要運行個人節點,必須掌握所選實施方案的安裝流程。

除非運行名為 歸檔節點 的特殊節點,否則消費級筆記本電腦足以支持以太坊全節點正常運行。不過,最好不要使用日常工作設備,因為節點會嚴重拖慢運行速度。

運行個人節點時,建議設備始終在線。倘若節點離線,再次聯網時可能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同步。因此,最好選擇造價低廉並且易於維護的設備。您甚至可以通過Raspberry Pi運行輕節點。


隨著網路即將過渡到權益證明機制,以太坊挖礦不再是最安全的長期投資方式。過渡成功後,以太坊礦工只能將挖礦設備轉入其他網路或直接變賣。

鑒於過渡尚未完成,參與以太坊挖礦仍需使用特殊硬體(例如GPU或ASIC)。若要獲得可觀收益,則必須定製礦機並尋找電價低廉的礦場。此外,還需創建以太坊錢包並配置相應的挖礦軟體。這一切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參與挖礦前,請認真考量自己能否應對各種挑戰。(國內嚴禁挖礦,切勿以身試法)


ProgPow代表 程序化工作量證明 。這是以太坊挖礦演算法Ethash的擴展方案,旨在提升GPU的競爭力,使其超過ASIC。

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社區,抗ASIC多年來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話題。在比特幣網路中,ASIC已經成為主要的挖礦力量。

在以太坊中,ASIC並不是主流,相當一部分礦工仍然使用GPU。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將以太坊ASIC礦機引入市場,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然而,ASIC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呢?

一方面,ASIC明顯削弱網路的去中心化。如果GPU礦工無法盈利,不得不停止挖礦,哈希率最終就會集中在少數礦工手中。此外,ASIC晶元的開發成本相當昂貴,坐擁開發能力與資源的公司屈指可數。這種現狀有可能導致以太坊挖礦產業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行業壟斷。

自2018年以來,ProgPow的集成一直飽受爭議。有些人認為,它有益於以太坊生態系統的 健康 發展。另一些人則持反對態度,認為它可能導致硬分叉。隨著權益證明機制的到來,ProgPoW能否應用於網路仍然有待觀察。


以太坊與比特幣是一樣,均為開源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協議開發,或基於協議構建應用程序。事實上,以太坊也是區塊鏈領域目前最大的開發者社區。

Andreas Antonopoulos和Gavin Wood出品的 Mastering Ethereum ,以及Ethereum.org推出的 開發者資源 等都是新晉開發者理想的入門之選。


智能合約的概念於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其在區塊鏈中的應用帶來了一系列全新挑戰。2014年由Gavin Wood提出的Solidity已經成為開發以太坊智能合約的主要編程語言,其語法與Java、JavaScript以及C++類似。

從本質上講,使用Solidity語言,開發者可以編寫在分解後可由以太坊虛擬機(EVM)解析的指令。您可以通過Solidity GitHub詳細了解其工作原理。

其實,Solidity語言並非以太坊開發者的唯一選擇。Vyper也是一種熱門的開發語言,其語法更接近Python。

熱點內容
比特幣2018年7月 發布:2025-07-29 09:10:06 瀏覽:422
爆火的元宇宙是什麼 發布:2025-07-29 09:05:56 瀏覽:544
比特幣擴容知乎 發布:2025-07-29 09:05:52 瀏覽:778
什麼是區塊鏈500字 發布:2025-07-29 09:05:05 瀏覽:981
避難在馬爾他成立區塊鏈基金會 發布:2025-07-29 09:05:03 瀏覽:566
從百度跳槽進入幣圈 發布:2025-07-29 08:59:53 瀏覽:411
槽式洗礦機報價 發布:2025-07-29 08:58:17 瀏覽:416
去市中心上班長期打順風車 發布:2025-07-29 08:37:09 瀏覽:369
區塊鏈原理動畫 發布:2025-07-29 08:14:21 瀏覽:748
區塊鏈應用方式 發布:2025-07-29 07:25:34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