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在ETH挖礦的演算法
比特幣和以太坊是pow算力挖礦。ipfs是存儲即挖礦,新型模式。
2. nest預言機是國產嗎
不是:
Nest Protocol(NEST)
盡管NEST預言機對外算是匿名項目,開發者比較低調,但很多人都知道,該項目背後是國內團隊與火幣支持。NEST主打報價挖礦,並且為報價偏離設計了套利懲罰機制,團隊無預挖。在DeFi熱潮前,NEST一直不溫不火,直到火幣宣布上線NEST幣,三日內幣價漲幅達到了300%。
由於參與NEST挖礦需要抵押同等金額的報價資產,對普通人來說,有一定參與門檻,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項目很可能主要是團隊在挖礦,每月產生的Gas費不菲,有時支出甚至可能超過挖礦收入,那麼礦工資金上的壓力會對代幣形成一定拋壓,導致幣價陷入下跌的惡性循環。不過,在馬上要發布的最新版本中,NEST新增了挖礦條件,即在報價時和吃單後新報價時均需抵押NEST,NEST流通量的減少可能對幣價有一定利好。
Nest在18-19年的熊市中誕生,准備時間充裕,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該項目與一些今年匆忙上線的國產DeFi項目相比,在演算法機制和整體邏輯上更為自洽。Nest同時還孵化了Cofix、nHBTC、NYFI等,Cofix獲得了coinbase、火幣、dragonfly等投資,生態布局逐漸展開。
但最近一個月以來NEST突然不知原因地幣價狂跌,各種猜測眾說紛紜。
3. eth2.0還能挖礦嗎
可以挖,但是記賬方式從PoW轉為PoS,質押ETH的方式挖礦,類似於IPFS的挖礦(代幣是FIL),根據持有的幣量和時間,產出BETH,可以1:1兌換成ETH,然後以太坊會進入通縮時代。產出按地址結算,每個地址質押上限是32個ETH,下限也是這個數目,才能參與挖礦,不排除未來會組建礦池,吸引散戶加入,湊夠32枚組建一台礦機。因為地址的分散性,有效的降低了主網被算力攻擊的風險,一旦發現就沒收質押幣,成本巨大。通過這種方式,不怎麼消耗電力,可謂清潔能源式挖礦,通縮時代也讓囤幣的礦工收益越來越大。截至2021年6月12日,以太坊2.0內測階段,質押了545.09萬枚ETH。
一、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二、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澤塔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極點幣、燒烤幣、質數幣。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
三、挖礦實際是性能的競爭、裝備的競爭,由非常多張顯卡組成的挖礦機,哪怕只是HD6770這種中低端顯卡,"組團"之後的運算能力還是能夠超越大部分用戶的單張顯卡的。而且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挖礦機是更多這樣的顯卡陣列組成的,數十乃至過百的顯卡一起來,顯卡本身也是要錢的,算上硬體價格等各種成本,挖礦存在相當大的支出。
四、支取比特幣需要多達數百位的密鑰,而多數人會將這一長串的數字記錄於電腦上,但經常發生的如硬碟損壞等問題,會讓密鑰永久丟失,這也導致了比特幣的丟失。「粗略估計,丟失的比特幣可能達到160多萬個。比特幣雖然標榜自己「防通貨膨脹」,但是它卻容易受到持有大量比特幣的大莊家的控制,有貶值的風險,漲跌堪稱過山車
4. NEST是什麼項目
Nest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價格預言機協議,通過設計通證模型來形成鏈上價格。不同於 ChainLink 通過節點質押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Nest 則試圖通過激勵,促使礦工和套利者在鏈上直接博弈出一個准確的價格數據,從而避免傳統預言機可能存在的風險。 NEST 通過礦工報價,以 ETH/USDT 為例,礦工參與報價必須同時在合約內存入 EHT 和對應報價的 USDT ,比如礦工報價 ETH 價格為 230 USDT,則礦工報價最低需要存入10 ETH 和 2300 USDT(最低報價為10ETH)。報價收取 ETH 規模的 1% 作為手續費,同時獲得 NEST 激勵,收取的 ETH大部分作為 NEST 持有人的分紅分發出去。如果礦工報價偏離市場價格,比如市場價 230 USDT,礦工報價 200 USDT,則礦工的 ETH 會被驗證者(套利者)用 USDT 吃掉,礦工會遭受損失。被吃掉的報價為無效報價,不參與價格生成。驗證者在吃單的同時,需要報出一個新的報價單出來,新的報價單規模要求是自己吃單規模的 beta 倍,當前 beta=2。如果驗證者的新報價與前面的生效報價有超過 10% 的價格偏離,那麼新報價規模要 x 10 倍。為防止惡意吃單破壞價格生成,驗證者在吃單的同時,需要支付吃單 ETH 數量 0.1% 的交易手續費。如果報價沒有在 25 個以太坊區塊時間內被成交,則視為公允價格,會被系統收錄參與價格形成。25 個區塊時間後礦工可以取回報價資產。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報價,任何人也都可以參與驗證,NEST 是一個開放的系統。NEST 系統每個區塊都會有一個價格生成,如果某一個區塊沒有生成新的報價,則使用上一個區塊的價格。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想要對報價進行攻擊,需要動用大量的資產。因為每次吃單後都需要提交一個新的報價,新報價規模是吃單規模的 2 倍,這是一個指數級提升的資產規模。理論上每個區塊可以有多個報價,則想要阻止一個區塊內的多筆報價,需要對多筆報價進行吃單,以及提交吃單規模 2 倍的新報價。同時新的報價也會被驗證者進行吃單,從而快速提升攻擊成本。有一種情況理論上可以比較簡單的實行攻擊,即報出一個規模非常大的報價,此時驗證者可以進行吃單,假如參與驗證者不夠多,只能吃下一部分規模,則剩餘未被吃單部分也會被系統收錄參與到價格生成中去。但事實上現在部分主流資產 DEX 上的交易深度已經比較不錯,驗證者可以在 DEX 內即時變現,進行循環套利。而如果是在中心化交易所做對沖,提幣時間漫長,無法進行循環套利。但如果是小幣種,DEX 深度不足,則可能會受到大額報價攻擊。NEST 預言機系統 7 月正式上線,目前已經被原力協議集成,邁出了實際應用的第一步。風險點:假如報價礦工較少,則攻擊成本會降低,報價頻次越高,攻擊成本越高;假如驗證者較少,則可能會受到大額報價攻擊,驗證者越多,越安全。
5. 一文了解以太坊礦機及挖礦原理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了解了比特幣挖礦和以太坊挖礦的區別。本文重點介紹以太坊挖礦及礦機部分。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目前ETH的挖礦主要是通過顯卡礦機,所謂顯卡礦機,其實就是類似家用台式機,只不過每台機器裡面有6-10張顯卡,並且沒有顯示器(如圖)。
圖:顯卡礦機
之所以以太坊沒有發展出類似於BTC一樣的ASIC礦機,主要是由於ETH的特殊挖礦機制決定的。
在ETH挖礦過程中,會產生一個DAG文件,該文件需要一直被調用,因此必須有專門的存儲空間放置。這個對於存儲空間的硬性需求會導致即使生產出來了ASIC晶元,也並不能大幅度降低單位算力的成本。簡單來說,就是性價比很差。
以太坊的DAG大小自2016年6月份引入Dagger-Hashimoto 演算法時的1GB開始,以每年約520MB的速度增大到了現在的 3.7G,預計2020年底以太坊的DAG大小將增加至4G。屆時,顯存小於4G的顯卡都將被陸續淘汰。
還需要介紹一點的是,由於顯卡礦機的體積通常是比特幣礦機的2-4倍,而消耗的電力卻只有比特幣礦機的1/2甚至更低,這就導致一般人不願意修建專門的顯卡礦機礦場(因為礦場主要賺取的是電費差價,同樣面積的場地,可以放置的顯卡數量少,消耗的電量更少)。即使有少量的顯卡礦場,收取的電費成本通常也比比特幣礦機礦場的高。
6. ETH的挖礦原理與機制
以太坊的挖礦過程與比特幣的幾乎是一樣的。ETH通過挖礦產生,平均每15秒產生1個塊,挖礦的時候,礦工使用計算機去計算一道函數計算題的答案,直到有礦工計算到正確答案即完成區塊的打包信息,而作為第一個計算出來的礦工將會得到3枚ETH的獎勵。
如果礦工A率先算出正確的答案,那麼礦工A將獲得以太幣作為獎勵,並在全網廣播告訴所有礦工「我已經把答案算出來了」並讓所有在答題的礦工們進行驗證並更新正確答案。如果礦工B算出正確答案,那麼其他礦工將會停止當前的解題過程,記錄正確答案,並開始做下一道題,直到算出正確答案,並一直重復此過程。
礦工在這個游戲中很難作弊。他們是沒法偽裝工作又得出正確答案。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解題的過程被稱為「工作量證明」(POW)。
解題的過程大約每12-15秒,礦工就會挖出一個區塊。如果礦工挖礦的速度過快或者過慢,演算法會自動調整題目的難度,把出塊速度保持在13秒左右。
礦工獲取這些ETH幣是有隨機性的,挖礦的收益取決於投入的算力,就相當你的計算機越多,你答題的正確的概率也就越高,更容易獲得區塊獎勵。
7. eth礦池算力排行
1.5500XT ETH 27M 80W
2.560XT ETH 29M 95W
3.478/488 ETH 30M 120W
4.R9 390 8G ETH 30M 270W
5.578/588/598 ETH 30M 120W
6.5600XT ETH 40M 125W
7.Vega56 ETH 48M 150W
8.5700/5700XT ETH 58M 125W
9.6800/6800XT ETH 61M 125W
10.6900/6900XT ETH 64M 150W
11.雷7 VII ETH 85M
拓展資料:家裡挖礦會被供電局查嗎
家裡挖礦會被供電局查。
1.首先,挖礦是指計算機運用演算法在互聯網獲取虛擬貨幣的行為。在家裡挖礦需要計算機一直開著,挖礦演算法一直運行,此行為會導致耗電量的突然增長。供電局發現用電異常後,會對用電異常單位走訪調查。
2.其次,挖礦風險較高,從我國現有司法實踐看,虛擬貨幣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護,投資交易造成的後果和引發的損失由相關方自行承擔。國家相關部門也發文規定,嚴禁挖礦和交易,很多省市都已要求關閉礦場,如內蒙古、四川、雲南。
3.最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電力監督檢查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權向電力企業或者用戶了解有關執行電力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查閱有關資料,並有權進入現場進行檢查。
挖礦顯卡壽命一般是多久?
1.顯卡的壽命和一般電子元件壽命是一樣的,都是6年到10年。一般壞最容易造成的是顯卡的顯存晶元過熱,顯卡散熱不良造成虛汗或者晶元燒壞。如果散熱正常就是電壓不穩,容易造成某電子元件損壞三極體或者電阻等。如果以上都正常,就是自然損壞,就是電子元件老化損壞。如果用了一年沒有清理過,最好開機箱清一下塵土,不然對機器影響會很大。
2.主要是電源,cpu風扇和顯卡風扇,用電吹風涼風吹一下就可以了。顯卡工作原理:顯卡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AGP、PCI、ISA等插槽)。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計算機在讓它做什麼。顯卡主要由顯卡主板、顯示晶元、顯示存儲器、散熱器(散熱片、風扇)等部分組成。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計算機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
8. eth顯存要求
eth顯存要求如果選擇AMD卡,要求顯卡顯存大於2G,推薦購買4G顯存顯卡。因為對於挖礦來說,顯卡是核心,其餘都是輔助配件,大家盡量使用淘汰的硬體搭建平台以節約成本。這里考量的挖礦成本就只包含顯卡價格、電費。
eth的顯卡推薦。
1、初級顯卡:588、1660s。A卡的588絕對是挖礦神卡,體質好一點的可以超頻到算力32,而且散熱良好,唯一缺陷就是功耗較高,軟顯70w左右,實際要上到130w左右,目前幣價和難度來說回本算是最快的,雖然新卡炒到2400左右,而且缺貨。
N卡入門選1660s不會錯,鎂光顆粒29,三星顆粒31左右,價格略高588,算力略低588,但是好在功耗優勢,目前在售2500左右。
2、eth晉級挖礦:5600xt/5700xt 3060ti。5600、5700無論是算力還是功耗控制的都比較好,43、56的算力,影響買入的因素主要就是現在溢價太高,基本上加價1200左右,導致回本周期變長,但就現在行情來說,價格可能會成為常態。
更高價位的6800xt 3080和3090不做推薦,單算力成本太高,而且佔用電源顯卡介面更多,除非有現成卡。
以太坊挖礦和比特幣挖礦的不同是:
1、挖礦演算法、設備、算力規模:以太坊採用的是 Ethash 加密演算法,在挖礦的過程中,需要讀取內存並存儲DAG文件,加密演算法的不同,導致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挖礦設備、算力規模差異很大。
2、礦機的電費佔比:ASIC礦機算力高,耗電量大,比如最新的螞蟻S19Pro礦機,額定功耗為 3250W,每天需要消耗78度電。
按照目前的幣價和0.23元的豐水期電價,電費佔比為30.68%。其他老一代的比特幣ASIC礦機,比如螞蟻T17系列,電費佔比普遍超過50%。
3、礦機的託管:賺取電費差價是礦場的主要盈利模式,賣出的電越多,礦場賺得越多。比特幣 ASIC礦機耗電量高,維護相對簡單,所以深受礦場歡迎,在託管時,可以選擇的礦場多。
以太坊的顯卡礦機不僅耗電量小,而且還體積大。跟比特幣 ASIC 礦機相比,普通的顯卡機器佔地比達到 1:3,也就是說 3台ASIC礦機的空間只能容下一台顯卡礦機。
9. 以太坊eth是什麼 如何使用GPU和礦池挖礦
以太坊eth是數字貨幣的一種。挖礦教程可以參考視頻
10. 011:Ethash演算法|《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筆記
待字閨中開發了一門區塊鏈方面的課程:《深入淺出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馬良老師講授。此文集記錄我的學習筆記。
課程共8節課。其中,前四課講ETH原理,後四課講智能合約。
第四課分為三部分:
這篇文章是第四課第一部分的學習筆記:Ethash演算法。
這節課介紹的是以太坊非常核心的挖礦演算法。
在介紹Ethash演算法之前,先講一些背景知識。其實區塊鏈技術主要是解決一個共識的問題,而共識是一個層次很豐富的概念,這里把范疇縮小,只討論區塊鏈中的共識。
什麼是共識?
在區塊鏈中,共識是指哪個節點有記賬權。網路中有多個節點,理論上都有記賬權,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誰來記帳。另一個問題,交易一定是有順序的,即誰在前,前在後。這樣可以解決雙花問題。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誰記帳和交易的順序。
什麼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了決定眾多節點中誰來記帳,可以有多種方案。其中,工作量證明就讓節點去算一個哈希值,滿足難度目標值的勝出。這個過程只能通過枚舉計算,誰算的快,誰獲勝的概率大。收益跟節點的工作量有關,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什麼要引入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Hash Cash 由Adam Back 在1997年發表,中本聰首次在比特幣中應用來解決共識問題。
它最初用來解決垃圾郵件問題。
其主要設計思想是通過暴力搜索,找到一種Block頭部組合(通過調整nonce)使得嵌套的SHA256單向散列值輸出小於一個特定的值(Target)。
這個演算法是計算密集型演算法,一開始從CPU挖礦,轉而為GPU,轉而為FPGA,轉而為ASIC,從而使得算力變得非常集中。
算力集中就會帶來一個問題,若有一個礦池的算力達到51%,則它就會有作惡的風險。這是比特幣等使用工作量證明演算法的系統的弊端。而以太坊則吸取了這個教訓,進行了一些改進,誕生了Ethash演算法。
Ethash演算法吸取了比特幣的教訓,專門設計了非常不利用計算的模型,它採用了I/O密集的模型,I/O慢,計算再快也沒用。這樣,對專用集成電路則不是那麼有效。
該演算法對GPU友好。一是考慮如果只支持CPU,擔心易被木馬攻擊;二是現在的顯存都很大。
輕型客戶端的演算法不適於挖礦,易於驗證;快速啟動
演算法中,主要依賴於Keccake256 。
數據源除了傳統的Block頭部,還引入了隨機數陣列DAG(有向非循環圖)(Vitalik提出)
種子值很小。根據種子值生成緩存值,緩存層的初始值為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
在緩存層之下是礦工使用的數據值,數據層的初始值是1G,每個世代增加8M。整個數據層的大小是128Bytes的素數倍。
框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DAG的生成,二是用Hashimoto來計算最終的結果。
DAG分為三個層次,種子層,緩存層,數據層。三個層次是逐漸增大的。
種子層很小,依賴上個世代的種子層。
緩存層的第一個數據是根據種子層生成的,後面的根據前面的一個來生成,它是一個串列化的過程。其初始大小是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每個元素64位元組。
數據層就是要用到的數據,其初始大小1G,現在約2個G,每個元素128位元組。數據層的元素依賴緩存層的256個元素。
整個流程是內存密集型。
首先是頭部信息和隨機數結合在一起,做一個Keccak運算,獲得初始的單向散列值Mix[0],128位元組。然後,通過另外一個函數,映射到DAG上,獲取一個值,再與Mix[0]混合得到Mix[1],如此循環64次,得到Mix[64],128位元組。
接下來經過後處理過程,得到 mix final 值,32位元組。(這個值在前面兩個小節《 009:GHOST協議 》、《 010:搭建測試網路 》都出現過)
再經過計算,得出結果。把它和目標值相比較,小於則挖礦成功。
難度值大,目標值小,就越難(前面需要的 0 越多)。
這個過程也是挖礦難,驗證容易。
為防止礦機,mix function函數也有更新過。
難度公式見課件截圖。
根據上一個區塊的難度,來推算下一個。
從公式看出,難度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上一區塊的難度,然後是線性部分,最後是非線性部分。
非線性部分也叫難度炸彈,在過了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後,難度是指數上升。如此設計,其背後的目的是,在以太坊的項目周期中,在大都會版本後的下一個版本中,要轉換共識,由POW變為POW、POS混合型的協議。基金會的意思可能是使得挖礦變得沒意思。
難度曲線圖顯示,2017年10月,難度有一個大的下降,獎勵也由5個變為3個。
本節主要介紹了Ethash演算法,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