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畢業留在瑞士
1. 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
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eth畢業留在瑞士擴展閱讀:
1921年(42歲),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同年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
4月5日至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勛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1922年(43歲)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4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23年(44歲)2月2日,愛因斯坦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1923年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建「新俄朋友協會」,並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因斯坦
2. 在瑞士留學是怎樣的感受
瑞士作為中歐地區的發達國家,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全球創新指數位列第一。那麼,在這樣一個相對冷門的國家留學會有怎樣的體驗呢?
學習雖苦,生活卻十分愜意
在國內本科時,我是同學口中的「大神」,學習幾乎沒壓力,專業課大部分90+,100也拿過幾個。但到了ETH(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之後,第一個月的課程就教會了我做人。
ETH 會用嚴格的考核、家常便飯般的低分告訴你:努力照樣會失敗。
為了完成其中一門課程作業,我幾乎連續一個月沒有去學校上課,在家孤獨地寫代碼,每天吃披薩度日,半夜 3:00 前沒睡過覺。一個月之後,我終於提交了作業,卻因此失去了遠在國內的女朋友。
拚死拼活一學期後,一些科目還只能勉強及格,還有掛科的…
ETH 學習雖然艱難,生活卻是十分舒適愜意,這多少給了我們一點安慰。
ETH 的 Master 學費低廉,每年1288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不到一萬,絕對是海外名校中的一朵奇葩。
而且蘇黎世作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之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治安良好,空氣清新。冬天還可以去滑雪,這也是個不錯的體驗。
——小C同學
/小結/
關於學習:
瑞士學校的碩士課程主要是英語授課,只要聽得懂英語就沒問題。學校的中國人也很少,學霸卻是有很多,所以對於提升英語水平和學業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你的學業水平已經處於「獨孤求敗」的狀態,又想好好感受一下歐洲城市的氛圍,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於費用:
瑞士高校的學費較為便宜,每年學費約合人民幣1萬不到;
不過瑞士生活費用較高,每個月的生活費至少約需1200-1500瑞士法郎(Swiss franc CHF),約合人民幣8千到1萬人民幣,每年需10-12萬人民幣;學校附近合租房的話住宿費用大概會在500~600瑞士法郎一個月,約合人民幣4000元左右,單獨租房就要到7000以上人民幣。
總共加起來在瑞士留學一年的費用約為16萬人民幣,差不多是英國一年留學費用的一半。
3. 瑞士留學申請流程 怎樣申請2022年瑞士留學
准備瑞士留學,需要大家做好認真確認,熟悉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大家要確認好每一步要做的事情。跟著來一起看看瑞士留學申請流程 怎樣申請瑞士留學?
申請流程
1.選擇合適的學位課程
瑞士有很多學科,尤其是金融財會,經濟管理,國際法律,信息技術,生化醫療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以下是一些歡迎的選項:人類醫學碩士、土木工程碩士、計算機科學碩士、物理碩士、國際商務碩士等
2.選擇合適的瑞士大學
瑞士有兩所非常知名理工類的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ETH)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EPFL),這兩所大學直接劃歸聯邦政府管轄,蘇黎世聯邦理工差不多可以和MIT平起平坐,其他都是州屬大學,比較知名的有蘇黎世大學(UZH),聖加侖大學(HSG),阿道夫梅爾克研究所Adolphe Merkle Institute和我本人畢業的日內瓦大學(UNIGE)。
3.申請材料
德語:DSH,TestDaF,OSD,telc;
法語:DELF或DALF;
英語:雅思,托福;
簽名列印輸出您的申請表;
兩張護照照片;
身份證復印件;
就讀的大學的官方學術成績單;
高中文憑或本科文憑;
語言能力證書(德語/法語/英語);
CV;
支付申請費的證明(延遲申請100-150瑞士法郎或400瑞士法郎);
個人論文/動機信(這個很重要,一封好的申請動機信關繫到你是否會被導師認可和錄取)。
申請截止日期
申請瑞士大學的截止日期各不相同,具體取決於您申請的大學。通常建議學生在春季學期提交申請,以便在下一學年開始學習。
秋季學期:12月1日至4月30日;
春季學期:5月1日至11月30日。
如果需要瑞士簽證,建議遵循以下截止日期:12月1日至2月28日秋季學期和5月1日至9月30日春季學期。
在某些情況下,博士候選人的申請有不同的截止日期:
秋季學期:到10月15日;
春季學期:到3月31日。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的最後步驟
非歐盟學生必須申請簽證,如果您需要學生簽證,可以向大使館/領事館申請。
所有在瑞士學習的外國人都需要獲得居留許可,通常在抵達瑞士後的14天內當地移民辦公室申請居留許可。
購買健康保險。歐盟學生自動獲得歐洲健康保險卡的基本醫療資格。歐盟和非歐盟學生抵達後要額外支付健康保險。
留學優勢
1、瑞士教育體制優越
瑞士的國家教育全球知名,分為公立和私立大學。公立大學有12多所,隸屬於聯邦政府管轄,主要是德語、法授課,但大多數學校為碩士生提供英語授課。瑞士的私立大學主要以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為主,這些私立大學為當地學生和國際留學生提供英語授課。
2、酒店管理教育享譽世界
瑞士有12所公立大學,其中有6所位列QS前200。旅遊、酒店管理專業被世界所推崇。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已經有逾百年的歷史,其酒店管理人才是全球酒店及旅遊業的頂梁支柱。
3、簽證率比較高
對於中國的留學生,瑞士一直是保持著非常歡迎的態度。以前赴瑞士留學需要提供德語、法語的成績,自從酒店管理開設以來可以提供英語成績。英語要求方面,申請學生只需達到語言要求和闡明學習動機就可獲得簽證。
4、語言的優勢
瑞士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和羅曼語,在工商業及旅遊業方面,英語是通用的語言。以酒店和旅遊管理為主的課程通常以全英語授課,且頒發的文憑備受世界各地推崇。同時,學生可選擇法語、德語或義大利語作第二門外語學習。第二門外語的掌握有助學生實習工作。
4. 瑞士留學專業選什麼比較有優勢
瑞士留學專業選什麼比較有優勢
一、酒店管理專業
瑞士酒店管理是一個歷史愈百年的老牌專業,學生來自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幾乎每一所瑞士的酒店管理學校前身都是瑞士的酒店,而瑞士的酒店管理課程特色之一是酒店帶薪實習。
學生除了瑞士酒店實習外,還參加英國、美國、澳洲和迪拜等國家的酒店實習,每年舉辦大型的實習及就業招聘會。
高薪職位的搖籃專業優勢:隨著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高級酒店中需要更多的具備高素質及經營管理能力的酒店業人才。
知名度及教學水平較高的有以下幾所大學:EHL洛桑酒店管理學院、SEG瑞士酒店管理 教育 集團(旗下有五所大學:SHMS瑞士酒店管理大學、CésarRitz愷撒里茲酒店管理大學、HIM蒙特勒酒店工商管理大學、IHTTI納沙泰爾酒店管理大學、CAA庫林那美食藝術管理大學)、Glion格里昂酒店管理學院,以及LesRoches理諾士酒店管理學院。
就業前景:隨著各種國際大型活動在中國舉行,中國對旅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將成為 職場 上炙手可熱的高薪階層。
二、金融銀行專業
瑞士擁有很多的商業專門從事金融教育與研究,是歐洲重要的金融專業高等教育機構,他們提供的金融專業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內容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
去瑞士留學攻讀商業、金融類專業一般以碩士居多,公立學校的申請較為困難,只招收金融管理、銀行管理的碩士學生,適合有相關工作 經驗 並達到較高水平的人,而私立學校較以培訓和短期課程為主。
像蘇黎世大學、瑞士聖加侖大學都只提供此類專業的碩士學位,不過瑞士商務金融大學是本科、碩士都有。
瑞士院校對留學生有著平等優待,曾經瑞士院校對歐盟國家的學生有優待,現在中國學生也能獲得同樣的待遇,在學生 畢業 之時,學校會隨時給予援手。
金融專業不管在哪裡都很吃香,在瑞士也一樣。在瑞士銀行業是非常發達的。銀行專業是在瑞士大學里僅次於酒店管理專業的,所以畢業證書受到了極高的認可。金融銀行業是瑞士的支柱,不論你學習以後是否留在瑞士,都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雖然瑞士政府對雅思考試成績要求較低(雅思成績在5.0一般就能通過簽證了),但以旅遊和酒店管理為主的專業通常都是英語授課。如果小夥伴們是想學酒店管理,那麼就必須能熟練掌握英語哦!
要知道課堂上聽不懂老師的授課可是會影響學業的呢!雖然瑞士沒有具體要求學生得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必須達到哪種程度,但如果你只會英語,那麼與本地人交流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專業優勢:在銀行業相當發達的瑞士,大學里的銀行專業在業內具有很高的認可度,文憑含金量也比較高。
申請指南:瑞士的公立大學和私立學校都有銀行專業。公立學校招生數額有限,申請也較為困難,適合有相關工作經驗並達到較高水平的人選擇。而私立學校多以培訓和短期課程為主。
就業前景:作為瑞士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銀行業和金融業內人才,尤其是中高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學生足夠優秀、又有比較強的語言能力,留在瑞士被證券、投資類公司以及銀行機構僱用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喲~
推薦院校:蘇黎世大學、聖加倫大學、瑞士商務金融大學
三、商務管理專業
大部分想就讀管理類課程的學生都會選擇位於排行榜前列的MBA,然而在這些MBA中,仍有一些學校專注於某一類管理方向,並在該領域獨樹一幟。
而在瑞士就有這樣面向獨立專業的MBA。瑞士的MBA課程主要偏向國際商務、國際事務方面,以全球化的視角運營商業、處理政治經濟事務等。
專業優勢:瑞士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不乏商務管理專業,基本上學校在該專業的設置中側重很多不同的管理方向,所以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管理方面,因為這樣會讓你畢業後有更加定向的求職目標。
申請指南:與商科類專業申請差不多,要求托福成績80分以上,GMAT63以上。
就業前景:大型跨國公司中的公共關系管理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量較大。
推薦院校:聖加倫大學、巴塞爾大學、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
瑞士留學國家主要優勢
1、瑞士教育體制優越
瑞士的國家教育全球知名,分為公立和私立大學。公立大學有10多所,隸屬於聯邦政府管轄,主要是德語、法語授課。私立大學在瑞士有200多所,其中主要是以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為主,這些私立大學為當地學生和國際留學生提供英語授課。
2、學歷被認可
瑞士的12所公立大學和部分應用科技大學的文憑受到中國教育部的認證。
3、瑞士簽證寬松
瑞士簽證屬於返簽證,不會牽涉到學生所在地區和申請時間的限制。如果學生條件合格,被所申請的學校和專業錄取都可順利簽證,拒簽情況很少出現。
4、零語言、低學費
瑞士公立學校以德語、法語授課為主,很少英語授課。私立的酒店管理專業在英語授課的同時也會學習到德語、法語的課程。資金方面,目前為止,瑞士的公立學校免學費,學生只需支付注冊費和生活費。私立學校的學費一般在15萬元-25萬元人民幣之間,包吃包住,在酒店享受自助餐與標間的待遇。
5、傳統與國際化的完美融合
位於歐洲中部和多國相鄰, 文化 具有多樣性。風氣正派,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國際化程度高,國民一般會說多國外語。寄宿中學中國際生的比例佔88%以上。由於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為其四種官方語言,所以在這里你自然會接觸到更多的語種與更廣的文化,從而成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型人才!
6、瑞士寄宿制學校校紀嚴格
日常生活方面,學生被要求適度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教學方面,各學院基本保持每4個學生一個老師的比例老師全部住在校內,給予學生家庭般的呵護。
7、全球化的課程設置
大多提供雙語教學,課程有英法雙語,英德雙語等,具體根據學校所在語言區或提供文憑而不同。畢業後學生可以選擇世界各個大學就讀,為了方便學生的申請,學校還會提供相應的各國高中文憑考試。
瑞士留學排名好的大學推薦
1、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全球第14名,是歐洲大陸國家排名超高的大學!此前的2021年QS 大學排名 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世界排名第6;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簡稱ETH Zürich、ETHz、ETH、蘇黎世理工。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聞名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被譽為「歐陸第一」,以極低的錄取率和極高的教學淘汰率聞名。2019年大學資金為18億瑞士法郎。
2、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位居第43名;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世界排名第14;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法文: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又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成立於1969年,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理工院校。學校位於瑞士的法語區,與德語區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姊妹院校。兩所院校以及相應研究機構共同組成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直接由聯邦政府管理。在教學與研究之外,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還負責操作核反應堆CROCUS,一個托卡馬克聚變反應堆(Tokamak Fusion reactor),一台Blue Gene/Q 超級計算機以及 P3 bio-hazard設施等。學校以其師生比例,國際視野以及科研影響力而聞名。
3、蘇黎世大學
蘇黎世大學排名第73;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蘇黎世大學世界排名第69;
蘇黎世大學是德語區乃至歐洲活力的大學之一,在理學、醫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大類領域享有盛名。尤其在數學、物理學、生態學、地理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免疫學、遺傳學、神經科學、結構生物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技術、政治學、新聞傳播學、心理學、金融學、經濟學等學科位於世界頂尖水平。
4、巴塞爾大學
巴塞爾大學排名第92;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巴塞爾大學世界排名第149;
巴塞爾大學的生化系居世界地位。曾在巴塞爾大學任教的化學家Tadeus Reichstein於1933年發現了維他命C,並於195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1978年,微生物學家Werner Arber獲得了同樣的榮譽。巴塞爾大學不是全科大學,沒有建築、工程、農業和信息科目。外國留學生如果沒有長久居留權不允許在瑞士學習醫學。
5、伯爾尼大學
伯爾尼大學排名第109;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伯爾尼大學世界排名第114;
伯爾尼大學(簡稱UB)坐落於瑞士首都伯爾尼,是世界上的研究型大學。該校創建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早期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清教神學院。學校在建校時即擁有3位教授,到十七世紀末擁有6位教授,到十八世紀伯爾尼大學在人文和神學領域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包括愛因斯坦、埃米爾·特奧多爾·科赫爾和庫爾特·維特里希在內的諾貝爾獎得主校友都曾在此學習工作。
6、日內瓦大學
日內瓦大學排名第149;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日內瓦大學世界排名第106;
日內瓦大學(Université de Genève)是位於瑞士第二大城市、法語區日內瓦州日內瓦的一所公立大學,規模僅次於蘇黎世大學,前身是1559年約翰·加爾文建立的日內瓦學院(拉丁語:Schola Genevensis)。作為一所神學院,這里主要教授修辭學、辯證法、希伯來語和古典希臘語,在歐洲宗教改革期間獲得廣泛聲譽。經過啟蒙時代,其學科領域逐漸擴展,1873年建立醫學系後,正式更名為大學。
7、洛桑大學
洛桑大學排名第191;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洛桑大學世界排名第169;
洛桑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Lausanne;英語:University of Lausanne),簡稱UNIL,瑞士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距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學校學術氛圍濃厚,與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一起,形成致力於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高等學府,是世界的綜合性院校。位於西南部沃州的洛桑市,瑞士法語區中心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獲得中國教育部認證。
8、弗里堡大學
弗里堡大學排名在301-500之間,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弗里堡大學世界排名第601-650;
弗里堡大學(Université de Fribourg)成立於1889年,位於瑞士法語區、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古城弗里堡。作為瑞士高等院校聯合體成員,弗里堡大學為法語區及德語區大學起了橋梁作用。弗里堡大學與德語區的伯爾尼大學及法語區的納沙泰爾大學組成瑞士中部大學 聯合體(BENEFRI)共同實施教研。弗里堡大學是瑞士一所法、德雙語授課的國立大學,甚至在歐洲也是一所堅持使用雙語教學、行政的大學。學生使用兩種語言完成學業並得到雙語文憑,也可以選擇使用其中一種語言學習得到單語文憑。
9、提契諾大學
提契諾大學排名在301-500之間,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提契諾大學世界排名第273。
提契諾大學是瑞士國內最早採用歐洲新大學體系的大學之一。學校通過與瑞士 其它 大學以及義大利北部地區的知名大學簽署教學科研協議或者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成為了溝通歐洲北部和南部地區的學術橋梁,為大學間聯合培養碩士、跨境博士聯合培養和研究項目鋪平了道路,尤其是與米蘭理工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合作。提契諾大學在城市規劃、金融、保健通信、衛生經濟學、遠程教育以及信息學等領域的研究,使得研究生人數大大增加(目前超過100名),也使得瑞士和歐洲為學校提供的項目經費大大增長。提契諾大學的正式授課語言是義大利語.但英語作為第二工作語言用於很多研究生院的碩士課程和碩士專業課程。一些專業課程也採用德語和法語授課。
10、聖加侖大學
聖加侖大學排名在301-500之間,此前的2021年QS大學排名中,聖加侖大學世界排名第428。
聖加侖大學(簡稱HSG),是一所位於瑞士德語區聖加侖的研究型大學。該校建立於1898年,主要學科包括工商管理、經濟學、法學和國際事務,尤以金融和工商管理而見長,在德語區以精英教育而聞名,被譽為德語區的哈佛大學。
瑞士留學專業選什麼比較有優勢相關 文章 :
★ 出國留學讀什麼專業好
★ 瑞士留學政策及申請條件
★ 瑞士留學本科申請條件
★ 優秀的瑞士留學個人申請書
★ 2021瑞士留學入學經典申請書
★ 瑞士留學申請書中文版本
★ 2021簡潔瑞士留學申請書完整版
★ 瑞士留學大學生申請書參考
★ 申請瑞士留學獎學金基本條件2022
★ 瑞士留學申請書範文500字
5. 請問如果要申請留學瑞士ETH,對GPA及托佛或雅思成績的具體要求
雅思(IELTS)7-8分,托福(TOEFL)110-120分,GPA需要在3.0分以上。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本科課程的主要教學語言是德語(但個別課程的教學語言為英語或法語)。大部分碩士課程為英語授課。除此之外,一部分課程為英、德雙語教學,也有少數課程以德語授課為主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主圖書館收藏書報、地圖等資料逾六百九十萬件,是瑞士最大的圖書館,也是瑞士科技信息中心。主圖書館負責維護瑞士圖書館與信息中心網路(NEBIS),讀者可以通過此網路借閱全瑞士八十多個高校或研究機構圖書館的資料。
6. 請問如果要申請留學瑞士ETH,對GPA及托佛或雅思成績的具體要求
申請留學瑞士ETH,對GPA、托佛和雅思成績的具體要求:
雅思(IELTS)7-8分,托福(TOEFL)110-120分,GPA需要在3.0分以上。
ETH全名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9位;2017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2018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10位;2019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7位。
ETH還以其極高的教學淘汰率及極低的錄取率聞名,錄取率只有不到10%。
(6)eth畢業留在瑞士擴展閱讀: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相關要求規定:
1、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本科課程的主要教學語言是德語(但個別課程的教學語言為英語或法語)。大部分碩士課程為英語授課。除此之外,一部分課程為英、德雙語教學,也有少數課程以德語授課為主。
2、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主圖書館收藏書報、地圖等資料逾六百九十萬件,是瑞士最大的圖書館,也是瑞士科技信息中心[5]。主圖書館負責維護瑞士圖書館與信息中心網路(NEBIS),讀者可以通過此網路借閱全瑞士八十多個高校或研究機構圖書館的資料。
3、根據世界四大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QS世界大學排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均高居世界Top20,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在全世界范圍亦與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
7. 愛因斯坦讀過哪所大學
1.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士工業大學
8. 錄取了ETH,求瑞士學生簽證的辦理流程
學生許可由瑞士主管部門審核決定,此過程一般需要8到12周。請參考以下流程:
您需要親自向使/領館遞交申請文件。使/領館的工作時間是:周一至周五早上10:15到11點:30(中國及瑞士公共假期除外)。
需要事先通過 VFS Global 進行預約,網址為 http://www.vfsglobal.ch/switzerland/china/
材料不符合使/領館所列要求(如某項材料缺失,復印件缺失等)將導致申請被拒絕。感謝您的配合。
下述英語、法語、德語或者義大利語材料為必須文件:
1)簽證到期後仍有3個月有效期且至少有2頁空白簽證頁的因私護照或官方旅行文件
2)護照信息頁包括簽字頁以及過去所持的申根簽證(如有)的復印件各兩張
3)3張由本人填寫並簽名的D類簽證申請表(申請逗留超過3個月的國家簽證),可通過以下鏈接下載
未成年人:
- 2 份父母雙方或法定監護人的同意聲明公證書,須寫明指定時間內可支配的學習和生活費用,需外 交部認證。如果父母或者法定監護人不在中國,須由其居住國有關部門認證。
- 經外交部認證親屬關系或法定監護關系證明公證書,
4) 4張尺寸為3.5cm x 4.5cm的白底彩色沒有損壞的近照
5) 2 份履歷表,需簽名
6)2 份學習計劃表,包括您為何決定前往瑞士學習和您對將來職業的期待,需簽名
7) 2 份未來規劃,包括在瑞士完成學業後學業和職業方面的成就以及說明學生將來如何從所學中獲益, 需簽名
8)2 份書面聲明,確認在完成學業後離開瑞士
9) 2 份畢業證書/學位證(公證並翻譯成法語、義大利語或德語)(一份原件一份復印件)
若沒有拿到畢業證,可以開在讀證明的代替
10)2 份所選瑞士學校/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份原件一份復印件)
11) 2 份充足的資金證明(如銀行對賬單,存款證明等)(一份原件一份復印件)
12)2 份學費付費證明
13)2 份完整的地址(註明郵編和電話號碼,中英文)
14)如英語授課,需要提供有效的雅思考試成績(大使館頒發的原件及復印件)或托福成績(一份原件 一份復印件)
注意: 獲得瑞士聯邦政府獎學金的學生不需要提供任何語言測試證明。 申請去瑞士留學和培訓目的的簽證是免費的
如您希望簽證過程結束後由EMS返回您的護照,請在遞交簽證申請時交付已經付費,且收件人姓名 地址,電話均填寫完整的EMS郵寄單
任何其它您認為與申請有關的材料
隨後,一整套申請材料將被轉送到瑞士主管部門進行審核(8-12周)。一旦獲得許可,申請人必須通過此 郵箱地址直接聯系使/領館:
北京 [email protected]
上海 [email protected]
廣州 [email protected]
申請人需自行跟蹤申請狀態。
2018 年 8 月,北京
三里屯東五街 3 號, 100600 北京, 中國 電話: +86 10 8532 88 88,傳真: +86 10 6532 43 53 [email protected], www.eda.admin.ch/beijing
9. 關於瑞士蘇理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碩士留學的問題
ytwyu 764w7
10. 盤點全球著名結構工程師
盤點全球著名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是指合理的將建築物的結構承重體系(包括水平承重體系的樓、屋蓋等和豎向承重體系的砌體、柱子、剪力牆等)建立和布置起來,以滿足房屋的承載力、安全、穩定和使用等方面的職務和工作。結構工程師即取得相應資質,進行結構計算和繪制結構圖的人。大家知道全球著名結構工程師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是盤點全球著名結構工程師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鑒!想要了解更多的內容,歡迎關注論壇!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一個建築系的學生會問「著名建築師有哪些嗎?」不會,因為隨便找一個建築系學生,他至少也能說出柯布、密斯、賴特、安藤、扎哈、赫爾佐格、庫哈斯、妹島、王澍……但是,隨便拉一個結構工程系的學生,問他著名的或者說優秀的結構工程師有哪些,怕是很難說出幾個。
結構工程師的種類很多:學術界工業界雙棲、樂於為建築師跨刀的、不理建築師自己單乾的、自己建築結構兩門抱的、會結構設計並且還很不錯的建築師……從工業革命到現在,整個近現代結構工程的歷史里,時間跨度也很大,我把時間界定在活躍在20世紀初以後的工程師,活躍在19世紀的布魯奈爾、艾菲爾、羅布林、泰爾福特等等,暫時不包括在內。
而且,由於中文資料的不完備,很多人沒有中文譯名,或者不同的版本里有不同的中文譯名,我就一律寫英文姓名,有中文譯名的我會追加註明。另外,結構工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這里列出的代表作,是說結構工程師做出了主導性的、決定性的工作和貢獻,而不是說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以下無責任榜單 TOP20,按出生年份排序,也算是一個結構工程發展歷史的回顧。個人偏見和偏好,不足為憑,僅供參考。
Vladimir Shukhov(1853~1939)。舒霍夫老師絕對是大神級的存在,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追捧特斯拉,卻無人知曉舒霍夫。舒霍夫是梁、殼和膜體系在彈性理論下的應力應變實用數學分析方法研究的先驅。藉助這一領域的研究,他創造性的發展了雙曲殼塔、網狀殼體、張拉結構、柵格殼體以及儲油罐、輸油管、工業鍋爐塔架、船隻和駁船等各種各樣的結構體系。此外,他還是一位化學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和設備工程師,他設計了石油的「舒霍夫裂解」的工藝流程、新型油泵、使用裂解油渣作為燃料的新型鍋爐、巴庫油田的輸油管網、好幾座城市的主幹給排水網路……此外,可能有建築師熟悉梅爾尼科夫這個名字,舒霍夫在多個建築項目中與梅爾尼科夫合作,為梅爾尼科夫跨刀。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屹立在俄羅斯大地上的獨具匠心的「舒霍夫」雙曲殼塔。
Robert Maillart(1872~1940)。Maillart 畢業於蘇黎世聯邦高工 ETH,是混凝土結構的先驅,也是 David Billington 非常推崇的結構工程師。在那個混凝土剛剛開始興起的年代,Maillart 賦予了混凝土結構靈性和活力,發明了無梁樓蓋、蘑菇柱帽。更為突出的成就是他的混凝土橋梁設計,尤其是混凝土三鉸拱,堪稱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曠世之作 Salginatobel 橋被國際橋協評為20世紀最優美的橋梁,被 ASCE 列入土木工程歷史遺產。Maillart 對圖解分析的嫻熟應用,我覺得依然能夠給現在的.工程師啟發和創意。
Othmar Ammann(1879~1965)1964年美國國家科學獎。Ammann 也是蘇黎世聯邦高工 ETH 的畢業生,與 Maillart 一樣師從 Wilhelm Ritter 教授。此後在美國執業,作為一位頂尖橋梁工程師,Ammann 的根據地在紐約,設計了連接曼哈頓、紐約、新澤西的眾多大跨橋梁,包括 George Washington 橋、Bayonne 橋、Verrazano-Narrows 橋、Bronx–Whitestone 橋、Triborough 橋。Ammman 作為顧問也參與了金門大橋的設計工作。
Eugene Freyssinet(1879~1962)1957年 IStructE 金獎。與同時代的 Maillart 並稱為混凝土雙子星,預應力混凝土的開拓者。完成了大量的設計作品,包括自錨懸索橋、混凝土拱橋、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剛構橋等等。與坪井善勝、萊昂哈特類似,Freyssinet 的公司培養出了 Michel Virlogeux、Jean Muller、Michel Placidi 等優秀法國結構工程師。FIB 的結構混凝土獎章以 Freyssinet 的名字命名。
Pier Luigi Nervi(1891~1979)1967年 IStructE 金獎。「混凝土詩人」之一的奈爾維,出生於義大利,畢業於博洛尼亞大學。奈爾維的突出貢獻在於他完善了混凝土的設計理論,藉助著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大興土木的形勢,成功的讓混凝土成為了主流的建築結構材料,讓高層混凝土剪力牆體系成為了主流的解決方案。作為結構工程師,奈爾維以混凝土薄殼、肋殼、折板薄殼見長,並且對混凝土預制化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設計建造的殼體,不僅美觀、受力合理、用料節省,而且工期短、預制化程度非常高。代表作包括羅馬奧運會的大小體育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會議廳。
Sir Ove Arup(1895~1988)1973年 IStructE 金獎。阿魯普爵士出生於英格蘭,畢業於丹麥工業大學,此後創辦了自己的工程公司,二戰中為盟軍建造了一些預制混凝土的臨時港口。之後創辦了著名的奧雅納工程咨詢公司,時至今日,奧雅納的業務遍布全球,已經是工程咨詢設計領域的巨頭。阿魯普本人在商業、管理方面的才能令人驚嘆。此外,作為結構工程師,阿魯普主持設計的代表作包括高層混凝土剪力牆體系的早期試水之作 Highpoint I、悉尼歌劇院、Kingsgate 步行橋。阿魯普本人非常喜歡 Kingsgate 步行橋,他去世後,家人按照他的願望在這座橋上撒下了他的骨灰。
Eardo Torroja(1899~1961)。托羅哈也是一位混凝土詩人,國際空間結構協會 IASS 的創始人和第一任主席。在西班牙工程師群星中,他上承高迪,下啟坎德拉。托羅哈擅長混凝土殼體、懸挑、空間網格殼體、預應力混凝土的設計和分析,在西班牙內戰前後等困難時期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造價完成了很多優美的作品。國內羅福午教授最是推崇托羅哈,《建築結構概念設計及案例》一書專門列舉了托羅哈的作品集。IASS 的終身成就獎以托羅哈的名字命名,頒發給對空間結構工程做出貢獻的結構工程師。
Yoshikatsu Tsuboi(坪井善勝)(1907~1990)1976年 IASS 托羅哈獎,曾任 IASS 主席。坪井善勝是傑出的日本工程師,在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那個黃金時代,坪井善勝和建築師丹下建三合作,完成了很多標志性的工程,包括東京奧運會代代木體育館、大阪世博會場館。同時,坪井善勝堪比日本的萊昂哈特,致力於培養年輕工程師,在注重師承傳統的日本業界堪稱一代宗師。坪井善勝也參與了很多 IASS 的工作,IASS 專門設有坪井善勝優秀論文獎。
Fritz Leonhardt(1909~1999)1975年 IStructE 金獎,1981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萊昂哈特先後就讀於普渡大學、斯圖加特大學,此後在斯圖加特大學任教,同時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詢公司。他是施萊希的導師和引路人,施萊希的職業生涯就是在萊昂哈特公司起步。萊昂哈特對現代斜拉橋、混凝土電視塔、箱梁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明完善了頂推施工方法,設計了大量的優美的懸索橋、斜拉橋和混凝土塔。萊昂哈特的作品還包括著名的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德國工程師協會的結構工程師獎項以萊昂哈特的名字命名。
Felix Candela(1910~1997)1960年 IStructE 金獎。坎德拉也算是個懂結構的建築師,但是懂的非常好,可能超過了很多結構工程師。坎德拉最為著稱的是他的混凝土薄殼,幾乎把混凝土殼體的美麗和優雅發揮到了極限,代表作包括 Los Manantiales 餐廳、L'Oceanogràfic 餐廳、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場館。傳奇之作 Los Manantiales 餐廳的花瓣形殼體跨度30米,厚度僅僅4厘米,令人嘆為觀止。
Tung-Yen Lin(林同炎)(1912~2003)美國工程院院士,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獎。林同炎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來也在該校任教。林同炎最大的成就是他對預應力混凝土的研究和發展,極大的促進了預應力在實際工程中的大規模應用。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 ASCE 將自己的預應力混凝土獎項命名為林同炎獎。同時,林同炎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詢公司,工程設計包括在尼加拉瓜地震廢墟中屹立不倒的美洲銀行大廈、若干橋梁工程。此外,還有未建成的停留在圖板上的 Ruck-A-Chucky 曲面曲線懸索橋。
Heinz Isler(1926~2009)1996年 IASS 托羅哈獎,2006年 Freyssinet 獎。Isler 也是蘇黎世聯邦高工 ETH 的畢業生,一生致力於混凝土殼體的設計和建造,守護著混凝土薄殼最後的榮耀,在美麗的瑞士留下了許多更美麗的混凝土殼體。他對模型設計無比鍾愛,很多工程的設計都是用縮尺模型進行研究,比如一張薄膜,按照支撐條件吊掛好,然後澆上水放在室外,第二天早上,水都凍成了冰,把這個薄膜反過來,這塊冰的形狀就是混凝土殼體的初始合理構型。據說,Isler 老師的小院子里堆滿了各種小模型,Isler 老師還修了一個小鐵路模型,搭配小橋梁模型,玩具火車每天穿行其中,這樣的生活,想想就令人神往。
Christian Menn(1927~),2009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Menn 是一位極其優秀的橋梁工程師,任教於瑞士蘇黎世聯邦高工 ETH,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預應力混凝土。此外也有大量的工程實踐,主要以混凝土橋見長,尤擅板式斜拉橋、矮塔斜拉橋等等,建成作品有一百多座,代表作包括 Ganter Bridge、Sunniberg Bridge。
Leslie E. Robertson(1928~) 2004年 IStructE 金獎,2004年 Khan 終身成就獎,2011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Robertson 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 LERA 理雅的創始人,超高層結構專家。代表作包括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2001年毀於9.11恐怖襲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中國銀行大廈。Robertson 跟貝聿銘合作頗多,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的結構顧問均為理雅。
Fazlur Khan(1929~1982)1982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美國工程院院士。Khan 出生於孟加拉,在美國 UIUC 取得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 SOM 工作,是 SOM 的合夥人。可以說 Khan 是高層建築的一代宗師,提出並且完善了筒體、桁架筒體、束筒的概念,讓 SOM 成為超高層建築的領頭羊,讓人類可以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突破400米大關。Khan 同時還提出了電梯分區分段運行和電梯轉換層的設計思路,解決了超高層建築的豎向交通問題。代表作包括雄踞世界第一高樓名號近30年、束筒體系的西爾斯大廈、桁架筒體的漢考克中心。在他英年早逝之後,美國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的終身成就獎以他的名字命名,頒發給對高層結構工程作出貢獻的結構工程師。
Jorg Schlaich(1934~)1990年 IStructE 金獎,2002年萊昂哈特獎,1991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2004年 IASS 托羅哈獎,美國科學院院士。我是施萊希老師的腦殘粉,如假包換。就像鄭板橋的「青藤門下牛馬走」,我也很想給自己刻一個這種印章。施萊希是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教授,學術成就包括完善了混凝土的 Strut-and-Tie 模型。更突出的工作是他的工程實踐,優秀作品無數,而且花樣繁多,包羅萬象,大項目做的經濟合理,小項目做的別出心裁。青馬大橋、孟買大橋、A380 車間、漢諾威世博會展館、各種跨線橋、各種人行橋、各種折疊橋、各種可折疊可收放屋面、各種玻璃幕牆和索穹頂……此外,他還關注能源問題,致力於研發太陽能電站相關技術,完善了熱空氣流動型的太陽能電站的工藝和結構,並且已經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亞付諸實施。此外,施萊希老師跟愛因斯坦、福爾摩斯這些高智商大神們一樣,也愛拉小提琴。
Cecil Balmond(1943~)。至少我個人覺得,巴爾蒙德其實更接近於一個懂結構設計的建築師,而且接近的很嚴重。巴爾蒙德是奧雅納的副主席,目前負責奧雅納的 AGU 高級幾何學小組,此外還是哈佛、耶魯的客座教授。巴爾蒙德出生於斯里蘭卡,後來在英國讀書,先後就讀於南安普頓、帝國理工。巴爾蒙德最為著名的就是他與庫哈斯、伊東豐雄、西扎等新銳建築師的合作,將很多紙面上的炫目之作變成了現實。代表作 CCTV 新樓、蛇形畫廊。巴爾蒙德很有才情,寫過好幾本書,Number 9,Element,Informal,此外還熱愛音樂,當年可是在吉他手和結構工程師之間忍痛割愛放棄了吉他手。如果你覺得 CCTV 大褲衩已經超越你的想像了,請看它右邊那一個。
Michel Virlogeux(1946~)1996年 IStructE 金獎,1999年萊昂哈特獎,2003年 IABSE 國際橋協獎章,2006年 Freyssinet 獎,法國科學院院士。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科橋路學院。Virlogeux 起步於 Freyssinet 的工程公司,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橋梁工程師,尤其擅長體外預應力、斜拉橋,代表作世界第一高的米約高架橋、諾曼底大橋等等。
Santiago Calatrava (1951~)1992年 IStructE 金獎。卡拉特拉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高工 ETH,是典型的建築結構兩門抱的工程師加建築師,作品著眼於結構的表現力和雕塑感,靈感往往來自於仿生學,追求的是動感的平衡,非常擅長可折疊可轉動結構的設計。作品包括各種人行橋、景觀橋、交通建築、藝術場館等等。齋藤公男在他的《空間結構的發展與展望》一書中講過這么一個段子,兩位教授碰面,談到卡拉特拉瓦,其中一位立馬單腿金雞獨立,身體下彎,雙臂伸展,做了一個瑜伽動作,兩人相視一笑。這就是卡拉特拉瓦的個人獨特標記。
William F. Baker(Bill Baker)(1953~)2010年 IStructE 金獎,2009年萊昂哈特獎,2008年 Khan 終身成就獎。畢業於 UIUC,SOM 合夥人,頂尖的高層結構專家。代表作世界第一高的迪拜哈里發塔、倫敦 Exchange House、芝加哥 Trump 大廈、南京紫峰大廈、迪拜無限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