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nx理解網卡eth
㈠ linux eth0全稱
Linux中eth0往往是網卡的介面名稱,0是阿拉伯數字零,表示介面的編號,因為可能有多個網卡;數字0前面的eth是Ethernet這個單詞的簡寫(計算機技術領域大量使用單詞的簡寫、縮寫),Ethernet是乙太網的意思,所以eth就表示這個網卡介面是一個乙太網卡的介面。
㈡ linux系統eth0網卡設置
1、首先,用 ifconfig 命令查詢是否存在eth0網卡
2、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編輯ifcfg-eth0文件,如圖:
加上以下配置:
然後,wq 保存編輯。
3、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卡
4、再用ifconfig命令查詢,如圖:
㈢ 麻煩問個linux問題.eth0:0與eth0有什麼關系嗎
eth0是一塊物理網卡。
eth0:0可以理解為eth0虛擬出來的一塊網卡。你還可以虛擬更多的:1,:2等等。
主要是為了在一塊網卡上設置多個IP用的。
㈣ linux eth0:0什麼意思
eth0代表第一張網卡,eth1代表第二張網卡
㈤ linux eth0全稱
Linux中eth0往往是網卡的介面名稱,0是阿拉伯數字零,表示介面的編號,因為可能有多個網卡;數字0前面的eth是Ethernet這個單詞的簡寫(計算機技術領域大量使用單詞的簡寫、縮寫),Ethernet是乙太網的意思,所以eth就表示這個網卡介面是一個乙太網卡的介面。
㈥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是一種光纖乙太網介面卡,按照乙太網通信協議進行信號傳輸。一般通過光纜與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連接。
Eth0和eth1用於區分網卡名。它們的含義與windows本地連接1和本地連接2相同。
這里的子網卡不是一個實用的網路介面,但是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合介面在系統中閃現,比如eth0:1,eth1:2。
(6)liunx理解網卡eth擴展閱讀: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和轉發依賴於在主機中安裝多個網卡作為路由器。
當某一網卡接收到度包時,系統內核會根據度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度包發送到另一網卡,最後通過該網卡發送度包。主機的進程是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路由功能是通過修改Linux內核參數來實現的。sysctl命令用於配置和顯示/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
出於安全原因,Linux內核默認禁止數據包路由和轉發。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能。
㈦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eth0和eth1這是網卡設備,
只是個名稱不必糾結,不是那誰說的一個普通網卡一個無線網卡,他什麼都不懂。
通常伺服器會有多個網卡的,所以就有eth0
eth1
eth2
這樣的名稱,
而且在一些系統中對於無線網卡會命名為wlan0
wlan1。。。。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目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面,
ifcfg-eth0就代表eth0的配置,你把文件改成了eth1,文件內容做下修改,
那就是eth1了。。
當然,這種配置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linux系統,但對RHEL是適用的。
㈧ linux下如何區分eth0,eth1,eth2,eth3
ethtool -p eth0
回車後與eth0 相對應的網卡介面旁邊的指示燈就會閃爍,這樣你就能很快確定eth0 網口的位置(按下Ctrl+C 結束命令,停止閃爍)
同樣確定eth1、eth2.。。。
㈨ 理解Linux下網卡的bonding
發現工作中可能會用到Linux下網卡綁定相關的知識。找了些文章看,然後一通混剪,各家所長為我所用。
網卡bond,即網卡綁定,也稱作網卡捆綁。網卡綁定有多種稱謂:Port Trunking, Channel Bonding, Link Aggregation, NIC teaming等等,其實說的是一回事。就是將兩個或者更多的物理網卡綁定成一個虛擬網卡。通過綁定可以達到鏈路冗餘、帶寬倍增、負載均衡等目的。是生產場景中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一種常用技術。
Linux內置了網卡綁定的驅動程序,可以將多個物理網卡分別捆綁成多個不同的邏輯網卡(例如把eth0、eth1捆綁成bond0,把eth2、eth3捆綁成bond1)。對於每一個bond介面來說,可以分別定義不同的綁定模式和鏈路監視選項。
對應於不同的負載均衡和容錯特性需求,Linux網卡bond的模式共有bond0-bond6共7種。
表示負載分擔round-robin,並且是輪詢的方式,比如第一個包走eth0,第二個包走eth1,直到數據包發送完畢。
表示主備模式,即同一時間時只有1塊網卡在工作。
表示使用MAC地址的XOR Hash負載分擔,網路上特定的通信雙方會始終經由某一個網卡的鏈路通信,和交換機的聚合強制不協商方式配合。(需要xmit_hash_policy [1] ,需要交換機配置port channel)
表示所有包從所有綁定的網路介面發出,不考慮均衡流量的分擔,只有冗餘機制,但過於浪費資源。此模式適用於金融行業,因為他們需要高可靠性的網路,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需要和交換機的聚合強制不協商方式配合。
表示支持802.3ad協議,和交換機的聚合LACP方式配合(需要xmit_hash_policy).標准要求所有設備在聚合操作時,要在同樣的速率和雙工模式。
是根據每個slave的負載情況選擇slave進行發送,接收時使用當前輪到的slave。該模式要求slave介面的網路設備驅動有某種ethtool支持;而且ARP監控不可用。
在5的tlb基礎上增加了rlb(接收負載均衡receiveload balance).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換機)的支持。接收負載均衡是通過ARP協商實現的.
模式1、模式5和模式6不需要交換機端的設置,網卡能自動聚合。模式4需要支持802.3ad。模式0,模式2和模式3理論上需要靜態聚合方式。 (據說實測中模式0可以通過mac地址欺騙的方式在交換機不設置的情況下不太均衡地進行接收。)
創建ifcfg-bond0文件,配置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等參數。
修改eth0、eth1、eth2的配置文件,注釋或刪除IP地址、掩碼、網關和MAC地址的配置,添加關於MASTER和SLAVE的設置
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bonding模式,為bond0設置bonding kernel mole。
在 /etc/modprobe.conf 中添加以下內容
確認模塊是否載入成功
重啟網路(或重啟主機):
查看bond0的狀態:
另外還可以使用 ifconfig -a | grep HWaddr 查看bond0介面是否處於活動狀態,以及各網卡MAC地址情況。
從上面的確認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3個重要信息:
1.現在的bonding模式是active-backup
2.現在Active狀態的網口是eth2
3.bond0,eth0、eth1、的物理地址和處於active狀態下的eth2的物理地址相同,這樣是為了避免上位交換機發生混亂。
可以ping一個遠程地址,然後斷開Active狀態的eth2口網線,驗證主備模式是否能正常切換,業務是否受到影響。
將網口添加到bond中:ifenslave bond eth0 eth1【bond要先up】
將bond中刪除網口:ifenslave -d bond eth0
bond中網口主備倒換:ifenslave -c bond eth1
前面只是3個網口綁定成一個bond1的情況,如果我們要設置多個bond口,比如物理網口eth0和eth1組成bond0,eth2和eth3組成bond1應該如何設置呢?
網口設置文件的設置方法和上面第1步講的方法相同,只是/etc/modprobe.d/bonding.conf的設定就不能像下面這樣簡單的疊加了:
正確的設置方法有2種:
第一種: 你可以看到,這種方式的話,多個bond口的模式就只能設成相同的了:
第二種: 這種方式,不同的bond口的mode可以設成不一樣:
按照上面這2種設置方法,現在如果是要設置3個,4個,甚至更多的bond口,可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