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E數學公式初中歷史
『壹』 初中數學所有公式總結歸納
數學公式是初中學習的基礎,一定要牢記,我整理了一些重要的公式。
因式分解常用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拍歷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或者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或哪攔小數+差=大數)
相遇問題
1、相遇路程=速度李賀胡和×相遇時間
2、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濃度問題
1、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2、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3、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4、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1、利潤=售出價-成本
2、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3、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4、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5、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周長公式
初中周長公式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長方形周長=(長+寬)×2,C=2(a+b)
2、正方形周長=邊長×4,C=4a
3、圓周長=直徑×圓周率,C=2π
面積公式
初中幾何面積公式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長方形面積=長×寬,S=ab
2、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S=a²
3、三角形面積=底×高÷2,S=ah/2
4、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S=ah
5、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S=1/2(a+b)h
6、圓形面積=半徑×半徑×圓周率,S=πr
7、扇形面積=半徑×半徑×圓周率×圓心角度數(n)÷360,S=nπr²/360
以上是我整理的數學公式,希望能幫到你。
『貳』 初中數學所有公式表
常用數學公式:
1、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5、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6、sin(A+B)畢絕此=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8、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9、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10、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1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12、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3、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4、tan(A/2)=√((1-cosA)/((1+cosA)) tan(A/2)=-√((宏猛1-cosA)/((1+cosA))
15、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16、2sinAcosB=sin(A+B)+sin(手迅A-B) 2cosAsinB=sin(A+B)-sin(A-B)
17、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18、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19、+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20、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21、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23、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2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25、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26、圓的標准方程(x-a)2+(y-b)2=r2 註:(a,b)是圓心坐標
27、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註:D2+E2-4F〉0
28、拋物線標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29、直稜柱側面積S=c*h 斜稜柱側面積 S=c'*h
30、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稜台側面積 S=1/2(c+c')h'
31、圓台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32、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33、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34、錐體體積公式V=1/3*S*H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35、斜稜柱體積 V=S'L 註: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36、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2)DOGE數學公式初中歷史擴展閱讀
部分基本公式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 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叄』 初一數學歐拉公式是什麼
R+ V- E= 2。
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R記區域個數,V記頂點個數,E記邊界個數,則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它於1640年由野並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後來Euler(歐拉)於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頌讓跡證明,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在國外也有人稱其為Descartes定理。
R+ V- E= 2就是歐拉公式。
歐拉公式是歐哈德·歐拉在十八世紀創造的,是數學界最著名、最美麗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涉及到各種顯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無理數e、虛數和三角函數。
歐拉公式的歷史
1714年,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羅傑·柯茨在一個公式中建立了對數、三角函數和虛數之間的關系。
二十年後,滑兆萊昂哈德·歐拉用指數函數代替對數得到了同樣的公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歐拉公式
『肆』 初中數學所有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生學習數學一定要熟練的掌握數學公式,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初中 數學 所有必背公式大全,僅供大家參考。
面積公式
初中幾何面積公式常見的和枯畝有以下幾類:
長方形面積=長×寬 ,S=ab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S=a²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S=ah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S=1/2(a+b)h 圓形面積=半徑×半徑×圓周率 ,S=πr扇形面積=半徑×半徑×圓周率×圓心角度數(n)÷360 ,S=nπr²/360
一次函數公式一次函數為直線,表達式有以下幾種
點斜式:y-b=k(x-a);已知斜率k以及過點(a,b)
兩點式:(y-b)/(x-a)=(b-d)/(a-c);已知兩點(a,b),(c,d)斜率為(b-d)/(a-c)斜截式:y=kx+b;已知斜率k,y軸截距為b即過點(0,b)根據點斜式
截距式:x/a+y/b=1;已知x,y軸截距分別為a,b即過兩點(a,0),(0,b)根據兩點式
二次函數公式二次函數為拋物線,表達式有以下三種。
一般式:y=ax²+bx+c;(a≠0)
頂點式:y=a(x-h)²+k; [a≠0定點(h,k)]
交點式:y=a(x-x1)(x-x2);[拋物線與x軸交於(x1,0)(x2,0)]
二次函數表達式y=ax²+bx+c;二次函數是軸對稱圖形。
二次項系數a決定開口方向喚森(a>0,開口向上;a<0,開口向下)
對稱軸:敗譽x = -b/2a
頂點坐標:[ -b/2a,(4ac-b²)/4a ]
Δ=b²-4ac;
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Δ>0時,2個交點;Δ=0時,1個交點;Δ<0時,沒有交點)
三角函數公式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初中數學所有必背 公式 大全,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