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與xrp
『壹』 如果比特幣成真,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這合理嗎
肯定不合理也不可能成真。
你想一下,比特幣只發行2100萬枚,如果真成世界法定貨幣,你每擁有一枚,就是未來不吃不喝,永遠不用幹活,也相當於擁有這個世界2100萬分之一的財富。
你覺得合理嗎?
比特幣本身是一個通縮貨幣,不符合正常的 社會 經濟秩序,擁有比特幣的人不會再去投資,消費。因為他們手上的貨幣只會越來越值錢。進而流通率降低, 社會 蕭條,經濟和物價一起崩潰。
我記得這個問題在某乎上面回答過,那我就再說一遍。
貨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本身就是一張紙而已。他的價值來源於政府站台,來源於多少人認同他的標價。
比特幣也是如此,他的價值就是那一小圈比特幣信徒的狂熱。去年比特幣漲瘋,除了圈內本身人外,基本就是做多機構割投機者韭菜。
比特幣雖然說是去中心化,但實則還是要靠中心化的交易機構交易。
各國政府不可能也不會拋棄自己的法定貨幣,去為比特幣的信用背書。這行為不光蠢,也不符合人類發展。
說白了,比特幣現在真正的應用市場還是黑市,暗網,X錢。而像真正的貨幣實力應用場景,在全世界都少之又少。
我覺得如果你如果想了解幣圈,小額投機試試水就算了,如果真把他當成世界金融秩序的信仰,那就趕緊放棄這個想法。
我不知道區塊鏈未來會不會真的顛覆世界貨幣,但肯定不是比特幣。
就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來說,在10年前能看到數字貨幣將來的,那是先知,在5年前看到數字貨幣前途的,那也可能翻車。
我們先來看看數字貨幣們現在的樣子。情況是這樣的,BTC在5400美元附近,它的兄弟BCH在273美元的價格上,昨天竟然漲了13%,ETH價格是163美元,XRP的價格是0.3美元,但是它數量多。
在經歷了2017年年底的2萬美元高價位之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就走上了熊市,最低掉到了3000多美元,也就是跌去了85%的價值。這也使得像日本軟銀孫正義這樣的投資老手翻車,據他自己說,在比特幣里虧了1.2億美元。都夠我吃幾輩子了。
在今天,你敢不敢投呢。在今天也同樣不知道明天數字貨幣會不會成。在一件事情還沒有成的時候就加入進去的,那就是風險,高風險就有高回報。同樣高風險也會有大損失。有比特幣信徒信誓旦旦的說比特幣會到25萬美元一個,另一個聽了覺得不過癮,100萬一個,到不了這價位直播吃翔。說這個話的是McAfee,慢咖啡,就是搞殺毒軟體起家的那位美國瘋子。現在還因殺人案面臨美國的引渡。他們說歸說,反正沒人會來為自己的言辭買保險,聽了這些話,投進去錢,結果虧了,也不會有保險賠付。
就像題目講的,如果的東西都是萬一,這事情萬一要是成了呢。萬一的事情,也就是有9999個不成。如此的風險,有幾個能頂得住。我們買理財的話,資管新規不再兜底保本了,就這個很多人都受不鳥,要是投比特幣,9999的可能都是虧,那麼賺9999倍,或者賺幾倍幾十倍,看來也就公平了不是。
就在剛剛,美國有一項調查出來了:11%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owns the major cryptocurrency bitcoin (BTC), according to a new survey published by Spencer Bogart of venture capital firm Blockchain Capital on April 30.11%的美國人口有買了BTC了。
總的人口中2017年有77%的人聽說過比特幣,到2019年4月這個數字增加到了89%。年齡段上細分18-34歲的人中90%知道比特幣。當然,擁有比特幣的人群中,也是這個年齡段的最多,有20%,而人口平均持有比特幣的才11%。
這是比特幣市場比較真實的一個寫照。
作者無意慫恿別人投資數字貨幣,因為這里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任何新的東西都一樣,謹慎為好。如果成了看似不錯,萬一不成呢,錢就呵呵了。
說實話,我從來就沒搞懂比特幣,也不太想去搞懂,因為比特幣違背了我所受教育的基本的貨幣常識!雖然比特幣從我第一次聽說的幾塊錢倒到最高的2萬美金一個。但是,說比特幣成真,或者比特幣成為未來流通貨幣,或者成為各國貨幣當局認可,而具備合法流通權的人,是真的完全不懂貨幣學的基本常識的人才會這么想和說的出口的人。
所謂的比特幣,盡管我不是很懂,大約知道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演算法,基於演算法的基礎上,按照演算法生成比特幣,並且一度風行全球,卻始終不被諸如巴菲特等人所認同其存在價值的說法。我簡單地總結,比特幣之所以有今天的價格,本質是炒作,尤其中國資本的炒作,且因為炒作的邏輯,持有者不怎麼參與交易和流通導致了流通數量和炒作需求的巨大缺口而持續上漲和炒作。而這個邏輯一旦失效,則雪崩可期!
為什麼說比特幣註定不可能成為全球流通的支付貨幣?這要從貨幣的基本常識說起,實際上,貨幣是一種信用和政府公權力強制發行,即沒有對應的兌換黃金義務和責任,純粹以政府強制力和央行信用作為隱性擔保而發行的強制性流通紙鈔,其對比的是如果在金本位時代,貨幣的信用是綁定黃金,即多少貨幣兌換多少黃金是法定的央行義務和責任。即見票即付的責任,後來因為美國的黃金兌付機制沒有足夠的黃金作為保證之後,美國強制全球協議以布雷頓森林體系所取代金本位之後,從此美元不再具有強制兌換黃金的責任和義務而脫鉤黃金。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國黃金儲備主要在美國保管的根本和 歷史 原因,因為需要拿黃金兌換獲得美元!
也就是說,連黃金,都是各國和全球央行貨幣當局的天然敵人,意思就是是各國貨幣的天敵,假設黃金真的按照實際價值具備流通權力,那麼各國的貨幣就會一文不值,因為貨幣屬於信用,其等價和購買力屬於信用擔保和國家權力強制流通而不是剛性以實際儲備的等量於流通貨幣的黃金擔保。如果黃金存在支付權力則沒人會信任貨幣,一張紙而已。
這也就是我看到很多大咖說保值抗通脹買黃金我就想笑,如果央行給予黃金真實的價格,那麼,買黃金肯定是最保值的,但是,黃金天然是央行的天敵,他使得央行信用下發行的貨幣容易存在無法兌換承諾含金量的黃金。
那麼,黃金,尚且難以全球性流通(唯一例外的一種條件就是各國央行破產,或者世界大戰,全球不再信任任何貨幣,包括美元)何況比特幣?從黃金這個角度非常好理解,比特幣必然受到各國央行的抵制,抵制,並非是抵制其存在,而是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存在,比如有限的規模,有限的炒作,但是要取代各國貨幣的存在,或者換一個角度說取得流通權,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打一個不太准確的比方,如果黃金不是央行的天敵,那麼隨便按照哪國貨幣,就拿美元來說,按照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同等時期的黃金購買力和美元購買力來說,黃金現在至少價格應該是每盎司1-2萬美元(可能不太准確,甚至應該達到20萬美元,對比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同時期黃金購買力而言),而事實是價格為1100-1300美元,道理就在這里!
從我國比特幣的發展來看,無論是挖礦,還是炒作,我國央行始終非常警惕比特幣,不僅僅是上述我論述的央行天敵,也更多的是跨境和洗錢的違法工具。
因此說,題主所說,比特幣成真,不管是如何成真,都不可能。
盡管目前按照價格,或者賬面來看,的確,擁有一個比特幣的價值不菲,以前用比特幣支付一杯咖啡的事,按照目前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來看不可思議,但是從貨幣常識角度來看,其未來法律的風險巨大,越是發展風險越大,越不發達越脫離央行的警戒視力范圍。
最後,奉勸所有投資和炒作比特幣的人遠離比特幣,假設某天,央行下令封殺比特幣,立刻分文不值,因為黃金和比特幣,是紙幣貨幣條件下央行的天敵!
投資比特幣不能看到有人笑就看不到有人哭
2011年前後作為投資比特幣的最佳時間周期很多人是無法抓住這個風口的,當前已經流通於世的1700多萬枚比特幣陷入沉默賬戶永世不出的接近於500萬枚。從這個數據中就可以看到當初是有很多人擁有比特幣的,2010年前後淘寶上還有5元1枚出售的比特幣,99%的投資者是無法想像的未來若干年後,比特幣可以如此值錢甚至一度達到2萬美元的高度。
所以說在任何的投資市場,先知先覺者吃肉後知後覺者喝湯盲目跟風者接盤。 不管是最新的挖礦還是投資比特幣,在這個行業里邊處於一夜暴富奇跡下的人群永遠是最少的。絕大部分的人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那麼有贏有虧也就十分的正常,無需眼紅平常心去看待下一個風口就行。
非常合理。從財富分配,風險收益和貢獻大小看。
財富分配是否合理?
問題中有個概念要澄清,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是指:
1)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
2)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
先討論命題一,這一群體其實是不存在且無法成為巨富的,看下面這個圖。
本文數據均來自btc區塊鏈瀏覽器(19.1.11), 比特幣的所有地址加起來也不過才2000萬多一點,也就是說使用者只少不多。作為一個全球投資品而言,人數真的太少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只有2%左右的人擁有超過1BTC,我就不說比特幣有一天漲到月亮上去的事兒了,就算是漲到一兩百萬美金,這些持幣量不足1BTC的人能成為巨富?怕是連套北京的兩居室都買不起吧。所以,不存在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這一事實。
而且,能拿出幾萬閑錢投資虛擬貨幣的一般都是城市新中產,小額投資也許可以改善他們生活,但無法實現階層躍遷,這是合理的。
再看命題二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呢?那這些人如果成為巨富,合理嗎?合理。因為我們得看風險和收益的比例。
風險收益比例合理嗎?
成為巨富不合理的邏輯是風險低,收益高,這些人賺了過於容易賺到的錢。但事實上比特幣大戶或者你所知的莊家都承擔了對應的風險,可以看下面的圖。
持幣量第一名的地址是18年1月才逐步參與交易進來,這是幣價大跌,市場都在喊比特幣歸零的階段,在17年初陸續建倉13萬個比特幣,在大牛市裡也沒怎麼出手,這是做好巨額虧損的准備才進場的比特幣莊家,這個風險遠遠超過大多數有錢人能夠承受的風險資本體量。
我們選擇了排名第一到第十做個參考,前十名的地址里,只有一個是11年入場的,而近期交易頻繁的第十名,是在18年底才進場的,就是大家哭爹喊娘,各大群里靜悄悄的時候。
看到韭菜和莊家的差距了嗎,這些人本來就是大富,如果比特幣成真,他們的成為巨富也是理所應當的吧。不幸的是這些故事都並不屬於你,只好假想出一群早期礦工,一群運氣好的普通人,去完成自己的白日夢。
因為早期的礦工可以很輕易的挖出大量的比特幣,只要拿到現在,就可以輕松的獲得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相匹配的財富,於是有些人就得出結論,這不合理不公平。
早期礦工做了什麼?
早期的礦工大多是極客或是懂金融,哲學,密碼學,經濟學, 社會 學這些各個學科的聰明人,這些人在早期參與的過程里,已經擁有了獲得它的資格,而如果能拿到今天,那也是他應得的。但事實的真相是,早期的礦工可能早就退出了。試想一下,你從電腦里挖出來的莫名其妙的東西有一天,突然值1美元了,你賣不賣?不賣,好,值100美元了,你賣不賣?你看了看,發現你電腦里有1萬個,這個時候不賣的就會覺得自己是傻子了。
大家都在嘲笑1萬比特幣換比薩的故事,事實上,那個程序員在後來接受采訪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後悔,因為當時1萬比特幣不值錢啊,你的知識和能力既然無法駕馭這些未來的變化,為什麼要後悔?能拿到今天的信仰者們都是真英雄,在比特幣宣傳,流通量的減少,和穩定幣價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個比特幣系統不夠安全穩定的早期階段功不可沒,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判斷力和承受力都遠超常人,這份財富當之無愧。而事實證明,這樣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所以也沒什麼不合理的。
總有些人光看到巨富的機會看不到巨富背後的風險,你以為10萬比特幣算多嗎,不算多,跟你做交易對手的人比比皆是,莊家進場也是要相互博弈的,而且不能隨進隨出,尤其是熊市。這些大戶的體量至少要經歷1-2輪大牛才能達到自由進出的水平,現在都是扛著巨量的風險在冰上行走。
圈裡很多人都等著正規軍入場,正規軍為什麼不入場?風險大啊,入場也就是買10來萬個,跟你博弈的人一大堆,本來自己可以想印多少印多少,何必去一個到處都是對手,還不知道是誰的市場呢,風險和收益不匹配。
趙長鵬賣房抄底,套兩年卻有了世界第一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貼吧48萬哥賣房梭哈,套一年卻痛失財富自由。
故事的開頭何其相似,結局卻令人扼腕嘆息,而在我看來,48萬哥成為巨富才是不合理。
空有暴富的心,卻沒有為自己熱愛和相信的東西做一點事情的覺悟,一敗塗地也沒什麼可說的。
所以終歸只能閑錢投資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不敢的。
你如果敢,扛得住這種心理壓力,我覺得沒什麼不合理,也許這個 社會 實驗明天就失敗了呢,是不是?怕不怕?
突然看到有人舉了拆遷做例子,說實話,這么一比,拆遷反而是更不合理的那個。
不是嗎?
存在即為合理,認為不合理的只是一種酸葡萄的心裡!
早十年買房的人,可以坐收房租,是否合理?
坐擁黃金地段,拆遷後瞬間實現財富暴漲,是否合理?
生與條件優渥家庭,出生既高起點,是否合理?
早十年第一批互聯網人,現也已經萬貫家產,是否合理?
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下海經商的人,早已經功成名就,是否合理?
看似不合理的表象下,是有你看不到的膽識,魄力,以及智慧的積累和運氣。這是無形財富和有形財富之間的轉換。
樓主說的比特幣成真,應該是指有越來越多人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得到各國的認可,比特幣成為數字黃金。
從比特幣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0年的歷程,從最開始的加密圈慢慢走向普通大眾,使用比特幣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解比特幣的人數一直在擴大。到目前為止,根據statista統計的數據,比特幣錢包用戶數一直在增長。截止2018年4季度,比特幣錢包用戶數達到3191萬。離60億人口,還有很大距離,但是用戶數量一直保持增長,一直走在成真的道路上。
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定義比特幣是非法的,區塊鏈是非法的。
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成為巨富,是合理的。為什麼說合理呢?這里有機會成本,比別人看的遠還能堅定的執行,到收獲成果時,憑什麼就說不合理呢?有些人看不到這個機會,有人是看到了機會確做不到,看到又能做到,難到不該享受巨富嗎。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大的風險,就是歸零的可能性。看一張比特幣的走勢圖:
比特幣價格波動巨大,有多少人能拿住不放呢?能拿住,拿到比特幣成真的時候,這過程中,已經經歷了多少財富的暴漲暴跌,有多少人能承受資產縮水90%還不拋呢?
比特幣一直沒有成為法幣,也不可能成為法幣,但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產品,也是一種數字資產是受法律保護的。
比特幣一直沒成為法幣,但是卻可以在交易所流通,換成法幣,比如國內比較大的火幣和OKCOIN。所以只要你有比特幣就可以換成法幣,也可以用法幣購買比特幣。
在美國兩大期貨交易所已經把比特幣作為標的,以後也會在證券交易所申請ETF。
通過挖礦和炒幣資產大幅升值的人大有人在,但作為一個金融產品,風險依然很大,還是要學會控制風險。
比特幣的定義是數字貨幣,或者說是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資產,既然是資產,無論是28定律也好,還是馬太效應也好,都是少部分人佔有大部分資源。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資產,房產等概念相同,然而不同的是,比特幣屬於虛擬貨幣。即使數量有限,現階段也難以達到其他貨幣的效果。
再者,貨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本身就是一張紙而已。它的價值來源於政府站台,來源於多少人認同他的標價。比特幣也是如此,它的價值就是那一小圈比特幣信徒的狂熱。去年比特幣瘋漲,除了圈內人外,基本就是機構割投機者韭菜。盡管比特幣具有稀缺、易於分割、數量恆定、流通方便、不可造假、透明安全、去中心等等優勢,但在我國是不被承認的。所以,通俗講,僅僅比特幣是虛擬貨幣這一點,就難以讓廣大群眾所認同。你信,它就值,你不信,它就不值。不過如果真有一天世界變成完全數字化,比特幣成為主流也不是不可能。
比特幣不可能成真,盡管擁有比特幣的人做夢都希望它是真的。這是由比特幣的特點和現代法定貨幣的屬性所決定的。
比特幣用的是區塊鏈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就去中心化,不受某一個中心控制,這種技術很先進,但用在貨幣上就成了它的致命弱點。再來看現代主權國家的法定貨幣,不管是美元、人民幣、日元還是英鎊、法朗、盧布,其發行的數量、方式與時間,都有一套完整的科學方式,不能多也不能少。發行多了,會導致通貨膨脹,少了就會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都必須受主權國家完全掌控。任何一個主權國家和政黨,都不可能放棄對貨幣的掌控,因為貨幣在現代 社會 的作用不僅僅是購買這么簡單,它可以達到用其它方式無法完成的政治目的。美元現在在全世界是硬通貨,這是美國憑借其在二戰的戰果以及強大的 科技 、經濟、軍事實力確定的,多少國家的貨幣想取代美元,但都由於實力不夠而望洋興嘆, 歷史 上這種情況的改變往往只有通過戰爭,比特幣憑借一個區塊鏈技術就想取代全世界主權國家貨幣,大家覺得可能嗎?
在不影響主權國家的金融體制、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給它一點小小的生存空間,讓一群人自娛自樂,已經是很恩典了,還要幻想全世界人們都用它?
中國政府是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全部轟走,因為比特幣除了洗黑錢、轉移資產、為恐怖分子提供便利之外,還涉嫌擾亂國家金融秩序。
一句話,現代法定貨幣是和國家主權分不開的。沒有國家主權背書,任何貨幣都是自娛自樂的 游戲 。
如果比特幣成真,那一天肯定是到了共產主義 社會 ,沒有國家、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按需分配,不過到那時,貨幣也沒有了,留著比特幣也沒用。
不少人因為比特幣賺錢了,但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他們賺錢是以無數人血本無歸為代價的,你說這合理嗎?
『貳』 孫正義是誰
http://www.821.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8
孫正義——這個韓裔日本人正以一種不可遏抑的勢頭出現在全球投資界,他的傳奇故事頻繁出現在媒體的重要位置。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大地的風起雲涌,這個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熟悉。今天上午,北京電視台C號演播大廳內,座無虛席。9點整,隨著觀眾熱烈的掌聲,近幾年風頭正勁的孫正義出現在《對話》欄目演播現場。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孫正義用流利的英語,在主持人的循循「誘導」下,闡述了軟庫(Softbank)的投資理念,自己的傳奇經歷,並回答了反應踴躍的觀眾的問題。
對互聯網情有獨衷
軟庫這個名字,一直與新經濟聯系在一起,或者更確切的說,與互聯網企業聯系在一起。不錯,當年,孫正義半個小時之內,決定向只有5個人的Yahoo!投資一億美元,短短2、3年時間,軟庫就有了幾十倍上百倍的收益,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對這個19歲就給自己掙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的人來說,他已經把自己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了互聯網的基石上。投資贏利模式清楚、有創業激情和技術基礎的互聯網公司是軟庫下一步投資的重點。
談起互聯網,孫正義滔滔不絕。他說,他「鍾情」互聯網,每天「一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瀏覽新聞、收發電子郵件、與公司同事交流工作等等。他說,這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針對互聯網行業目前低迷的現實,孫正義信心十足。投資互聯網,讓孫淘到了盆滿缽滿的鑽石,他對「互聯網創造了奇跡,也創造了孫正義的成功」的說法表示認同。他認為「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發明,比汽車、電話、電視的發明都要重要」。互聯網企業現在股價處於低潮,孫正義認為這恰恰是軟庫投資互聯網的「第二次機會」。互聯網現在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恰恰是「故事」的開始。
相對現在人們對互聯網企業普遍的悲觀低調,孫正義的話很給.COM們以鼓舞。孫用種一棵蘋果樹不能期望它當年就開花結果的道理來闡述自己投資互聯網的理念。「互聯網還是一個小孩子,」孫正義這樣說。他還說,准備再投資10億美元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看來,軟庫(中國)的大門不久就要被那些「有激情」、「有夢想」、「有遠見」的「三有」人物踏破了。
學生僱傭老師:獨特的思維方式
作為世界第三大風險投資商,軟庫已經在中國投資了600多個公司。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行為,常常是孫正義在很短的時間內決定的。拖泥帶水、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投資前的調查行為中,不是孫正義的性格。與其他投資人合作,常常也是干凈利索,「如果你不能決定,那麼我就來決定好了」。
跨日、美兩國教育背景的孫正義,有著非同尋常的決斷能力。軟庫投資Yahoo!的成功,可以視為孫正義最具眼光的「天才之舉」。
異於常人的思維可能就是成功人物「制勝」常人的法寶。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孫正義在研製自己的翻譯器材時,就曾僱傭了自己的老師為自己打工。孫正義覺得這很正當,因為是他提出的產品設想和最初的模型方案。老師給學生打工,可能並不希奇,關鍵是,孫正義並沒有真正拿出若干現金,他拿出的是未來的「錢」——產品賣出專利後的「收益」。中國有個成語:畫餅充飢。畫一張未來的「餅」給自己的老師,而且老師心甘情願真就幹了,這裡面除了孫正義過人的「勸說」能力,恐怕還跟他匪夷所思的思維方式有關。當別的風險投資商都面對著互聯網企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時候,他反而繼續投資且信心十足,不能不說這都與孫正義迥異常人的判斷力、思維方式有關系。
願意跟家人呆在一起:孫正義的平民化
與那些高鼻深目的洋人相比,孫正義的身上找不到一丁點兒億萬富豪的浮誇。要知道,孫正義是真正的「暴發戶」:從一個普通中產階級人家的孩子到亞洲首富,這中間也就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然而坐在你面前的孫正義,跟一個不太講究的白領沒什麼區別,矮矮的個子,不大的眼睛。除了「貴人不頂重發」的中國老話可以讓他給人一點「貴人像」之外,簡直就是一個鄰家大哥形象。當看到大屏幕上很多中國人說「孫正義是足球運動員吧」時候的推斷時,很大聲的笑。
然而,首富畢竟是首富,在漂亮的女主持人的「啟發」下,他透漏了自己與比爾·蓋茨是好朋友的秘密,當主持人問到他跟比爾打高爾夫時誰請誰的「敏感」問題時,他說,是「別人請」,看來,人越有錢越摳門兒的話,在孫正義和比爾那裡也一樣適用。畢竟,據孫正義自己說,他身上有中國人的「DNA」。
互聯網,造就亞洲首富孫正義
孫正義,這個移民日本的韓國後裔,這個40來歲、1.53米的矮個頭,就是他,1995年把雅虎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1999年壓倒汶萊蘇丹成為亞洲首富,2000年年初個人身家一度高達700億美元,差點超過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是互聯網造就了孫正義的這些奇跡。
孫正義的奇跡還不止這些,他是軟銀集團(Softbank Corp)的創建人和總裁,事實上,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展Comdex、美國75%的計算機展業、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書刊出版商——基夫.戴維斯出版公司與其旗下的全球最大個人計算機雜志以及美國南加州金斯頓技術公司等硬體公司,皆是孫正義的囊中之物。
而最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誰,包括比爾.蓋茨在內,比孫正義擁有更多的互聯網資產。迄今為止,孫正義至少擁有全球7%的互聯網資產,他才是互聯網空間的真正皇帝。向互聯網淘金
20年前,這個日本韓裔移民第三代還不名一文,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的事業發展不大順利,有幾次甚至處於破產的邊緣。互聯網改變了他的命運。四年前,他先後把3·6億美元投給了一家還沒有一分錢利潤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沒用幾個月,事實就讓人們開始轉而佩服他了。這家互聯網公司於1996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股價高舉高打,孫正義賣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換回了4·5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門戶網站雅虎。雅虎的股價在今年初的時候一度達到250美元,而孫正義的平均成本大約為每股2·5美元。100倍的收益成為華爾街的一個經典案例,很多風險投資家都願意把它拿來給自己打氣。
雅虎只是一個開頭,僅僅在過去一年裡,孫正義投資並成為其大股東的公司就達300家,這些公司清一色地與互聯網有關。孫正義的公司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家實現如此規模投資的公司。
孫正義的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投資一家在某一方面領先的公司,然後把它推到資本市場上去並少量套現,套現額以收回投資成本並有一部分投資利潤為度,然後用投資收益來再投資,再套現。這個做法既體現了他「長期投資互聯網」的戰略,又在總體上有效地控制了投資風險。幾年來,孫正義我先後給互聯網投資了25億美元,現在已經套現了30億美元。
目前,孫正義領導的軟銀公司旗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在套現30億美元之後,軟銀公司持有的未兌現股票共值2·1萬億日元(10月8日的數字),約合230億美元。
這當然不是全部,軟銀公司旗下的公司共有450家之多!
軟銀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於1994年7月22日募股,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1·11萬日元,經過連年送股拆細,現在每股相當於當初的14·97股,目前的股價正好在1·1萬日元上下,也就是說,軟銀給參與首發的投資人帶來了15倍的收益。
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在今年2月份,當時,軟銀的股價達到6萬日元(復權價),它相當於發行價的90倍。而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軟銀的股價還在發行價一帶徘徊,也就是說,在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一年多時間里,軟銀的股票共上漲了90倍!
孫正義本人持有軟銀44%的股票,在軟銀股票最火的時候,他的身家一度達到700億美元,直逼世界首富蓋茨(當時蓋茨的身家大約為780億美元)。
這時,一些以前說他是瘋子的人不得不改口了。前幾年,孫正義還被財經界稱為「世欺人的騙子」,現在他們又改口說他「極有先見之明」。事實上,孫正義的成功並非靠運氣,而是他能把眼光放到15年20年後的事情上。商業天才出少年
孫正義於1957年8月生於日本佐賀縣,是韓國裔移民,1974年2月,他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那時,他不到17歲。在舊金山附近讀完中學之後,1975年9月,他到加州大學伯克利讀經濟專業。大學里,很多同學都搞勤工儉學,他覺得刷盤子一類的工作得不償失,決定搞發明掙錢。一年下來,他竟然有了250多項「發明」。他還自己經營自己發明的產品,其中一項賺了1億日元,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學時代的孫正義還表現了他天才的商業頭腦。當時,日本游藝機很是盛行,而美國則很少見。於是,孫正義決定在校園里經營游藝機。游藝機給孫正義帶來了不小的財富,到畢業時,他足足賺進了100萬美元。
1980年,23歲的孫正義回到日本。他並沒有急著去做事情,而是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他把自己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而後逐一地做市場調查。然後他列出了選擇事業的25項標准,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該工作是否能使自己持續不厭倦地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2、是不是有很大發展前途的領域;3、10年內是否至少能成為全日本第一;4、是不是別人可以模仿。依照這些標准,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打分排隊,計算機軟體批發業務脫穎而出。
SOFTBANK真的成了「銀行」
1981年,孫正義以1000萬日元注冊了SOFTBANK,直譯過來就是「軟體庫」。
公司成立的早晨,他搬了一個裝蘋果的箱子站上去——孫正義個子很矮——對兩名僱工發表演講:「5年內銷售規模達到100億日元。10年內達到500億日元。要使公司發展成為幾兆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公司。」兩個雇員聽得張大了嘴,不久,他們都辭職了。
當時,孫正義的一個基本想法就是不做太技術化的行當,而要做一個基礎設施商。在進入軟體批發行當之後,孫正義發現宣傳自己、宣傳產品很重要,於是他決定發展自己的媒體事業。後來,他又涉足展覽行當,花巨資買下了著名的COMDEX,使自己處於IT界的風口浪尖。
1995年投資雅虎之後,SOFTBANK開始轉型,逐漸成為一個專門投資互聯網的風險投資商。2000年3月公布的1999年報顯示,SOFTBANK的總資產為1·17萬億日元,而它的固定資產只有1318億日元,占總資產的11%左右。這表明它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成為一個風險投資商的轉型。
事實上,SOFTBANK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險投資商,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它是從互聯網經濟上拿到最大份額的公司。
互聯網給SOFTBANK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和機會,反過來,SOFTBANK也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事業的發展。如果不把思科和美國在線計算在內,SOFTBANK共佔了全球互聯網的8%左右。在日本,這個數字可能超過50%。
最近半年來,隨著股市的調整,SOFTBANK的股價以及它所投資的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出現了較大的下跌。孫正義個人在半年內的損失超過了500億美元,但是他還是堅持他既定的投資方向。「我看好互聯網的未來,SOFTBANK不是做一年兩年,而是著眼於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三百年。」他說。
怎樣讓孫正義給你投錢
第一步,你必須清楚,要弄到孫正義的錢,必須先要孫正義相信他能通過你或你的方案弄到更多的錢。
其實,不管互聯網怎麼變,不管前面的風險有多大,孫正義及其軟銀的投資人一直都是貪婪的狩獵者,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尋找那些最好的新興公司和最有創意的思想。他們會首選那些基於互聯網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並重點投資那些剛處於起步階段或只實行過一次融資的公司。
你還要知道,孫正義雖然慷慨,雖然他的錢袋很大(他的投資,少至50萬美元,多至1000萬美元或更多),但是,他的胃口會更大,他們總是想成為最大的投資方,通常要求他們所持的股份高達20%~30%。
第二步,在你的點子和心理都作好准備之後,你要向這個地址[email protected]發一封E-mail,提供一份簡略的商務計劃概要。他們會有專人接收。
這份概要被要求只能有1至2頁,主要回答以下11個問題:
1)你的業務是什麼?
2)你的商業模型是什麼?(主要的收入來源)
3)你的業務是滿足什麼需要或解決什麼問題?
4)你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5)你的客戶是哪些?
6)你的業務目前的發展狀況:
——主意構想的階段
——業務開發階段
——已有產品或服務
——已有收入
——已經有了可觀的收入,並且尋求業務的擴張
7)你希望融資的金額?
8)你的目標評估價值的多少?
9)誰是你目前的投資者?
10)你的總部設在何處?
11)主要管理人員簡介
第三步,等待,並向上帝禱告,希望他們在討論並瀏覽你的網站(如已建立)後,會堅定不移地相信,你的計劃或網站非常具有「錢」力。如果你夠幸運,他們會請你去面談。
如果你的商務計劃2~4周內還審核不下來,你就開始痛哭並流淚吧。如果還不死心,你可以再絞盡腦汁,想新的點子,向孫正義提出新的誘惑。
第四步,如果你是一塊香饃饃,孫正義會毫不猶豫、狼吞虎咽地吃下你——他們會在僅僅3~4周內,使你寫下一份協議書(那可能是你的賣身契),並完成所有的法律程序,和所有的融資操作。
『叄』 日本首富孫正義,堅稱自己是中國後裔,他後來怎麼樣了
2008年,在杭州第二屆亞太中小企業峰會《孫正義:我的祖先是中國人》。在此,孫正義講述了自己的祖先為什麼是中國人,以及自己對中國的情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泱泱大國,幾千年來歷經風霜,但是憑借著自己的蒼老而有獨立的文化,屹立不倒。雖然幾經波折,但仍然沒有向別人屈服。孫正義面對韓國媒體的多次造謠生事,沒有緊皺眉頭,而是心平氣和地向世界宣布,自己的祖籍在中國,自己的根在中國。這樣的企業家很是讓人敬佩!
『肆』 孫正義是誰
現年44的孫正義,是日本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軟體銀行」的創立者。他個人的身價約為40億美元(合4000多億日元),是日本最有錢的人。雖然孫正義名氣遠遠趕不上微軟的比爾·蓋茨或雅虎的楊致遠,但他自稱,他在網際網路經濟中拿下的份額超過以上二人,當然也超過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人。
孫正義的軟銀成立於1981年,初期孫正義主要的投資領域是出版業,後來以驚人的遠見和魄力投資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包括Buy.com、E.Trade、E.Loan、ZDNel等後來都成為著名的互聯網公司。當然,軟銀最引為驕傲的投資是擁有美國雅虎24%的股權及日本雅虎約50%的權益。軟銀還是今年剛開張的日本納斯達克背後的主要力量。如今,軟銀已成為互聯網業一個龐大帝國,全球各地擁有600多家互聯網公司,儼然成為全世界新興互聯網行業的主宰。鑒於軟銀的驕人表現,日本人為軟銀現象製造了一個新名詞:「互聯網財閥」,將軟銀比作像三菱、三井這樣影響日本社會的家族財團,只是不同之處在於,像三菱這樣聲名顯赫的老牌家族企業都是經歷上百年的時間崛起的,而軟銀達到這一步只用了短短20年的時間。
在進行數百、數千億日元規模的購並行動之前,孫正義事先做了哪些准備呢?我們可以從孫正義自創的「雙乘兵法」中的「頂情略七斗」看出一。
「頂情略七斗」,表示攻擊之際的心理准備。首先,站在最高處環視四周的變化,盡可能搜集情報,再以這些信息為基礎擬定戰略,一旦有七成的勝算,就採取攻擊行動。孫正義解釋;「如果勝算只有五成或六成,則不求戰。只要我判斷有七成的勝算,一定會投入戰場。」
從過去到現在,推動各種事業的孫正義,據說在各種經營上的判斷,完全遵守七成以上勝算的標准。「就算有七成的勝算,實際執行時,也必須負擔三成的風險。」孫正義以既自信又謙虛的口吻笑著說。然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投事業中,孫正義敢發出經常維持七成成功率的豪語,且持續創造激人成績的事實,不禁令人感到驚訝。
至於讓孫正義擁有七成勝算把握的,則是他的「癖好」,也可以說是他的「個性」,那就是徹底的信息搜集與分析。
小孫正義15歲的弟弟孫泰藏說,縝密計算是孫正義在商場上無往不利的利器:「哥哥的確擁有大膽的想法與活力,但我認為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擬定細密的戰略。在看似相當大膽的購並行動背後,其實都有極其周密的計算與各種狀況的模擬推演。」
當時,孫正義從野村企業情報與摩根史坦利等公司,找來10名投資銀行專業人員,一個團隊,令他們專門從事信息搜集,並將搜集到的信息進一步精密分析。每個星期,他們必須向孫正義提出一份厚約10厘米的報告書。孫正義會瀏覽報告中每一個細節。並提出疑問或新的指示。這些問題或指示總是一針見血。令這群能力十足的投資銀行專業人員都感到佩服。
這項作業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報告書累計有十幾冊,幾乎所有的沙盤推演都毫無遺漏,這時孫正義才決定購並齊夫戴維斯公司。
從取得朝日電視台股票,乃至於成立JskyB這一連串的行動與策略,都是在與梅鐸見面之後的數日內決定;但是,支持孫正義做出這些決策的,卻是稍早以前針對進入數字衛星播送事業所進行的各項模擬演練。
有時會接觸這些決策過程內幕的孫泰藏指出:「盡管媒體一味強調哥哥大膽的一面,但我認為事實上他早已做好較別人更加確實的准備措施。」
領導軟體網路事業部的常務宮內謙說:「外界總是認為孫總經理經常說大話,這是極大的錯誤。他在推動任何工作之前,總是徹底搜集情報並加以分析,不惜花費時間與金錢,直到他滿意為止,因此他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經過縝密的計算。構想也許有點誇大,卻相當的踏實。」
孫正義的一舉一動無疑是模範生的行徑,外人很難掌握他的真正用意,說不定這也是他縝密計算的一部分。這些經過徹底計算的標准說法,配合上他的能言善道,在許多場合相當具說服力。
自認是孫正義「大哥」的朝日太陽能總經理林武志曾說:「有一次孫正義來找我,提到他正在考慮一樁1600億日元的購並案。如果是160億日元的話,我還能勉強相信,他卻說至少需要1600億日元。老實講,當時我以為這傢伙腦袋壞了。我要他講清楚一點。為什麼要買呢?程序如何呢?我花了3個小時聽他分析。聽完之後,我只說了一句話:『小孫,去做吧!』無論是籌措資金或其他細節,孫正義都已經做好縝密的計算,他說出來的話已經經過高度整合,沒有任何矛盾。從這件事之後,我才承認他是個天才,大膽的傢伙。」
這下,我們應該明白了,成功究竟靠什麼得來。大膽出手當然應該,可是,大膽是建立在精心算計的基礎上。
孫正義的成功不是靈機一動就想出來了,而是建立在無數辛勤工作的汗水上的,絲毫不能馬虎。
『伍』 孫正義是哪國的人
孫正義(そんまさよし)韓裔日本人,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大學分校,軟體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基本資料
家庭成員:孫正義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他的祖父叫孫鍾慶,祖母李元照,父親名字叫孫三憲, 孫正義
母親名叫李玉子。 就讀過的學校:北九州市引野小學、九州的La Salle高中、九州久留米大學附屬高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舊金山南邊城市的塞拉蒙提高中、加州柏克萊大學。 孫正義是第三代韓裔日本人孫家祖先原來從中國遷移到韓國到孫正義祖父一代,又從韓國的大邱遷徙至日本九州,孫正義在日本定居已有三代。他的家族說:「孫氏和韓國固有的孫氏不一樣。我祖籍和漢民族的孫氏屬於同一根源。」 孫正義的父母在九州島(Kyushu)經營柏青哥生意,祖父輩從韓國移民至日本當礦工,並取日本姓氏安本。
編輯本段個人經歷
高中時遷居至美國北加州,智慧聰穎的他越級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主修經濟,在學期間利用名震一時的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資源,搞出一樣語言翻譯器原型機的專利給夏普公司,很快就賺得他的第一個一百萬美元。 孫正義
二十一歲畢業後,因為思念母親,再次橫渡太平洋回到家鄉,並改回自己的韓籍姓氏。他先模擬自己想成立的事業,分別編制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還依時序的不同,編出不同型態的公司組織圖,作出沙盤推演。 一九八一年廿三歲的他成立軟體銀行,在半年之內,與日本四十二家專賣店和九十四家的軟體業者交易來往。高科技真正的舞台在美國,但一九八零年代後期,孫正義還在日本苦心經營,他說服了日本大財團如東芝(Toshiba)和富士通(Fujitsu)共同參與軟體銀行的投資。但不幸經營不順利而拆夥,一年後退回財團原有投資資金,孫正義一肩擔起損失的責任,卻贏得了前輩們的佩服,軟體銀行聲名鵲起,也為孫正義奠定了事業的信用基礎。 在他事業的初期,並非一帆風順,一九九四年,軟體銀行收購Ziff通訊鎩羽而歸,直到他接手設施不完善、參展費用高、久為人詬病的拉斯維加斯Comdex電腦展,才算和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線。一九九五年,他以二十一億美元買下Ziff-Davis出版公司部分股權,至一九九六年,總共注資三十一億美元才得到完整經營權,擁有Ziff-Davis出版公司長久以來以出版電腦周刊(PC Week)、專精個人電腦市場行銷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及曾和微軟與國家廣播公司(NBC)合資的入口網站Zdnet。 一九九一年,以C語言編譯器聞名的Borland公司,准備在日本發行升級版,當時Borland公司執行長Philippe Kahn很快就和軟體銀行達成共識,他說:「如果我們有任何捍格,都在壽司吧談妥了」。同年,他說服美國區域網路專業公司網威ell開創東瀛新市場,為了分散風險,再度邀約迪士尼入伙,到了一九九四年,開花結果,網威系統成為區域網路主要標准之一,年營業額達一億三千萬美元。網威副總裁Darl McBride認為孫正義是個可以使任何事成真的中介人。 一九九二年孫正義得到思科系統的日本代理權,現在日本市場的軟體銷售通路70%都由軟體銀行掌握。一九九五年二月,孫正義和思科系統總裁錢伯斯討論銷售思科的路由器,以及成立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個月後,軟體銀行就馬不停蹄地邀集了日本十四家會社,共同出資四千萬美元,完全准備就緒。思科業務部負責人彼得 克拉克說孫正義不像慢條斯理的日本人,倒像劍及履及的行動派。互聯網世紀猶正萌芽,軟體銀行卻已如火如荼地迎接新紀元了。 孫正義
一九九四年軟體銀行在日本已擁有日本展覽業界最具規模的Expos協會,也持有朝日電視的少數股份。一九九六年,日本雅虎成功進軍東瀛,第一年就獲利,在店頭市場初次公開上市一炮而紅。85%日本的網友曾造訪此站,更重要的是由雅虎入口網站通往軟體銀行投資的電子商務。一九九八年二月,軟體銀行以四億一千萬美元脫手雅虎2%的股票,凈賺三億九千萬美元,當年以一億美元購入30%的雅虎股份,如今只剩28%仍值八十四億美元。 一九九八年七月以四億美元投資美國著名的 E*Trade線上券商 。一九九九年全國證券商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 Inc.),也同意和軟體銀行合資共組「日本那斯達克股市」,可能以互聯網下單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網上交易系統是其特色。至二零零零年,軟體銀行擁有的美國企業已達三百多家,孫正義的軟體銀行終於成為真正的「全球作手」。
主要業績
●軟體銀行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來,擁有日本三百家企業,遍及美國、歐洲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轄下關系事業、創投資金和策略聯盟等一切資產,總共四百億美金,躋身日本前十大會社。 理念精粹 ●把員工每10個人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備有經營損益表,逐日修訂更新。 孫正義
●在企業管理上實行徹底的數字化管理,公司採用當日決算制度。 ●定期舉行敲打1000次會議。 ●倘若缺乏對人性的關愛,數字將僅只是數字。」他界定軟體銀行營運的宗旨是為人類謀福利。 ●人因夢想而偉大。在高技術領域內,擅自闖入並擾亂原有秩序的標准經營方式。
孫正義的個人藍圖
19歲規劃人生50年藍圖 30歲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光宗耀祖! 40歲以前,要擁有至少1000億日元的資產! 50歲之前,要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60歲之前,事業成功 70歲之前,把事業交給下一任接班人
理念精粹
把員工每10個人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備有經營損益表,逐日修訂更新。 在企業管理上實行徹底的數字化管理,公司採用當日決算制度。 定期舉行敲打1000次會議。 倘若缺乏對人性的關愛,數字將僅只是數字。」他界定軟體銀行營運的宗旨是為人類謀福利。 人因夢想而偉大。在高技術領域內,檀自闖入並擾亂原有秩序的標准經營方式
實際的履歷
18歲在校園內販賣從日本引進一種電子游戲獲利100萬 19歲靠袖珍發聲翻譯器,將其賣給了夏普公司獲得100萬美元 22歲(1980年3月) 就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所設立的Unison World,多年來經營相當順利, 大學畢業時,員工已有25人,以200萬美元將公司出售給合夥人,回到日本 23歲(1981) 成立Unison World日本以公司名義進行市場調查,用時1年半,40個行業展開一連串市場調查,拜訪過各式各樣的人、閱讀了許多書籍與資料、分別編制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以及組織圖,還依時序的不同,製作出不同形態的組織圖,將結果與檢查項目表對照,判斷這些是不是適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業。(調查報告高34公分,10多公尺寬) 24歲成立軟體銀行(批發商)半年之內,與日本42家專賣店和94家的軟體業者交易來往,並說服東芝和富士通投資,擴大規模,但因經營不善虧本,一年後退回財團原有投資資金,軟銀名聲大造,並奠定了事業的信用基礎 展會上看到HP的《個人電腦圖書館》,於日本最大的出版商聯系出版。因出版《個人電腦圖書館》而打出明堂,讓軟銀名聲鵲起。但是,1982年,業務蒸蒸日上的日本軟體銀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I/O》、《ASCII》《微軟》他們卻拒絕為軟銀刊登廣告。 24歲(1982年5月)正義創辦兩本雜志《Oh!PC》和《Oh!MZ》。兩個月後,退貨堆積如山,遠遠超過正義的想像。一本雜志的印刷量為五萬本,可是其中有四萬多本的雜志積存在倉庫里賣不出去。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志被裁成了紙片 26歲(1984)在橋本五郎的幫助下,孫正義創辦了購物指南雜志——《TAG》 ,但百試無方,最終因銷量不佳關門,這半年間共虧損了6億日元,處理善後事務花了4億日元,合起來就是10億日元的債務。 好像是買賣電器開關抵消了這筆債務。 30歲軟銀帝國 33歲 (1991)以C語言編譯器聞名的Borland公司,同年以中介身份引進美國區域網路專業公司網威ell開創東瀛新市場,為了分散風險,再度邀約迪士尼入股,到了1994,開花結果,網威系統成為區域網路主要標准之一,年營業額達1億3千萬美元 34歲 (1992)得到思科系統的日本代理權,並建議思科公司以路由器為試水,測試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個月後邀集了日本十四家會社,共同出資4千萬美元,啟動項目。同年日本軟體銷售通路70%由軟體銀行控制 37歲已經是10億美元富豪(1994)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同年收購Ziff通訊,因接手設施不完善未能成功 軟體銀行在日本已擁有日本展覽業界最具規模的Expos協會,也持有朝日電視的少數股份 38歲(1995)拉斯維加斯Comdex電腦展再次於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線,以21億美元買下Ziff-Davis部分股權 (1995年11月)投入了200萬美元給雅虎 39歲(1996),總共注資31億美元才得到完整經營權,擁有Ziff-Davis出版公司長久以來以出版電腦周刊(PC Week)-專精個人電腦市場行銷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 (1996年3月)又注資1億美元擁有了雅虎33%的股份,日本雅虎成功進軍東瀛,第一年就獲利,85%日本的網友曾造訪此站,由軟體銀行投資的雅虎電子商務。(1996年7月之後)雅虎的用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1997年1月,雅虎瀏覽量達到一個億 41歲(1998年2月)軟體銀行以四億一千萬美元脫手雅虎2%的股票,凈賺3億9千萬美元,如今只剩28%仍值84億美元。 (1998年7月)以4億美元投資美國著名的 E*Trade線上券商 。 42歲(1999)全國證券商協會,也同意和軟體銀行合資共組「日本那斯達克股市」,可能以互聯網下單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網上交易系統是其特色。 (1999年10月)投入阿里巴巴3500萬美元,之後為幫助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主動退股,套現3.5億美元 43歲(至2000年)軟體銀行擁有遍及美國、歐洲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為:美國企業300多家,日本企業300多家 轄下關系事業、創投資金和策略聯盟等一切資產,總共400億美金,躋身日本前十大會社,孫正義終於成為了真正的「全球作手」 。 孫正義要開發像NTT公司那樣的公共通信設施,2001年4月,這個夢想實現了。日本雅虎公司開始了BroadBand業務。 44歲(2001年9月),寬頻正式開通商用服務 45歲2002年5月,達到三個億 (2002年9月)已經突破了100萬條線路 46歲(2003年2月上旬)就已經突破了200萬條線路 (2003年8月)突破了300萬條線路 47歲(2004年3月)突破了400萬條線路,僅僅31個月的時間已經突破了400萬條線路 (2004年3月)突破了7個億,可以同時提供搜索、目錄、組織、經濟、汽車等多種服務。 你和我一樣都是冒險家。——比爾·蓋茨 題贈孫正義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馬雲(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孫正義是個瘋子,他更喜歡瘋子。——(專家網CEO成天) 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先生轉眼之間就創造了一個國際互聯網帝國,他正著手實行自己的300年商業計劃。孫正義先生不愧是國際互聯網之王。——美國《福布斯》雜志 那時雅虎的許多人都認為他瘋了,在1996年2月花1億美元是要有很大闖勁才行的,但我卻認為他的成功不是靠運氣,他是個能前瞻15年到20年的人物。——楊致遠(雅虎創始人) 孫正義對電腦的情有獨鍾像比爾·蓋茨;在風險投資領域,他的重拳出擊頗有喬治·索羅斯的風范;在選擇出手的對象上,他又有點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證券投資者沃倫·巴菲特的味道——不敗之道在於做足功課然後行動。 ——美國《電子商務》雜志
瞄準英特網前沿
1980年,孫正義從柏克萊大學畢業後,回到日本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很快就選定了軟體分銷行業。1981年,即他23歲那年,孫正義從他賣給夏普公司翻譯器的錢中拿出8萬美元設立了自己的公司——軟銀。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軟銀公司成了全日本最大的個人電腦軟體銷售商(直到現在,仍佔有70%的市場份額),還出版了10多種雜志,用來向日本人普及電腦知識,兜售自己的產品。 1994年,軟銀公司上市,籌集到了1.4億美元。由於股票經過調整分割,孫正義手中持有的180萬股軟銀公司股票當時由每股22.25美元漲到了150美元。股票上市後,孫正義發起了一場瘋狂的收購活動:以8.03億美元買下了美國Comdex公司的展銷部;以31億美元收購了Ziff—Davis的系列計算機雜志和展銷部;以12億美元買下了全球最大存儲板生產商KingstonTechnology公司80%的股份。 在美國大發特發之後,孫正義不忘反哺故里。軟銀公司和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宣布計劃在日本共同設立一個納斯達克市場,其目的是為日本本地炙手可熱的新興企業創造一個上市機會,同時為日本投資者提供進入全球市場的捷徑。 1995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引起了孫正義的注意,他決意要在此領域大幹一番。那個時候,全球電子商務的規模才只有3億美元,網站域名也只有17.7萬個。孫正義在美國加州聖荷西注冊成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SoftbankTechnologyVentures,並且聘請GaryRieschel管理這個公司。 Rieschel曾在思科公司和英特爾公司擔任過要職。在那個令人癲狂的年代,一年之內,軟銀公司在55家公司投下了風險資金2.3億美元,並創造了這樣一個投資模式:初級階段,在許多領域廣泛投資,然後精挑細選一些最具有發展前景者,並把賭注成倍押大。 孫正義的第一個目標是雅虎。但當時雅虎在風險投資家中已經頗有名氣。如果此時涉足,軟銀公司肯定要付出更大代價。作為試探,1995年11月,軟銀公司向雅虎投入了200萬美元。第二年3月,在雅虎剛剛搬出蝸居,條件稍稍改善時,軟銀公司又注資1億美元,從而擁有了雅虎33%的股份。兩個月後,雅虎上市,僅賣掉所持雅虎5%的股份,軟銀公司便賺了4.5億美元,現在,它在雅虎所持的28%股權價值84億美元。 楊致遠回憶當時情景時仍感觸尤深:「當時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孫正義瘋了。在1996年3月,在一個新興公司投資100萬美元是具有相當風險性的。我並不認為孫正義是交了好運,實際上,孫正義目光長遠,看到了未來15年乃至20年以後的前景。」在那個令人癲狂的年代,一年之內,軟銀公司在55家公司投下了風險資金2.3億美元。孫正義對進行風險投資採取的策略是:盡早介入,對別人棄而不顧的公司押下賭注,然後放手讓公司經理們去施展拳腿。但事實上也並非完全放任自流。孫正義並不是把每次投資都看成是一錘子買賣,而當著是一次結盟關系的開始。他每年都要邀請合作夥伴參加在舊金山舉行的技術論壇大會,經常邀請他們共進午餐或晚宴,以培養與夥伴之間的輕松愉快的友情。雖然有時在會議桌前會因利益分配爭得面紅耳赤,但頻繁接觸交流卻使得共同合作創造成功的機會愈來愈多。
編輯本段互聯網上的旗手
4年前,他先後把3.6億美元投給了一家還沒有一分錢利潤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沒用幾個月,事實就讓人們開始轉而佩服他了。這家互聯網公司於1996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股價高舉高打,孫正義賣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換回了4.5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門戶網站雅虎。雅虎的股價曾一度達到250美元,而孫正義的平均成本大約為每股2.5美元。100倍的收益成為華爾街的一個經典案例,很多風險投資家都願意把它拿來給自己打氣。雅虎只是一個開頭,僅僅在過去的一年裡,孫正義投資並成為其大股東的公司就達300家,這些公司清一色地與互聯網有關。 孫正義的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投資一家在某一方面領先的公司,然後把它推到資本市場上去並少量套現,套現額以收回投資成本並有一部分投資利潤為度,然後用投資收益進地再投資,再套現。這個做法既體現了他「長期投資互聯網」的戰略,又在總體上有效地控制了投資風險。 幾年來,他先後給互聯網投資了25億美元,現在已經套現了30億美元。目前,孫正義領導的軟銀公司(SOFTBANKCORP)旗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在套現30億美元之後,軟銀公司持有的未兌現股票共值2.1萬億日元(2004年10月8日的數字),約合230億美元。
孫正義投資過的企業
香港億通國際商務有限公司 盛大網路、阿里巴巴、雅虎、新浪、網易、8848、當當網上書店、UT斯達康、攜程旅遊網、263集團 最近一次投資的是校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