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化學系

eth化學系

發布時間: 2023-05-13 05:35:22

A. T T D T T是什麼意思

【音標】國際音標[d]是濁齒齦塞音 漢語拼音「d」是不送氣清舌尖前塞音 (清齒塞音,國際音標[..]) 【字元編碼】字元編碼 ASCII Unicode EBCDIC 大寫 D 68 0044 196 小寫 d 100 0064 132 參看 D的變體 (eth) (d with stroke) (d with tail) *留意以上3個字母,大寫的形狀幾乎一樣,僅小寫有分別。 (數學上的部分微分符號) D在大部分網路游戲中代表洞,即孔.是在裝備上的,非常普遍用來鑲嵌寶石提高裝備性能. 【起源】字D的產生可能是由於一個門的符號,像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里 (1)最早什麼時候出現在閃族的書面當中我們已經無法字母d的發展史知道了。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在比布魯斯(古地中海港市,位於現黎巴嫩貝魯特以北的朱拜勒,公 元前第二個千年成為繁華的腓尼基城)和腓尼基的其他一些地方以及迦南的中心,這個符號是特定的線性形式 (2),對於全部的線性形式來說。在閃族的語言中這個符號叫做daleth,意思是door(門)。希臘人重新改變的閃族人的命名稱之為delta,他們保留了腓尼基 人的符號. (3)在義大利的殖民地-希臘的Khalkis(或Chalcis-卡爾基斯(希臘東南部一港市)),這個字母有了輕微的弧度 (4)這種形狀致使它也存在於拉丁文的書寫中 (5)從拉丁文中來的大寫字母毫無改變的應用到了英語中。在希臘人的書寫中這個三角形的大寫字母表示一個特定的向上投影。 (6)D, d 是敬敬拉丁字母中的第4個字母。 (7)在十六進制中用來表示13 閃族語的Dlet可能是從雨或門的縮略圖中發展而來的。在閃族語中,古希臘(現代希臘語中的/δ/)和拉丁語中這個字母發/d/的 音。在伊特魯里亞語中,這個字母是多餘的,但仍然保留(參看字母B)。 【網路用語】 ①頂(跟帖時常用,表示對起始發帖TX的支持) ②同「滴」,作句末語氣詞 ③ D 也可以作為「呆」的縮寫。 讀作:dáo 含義: 1.傻,頭腦遲鈍的人。一般來講,「呆」這個詞帶有歧視的含義在裡面。 2.也有笨蛋的意思,做事笨手笨腳的人。 3.只會干某件事的人。示例:書獃子;常用於派稿中貶義。 4.痴迷於某是的人。如紅樓夢中常說寶玉黛玉是「獃子」,並無貶義。常用於:1.你這人真~ ! 2.哎呀,我真~,竟然把衣服落在教室里了。 【代表】在電磁學中,D表示電位移矢量。在化學中,表示氘的化學符號 (氫的同位素) 音塵山符之一 在羅馬數字中表示500 電池的標准尺寸之一 一種編程語言;參看D編程語言 中國火車車次中表示動車組列車,高於特快列車(T)。指襪子纖維的纖度單位:每9000米纖維重多少克就稱多少丹。小寫d代表在國際單 位制詞頭,d表示deci,即十分之一(10-1) 數學代表幾何的圓直徑 d表示「天」(day的縮寫),1d=1天。 【在游戲中的意思】在魔獸爭霸中的意思 D. - DISPEL 驅散 想驅散那些討厭的魔法嗎? 英雄魔法:聖騎士的無敵,守望者的暗影突襲,黑暗游俠的吸血,熊貓人的醉酒 單位技能:步兵的防禦,牧師的驅散,靈魂行者的驅散,科多獸的吞噬,小精靈的自暴驅散,不死絞肉機的放屍體,毀滅者的吞噬魔法(驅散)。 暗夜精靈族建造惡魔獵手的快捷鍵。在有些游戲中,用a、d、w、s控制方向,「d」也起到方向鍵的作用。 【人名】 D [秦]陶塑藝人。生卒不詳。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出土的武土俑,身上按壓有「宮D1」戳記銘文,字體隸篆結合。「宮」當為「宮水」的省稱,「宮 水」是秦代主管燒造磚瓦的官署機構。「D2」是陶塑藝人名。 D與ONE PIECE 在《海賊王》的故事中,「D」被作為幾名角色的中間名使用,如主角「蒙奇.D.路飛」。 根據目前的故事線索,這個字母「D」並非單純只是一個無聊的字母,而應該是某 種精神和意志的體現,也有可能是在「消失的100年」中被毀滅的某個國家的血統的證明。證據就是所有名字中有D的人都非常厲害,而且朵麗兒醫娘也曾經提到過「D」的意 志這個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尾田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解釋。也有猜想說,這個D代表的精神是dream,就是為了夢想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精神。吸血鬼獵人D外文片 名Vampire Hunter D (2000) 更多外文片名 Vampire Hunter D .....(USA) 影片類型動畫 / 動作 / 驚悚 / 恐怖 / 冒險驅魔少年 D.Gray-Man 他們是黑色教團的黑暗聖職者、擁有聖潔(innocence)的除魔師…… 在很久很久以前,千年伯爵曾經想霸佔地球,但,有人用神的力量消滅千年伯爵後世界恢復和平,但預言說:千年伯爵會再度來臨…… 如今,千年伯爵再次為了霸佔世界!將死 去的靈魂變成惡魔,但,將死去靈魂變成惡魔的人居然是它的最重要的人。他們不是故意將靈魂變成惡魔,而是他們很迷惘,相信了千年伯爵的話,以為能將死去的人復活過來。 ——但,不但不能將他們復活過來,而且讓他們變成惡魔,變成千年伯爵的武器……那就是—「惡魔」! 由某個人發現一個石箱以後,一切都改變了!對付惡魔,有一些被神的 選中的使者能破壞惡魔,他們的組織是「黑色教團」!「黑色教團」的黑暗聖職者被成為—「驅魔師」……他們擁有聖潔的克魔武器。 【其他】廣東話中,發音/d/表示「一點點」,源自古詞「兀的」中的「的」字。因「的」字再無此舊解,香港人發明-{了}-新的字啲」(但是並不被很多的中文系統支持 )或只簡單的寫作D代替。在台灣,選擇題常用到A、B、C、D四個字母。由於B、D不易辨讀,有時會將D改讀//。

B. ETH是什麼意思

ETH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坐落於瑞士蘇黎世,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在2020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6。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由瑞士聯邦於1854年成立,並於1855年開始作為一個技術專科學校授課。最初其由建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和林業等六個學院以及一個整合數學、自然科學、文學、社會科學及政治的機構組成。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9位;2017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2018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10位;2019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7位;2020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6位。

(2)eth化學系擴展閱讀

ETH的發展現狀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聯邦政府為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這是所聯邦所屬的大學。它不僅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且為整個國家、歐洲乃至世界從事科學研究。這所大學開始只有工民建、森林科學、機械工程和化學等學科,後來又增加了人文、社會和政治學。

該校現有來自於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對於ETH來說,根本就不考慮招生數量和學費的問題。在聯邦的支持下學院每年獲得的教育經費多達92億瑞士法郎,這還不包括物業管理、新建教學設施的用。

學院還從第三方資助和自身技術轉化中得到的資金多達30億瑞士法郎。這些經費全部用於辦學和科研之中,或者說直接(大部分)被用在20000多名學生、500名教授(全時當量人員9000多人年)上。

即便是如此,ETH在近兩年的年度報告中還在不斷說缺錢,理由也非常簡單。為了與其他機構(大學)競爭,我們的獨立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長期可持續財政支持。

我們去年又擴招了4%的學生,目前我們的學生數量是十年前的156%,教授人數增長了23%,科研人員增長53%,而政府的科研經費只增加了42%,教育可用面積才增加了7%,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

但在瑞士一點都不足為奇,由於瑞士獨特的教育體制,這個國家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10合大學和2聯邦理工學院之中,換句話說高等教育層面就12所學校,加上國家又不缺錢,所以形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C. 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傑出校友

諾貝爾獎得主 年份領域得主ETH淵源1901物理威廉·倫琴畢業生1913化學阿爾弗雷德·維爾納教授1915化學里夏德·維爾施泰特教授1918化學弗里茨·哈伯畢業生1920物理夏爾·紀堯姆畢業生1921物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畢業生及教授1936化學彼得·德拜教授1938化學里夏德·庫恩教授1939化學拉沃斯拉夫·魯日奇卡教授1943物理奧托·施特恩教師1945物理沃爾夫岡·泡利教授1950醫學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畢業生1952物理費利克斯·布洛赫畢業生1953化學赫爾曼·施陶丁格教師1975化學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教授1978醫學沃納·亞伯畢業生1986物理海因里希·羅雷爾畢業生1987物理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畢業生1987物理卡爾·米勒畢業生1991化學理查德·恩斯特畢業生及教授2002化學庫爾特·維特里希教授其他傑出校友
沃納·馮·布勞恩,畢業生。火箭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
約翰·馮·諾伊曼,畢業生。數學家,對數學、物理、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都做出過巨大貢獻。
格奧爾格·康托爾,畢業生。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教授。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
尼克勞斯·埃米爾·維爾特,教授。計算機科學家,發明了Pascal語言、Euler語言、Mola-2和Oberon,獲1987年的圖靈獎。
奧列爾·斯托多拉,教授。汽輪機專家,最早研究動態系統穩定性的科學家。
赫爾曼·外爾,教授。數學家、物理學家,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早期的重要成員。
華人
周培源,博士後。理論物理學家、流體力學家,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湯德全,博士。礦山機電領域著名專家和奠基者,歷任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英龍,博士。台灣企業家,曾兼任台灣大學教授。
吳啟迪,博士。智能控制專家,歷任同濟大學教授、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
許靖華,教授。地質學家,歷任該學院地球科學院院長、地質研究所所長。

D. 秦偉的介紹

1998年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3月至2003年5月,分別在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學院(ETH)、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及密西根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任美國Medtronic, Inc. 公司研發部高級工程師。2006年9月通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的專家組初審答辯,被推薦為中科院「引進海外傑出人才」候選人;2007年9月獲中科院「百人計劃」 擇優支持。2008年獲山東省首屆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秦偉博士長期從事化學及生物感測器研究,曾獲聯合國機構ICSC-世界實驗室 SIMON 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秦偉博士目前的研究方向為發展化學和生物感測器技術檢測海水中有毒污染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863」 專題課題、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及山東省重點科技項目等相關課題研究。

E. 劉道軍的人物簡介


劉道軍,男,1969年11月生,博士,化學教授。1992年畢業於青島化工學院(現青島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工業分析專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青島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同年考取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馬季銘教授從事混合反膠束的結構與性能研究,1998年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98年11月至1999年12月於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ETH)材料系做博士後,從事囊泡輔助的氨基酸和多肽的縮聚研究。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在比利時魯汶大學(KULeuven)化 學系De Schryver教授課題組從事研究工作,研究課題為樹狀高分子的自組裝和光化學研究。其後轉至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Crooks教授課題組繼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為微流體體系中生物大分子的微電化學檢測。2004年7月回國到汕頭大學醫學院化學教研室任教,承擔臨床醫學本碩全英班《基礎化學》及其它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多門課程教學工作,多次獲得醫學院優秀授課教師獎。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核心成員1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20餘篇被Macro. Rapid Commun., Macromolecules, Langmuir等著名SCI期刊收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F. 何農躍的主要學習經歷

1974.3-1978.2 下鄉知青 湖南湘鄉市
1978.3-1981.12 大學本科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系
1981.12-1986.8 助教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湘潭分校
1986.9-1989.6 碩士研究生 湘潭大學化學系
1989.7-1997.8 講師,悶讓副教授,碩導 湘潭大學中心實驗室
1993.8-1997.3 博士研究生 南京大學化學系
1997.6-1999.4 博士後 東南大學分子與生物分子電子學實驗室
1999.5-2004.4 博士後 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1999.5-現在 教授、博導 東南大學分子與生物分子電子學實驗室
2002.4-2002.5 訪問研究 瑞士蘇黎世李山聯邦理工學院(ETH)
2002.09-2003.9 訪問教授 韓國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化工系訪問教授
2004.1-現在 教授,實驗室主任螞擾局 湖南工業大學「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G. 申請ETH本科(重讀)需要什麼樣的要求和條件

瑞士的ETH:
雅思(IELTS)7-8分
托福(TOEFL)110-120分
GPA需要在3.0分以上
除了以上成績外,它們需要考德語,以下是他們承認的德語考試項目:
·歌德學院C1水平證書
·德福考試文憑(TestDaF)-每考試項目最低4分
·奧地利德語文憑C1級(ÖSD)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DSDIII)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KMK II)
·UNIcert德語文憑(最少3級)

以下是ETH具體的申請條件,包括了本科和碩士:
入學條件: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網站設有專門的新生信息網頁(德、英)。
1. 來蘇黎世理工學院就讀本科學業的中國留學生要滿足以下條件:
高中畢業證書
已取得中國大學(中國政府認可的高校)相關專業的本科錄取通知書
通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小錄取考試。考試科目為:數學I、數學II、生物、化學、物理。

如果報名學生沒有在中國相關專業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則必須通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大錄取考試。理科考試科目為: 數學I、數學II、生物、化學、物理;文科考試科目為:德語、第二外語(法語、英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選一)、歷史和地理。

蘇黎世理工學院對母語非德語的報名者有如下的語言要求:
在德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讀書8年以上,可免德語考核。
畢業於德語為教學語言的高校,可免德語考核。
否則,報名者必須出示語言能力證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承認的德語水平證書有:
·歌德學院C1水平證書,評語至少為「好(gut)」
·歌德學院C2、ZOP、KDS和GDS水平證書
·德福考試文憑(TestDaF)-每考試項目最低4分
·奧地利德語文憑C1級(ÖSD)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DSDIII)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KMK II)
·UNIcert德語文憑(最少3級)

2. 來蘇黎世理工學院就讀碩士學業的中國留學生要滿足以下條件:
大學本科畢業成績優秀(國際承認的高校所頒發的本科學歷)。
已取得中國大學(中國政府認可的高校)相關專業的碩士錄取通知書。
在學年開始前,出示語言水平證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承認的德語水平證書有:
·歌德學院C1水平證書,評語至少為「好(gut)」
·歌德學院C2、ZOP、KDS和GDS水平證書
·德福考試文憑(TestDaF)-每考試項目最低4分
·奧地利德語文憑C1級(ÖSD)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DSDIII)
·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KMK II)
·UNIcert德語文憑(最少3級)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承認的英語水平證書有(各院系對語言水平會有不同要求):
·雅思(IELTS)7-8分
·托福(TOEFL)110-120分
·劍橋熟練英語證書考試(CPE)C級
·劍橋高級證書考試(CAE)B級(註:該證書不會被視作等同於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所規定的C2標准)。
·密歇根熟練英語考試(Michigan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ECPE)750-840分。

授課語言:
本科課程的主要教學語言是德語(但個別課程的教學語言為英語或法語)。
大部分碩士課程為英語授課。除此之外,一部分課程為英、德雙語教學,也有少數課程以德語授課為主。

報名材料: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要求報名者提供的基本材料(原件復印件、翻譯件和公證件)包括:
1. 一份針對所選專業的簡短申請書
2. 個人簡歷(表格形式,請參見下方鏈接「獲得本科/碩士錄取後申辦簽證手續須知」)
3. 重要證書(例如高校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碩士學位證書、大學錄取通知書)
4. 成績單(須註明滿分和及格線)

報名本科、碩士的外籍學生須繳付150瑞郎的報名費。
因登記注冊數量龐大,所以不完整的登記注冊文件將被一律退回。
簽證申請注意事項:參加入學考試的學生須注意:從入學考試過後的星期五中午開始,考生便可收到學院考試通過的確認。該確認件是申請學生簽證所必須的文件。
因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多於8月中下旬進行,學院開學日期在9月中旬,而學生簽證的申辦大多需要3個月時間,所以學生基本無法在考試當年開始在瑞的學習,而得等到第二年秋季學期入學。
學生可持旅遊簽證赴瑞參加入學考試。但考試通過後,學生須回國辦理學生簽證:學生簽證只能在原籍國辦理。學生來校報到前,務必要在國內辦理好學生簽證。
獲得錄取通知後,學生至少要在擬定抵瑞日期前3個月提交簽證申請。

H. 周平的工作經歷:

1997,12-今: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從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研究,並開展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研究。重點從事核磁共振及相關譜學在高分子及生物大分子領域的應用研究;
2003,10-2004,4 蘇黎世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學院(ETH, Zurich)作訪問學者,在國際著名固體核磁共振專家Meier教授課題組從事蛋白質體系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
2002,6-2002,8 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系交流訪問,與國悉源枝際著名動物裂孝學家Vollrath教授進行合作研究;
1997,8-1997,12:香港中文大睜敏學化學系,博士後,從事新型抗癌葯物合成;
1986,7-1993,8: 復旦大學物理二系,從事激光化學研究。

I.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詳細�0�3

朱清時 院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同學們: 早上好! 在座的很多同學是去年剛入學的。我首先代表學校衷心歡迎這些新同學!這個歡迎詞已經 說的太晚了一些,這個報告去年就該做,但由於我們學校換屆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推遲至現在才做。 有人說過,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是從出生到30 歲,在座的同學基本上都處於這個年齡段,這個是成長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開始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界,為今後的事業打基礎。第二個三十年從30 歲到60 歲,是一個人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是他從事一生主要事業的時候。第三個三十年是從60 歲開始,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夠把第三個三十年過完,在第三個三十年中的人,精力不行了,但是他們對社會對自然界的了解很豐富了,所以,最適合當教師。 我擔任學校的行政領導職務之後就離開了教學科研的第一線。在離開教學科研第一線之後,我覺得我還有一些東西可以幫助同學們成長,那就是從我的閱歷中了解到的,一個人特別是從事理工科工作的人,如何才能成才。因為很少有人像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這么多的事情。我1963 年進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讀書,1966 年6 月份開始文化大革命,停課。1968 年,分配到青海去當了一名工人,真正的工人,是鑄造工。後來又當采購員、計劃員。到1974 年底才調到了青海鹽湖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從那以後,從實習研究員一步一步地做起,到國外很多機構工作過。所以我自己覺得像我這樣的人,在科學上的成就是一般的,但是我們對如何在科學事業上成才的了解,比很多科學成就遠大於我們的人可能更多。所以,我應該把自己從閱歷中了解到的年輕學生怎麼做才能夠成才告訴大家,使大家在進入大學生活的時候就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不要到了幾十年以後認識清晰了,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樣也許能夠幫助在座的同學們,使 你們中間有比較多的人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今後在科學技術的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每年都給同學們講一次,今年我要講的跟過去幾次講的不同,換了一個角度,談談我從親身閱歷中感受到的一個人如何做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人常說過,一個人到了60 歲才知道自己無知。我以前看到這句話,總覺得是這些人謙虛的話,現在我已經接近60 了,才感受到這句話確實說得不錯。因為,在這幾十年的工作和學習中,越學越知道宇宙很大,世界上的事務非常復雜,一個人的一生太短;越學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不僅在自然科學方面和人生方面知道的太少,甚至對自己都了解得太少。現在才理解人到六十才知道什麼叫無知。我很想把我的感受告訴大家。一個人越早理解這一點,就越能虛心學習,進步就越快,成就會越大。 今天我想講一個人怎麼做才能夠使自己的創新能力最大化。我從1957 年上初中算起到現在, 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學生: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然後在國外工作的同事,同事中有 很多人是研究生和博士後,還有現在一起工作的這些同事。現在回頭一看,發現他們中間有很多在學校念書都很好的人,在畢業後獨立工作的時候,往往比預期做得差,反而有一些在學校大家都覺得他學得不太好的人,在以後工作中表現出了很強的創造性。原因何在呢?我經過了這幾十年才算認識得清楚一點,原因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存在一些弊病,在這個教育體系中間,表現為優秀學生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真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並不一定在今後的工作中間能夠取得重要的成績。 1、 組成創新能力的要素和現行教育體系的問題 首先,一個人的創新能力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他的智力,包括通常我們所說的知 識和能力。知識學得越多、學得越活,這個人的創新能力可能就越強。所謂能力就是理解力,記憶力和想像力等,這些構成創新能力的第一方面,就是一個人的智力。智力超群的人創新能力可能比較強,但是也不一定。創新能力還有第二方面,就是這個人在面對復雜的局面時,是否能夠迅速地抓住要害,找得出辦法來,這是一種能力,目前的學校教育都忽視了這種能力,沒有關注去培養它,甚至很少有人提它。這種能力還包括在復雜的工作中,善於發現機遇並抓住機遇的能力。人的創新能力是由這兩部分構成的,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就會全面一些。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熟悉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的中青年時代,在出山之前,是在南陽卧龍崗隱居。那個時候他就有非凡的智力,即他第一方面的素質很強,很聰明,知識也很淵博。何以見得?大家都知道劉備去看他時,他的《隆中對》,現在已是中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一篇經典文章。這個《隆中對》說明他有非常高的智力,知識豐富,非常聰明。但是如果他沒有遇到劉備,即使遇到劉備,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是機遇,沒有去抓住機遇的話,那麼就不會有三國演義以後的那些故事,就不會有中國歷史上那一段精彩的歷史。這段歷史被我們一直傳頌至今。諸葛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創造性的人才第一要有很好的智力,包括知識和他的各種能力,就要求他本人的智力要高,而且勤奮學習。第二就是要有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的能力,這後一方面是過去強調得比較少的。 現在的教育體系有什麼弊病呢?這弊病就是片面性。片面性是在什麼地方呢,現在的教育體系只重視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以及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往往大家在學校受到的教育是灌輸式的,傳授很多知識,但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比較薄弱。這兩方面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其它素質,這些素質比如剛才我說的創新人才的第二方面的素質:發現機遇和抓住機遇的能力。我發現有些學生,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在工作的時候一遇到問題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做的研究往往就是老師教他做的,一直做下去,甚至做一輩子。要不然就一籌莫展,只會去模仿別人或者文獻上做的事情,很難去做出開創性的事情。即使做開創性的事情他 也很難找對方向,往往做些異想天開不可能做成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年輕的學生畢業以後,在科學技術上往往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他們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缺乏能力去發現關鍵所在,去發現機遇並且抓住機遇。這是我們現在教育制度的弊病造成的。 在座的同學會想,你現在已經在學校做校長了,你不能把這些弊病改掉嗎?我在過去五年努力想在學校推行教學改革,就是想做這些事,但是這種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學校就能做到的,要全國的學校統一來做才能做好。而且不是少數幾個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全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都配合才能做好的,所以這個改革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我相信中國的教育,有一天一定能夠改革好。但是,這個路程不是幾年,甚至不是十幾年能夠做到的。現在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認識到我們的教育體系現存的弊病,能夠自覺地想辦法彌補它的不足,使得你們能夠在我們的教育體系沒有改革好之前,照樣能夠成為創新人才。 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學校教育體系的問題,大家今後可能都會遇到,所以我先說,你們遇到之後就知道了,其實學校已經知道這個問題。兩年前,我們主動請國外的一些專家來評審我們的一個學院,評審的時候學生提意見說,課程安排不恰當。新生一入學就上物理實驗課,上試驗課的時候才發現好多理論知識都還沒有學到,所以,上試驗課並不懂實驗在干什麼。學生提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問教務處負責人是不是這樣,教務處負責人回答說,的確是事實,為什麼呢?教務處解釋:大學一年級的物理課程很不好安排。因為物理課往往從力學開始,但是要講力學,必須先講微積分和高等數學,要先講高等數學,必須先講實數理論和極限論,從極限論開始講,講完高等數學至少需要一個學期,這個時候才能開始講力學,才能夠講普通物理。那麼,頭一學期怎麼辦呢,在講高等數學期間物理課沒有辦法安排,只好把實驗課安排過來,因為實驗課畢竟不需要數學基礎。這個回答我們理解。這件事情不是說教務處把事做錯了。他 們沒錯,他們是在精心安排課程。這件事只說明我們的教育思想有一個重大的特點,即我們現在的教育思想是知識傳輸型的,著重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知識,非常講究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所以就有剛才的那個問題,沒有實數理論和極限論就不可能講微積分,沒有微積分就不可能講力學,沒有力學就不可能講到後面的普通物理,這就是知識的連貫性和完整性。這樣的教學思想是從孔夫子時代一直傳下來的,就是著重基礎一步一步的往上堆。這種教學體系有個最大的優點:學生的知識是系統的,完備的,知識也比較多。但是,這樣的教育方法有個重大的缺陷,就是學生學習是被動的,學生的創新能力被忽略了,創新能力的培養被擠掉了。所以,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知識很豐富但是創新能力不強。 西方國家在20 世紀上半期也有與我們剛才說的教育體系相同的弊病,從愛因斯坦在他的回憶錄中間所說的一段話中能反映出來。愛因斯坦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有創新能力的科學家,他在1955 年3 月去世之前,是這樣回憶他的大學生活的。他上大學是在蘇黎世工業大學,現在仍然是非常有名的ETH。值得注意的是,他第一年考蘇黎世工業大學沒有考上,第二年才考上的。所以,大家不要歧視那些高考落榜生,其實現在的考試體系,往往考上的不一定就有很強的創新能力,而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甚至不一定能考上大學。我們來看看愛因斯坦是怎麼回憶他的大學生活的,他說一進到大學之後很快發現,他能成為一個有中等成績的學生,就該心滿意足了。要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能力去很輕快的理解所學習的東西,要心甘情願的把精力完全集中於人們所教給你的那些東西上,要遵守紀律,把課堂上講解的東西筆記下來,然後自覺地做好作業。遺憾的是,他發現這一切特徵,正是他最為欠缺的,對於像他這樣愛好沉思的人來說,大學教育並不總是有益的,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你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或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愛因斯坦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西方國家在20 世紀初期的教育跟中國現在的教育一樣,也是灌輸式的,弊病相同,弊病就在於對愛因斯坦這種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來說,填鴨式教育是個災難,他的肚子是要吃壞的。所以說,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學生,他也不可能第一次考試就被錄取。 西方科技發達的國家,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這種學校,比我們早一個世紀開始教改,從20 世紀初就開始教學改革,改革成的教學方法跟我們現在的教學體系不一樣了。我在麻省理工學院體驗到的這種教學體系是這樣的:學生可以注冊比如化學系選擇物理化學專業,這是我在那裡所在的地方。課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物理化學專業的幾門必修課,不多四五門,至少熱力學你必須學,物理化學必須學,結構化學必須學,然後其它課你任選,只要把學分學夠就行。每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或自己的特徵特點去個性化地選課程。如果這個學生像我,可能去選文學史,然後去專門看世界最優秀的古典文學;還有一些學生選電影史,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非常好的圖書館,存了很多電影膠片,你可以任意調一個出來看;你也可以選生物學,選財經,選法律,..,總之,你自選的課程你完全可以個性化選擇。如果你是二年級同學,你可以跟高年級一起上課,也可以跟低年級一起上,同一門課你可以先上也可以後上,學生這樣選課最大的弊病是什麼呢?這個學生的知識沒有系統性,他有的時候可能選了一門課,比如他選了催化課,但是表面化學他沒有學過,物質結構沒有學過,那麼催化有好多基礎知識他都沒有,怎麼辦呢?麻省理工學院的教學方法恰好就是靠這種知識上的跳躍式,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如果你選的課程中有好多基礎知識你沒有,就強迫你趕快自學,把你需要的基礎知識補上。如果你不理解,你可以問老師和同學,反正你要一直到理解,一直到能把你現在選的課上下去,考及格為止。這樣就逼著學生不能不去學習自學,學會自學,而且允許學生按照他的興趣,按照他的愛好,按照給自己樹的目標去選課,去克服他遇到的困難,這就是「跳躍式」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比較容易鍛煉一個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就像「窮人家的孩子會當家」一樣。家裡沒錢,父母沒權,想要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爭取。這種孩子一般都會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盡管也許知識面不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寬。 我本人就經歷了這個跳躍式學習階段。這是時代給我造成的,我在大學學核物理,畢業後 到工廠當工人,然後到鹽湖所做激光分離同位素,激光在1962 年誕生,但我們大學的時候沒有人講過。一下子要開始研究激光分離同位素,所有基礎知識都要從頭學,但好在我數理化學得好,學這些知識還比較容易。1979 年到美國之後,就要到實驗室做研究了。因為中國過去沒有改革開放,我們的試驗設備跟國外的設備完全不一樣,連電源插座都不一樣,所有的測量儀器不一樣,試驗的理論方法和設備也不一樣。所以我面臨非常巨大的一個鴻溝要跳過去,這個鴻溝比美國學生選課遇到的還要大,這個時候我只有兩條路:一個就是乖乖地承認你不行,轉成學生,然後去選美國大學生的課,這樣走比較輕松但是至少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把這些課上完,然後才能開始研究;第二就是我走的這條路,就是硬著頭皮去跳這個鴻溝。怎麼跳呢,儀器不懂就把它的說明書全部找來,一本本地去看,看說明書是輔助的,主要的是看我的同事, 美國的研究生,他們做實驗的時候是怎麼操作這些儀器的,把他們操作的每一個步驟都記下來,我現在還保存著我在美國聖巴巴拉加州大學的筆記本,每一台儀器我都把它的控制面板畫在上面,每個按鈕是干什麼的?每一次調的時候要走幾個步驟?等等,只要有不懂的,我就去問這些學生,然後趕快把它記下來,因為你要問多了人家就煩了。就用這個方法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沒有的知識都補起來。 現在我覺得我補這些基礎是在補一種訓練,把我自己在國內受的這種循序漸進的教育,改 變成適應美國式的跳躍式的教育。美國式的跳躍式的教育比較有利於培養創新能力,但是要從循序漸進的到跳躍式的,中間的變化很大,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會有很長時間過渡。兩種教育方法都各有優點,循序漸進的教育有利於使學生有完備豐富的知識。跳躍式的教育往往學生的知識並不完備,並不豐富,但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很強。這兩者要結合起來才行。我去過的大學,像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等,這幾個學校,都是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它培養的學生是搞科研的,所以著重培養創新能力。美國的社區學院是美國最大規模最大量的學校,它培養的學生就不講跳躍式,它就講循序漸進,因為對於這些學生,就是希望他們知識多一點,知識完整、系統一點,所以兩種教育體系都有利弊,因為今天我著重講創新能力,所以我就只講有利於創新能力的這種研究型大學的教育體系。 2、人的智力有多種類型。 現在我開始講培養創新能力需要重視的問題。 首要問題就是觀念要改變,要認識到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多種類型,現在我們一說到創新能力,很多人馬上就想到科學家、工程師,最多再加上作家、演員、運動員。他們沒有想到人的智力其實遠遠比這個廣。特別是現在說到創新能力往往跟在校成績好壞掛上鉤,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在校的成績好壞只是能力的一個方面,而且往往是很窄的方面。當你到社會上之後你會發現,光是在校成績好遠遠不夠用。我知道很多科大畢業生在社會上的狀況,有一個學生是我們學校成人教育畢業的,當時在黃山辦的成教班畢業的,現在事業做得很大,很出色。他的成就、創造性已經超過好多我們正規本科的高才生了,所以在校成績只是你一生中間一個重要的方面,但不是決定性的。在今後生活中間你會發現還有好多好多你在學校里聞所未聞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往往可能會決定你一生事業的成功與否。 人的智力有幾種類型。第一種是分析推理的智力。愛因斯坦是此方面的最高代表。一般來說,哲學家、數學家、科學家最擅長的就是使用抽象的符號並用形式邏輯推理來工作,在這方面的智力很高。這種智力是我們現在學校教育主要培養的,就是邏輯推理、分析推理的智力,這個我不多講。 第二種智力是語言智力。是指那種善於運用語言思考和表達問題的人,例如小說家、詩人都是語言智力很高的。這里我想就這點多講一點。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往往忽視語言智力,所以我經常看到學生的博士論文,大多數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夠。只有少數很好,寫出來基本上不用改就成了。語言智力關鍵在什麼地方呢?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夠很簡潔地用很准確、到位、生動的詞彙把一個復雜的事情表達清楚。我在初中時代很喜歡文學,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悟到了一些語言智力的重要性。這是從柳宗元的一首詩開始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用20 個字給人畫出一幅非常生動的圖畫,而且有一種很強的讓人嚮往的意境。這時我發現,原來語言有種特別的魅力。有好多人,包括老師,喋喋不休的說半天,我都抓不住要領,不知道他在講什麼,自己聽得很不耐煩,但柳宗元這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就很強烈的就把人的興趣吸引過去了,所以我意識到好的語言有很大魅力。 隨後這幾十年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語言智力不亞於分析推理的能力,這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有好多人,沒有下過功夫,所以他的語言能力不強。他寫出的東西,自己覺得寫得很到位了,但是別人一看就覺得摸不清頭緒,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麼。這種人不會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不善於用簡單生動准確的詞彙把一個復雜的事情一下子刻畫出來。我一生能夠在科學上有一點成績,從中學就開始意識到的語言智力,和對詩歌和優美文章的愛好給我打下的基礎,起了很大作用。 記得我一生中第一場學術報告也是最關鍵的學術報告是在1975 年作的。那個時候我剛調到青海鹽湖研究所,做激光分離同位素。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全國都癱瘓,但是胡耀邦等人在管科學院,他們都是些實幹家,想在科學院組織一些重大項目去跟蹤追趕國際上的科技發展新動向,其中之一就是激光分離同位素。這個項目立項之後,除了青海鹽湖研究所,沒有任何研究所去承擔這個項目。為什麼呢?那個時候科學院最大的研究基地,北京的、上海的,在文革中還亂得一塌糊塗,都癱瘓了,大連的、長春的也都癱瘓了,那時的骨幹研究員,都還在農村,根本就沒有辦法承擔。青海鹽湖所把這個項目拿去了,然後從分配到青海的大學生工人中間去選人才。我意識到這是個機遇,就去自己報名,被選上了。剛去不久就接到通知,1975 年4 月份在長春吉林賓館召開激光分離同位素的方案論證會,讓鹽湖所准備到論證會上講方案。科學院組織了全國有關的專家去聽,其中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長春應化所的吳學周老先生,他是1955 年的學部委員,是中國光譜學界最老的前輩。在我們這些學生聽來,這個名字如雷貫耳。鹽湖所趕快准備方案,那個時候本輪不到我來設計方案,因為我是剛調去的大學生,在我前面 有好幾代前輩。主持這個項目的是1958 年大學畢業的,但他是學無機化學的,還有好多資格比我老的,他們都試著首先寫文獻綜述,然後再提方案設想,好幾個人試了都覺得不行,寫不出來。室主任開始讓我整理資料,後來就說你趕快寫個稿子吧,我就開始寫稿子。那是我第一次寫這么重要的文章,當時我沒有意識到。由於我有中學開始訓練出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雖是第一次寫,但大家一看就發現表達很清楚,決定就用我寫的這個稿子。到長春開會去兩個人,我們的主任去做報告,因為是我寫的稿子,他也把我帶去。我們去了住在吉林賓館。主任花了一天時間背講稿,到晚上散步的時候對我說,還是不行,明天你講算了。他1958 年畢業的,下面坐的是吳學周這樣的學部委員,他講一個自己還沒有搞懂的東西,確實有些害怕,所以他最後決定不講,讓我去講。那是我一生中做的第一個重大學術報告,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上台覺得緊張了一下,但很快我就進入到了意境,我自認為講得不錯,因為講完之後吳學周老先生走上來和我握手,誇我講的很好。那個時候我還是研究實習員,和老先生相差很多。這說明語言智力對一個理工科人的重要。因為即使你再聰明,你再有能力,你做的工作再好,但如果表達不清楚,不能被社會接受,不能被學術界接受,也等於零。 第三,音樂智力我就不多說了,有很多人實際上使用旋律在思考,比如說莫扎特,貝多芬,不知道為什麼音樂界在他們去世後就再也沒有出過超過他們的人了,不知道是環境變了還是現在的人浮躁,莫扎特、貝多芬、肖邦這些人,現在就沒有超過他們的人。貝多芬活的年齡大一點,肖邦和莫扎特活的壽命都不長,尤其是肖邦,這種人是用旋律在思考問題,他有感情要表達,腦子里就冒出旋律,不象我們有什麼想法,腦袋裡冒出的是中文。當我到美國去時間長了之後,體會到英語要學好,你一定要練到這種程度,就是一有什麼事情腦袋裡頭滾的是英文,這時候你英語就學好了。第四種智力是形象思維的能力,像畫家這些人。 第五是肢體運動的能力,特別是一些演員、運動員,我特別要說的就是高級技工,技術員,他們的手特別巧。回首我的經歷我發現確實手巧的高級技工或技術員是一種智力,一種財富。我遇到的幾個手非常巧的技術員在實驗室里做工作,是搞科研的人不可替代的。當時我剛在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和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做研究的時候都要用激光,那時激光很復雜,調節起來很困難,我花半天時間弄的滿頭大汗也不一定能調好,但那個技術員很沉著,同樣的事情他手就很巧,花個一二十分鍾保證干好,而且很有信心。所以我佩服他們。現在我們教育體系中間最薄弱的,就是動手能力特別強的人太少,動手能力也是一種智力,一種創新能力。這不光是我們學校,是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間被忽略的一個環節。 第六種就是認識自己的智力。有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認識自己,他往往都是光看別人的缺點,就是不正視自己。一個人能夠認識自己,這是一種能力。 第七,還有一種智力就是與人相處的智力,就是人際關系智力,具有這種智力的人很容易了解其他的人,善於與人共處,並且善於影響和激發別人的能力,這種人在我們現在社會上長期被忽視了,體現在我們學校,就是我們學校現在的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顯得有些蒼白無力,為什麼,就在於大家沒有重視這種能力。要去做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人啊,需要很強的人際關系能力,很善於去認識別人,與人相處,善於與人共事,並且善於影響別人和激發別人。現在的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往往就是把上級文件拿來往下貫徹,缺乏創造性,沒有認識到這也是一種智力。 最後一種是直覺能力。直覺和洞察力我後面要講,這里就不多講了。 剛才我說的主要是要大家意識到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討論創新人才。如果我們把創新人才定義得片面,很狹窄,就會誤導大家。現在一般說智力大家都指剛才講的第一類,分析推理這種能力,這種能力,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智力之一,但決不是全部的智力,特別是現在把智力片面理解為就是成績好、考高分,這就過分片面了。剛才我一再說,學校中間成績好、考高分是件好事,但在工作中是遠遠不夠。工作以後,很多人就把智力看成科學上、技術上做出發明發現,或者是發表好的論文,得到專利獲得成果獎,認為這就是智力高。這些,毫無疑問就是最重要的智力之一,但是決不是全部的智力。以上這些片面的認識,造成了我們教育體系中間的若干薄弱環節,或者叫做若干誤區,這個不光是在我們學校要重視,要多講。完善的教育體系要重視發展具有各種智力的人才。 比如現在我們中國各行各業中最缺的高級技工,這種人我們已經鳳毛麟角了。因為我們社會長期忽視了這種人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大量的高級技工,任何工廠都運轉不好,學校也運轉不好,實驗室也運轉不好。我們學校過去幾年做出的一個努力就是建公共實驗平台。公共實驗平台的關鍵就是需要一批動手能力特別強的高級技工技術員去主持這些服務體系,現在要找這樣的人太難了!以前我們學校有一些這樣人,老了,退休了,為什麼,是因為這二三十年來社會上忽視了這種人的重要性,這種智力,實際上是創新能力中間的一種。他能夠把別人動手做不出來的東西很巧妙地做好,這就是一種創造性。 以下集中說第一類狹義的創新人才,就是科學技術上的創新人才,他們只是創新人才中間的一種,不要把創新人才等同於這些人才。但是,由於我的經驗閱歷,我了解得比較多得是科學上的創新人才。所以下邊我就集中只講這種狹義的,科學技術上的創新人才,而且由於時間限制,只講部分容易被忽略的智力。 3、學會使自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要具備上述第六種:認識自己的智力,進而學會使自己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大家可能沒有想到,人生中往往有些很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非常之難。學會使自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這件事太簡單、太本能,所以往往被人忽略。我從1963 年上大學,今年已經40 多年了,現在我才明白,學會使自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是高效地從事任何工作的前提, 因此我在這兒先談談它,希望我們的同學們進科大以後都自覺地、下意識地去認識自己,學會使自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我們這一代人認識到這一點,經過是曲折的。記得我們上中學的時候,當時的格言是「天才出於勤奮,聰明在於積累」。這句話是不錯的,本義應該是:一個科學家對基礎知識下的功夫 很深

熱點內容
區塊鏈30落地的項目 發布:2025-07-04 10:43:18 瀏覽:94
大學生需要了解的區塊鏈 發布:2025-07-04 10:31:22 瀏覽:972
元宇宙旅遊媒體 發布:2025-07-04 10:31:20 瀏覽:627
交換機的eth口乾嘛的 發布:2025-07-04 10:29:54 瀏覽:664
shib幣地址 發布:2025-07-04 10:13:47 瀏覽:769
eth算力報告數據 發布:2025-07-04 09:59:35 瀏覽:71
lp礦池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4 09:47:24 瀏覽:2
usdt政策 發布:2025-07-04 09:39:14 瀏覽:886
btc如何地址充值 發布:2025-07-04 09:34:18 瀏覽:433
幣圈術語2019 發布:2025-07-04 08:59:43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