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區塊鏈的微電網系統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喬依絲編譯
這2年話題不斷的比特幣已熟為人知,但它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及網路錢包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無論是從投票到醫療保健、音樂到能源生產,區塊鏈不僅影響現有的銀行、證券經紀人、信用卡的業務量,它甚至還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投票應用
過去投票時習慣使用的投票箱和在線投票平台很容易被動手腳而產生舞弊現象,而區塊鏈針對交易會進行身份驗證,不需要由中央機構進行管理或擔保。現在有一間名為FollowMyVote的新創公司正在開發一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系統,可以確保選舉過程及結果的安全性、透明度以及准確度。
電力能源應用
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於電力能源:將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使用完畢的太陽能電力,與鄰近建築物太陽能電池板互通有無,並以區塊鏈虛擬貨幣結算電力費用,整個交易過程(不論是電力交換或是費用結算)都無需透過能源供應商。目前西門子旗下的新創事業Lo3Energy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些社區(如ParkSlope)展開此太陽能電力交易的微電網計劃,區塊鏈允許屋主設定自己的定價,完全不用支付中間商的傭金,因而可以降低銷售成本。
音樂媒體應用
過去傳統的音樂產業架構包含了一層層所謂的「中間人」,像是發行商、音樂廠商、版權商、音樂平台…等,最後才到了消費者手中,此時音樂產品售價已因為層層堆疊而拉高,然而實際入到音樂創作人口袋的報酬卻極為有限。區塊鏈打破了傳統的音樂產業架構,一個名為Voise的區塊鏈系統可以讓音樂家自行訂定一個價格,當用戶透過平台消費這些音樂時,音樂家可以收到幾乎100%的消費金額。
醫療保健應用
過去病人的病歷往往分散在醫生、診所和實驗室等處,造成民眾在跨院就診、保險理賠…等的不便。區塊鏈的健康記錄可以從多個資料庫中讀取和更新,包含每筆就診的詳細記錄,而病人可以選擇與誰共享資料。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稱為MedRec的系統,預計與當前的醫療電腦系統進行整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在2017年11月率領台灣正式進入健康醫療產業區塊鏈技術。
人道救援應用
拫據聯合國2012年統計,來自世界各地的發展援助中,有30%因為貪污而未應用至援助對象,目前聯合國正在發展一些區塊鏈項目以解決此問題。例如,2017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實驗項目中,在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獲得了加密貨幣的津貼,當難民在營地的超市購物時,他們會經由眼睛虹膜掃描驗證身份,消費金額將自津貼中扣除。此實驗項目不僅可以減少聯合國事務費用,同時降低了舞弊及偷竊的機率。
『貳』 區塊鏈+能源具體運用在哪些方面
區塊鏈憑借自己的優勢可以為能源三大難題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優化能源過程,區塊鏈可以降低成本;區塊鏈可以從網路安全形度提高能源安全;把區塊鏈作為支持技術以提高供應安全,最終通過能源管控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更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於以下領域和方面來幫助解決能源管控領域的問題:比方說在電力資源板塊,自動化區塊鏈可以改善分散式能源系統和微電網的管控。通過本地化能源點對點交易或分布式平台採用本地能源市場,可以顯著提高能源的自我生產和自我消耗。應用和數據傳送區塊鏈可用於智能設備的通信、數據傳輸或存儲。智能電網中的智能設備包括智能電表、先進感測器、網路監控設備、能源管控系統、智能家居能源控制器和建築監控系統。除了提供安全的數據傳輸,智能電網應用還可以從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數據標准化中受益。還有電費管理,在電力交易中,當售電公司、發電、用電不是一個主體時,各方很難互相信任。可信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使發電量、上網功率等多方信息交叉驗證、公開透明,在網路環境下構建公平的交易機制。不可篡改的記錄和透明化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審計和法規遵從性。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叄』 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微網綠電交易區塊鏈數據模型在哪本期刊上有
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微網綠電交易區塊鏈數據模型在《電力通信技術研究及應用》期刊中有。
以綠色新能源為主體的分布式能源成為能源交易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多渠道擴展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納,分布式能源獲得合法就近售電資質,其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呈無中心、多節點狀。現有能源運營模式由於具有集中式管理的特點,難以簡單套用於分布式能源。區塊鏈技術具有可追溯性、交易公開、數據透明的優勢,其分散化特性與分布式能源無中心特點相符合,故提出一種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方案。分析現有分布式能源交易的方式及其弊端,研究區塊鏈技術對於分布式能源P2P交易的適用性,在連續雙邊拍賣(continuous double auction,CDA)、競爭均衡價格(competitive equilibrium price,CEP)、節點信譽值等基礎上確立支撐分布式能源P2P交易的分布式能源結算機制,制定符合中國政策的分布式能源區塊鏈支付模式,提出包括系統架構、交易流程在內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方案,對比傳統電力交易系統和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能源交易系統的性能,思考如何改進目前區塊鏈的不足之處並展望能源市場未來,實現傳統電力交易市場向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延伸性發展。
『肆』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系統內首個區塊鏈服務平台成功備案
6月7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申請備案的「大型能源企業級區塊鏈底層服務平台」(以下簡稱「隴能鏈」)經多次信息完善提報,最終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審批,予以備案。該服務平台是甘肅電力系統內首個獲備案編號的區塊鏈服務平台。
長期以來,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為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關於建設「國網鏈」的工作部署,在「國網鏈」的總體構架下,深入研究,在共識機制、智能合約、跨鏈協作等方面形成的自有核心技術,研發的適合公司業務應用的區塊鏈服務平台。該區塊鏈服務平台包括1個平台,3個中心,支撐「能量配送、電力交易、營銷服務、企業管理、財務金融、物資供應、數據資產、電動 汽車 」八大應用場景業務應用。根據《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必須在國家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進行真實信息認證,登記信息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審核後下發統一備案編號並發布正式公告。
此次履行備案手續並成功備案是對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從事區塊鏈業務合法合規性的認可,為「隴能鏈」規范運營築牢「基石」、撐起「樑柱」,對後續開展區塊鏈業務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為業界、政府機構敢用、想用、願意用該區塊鏈服務提供了一份權威性的參考,成功備案是同興智能公司區塊鏈業務合規發展邁出的第一步,為接下來拓寬區塊鏈業務,申報國家區塊鏈創新試點等持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霍小霞 賈一凡
『伍』 能源區塊鏈研究 | 能源行業區塊鏈用例
如果實施得當,區塊鏈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能源行業的各個方面。
隨著能源行業越來越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被理想地定位為一種主要的顛覆性力量。事實上,世界各地的公司已經在開發區塊鏈應用程序,在能源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直接聯系。
區塊鏈是一種虛擬的公共賬本,它以安全和透明的方式記錄交易,無需銀行、公共機構或電力供應商等第三方作為中介。但是,究竟如何利用區塊鏈來改善這一領域的運營?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項前景廣闊的技術在能源領域最激動人心的應用。
Energy Sector
◆促進點對點能源交易◆
傳統的能源輸送模式依賴於數百萬英里外的集中發電廠,這些發電廠在輸配電線路上輸送電力,俗稱「電網」。較少討論的「微電網」是局部電網,能夠在必要時通過連上和斷開與傳統電網的連接。微電網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當地能源一起為當地負荷供電。
微電網使消費者既能生產又能消費能源,使他們有機會成為「產品消費者」。作為生產者,他們能夠以按使用付費的方式將其可能擁有的任何剩餘能源出售給與同一微電網相連的同行。區塊鏈技術通過為微電網成員提供安全透明的分布式賬本,促進了這種點對點能源交易。這為實時創建、驗證、記錄和協調點對點能源交易提供了一種非常可靠和經濟高效的方法。
Energy Sector
◆讓電動 汽車 繼續行駛◆
根據BloombergNEF的數據,2018年全球電動 汽車 銷量突破200萬輛,比本世紀頭一年的幾千輛有了明顯的增長。此外,布隆伯格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000萬,到2040年將達到5600萬。
路上行駛的電動 汽車 越來越多,私人充電站很可能成為寶貴的資產,需要一個高效的系統來協調司機之間的能源交易。區塊鏈技術可用於創建一個能夠監控電價、在特定市場做出定價決策、並使充電站所有者能夠進行安全交易的系統。
Energy Sector
◆簡化監管程序 ◆
能源公司需要向監管機構提交大量數據,以證明它們遵守了各種法規。使用當前的技術收集和清理所有這些數據不僅枯燥無味,而且會產生與不正確的數據訪問相關的嚴重問題。處理的數據越多,就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並且公司敏感信息意外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於區塊鏈賬本既不可篡改又完全透明,因此將其引入能源公司的運營將給監管機構帶來最大的信心,即他們收到的數據是未經編輯的。區塊鏈的引入還將使能源公司對與誰共享哪些信息擁有無可比擬的控制權,幾乎消除了敏感數據落入壞人手中的可能性。為了啟動,區塊鏈技術引入了標准化數據收集和傳輸格式的能力。
Energy Sector
◆ 擴大能源供應 ◆
世界上許多社區都沒有接入電網。這些社區的能源通常來自當地的太陽能電池板項目,其中許多項目得不到足夠的資金。
眾籌可以幫助縮小這一融資缺口。這里的想法是讓個人或其他小投資者集中他們的資源來購買足夠的光伏電池,為一個特定的無電社區建造必要數量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微型投資者保留了太陽能電池板的部分所有權,並賺取收入,社區每月支付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能的邊際金額。
在這一過程中引入區塊鏈技術將緩解困擾傳統眾籌的許多問題。首先,基於區塊鏈的眾籌將使任何一個有互聯網連接的人都能為一個活動捐款,而傳統的眾籌平台根本就不是這樣。此外,正如微電網內的點對點能源交易一樣,區塊鏈技術可以降低太陽能電池板所有者和電池板供電社區之間每月交易的總體成本。最後,由於區塊鏈是完全安全和透明的,區塊鏈大大降低了眾籌欺詐的幾率。然而相反,傳統眾籌平台很難根除這種欺詐。
Energy Sector
◆ 區塊鏈的光明前景 ◆
這些用例表明,區塊鏈應用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能源消費、交易、監管和融資方式。一旦能源行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區塊鏈很可能成為全球數百萬人保持照明的關鍵。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陸』 能源區塊鏈研究 | 區塊鏈可以幫助我們對抗氣候變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區塊鏈可以幫助我們對抗氣候變化
·智能合約以區塊鏈為基礎運行,它可以解鎖很多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方式,並解決其帶來的影響。
·而實現這一點需要價值中介網路,它可以幫助區塊鏈收集現實 社會 的信息並與其互動。
註:Oracles (價值中介)向智能合約提供數據,是現實世界和區塊鏈之間的橋梁。
智能合約可以讓人們設計出全球通行並完全自動化的激勵系統,這個系統能夠直接獎勵參與可持續實踐的個人、公司以及政府。這些實踐包括:再生農業、碳補償、農作物保險等等。在推動全球綠色行動中,智能合約極大地激勵了參與者。
初遇阻礙
綠色智能合約的發展受到阻礙,主要體現在區塊鏈無法與包括環境在內現實世界各地區信息進行互動。然而近些年來,通過可將全球數據集成到區塊鏈上的預言機制,實體公司終於可以投入生產了。
例如,現在這些預言機制可以將農業信息集直接發布到區塊鏈上,智能合約開發人員最終可以開發一系列關於糧食產量、土壤質量、氣候報告、碳補償等的小程序。隨著越來越多的環境數據集(如天氣模式或物聯網(IoT)感測器讀數)輸入至區塊鏈,開發人員正開始開發涉獵廣泛的環保智能合約應用程序。
以下為三個與此相關的例子
1
再生農業
智能合約是讓普通人參與對抗氣候變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它推動了再生農業的發展,讓再生農業變為可能。
智能合約能夠與現實世界的信息相互動,自主獎勵那些開發了重要土地的人們。
舉個例子,綠色世界運動組織(Green World Campaign)正與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合作,共同建立一項智能合約,該合約可以通過衛星信息,自動獎勵那些通過增加植被覆蓋、改良土壤等,成功將土地再生的人們。
價值中介還可以從衛星圖片中提取數據,觸發建立在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確保人們公平透明的獲得獎勵。
2
轉變消費意識
智能合約可以支持具有環保意識的個人和組織。例如,如果一個人成功觸發了植樹造林智能合約,就能以碳信用額度的形式獲得報酬,這些信用額度可以賣給慈善組織、眾籌,甚至是那些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公司。
智能合約還可以為具備環保意識的消費者提供更多能耗方面的選擇。
例如,像布魯克林微電網項目(Brooklyn Microgrid Projectare),這樣的去中心化能源電網可以使用智能合約,將區塊鏈作為協調機制,讓消費者和他們的鄰居利用太陽能發電並產生交易。鄰居之間買賣太陽能信用可以降低能源運輸成本和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許多消費者已經在轉變消費習慣,但更大范圍的 社會 行為的轉變可能需要將金錢激勵與消費者的可持續選擇相結合。通過使用與現實世界數據相連接的智能合約,不同的消費習慣會觸發不同的獎懲機制。這將會促進消費行為的轉變。
3
通過為農作物保險來對沖風險
氣候變化改變了全球的氣候模式。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農民都沒有保險,在遇到大雨、乾旱、大風這類天氣時農作物極其脆弱。
惡劣的天氣條件會給農民造成經濟損失,使他們的家庭受到重創,而農田也會因此遭到破壞和遺棄。
好在,智能合約可以通過價值中介檢測多變的氣候,並提出解決方案。
利用智能合約,農民可以為自己的土地投保,規定合同生效的預定義條件(例如達到一定的降雨量);隨後他們便可通過價值中介檢測氣候模式。
如果價值中介檢測到條件已滿足,農民就會自動得到一筆錢。
智能合約通過價值中介傳達氣候信息,讓農民只用一個智能手機便可以保護自己的財產。
展望
區塊鏈和價值中介的結合開辟了智能合約的新時代,這種智能合約可以為可持續的人類能耗打造一種嶄新的激勵模式。隨著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討論不斷升級,我們必須清楚這個行業對環境的影響將遠遠超過任何一個項目的共識機制。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