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共識作用

區塊鏈共識作用

發布時間: 2024-04-15 18:43:15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解決了什麼問題

區塊鏈要求每個聯結點在共同的賬本上對每一筆交易進行分布式記賬,每當交易發生之後,信息會通知到所有的「點」,各個「點」(即人)按照預設的規則獨立地對交易進行確認,整個過程中,信息透明統一,參與者資格許可權完全對等。多數「點」確認的結果就是最終的結論,系統會自動將你的數據修正為大家認可的結果。你想作弊或者堅持不同的觀點,除非你能讓超過51%的「點」都同時認可你的結論,當參與的「點」多到一定程度時,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一次交易得到確認之後,交易的記錄和各種數據打包成塊,加上時間戳,編入鏈中,然後啟動下一輪交易(塊),新舊區塊前後為繼形成「鏈」。各個區塊所存儲的交易記錄可以無限追溯,隨時備查且無法更改,想要作假、撒謊、隱瞞真相,根本無機可乘,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由此得以確立!第二代區塊鏈還引入了「智能合約」機制,在程序中加入了能夠自動履行的合約,一旦約定的條件得到滿足,系統將自動實施強制交付,所有的聯結點也都會見證和確認這一過程,容不得背信棄義行為的發生。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⑵ 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機制的作用是什麼

金窩窩網路分析: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如何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

⑶ 深入了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及演算法原理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再通俗一點來講,如果中國一名微博大V、美國一名虛擬幣玩家、一名非洲留學生和一名歐洲旅行者互不相識,但他們都一致認為你是個好人,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你這人還不壞。

要想整個區塊鏈網路節點維持一份相同的數據,同時保證每個參與者的公平性,整個體系的所有參與者必須要有統一的協議,也就是我們這里要將的共識演算法。比特幣所有的節點都遵循統一的協議規范。協議規范(共識演算法)由相關的共識規則組成,這些規則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核心:工作量證明與最長鏈機制。所有規則(共識)的最終體現就是比特幣的最長鏈。共識演算法的目的就是保證比特幣不停地在最長鏈條上運轉,從而保證整個記賬系統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區塊鏈中的用戶進行交易時不需要考慮對方的信用、不需要信任對方,也無需一個可信的中介機構或中央機構,只需要依據區塊鏈協議即可實現交易。這種不需要可信第三方中介就可以順利交易的前提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即在互不了解、信任的市場環境中,參與交易的各節點出於對自身利益考慮,沒有任何違規作弊的動機、行為,因此各節點會主動自覺遵守預先設定的規則,來判斷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並將檢驗通過的記錄寫入到區塊鏈中。各節點的利益各不相同,邏輯上將它們沒有合謀欺騙作弊的動機產生,而當網路中有的節點擁有公共信譽時,這一點尤為明顯。區塊鏈技術運用基於數學原理的共識演算法,在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網路,利用技術手段從而實現一種創新式的信用網路。

目前區款連行業內主流的共識演算法機制包含:工作量證明機制、權益證明機制、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和Pool驗證池這四大類。

工作量證明機制即對於工作量的證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區塊鏈中的一筆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區塊)時必須滿足的要求。在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構建的區塊鏈網路中,節點通過計算隨機哈希散列的數值解爭奪記賬權,求得正確的數值解以生成區塊的能力是節點算力的具體表現。工作量證明機制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優點,在以工作量證明機制為共識的區塊鏈中,節點可以自由進出。大家所熟知的比特幣網路就應用工作量證明機制來生產新的貨幣。然而,由於工作量證明機制在比特幣網路中的應用已經吸引了全球計算機大部分的算力,其他想嘗試使用該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很難獲得同樣規模的算力來維持自身的安全。同時,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挖礦行為還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達成共識所需要的周期也較長,因此該機制並不適合商業應用。

2012年,化名Sunny King的網友推出了Peercoin,該加密電子貨幣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發行新幣,採用權益證明機制維護網路安全,這是權益證明機制在加密電子貨幣中的首次應用。與要求證明人執行一定量的計算工作不同,權益證明要求證明人提供一定數量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即可。權益證明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當創造一個新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幣權」交易,交易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把一些幣發送給礦工本身。權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了尋找隨機數的速度。這種共識機制可以縮短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但本質上仍然需要網路中的節點進行挖礦運算。因此,PoS機制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PoW機制難以應用於商業領域的問題。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是一種新的保障網路安全的共識機制。它在嘗試解決傳統的PoW機制和PoS機制問題的同時,還能通過實施科技式的民主抵消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與董事會投票類似,該機制擁有一個內置的實時股權人投票系統,就像系統隨時都在召開一個永不散場的股東大會,所有股東都在這里投票決定公司決策。基於DPoS機制建立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依賴於一定數量的代表,而非全體用戶。在這樣的區塊鏈中,全體節點投票選舉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表,由他們來代理全體節點確認區塊、維持系統有序運行。同時,區塊鏈中的全體節點具有隨時罷免和任命代表的權力。如果必要,全體節點可以通過投票讓現任節點代表失去代表資格,重新選舉新的代表,實現實時的民主。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可以大大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從而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然而,該共識機制仍然不能完美解決區塊鏈在商業中的應用問題,因為該共識機制無法擺脫對於代幣的依賴,而在很多商業應用中並不需要代幣的存在。

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建立,並輔之以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共識機制。

Pool驗證池不需要依賴代幣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秒級共識驗證,更適合有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不過,Pool驗證池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該共識機制能夠實現的分布式程度不如PoW機制等

這里主要講解區塊鏈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一些演算法原理以及比特幣網路是如何證明自己的工作量的,希望大家能夠對共識演算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工作量證明系統的主要特徵是客戶端要做一定難度的工作來得到一個結果,驗證方則很容易通過結果來檢查客戶端是不是做了相應的工作。這種方案的一個核心特徵是不對稱性:工作對於請求方是適中中的,對於驗證方是易於驗證的。它與驗證碼不同,驗證碼是易於被人類解決而不是易於被計算機解決。

下圖所示的為工作量證明流程。

舉個例子,給個一個基本的字元創「hello,world!」,我們給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這個字元創後面添加一個叫做nonce(隨機數)的整數值,對變更後(添加nonce)的字元創進行SHA-256運算,如果得到的結果(一十六進制的形式表示)以「0000」開頭的,則驗證通過。為了達到這個工作量證明的目標,需要不停地遞增nonce值,對得到的字元創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按照這個規則,需要經過4251次運算,才能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通過這個示例我們對工作量證明機制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有人或許認為如果工作量證明只是這樣一個過程,那是不是只要記住nonce為4521使計算能通過驗證就行了,當然不是了,這只是一個例子。

下面我們將輸入簡單的變更為」Hello,World!+整數值」,整數值取1~1000,也就是說將輸入變成一個1~1000的數組:Hello,World!1;Hello,World!2;...;Hello,World!1000。然後對數組中的每一個輸入依次進行上面的工作量證明—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由於哈希值偽隨機的特性,根據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容易計算出,預計要進行2的16次方次數的嘗試,才能得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而統計一下剛剛進行的1000次計算的實際結果會發現,進行計算的平均次數為66958次,十分接近2的16次方(65536)。在這個例子中,數學期望的計算次數實際就是要求的「工作量」,重復進行多次的工作量證明會是一個符合統計學規律的概率事件。

統計輸入的字元創與得到對應目標結果實際使用的計算次數如下:

對於比特幣網路中的任何節點,如果想生成一個新的區塊加入到區塊鏈中,則必須解決出比特幣網路出的這道謎題。這道題的關鍵要素是工作量證明函數、區塊及難度值。工作量證明函數是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區塊是這道題的輸入數據,難度值決定了解這道題的所需要的計算量。

比特幣網路中使用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正是上文提及的SHA-256。區塊其實就是在工作量證明環節產生的。曠工通過不停地構造區塊數據,檢驗每次計算出的結果是否滿足要求的工作量,從而判斷該區塊是不是符合網路難度。區塊頭即比特幣工作量證明函數的輸入數據。

難度值是礦工們挖掘的重要參考指標,它決定了曠工需要經過多少次哈希運算才能產生一個合法的區塊。比特幣網路大約每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如果在不同的全網算力條件下,新區塊的產生基本都保持這個速度,難度值必須根據全網算力的變化進行調整。總的原則即為無論挖礦能力如何,使得網路始終保持10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

難度值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隔2016個區塊,所有節點都會按照統一的格式自動調整難度值,這個公式是由最新產生的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期望時長(按每10分鍾產生一個取款,則期望時長為20160分鍾)比較得出來的,根據實際時長一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如果區塊產生的速度比10分鍾快,則增加難度值;反正,則降低難度值。用公式來表達如下:

新難度值=舊難度值*(20160分鍾/過去2016個區塊花費時長)。

工作量證明需要有一個目標值。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目標值(Target)的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值=最大目標值/難度值,其中最大目標值為一個恆定值

目標值的大小與難度值成反比,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達成就是礦中計算出來的區塊哈希值必須小於目標值。

我們也可以將比特幣工作量的過程簡單的理解成,通過不停變更區塊頭(即嘗試不同nonce值)並將其作為輸入,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找出一個有特定格式哈希值的過程(即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前導0),而要求的前導0個數越多,難度越大。

可以把比特幣將這道工作量證明謎題的步驟大致歸納如下:

該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就是我們俗稱「挖礦」所做的主要工作。理解工作量證明機制,將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比特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奠定基礎。

⑷ 怎樣明白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

所謂共識,簡單理解就是指大家都達成一致的意思。

在區塊鏈中,其實就是一個規則,每個節點都按照這個規則去確認各自的數據,最後維護整個網路的資料庫保持一致。

如果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的話,比如今天公司開個會議,但是由於老總不在,需要大家討論決定一個項目做與否。

在這么一個群龍無首的環境中?

⑸ 區塊鏈為什麼需要共識機制

金窩窩網路科技分析認為:分布式系統中,多個主機通過非同步通信方式組成網路集群。在這樣的一個非同步系統中,需要主機之間進行狀態復制,以保證每個主機達成一致的狀態共識。

分布式系統中,多個主機通過非同步系統中,可能出現無法通信的故障主機,而主機的性能可能下降,網路可能擁塞,這些可能導致錯誤信息在系統內傳播。因此需要在默認不可靠的非同步網路中定義容錯協議,以確保各主機達成安全可靠的狀態共識。

利用區塊鏈構造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賬本,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實現不同賬本節點上的賬本數據的一致性和正確性。

這就需要借鑒已有的在分布式系統中實現狀態共識的演算法,確定網路中選擇記賬節點的機制,以及如何保障賬本數據在全網中形成正確、一致的共識。

⑹ 區塊鏈 共識機制 就是要讓系統內所有人都知道彼此做過什麼

1、區塊鏈的技術是什麼?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可以看做一種記賬的行為,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發給整個系統里的其他所有人。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所有的記錄,發給全網的其他每個節點,所以區塊鏈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 區塊鏈(Blockchain)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主要讓參與系統中的任意多個節點,通過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block),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且生成數據指紋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鏈接(chain)下一個資料庫塊。 區塊鏈是一種類似於NoSQL(非關系型資料庫)這樣的技術解決方案統稱,並不是某種特定技術,能夠通過很多編程語言和架構來實現區塊鏈技術。並且實現區塊鏈的方式種類也有很多,目前常見的包括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DPOS(Delegate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等。 區塊鏈的概念首次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提出,作者為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團體)。因此可以把比特幣看成區塊鏈的首個在金融支付領域中的應用。 2、區塊鏈的原理是什麼? 結合定義區塊鏈的定義,需要有這四個特徵我們才能認為: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資料庫(Reliable Database)。並且由四個特徵會引申出另外2個特徵: 開源(Open Source)、匿名性(Anonymity)。如果一個系統不具備這些特徵,將不能視其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整個網路沒有中心化的硬體或者管理機構,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且任一節點的損壞或者失去都會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因此也可以認為區塊鏈系統具有極好的健壯性。 去信任(Trustless):參與整個系統中的每個節點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是無需互相信任的,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是公開透明的,所有的數據內容也是公開的,因此在系統指定的規則范圍和時間范圍內,節點之間是不能也無法欺騙其它節點。 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的,而這些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 可靠資料庫(Reliable Database):整個系統將通過分資料庫的形式,讓每個參與節點都能獲得一份完整資料庫的拷貝。除非能夠同時控制整個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也無法影響其他節點上的數據內容。因此參與系統中的節點越多和計算能力越強,該系統中的數據安全性越高。 開源(Open Source):由於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必須是公開透明的,所以對於程序而言,整個系統必定會是開源的。 匿名性(Anonymity):由於節點和節點之間是無需互相信任的,因此節點和節點之間無需公開身份,在系統中的每個參與的節點都是匿名的。 3、區塊鏈金融是什麼? 2016年,革新者將被革新。新一輪技術革命將一邊應對共享經濟的陌生人之間信任的挑戰,一邊破壞此類平台賺錢的基礎。 傳統的中介 共享經濟雖然有效地挑戰了現狀,並且帶有強烈創新屬性,但是,它採用的依然是非常傳統的商業模式。 最常見的對交易收取傭金的方式已經沿用了數個世紀。今天,技術已經讓很多事成為可能,但是仍無法完全取代中介。 P2P 平台與其他在線市場剛興起時,人們紛紛談論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這種繞過傳統中介,通過網路直接將人們連接起來的新方式。事實上,盡管我們已經體會到新型市場便捷得多,並看到與各種供應商進行交易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今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介。事實是如今最大的新型企業正是巨型中介,其規模超乎想像,像阿里巴巴、Amazon、eBay 和 Uber。 有沒有一種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完全去除各交易方之間的中介?是否存在一個系統,在其中你能夠與任何人直接交易,並免於受到欺騙,同時無人擁有該系統,因此沒有傭金收取方。 區塊鏈技術使之成為可能。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核心技術,極具創新性,可以用於建成完全透明、無主、分散的系統,能在沒有任何形式中介的情況下,保證各種交易方安全進行交易,這些交易方包括人、企業。 自然而然地,很多資源流向了區塊鏈,區塊鏈也給金融與法律行業帶來了相當的影響,並最終將在這兩個行業肆虐橫行,或者提供最佳機會,這全在於你怎麼看待它。 去中心化金融 2015年,可能是出於對另類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市場增長的高度敏感,九家投資銀行針對區塊鏈技術金融服務聯合開發了開放標准。去年,不斷有各種活動討論區塊鏈技術的未來,還推出了Slock.it,這是去中心化共享經濟的第一批技術堆棧之一。 區塊鏈下的共享經濟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想在共享經濟中繼續賺取傭金,那就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當然,區塊鏈市場仍將需要一些投資。開發者可能樂於花費時間,解決困擾系統的代碼。但是,我至今還沒遇到早該出現的有類似想法或樂於投資的品牌顧問、設計師或商人。單單依靠代碼無法幫助區塊鏈市場進入主流。 但是區塊鏈將會蓬勃發展,加之擺脫了煩人的中介,幾乎可以預測它肯定會比現有的共享經濟更加便宜,到那時,巨頭們就會被迫著手應對。 老牌共享經濟將重復歷史,因堅信本身堅不可摧而走向沒落,被更靈活、有科技助力的競爭對手迅速取代?還是將進行實驗,在共享經濟 2.0 中找到有利可圖的市場,並在游戲中勝出? 那麼信用呢? 信用,是共享經濟相關所有討論中的最高頻詞,相當復雜棘手。目前的協作平台們表達地非常清晰:我們能提高共享經濟中的信任水平;我們能採取最優措施,保證用戶信任我們的平台並在上面交易,但是,我們無法保證人與人的交易值得信任。區塊鏈解則解決了上述問題。 區塊鏈中交易系統不可改變,並且可以在已分配分類賬內跟蹤每筆交易,智能合同為所有雙方交易充分設定參數與條件,因此區塊鏈不再需要任何的 「可信中介」 或者陌生人之間信用的擔保方。 到 2017年,監管機構將意識到他們需要徹底反思共享經濟領域的規章制度。那時,各交易方將在區塊鏈中達成數億的獨立合同,一種解決方案是向系統中敲進規則代碼。 2008年 左右共享經濟首次出現時,很多人歡呼不已,認為是將帶領我們進入一種新的包容、可持續經濟的現象,是未來帶我們進入後資本範式的一種民主化力量。但是,(到目前為止)事實並非如此。互聯網剛出現時也是這樣,在最初階段曾被烏托邦式理想化,所以,對區塊鏈持有同樣變革性期待的人很可能會失望。即便如此,區塊鏈將動搖共享經濟巨頭,這絲毫不會受到影響。 4、區塊鏈社區 布比區塊鏈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服務平台。以去中心化信任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都自由流動起來。 特色與優勢 已取得多項核心技術創新,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基礎服務平台,已在股權、供應鏈、積分、信用等領域開展應用。 快速交易驗證 通過對簽名演算法、共識機制、賬本存儲等關鍵交易環節的優化,布比區塊鏈可以實現秒級的快速交易驗證。 高效賬本存取 布比區塊鏈對賬本存儲結構的調整,可以節省90%的儲存空間,降低系統長時間運行,導致賬本存取性能下降的風險。 多種資產發行 布比區塊鏈支持不同用戶、多種資產的發行與交易,每種資產可跟蹤記錄發行商、發行數量、交易流通等詳情。 聯合簽名控制 允許同一賬戶下設置多個使用用戶,並針對不同的操作設置相應的許可權,以滿足多方簽名控制的使用場景。 內置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區塊鏈變身合約的參與方,負責維護保存合約,並自動執行。 鏈上交易所 與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相比,用區塊鏈構建的交易平台,所有交易都在鏈上驗證、完成和保存,保障用戶交易安全性。 布比區塊鏈要做的是一項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真正的價值流通,使得互聯網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如果有了這個技術的應用,在轉移資產的時候就可以沒有中心機構了,可以實現我們之間資產的直接轉移。將來如果網路本身可以結賬,我們就可以直接轉移了,就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

⑺ 金窩窩區塊鏈技術中 共識演算法的作用是什麼

金窩窩分析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機制如下: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系統,由於點對點網路下存在較高的網路延遲,各個節點所觀察到的交易事務先後順序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區塊鏈系統需要設計一種機制對在一定的時間內發生的事務的先後順序進行共識。這種對一個時間窗口內的事務的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演算法被稱為「共識機制」。

熱點內容
魚池怎麼查看eth 發布:2024-05-17 19:33:05 瀏覽:742
btc10 發布:2024-05-17 19:33:04 瀏覽:174
電信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合約卡 發布:2024-05-17 19:27:06 瀏覽:779
trx訓練帶怎麼掛門 發布:2024-05-17 19:17:40 瀏覽:280
皮卡堂挖礦可以挖到什麼 發布:2024-05-17 19:08:50 瀏覽:179
挖礦用4g網路 發布:2024-05-17 18:02:39 瀏覽:21
bts區塊鏈查詢有哪些 發布:2024-05-17 17:50:45 瀏覽:132
圖像顯卡eth 發布:2024-05-17 17:47:48 瀏覽:400
用btc買幣還是usdt 發布:2024-05-17 17:40:07 瀏覽:583
元宇宙實戰 發布:2024-05-17 17:26:13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