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區塊鏈未來的谷歌微軟
Ⅰ 區塊鏈是未來十年的趨勢嗎
區塊鏈是未來十年最大的趨勢!
你用30年前的思維來看問題,你會覺得別人都瘋了,實際上是你落伍了 。
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末,化名為「中本聰」的神秘人士在論壇中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
2009年1月3日,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就已經誕生,這個區塊被稱之為「創始區塊」。
幾乎是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比特幣成為其發揮作用的第一個事物,此後幾年,比特幣逐漸風靡全球,在2017年其瘋狂的行情讓區塊鏈技術為眾人所知。
區塊鏈(blockchain)思想最早出現在大名鼎鼎的比特幣(Bitcoin)開源項目中。比特幣項目在誕生和發展過程中,借鑒了來自數字貨幣、密碼學、博弈論、分布式系統、控制論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成果,可謂博採眾家之長於一身,作為其核心支撐結構的區塊鏈技術更是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
區塊鏈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
區塊鏈的3大特徵
相比於傳統的中心化方案,區塊鏈技術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區塊鏈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
在區塊鏈系統中,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區塊鏈最大的顛覆性在於信用的建立
理論上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再有存在價值。《經濟學人》對區塊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地說,它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未來都不需要了。
區塊鏈的集體維護可以降低成本
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一句話概括,區塊鏈觸動的是錢、信任和權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性基礎。
其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1.醞釀期:2009-2012年,經濟形態以比特幣及其產業生態為主。
2.萌芽期:時期為2012-2015年,區塊鏈隨著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新生的錢包支付和匯款公司出現,區塊鏈經濟擴散到金融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不斷。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
3.發展期:2016年開始探索行業應用,出現了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2017年ICO的火熱讓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區塊鏈2.0時代」正在到來
應用服務層是區塊鏈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分為1.0、2.0、3.0三個階段的應用。
可編程貨幣:區塊鏈1.0應用
可編程貨幣,即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但它並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法定貨幣,也沒有政府當局為它提供擔保。
可編程金融:區塊鏈2.0應用
區塊鏈2.0應用加入了\"智能合約\"(利用程序演算法替代人執行合同)的概念。這使得區塊鏈從最初的貨幣體系,可以拓展到股權、債權和產權的登記、轉讓,證券和金融合約的交易、執行,甚至博彩和防偽等金融領域。
可編程社會:區塊鏈3.0應用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的內核,能夠對於每一個互聯網中代表價值的信息和位元組進行產權確認、計量和存儲。它不僅僅能夠記錄金融業的交易,而是幾乎可以記錄任何有價值的能以代碼形式進行表達的事物。其應用能夠擴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領域,進而到整個社會。
目前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超越比特幣(區塊鏈1.0),進入到區塊鏈1.5時代,並且向金融領域(區塊鏈2.0)過渡。
未來3-5年,區塊鏈或許會超越金融領域,進入社會公證、智能化領域(區塊鏈3.0),包括了身份認證、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郵件、簽證、投票等領域,應用范圍擴大到了整個社會,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萬物互聯\"的一種最底層的協議。
當前,區塊鏈技術已經被世界認可,發展已經成為了必然一種趨勢。伴隨而來的是更多人的關注,「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身處哪裡,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現狀就是如此,區塊鏈給了90後一個時代契機,但是想要駕馭區塊鏈技術,又不至於被起負面因素影響,最重要的,只能是對其有清醒的認識,不管是監管者,研究者,投機者,還是旁觀者。
是時候投入你的更多精力,來關注區塊鏈技術了。
我國區塊鏈職位的平均年薪達到30萬以上,部分企業年薪已到100萬以上,北京上海等地的區塊鏈行業應屆生月薪均已超過20k!90後捉住時代紅利,未來可能就會成就下一個阿里巴巴!如果錯過可能就要後悔十年了。
Ⅱ 誰將是下一個雲計算巨頭:IBM還是Oracle
誰都不能否認AWS雲服務霸主的地位,媒體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一梯隊,而對於第二梯隊兩家雲端轉型Oracle 和 IBM公司著墨過少,認為這兩家很難擠進第一梯隊並戰勝AWS,但今天筆者就從另一角度出發看看他們機會和挑戰在哪裡?
IBM雲營收超過AWS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IBM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12個月的雲計算收入超過了亞馬遜:151億美元vs145億美元。
然而,亞馬遜在IaaS市場方面還是遙遙領先。
2016年,IaaS營收中AWS最高,其次是微軟,阿里巴巴和谷歌。IBM並沒有進入前五名。
阿里巴巴的IaaS增長率最高,其次是Google、微軟和亞馬遜。
在阿里雲崛起之前,IBM是第四大雲供應商。
在2017年第一季度,Synergy數據顯示,IBM占公有雲市場份額的4%,僅次於阿里巴巴的5%。AWS佔44%,Azure為11%,Google Cloud為6%
在硝煙彌漫的雲戰爭中,阿里巴巴將IBM踢出前四確實出人意料,但請記住,企業雲仍剛剛起步。畢竟,「雲計算」這個詞是2006年才造出來的。回到現在,IBM和亞馬遜不久前分別發布了他們自己的電視廣告,對外界展示了不同的發展戰略。
在IBM的廣告中「您的企業雲」中,雲不是以虛幻的呈現,而是作為「為您的業務構建,為您的數據而設計,並保護核心安全」的實體在受眾面前。這個廣告也為我們帶來了另一個困惑,對於那些不了解雲計算的人來說,有時很難理解這個廣告在傳遞什麼?他的目標受眾是誰?難道在傳遞IBM是企業雲計算的領導地位嗎?
相比IBM亞馬遜的廣告在受眾上就明確很多:「建設者」 - 開發者、程序員和架構師,他們對AWS非常了解並在AWS上構建了自己產品。IBM的廣告全都是關於他們的雲如何通過數據和創新、區塊鏈等幫助企業。亞馬遜直接找到那些所做和知道自己需求的技術專家,無需解釋。這個廣告近期已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AWS re:Invent(ParkMyCloud作為贊助商!)大會上推出。
而IBM將自己定位為企業領導者的雲供應商,向雲端遷移只會讓企業變得更為強大。亞馬遜將自己定位為技術專家的天堂,技術專家在AWS上編寫代碼並不斷管理應用程序和流程。
關於這兩個廣告我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廣告投放的效果,但是卻可以看出二者目標受眾定位的不同。沒錯亞馬遜是雲計算霸主,但數字也擺在這里,我們也不能忘記IBM在整體雲營收方面超過了亞馬遜。
資料庫決定Oracle的成敗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Oracle其雲業務也在增長,尤其在IaaS方面。
2018財年第一季度,雲營收增長率為51%,低於過去四個季度的平均值60%(已經有Q2數據)
2017財年Q4雲營收同比增長58%。
自2017財年Q4以來,股價下跌了10%。
財報來看甲骨文並不好受,還有一件事或許更糟。在2017AWS re:Invent大會,我們看到了AWS首席執行官AndyJassy在主題演講中對Oracle的「挖苦」。Oracle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出現在漫畫中,消息很明確:AWS正在從甲骨文手中奪走業務。
Oracle的成功主要來自於資料庫業務,許多公司使用他們的資料庫來運行其關鍵業務,資料庫業務仍然是Oracle最大的收入來源。AWS決定直接面向他們的企業客戶,正面對資料庫發起沖擊,為此,AWS推出了Aurora,與Oracle的資料庫競爭,他們有效地奪取著Oracle的老客戶。Oracle如何應對?構建自己的雲,開啟了與AWS的唇槍舌戰。
考慮到現在的公有雲格局,我們無法將Oracle視為局外人。對於仍然依賴Oracle資料庫或其他軟體的客戶來說,Oracle雲計算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也是一個更簡單的選擇。為了牽制AWS,Oracle對其資料庫授權許可進行了一些更改,使得用Oracle資料庫上AWS雲的成本翻一番,做這些更改希望已經使用Oracle資料庫的客戶能明白上Oracle的雲更便宜,是更好的選擇。
結合使用Oracle資料庫和AWS雲的客戶對價格上漲並不買賬,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反彈。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或許客戶認為AWS更有利,反而促使他們更換資料庫而不是雲供應商。
這讓我們回到了AWS re:Invent 大會,Andy Jassy推出了一種新的無伺服器資料庫服務 - AuroraServerless。這個新產品再一次與Oracle的資料庫直接競爭,上線之後,會對Oracle資料庫造成怎樣的沖擊還是未知數。
IBM vs Oracle:出局者之爭
前兩個部分,我們分析了IBM和Oracle對決AWS是否還有機會,接下來我們看一下IBM vs Oracle——誰會在競爭中出局?從紙面上的實力來看,IBM更有優勢。IBM的目標是通過推出Watson認知計算贏取市場,特別是在Jeopardy的挑戰贏得不錯的口碑。他們在電視廣告活動中採取了新的方法,與亞馬遜關注的受眾群體不同,為了吸引更多的商界領袖。當然,他們已經在雲計算營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是事實。
另一方面,Oracle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亞馬遜攜資料庫重器迎面而來。比如 Aurora Serverless的推出,將直接影響Oracle的旗艦產品,也就是資料庫業務。如果Oracle想要跟上其他雲供應商的腳步,可以關注一下IBM,另闢蹊徑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在硝煙彌漫的雲戰爭中,誰也不能保證亞馬遜能否笑到最後。不僅有Google和Azure左右夾攻,後有阿里巴巴的追擊,還有IBM和Oracle等其他第二梯隊雲供應商的合圍。
關於未來雲戰爭的看法:「成功不會屬於一個玩家,因為規模和服務的廣度在成本結構方面真的很重要,所以也不會有30個成功玩家,但是會有多個成功的參與者,誰能笑到最後我們拭目以待。」
Ⅲ 區塊鏈的大黑馬會是誰
區塊鏈的大黑馬可能是Eggone,因為原因主要出於它幕後的機構太強大。
trustnote的會計方法就像陪審團通過多個投票。如果沒有錯誤的交易信息,可以很容易地驗證。錯誤的交易信息將單獨列出以供驗證。如果有問題,可以根據主次的大小來判斷雙花。這種設計完全完成了比特幣的排隊邏輯。比特幣網路的塊確認更像是一個收費站,塊必須逐個通過。如果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網路將癱瘓。
Ⅳ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區塊鏈行業增長潛力大 五大方面推動技術健康發展區塊鏈基本概況分析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作為以去中心化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擴展等特點,正成為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後又一項將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有望推動人類從信息互聯網時代步入價值互聯網時代。美國、日本和歐盟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將區塊鏈發展上升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我國亦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在IT等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新企業、新產品、新模式、新應用,區塊鏈在金融、政務、能源、醫療等行業領域的應用逐步展開,正成為驅動各行業技術產品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區塊鏈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以及相關金融基礎設施應用的區塊鏈1.0,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區塊鏈2.0,目前正在逐步走向基於區塊鏈技術且更為復雜的智能合約深入應用的區塊鏈3.0階段。上半年區塊鏈投融資統計分析2016年以來,我國區塊鏈領域投融資頻次和金額急劇增加。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領域融資額約107億,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長率達1426%;區塊鏈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量達到205件,預計今年區塊鏈領域的投資又將迎來一個高峰。從中國區塊鏈領域投融資輪次分布來看,初創期投資輪次(B輪以前)佔比超過95%,有多行業先行者共同參投,大多數企業還在跑馬圈地。2014-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區塊鏈投融資統計及增長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區塊鏈企業成立企業及注冊資金統計分析2013年及之前,我國注冊成立的區塊鏈相關企業只有26家。2016年,注冊成立的區塊鏈企業有116家,2017年注冊成立158家,2018年1月至6月底,注冊成立52家。在注冊資金方面,我國區塊鏈企業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有26家,佔比約6%;注冊資金在100萬元到999萬元之間的有197家,佔比約46%;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有171家,佔比約40%;1億元以上的有31家,佔比約7%。2013-2018年1-6月中國區塊鏈企業成立企業及注冊資金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區塊鏈企業地域、領域統計分布企業地域方面,本次統計的425家區塊鏈企業中,聚集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川、江蘇的企業有385家,占總數的九成。其中,北京企業數量最多,約佔全國37%。行業領域方面,我國區塊鏈企業主要分布在金融、底層公鏈、企業服務、技術解決方案、數據服務、醫療健康、物聯網、交通運輸、游戲等領域。其中,從事金融領域的企業有91家,佔比超過21%。中國區塊鏈企業領域分布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我國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多重力量推動下,區塊鏈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探索應用的范疇也由數字資產向供應鏈管理、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社會公益、版權保護等更多領域延伸拓展。五大方面努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1、深入研究把握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密切關注國際發展前沿動態,共同推進區塊鏈相關技術和產業研究,推動規范區塊鏈發展行業行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2、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協同推進機制,引導IT企業加強技術儲備,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區塊鏈性能、效率、安全性。3、支持開展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創新鼓勵區塊鏈企業與用戶單位開展跨界融合,指導行業組織建立公共服務平台,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區塊鏈服務評估檢測,推動豐富區塊鏈的行業應用,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4、積極構建完善區塊鏈標准體系加快推動重點標准研製和應用推廣,逐步構建完善的標准體系。積極對接ITU、ISO等國際標准組織,實質性參與更多國際標准化工作,積極貢獻更多「中國力量」。5、加快完善區塊鏈發展政策環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區塊鏈發展所需專業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塊鏈企業享受國家支持軟體產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產業規模較小但增長潛力巨大區塊鏈經濟當前處於爆發期前夜。金融行業應用相對廣泛,其他行業的應用也進入了探索研發階段。預計2017年至2022年間,區塊鏈直接市場價值將由4.1億美元增長到76.8億美元
Ⅳ 區塊鏈真的有發展前景嗎
區塊鏈毋庸置疑的有發展前景,而有發展前景的必要條件,就是進入主流市場。
北美區塊鏈基礎設施The OAN(前Aion Network)創始人及CEO Matt Spoke 7月24日在福布斯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為了成功進入主流市場,區塊鏈項目必須「吃狗糧」》的文章,Matt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對區塊鏈該如何進入主流市場的看法——"吃狗糧"。
在科技圈中,有一句行話叫"吃狗糧"(dogfooding,也稱為吃自己的狗糧),指的是公司使用自己的產品,成為自己產品的用戶。許多高增長公司(如微軟、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也都會通過「吃狗糧」的方式進行產品測試,或幫助產品建立信譽。「吃狗糧」雖經常被用來發現和修復bug,但它還有另一個價值:為公司的產品創造可靠的用例。
這一點很值得區塊鏈項目學習,因為區塊鏈項目常常抱著"建好了,他們(用戶)自然會來"的想法,習慣性地把創造新鮮、有趣的區塊鏈應用的責任交給第三方。
這種態度極為普遍,就連知名的區塊鏈峰會Consensus 2019(2019共識大會)也舉辦了題為 "建好了,他們(用戶)自然會來:打造一個全球區塊鏈中心"的圓桌論壇,討論世界各國政府如何在平衡監管、投資和創新需求的同時,為吸引區塊鏈項目做出努力。
平心而論,這種策略對於僅以幣圈人士為受眾的區塊鏈來說可能是有效的。對於證券型代幣,特別是交易這類代表的交易所來說,就更加說得通——「供給創造需求」在這里是慣常的思路,尤其是考慮到實現這些交易需要搭建復雜的基礎設施。
相比之下,「吃狗糧」更有可能被那些尋求主流受眾(比如金融業、製造和供應鏈、身份管理等領域的受眾)的區塊鏈項目開發者所採用。區塊鏈技術要想打入這些主流領域,區塊鏈公司必須先「吃狗糧」。這樣不僅可以清楚地證明區塊鏈技術在幣圈之外也是可行的,還可以凸顯出區塊鏈不光優化現有用例,也能創造新用例。
而The OAN團隊就是一直秉持著這一理念,並依靠著多年來打造的The OAN和Aion的技術棧,開發出了面向獨立工作者的金融科技平台Moves。
Matt表示,在開發和發展Moves這款產品時,團隊希望The OAN區塊鏈網路的相關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重點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量:
1. 如何使用The OAN區塊鏈網路來提高產品的信貸效率。
提高信貸效率主要考量的點有兩個:1)可否借鑒DeFi市場的機制降低資金成本;2)可否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增加外界對於Moves的授信過程的信任。在這里,Moves將形成一種「匯集眾智」的機制,讓所有人都能夠為降低信用風險和增加授信過程的可信度做出貢獻,甚至可能在未來發展出一種微擔保機制。因此,用戶將可以作為借方、貸方或者擔保方參與到平台建立的市場中。
2. 如何使產品與用戶的利益一致化。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將Moves與The OAN網路相連接,藉助數字資產Aion,在產品和用戶之間形成一種利益一致化的關系,從而讓用戶能夠切身體會到Moves產品開展的成功與否,同時也能直接參與到支持Moves的區塊鏈網路——The OAN之中。
3. 如何以Moves開創金融信譽數據開放系統的先河。
這種開放系統可能會成為傳統信貸分數或者相關機制的替代品。多年來,銀行和金融機構一直將Equifax,FICO或者其他類似機構的評分作為風險指標,而Moves團隊認為其正在打造的產品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一個更完善的、更現代化的金融信譽系統的開端。這是一個長期目標。
Moves支持北美主流拼車、外賣等零工經濟平台,將是The OAN在其區塊鏈網路上開發的旗艦版開放應用程序。在6月,Moves的業務運營范圍已經從最初的安大略省再擴大兩地——亞伯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挺進加拿大西部。
The OAN團隊的種種舉措,都是秉持著「吃狗糧」精神,為了讓區塊鏈技術能盡快進入主流市場而努力。區塊鏈並不是面向小眾,而是面向主流,除了The OAN團隊,區塊鏈業內的很多項目、機構也都是朝著這一目標,這么優秀、這么有目標的區塊鏈,你能說沒發展前景嗎?
Ⅵ 區塊鏈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
來自區視網分享:2018年,區塊鏈接棒AI成為最熱門的技術名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宣布進軍區塊鏈市場,互聯網中,迅雷、人人、暴風、天涯等公司都有區塊鏈相關動作。這些公司有著相同的命運,他們都曾經歷過風光,但經過互聯網創業大潮的沖擊,開始走下坡路,而後蹭上區塊鏈的熱點,開始嘗試逆襲。
全球區塊鏈產業投資火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共計455家區塊鏈公司,累計獲得融資額19.47
億美元。其中美國區塊鏈相關公司獲投融資總額高達12.52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的64.3%;中國區塊鏈新興企業融資總額約為1.14億美元,佔比達到5.86%,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且增速迅猛。
目前區塊鏈的整體生存現狀良好,存活率87.25%。所有的獲投公司中有47
家已經關閉,約佔10.51%,另10家公司被收購。由於比特幣市場競爭格局改變,部分公司被迫關停,同時部分幣圈公司也逐漸向鏈圈公司轉型
國家層面的探索也已經開始。3月23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發布消息稱,將研究探索區塊鏈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此前,工信部表示,正在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探索形成完備的區塊鏈標准體系,更好地服務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
Ⅶ 微軟正式開放區塊鏈服務對哪些個股影響較大
神牛炒股票進一步分析指出:漢威電子是我國氣體感測器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高達60%;高鴻股份已開發LTE-V車聯網 設備,並積極推動LTE-V標準的商用化。,知道了吧,求採納,謝謝.
Ⅷ 目前做物聯網區塊鏈的公司有哪幾家
目前,做物聯網區塊鏈的公司確實不少,雖然很多大公司沒有對外正式宣傳,但目前像甲骨文、三星、SAP、亞馬遜、谷歌、微軟、IBM、蘋果、網路、阿里、騰訊、京東基本都有涉及物聯網區塊鏈領域的研發和探索,垂直類的物聯網區塊鏈公司目前也都比較低調,我目前見過一家叫Chaincomp鏈計算的,如果有其他類似公司也歡迎大家補充交流。
Ⅸ 誰將掌握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方向
區塊鏈的發展?現在是一個科技驅動金融發展的時代,科技的驅動因素已經從最早的互聯網信息發展到近年的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但是,技術的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區塊鏈作為科技驅動力量已經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
作為以去中心化理念、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為核心的區塊鏈,未來將嵌入金融領域的諸多環節,例如增信、確權、股權登記、金融貿易、數字資產等。區塊鏈目前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大機構還是小公司,對區塊鏈仍然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作為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的技術,金融科技領域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區塊鏈在更大意義上是讓參與各方之間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目前這一技術無論是在金融領域的股權登記、確權、清結算,還是在物流領域、產品驗真的溯源領域均擁有大量的想像空間。布比區塊鏈指出,目前布比更多技術集中於商用級的區塊鏈技術支持服務,具體包含三個領域,第一,數字資產領域,除常見的積分、入住卡外還包含其他數據化的資產;第二是貿易金融領域;第三則是股權領域,提高股權交易便捷性。
區塊鏈發展歷程?區塊鏈未來在資產確權方面將帶來全新的革命。「第一代互聯網信息解決了信息的自由傳遞,但是沒有解決去中心化以及資產所有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被小覷,在資本市場層面,如果任何一個技術能夠把原來不確定產權的事物明確產權了,那麼對整個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此外,區塊鏈也將引領增信領域的巨大變革。據悉,目前中國擁有網民數量約為7億。「如果每一個網民通過區塊鏈技術即便增加幾萬塊的增信額度,那麼從全國范圍來看增加的額度將是幾萬億,而且在區塊鏈層面證明你所有的信用都是在全球通用的。」未來在互聯網金融將會發生三件事情,第一,資產端和負債端良好的匹配模式;第二,以跟投和建議、告知式為兩種主要模式的智能投資;第三,區塊鏈。
「區塊鏈模式作為一個基礎,而非業務模式將解決大量的徵信問題,未來3~5年時間最大的區塊鏈市場應該在國內。」
布比區塊鏈簡介
布比區塊鏈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區塊鏈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創新,擁有多項核心技術,並在多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創新,形成多項核心技術成果,例如:可數學證明的分布式共識技術、快速的大規模賬本存取技術、支持業務形態擴展的多鏈總賬技術、異構區塊鏈間的互聯技術等。4月25日,「格格積分」將積分系統引入區塊鏈概念,多方聯合開放,積分發行及兌換,促進積分流通。各合作機構可共同參與交易驗證、賬本存儲、實時結算;企業積分發行方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積分進出更靈活。布比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基礎服務平台,已在股權、供應鏈、積分、信用等領域開展應用。布比一直致力於以去(多)中心信任為核心,構建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自由流動起來。
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嗎?
區塊鏈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
區塊鏈的發展?區塊鏈發展歷程?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早期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是當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在多年裡非常穩定的運行,並且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很多人注意到,該底層技術技術也許有很大的機制,而且不僅僅可以在比特幣中使用,也許可以在許多領域都能夠應用這種技術。於是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比特幣可以看成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而區塊鏈更類似於TCP/IP這樣的底層技術,以後會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