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楠區塊鏈
『壹』 黑客精神代表什麼
談到網路安全問題,就沒法不談黑客(Hacker)。翻開1998年日本出版的《新黑客字典》,可以看到上面對黑客的定義是:「喜歡探索軟體程序奧秘、並從中增長其個人才乾的人。他們不像絕大多數電腦使用者,只規規矩矩地了解別人指定了解的范圍狹小的部分知識。」
「黑客」大都是程序員,他們對於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有著深刻的認識,樂於探索操作系統的奧秘且善於通過探索了解系統中的漏洞及其原因所在,他們恪守這樣一條准則:「Never
damage
any
system」(永不破壞任何系統)。他們近乎瘋狂地鑽研更深入的電腦系統知識並樂於與他人共享成果,他們一度是電腦發展史上的英雄,為推動計算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那時候,從事黑客活動,就意味著對計算機的潛力進行智力上最大程度的發掘。國際上的著名黑客均強烈支持信息共享論,認為信息、技術和知識都應當被所有人共享,而不能為少數人所壟斷。大多數黑客中都具有反社會或反傳統的色彩,同時,另外一個特徵是十分重視團隊的合作精神。
顯然,「黑客」一詞原來並沒有絲毫的貶義成分。直到後來,少數懷著不良的企圖,利用非法手段獲得的系統訪問權去闖入遠程機器系統、破壞重要數據,或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製造麻煩的具有惡意行為特徵的人(他們其實是「Crack」)慢慢玷污了「黑客」的名聲,「黑客」才逐漸演變成入侵者、破壞者的代名詞。
「他們瞄準一台計算機,對它進行控制,然後毀壞它。」——這是1995年美國拍攝第一部有關黑客的電影《戰爭游戲》中,對「黑客」概念的描述。
雖然現在對黑客的准確定義仍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從信息安全這個角度來說,「黑客」的普遍含意是特指對電腦系統的非法侵入者。多數黑客都痴迷電腦,認為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過人,只要自己願意,就可毫無顧忌地非法闖入某些敏感的信息禁區或者重要網站,以竊取重要的信息資源、篡改網址信息或者刪除該網址的全部內容等惡作劇行為作為一種智力的挑戰而自我陶醉。
目前黑客已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歐美等國有不少完全合法的黑客組織,黑客們經常召開黑客技術交流會,97年11月,在紐約就召開了世界黑客大會,與會者達四五千人之眾。另一方面,黑客組織在網際網路上利用自己的網站上介紹黑客攻擊手段、免費提供各種黑客工具軟體、出版網上黑客雜志。這使得普通人也很容易下載並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黑客手段或工具對網路進行某種程度的攻擊,進一步惡化了網路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