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外匯管理的區塊鏈
㈠ 有誰知道區塊鏈失敗的例子在銀行業和金融機構(外國銀行也行)
目前好像沒有聽說過失敗的,成功的有一些,比如螞蟻金服關於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上的落地。
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區塊鏈在銀行、金融機構落地的比較少。
而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在判斷區塊鏈技術對金融行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現在大部分是觀望和試探為主,所以即使失敗,也是預料之內的或者在可接受范圍內的嘗試性失敗。
㈡ 區塊鏈和外匯的區別
區塊鏈是個概念,核心是指互聯網數據儲存端去中心化,不再依靠集中的資料庫,而是分散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儲存數據,通過加密的數字協議保證信息安全。
外匯是傳統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區塊鏈概念或區塊鏈相關金融衍生品沒有絲毫關系。
㈢ 外匯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是干什麼的
跨境區塊鏈平台的定位是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銀行、企業等服務對象,以「區塊鏈+跨境金融服務」為著力點,推動對區塊鏈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探索。現在區塊鏈+服務平台的項目非常熱門,長沙高新區發起的現在有一個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項目的,是區塊鏈+公共服務模式,正在徵集企業上鏈的。以後相關企業事務和政府事務可以在鏈上合作了,也有國資背景。
㈣ 瑞波在全球有那麼多和銀行的合作,國內有沒有類似的區塊鏈項目
區塊鏈這項技術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區塊鏈還沒有真正落地。其實,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是非常廣泛的,包括:金融、保險等等。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之一 ——跨境支付。
一直以來,跨境貿易的貨幣兌換都是一件非常繁瑣和復雜的事情,不同幣種的兌換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需要支付高額的費用。特別是對於一些大額轉賬來說,高昂的手續費總是讓人非常頭疼。
對於這些問題,區塊鏈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下區塊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跨境支付,以及實現這一應用場景的項目——瑞波。
第一節 不走尋常路的瑞波
瑞波幣目前的市值排在第三位,僅次於比特幣和以太坊,他的英文縮寫是XRP。
瑞波幣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不走尋常路。比特幣一開始定位的是貨幣體系,以太坊定位的是底層架構,而瑞波呢,一開始就瞄準了跨境支付,旨在做一套能夠實現便捷跨境支付的支付網路。
通過瑞波這套支付網路,我們可以轉賬任意一種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甚至比特幣,使用這套支付網路呢,簡易又快捷,交易確認在幾秒以內完成,交易費用幾乎為零。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
瑞波是開放源碼的點對點支付網路,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點對點原理一樣,它可以讓我們輕松、廉價、安全地把資產轉移到網路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也沒有任何機構、銀行、個人來操控,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創建一個瑞波賬戶。
第二節 逐漸擴大的用戶圈子
瑞波網路最初的設計思路是基於熟人關系網,利用熟人關系網來建立一條信任鏈,你想使用瑞波網路進行轉賬的前提是,收款人與你必須是朋友關系,或者有共同的朋友。如果收款方是你不認識的陌生人,那麼你就無法與他建立信任鏈,也就無法進行轉賬。
因此,剛開始的時候,用戶不是很多,只是流行在一個小圈子裡。
到了 2012 年,情況發生了改變。瑞波組建 Ripple Labs,開始著手布局「支付平台」,擴寬用戶群體。瑞波主要採用了兩種手段:
一、 推出瑞波幣,讓瑞波幣成為瑞波網路的基礎貨幣,這就相當於瑞波網路中的橋梁幣,充當各種貨幣兌換的中間物。這樣一來,瑞波幣成為了瑞波網路中的重要工具。
二、 引入網關系統,網關相當於瑞波網路中資金進出的大門,類似於貨幣存取和兌換機構,允許人們把法定貨幣、虛擬貨幣注入或抽離瑞波網路。
舉一個例子說一說瑞波是如何實現跨境支付的:
假如一家銀行要和一家大型企業進行資金往來,那麼通過瑞波幣和網關系統,銀行可以把資產兌換成瑞波幣,轉給這家大型企業。這家大型企業收到這筆瑞波幣之後呢,可以把這些瑞波幣兌換成任意形式的貨幣。
在這個過程中,瑞波幣充當的是橋梁作用,網關系統充當的是貨幣存取和兌換機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瑞波幣是瑞波網路中的橋梁幣,而網關系統相當於瑞波網路資金進入的大門。
第三節 快捷、低成本的處理方式
正是因為採用的是區塊鏈技術,瑞波系統允許用戶從一個分離的資料庫系統轉移到一個分布式的全球資料庫,銀行可以經任何資產的期票與他們信任的其他銀行進行交易,所有交易都包含在共享賬本中,這種交易的流通性和速度在傳統系統中是無法實現的,並且為銀行大大地騰出了運營資金。
因此,瑞波幣可以通過與現有的金融機構、銀行合作,以區塊鏈取代現有的銀行交易網路,從而達到消除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的效果。通俗來講,就是,銀行如果採用瑞波這套系統,便能夠高效、低成本地處理交易。
一、瑞波網路為什麼能夠如此高效迅速地處理交易呢?
要知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處理交易的速度是非常非常慢的。其實,瑞波網路之所以能夠非常高效迅速地處理交易,在於它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分布式共識機制:簡單來講,就是只有和瑞波有合作的這些銀行或者其他機構,才能夠進行驗證記賬,它並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要發動全網節點去驗證交易。這也是瑞波被人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它並不完全符合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因為瑞波系統還是需要銀行和網關這些個中心化機構。尤其是瑞波的網關模式,作為貨幣存取和兌換的通道,缺乏監管,容易造成濫發資產的情況。
此外,瑞波目前主要面向銀行進行定製化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服務,他是 To B 的,而不是 To C 的。瑞波更偏重的是一個針對銀行的全球支付協議網路,而不是像以太坊、
EOS那種能夠開發各種應用的區塊鏈平台。
二、瑞波交易要不要交易費?要!但是很少
瑞波要求每個瑞波賬戶都至少有 20 個瑞波幣,每進行一次交易,就會銷毀十萬分之一個瑞波幣,這一費用對於正常交易者來說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使用瑞波網路,我們要付出的交易費用幾乎是零。
這種設定除了消除高額的跨國支付費用,降低交易成本之外,還增加了瑞波網路的安全性。假如有人惡意攻擊網路,製造大量的虛假賬戶和交易信息,那麼,所銷毀的瑞波幣也會暴增,那麼攻擊者也要付出極大的成本。
第四節 瑞波的價值問題
最後,我們說一說瑞波幣的價值問題。如果未來有很多銀行機構加入到瑞波網路中,瑞波幣的流動量就會大大提升,那麼瑞波幣的稀缺性和價值也會大大提升。因此,瑞波幣價值的高低與最終加入瑞波網路中的機構數量是息息相關的。
㈤ 現在國內有哪些銀行在布局區塊鏈
除了郵政、微眾那些,長沙銀行現在也跟一個叫中芯區塊鏈公共平台的合作了,好像是區塊鏈貸款業務。
㈥ 區塊鏈是什麼和外匯交易有什麼關系
老虎外匯就一直致力於用區塊鏈、大數據等科技方式降低外匯交易成本,讓交易更透明可信
㈦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業有什麼影響
區塊鏈是一種可以完全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設計的技術,因為可以實現所有市場參與人對市場中所有資產的所有權與交易記錄的無差別記錄,所以可以完全消滅掉清算和託管這些在交易前中後進行所有權確認的中間環節;另外,區塊鏈作為一種電子信息記錄,可以結合計算機演算法實現交易的自動化,即智能合約。區塊鏈結合其他金融技術有許多衍生應用,每種均可以將一類市場中介替代。區塊鏈之於金融服務,如同TCP/IP之於互聯網:一旦底層標准得到認可與普及,類似比特幣和R3的具體應用將會出現在金融服務的每個角落裡。比特幣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查詢記錄了,比如我自己在Haobtc注冊了賬號,然後轉幣出去,我就需要到賬戶內的區塊瀏覽器那邊查詢或者到BTC那邊的區塊瀏覽器去查詢狀態,這樣區塊鏈的技術就幫我解決了日常中轉幣查詢的問題。
㈧ 區塊鏈和外匯交易有什麼關系
要說最近最火的話題莫過於區塊鏈了,24號老大們組隊學習區塊鏈,這一事件在區塊鏈圈子堪稱是史詩級的利好,從25號晚開始幣圈1天內比特幣暴漲40%,然後N多國產概念幣輪番暴漲,幣圈整體被打了雞血,朋友圈微博上很多大媽都開始研究區塊鏈了;股市上區塊鏈板塊同樣熱鬧非凡,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宣稱布局了區塊鏈領域。這一劑強心針真是666,我記得之前大家都忙著和區塊鏈撇清關系的呀!還真是健忘。
沒幾天外匯局也發布了區塊鏈發展計劃,好像整個世界都將要被區塊鏈給改造了一樣,很多人都有一種區塊鏈的應用會給幣交易、外匯交易一個合法身份的假象。
區塊鏈在資產交易流通方面有天然的抗審查國際性,可自由方便的流通不受傳統兼管的約束。這一方面風險極大,所以外匯局也說了,在境內只能用人民幣計價,任何可能威脅到這一基礎的都應禁止。短時間內在外匯交易層面區塊鏈可能難有作為,外匯局發言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在跨國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上的應用場景,這個方向屬於純技術應用方向,跟交易關聯較少,目前上頭重點發展的也是這個方向,用區塊鏈技術來優化實體產業。
怎麼來優化呢,因為區塊鏈具有可追述、分布式透明、防篡改等特點,比如在跨境跨境貿易中,把參與貿易的關聯方的數據上鏈,並有許可的開放給第三方(如銀行),以往企業要向銀行貸款可能需要更加實際的資產抵押,現在呢通過區塊鏈上關聯可靠的貿易數據,銀行能夠知道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情況,能夠將企業的經營情況作為資產抵押來使用給與授信。如此的話將極大的優化資產的配置。
又例如在醫院的病患信息,傳統的場景是每個醫院的數據都是獨立的,每次到一個新的醫院看病就會讓你辦一個冊子,做一套檢查什麼的,假如有個看病鏈開放給所有醫院公用,所有信息都記錄在這個帳簿上,就可以避免很多重復的事,簡化效率。
上頭明確重點發展的是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改造傳統產業,重點在於與實體經濟的結合。這點我個人也是非常看好的,但是在資產交易層面,幣交易、外匯交易的期待不要太高的好,熱鬧過後終歸於平靜。外匯技術,在阿薩社區FXMAP
㈨ 銀行怎麼應用區塊鏈技術
從已經公布的研發成果看,在區塊鏈的「共識演算法」、「加密演算法」、「智能合約形勢化檢驗」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已有一些重大進展。區塊鏈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在金融領域並不適用,分布式和多中心化有望成為現實選擇。區塊鏈被稱為顛覆性的技術,將成為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關鍵底層基礎設施。目前國內外的資本、機構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專家表示,區塊鏈技術發展勢頭迅猛,正成為投資的風口,今年區塊鏈創業項目獲得的融資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
近年來,投資領域對區塊鏈的關注度持續升溫。自比特幣開始,區塊鏈技術開始在多個應用領域進行探索,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花旗銀行等海外金融機構也在嘗試開展區塊鏈金融的業務創新,國內也將區塊鏈技術發展作為一大重點。,僅供參考!
㈩ 銀行為何如此鍾情區塊鏈
銀行競逐區塊鏈 諸多難題待解
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是區塊鏈領域最踴躍的探路者。近年來,國內外多家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貸、清算等領域。區塊鏈獨特的信任機制,被銀行視作創新風險管理、簡化交易流程的關鍵技術突破。不過,作為新興技術,區塊鏈生態仍在建立過程之中,應用十分有限,諸多難題仍有待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目前區塊鏈不能跑高頻、並發的交易,網速、算力無法支撐。比如支付領域,如果是網購,還是可以實現的;如果是期貨高頻交易,就做不了。」黃震說。
姜鵬說,在設計區塊鏈的體系之初,中信銀行仔細論證了適合使用區塊鏈的業務環節。
「從全球的經驗看,目前還不適合用區塊鏈去做大而復雜的體系建設,不要試圖用區塊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重點解決核心問題。做太復雜的系統耗費時間,技術發展那麼快,沒做完舊的系統就面臨新技術的迭代了。」姜鵬說。
「只解決核心問題」的思路,確保了區塊鏈上線後,中信銀行各支行相關業務操作無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實現業務升級。
范斌坦言,銀行全面應用區塊鏈還需要時間,IBM對於區塊鏈開源社區的投入將會繼續下去,一方面是為了培育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爭奪區塊鏈平台的制高點。隨著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機構使用這項新技術的場景仍然有諸多想像空間。
內容來源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