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在2018年演講區塊鏈
㈠ 因烏龍離開央視的張泉靈,如今又因什麼引起爭議
央視有很多主持都受到大家的歡迎和愛戴,尤其是很多女''名嘴'',不僅主持功底深厚,業務能力強悍,更是各個都很漂亮端莊,各有各的風范。而張泉靈這位女主持,雖然名氣不及總是登上春晚大舞台的那幾位,但她的優秀也給觀眾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1973年,張泉靈出生在上海,後考入北京大學,因為在校時的優異表現,還有著''北大才女''的美名。
相對於別的父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張泉靈的父母從小就對她實施的是鼓勵教育,像朋友一樣和她相處。正是因為父母這樣的教育,所以小時候的張泉靈就很有自己的主見,自己想去做的一定要盡自己的全力去做到。小時候的張泉靈就十分聰明,再加上自己在學習上十分刻苦努力,所以最後她考上了北京大學,攻讀德語語言。
雖然學的並不是熱門的專業,但是張泉靈在大學期間還是絲毫不敢懈怠。
㈡ 張泉靈北大演講後的感受,對你的求學求職有何啟發
敬的領導、老師、家長們,還有我的師弟師妹們,大家上午好!
先說一說今天我站到這里的一個感受吧。一開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個關於北大、關於你們這四年生活的一個短片,然後我聽到同學們歡呼和起鬨,我內心一喜,我心說,哎,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為同學們盡管在擴招的大背景下,沒有忘了北大人的個性化表達。然後在介紹台上的諸位老師,介紹到副校長的時候,每一位副校長站起來,居然可以贏得比校長更大的掌聲。然後我突然想,哎,這真是我喜歡的北大呀。因為這說明,即便當到了副校長,他們還是上課的,所以他們擁有各自的擁躉。我後來發現在整個台上,許院士獲得了最長的、經久不息、發自內心的掌聲,我想這真的是我熱愛的北大。
也許再過十年,大家會有和我類似的感受。當許院士贏得那樣的掌聲的時候,我自認是一個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強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熱淚盈眶。因為再過十年,各位一定能夠體會到你們跟北大之間的感情。從今天開始,也許從四年前你們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開始,是一種血緣的關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對大家說,真的要恭喜你們,因為今天絕對是你們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來致辭,我特地大概早來了一個多小時,停完車之後,我就去未名湖邊,然後去我曾經住過的29樓,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轉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長告訴我說,29樓是馬上要改造的一個宿舍樓,所以我覺得今天我還真是來對了。
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經在那兒照了一張相,然後這張相一直會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會換,但是那一張是不換的,因為那一天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因為它像是一個句號。句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束,更意味著一個重新,從零開始。
各位,此時此刻,你們面對的也是這樣的一個轉折點,要重新,從零開始。其實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為內心有很多的遺憾。比如我會突然想起來說,圖書館有那麼多書,也許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裡的同學總是會說,我們需要去到外教的家裡組織一次聚會,但最後一直沒有組織好。再比如說的遺憾,我看的北大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因為你畢業之後會發現,你們一輩子都看不到那麼多、那麼便宜的電影了。
雖然我們在北大的時間有四年,聽起來很長很長,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來,實在是太短了。等你們畢業後,你們才會意識到,這4年,原來如此快的就過去了。但人生是沒有後悔葯的,你們當中有很多人還會繼續留在北大學習、工作,所以這個遺憾還是有機會來彌補的。
即便是你們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崗位,北大依然是你們的北大,同時它永遠歡迎你們回來。比如說我的師弟和同事撒貝南,到現在為止,他離開校園已經十多年了,但他還是經常回到北大吃飯和打籃球,並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聽說其實在我之前,前兩年,最受歡迎畢業生校友的代表,到這兒來做演講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俞敏洪,一個是李彥宏。我覺得其實學校經常請這樣的人回來做畢業致辭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
為什麼呢?當然他們很好,他們很好,但是他們會讓你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在畢業之後的幾年,覺得自己很失敗。那今天其實很多的同學畢業之後,不會像他們那樣走上創業的道路,當然我相信,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將來比他們更棒,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數會進入一個自己說了不算的單位,拋開北大兩個字,從零開始,從一個很低的起點,一個很普通的起點開始,積累你的人生和事業。從這個意義上,今天我的出現,就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了。
既然我代表了這種要進入一個什麼都不是的,零的單位開始積累的這樣一種存在,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一些經驗。其實15年前,和大家一樣,拿著畢業證書的時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學的是德國語言文學,那個專業完全不是我自願選擇的,然後我一點都不喜歡德語。然後畢業分配的時候我去了神華集團,一個賣煤的公司,雖然說我是那個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樣發展,我一點都不想去賣煤。
話說回來,雖然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麼,但我很清楚我要什麼。在那個時候,1996年的7月份,其實我內心已經清楚我要什麼很多年了,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個經驗。我在北大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北大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的一個專題片,叫《中華文明之光》,在做嘉賓主持的時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室里,然後那個燈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閃亮。在那一刻,我對自己說,嘿,這是我想要的。
兩年之後,也恰恰是我畢業那年,我分配到神華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電視台史無前例地對社會招聘了,於是我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我就去考試了,於是我走上了今天的這條道路。所以我覺得我最應該感謝北大的,不僅僅是課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之外的,那麼多的選修課,讓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標。雖然發生在那一年暑假裡的,中央電視台的社會招聘空前絕後,但是我還是想說那句已經被人嚼爛了的話,那就是,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准備,其實最根本的一點還在於,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如果在15年後,要我總結我的成功是從哪裡來的,我覺得這點是最根本的。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誰,和我要什麼。
拿做新聞來說吧,其實做新聞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然後是一個電視人,再然後是才是一個主持人。這個排位有多重要呢?它會讓你在面臨很多的選擇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條路。比如說在10年前,大多數的主持人是不願意去當現場記者的,因為這顯得不夠大牌。坐在演播室里顯得多麼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個普通記者做的事情嗎。但是由於我的內心清楚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所以在那時,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響力的和明知完全沒有影響力的直播的工作。
等到十年之後,大家都發現新聞現場對於一個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已經積累了比別人多得多的經驗。我之所以能做這樣的選擇,因為我清楚,我是個新聞人。在直播的現場,你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你意想不到的變化。有時候你也許必須得通過自己賣一個破綻,讓觀眾意識到你有這個破綻,而導出了一個系統的安全。在這時候我會選擇行內認可大於觀眾認可。因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個電視人,這比做一個完美的主持人來得更加重要,而電視本身是一個合作的系統。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個新聞人,所以當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說,嘿,你來做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吧,這樣會讓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絕得都不會猶豫。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當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的定位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這么多年裡我和青年學生交流的時候,有的人會跟我說這樣的話: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呢?有多少人會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終身的事業呢?你是很幸運的。
我通常的反駁是這樣的:如果,你考大學時選的專業不是你喜歡的,而是你父母喜歡的;你的選修課不是你喜歡的,而是拿證多、學分好得的;你求職不是挑你喜歡的,而是待遇好的,請問,你選擇時從未拿喜歡當事,憑什麼你會從事喜歡的職業呢,並且成為終生的事業呢?憑什麼呢?
工作15年的經歷,我想告訴大家的只有一句話,成功不等於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內心的一個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你會無怨無悔,並且無比快樂。
最後還要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建議,等你將來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你會不斷地聽到有人這樣表達說,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哎!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請大家慢一點自豪。因為通過我的觀察,這句話的意思不過是說,諸位,你們挺聰明的,能考到這么好的一個學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對北大的尊敬,僅僅是因為在18歲的時候經歷的一場考試的話,你覺得這應該是北大人的驕傲么?而且請注意一下這句話的口氣,如果這句話的重音在"北大"上,哎,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這句話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創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聽到這樣一句話的時候,請大家說謝謝,並且以你們的行動來證明北大的價值。
最後再次感謝北京大學,感謝我的母校,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今天讓我跟我的師弟師妹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驕傲,讓我再有機會,對我們的老師說一聲,謝謝老師
㈢ 今年區塊鏈產業大會的演講嘉賓發言稿誰有,尤其是王永利的演講稿誰有
網上留意下2016區塊鏈產業大會,有不少內容,整理一下就基本上就是嘉賓的發言精髓了,王永利的講稿也有的,其觀點還真是受益。
㈣ 張泉靈很清楚地知道她自已想要什麼是在哪一年她是怎麼做到的
張泉靈:你憑什麼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臨近年末,又到了年度總結的時候。這一年,你做了哪些事,實現了哪些小目標?又有哪些事沒做到,懊悔不已?現在的你,是你曾經想成為的樣子嗎?
你也許目標堅定內心平靜,也可能迷茫困惑五味雜陳。今天,學堂菌向大家推薦張泉靈在北大的演講,希望對你有啟發。
大學畢業是一個轉折點,意味著要重新從零開始
先說一說今天我站到這里的一個感受吧。一開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個關於北大、關於你們這四年生活的一個短片,然後我聽到同學們歡呼和起鬨,我內心一喜,我心說,哎,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為同學們盡管在擴招的大背景下,依舊沒有忘了北大人的個性化表達。
然後在介紹台上的諸位老師,介紹到副校長的時候,每一位副校長站起來,居然可以贏得比校長更大的掌聲。我突然想,哎,這真是我喜歡的北大呀。因為這說明,即便當到了副校長,他們還是上課的,所以他們擁有各自的擁躉。我後來發現整個台上,許院士獲得了最長的、經久不息、發自內心的掌聲,我想這真的是我熱愛的北大。
也許再過十年,大家會有和我類似的感受。當許院士贏得那樣的掌聲的時候,我自認是一個感情控制力非常非常強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熱淚盈眶。因為再過十年,各位一定能夠體會到你們跟北大之間的感情。從今天開始,也許從四年前你們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開始,是一種血緣的關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對大家說,真的要恭喜你們,因為今天絕對是你們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來致辭,我特地大概早來了一個多小時,停完車之後,我就去未名湖邊,然後去我曾經住過的29樓,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轉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長告訴我說,29樓是馬上要改造的一個宿舍樓,所以我覺得今天我還真是來對了。
在15年前,1996年的7月份,我曾經在那兒照了一張相,然後這張相一直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會換,但是那一張是不換的。因為那一天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因為它像是一個句號。句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束,更意味著一個重新,從零開始。
各位,此時此刻,你們面對的也是這樣的一個轉折點,要重新從零開始。其實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為內心有很多的遺憾。比如我會突然想起來說,圖書館有那麼多書,也許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裡的同學總是會說,我們需要去到外教的家裡組織一次聚會,但最後一直沒有組織好。再比如說的遺憾,我看的北大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因為你畢業之後會發現,你們一輩子都看不到那麼多、那麼便宜的電影了。
雖然我們在北大的時間有四年,聽起來很長很長,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來,實在是太短了。等你們畢業後,你們才會意識到,這4年,原來如此快的就過去了。但人生是沒有後悔葯的,你們當中有很多人還會繼續留在北大學習、工作,所以這個遺憾還是有機會來彌補的。
即便是你們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崗位,北大依然是你們的北大,同時它永遠歡迎你們回來。比如說我的師弟和同事撒貝南,到現在為止,他離開校園已經十多年了,但他還是經常回到北大吃飯和打籃球,並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聽說其實在我之前,前兩年,最受歡迎畢業生校友的代表,到這兒來做演講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俞敏洪,一個是李彥宏。我覺得其實學校經常請這樣的人回來做畢業致辭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
為什麼呢?當然他們很好,他們很好,但是他們會讓你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在畢業之後的幾年,覺得自己很失敗。那今天其實很多的同學畢業之後,不會像他們那樣走上創業的道路,當然我相信,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將來比他們更棒,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數會進入一個自己說了不算的單位,拋開北大兩個字,從零開始,從一個很低的起點,一個很普通的起點開始,積累你的人生和事業。從這個意義上,今天我的出現,就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了。
既然我代表了這種要進入一個什麼都不是的,零的單位開始積累的這樣一種存在,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一些經驗。其實15年前,和大家一樣,拿著畢業證書的時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學的是德國語言文學,那個專業完全不是我自願選擇的,然後我一點都不喜歡德語。然後畢業分配的時候我去了神華集團,一個賣煤的公司,雖然說我是那個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樣發展,我一點都不想去賣煤。
話說回來,雖然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麼,但我很清楚我要什麼。在那個時候,1996年的7月份,其實我內心已經清楚我要什麼很多年了,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個經驗。我在北大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北大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的一個專題片,叫《中華文明之光》,在做嘉賓主持的時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室里,然後那個燈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閃亮。在那一刻,我對自己說,嘿,這是我想要的。
兩年之後,也恰恰是我畢業那年,我分配到神華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電視台史無前例地對社會招聘了,於是我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我就去考試了,於是我走上了今天的這條道路。所以我覺得我最應該感謝北大的,不僅僅是課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之外的,那麼多的選修課,讓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標。雖然發生在那一年暑假裡的,中央電視台的社會招聘空前絕後,但是我還是想說那句已經被人嚼爛了的話,那就是,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准備,其實最根本的一點還在於,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成功不等於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內心的一個目標
如果在15年後,要我總結我的成功是從哪裡來的,我覺得這點是最根本的。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誰,和我要什麼。
拿做新聞來說吧,其實做新聞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然後是一個電視人,再然後是才是一個主持人。這個排位有多重要呢?它會讓你在面臨很多的選擇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條路。比如說在10年前,大多數的主持人是不願意去當現場記者的,因為這顯得不夠大牌。坐在演播室里顯得多麼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個普通記者做的事情嗎。但是由於我的內心清楚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所以在那時,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響力的和明知完全沒有影響力的直播的工作。
㈤ UEEX區塊鏈技術應用峰會採用什麼形式演講
UEEX區塊鏈技術應用峰會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創新項目展示等多種形式,
㈥ 「2018全球媒體區塊鏈峰會」在哪裡舉行
2018年19日,「全球媒體區塊鏈峰會」在香港交易所金融大會堂舉辦。這次峰會聚集了全球百餘家媒體、數十位業內頂級專家參與。會上,大家共同見證了全球媒體區塊鏈聯盟(BIMG)的成立和《BIMG香港倡議》的發布,並就區塊鏈發展前景、行業走向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在「2018全球媒體區塊鏈峰會」上發表題為《主流媒體在技術大潮中的價值擔當》的主旨演講
喻國明表示:「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整個社會傳播當中,包括區塊鏈的構建過程中、發展過程中、進化過程中的傳播生態而言,傳統主流媒介的價值也應該是不可或缺的,盡管它的份額現在真的已經有了比較令人擔憂的下降,但這樣的責任、價值擔當應該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喻國明進一步指出,傳統主流媒介的專業堅守、社會地位授予功能以及在地性優勢是其巨大的優勢。與此同時,在社會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之下,區塊鏈不僅是一項技術,更大程度上是社會的一種重新組織方式。喻國明說:「用百年以前馬克思的話,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聯盟』這樣一種新的互聯網技術之上的一種技術形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在互聯網技術把個人激活以後,新的社會進化的升級換代的新形式。這樣的一種新形式需要主流媒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在區塊鏈這樣一種新的社會進化發展過程中,它體現為一種系統科學里邊所謂的涌現式進化,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技術釋放出來的微力量、微價值,在發展進程中、方向上的一種質變,是一種社會發展、領域發展、產業發展和市場發展質的轉折點。」
在全體嘉賓的見證下,全球媒體區塊鏈聯盟(BIMG)在會上正式成立。聯盟秘書長丁來濱在致辭中指出,區塊鏈真正用機制讓人們看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顛覆目前的狀態,讓社會效率大躍進式地提升。在這個過程當中,媒體功能不能缺位,應該發揮監督作用,施加有力的媒體輿論監督作用,讓投資者明辨是非。
丁來濱表示:「媒體是社會的公知和良心,是行業發展的監督員,我們要做好這個角色,就是要切身貼近比賽,站在聽得見炮聲的地方,所以如果說以前傳統媒體和區塊鏈還有一點距離,那麼就讓我們今天的峰會來消滅這點距離。任何一家企業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對於很多區塊鏈的項目也是一樣,從開始到發展也需要很多的披露和規劃,讓企業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所有公眾和投資者面前,要公開透明、有始有終,唯有這樣行業才能更加健康,更加迅速地成長。」
在活動現場發布的《BIMG香港倡議》中,丁來濱呼籲媒體攜起手來,為營造公平正義、法治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行業輿論環境而共同努力;同時鼓勵媒體在區塊鏈領域信息傳播中開放包容、傳播先進、鼓勵生態創新,不斷提供高品位、高格調、高質量的信息和服務。
內容來源 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