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區塊鏈
1. 矽谷的分類劇情
S01E01 Minimum Viable Proct
Richard is a computer programmer. He has to choose between a $10 million deal with Gavin Belson and a $200.000 deal with Peter Gregory, in exchange for his cooperation to make the idea of a super compressing algorithm change the world.
S01E02The Cap Table
Richard hires Jared to design a business plan. Big Head is asked to work for Gavin Belson, where he discovers that Hooli has stolen the Pied Piper algorithm and calls it Nucleus. Meanwhile Richard struggles to get his money from Gregory.
S01E03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The guys find themselves in trouble with their company name when they find out it's already taken. So whilst Richard tries to find a solution, Erlich searches for a new name in another dimension of his consciousness.
S01E04Ficiary Duties
Richard drunkenly promises to make Erlich a board member, which he regrets the next morning. Big Head finds others at Hooli, who like him, have made careers out of doing nothing. Richard struggles to put Pied Piper's vision into words.
S01E05Signaling Risk
Now that Pied Piper is the official company name, Erlich wants a logotype to go with it so he hires a very unexpected artist in for the job. Meanwhile Richard gets a tighter deadline for the project after a simple mistake.
S01E06Third Party Insourcing
Richard comes across a problem in the code writing and hires Kevin, a young kid, to write the code for him.
S01E07Proof of Concept
Richard has trouble getting Pied Piper ready in time for the TechCrunch Disrupt, while Erlich realizes he slept with the wife of one of the judges of the contest.
S01E08Optimal Tip-To-Tip Efficiency
Pied Piper makes it to the next stage of Disrupt but runs into trouble with Hooli's presentation. The guys break out into a ridiculous argument and Richard tries to pull Pied Piper together before the big presentation. S02E01 Sand Hill Shuffle
Monica deals with her new boss; Richard makes a decision about the company's future.
S02E02Runaway Devaluation
Richard and the guys struggle to find a backer as they face legal and financial woes. Meanwhile, an old enemy pays Richard a visit.
S02E03Bad Money
While considering Gavin's proposal, Richard is approached by a billionaire.
S02E04The Lady
Richard butts heads with Erlich over a prospective hire; Dinesh and Gilfoyle grow suspicious.
S02E05Server Space
Gavin's interference causes Pied Piper to struggle with securing their expansion.
S02E06Homicide
Monica encourages the guys to pounce on an opportunity; Erlich reconnects with a former mentee.
S02E07Alt Content
With the Pied Piper team fielding job offers, Richard faces the prospect of folding.
S02E08White Hat/Black Hat
Richard accidentally sparks a feud that leads him to become paranoid about security.
S02E09Binding Arbitration
Erlich demands to be put on stand as Pied Piper and Hooli enter Arbitration. Richard faces a moral dilemma now that he realizes that Hooli's claim may have successful potential. Meanwhile back at Pied Piper headquarters, Jared, Dinesh and Gilfoyle question a profound theory and its affiliation to their live stream.
S02E10Two Days of the Condor
The verdict on Pied Piper's fate coincides with a startling real-life drama that makes their livestream immensely popular, and emotions run high as the gang tries to keep the company together.
2. 辛普森一家中的一首歌
鏈接:
《辛普森一家》(TheSimpsons)是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出品的一部動畫情景喜劇,由馬特·格勒寧創作。
該劇通過展現霍默、瑪姬、巴特、麗莎和麥琪一家五口的生活,諷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人們的生活方式。該片從許多角度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人的條件和電視本身進行了幽默的嘲諷,是一部家庭喜劇幽默片。
3. 誰是中國版TechCrunch
美國的TechCrunch原班人馬相繼離職,中國的學徒們應該怎麼模仿?
_文/曲琳
對於很多美國IT創業者來說,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查收郵件,而是上TechCrunch看行業新資訊。這家誕生於2005年的科技博客在2010年被美國在線收購,但江湖地位積累多年,創始人Michael Arrington擁有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美國創業者評價,「能被TechCrunch報道就是成功的一半。」當然,原班人馬相繼離職的消息,也讓人對這個網站的前途心存疑慮。
10月底在北京舉辦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吸引了無數中國創業者的關注。而處於全球創業焦點之一的中國當然不乏TechCrunch的追隨者,科技博客、科技媒體在近幾年扎堆出現,線上資料庫甚至融資平台也應運而生。若將其暫統稱為IT創投圈網站,它們的定位都可大體歸納為「IT行業的創業與投資」。
它們的出現畢竟是件讓創業者們受益的好事,但幾個問題值得思考:這些站點的信息源不免雷同,究竟是立志做中國的TechCrunch,還是TechCrunch的中文版?其中一些網站已經擁有了風險投資背景,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將被當做生意來進行運作,那麼它們是否會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難道只能靠線下活動、資料庫與融資平台來擴展想像空間?而在接受投資之後,背後的投資方大佬是否會掌握話語權,進而弱化它們的第三方媒體身份?
科技博客——活動是標配
代表案例:36氪、動點科技、愛范兒、Tech2IPO
這些網站多是報道IT領域早期創業公司、投資案例,以及一些行業評論以及原創訪談等。他們與Techweb為首的科技媒體的區別在於,後者強調轉載,而前者可以體現出博主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此類科技博客的新聞源往往包括TechCrunch與一些外媒,若網站內容偏向於報道中國網站,自主采寫的比重會更多。
它們的另一個「標配」是線下活動,例如Tech2IPO的Startup Engine(創業引擎)、36氪的「開放日」、動點科技的「TechNode Touch(TNT)」沙龍。線上廣告難掙錢,因此線下活動任務繁重,可以通過其掙贊助費,找到讀者並進行溝通。
資料庫——自然衍生品
代表案例:D.Tech2IPO、動點智庫
信息量的增加促使這些網站構建自己的資料庫。據稱,Tech2IPO資料庫的母公司是一家新型股權交易所,內部資料庫處於非公開狀態,而他們的線上資料庫D.Tech2IPO採用Wiki 的協作方式開放編輯介面,並擁有專門的項目評審團隊進行篩選,但目前盈利方式並不明晰。
融資平台——社區?生意?
代表案例:Angel list、AngelCrunch、36氪私密投資人群組
這個靈感要歸功於美國的Angel list,它更像一個實名認證(需要介紹)、目的性明確的窄眾社區,匯集天使投資人與創業項目,可以雙向溝通並看到對方的圈子;而國內出現的AngelCrunch據說得到了李開復(微博)的投資,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商業計劃書、估值模型等指導,其介紹中提到,已經建立一個項目篩選團隊,包括技術專家、投資人、產品經理、運營專家,經過近三個月線下約談篩選了超過500個項目,此外若投資人希望領投時還可以向關注者群發信息號召大家跟投。不過投資畢竟需要多次線下洽談,能否投資成功很難監測,因此這類網站是否會收取服務費尚難以判斷。
App「門戶」——涉及交易
代表案例:威鋒網、雷鋒網、App匯
無線互聯網的興起使每個App應用開發小組都可以拆分為一個小型創業單位,App應用數量繁多,將此類網站歸納入「IT創投圈網站」也不為過,一些科技博客也拆分了專注於無線互聯網的版塊作為「副牌」網站。「在蘋果公布iPhone的同一天誕生」的威鋒網已經擁有一定影響力,從社區討論平台到資訊發布,再到自主研發App應用或認證開發,走向多元化發展;App匯還推出了「限時免費」,用戶對一款收費感興趣可以將其標記為「想用」,限時免費時網站會進行通知,或者通過對用戶習慣的分析並推送應用。
盈利不樂觀,不如選擇小而美
劉二海(微博):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
國外幾乎所有重要的媒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都有科技板塊,對創業公司也時有報道。科技博客非常受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歡迎,但盈利卻不是很樂觀。有消息透露TechCrunch售價是3000萬美元,比起眾多互聯網企業的並購,這並不算很大。
未來這類企業的走向會是什麼呢?它們有可能做得很大嗎?下面給出了三個發展方向:
其一,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的媒體,一方面從創業媒體延展到科技媒體,另一方面是後台數據和素材,通過多種外部表現形式表現,比如會議、視頻、雜志、網站、選秀、活動等。
其二,專業的科技創業媒體。可以做得非常專業,非常有影響力,但可能不能太著急賺錢。最終,會成為一個小而美的企業,像TechCrunch一樣。
其三,做成電視媒體。《波士堂》、《誰來一起午餐》都是很好的形式。原來《贏在中國》也曾紅極一時。值得借鑒的是動畫「喜羊羊」,在電視上沒有多少收益,通過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說明,不同渠道的生存環境是不一樣的。善於轉換有時候非常重要。
因為不夠獨立,所以無法犀利?
盧剛:動點科技創始人
我從2006年在英國的時候做科技博客向老外介紹中國網站,後來2007年有了中文站。當年我們那批科技博客剩下的不多,每年都有新的博客起來,今年年初TechCrunch被收購,很多人沒想到博客也能做這么大,好像突然像個生意了,聽說有些博客還拿了投資,我覺得對行業來說是個促進。
我們都想做成中國的TechCrunch,但是我們不能以一個單純的媒體來解讀TechCrunch,Michael Arrington最初幾年沒有那麼犀利,但是積累幾年後就鋒芒畢露;今年TechCrunch賣給了美國在線,由於是賣給媒體,所以相對容易保持第三方身份,但Michael Arrington想同時做投資,讓自己指定的人才執掌博客,他的東家美國在線不同意,他甚至希望把TechCrunch從對方手裡重新買回來,這一點很值得佩服。
但是中國很難容得下Michael Arrington這樣有個性的博客掌門,很多互聯網大佬會不爽你,加上你又拿了些投資,誰也不知道能獨立多久。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經有一個谷歌的VP來上海,介紹我給她的朋友,說我有點像中國的「Michael Arrington without attitude」,我後來想了想,說的有點意思。國內的科技博客個人色彩的東西不夠多,有變成下一個Techweb的傾向,所以我不願意接受公司性質的投資,最好是個人名義的投資,還得加上一條,尊重我們團隊的自主性。
盈利模式也是個問題,中國的互聯網環境就是投廣告先問流量,科技博客其實相對窄眾,掙不到廣告只能認了,我現在能想到的盈利方式只有做活動找贊助;做資料庫是個自然而然的決定,最好做到維基網路那種自動更新的狀態,但是不知怎麼掙錢;有人做類似Angel list的模式,但是運營者一定要足夠懂投資和創業,本身把這個社區做起來就很難;可能博主自己去做投資是一個辦法,雖然我一家都沒投,但是總有人問我最近投了哪些項目,他們覺得你離創業公司近就應該去做投資。我們既是創業者又是媒體人,總之,科技博客這件事想做好挺難的。
4. AirPods max bose 重量
AirPods Max 頭戴式耳機重 384 克,聽起來可能不算重,但是與市場上許多高端的頭戴式耳機相比,它還是相當有分量的。為了進行比較,下面列出了一些當前市場上頭戴式耳機的重量:
AirPods Max - 384.8g
Audeze LCD-1 – 250g
Beyerdynamic Amiron Wireless – 380g
Bose 700 – 249g
Bose Quiet Comfort 35 II – 310g
Sennheiser PXC 550-II – 227g
Sony WH-1000XM4 – 254g
AirPods Max 是當中最重的,只有 Beyerdynamic 的 Amiron Wireless 耳機較為接近,為 380 克。擁有頭戴式耳機的用戶都清楚,耳機的重量會極大地影響聆聽的體驗。特別是如果您連續幾個小時戴著耳機,重量就會開始對整體舒適度產生實際影響。
AirPods Max 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它裡面的 H1晶元,是專門為耳機設計的,改進了音頻架構,提高了同步性能,內置10個音頻核心,保持了高保真音頻,有自適應均衡器,在音質上達到更優,可以隨時監聽,可以免提Siri功能,可以更快效率切換於Mac和ios設備之間,延遲更短,電池的續航能力高。
當然,AirPods Max 還有另外一個特點 ,那就是它的價格真是貴得離譜,官網上售價為4399元。由於蘋果官方備貨量少,所以即便很貴,它依然廣受年輕人們歡迎。
5. FACE book 創造人
Facebook(非官方中文名稱:臉書、面書或非試不可、非死不可)是一個社交網路服務網站,於2004年2月4日上線。從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間,該網站在全美網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時Facebook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每天上載八百五十萬張照片。據報道,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6月25日在法國表示,Facebook的活躍用戶數量將在明年某個時候達到10億人。隨著用戶數量增加,Facebook的目標已經指向另外一個領域:互聯網搜索。
網站對用戶是免費的,其收入來自於廣告。廣告包括橫幅廣告和由商家贊助的小組(2006年4月,有消息稱Facebook每周的收入超過一百五十萬美 元)。用戶建立自己的檔案頁,其
中包括照片和個人興趣;用戶之間可以進行公開或私下留言;用戶還可以加入其他朋友的小組。用戶詳細的個人信息只有同一個社交網路(如學校或公司)的用戶或被認證了的朋友才可以查看。 據TechCrunch(譯者:矽谷最著名的IT新聞博客。)報道,「在Facebook覆蓋的所有學校中,85%的學生有Facebook檔案;(所有這些加入Facebook的學生中)60%每天都登陸Facebook,85%至少每周登陸一次,93%至少每個月一次。」據Facebooke 發言人ChrisHughes說,「用戶平均每天在Facebook上花19分鍾。」據新澤西州一家專門進行大學市場調研的公司「學生監聽」在2006年進行的調研顯示,Facebook在「本科生認為最in的事」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蘋果的iPod,和啤酒與性並列。
創始人: Mark Zuckerberg 馬克·扎克伯格 創始人
公司: FaceBook 臉譜網 成立日期: 2004年2月4日 資產結構: 由 Peter Thiel and Accel合夥人共同成立 雇員: 32個在帕拉阿圖,4個在波士頓 總部: 帕拉阿圖 馬克·扎克伯格簡介: 從外表上看,26歲的美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剛剛走出校園的普通年輕人沒什麼不同。他穿簡單的T恤、松垮的牛仔褲、阿迪達斯運動鞋,講起話來甚至有點靦腆。四年前,扎克伯格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輟學生,而現在他已經成為互聯網界的風雲人物。作為社區網站Facebook的掌門人,《福布斯》日前評選出十位最年輕的億萬富翁,26歲的馬克-扎克伯格以69億美元的身價排在首位,他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2010年09月24日上映的《社交網路》就是以馬克·扎克伯格本人及其創始Facebook的經歷為原型的電影) 「蓋茨第二」 扎克伯格的人生就像一個電影劇本。他從小就表現出超常的計算機天賦,6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編程。大學進入眾人嚮往的哈佛,然後又毅然選擇退學創業。不到4年的時間,Facebook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互聯網的一個奇跡。目前它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5億,而它的市值估計也已經高達300億美元。 這個年輕的美國小夥子被人稱為「蓋茨第二」。的確,他的人生和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都在19 歲開始創業,同樣是哈佛大學的輟學生,同樣年紀輕輕就贏得世人的尊敬。 1984年5月,扎克伯格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富人區。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則是一位精神病醫師。他是家裡唯一的一個兒子,在4個孩子中排行老二。10 歲的時候,他得到第一台電腦,從此開始了一段奇妙的電腦人生。 扎克伯格自學成才,學會了編程。高中的時候,他為一款MP3播放器設計了插件,這個軟體可以識別用戶的收聽習慣,自動創建符合用戶口味的播放列表。扎克伯格把這款軟體上傳到互聯網上供人免費下載,他的才華很快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賞識,包括美國在線和微軟等大公司都向他拋來橄欖枝。但扎克伯格最終決定以學業為重,於是他來到哈佛。 黑客生涯 在哈佛,扎克伯格讀的是心理學,不過他仍然痴迷於電腦。在最初的那些日子裡,扎克伯格就已經表現出創業者所需要的大膽、自信以及能乾的特質。 正是在哈佛的宿舍里,扎克伯格寫出了Facebook的網站程序,他甚至還在這里嘗試了一下黑客生涯。當時哈佛大學不像其他學校那樣提供附有學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冊。扎克伯格想為學校建立一個網路版的花名冊,但學校以各種理由拒絕提供相關信息。「我只是想證明這事可以辦成,」扎克伯格說。於是這位哈佛大一新生在某個夜裡入侵了學校電腦的資料庫,獲取了裡面存儲的學生照片。 扎克伯格把這些照片放在他自己設計的網站上,後來這些照片的點擊量超過了2.2萬次。校方對他的行為非常不滿,給了他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扎克伯格最後向他的校友表示道歉,盡管他一直認為自己沒錯。他說:「我只是認為這些信息應該是公開的。」
「黑客事件」後不久,扎克伯格與他的兩個室友莫斯科維茨和休斯一同創建了Facebook網站。他們花了一個星期編寫程序,把網站定位為哈佛校友的聯系平台。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對外推出,它立刻橫掃哈佛校園。當月底,就有超過半數的哈佛本科生成為它的注冊用戶。兩個月後,Facebook的影響力已經遍及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學校。截至2004年底,它的注冊人數已經突破了100萬。 後來扎克伯格選擇從哈佛心理學系退學,專心營運Facebook網站。他在2006年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表示,促使他決定離開哈佛,是比爾·蓋茨2004年在哈佛電腦課上的一席講話。「蓋茨鼓勵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從事某個項目,而當時哈佛也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當時蓋茨開玩笑對我們說『如果微軟失敗,我會重返哈佛』。」沒有猶豫太久,扎克伯格追隨前輩的道路,也離開了校園。 娃娃CEO 2005年春天,扎克伯格為自己的網站爭取到了一筆1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簽完合同,扎克伯格從矽谷所在的帕洛·阿爾托開車前往伯克利,准備和朋友們慶祝一番。但他卻在路上遭遇了人生當中一段驚心動魄的意外。 途中,扎克伯格在一個加油站下車准備給汽車加油。此時一名男子從旁邊的樹叢里跳出來,手裡揮舞著一把槍,嘴裡大聲囔著什麼。「他沒說要什麼,我想他可能是服用了毒品。」隨後,扎克伯格退回到車里,毫發無傷地離開了現場。事後回憶起這段經歷,他說:「我能活下來真是幸運。」 事實上,這段插曲就像扎克伯格的人生道路一樣:前方充滿未知,中間有曲折,但結果卻好得出乎人的意料。 位於矽谷的Facebook總部更像是一間大宿舍。這里工作的400名員工可以免費享用食物和洗衣服務。他們很晚才出現在辦公室,但在辦公室待得也很晚,如果有派對的話則會走得更晚。 Facebook被人稱贊為繼Google之後出現的最偉大創意,但Facebook後面的那張年輕得還有些青澀的臉龐讓人禁不住要問,這個23歲的年輕人是否足夠成熟來駕馭一家公司。《華爾街日報》矽谷專欄作家斯威舍曾把扎克伯格稱為「娃娃CEO」。當被問及扎克伯格是不是一個好的CEO時,斯威舍表示:「我不好說。我認為他還很年輕。」 但扎克伯格身邊的人都說他很聰明,學東西很快。雖然這位20出頭的CEO還穿著帽衫,也許不穿襪子,但他卻在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和同齡人不同,23歲的扎克伯格像是一個戰略思考者。 不過扎克伯格也會犯錯。目前,Facebook主要靠廣告和贊助盈利。去年,Facebook引進了「燈塔」項目,這個項目可以監測用戶在購物網站的訪問情況,並自動向用戶的好友報告。用戶們紛紛投訴認為這項功能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比如要是有用戶在網上給他的妻子買了一枚鑽戒想給她意外的驚喜,但由於「燈塔」功能早已將他的這項購物行為傳播給了他的親友,這位用戶想要製造驚喜的願望也就泡了湯。 一開始,扎克伯格對這些抱怨視而不見,直到Facebook的3家主要廣告商也威脅退出,扎克伯格才做出回應。他發表聲明向客戶道歉:「在這個功能的建立上,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但在
我們如何處理問題方面,我們犯的錯誤更多。」年輕的扎克伯格並不懼怕犯錯,他在各種嘗試中積累成功的經驗。 扎克伯格的性格也影響了整個公司,使其與眾不同。在新聞集團2005年以5.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ySpace後,雅虎公司曾出價10億美元想要收購Facebook,但被拒絕。 幾乎每個主要的互聯網公司都曾試圖收購Facebook,但扎克伯格一直不為所動。這個年輕人到底在等待什麼?有人認為他在等待更誘人的報價,有人則認為這只是他的計劃與眾不同。對此,他表示:「我只是想建立一個長期的東西。其他事情都不是我關心的。」 直到去年10月,微軟公司宣布投資2.4億美元收購Facebook1.6%的股權。按這個價位計算,創建才3年多的Facebook市值一舉超過150億美元。至於外界關心的公司何時上市的問題,扎克伯格在日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Facebook在2008年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他說:「不可否認,上市將給Facebook帶來重大變化。但如果你要問Facebook何時上市,我的回答是既可能兩年後,也可能是三年後。」 住在小公寓 在大多數同齡人才剛剛邁出大學校園,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扎克伯格已經到達了一個別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他談到自己如何看待壓力。他說:「我看過對喬布斯(蘋果公司總裁)的一次采訪,記得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從事了這樣的工作並且處於這樣的位置,那你就必須非常非常喜歡你的這份工作,否則一切就沒意義了』。」 「做Facebook這件事情需要付出很多勞動,如果你不把這份工作當回事,或者認為它無足輕重,花這么多時間在它身上實在是不理智。但我卻從中能夠得到很多樂趣,因為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聰明人一起努力,我們來自不同背景,有過不同經歷,思考方式也不同,但我們卻創造出一個共同的東西。」 盡管身價已經上億,但扎克伯格的生活仍然普通如同常人。他不買貴的衣服;他有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公寓,房間里有一張床墊,他就住在那裡。他說自己曾在家裡為一個女朋友下過廚,但結果很失敗。 扎克伯格這樣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我每天早上醒來,然後走路去上班,因為我住的地方離辦公室大概有4個街區。到了辦公室,我開始工作,和人見面,整天討論各種事情。然後我又下班回家睡覺。我沒有鬧鍾。」有傳聞說,扎克伯格曾拒絕微軟高層提出的約會,原因只是微軟把見面時間定在了早上8點,而扎克伯格那會兒還起不了床。 在被問到他的年齡到底是一個優勢還是劣勢時,扎克伯格說:「可能是利弊兼有吧?我的意思是,像我這樣的年齡肯定會缺乏經驗和閱歷。但也有一些事情是我敢做的,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已經不能夠敢做敢為。」 Facebook是一個社會化網路站點。它於2004年2月4日上線。 Facebook的創始人是Mark Zuckerberg,畢業於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並繼承了Exeter的傳統進入了哈佛大學。最初,網站的注冊僅限於哈佛學院(譯者註:哈佛大學的本科生部)的學生。在之 後的兩個月內,注冊擴展到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波士頓學院 Boston College、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 MIT、特福茨大學 Tufts)以及羅切斯特大學 Rochester、斯坦福 Stanford、紐約大學 NYU、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學校也被加入進來。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有一個大學後綴電子郵箱的人(如 .e, 等)都可以注冊。之後,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起高中和公司的社會化網路。而從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戶輸入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齡段,即可加入。用戶可以選擇加入一個或多個網路,比如中學的、公司的、或地區的。 據2007年7月數據,Facebook在所有以服務於大學生為主要業務的網站中,擁有最多的用戶:三千四百萬活躍用戶(包括在非大學網路中的用 戶)。從2006年9月到2007年9
月間,該網站在全美網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時Facebook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每天 上載八百五十萬張照片。這甚至超過其他專門的照片分享站點,如Flickr。 網站的名字Facebook來自傳統的紙質「花名冊」。通常美國的大學和預科學校把這種印有學校社區所有成員的「花名冊」發放給新來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幫助大家認識學校的其他成員。 在2008年的年初,Facebook 的全球訪問量已經超過MySpace,成為全球第一大社區網站。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Time(《時代》周刊)網站美國時間12月15日宣布,26歲的Facebook創始人兼CEO Mark Zuckerberg(馬克·扎克伯格)當選2010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這是一個值得軟體技術人員記住的時刻,因為在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的歷史上,這應該是第一次將一位程序員出身的傑出人物因為自己的作品而當選。[1] 有社交障礙的天才 雖然一心創立開放的世界,但私底下扎克伯格卻是個極為低調的人,他不喜歡也很少和媒體打交道。雖然應酬越來越多,但他其實並不是個很懂得社交的人。今年夏天的時候,在矽谷的電腦歷史博物館,扎克伯格應邀參加活動並發表演講。在後台准備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對他說:「你不怎麼參加這種活動吧?」扎克伯格簡短地說了一個「不」字,隨後喝了口水,雙眼放空,望向遠處。
O(∩_∩)O~足夠多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 techcrunch 亞馬遜為什麼能吞噬世界 原文
JOJO路
7. 高配低價旗艦機殺手 外媒一加3評價匯總
【IT168 評測】自從一加在2014年發布了第一款的手機之後,這個新晉的手機製造廠商的產品在國外就擁有了一個稱號叫作「旗艦機殺手」,一款有著頂級硬體配置的安卓手機,但是卻沒有像三星那樣高達600美元的標價。在6月15日一加發布了最新的一加3手機,一加再次為這款手機配備頂級的硬體,驍龍820處理器,6GB+64GB機身存儲,在國外售價為399美元。上市的時候就受到了各種熱捧,在倫敦和巴黎,人們都是排長隊搶購這款手機。
國外媒體對一加的產品一直都是給予很高的贊許,這次一加3在原有的設計上進行了突破,採用現在流行的金屬機身,工藝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國外還推出了帶有5個手機殼,1個VR和1個車載充電的套裝產品。還有一點就是在國外發布的這款一加3搭載的是谷歌原生的安卓6.0系統,與國內的氫OS不太相同。接下來我就為大家送上有關這款產品的外媒評價。
▲倫敦街頭人們排隊購買一加3
一加成為了真正的「旗艦機殺手」
盡管好多人都說一加手機有著的「旗艦機殺手」的稱號,但是相比三星的旗艦產品S7 edge還是稍有不足。不過一加仍然是安卓忠實用戶的不二之選,旗艦機的配置,低廉的售價,一加3配置超越了其餘安卓手機。不論是你看到評論還是拿在自己手裡把玩,全新的一加3手機在全世界范圍內可以認知成為貨真價實的「旗艦手機」。——BGR
一加第一代手機可以說是讓人印象深刻,一加2是一個很成功的智能機,但是一加3徹底讓那些整天挑毛病的人閉了嘴,一加3可以稱得上是一款價值僅有400美元的「旗艦殺手」,拋棄了自製的系統之後(國內還在用),一加3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一加手機,也算是最超值的手機。--Gizmodo
製作工藝讓人贊嘆
毫無疑問,去年發售的一加2手機是一款設計很有特色的手機,但是如今可更換的磨砂、木質還有碳纖維的機身已經被一加拋棄了(其實是換成了手機殼),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體成型的灰色金屬機身。正面是一塊5.5寸解析度為1080p的AMOLED屏幕,覆蓋了稍有弧度的4帶大猩猩玻璃,外觀變的非常漂亮。機身厚度也僅有7.35mm,使得一加3相比其他同尺寸的手機看上去顯得更加典雅、有光澤。(我想知道怎麼從厚度能看出典雅的)--Engadget
一加3的外觀設計很大眾化,沒有創新,一加這次並沒有從外形上試圖做出一些區別。但是在製作工藝上,還是可以看出一加下了不少功夫。你甚至挑不出來製作商的瑕疵,每一個邊角,每一處接合,每一個切邊,每一個從弧度到平滑的變換都堪稱完美。--Android Central
全新的一加手機並不是一款有這許多新奇設計的產品,也沒有為了添加一些很有意思的功能而犧牲本應該有的設計品質。一加這次的目的是使用最為普通的樣式盡可能正確的做出一款高性價比的手機。--TechCrunch
基於安卓修改後的系統
氫OS是一加製作的基於安卓系統的一個操作系統,功能上和安卓6.0相近,這種系統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用戶將一些後台不需要使用的程序關閉,相比現在的安卓系統還是很省電的。(國外骨骼服務基本常開,國內貌似沒什麼太大區別吧)與安卓系統的區別都是無害處的,甚至有所提升。最為知名的應該是用戶自定義排列功能,你可以切換至「暗色模式」,應用之後可以將整個背景調制暗色,此時狀態欄的圖標也會變的有較為明顯的顆粒感。(外國人一看就沒用過我大中華區的各種自製系統,這些功能在我們眼裡都再普通不過了)。--WIRED
之前有消息說這款手機會搭載安卓N系統,不過到手後發現其實是6.0,這意味著你必須再等幾個月之後才能在這款手機上安裝安卓N系統,就如同其餘非Nexus手機一樣。(這個你不用想都知道不可能用上安卓N系統,還沒發布啊)--Gizmodo
沒有用最好的屏幕,不過表現力依然不錯
一加官方稱使用1080p而不是高解析度的屏幕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這樣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以及能剛好的控制機身發熱。我(不是作者)很同意,一加3使用的這款AMOLED屏幕很亮,色彩也很鮮艷,在戶外也可以很容易看清楚屏幕,401的屏幕ppi值也超出了視網膜屏幕326ppi的標准。許多用戶可能需要更好的屏幕,不過相信我,這款一加3的屏幕已經完全夠用了。--The Verge
電池夠正常使用,但不出眾
一加3配置了一塊容量為3000mAh的電池,正常工作使用基本可以持續一天。我們在關閉信號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播放視頻測試,不間斷播放了14消失17分鍾,這比大部分競爭對手的手機都要強(盡管三星S7持續了16小時)。還有,這款一加3支持快速充電,這項技術是一加特有的,不同於驍龍的QC3.0。--CNET
攝像頭的提升非常明顯
一加3這次使用的攝像頭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一款,相比一加2有了不小的提升。圖像的拍攝和處理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圖像的質量也還不錯,圖像的色彩顯的更加自然一些,而不是給人一種過度處理的感覺。唯一的抱怨估計就是對焦的問題,有時候一加3對焦會出現偏差,有種找不到畫面重點的感覺。--Android Central
在暗光的情況下拍攝仍有些困難。盡管一加3的相機功能內建了智能降噪,可以有效的較少照片中出現的顆粒以及在暗光條件下出現的噪點。f/2.0的光圈相比三星S7,在暗光條件下進光更多。結果就是拍到的照片要比S7暗不少,總感覺有些曝光不足。--Tom`s Guide
看過這些評論之後,相信大家對這款一加3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如果懂英文的同學還可以點擊後面的出處,去原鏈接查看更詳細的評測,又些可能需要科學上網。不過系統方面的介紹沒有多大參考價值(國外用戶真的很少見到基於安卓改編的系統)。想了解更深的話還可以看IT168的一加3評測文章。下一批現貨購買需要等到6月21日。
相關鏈接:一加3手機評測:匠心依舊的金屬旗艦【點擊查看】
購買鏈接:點擊進入一加官網購買【點擊查看】 點擊進入京東購買頁面【點擊查看】
8.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中的「disrupt」是什麼意思
disrupt
[英][dɪsˈrʌpt][美][dɪsˈrʌpt]
vt.
破壞; 使混亂; 使分裂,使瓦解; 使中斷;
adj.
混亂的; 分裂的,中斷的; 瓦解的;
第三人稱單數:disrupts現在分詞:disrupting過去式:disrupted過去分詞:disrupted形近詞:irruptcorrupterupt
1
Threats by left-wing radical groups to disrupt the proceedings
來自於左翼激進團體可能破壞會議進程的威脅
9. 區塊鏈應用開發實例有哪些
政府管理
一些國家對去中心化數據管理框架來存儲公共數據的區塊鏈技術表示出了極大興趣,就如Essentia公司正在與芬蘭農業生產者和林主聯合會(Central Union of Agricultural Procers and Forest Owners)試點開發一個電子政務項目,該項目將應用區塊鏈技術使芬蘭各地的城鄉居民能查詢各種記錄,充分滿足居民和僱主需求,提高就業率。另外,利用該技術,還能提高政府運轉效率,讓居民能方便地查詢教育、公共記錄和投票等各種信息。
廢物回收
例如,中國的某智能廢物管理系統就採用了Waltonchain公司的RFID技術,利用Waltonchain的這種區塊鏈應用,能夠有效監督廢物水平,以提高管理運營效率和資源優化。
身份識別
素有 「加密谷」 之稱的瑞士城市楚格已經和合作公司Uport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了一套身份認證系統,通過該身份認證系統,公民能很好地參與在線投票和進行居住證明。
邊境管制
EssenTIa公司一直在與荷蘭政府接洽,希望利用自己的區塊鏈技術為荷蘭政府建立一套邊境查驗系統,來審查往返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的乘客。目前,兩國間歐洲之星高鐵乘客需要在多個地點接受邊境管制檢查。EssenTIa正在研究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將安全地存儲乘客數據,使得荷蘭方面的查驗記錄也能夠被英國的邊境機構審查到。區塊鏈技術將確保數據沒有被篡改,並且是可核實的准確數據。
健康醫療
眾所周知,醫療記錄非常分散而且容易出錯,不一致的數據處理流程會讓醫院和診所經常被迫處理一些不正確或不完整的患者記錄。而像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發的區塊鏈電子病歷系統MedRec,就是使用區塊鏈技術來促進數據共享,同時,它也能提供認證和保密服務。
企業管理
作為微軟Azure應用的企業客戶,他們可以利用區塊鏈即服務(BaaS),這將使企業能夠在安全的託管環境中訪問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應用。另據媒體報道,Google也在開發一個專有的區塊鏈項目,用它來支持其基於雲的業務。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開發一個分布式記帳項目,第三方將能夠使用項目來存儲谷歌雲服務的相關數據。
醫學數據
將病人記錄數字化的醫療中心不會在多個設備之間存儲數據,通常都是將數據統一保存在集中的伺服器上,而這就成了黑客的主要攻擊目標,英國國家醫療中心NHS醫院遭受的Wannacry攻擊就證明了這一點。但除此這外,即使忽略了安全風險,仍然存在碎片化的問題。目前,在全球不同城市的醫院,有50多種不同的電子醫療記錄系統(eHR)在運轉,通常在同一個城市中也會存在數十種不同的醫療應用系統。這些相互獨立的系統不能執行互操作調取,病人在各個醫院的數據最終只能分散在不同的數據存儲中心。
在病人生死攸關情形下,可靠醫療數據的對比缺乏和緩慢的運行效率將會是致命的,EssenTIa公司的應用框架通過使用基於區塊鏈的系統來解決所有這些問題,該系統將會存儲病人臨床相關的所有數據,無論地理邊界如何,都可以立即訪問獲取到這些數據。在該系統中,患者的病歷隱私也能得到保護,只有經過醫學授權的人才可以在特定時間段進行訪問。
音樂製作
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它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間商或中間人,音樂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個行業中,如果藝術家的效率低下就會直接導致他們獲得的報酬很低。此時,一些基於區塊鏈的項目就涌現出來,致力為音樂創作者尋求更公平的交易和商業環境,像前槍炮玫瑰樂隊鼓手馬特·索倫擔任總監的Artbit公司。
碳補償
作為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中國的環境改變是巨大的。2017年3月,IBM與能源區塊鏈實驗室(Energy-Blockchain Labs)聯合推出了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項目,用它來對中國的碳資產進行發現,這不僅為跟蹤碳排放創建了一個可衡量和可審計的系統,也為尋求抵消能源消耗同時激勵綠色工業實踐的公司提供了一個可交易的市場。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被認為是應用區塊鏈獲益較好的案例之一,因為它非常適合於這種貨物從發貨到收貨之間的快遞運送或製造商到商店的整個過程。IBM和沃爾瑪聯手在中國發起了區塊鏈食品安全聯盟,該項目還與京東公司共同合作運行,目的旨在改善食品的運送跟蹤和安全性保障,從而更容易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回溯。
事實證明,中國是區塊鏈項目的成熟試驗基地,另外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農產品(5.180, -0.25, -4.60%)區塊鏈的所在地。世界知名食品貿易商路易·德雷福斯公司(Louis Dreyfus Co)與荷蘭和法國銀行合作建立了一個區塊鏈技術項目,利用該項目技術,在向中國出售大豆的過程中,交易結算比傳統方法更快。
鑽石行業
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公司德比爾斯集團(De Beers Group)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公司並已開始運營,其目的在於 「為平台上注冊的每一顆鑽石建立一個數字記錄」。考慮到人們對鑽石的來源、原產地道德標准,以及鑽石質量的風險,區塊鏈技術自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每一個記錄都是不可磨滅的,它將確保每一塊鑽石的自身電子數據和它本身一樣長存。
不動產交易
目前來說,烏克蘭是第一個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財產交易的國家。著名科技網站TechCrunch創始人兼加密貨幣玩家邁克爾·阿林頓就是通過以太坊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遠程來對其基輔的一處房產進行購入轉賣的,這項交易是由專業從事區塊鏈房地產交易的初創公司Propy完成的。
漁業
區塊鏈技術現在正被用來支持可持續漁業的發展。非法捕魚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普遍問題,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對捕獲來源、加工和出售方式的證明。這種「從漁網到餐桌」的供應鏈條允許檢查員確定所捕獲的魚是否來自侵犯人權的地區,或是受經濟制裁影響的國家。
藝術畫作
與鑽石交易類似,藝術品行業依賴於藝術品的出處和真實性,雖然區塊鏈無法鑒定一幅畫是原作還是贗品,但它可以用來證明這幅畫的之前擁有人身份。此外,區塊鏈技術現在也被用作一種藝術品獲取的手段,它能使有形的物品便捷地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交易和交換,而不需從安全的存儲地進行物理轉移。
公共設施
在澳大利亞的弗里曼特爾市,一個致力於分布式能源和水系統管理的項目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太陽能(3.340, -0.06, -1.76%)電池板正被用於陽光充足的地區,以獲取電能,然後用於加熱水和提供電力,所有這些能源轉化和使用信息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數據中。
而在智利,其國家能源委員會已經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作為該國能源使用數據的驗證,一些敏感數據將存儲在區塊鏈中,這種技術應用,算是這個南美國家電力基礎設施現代化和安全運營的一種手段。
同性戀權利(LGBT Rights)
區塊鏈有助於建設 「粉紅經濟」,也有助於LGBT社區在不透露人們身份的情況下爭取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為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歧視犯罪經常出現,尤其是在那些以侵犯人權而臭名昭著的國家,同性戀是違法的,或者至少是不被允許的。
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
巨災債券可能是地震、海嘯和其他自然災害受害者的唯一希望。區塊鏈允許各方之間快速透明的和解,並能確保系統在無人操作下也能正常繼續運行,區塊鏈現在已經成功地用於巨災債券的結算機制中。
旅遊業
夏威夷當地機構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改善經濟,例如開通比特幣和其他貨幣支付手段,方便遊客對當地商品和服務費用的交易。利用這種方式,夏威夷政府希望大力吸引遊客,特別是來自亞洲的遊客,來當地花更多的錢,提升夏威夷的經濟發展。
國土安全
2016年,美國國土安全部( DHS )宣布了一個項目,該項目將利用區塊鏈技術作為安全存儲和捕獲數據傳輸的手段。DHS採用Factom公司的區塊鏈技術,加密存儲安全攝像頭和其他感測器捕獲的數據,這種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大大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目前,該項目仍在進行中。
航海運輸
區塊鏈用於記錄船舶運輸數據的好處不言而喻,目前,一些地方的船運項目已經了採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在海運物流行業中,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國際貿易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繁瑣管理程序更加透明有序。全球最大的海運商之一 Maersk 是利用區塊鏈的先驅,如今,以星國際航運公司 ZIM 也已對區塊鏈技術進行跟進利用。
10. TC-70PD這是一款什麼機型
放心,不是翻新機。
查詢結果
手機品牌 HTC
手機型號 Incredible S (S710e)
IMEI 358000040234534
TAC 35800004
IMEI碼分配機構 英國BA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