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人才檔案管理
1. 為什麼徐明星如此重視區塊鏈人才
徐明星作為區塊鏈行業的老兵,他的眼光十分具有前瞻性,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整個發展歷程,徐明星意識到國內的尖端行業的產品還有不少依賴於引進外國的技術或直接進口。區塊鏈領域作為新興的行業,如果人才也同樣重要,不過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區塊鏈的未來也會像很多傳統行業一樣因為人才問題而被發達國家制約。
2. 區塊鏈發展方向,我想創建一個區塊鏈網站:五路區塊鏈,區塊鏈未來發展如何呢區塊鏈技術人才怎麼尋找
區塊鏈網已經做了專門的文章解析,這個行業非常有前途,人才比較少,只要在高校找。
3. 區塊鏈行業人才市場情況怎麼樣評論工資 用戶需求
區塊鏈行業人才市場情況怎麼樣?評論工資用戶需求,現在區塊鏈行業人才的市市場應該不是很缺人,工資待遇也不是很高,用戶
4. 全球區塊鏈人才有多缺
區塊鏈自誕生以來,一直處在爭議的漩渦中,但這並不妨礙區塊鏈的市場熱度,最近3年全球區塊鏈人才已增長近19倍。盡管增幅明顯,但領英數據顯示,全球區塊鏈人才總量仍然比較少,僅相當於領英平台全球AI人才數量的2%左右,具備「區塊鏈思維」和「應用開發經驗」的人才更是極度匱乏。
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區塊鏈是一個由技術社區驅動、仍處於早期快速發展階段的新興技術模式,目前尚不完備。區塊鏈開發更需要具備去中心化思維、實際應用開發經驗以及快速的學習能力。用通俗的話來講,區塊鏈開發需要的是『軟技能』,AI需要的是『硬實力』。」
「當前具備區塊鏈思維和應用開發經驗的人才非常稀缺。」王迪認為,「意圖發力區塊鏈概念、掘金商業機會的企業,既需要這樣的人才作為項目領軍人物,也需要建立更長期的戰略目標來培養和儲備更多年輕的技術人才,這樣才能在行業迎來真正的風口時抓住機會。另外,也可以與美國、英國和印度等國家開展人才和技術合作,這些國傢具備區塊鏈開發經驗的人才比國內更多一些。」
2017年年底,德勤發布的一份基於全球軟體協作平台GitHub上區塊鏈技術和項目的分析顯示,目前Github上共有86034個區塊鏈項目,但僅有8%的項目有人維護,5%的項目存活下來,項目平均壽命僅1.22年。
火了就什麼都缺。
5. 區塊鏈人才供給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嗎
據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與區塊鏈相關的崗位招聘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2017年11月成為第一個明顯的爆發點;2018年1-2月,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已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發布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公司數量同比增長4.6倍。
不平衡的供需比也拉高了區塊鏈人才的平均薪資。數據顯示,2017年11月之前,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為2.32萬元。2017年11月之後,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達到2.58萬元。其中,平均月薪在2萬至3萬元區間的區塊鏈人才佔比最高,達到41.7%;平均月薪在1萬至兩萬元的區塊鏈人才佔比達30.9%;僅有4.4%的區塊鏈人才平均月薪低於萬元,也就是說,超過9成的區塊鏈人才的薪資都是「萬元戶」。
6. 區塊鏈搶人大戰了嗎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說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湧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布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游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
7. 什麼是區塊鏈+人力資源
區塊鏈+人力資源指的是在人力資源應用領域引入區塊鏈技術解決當前存在的人力資源問題。
人力資源當前存在什麼問題呢?從外部來講包括候選人的信息真偽辨別,從內部來講包括人員成長記錄缺乏等,而區塊鏈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構建在其之上的數據具有「信任「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更加可靠。
這個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從理論到實踐還需要時間,就像比特幣火起來是依靠大量的挖礦者去參與,同樣區塊鏈+人力資源要構建起來則需要人力資源機構(前程,智聯等)和用人單位的廣泛參與,否則就只能是噱頭大於實用。
8. 區塊鏈公司最需要的是什麼人才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公眾賬本,注意這里的「公眾賬本」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每個節點各自維護自己的賬本數據,而所謂的公共賬本就是各自賬本上保持一致,而保持一致的部分就是公眾賬本。
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區塊鏈公司更需要的肯定是一個偏技術更多一點的人才,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另外公司的長期運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從小的方向上來說,區塊鏈對於大眾來說都還很不熟悉,更多的時候需要更多地是宣傳和推廣。
9. 區塊鏈人才有多貴
21世紀什麼最貴?可能是區塊鏈人才。
從上海某211大學碩士畢業的張岩(化名)今年暑期開始在一家區塊鏈公司實習,主要負責行業信息的收集,實習期間工資為8000元,轉正以後月薪將達到22000元。
張岩的起薪已經遠高於應屆畢業生首次就業的工資水平。根據上海市人社局的統計,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793元,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8001元。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行業人才緊缺度高,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少,供需失衡導致人才溢價較高,預計兩到三年後,待到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全面開花時,市場的供求關系會進入一個穩定階段。
區塊鏈人才有多貴?
「我們招人一直都不順利,一個季度可能能進來5-8個人,只能達到我們預期的20%。」雲象區塊鏈創始人鄧旭一直希望將團隊迅速擴充到擁有100人的技術人員的隊伍,但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某公司招聘信息
高薪找不到人的尷尬局面如何破?
「我理想中的區塊鏈人才主要有兩個標准,一是有計算機基礎,二是有演算法基礎。」鄧旭說。
據算力智庫創始人燕麗介紹,區塊鏈的人才分三種類型:
一是做內容研究方面,這類人才原來大多從事財經資訊類、傳統研究類等工作,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培訓適應就可以上手崗位;
二是產品的技術開發類,這一塊需要成熟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如研究底層數據開發、數據存儲等方面,他們需要在區塊鏈的場景中重新分配自身的工作領域,經過兩到三個月可以適應崗位需求;
三是產品需求的提煉師,這是最難找的人才,他們既需要懂區塊鏈的業務邏輯、挖掘痛點,又需要懂技術,能夠將客戶的需求與技術開發人員的能力溝通串聯。
億歐智庫分析師尚鞅也向中新經緯指出,區塊鏈本質是分布式的加密資料庫,核心思路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是從比特幣演變而來的,此前高校里幾乎沒有開設相關課程,所以今天的區塊鏈技術從業人員大多是自學,客觀上凡是計算機專業背景的都有條件能學會。但是技術不是關鍵,關鍵是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只有當某個場景下,將數據進行分布式存儲能夠具備不可替代性和為企業帶來顯著效益的提升,才算是好的應用場景,所以鏈上的應用目前仍屬於探索階段。
「應用型人才太少了,」尚鞅說,任何新技術的應用轉化都需要一個過程,而目前很多技術人員不懂產品。
鄧旭分析當前造成區塊鏈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方面,區塊鏈普及速度快,而技術人員數量較少,造成了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區塊鏈實際上是綜合性技術,囊括了計算機語言、演算法、通信、密碼學等四大塊,目前高校培養的人才一般只具備一兩方面的知識儲備。此外,隨著去年ico的火熱,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區塊鏈公司,進一步加劇了區塊鏈供需失衡的局面。
隨著區塊鏈概念的大火,一些高校開始開設課程,培訓機構也紛紛入場分羹。燕麗建議,偏理工科的頂尖高校可以繼續發揮優勢,培養區塊鏈技術應用人才;而在業務方面上,仍然主要依靠傳統行業轉型過來的人才進行填補;社會組織、研究中心等機構可以組織區塊鏈行業人才的職業培訓,但好的職業培訓必須要持續兩到三個月,而非兩三天的「速成」培訓。
不過,鄧旭指出,現階段培訓只能為行業補充一些中低端的技術人才,但解決不了高端人才的問題。尚鞅也指出,開設了相關課程的大學也面臨難以留住師資的問題。「一方面容易被企業挖走,另一方面,真正懂技術和應用的人大多選擇自己開公司,或者去炒幣了。」
「區塊鏈技術是一門離錢最近的技術,因此很多人沉不下心來做技術,而且技術很復雜,又比較枯燥。」鄧旭說。
內容來源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