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和區塊鏈管理
㈠ 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管理的區別和共同點是什麼
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管理的區別為:
(1)物流和承運的類型不同。在傳統的供應鏈形式下,物流是對不同地理位置的顧客進行基於傳統形式的大批量運作或批量式的空間移動,貨物的追蹤是完全通過集裝箱、托盤或其他包裝單元來進行,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可見性是有限的。在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由於藉助於各種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使得客戶在任一給定時間都可以沿著供應鏈追蹤貨物的下落。
(2)顧客的類型不同。在傳統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服務的對象是既定的,供應鏈服務提供商能夠明確掌握顧客的類型以及其所要求的服務和產品。隨著電子商務的到來,要求快捷、高速、劃分細致的物流和商流方式,顧客是未知實體,他們根據自己的願望、季節需求、價格以及便利性,進行產品訂購。
(3)供應鏈運作的模式不同。傳統供應鏈是一種典型的推式經營,製造商為了克服商品轉移空間和時間上的障礙,利用物流將商品送達到市場或顧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動式的。在電子商務供應鏈中,商品生產、分銷以及倉儲、配送等活動都是根據顧客的訂單進行,商流、物流、資金流都是圍繞市場展開的,物流為商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電子商務供應鏈是拉式的。
(4)庫存、訂單流不同。在傳統供應鏈運作模式下,庫存和訂單流是單向的,買賣雙方沒有互動和溝通的過程。在電子商務供應鏈條件下,客戶可以定製訂單和庫存,其流程是雙向互動的,作為客戶可以定製和監控、甚至修改其庫存和訂單,而作為製造商、分銷商同樣也可以隨時根據顧客的需要及時調整庫存和訂單,以使供應鏈運作實現績效最大化。
(5)物流的目的地不一樣。在傳統供應鏈中,由於不能及時掌握商品流動過程中的信息,尤其是分散化顧客的信息,加上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物流只能實現集中批量化的運輸和無差異性服務,運輸的目的地是集中的。而電子商務供應鏈完全是根據個性化顧客的要求來組織商品的流動,這種物流不僅要通過集運來實現運輸成本的最低化,同時也需要藉助差異化的配送來實現高服務,其目的地是分散化的。
共同點為:
(1)共同的外部環境。
(2)都需要調整供應商與批發商的關系。
(3)共同的威脅。
(4)共同的目標。
(5)共同的戰略。
㈡ 供應鏈和區塊鏈有什麼區別
供應鏈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
最核心的解析:
一.透明性,二.開放性,三.信息不可篡改,四.去中心化,
五、詳細的解析。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1、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2、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㈢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
從兩者的概念上談談區別吧。順便談談什麼是「供應鏈活動」。
所謂「供應鏈」是指從原材料采購、產品製造,到產品銷售、產品交付所形成的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等組成的企業網路。
所謂「供應鏈活動」是指原材料采購,到半成品加工、產品製造、產品交付等業務活動;
所謂「供應鏈管理」是指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將供應鏈上業務夥伴的業務流程相互集成,通過對供應鏈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優化和控制,有效的管理從原材料采購、產品製造、產品銷售,到交付給最終用戶的全過程,從而在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同時,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提高供應鏈企業的效益,增強供應鏈企業的競爭力。
簡要來講,供應鏈是為圍繞產品及服務所形成的企業網路,而供應鏈管理則是對這個企業網路的管理。即供應鏈管理將企業管理的范疇外延,強調的是對整個供應鏈資源和活動的優化與管理,而不僅僅是對企業內部資源和活動的管理。
㈣ 簡要敘述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第一章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基礎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一、 供應鏈的概念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二、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伊文斯(Evens)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管理模式」。
菲利浦(Phillip)則認為供應鏈管理不是供應商管理的別稱,而是一種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業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
表1 幾種典型的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Monczka, Trent 和Handfiel(1998) 供應鏈管理(SCM)要求傳統上分離的職能物料匯報到一個負責的經
理人員協調整個物流過程,並且還要求與橫貫整個流程各個層次上的
供應商形成夥伴關系。SCM是這樣一個概念,「它的主要目標是以系
統的觀點,對多個職能和多層供應商進行整合和管理外購、業務流程
和物料控制。
La Londe和 Masters (1994) 供應鏈戰略包括:「……供應鏈上的兩個或更多企業進入一個長期協
定,……信任和承諾發展成夥伴關系,……需求和銷售信息共享的物
流活動的整合,……提升對物流過程運動軌跡控制的潛力。」
Stevens(1989) 「管理供應鏈的目標是使來自供應商的物流與滿足客戶需求協同運作,
以協調高客戶服務水平和低庫存、低成本的相互沖突的目標。」
Houlihan(1988) 供應鏈管理和傳統物料製造控制的區別:1)供應鏈被看成是一個統
一的過程。鏈上的各個環節不能分割成諸如製造、采購、分銷、銷售
等職能部門。2)供應鏈管理強調戰略決策。「供應」是鏈上每一個職
能的共同目標並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因為它影響整個鏈的成本及市
場份額。3)供應鏈管理強調以不同的觀點看待庫存,將其看成新的
平衡機制。4)一種新系統方法——整合而不是介面連接。
Cooper et al (1997)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管理從供應商到最終客戶的整個渠道的總體
流程的集成哲學。」
Mentzer et al (2001) 供應鏈管理是對傳統的企業內部各業務部門間及企業之間的職能從整
個供應鏈進行系統的、戰略性的協調,目的是提高供應鏈及每個企業
的長期績效。
四、供應鏈管理涉及的內容
• 戰略性供應商和用戶合作夥伴關系管理
• 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
• 供應鏈的設計(全球節點企業、資源、設備等的評價、選擇和定位)
• 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
•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跟蹤和控制
• 基於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運輸、庫存、包裝等)管理
• 企業間資金流管理(匯率、成本等問題)
• 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等
㈤ 區塊鏈+供應鏈管理_區塊鏈供應鏈管理農業未來發展前景
區塊鏈: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點:
區塊鏈的概念於 2008 年在中本聰的論文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技術方案),它並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區塊‛鏈,顧名思義,是因為區塊鏈存儲數據的結構是由網路上一個個‚存儲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路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數據。隨著時間推移,這條鏈會不斷增長。
區塊鏈特徵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點:
去中心化:由於區塊鏈是靠各個節點共同實現系統的維護和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基於分布式存儲數據,而沒有某個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個節點受到攻擊和篡改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健康運作。
去信任化: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雙方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無需互相信任的基礎。由於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都可以扮演‚監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擔心欺詐的問題。
可擴展:區塊鏈是一種底層開源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各類擴展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應用。
匿名化:數據交換的雙方可以是匿名的,網路中的節點無需知道彼此的身份和個人信息即可進行數據交換。
安全可靠:由於任意節點之間的活動均受到全網的監督,並且資料庫採用分布式存儲,對於黑客來說,第一無法偽裝和進行欺詐活動,第二無法僅靠攻克某個節點而控制網路。
供應鏈管理
指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
的所有過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包含在內。
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
一個虛擬企業同盟,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同盟的內部管理就
是供應鏈管理。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
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
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供應鏈管理的七項原則: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
況,設計企業的後勤網路;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
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
效考核准則等。
盡管大多數人都忽視了農業領域的存在,但這一行業的確為我們的社會提供了基本所需。對於年輕人來說,探索農業世界並不具備吸引力,主要原因是農業運作流程缺乏技術含量。另外,農業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商業領域,需要更多的透明性和更完善的行業標准。
而區塊鏈技術則能夠改變現狀。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更加青睞於「干凈的」食物,但生產者對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卻無從下手。用分布式賬簿替代目前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帶來更高的透明度,並且鼓勵消費者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購買食物及產品。
從技術角度看,農業領域通過使用區塊鏈能實現智能供應鏈管理。但整個農業的管理流程需要一個技術大檢查。目前,農業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或是由特定的軟體執行,或是由服務商執行,但這兩種方案收費昂貴,而且有時候還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近期AgriDigital(基於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農業供應鏈管理平台)CEO艾瑪•韋斯頓(Emma Weston)詳細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農業領域中的缺陷。分布式賬簿中交易和信息的不可更改性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將產品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則是最正確的選擇,農民、零售商和消費者都能從中獲益。
消費者越來越關心食物是否『干凈』,是否有機,但生產者和加工商通常無法跟蹤及驗證產品從農場到餐桌涉及的一系列准確數據。而區塊鏈能幫上大忙。目前,加工商並沒有一個簡單、精確及有效的方法來跟蹤奴工、原材料污染和商品原產地問題。與此同時,消費者卻更願意為列出上述詳細信息的有機食品買單。迄今為止,我們知道問題的根源在於認證和監管,而這兩類服務成本很高,很難執行,也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
農業領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胡亂定價和交易手續費過高。一旦供應商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消費者也就不願意接受最終的結果。供應鏈管理成本大大削減了農民的利益,也給農業發展添了不少亂。
未來農業領域中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仍是個謎。不過具體的用例很多,包括土地登記、大數據監控,甚至是智能合約的應用。未來十年內,區塊鏈在農業領域的用例數不勝數,發展前景大好。
㈥ 什麼是供應鏈技術與區塊鏈有何種關聯
供應鏈技術金窩窩分析是一個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料到製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各級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用戶連為一體的功能性網鏈結構。
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商品的工序、工廠加工、經銷、分銷,最後再到消費者購買的全程所有信息都記錄在區塊鏈上,保證了商品不會被摻假或替換,貫穿了整個商品的生命周期
㈦ 區塊鏈怎麼跟供應鏈結合
區塊鏈與物流供應鏈應用現在都是落地狀態的,區塊鏈+模式挺熱門的,長沙信產園自己就搭建了一個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項目,就是面向企業徵集上鏈的,要打造區塊鏈產業聯盟的。
㈧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具體有哪幾方面
供應鏈管理,指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包含在內。
管理實施:
1.分析市場競爭環境,識別市場機會,
2.分析顧客價值,
3.確定競爭戰略,
4.分析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評估、選擇合作夥伴。
(8)供應鏈管理和區塊鏈管理擴展閱讀
供應鏈管理把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對成本有影響的各個成員單位都考慮在內了,包括從原材料供應商、製造商到倉庫再經過配送中心到渠道商。
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一個虛擬企業同盟,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同盟的內部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
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㈨ 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管理的區別那個發展空間大
剛接觸了一下供應商的管理,總的來說供應商是供應鏈中的一環,供應鏈是指從計劃到采購到供應商管理到物流配送到驗收再到倉儲的一系列管理單元的匯總。我覺得你所指的發展空間,應該是指管理空間。要想搞好一系列管理,就必須掌握每個環節的管理技能、思想、程序,才能做到系統化和優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具備綜合優秀的管理基本功,方可勝任。期間可學習的空間很大,每一環節都有很不錯的管理思想。從提升個人管理素養方面來看,從基礎管理做起,向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方向發展,是一跳不錯的發展途徑。 值得探討。
㈩ 區塊鏈和供應鏈有什麼區別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處理,供應鏈是企業維持正常運轉對內外的供應關系,區塊鏈在供應鏈應用會起到顛覆的變化。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供應鏈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
管理方法
常見的供應鏈管理的方法包括快速反應(QR)和有效客戶反應(ECR)。
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 (QR)是指物流企業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買方市場,不是儲備了「產品」,而是准備了各種「要素」,在用戶提出要求時,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時「組裝」,提供所需服務或產品。QR是美國紡織服裝業發展起來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區域鏈,網路-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