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什麼時候提出

區塊鏈什麼時候提出

發布時間: 2021-12-23 07:10:11

『壹』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帶有數據「散列驗證」功能的資料庫。區塊,就是數據塊,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組合成一種鏈式結構,並利用密碼學演算法,以分布式記賬的方式,集體維護資料庫的可靠性。所有數據塊按時間順序相連,從而形成區塊鏈。
區塊鏈系統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 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基礎數據和基本演算法;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於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於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1)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8]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2)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3)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徵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並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4)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其實個人可以簡單理解,其實就是一個金融資料庫。

『貳』 中央為啥提出區塊鏈

1. 區塊鏈是全球性爭奪技術。2. 區塊鏈對整個技術和產業領域都會發揮重要作用。3. 中國有很好的基礎,區塊鏈技術未來會全面融入經濟社會。所以現在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區塊鏈,長沙高新區發起了一個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項目,是面向企業用戶來上鏈的,打造產業鏈聯盟,各企業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叄』 區塊鏈技術誕生哪一年

區塊鏈技術的設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為了確保時間戳文件不被追溯及篡改,當時的兩位科學家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推出了一種實用計算的解決方案。
該系統使用區塊加密鏈來儲存時間戳文件,並在1992年,梅克爾樹(Merkle trees)也被納入該系統,這種將多個文檔歸到一個區塊的新技術,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惜的是,該項技術後來無人問津,慢慢被棄用。該專利也在2004年失效,也就是比特幣誕生的四年前。

『肆』 區塊鏈是誰發明的跟比特幣有啥關系

密碼學會成員中本聰結合前人經驗,發明區塊鏈。
比特幣的一個技術叫區塊鏈,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元素鏈。
@區塊鏈神吐槽

『伍』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呢

先有比特幣還是先有區塊鏈?
比特幣剛誕生的時候,並沒有「區塊鏈」這個概念,人們用bitcoin(小寫b)表示比特幣,用Bitcoin(大寫B)表示其底層技術,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區塊鏈技術。
2015年,經濟學人發布了封面文章《重塑世界的區塊鏈技術》後,區塊鏈技術在全球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狂潮,世界各大金融機構、銀行爭相研究區塊鏈技術,僅2016年就有數十億美元投資到區塊鏈相關企業當中。
2017年9月,中國政府網(www.gov.cn)發表文章《我國區塊鏈產業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公開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並向13億中國人民普及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在金融、保險、零售、公證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開始加速落地。

『陸』 騰訊的區塊鏈團隊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一場轟轟烈烈的「區塊鏈運動」,如浪潮般席捲而來,裹挾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圍繞著區塊鏈的爭論從去年到今年始終沒有停歇,究竟區塊鏈是如其倡導者陳偉星所言——是「人類的春天」,是「全球經濟崩盤的解葯」,還是如其質疑者朱嘯虎所說是「區塊鏈是偽風口,除了炒幣沒剩什麼」。

我們認為這個行業需要標准,不然大家談區塊鏈談半天,聊的概念都不一樣,甚至有些企業號稱自己做區塊鏈,就只是拿著資料庫改。有了可信區塊鏈這個權威標准以後,就可以把明顯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篩掉,讓真正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獲得背書。

CE:面對區塊鏈領域人才稀缺的問題,騰訊是怎麼解決的?

蔡弋戈:我們的技術人才基本都是騰訊內部轉化過來的,區塊鏈這個行業本來就很新,沒有幾個人做過區塊鏈。就像當年移動網路的到來一樣,你要招做安卓、IOS開發的很難,我們都是自己培養。

『柒』 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科學研究所創始人梅蘭妮·斯萬,在她的《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這本書中,根據區塊鏈的應用發展狀況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2.0和3.0。
 
一、區塊鏈1.0 加密貨幣時代(2008-2013)
 
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在2009年1月,第一個區塊鏈問世。在這個階段,人們更多關注的加密貨幣的交易,區塊鏈僅僅作為底層技術,充當「公共帳薄」的作用。
 
二、區塊鏈2.0 智能合約時代(2014-2017)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人們主要關注平台的應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上傳和執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完畢後會自動獲得獎勵。由於這個交易過程不需要任何中介,因此人們的隱私得到了極大的保護。
 
三、區塊鏈3.0 大規模應用時代(2018-)
 
這個階段,人們開始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據網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擴大到藝術、法律、房地產、醫院、人力資源等領域。

『捌』 區塊鏈什麼時間做的什麼程度達的什麼標准

『玖』 區塊鏈思想是誰提出來的

中本聰(英語:Satoshi Nakamoto),自稱日裔美國人,日本媒體常譯為中本哲史,此人是比特幣協議及其相關軟體Bitcoin-Qt的創造者,但真實身份未知。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體,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中本聰據信持有約一百萬個比特幣。

『拾』 區塊鏈產生和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1)技術層面。07年起分布式計算影響到技術開發人員,因此虛擬貨幣領域出現分布式自治的比特幣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2)硬體層面。PC伺服器的普及和計算能力的指數式增長。

(3)商業層面。區塊鏈具備的去中心、去信任、偽造極難的三大特徵恰好解決了股票交易、銀行結算等金融領域降低雙方信任成本、加快交易速度的需要。

(4)政治層面。區塊鏈有一定的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區塊鏈匿名不可追蹤的性質使其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08年底提出】

推薦你看這本書~有提到區塊鏈

熱點內容
元宇宙美瞳 發布:2025-08-21 02:22:21 瀏覽:799
區塊鏈項目包裝策劃怎麼做 發布:2025-08-21 02:14:04 瀏覽:271
區塊鏈歐盟 發布:2025-08-21 01:57:22 瀏覽:96
v神持有eth多少 發布:2025-08-21 01:52:10 瀏覽:990
比特幣怎麼贈給 發布:2025-08-21 01:51:38 瀏覽:454
eth鏈開盤項目 發布:2025-08-21 01:39:37 瀏覽:508
元宇宙商業雛形 發布:2025-08-21 01:19:52 瀏覽:175
區塊鏈商城app開發 發布:2025-08-21 01:05:33 瀏覽:479
微信錢包鎖冷 發布:2025-08-21 00:26:44 瀏覽:740
元宇宙需不需要建模做基礎 發布:2025-08-21 00:20:47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