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中間件區塊鏈

中間件區塊鏈

發布時間: 2021-12-26 09:55:42

區塊鏈能解決痛點的「中間件」嗎

說到區塊鏈,很多人會想到比特幣,甚至將區塊鏈與比特幣混淆。事實上,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實踐應用。區塊鏈可以應用的領域還很多。

中國證監會信息中心主任張野認為,區塊鏈是以帶有加密、信任、點對點、難篡改等為標簽的「中間件」,聯結起了互聯網和實際中的應用場景,很好地補充了目前互聯網的一些不足,這可能讓某些產業產生原來沒有的效果,但是區塊鏈並不適用所有場景。

新事物的誕生往往充滿討論。有人認為,目前對區塊鏈的應用,只是無窮可能性中的冰山一角;也有人認為,未來區塊鏈的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其應用領域也許沒有想像那麼廣闊。

Ⅱ apn幣的前景怎麼樣

前景大好。

Apron Networ是採用波卡技術構建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服務平台,通過去中心化服務市場鏈接服務提供商和服務使用者,Apron目標是讓基礎設施軟體服務的交易在去中心化服務市場上變得簡單、高效和可靠。

項目對標的是服務全球的AWS Marketplace、Aliyun Market、Aruze Market。

Apron提供的是平台,建設的是生態。

當前以區塊鏈上的基礎設施服務為切入點,通過Apron Networ來為不同的公鏈生態提供去中心化的節點服務,通過更多的節點服務提供者接入,可以為Defi、dApp等開發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去中心化節點服務。目前已經採用Apron Networ原型為Heco、BSC提供節點服務。

2020年11月11日,以太坊基礎設施infura因故障導致服務中斷,作為以太坊開發者最普遍的API選項,infura短暫的故障導致大量交易所及錢包等應用收到波及。

幣安、Upbit、Bithumb等多個交易平台一度暫停了ETH以及ERC20代幣充提服務,月活超百萬的以太坊輕錢包MetaMask也出現了余額顯示異常、數據延遲等狀況。infura的單點故障對整個以太坊生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

技術特點:

1、跨鏈協作。

Apron這里的跨鏈,和波卡實際意義上的跨鏈還是有一些區別,Apron更多的是支持不同的服務提供商在提供同類功能的情況下進行協作,可以避免節點因負荷過重,導致崩潰的問題。前段時間,MASK的ITO就是因為節點服務崩潰而推遲了一天。

2、可擴展性。

Apron既然可以匯集屬於Web3.0時代的區塊鏈中間件基礎設施,自然也可以將現有的Web2.0的中間件基礎設施,比如人臉識別、網路存儲、及時通信等服務接入進來。並通過Apron讓這些Web2.0的基礎設施去中心化,讓每個人不再被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服務平台裹挾。

3、網路效應。

當Apron上有足夠多的中間件基礎設施服務商,新的中間件項目自然也會被吸引,並加入到Apron中。

Ⅲ 區塊鏈我不是很了解啊,濱合雲智的分布式存儲技術到底是怎麼樣,有什麼技術優勢

  1. 攻克區塊鏈關鍵核心技術

濱合雲智集團發揮強大的長跑能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斷開發新的技術和產品,集中攻克分布式存儲、加密演算法、P2P通信以及共識機制等區塊鏈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區塊鏈的前沿發展。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濱合雲智集團已經形成了資料庫、中間件、安全產品到應用系統一體化的業務鏈條,覆蓋政務、知識產權、金融等國民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

2.構建良性的項目研發體系

濱合雲智集團基於技術研發經費持續投入,已形成了良性的項目研發體系,可以快速投入生產環境使用,領先於傳統高新技術及互聯網企業。其分布式存儲核心技術具備領先分布式融合架構,在加密機制和數據交換垂直領域發揮「專、高、精」精神,有效解決數據存儲安全、海量數據交換等問題,實現敏感隱私數據不出庫,並融合AI、LOT等信息技術,有效降低數據提供方與需求方的協作成本。

3.建設公平透明網路,高效低成本交換數據

濱合雲智集團通過結合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技術及libp2p技術建設自有分布式存儲服務平台,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和鏈下P2P網路搭建跨機構的可信數據交換環境,實現敏感隱私數據不出庫,降低數據提供方與需求方的協作成本,同時對數據共享進行細粒度的許可權控制,並保證後期可追溯確權,符合真實生產環境的安全性訴求。

4.構建三環加密機制

濱合雲智集團採用非對稱加密機制,完成硬體、軟體、人員、策略和規程的公鑰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基於公鑰密碼體制的密鑰和證書的產生、管理、存儲、分發和撤銷等功能。第一,公鑰私鑰一一對應,構成區塊鏈項目的賬戶體系;第二,再加密機制,有助於高效、安全的授權、提權和使用數據,並促進數據使用的公平性,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加密服務商、保險公司,甚至開源的代碼服務。第三,重加密機制,在原有的常用加密手段上對用戶的隱私實現明文保密、公鑰保密、防非法公鑰替換、防合法公鑰替換、別名無關性等。三環加密演算法改變數據的存儲方式、安全性和權力主體,打破數據原有邊界和數據孤島現象,不同類型的數據實現統一整合。

Ⅳ 區塊鏈遇到的瓶頸是什麼具體內容是什麼

區塊鏈技術人人知道,但區塊鏈的問題也層出不窮。
比如,一般企業缺乏大型企業生態基礎設施,缺少成熟的應用,缺少開發者和存在不成熟的中間件和工具,而在區塊鏈所建立的網路系統中,每一個區塊所能承載的數據信息都是真實、安全的,因此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需要對參與者的專業知識水平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中小企業憑借自身單薄的技術團隊發展區塊鏈技術自然不易。
未來的金窩窩將繼續挖掘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領域運用的價值,發揮大數據服務的優勢,讓用戶行為增值,讓中小企業的發展破冰,構建真實、高效、安全、誠信的互聯網命運共同體。

Ⅳ 區塊鏈究竟將會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改變生活

區塊鏈除了在金融行業應用,還在其他領域應用。在法律、零售、物聯、醫療等領域,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不再依靠第三方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整個行業
的運行效率和整體水平。極高的生產力會將這個社會上的所有的人和機器連接到一個全球性的網路中,人類向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的時代加速邁進,也許到了21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走向沒落,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協同共享模式將取之代之,成為主導經濟生活的新模式。

區塊鏈是這種新型協同共享模式的最佳技術手段。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以去中心化的形式配置全球資源,使區塊鏈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理想技術框架。區塊鏈的運營邏輯在於能夠優化點對點資源、全球協作和在社會中培養並鼓勵創造社會資本的敏感程度。建立區塊鏈的各類平台能夠最大限度地鼓勵協作型文化,這與原始共有模式相得益彰,將使其成為21世紀決定性的經濟模式。

Ⅵ 平安壹賬鏈有什麼特點嗎在區塊鏈應用上

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區塊鏈解決方案——壹賬鏈。據介紹,該解決方案有三大優勢技術,在FiMAX底層框架上,Sparrow隱私中間件為數據隱私安全提供保證,Core高性能底層提高吞吐量,Concord一鍵部署和管理平台優化用戶體驗。

眾所皆知,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應用還存在不少的技術阻礙,比如吞吐量、擴展性、共識機制、隱私性及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其中,針對吞吐量、隱私性、可管理性三個問題,壹賬鏈BaaS平台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措施。

壹賬鏈可以分為兩層,底層架構與API,再向上承接業務場景。據雷鋒網了解,壹賬鏈的底層框架最初是受到Hyperledger Fabric的啟發。金融壹賬通科技中心區塊鏈產品總監陸一帆此前是Fabric聯合創始人,他告訴雷鋒網,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他發現Fabric並不適合應用於生產環境,他與社區的發展理念逐漸出現分歧。

「Fabric的優點在於數據同步傳輸,壹賬鏈也借鑒了這一點,但是它不夠重視隱私問題。而且,我認為在實踐中共享數據幾乎不可能實現,那麼智能合約的作用也很有限。」

所以,在借鑒 Fabric的基礎上,他們貼合實際金融行業對底層框架進行了改造,並取名為FiMAX。「Core或許還和它(Fabric)有些血緣關系,但Sparrow和Concord是全新的。「

據他介紹,FiMAX Sparrow隱私中間件主要有三個特點:可授權加解密、零知識檢測庫、匿蹤查詢。

「關於可授權加解密,其實它涉及到現實中最大的問題——數據共享。因為數據是有商業價值的,沒有機構願意共享數據,很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結果,我們在2016年底推出了可授權加解密。數據參與方自己進行數據加密,加密之後可以在任何時間段決定誰能解讀這個數據,數據全部是密碼。」類似於,手機APP在調用通訊錄、簡訊等許可權時需要向用戶申請。

而匿蹤查詢是指任何鏈上的操作都不會導致鏈上信息以任何方式泄露。

陸一帆還重點提及了零知識檢測庫,或稱為零知識證明技術,即交易參與方可以在無法對密文解密的前提下,對第三方交易密文進行交易合規性檢測。據稱,它可以針對不同場景提供多套零知識檢測技術。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其隱私保護效果,發布會現場擺放了一個巨大的電子屏進行demo演示。在進行一筆資產交易時,只有交易相關方才能看到具體的賬戶信息及轉賬份額。若是不同機構間的交易,也無法得知對方機構的賬戶信息。

FiMAX Core的關鍵效果在於提高吞吐量。據了解,壹賬鏈採用了自主產權的GCCA國密加速技術,可以使國密效能在X86的環境下提升近百倍,也更優於密碼機方案。而傳統採用HSM加密機等硬體模塊方案。據稱,只需使用 2.1Ghz 的 8 核 CPU 就可支持 5000+ 筆每秒的交易吞吐量,提高硬體配置可達單鏈輸完級別吞吐量且不受密碼運算影響。

節點准入、統一集中配置管理是高效網路空間管理的核心。而「應用部署難、管理難」兩大難題也成為掣肘區塊鏈發展的關鍵點。「在推動行業應用區塊鏈的過程中,隨著商用價值的提高,廠商也越來越看重看重用戶體驗,其中包括節點部署、管理和監控等」,金融壹賬通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黃宇翔表示。

FiMAX Concord提供了操作方便、簡潔的界面。一鍵部署、初始化管理頁面等工具降低管理節點的技術門檻,多個關鍵節點的實時監控窗口幫助運維人員准確實時監測網路或節點異常。在網路管理方面,可將網路創建、CA對接等復雜操作簡單化,向網路管理員提供最簡單的操作頁面。

Ⅶ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晚間披露說,深陷濫用個人隱私數據丑聞的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原本計劃推出個人隱私數據存儲服務,並通過區塊鏈技術以加密貨幣的形式出售。個人信息加密貨幣化的概念其實並不新鮮,這個設想的關鍵在於每個人對個人信息的自主權。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大數據時代,個人的數據被認為是黃金般珍貴。個人數據泄漏令人擔憂,但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因為害怕數據被收集而切斷與互聯網的聯系,而現階段有責任保管個人信息的企業、學校、酒店、社交網站等往往擔責不力。專家們認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帶有加密、信任、點對點、難篡改等特徵的「中間件」,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令個人數據掌控權從互聯網公司轉移到用戶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成為可能。通過它,用戶個人數據可以與個人數字身份證相關聯,用戶可以選擇數字身份證是匿名、化名或公開,還可以隨時隨地從任何設備訪問區塊鏈應用平台,控制他們的互聯網個人數據。
舉例來說,某人的身份證號碼在區塊鏈上的信息可能被轉換為一串密文,人臉圖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辦理入住時,僅需通過應用將身份證號碼密文發送給酒店,酒店將信息同區塊鏈應用上的加密數據比對,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實信息,但只要加密數據比對結果相符就可以保證入住。
與此同時,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開發需要大量用戶數據資源,用戶可以將個人數據作為加密貨幣選擇性出售,同時收到一定回報。例如,如果電商需要用戶數據開發一個新應用,用戶可以選擇出售自己的購物歷史數據,但自己的地址賬號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測序領域,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讓傳統基因測序公司出售個人數據的「生財之道」受到挑戰。
近年來,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測序服務備受追捧。以美國「23與我」染色體生物技術公司為例,消費者僅需不到100美元和幾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遺傳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數據基礎上獲得遺傳健康風險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這家企業並不滿足於測序服務收入,還將自己掌握的數百萬份客戶遺傳數據分類打包賣給制葯公司,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數據就高達6000萬美元。不少類似的生物技術公司一邊從消費者獲得服務收入,一邊轉賣消費者的數據「掙雙份錢」。
今年2月,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徹奇創建了「星雲基因」公司,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打破這個格局。該公司計劃以低於1000美元的價格完成全基因組測序,這一費用由客戶承擔,作為回報,客戶在直觀了解自身遺傳信息對應疾病風險的同時,也擁有對測序數據的自主權。遺傳信息將通過區塊鏈技術保障安全,同時加密貨幣化,按照顧客的意願進行存儲出售等交易。
這家公司計劃推出一種「星雲幣」作為交易媒介,顧客可以將自己的遺傳信息兌換為「星雲幣」,也可以用「星雲幣」支付自己的測序費用,制葯公司可以用傳統貨幣購買「星雲幣」來獲得普通人的遺傳信息數據,整個交易買賣過程都通過區塊鏈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徹奇表示,在綜合測序花費、遺傳信息保護、數據管理及基因組大數據處理等多方面因素後,區塊鏈技術讓更多人真正地「擁有」自己的遺傳信息。

Ⅷ 目前國內有哪些區塊鏈技術應用開發平台

所謂區塊鏈技術,簡稱BT(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資料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資料庫記錄。

Ⅸ 所謂「區塊鏈」是什麼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然而,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
近十多年,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相比誕生之初,區塊鏈行業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幾年的區塊鏈市場更像是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經歷了躁動期,也遇到過起起伏伏,然後大浪淘沙,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才發展起來。
在參加Cointelegraph中文的活動時,Avalanche亞洲生態合夥人Wilson表示:「在2018年的時候,區塊鏈生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更多是概念式的。去年開始,區塊鏈行業發生了很大的差異。越來越多靠譜的項目誕生。」
的確,除了最初局限於在數字貨幣領域應用,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不同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發,區塊鏈也已經發現了更多能夠凸顯其價值的應用場景。
增長之勢不減,但仍未實現大規模應用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也展現出其巨大的待開發潛力。
在過去的一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繼續呈增長趨勢,但是速度有所減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3709家區塊鏈企業,並主要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美國佔27%,中國佔24%。
顯而易見,隨著全球各個國家不斷出台向好的區塊鏈政策,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區塊鏈行業泡沫出凈,行業也回歸至理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跑步入場,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拓展業務。
即使目前區塊鏈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從最底層的協議層來說,離成熟和完整的狀態還很早。中間件層可能離成熟也非常遠,而中間件層可能是未來區塊鏈與真實的世界和實體經濟結合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基礎設施。
當這些東西都已經逐漸走向標准化成熟的時候,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區塊鏈走向主流和大爆發的階段。
對於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Helium中國Managing Director高原指出:「現在各種區塊鏈應用的用戶體驗還不是很好,中間件的發展和用戶端的成熟,是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點。最終區塊鏈能夠落地、能夠成為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需要監管層面上的成熟和清晰的狀態。」
然而,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如果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性能不提高,未來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是很難實現的。那麼,大量區塊鏈應用沒有成功落地的原因是什麼呢?Polygon中國區負責人Charlie Hu認為:
一是對開發者不夠友好;
二是擴容性能有限;
三是缺乏互操作性,其核心邏輯就是未來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一條鏈,是多鏈共存的。基於不同的商業應用有不同的鏈存在,跨鏈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互操作性對於不同區塊鏈至關重要?
區塊鏈的「互操性」,是指不同的區塊鏈網路之間能夠輕易實現相互通信,共享信息。互操作主要指應用層互操作、鏈間互操作、鏈下數據互操作。
IOHK首席執行官和Cardano創始人Charles Hoskinson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稱,區塊鏈的互操作性將帶來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輕松遷移。
在區塊鏈行業中,一個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並且運轉高效的區塊鏈是必需品,其地位舉重若輕。雖然以太坊創新的創造出智能合約技術,並構建了包含各式應用的超級生態系統,但它遠遠未能滿足商業需求,至少在以太坊2.0完全推出之前是這樣。
為什麼區塊鏈的互操性如此重要?隨著區塊鏈技術自身的不斷擴張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拓展,不同鏈之間的難以互操作、不同應用之間的難以對接、鏈上鏈下的難以可信交互,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
不同的區塊鏈之間的場景需求可能有所不同,而在這些不同需求下就需要產生大量交互。針對互操作性,Edge & Node 亞洲商務戰略負責人Iris表示:「如果鏈和鏈之間是孤島,就沒有辦法交互,這樣就會大大地影響應用。互操作性跨鏈是有不同層面的,從資產到數據,再到更底層的共識。很多項目已經實現了資產跨鏈,下一步比較難的就是數據跨鏈。」
只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在雷兔科技創始人知縣看來,互操作性不應局限於區塊鏈生態內部,只有打通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互操作性,才能實現用戶基數的最大化。
跨鏈技術是實現互操作性的關鍵。目前,跨鏈技術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和分布式私鑰控制等。
針對交互過程中的數據可信、安全問題,O3Labs 產品VP Tim認為,不同鏈的互操作性可能會有一些挑戰。他補充道:
第一,用戶體驗。產品做出來要面向更多的用戶,不管在企業中、機構中還是消費者,都會考慮到用戶體驗問題。即使在技術方面可以實現,但是也要在體驗方面能夠實現。
第二,安全性。不同鏈上會需要調一些鏈下的數據。不同鏈的方式不一樣,保證數據的准確很重要。因為這會變成一個基礎,如果未來在這個鏈上有很多應用的話,這些數據的准確性和速度等等就必須要很一致。
與傳統互聯網中注重隱私保護一樣,不同鏈之間以及鏈上鏈下交互過程中也要注重隱私保護問題。每一次交互都應避免交互過程中的隱私泄露。Suterusu CTO林煌對此表示,目前,跨鏈方面項目太多,可以看到有很多這方面的產品。然而,考慮支持多鏈的隱私保護的產品是比較少的,Suterusu現在已經做了很多隱私保護方面的工作,接下來會部署在一些鏈上。
區塊鏈的未來——多鏈並存
區塊鏈行業一直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除以太坊之外,還有很多抱有和以太坊一樣願景的區塊鏈涌現,比如EOS、Polkadot、Cosmos、Avalanche、Polygon等。
各個行業的發展競爭和合作是必然的,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創新。
未來,以太坊不會是「一超多強」,勢必會形成多鏈並存的局面。不同的公鏈以及不同的基礎設施會有一些差異化的競爭,最後通過跨鏈技術將這些不同鏈連接在一起。
在被問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時,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兼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CEO何亦凡展望:
3至5年後,特別是操作系統層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技術應該變成一個常規技術。如果開發者連傳統資料庫都不會使用,根本就不用工作了。3至5年後,每一個開發者應該會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基本的應用。

熱點內容
Eth什麼時候超過btc 發布:2025-08-17 23:22:55 瀏覽:726
比特幣同黃金關系 發布:2025-08-17 23:20:06 瀏覽:135
orbitex怎麼買BTC 發布:2025-08-17 23:14:51 瀏覽:937
比特幣掙得錢哪來的 發布:2025-08-17 23:08:51 瀏覽:580
區塊鏈團隊好聽名字 發布:2025-08-17 23:07:16 瀏覽:186
怎麼用a卡挖比特幣 發布:2025-08-17 22:49:47 瀏覽:119
礦機流量上不去 發布:2025-08-17 22:15:11 瀏覽:525
去月子中心還是月嫂 發布:2025-08-17 21:24:53 瀏覽:158
幣印買礦機挖礦靠譜嗎 發布:2025-08-17 21:24:01 瀏覽:65
購買算力挖礦好還是自己購買礦機好 發布:2025-08-17 21:22:35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