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數據共享安全性

區塊鏈數據共享安全性

發布時間: 2022-01-04 09:48:49

區塊鏈可以為數據共享帶來哪些改變

區塊鏈可以為數據共享帶來哪些改變
當前,在社交網站上共享文字和照片,並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時代的進步,共享正逐步走入實體社會,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一系列共享經濟模式橫空出世,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作為一種分布式共享賬本,區塊鏈技術似乎天生就和共享密不可分,業界人士也不斷宣稱這種技術能給共享帶來革命性的進步。
那麼,區塊鏈式共享與互聯網式共享究竟有何不同呢?本文以數據共享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區塊鏈共享的不僅僅是數據
數據共享是人與生俱來的需求,比如,在咖啡館談人生理想、執筆書寫文字等等,這些都是普通人用來和他人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
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數據共享在地域和時間方面的限制,它可以讓不同人在地球的不同位置進行即時交流,電子郵件、網上即時通訊等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信息傳輸的效率。
此外,互聯網可以匯集海量的數據,提供了比紙質檔案更大的容量,讓用戶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豐富的信息。
那麼,在區塊鏈技術下,這一切有何不同呢?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關心的並非是數據的共享,而是數據控制許可權的共享,此處的許可權主要是指數據的修改和增加的權力,它主要包含兩個含義:
一是誰可以進行數據的修改
二是以何種方式進行修改。
在互聯網模式下,數據讀取、寫入、編輯和刪除一般都伴隨著身份認證操作,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對數據進行修改,而在區塊鏈模式下,尤其是公有鏈體系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對數據的讀寫,並且以分布式賬本的方式構建了一個去信任的系統,參與讀寫的各個組織或個體可以互不信任,但能對系統存儲數據的最終狀態達成共識。
簡單地說,區塊鏈式共享和互聯網式共享的本質區別在於區塊鏈共享的不僅僅是數據,而是數據的控制權。那麼,區塊鏈究竟怎樣處理數據控制權呢?
區塊鏈通過規則來控制數據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互聯網數據通常是被單一實體控制的。由於網站運營方完全控制了中央伺服器,這些組織可以隨意地編輯和處理數據。雖然組織也需要在一定的法律和協議下完成數據修改等行為,但由於其是掌握資源的一方,個人用戶很難享有完全的控制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一用戶上傳了一張照片到網站平台上,並且希望朋友們能看到這張照片。排除掉一些非法要素,這張照片最後的控制權是歸誰呢?
顯然,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張照片是歸自己所有的,但事實上,這些社交網站才是真正的控制方,他們可以隨意的進行修改,用戶卻毫無辦法。
也就是說,在現有互聯網體系下,只要掌握了網站平台的運營權,就能完全地控制平台上的數據。
而在區塊鏈體系下,數據不被任何權威方掌握,其許可權是由規則來進行控制的,這些規則的主要目標是來規定什麼樣的信息是有效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者應當如何對其進行反饋。
這些規則通常是預先定義的,加入區塊鏈網路的參與者必須遵守規則。當然,從技術上來說,參與者可以自行忽略某些規則,並根據自身利益來構建一些無效的數據。但是,由於區塊鏈共識機制的存在,其他參與者可以根據預定義的規則將這些無效數據排除在網路之外。
比如,在蘇寧金融上線的區塊鏈黑名單共享平台系統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規則——沒有積分不得查詢數據,本機構數據只有本機構有許可權修改,等等。一旦有機構做了一次規則外的操作,這些操作會作為無效交易,禁止其發生。
總的來說,區塊鏈根據技術層面的規則體系來規范數據的寫入行為,而互聯網是通過權力和資源來控制數據,這是區塊鏈式共享和互聯網式共享的根本性區別。
區塊鏈規則由參與者共同維護
雖然在互聯網環境內,也存在著一些規則,但是由於規則完全是由權力方來維護的,難以避免會出現暗箱操作等行為。而在區塊鏈體系內,規則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的,各參與方都會根據規則來獨立的驗證數據。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並不能假設所有參與者都能完全依照規則,因此,每一位參與者都會獨立的驗證其接收到的數據,並判斷其是否違反規則。如果核實數據是有效的,那麼參與者就會接受這份數據,並將其轉發給其他人,否則,就會直接拒絕。
在區塊鏈網路內,只有當相關參與者同意後,新數據才能被視為有效數據,並將其加入到最終的區塊鏈共享賬本中。
根據區塊鏈的構造方式,數據的確認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公有鏈中,需要大部分參與者都同意數據的有效性,而在聯盟鏈或私有鏈中,只需要少數參與者同意即可。
在這種方式下,參與者自身就是管理者,這就是區塊鏈去中心化最為核心的表現形式:沒有機構高人一等,具有完全的數據的控制許可權。
區塊鏈是以許可權分享的形式,讓每個參與者同時作為數據提供方、驗證方和使用方,共同維護區塊鏈數據的安全和有效性。
自從區塊鏈火熱之後,萬物皆可區塊鏈似乎成為行業的廣告詞,尤其是一些數據共享型應用會被認為是區塊鏈的極好案例。
事實上,互聯網的出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據共享的問題,區塊鏈實現的是許可權的共享,這才是區塊鏈給業界帶來的最革命性的變化。

❷ 區塊鏈與大數據存儲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

區塊鏈和大數據存儲的關系如下:
一、數據安全:區塊鏈讓數據真正「放心」流動起來
區塊鏈以其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讓更多數據被解放出來。用一個典型案例來說明,即區塊鏈是如何推進基因測序大數據產生的。區塊鏈測序可以利用私鑰限制訪問許可權,從而規避法律對個人獲取基因數據的限制問題,並且利用分布式計算資源,低成本完成測序服務。區塊鏈的安全性讓測序成為工業化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全球規模的測序,從而推進數據的海量增長。
二、數據開放共享:區塊鏈保障數據私密性
政府掌握著大量高密度、高價值數據,如醫療數據、人口數據等。政府數據開放是大勢所趨,將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力。然而,數據開放的主要難點和挑戰是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開放數據。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脫敏技術能保證數據私密性,為隱私保護下的數據開放提供了解決方案。數據脫敏技術主要是採用了哈希處理等加密演算法。例如,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英格碼系統(Enigma),在不訪問原始數據情況下運算數據,可以對數據的私密性進行保護,杜絕數據共享中的信息安全問題。例如,公司員工可放心地開放可訪問其工資信息的路徑,並共同計算出群內平均工資。每個參與者可得知其在該組中的相對地位,但對其他成員的薪酬一無所知。
數據HASH脫敏處理示意圖
三、數據存儲:區塊鏈是一種不可篡改的、全歷史的、強背書的資料庫存儲技術
區塊鏈技術,通過網路中所有節點共同參與計算,互相驗證其信息的真偽以達成全網共識,可以說區塊鏈技術是一種特定資料庫技術。迄今為止我們的大數據還處於非常基礎的階段,基於全網共識為基礎的數據可信的區塊鏈數據,是不可篡改的、全歷史的、也使數據的質量獲得前所未有的強信任背書,也使資料庫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
四、數據分析:區塊鏈確保數據安全性
數據分析是實現數據價值的核心。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如何有效保護個人隱私和防止核心數據泄露,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例如,隨著指紋數據分析應用和基因數據檢測與分析手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一旦個人健康數據發生泄露,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多簽名私鑰、加密技術、安全多方計算技術來防止這類情況的出現。當數據被哈希後放置在區塊鏈上,使用數字簽名技術,就能夠讓那些獲得授權的人們才可以對數據進行訪問。通過私鑰既保證數據私密性,又可以共享給授權研究機構。數據統一存儲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在不訪問原始數據情況下進行數據分析,既可以對數據的私密性進行保護,又可以安全地提供給全球科研機構、醫生共享,作為全人類的基礎健康資料庫,對未來解決突發疾病、疑難疾病帶來極大的便利。
五、數據流通:區塊鏈保障數據相關權益
對於個人或機構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可以利用區塊鏈對其進行注冊,交易記錄是全網認可的、透明的、可追溯的,明確了大數據資產來源、所有權、使用權和流通路徑,對數據資產交易具有很大價值。
一方面,區塊鏈能夠破除中介拷貝數據威脅,有利於建立可信任的數據資產交易環境。數據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與普通商品有著本質區別,主要是具有所有權不清晰、 「看過、復制即被擁有」等特徵,這也決定了使用傳統商品中介的交易方式無法滿足數據的共享、交換和交易。因為中介中心有條件、有能力復制和保存所有流經的數據,這對數據生產者極不公平。這種威脅僅僅依靠承諾是無法消除的,而這種威脅的存在也成為阻礙數據流通巨大障礙。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能夠破除中介中心拷貝數據的威脅,保障數據擁有者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區塊鏈提供了可追溯路徑,能有效破解數據確權難題。區塊鏈通過網路中多個參與計算的節點來共同參與數據的計算和記錄,並且互相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既可以進行信息防偽,又提供了可追溯路徑。把各個區塊的交易信息串起來,就形成了完整的交易明細清單,每筆交易來龍去脈非常清晰、透明。另外,當人們對某個區塊的「值」有疑問時,可方便地回溯歷史交易記錄進而判別該值是否正確,識別出該值是否已被篡改或記錄有誤。
一切在區塊鏈上有了保障,大數據自然會更加活躍起來。
幣盈中國平台上眾籌項目的代幣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出來的,相關的信息都會記錄到區塊鏈上。

❸ 區塊鏈是怎樣防止數據篡改的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基於以上特點,這種數據存儲技術是可以完美防止數據被篡改的可能性,在現實中也可以運用到很多領域之中,比我們的電子存證技術在電子合同簽署上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保證。

❹ 區塊鏈錢包安全嗎

可以說非常的不安全,區塊鏈錢包相關的技術在國內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技術意味。現在已經淪為圈錢的一種手段。所以對於這個方面的話,一定要非常的警惕,反正我個人來說不相信。

❺ 區塊鏈如何提高安全性和數據共享

針對現有區塊鏈技術的安全特性和缺點,需要圍繞物理、數據、應用系統、加密、風控等方面構建安全體系,整體提升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能。
1、物理安全
運行區塊鏈系統的網路和主機應處於受保護的環境,其保護措施根據具體業務的監管要求不同,可採用不限於VPN專網、防火牆、物理隔離等方法,對物理網路和主機進行保護。
2、數據安全
區塊鏈的節點和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原則上不應明文傳輸,例如可採用非對稱加密協商密鑰,用對稱加密演算法進行數據的加密和解密。數據提供方也應嚴格評估數據的敏感程度、安全級別,決定數據是否發送到區塊鏈,是否進行數據脫敏,並採用嚴格的訪問許可權控制措施。
3、應用系統安全
應用系統的安全需要從身份認證、許可權體系、交易規則、防欺詐策
略等方面著手,參與應用運行的相關人員、交易節點、交易數據應事前受控、事後可審計。以金融區塊鏈為例,可採用容錯能力更強、抗欺詐性和性能更高的共識演算法,避免部分節點聯合造假。
4、密鑰安全
對區塊鏈節點之間的通信數據加密,以及對區塊鏈節點上存儲數據加密的密鑰,不應明文存在同一個節點上,應通過加密機將私鑰妥善保存。在密鑰遺失或泄漏時,系統可識別原密鑰的相關記錄,如帳號控制、通信加密、數據存儲加密等,並實施響應措施使原密鑰失效。密鑰還應進行嚴格的生命周期管理,不應為永久有效,到達一定的時間周期後需進行更換。
5、風控機制
對系統的網路層、主機操作、應用系統的數據訪問、交易頻度等維度,應有周密的檢測措施,對任何可疑的操作,應進行告警、記錄、核查,如發現非法操作,應進行損失評估,在技術和業務層面進行補救,加固安全措施,並追查非法操作的來源,杜絕再次攻擊。

文章來源: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

❻ DMTC溯源鏈如何通過區塊鏈保障農業產品安全的

DMTC,主要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做農業供應鏈的資源整合,結合鏈軟、硬技術的支持,實現農業有機食品生產過程全程記錄、可查、不可篡改、可溯源,徹底解決農業發展實際問題。踏包括數據採集、數據安全、數據共享三方面。
數據採集方面,通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DMTC 貫穿整個農業生態鏈中,農業生產製作時,全自動的記錄農產品生產環境數據、生產過程數據、運輸、銷售、消費者消費行為數據。

數據安全方面,通過網路設備和農業物聯網 (IOA),利用現有的追蹤溯源 IT 架構維護系統的安全性。
數據共享方面,DMTC 全過程採集的數據,可有條件的共享給生態農業整個供應鏈上的用戶,給消費者共享生產、運輸數據,可追溯產品來龍去脈,指導農業生產者調整生產方向,提高生產效益。

❼ 區塊鏈使用安全如何來保證呢

區塊鏈本身解決的就是陌生人之間大規模協作問題,即陌生人在不需要彼此信任的情況下就可以相互協作。那麼如何保證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來實現彼此的共識機制呢?中心化的系統利用的是可信的第三方背書,比如銀行,銀行在老百姓看來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機構,老百姓可以信賴銀行,由銀行解決現實中的糾紛問題。但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如何保證信任的呢?
實際上,區塊鏈是利用現代密碼學的基礎原理來確保其安全機制的。密碼學和安全領域所涉及的知識體系十分繁雜,我這里只介紹與區塊鏈相關的密碼學基礎知識,包括Hash演算法、加密演算法、信息摘要和數字簽名、零知識證明、量子密碼學等。您可以通過這節課來了解運用密碼學技術下的區塊鏈如何保證其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和不可抵賴性。
基礎課程第七課 區塊鏈安全基礎知識
一、哈希演算法(Hash演算法)
哈希函數(Hash),又稱為散列函數。哈希函數:Hash(原始信息) = 摘要信息,哈希函數能將任意長度的二進制明文串映射為較短的(一般是固定長度的)二進制串(Hash值)。
一個好的哈希演算法具備以下4個特點:
1、 一一對應:同樣的明文輸入和哈希演算法,總能得到相同的摘要信息輸出。
2、 輸入敏感:明文輸入哪怕發生任何最微小的變化,新產生的摘要信息都會發生較大變化,與原來的輸出差異巨大。
3、 易於驗證:明文輸入和哈希演算法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自行計算,輸出的哈希值是否正確。
4、 不可逆:如果只有輸出的哈希值,由哈希演算法是絕對無法反推出明文的。
5、 沖突避免:很難找到兩段內容不同的明文,而它們的Hash值一致(發生碰撞)。
舉例說明:
Hash(張三借給李四10萬,借期6個月) = 123456789012
賬本上記錄了123456789012這樣一條記錄。
可以看出哈希函數有4個作用:
簡化信息
很好理解,哈希後的信息變短了。
標識信息
可以使用123456789012來標識原始信息,摘要信息也稱為原始信息的id。
隱匿信息
賬本是123456789012這樣一條記錄,原始信息被隱匿。
驗證信息
假如李四在還款時欺騙說,張三隻借給李四5萬,雙方可以用哈希取值後與之前記錄的哈希值123456789012來驗證原始信息
Hash(張三借給李四5萬,借期6個月)=987654321098
987654321098與123456789012完全不同,則證明李四說謊了,則成功的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
常見的Hash演算法包括MD4、MD5、SHA系列演算法,現在主流領域使用的基本都是SHA系列演算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並非一個演算法,而是一組hash演算法。最初是SHA-1系列,現在主流應用的是SHA-224、SHA-256、SHA-384、SHA-512演算法(通稱SHA-2),最近也提出了SHA-3相關演算法,如以太坊所使用的KECCAK-256就是屬於這種演算法。
MD5是一個非常經典的Hash演算法,不過可惜的是它和SHA-1演算法都已經被破解,被業內認為其安全性不足以應用於商業場景,一般推薦至少是SHA2-256或者更安全的演算法。
哈希演算法在區塊鏈中得到廣泛使用,例如區塊中,後一個區塊均會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並且以後一個區塊的內容+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共同計算後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保證了鏈的連續性和不可篡改性。
二、加解密演算法
加解密演算法是密碼學的核心技術,從設計理念上可以分為兩大基礎類型:對稱加密演算法與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根據加解密過程中所使用的密鑰是否相同來加以區分,兩種模式適用於不同的需求,恰好形成互補關系,有時也可以組合使用,形成混合加密機制。
對稱加密演算法(symmetric cryptography,又稱公共密鑰加密,common-key cryptography),加解密的密鑰都是相同的,其優勢是計算效率高,加密強度高;其缺點是需要提前共享密鑰,容易泄露丟失密鑰。常見的演算法有DES、3DES、AES等。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asymmetric cryptography,又稱公鑰加密,public-key cryptography),與加解密的密鑰是不同的,其優勢是無需提前共享密鑰;其缺點在於計算效率低,只能加密篇幅較短的內容。常見的演算法有RSA、SM2、ElGamal和橢圓曲線系列演算法等。 對稱加密演算法,適用於大量數據的加解密過程;不能用於簽名場景:並且往往需要提前分發好密鑰。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一般適用於簽名場景或密鑰協商,但是不適於大量數據的加解密。
三、信息摘要和數字簽名
顧名思義,信息摘要是對信息內容進行Hash運算,獲取唯一的摘要值來替代原始完整的信息內容。信息摘要是Hash演算法最重要的一個用途。利用Hash函數的抗碰撞性特點,信息摘要可以解決內容未被篡改過的問題。
數字簽名與在紙質合同上簽名確認合同內容和證明身份類似,數字簽名基於非對稱加密,既可以用於證明某數字內容的完整性,同時又可以確認來源(或不可抵賴)。
我們對數字簽名有兩個特性要求,使其與我們對手寫簽名的預期一致。第一,只有你自己可以製作本人的簽名,但是任何看到它的人都可以驗證其有效性;第二,我們希望簽名只與某一特定文件有關,而不支持其他文件。這些都可以通過我們上面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來實現數字簽名。
在實踐中,我們一般都是對信息的哈希值進行簽名,而不是對信息本身進行簽名,這是由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效率所決定的。相對應於區塊鏈中,則是對哈希指針進行簽名,如果用這種方式,前面的是整個結構,而非僅僅哈希指針本身。
四 、零知識證明(Zero Knowledge proof)
零知識證明是指證明者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額外信息的前提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
零知識證明一般滿足三個條件:
1、 完整性(Complteness):真實的證明可以讓驗證者成功驗證;
2、 可靠性(Soundness):虛假的證明無法讓驗證者通過驗證;
3、 零知識(Zero-Knowledge):如果得到證明,無法從證明過程中獲知證明信息之外的任何信息。
五、量子密碼學(Quantum cryptography)
隨著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未來量子密碼學將對密碼學信息安全產生巨大沖擊。
量子計算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於多個相干疊加態,理論上可以通過少量量子比特來表達大量信息,同時進行處理,大大提高計算速度。
這樣的話,目前的大量加密演算法,從理論上來說都是不可靠的,是可被破解的,那麼使得加密演算法不得不升級換代,否則就會被量子計算所攻破。
眾所周知,量子計算現在還僅停留在理論階段,距離大規模商用還有較遠的距離。不過新一代的加密演算法,都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

❽ 人人都說區塊鏈價值傳遞,價值是個什麼鬼

隨著各國之間商品貿易交易日益頻繁,國際貨幣結算廣泛採用美元,不但成本高,還容易受匯率波動風險、信用風險和貶值風險等同,同時還有商品貨物、物流、商貿,商貿企業間合同管理等等這些因素影響著貿易的達成。區塊鏈的誕生,無疑會解決以上的種種弊端。
由於區塊鏈特有的數據確權、價值傳遞功能,可以消除很多影響用戶體驗、提升開發難度的因素:
1.信息同步:如果公鏈支持信息共享,那麼用戶只需要完成數據匹配,就可以從其他生態的開發者處共享到實名信息數據
2.交易安全性:這個不用說,區塊鏈一開始就是為新的現金支付系統而生的
3. 產品版權問題:我聽音樂,但因為版權問題,有的音樂只在某些平台有,那就很煩了。為了聽幾首歌,是不是得把所有的音樂平台都安裝了?而運用區塊鏈技術,讓版權得到保障,費用Token化,不管什麼渠道,首次購買都需要支付Token。那麼平台版權爭奪成本下降,讓開發者更專注於用戶體驗的提升。我們不再需要為每個平台充會員,用自己喜歡的DApp就好
4.項目運維成本降低:項目運維成本遠大於開發成本。原來在一家小公司時候,經常在做活動時因為流量增加,高並發導致伺服器承受不住就宕機了,為此不得不增加新的伺服器。而平常不做活動時,伺服器又不需要這么多,感覺白浪費了成本。而DApp的話,就可以為活動臨時購買Token資源,在平常時就釋放掉。讓資源配置更動態更合理
5. 技術開發成本降低:像EOS有提供好的開發框架和環境,讓開發者輕松開發,然後數據安全由主鏈負責,產品團隊只需按實際需要拼裝模塊,支付相應Token即可。開發團隊可以是碎片式的分布在世界各地,只要各司其職就好。

❾ 區塊鏈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答:區塊鏈的基本特徵

一、去中心化。
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

二、開放性。

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

三、獨立性。

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

四、安全性。

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

五、匿名性。

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

熱點內容
灰度以太坊信託基金價格 發布:2025-08-12 10:16:47 瀏覽:833
元宇宙網路用語 發布:2025-08-12 10:07:17 瀏覽:228
TRX24愛立信 發布:2025-08-12 09:48:32 瀏覽:704
比特幣會導致鈔票 發布:2025-08-12 09:48:27 瀏覽:71
比特幣黑卡 發布:2025-08-12 09:46:18 瀏覽:856
如果沒有人買比特幣 發布:2025-08-12 08:51:33 瀏覽:137
石油區塊鏈系統 發布:2025-08-12 08:39:11 瀏覽:785
移動合約一年怎麼變兩年了 發布:2025-08-12 08:26:24 瀏覽:559
比特幣牛市一般持續多久 發布:2025-08-12 08:17:55 瀏覽:35
怎麼看usdt地址怎麼看凍結 發布:2025-08-12 08:12:3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