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貿易金融期
A. 區塊鏈和外匯交易有什麼關系
要說最近最火的話題莫過於區塊鏈了,24號老大們組隊學習區塊鏈,這一事件在區塊鏈圈子堪稱是史詩級的利好,從25號晚開始幣圈1天內比特幣暴漲40%,然後N多國產概念幣輪番暴漲,幣圈整體被打了雞血,朋友圈微博上很多大媽都開始研究區塊鏈了;股市上區塊鏈板塊同樣熱鬧非凡,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宣稱布局了區塊鏈領域。這一劑強心針真是666,我記得之前大家都忙著和區塊鏈撇清關系的呀!還真是健忘。
沒幾天外匯局也發布了區塊鏈發展計劃,好像整個世界都將要被區塊鏈給改造了一樣,很多人都有一種區塊鏈的應用會給幣交易、外匯交易一個合法身份的假象。
區塊鏈在資產交易流通方面有天然的抗審查國際性,可自由方便的流通不受傳統兼管的約束。這一方面風險極大,所以外匯局也說了,在境內只能用人民幣計價,任何可能威脅到這一基礎的都應禁止。短時間內在外匯交易層面區塊鏈可能難有作為,外匯局發言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在跨國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上的應用場景,這個方向屬於純技術應用方向,跟交易關聯較少,目前上頭重點發展的也是這個方向,用區塊鏈技術來優化實體產業。
怎麼來優化呢,因為區塊鏈具有可追述、分布式透明、防篡改等特點,比如在跨境跨境貿易中,把參與貿易的關聯方的數據上鏈,並有許可的開放給第三方(如銀行),以往企業要向銀行貸款可能需要更加實際的資產抵押,現在呢通過區塊鏈上關聯可靠的貿易數據,銀行能夠知道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情況,能夠將企業的經營情況作為資產抵押來使用給與授信。如此的話將極大的優化資產的配置。
又例如在醫院的病患信息,傳統的場景是每個醫院的數據都是獨立的,每次到一個新的醫院看病就會讓你辦一個冊子,做一套檢查什麼的,假如有個看病鏈開放給所有醫院公用,所有信息都記錄在這個帳簿上,就可以避免很多重復的事,簡化效率。
上頭明確重點發展的是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改造傳統產業,重點在於與實體經濟的結合。這點我個人也是非常看好的,但是在資產交易層面,幣交易、外匯交易的期待不要太高的好,熱鬧過後終歸於平靜。外匯技術,在阿薩社區FXMAP
B. 馬雲19年前的保密項目重啟,這個項目能解決什麼問題
這個項目叫螞蟻鏈,能夠解決跨國貿易當中的信任問題,在國際貿易當中信任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距離太過於遙遠,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某一方不付款或者稍微拖延,那麼另一方可能就會遭受非常嚴重的損失,這個項目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一、Trusple螞蟻集團副總裁蔣國飛發布了代表該項目成果的螞蟻鏈技術新平台Trusple,這個平台的作用就是解決跨國貿易當中的信任問題是一個中間商平台。
我覺得這個平台就和1688可能差不多,1688在國內的作用比較,這個平台應該是更加國際化一些。就像淘寶一樣,淘寶買東西是將錢先付給淘寶,等買家確認收貨以後,錢才會打到賣家的賬戶上。這個應該也是差不多的,錢在銀行當中,制定好協議,當對方達成條件的時候,銀行就會直接進行轉賬。
C. 萬企金融是區塊鏈金融的應用嗎
最近一段時間,「區塊鏈」成為熱詞。近年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受到資本追逐,作為其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區塊鏈+金融」,會給金融帶來怎樣的變化?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的結合並非偶然。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點。金融是基於信任的合作,區塊鏈的這些特點為創造信任奠定了基礎。在解決信用風險大、資金運用效率低、支付處理成本高等金融領域難題上,區塊鏈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從現實來說,比特幣不等於區塊鏈,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之一。在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貿易金融、金融交易等領域,「區塊鏈+」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想像空間。
先說供應鏈金融。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可以將自己的信用通過區塊鏈傳遞給微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微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例如,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台,把企業的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的工銀e信網路融資金融服務平台,已注冊中鐵、招商局等500多家供應鏈企業,累計發放超過30億元貸款。
在貿易金融方面,通過記錄貿易融資業務的核心單據和關鍵流程,使貿易雙方獲取真實信息,並藉助智能合約快速執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市場信任形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項目一期上線運行一年多以來,已實現業務上鏈3萬余筆,業務發生筆數5000餘筆,業務發生量約75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真正落地並產生社會效益的項目數量不多,區塊鏈技術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仍需理性看待。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D. 哪個銀行開出了第一張基於區塊鏈的國際結算的信用證
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通過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輪廓開通全球首張以離岸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跨國區塊鏈信用證。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並而成:英屬南非標准銀行和印度、澳大利亞和中國渣打銀行。渣打銀行是1853年根據維多利亞女王憲章成立的老牌銀行。
拓展資料
作為紮根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之一,渣打銀行從1858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開始,在華業務從未間斷。1969年,與標准銀行合並。2007年4月,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之一。2019年,渣打銀行贏得來自政府、行業機構和媒體頒發的多個獎項和榮譽,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金融創新獎、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十大經典樣板企業、《環球金融》最佳可持續金融銀行、《第一財經》最佳綠色金融機構等。
一、信用證的結算方式類型有哪些
銀行審核單據後,信用證進入結算階段。統一慣例第十條規定,所有信用證必須明確註明適用於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兌或議付。
1、即期付款
(1) 受益人將單據發送至付款行。
(2)銀行審核信用證的單據和條款後,向受益人付款。
(3) 如該行不是開證行,將按事先約定的方式將單據送交開證行索取。
2、延期付款
(1) 受益人將單據發送給承擔延期付款的銀行。
(2)銀行核實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後,按信用證規定的到期日付款。
(3) 如該行不是開證行,將按事先約定的方式將單據送交開證行索取。
3、 承兌匯票
(1) 受益人將開立銀行的單據和遠期匯票發送給辦理信用證的銀行(承兌行)。
(2)銀行接受匯票,經審核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後,將匯票退還給受益人。
4、談判
(1) 受益人應按照信用證的規定,將單據連同信用證規定的付款人的即期匯票或延期匯票一起送交議付行。
(2)議付行審核單據與信用證的規定相符後,可以購買單據和匯票。
(3)議付行不是開證行的,應按事先約定的形式向開證行提交單據和匯票,以便索償。
E. 金融科技的風口,貿易金融如何追
近年來,科技浪潮對於金融行業的改變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圍繞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研究成為熱點,進一步催生了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這一全新概念。金融科技覆蓋的領域比互聯網金融更廣泛,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之上運用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更前沿的信息技術,力圖以技術突破提高金融效率,進而創造新的價值,主要的業務領域包括支付結算、資金籌集、財資管理和技術服務。
2017年開始,金融科技的趨勢更加醒目。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設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明確了金融科技的地位及其在驅動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分別與網路、阿里、騰訊、京東、蘇寧五大互聯網公司達成合作,顯示了銀行業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充分重視和迅速跟進。
相關專家表示,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正日益成熟,開始應用於金融服務領域,嘗試解決金融與實體經濟對接之間的安全與信任問題。這意味著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金融和實體經濟一起融合發展,服務能力和水平邁向新台階的全新時代即將到來。
1.金融科技倒逼銀行思維模式轉變:作為商業銀行的基礎性業務,貿易金融業務承擔了集支付、結算、存款、貸款、融資、信用擔保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內涵,以強負債拉動、高收益產出、低資源消耗等優勢,凸顯其在銀行經營中的重要性。通過金融科技除了可以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核對的准確性、交互的便捷性,更可以通過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綜合分析運用,挖掘原先難以覺察的信息、關系和趨勢,在提升數據獲取、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挖掘新的業務機會,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因此貿易金融業務也需順應趨勢,轉變模式,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貿易金融服務能力。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運用科技手段已經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例如在銀行開立信用證環節,利用目前比較成熟的OCR(光學字元識別)、ICR(智能字元識別)等數字技術,可以直接提取申請書數據並轉化為信用證,取代繁瑣的人工錄入。2017年3月,中國光大銀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根據跨境電子商務一站式需求的特點設計,集結售匯、收付款為一體,第三方支付機構可順利完成線上結售匯、收付匯等多樣化操作,為跨境電子商務支付交易提供全流程跨境支付金融服務。光大銀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的推出,打通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境內外資金往來通道,完善了銀行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2.銀行業積極試水「區塊鏈+貿易金融業務」:(一)國內信用證,2017年7月,民生銀行與中信銀行首創了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簡稱BCLC)(一期)。這是國內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用證結算領域。不僅能縮短原先銀行間傳遞紙質信用證的寄送時間,還使信用證各個環節更加透明和可追蹤,避免錯誤和欺詐的發生。2017年9月,蘇寧銀行成功接入BCLC,2018年4月,民生銀行寧波分行通過BCLC,成功辦理了首單區塊鏈國內信用證業務,首單區塊鏈國內信用證的成功試水,不僅有效提升了開證效率,改善了客戶體驗,更拓寬了貿易金融渠道。(二)福費廷交易,2017年11月,中國建設銀行完成首筆區塊鏈福費廷交易(Forfeiting,包買票據或票據買斷的資金融通形式),金額近一億元人民幣。這是繼實現區塊鏈技術在國內信用證領域的應用後,建設銀行在「區塊鏈+貿易金融」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型創新。杭州聯合銀行在2017年9月就加入了由中國建設銀行成立發起的「中國貿易金融區塊鏈聯盟」,積極支持區塊鏈貿易金融發展。2018年1月,杭州聯合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完成全國首筆跨行同業區塊鏈福費廷交易。藉助貿易金融區塊鏈,連接福費廷買入行和賣出行雙方,通過交易詢價報價在線撮合、流程在線操作等功能,實現了交易單據電子化和交易過程可視化,有效提升了時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展示了區塊鏈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整合作用,更突破了區塊鏈技術的跨系統限制。(三)國際保理,2018年1月,中國建設銀行首筆國際保理區塊鏈交易落地,成為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並在業內首度實現了由客戶、保理商業銀行等多方直接參與的「保理區塊鏈生態圈(FablockEco)」。在保理領域的應用,開創性地將基礎貿易的雙方同時納入區塊鏈,並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了對合格應收賬款的自動識別和受讓,全程交易達到可視化、可追溯,有效解決了當前保理業務發展中面臨的報文傳輸繁瑣、確權流程復雜等操作問題,對防範傳統貿易融資中的欺詐風險、提升客戶體驗具有重大且積極的意義。
3.提升數據化能力成為發展貿易金融的核心競爭力:科技並非無所不能,由於金融風險的固有復雜性,金融風險並不會因為技術發展而消失。並且隨著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公司、行業龍頭等非銀行機構快速進入,會造成新型競爭格局。此外採用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生成方式、傳導路徑變化以及傳導速度加快都尚難以預估。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銀行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化基礎,並藉助企業客戶已經大量開展數字化財務管理,乃至采購生產銷售與財務的融合性數據化管理的有利條件,全面推進貿易金融服務的數據化。藉助金融科技建立高品質的資料庫,強化穩定、精細的數據分析基礎能力,並在貿易金融的服務中提供長流程、多場景的應用,為精準預測、精準營銷、精準創新、精準定價提供數據化支撐。
F. 螞蟻區塊鏈有諸多亮點,那麼在貿易金融領域是如何應用的
螞蟻區塊鏈在各方面的應用還是很火,最近看新聞對他們有特別多的報道。螞蟻鏈重啟了19年前馬老師的一個項目,發布了Trusple平台,用來解決傳統外貿中買賣雙方互不信任問題。看他們發布會上介紹Trusple平台就是以螞蟻鏈為基礎,通過與銀行合作,實現跨境貿易的全鏈路智能化履約,保障賣家收款順利,同時賣家還可以在平台上通過線 上交易累積信用,在銀行獲得更實惠的金融服務。如果你有這方面需要可以去他們官網找工作人員詳細介紹。
G. 當前貿易金融周期是87天
是的,區塊鏈可以大幅縮短周期。
拓展資料:
1,當前中國處於金融周期的頂部,金融去杠桿,監管加強,社融收緊,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下降,貨幣政策從實際收緊轉向中性但並未全面放鬆。
2,在去杠桿去通道去鏈條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企業信用風險開始暴露,金融周期最困難的時期或許還未到來。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雙支柱分別盯通脹和金融穩定。
3,貿易金融是伴隨著貿易發展而出現的,貿易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甚至最初的商品交換時期。它最初始的業務僅是為各國貿易商的貿易活動提供匯兌和支付,之後逐步擴展到與貿易相關的資金融通、現金流管理等。先期銀行為企業提供的貿易服務主要集中在匯款、信用證和托收等傳統結算方式,貿易融資的形式以最基本的押匯為主。
4,20世紀下半葉以來,在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世界分工模式發生深刻變革,貿易金融從提供貿易結算與融資等基礎服務進入了綜合金融服務階段。
5,貿易金融是銀行在貿易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基礎上,為國內或跨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提供的貫穿貿易活動整個價值鏈的全面金融服務。它包括貿易結算、貿易融資等基礎服務,以及信用擔保、保值避險、財務管理等增值服務。
6,具體來說,第一,貿易結算仍是最基礎的貿易金融業務,促成企業交易,降低成本。為企業提供國內和跨境的交易結算,仍是銀行貿易金融服務的起點和最重要內容之一。這樣的服務使得完全陌生的兩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藉助於銀行的中介作用而發展成為交易對手。 第二,貿易融資是貿易金融的核心。貿易融資總是與貿易相伴而行,為貿易活動中的各方提供資金支持。
7,在貿易過程中,貿易融資發揮著潤滑劑和催化劑的作用。近年來,針對國際貿易發展呈現的新特點,商業銀行研發、創新、推廣了許多新的貿易融資產品,包括福費廷、保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信保融資、訂單融資、貨押融資、風險參與、貿易融資與資金產品組合等。 這些貿易融資新產品不僅推動了銀行服務能力和內部風險控制方式的變革,而且有助於企業降低成本、減少存貨、擴大銷售、加快資金周轉,為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H. 區塊鏈企業應用新機會與挑戰
區塊鏈企業應用新機會與挑戰
新的技術都來自現有技術模塊的組合,組合的威力一旦疊加,會激發經濟帶來指數級的增長,經濟是技術進化的一種表達形式。
區塊鏈其實就是幾種技術的一種組合,包括點對點通訊(P2P)、以及分布式賬本(又稱分布式存儲)還有非對稱加密等等。這些技術一旦組合起來,對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正在顯露出來——現在世界進入了一個叫做自動化全球的時代,是我們現在的信息化的第四階段。
我們可以把從九十年代開啟的互聯網時代,一直到以Facebook等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時代,叫做前互聯網時代,即互聯網經濟的上半場。這個上半場的規則核心是提高生產力,很多的技術,其實並沒有特別改變企業和經濟的形態,還是通過提高生產力來實現經濟的躍遷。現在新的規則,叫做自動化全球網路經濟時代,規則核心是增強聯系和改進生產關系,比如像開啟了一種新的商業形態的共享經濟。但是現有的共享經濟的形態,還是以中心化的互聯網企業為核心構建的經濟模式。目前的共享單車、滴滴,它們是一個單向的經濟模式,其實並沒有將價值的增長、提升反哺給用戶。
自動化的全球時代,不僅需要像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等等這些提升生產力的技術,更主要的還是需要有一種改進生產關系的新模式。區塊鏈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新的技術,可以給大家帶來商業模式的一種新的轉移。
所以未來已來,現在的八大核心技術,包括區塊鏈、物聯網、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等,其中只有區塊鏈做到了改進生產關系、增強聯系的技術。
微軟認為像混合現實、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這樣的技術都是未來不斷提升生產力的革命性新技術。但是其實,區塊鏈並不是新技術,他只是現有技術的一些組合,它的價值在於打造了一個信任的平台。就像Fast Company(《快公司》)的創始人阿蘭韋伯說的:新經濟始於技術,終於信任。
2015年11月份,《經濟學人》的雜志封面,叫做trustmachine,就是信任的機器,即區塊鏈的承諾。其實它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宣告:區塊鏈技術其實是未來互聯網3.0的核心技術,這個技術會通過上層應用,逐漸傳導至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眾多環節,為眾多商業模式、行業運行和治理體系帶來創新。區塊鏈構建的是一種新型的、以價值為核心的互聯網,而不是像老一代,以信息為核心的互聯網。
二 區塊鏈+ vs. 互聯網+
區塊鏈將信任機制和技術融合在一起,會對世界帶來很大的變革。
在2005年以前的Web 1.0的時代,電商網路門戶的創業者基本上就是用一個大門戶,一對多的方式進行創業的。
Web 2.0時代,是社交網路和共享經濟的時代,但是在這個生態里,核心企業還是中心化的,壟斷用戶關系和大量數據,享受用戶貢獻的價值,並且可以任意決定規則。這樣的話,所謂的這種互聯網+對傳統企業就是一種有傷害的信息化模式。
Web 3.0時代,是基於區塊鏈價值網路的全球新型共享經濟,它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就不會出現寡頭對創新的壟斷,交互會更加自發,協作的范圍也會更廣泛,影響也會更全面、更深入。
所以,對傳統企業或者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最佳方式並不是互聯網+,而是區塊鏈+。因為互聯網+還是需要依託一個中心化的、古典互聯網的企業。雖然現在像阿里、騰訊、京東、小米這樣的公司如日中天,但本質上它們還是中心化的企業,它們在制定生態圈的游戲規則,壟斷客戶關系和數據。
我們把區塊鏈+叫做web3.0,它其實比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生態化企業具有更高的維度。在過去信息匱乏的時候,需要構建層級架構和中心,來提升整個的信息傳導效率。但是當信息足夠充足的時候,那麼其實對等關系(P2P)的這種網路會逐漸取而代之,而且這種對等關系的這種網路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高維加分型的價值網。依託於這種網路體系形成的企業,我們把它叫做共識經濟社群化的企業。
區塊鏈+的這種高維的商業模式,比現有的互聯網生態或互聯網+企業這樣的公司,有更強的面向未來的想像空間。那這里回顧一下大多數傳統企業:一維公司是做工程的,主要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尋租、資源壟斷、做客戶關系;二維的產品公司有一定的產品研發和營銷的能力,但這兩種都是工業經濟時代的公司形態,它的價值曲線是線性的,投入一就收獲一,投入十就收獲十。所以馬雲那樣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事實上由於有這么多年的積累,其實是符合傳統的新古典主義的經濟增長形態的,而且它的邊際收益是遞減的。
到了三維互聯網服務公司,因為增加了線上服務維度,開始有了數據增值的服務,它的核心是低成本的客戶覆蓋,降低了對客戶的服務成本,所以適應力可以高過二維,這種形態的公司市盈率可高達二十倍以上。第三維的公司可以進一步開放API,讓第三方在他的平台上開發更多的應用,同時可以把服務的提供方和用戶銜接在一起,形成一種在線市場,這就構成了平台公司,平台公司的市盈率的可超過四十倍。
當平台化公司進一步開放能力,將數據網路品牌和用戶等資源與投資服務組合在一起,為合作夥伴賦能的時候,就會變成像BAT這樣的互聯網生態企業,這種生態化集群的互聯網企業,市盈率甚至會超過一百倍。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公司在拚命鼓吹互聯網+。其實互聯網+對傳統企業並沒有創造新的價值,只不過就是用吸星大法,把傳統企業的數據客戶關系渠道等等全部吸到互聯網的生態公司上面了。它們對傳統企業僅僅是起到了顛覆作用,但是並沒有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它們還是以自己企業為核心的價值生態圈。
大家給馬雲的公司貢獻了這么多年,連續貢獻了這么多交易、數據去支撐他的企業市盈率。如果大家覺得這不是一個特別公平的方式,那我們現在就有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區塊鏈。通過區塊鏈+行業形成一種聯盟化的生態,也就是聯盟鏈,即使是不發幣,也可以比現有互聯網企業有更高的維度,因為這是面向行業的一個跨組織和跨平台的業務流程,一個安全的分布式共享,這將徹底顛覆傳統企業的所有權模式。
區塊鏈用共識機制和信仰來連接企業,這就形成了一個行業鏈,一個去中心化的全民所有權的社會化企業,不需要通過第三方就可以把信任和安全機制內嵌在整個行業鏈的自主和約里,而且所有相關方的數據在鏈上都會得到尊重和保護。同時未來如果可以把C端的用戶一起加入進來,再通過數字貨幣,通證或者代幣,可以增加新的商業模式維度、開拓更大的價值空間。也就是把所有的業務跟B2C的業務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員的行業宮殿。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區塊鏈3.0為大家帶來的商業模式的美好前景,它完全是基於去中心化的高維的價值網。我給大家列了一些在這個領域的創業項目公司,無論是在分布式雲存儲、去中心化的安全社交、分布式身份管理、分布式的版權和數字資產管理、物聯網智能合約、公共治理防偽反欺詐、數字市場交易預測等哪個領域,現在都有很多的3.0創意創新公司。
三 區塊鏈的機遇挑戰
現在大多數落地的項目,由於區塊鏈技術天生的屬性,比較容易結合金融和數字資產管理,但其實我們也看到傳統行業也越來越多的有結合區塊鏈的新機會,這個市場到2025年會達到1760億美金,到2030年,就會達到3.1萬億美金,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龐大的數字。
中國奇怪的創業項目其實也不少,但是現在去年政府有一些限制。不過今後政府會對數字貨幣有一些新的合規性的一些要求,之後會逐步再放開對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限制。
2018年是企業上鏈非常關鍵的一年,這就相當於二十年前你跟企業去談企業上網,大家聽著像天方夜譚一樣陌生,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早早做企業上網探索的人,恰恰就是1997年到2000年前後的這一批先行者,他們最後成為上一代古典互聯網的弄潮兒。所以對傳統企業來說, 2018年是一個非常關鍵機會。
區塊鏈+主要應用場景,其實無非是基於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的幾個領域,像數字身份管理、數字資產管理、分布式應用的開發和部署,以及智能合約的開發和服務,這四個主要的應用場景結合行業的一些特徵,來為企業提供應用落地的服務。
四 區塊鏈的理論先驅
所以企業需要在這一輪的機會里充分刷新認知,把底層的商業操作系統升級。這里充滿一些顛覆式的創新,給傳統行業和大眾對古典互聯網逆襲的機會。我這里列了幾本書,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對區塊鏈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雖然這些書有些寫於三十年代、七十年代,但是經典總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最著名的是熊彼得的經濟發展理論,他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
然後托馬斯?庫恩提出的是技術的範式革命不是連續的,在一定的階段它會造成新的革命,當革命來臨的時候,很多的傳統企業會消亡,但同時新技術建立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就會爆發。
克里斯坦森的主要貢獻,是對於傳統企業如何把握機會、避免創新者的窘境、擁抱新機會實現轉型創新有重要意義。
英國的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現在的這本書叫《第二曲線》,主要也是提到傳統企業如何藉助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這個創新來實現跨越和轉型。
五 跨越第二曲線
在跨越第二曲線方面,其實微軟自身的經驗和教訓也值得借鑒。大家都知道微軟是PC時代的霸主,當時整個行業百分之七十六的利潤都被微軟和Intel瓜分,但是同時也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恰恰是PC的成功,使微軟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讓蘋果等等的企業反超,但是微軟還好沒有錯過雲計算的機會,微軟在AI上的提前布局,使得微軟在全球的智能雲和區塊鏈方面有很大的領先優勢。這些經驗和教訓可以總結出來幫助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微軟在人工智慧主導的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邊緣計算、混合現實層面又把握住了機會。實現了第二曲線的跨越,而且後面微軟還有會有新的一些布局,比如量子計算等等,都是微軟自身的一些成功經驗。當然也有一些失敗的教訓,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微軟還收購諾基亞,其實諾基亞已經完全不值得收購,因為諾基亞從第一條曲線就沒有跨越到第二曲線,諾基亞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會被外部從來沒做過移動互聯網的公司輕易擊敗。
這種企業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或者叫新舊動能轉換,主要就是幫助傳統企業連接外部的創業者,通過命題孵化創業項目,實現轉型創新,所以需要藉助一種新型的企業外包的創新孵化方式。因為如果企業內部自己來做孵化,那還是跟第一曲線的業務軌跡綁定,所以它只能是增量創新,提升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的效率。對於第二創新來說,它需要允許一定試錯空間,所以他需要通過用新的方法論來指導顛覆式創新。
它需要面向的是價值創造和增長,而且不能和當前核心業務綁定,因為一旦和當前核心業務綁定,所有的績效考核管理機制將會陷入到過分的路徑依賴,造成鎖定。這樣的話就跳不出原有的業務邊界,就看不到外面市場的變化,這也是諾基亞失敗的原因。諾基亞在傳統的移動手機方面做得精益求精,企業的管理效率很好。所以在被微軟收購的時候,諾基亞還不知道到底自己是怎麼輸的。
諾基亞的失敗其實就是因為沒有看到:顛覆你的不一定來自於你的行業內部,也有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入侵者。也就是像《三體》里所說的:我消滅你,其實與你無關。
第二曲線計劃的就是避免傳統企業陷入自己自身的業務發展軌跡不能自拔,所以企業需要轉型定製的加速器幫他開拓新業務方向。而且這需要一種機制保障,因為原來的企業內部孵化來自於內部組織結構流程,所以一定要用外部的孵化方式,直接招募外面的創業者補充新鮮血液,然後通過雜交來實現轉型創新,更要關注外部的市場和合作夥伴。
這樣會給創業者極大的自由度,然後通過公司股權的設置,以高風險回報比來激勵,企業作為一個賦能者,給予業務資源、啟動資金,但是不要過分干涉創業項目自身的運營和發展。企業所需要做的就是觀察,然後給予反饋,然後等待。這樣的項目如果能孵化出來,對擴展企業邊界、活化企業生態將會有很大動力。
六 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接下來簡單介紹幾個區塊鏈應用場景:
一是區塊鏈+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其實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案,包括出口商、進口商,開證行開具信用證(LoC)等等,這些其實需要一種機制,能進行跨機構、跨組織、跨平台之間安全的共享數據,而區塊鏈正好可以保證解決方案的實現。並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化,當各種條件滿足以後,來進行清算和結算支付,不需要人工的參與就可以自動化的完成。
跨境涉及到多方的貿易金融,如果按照現有的方式,各方之間因為都有自己的一些系統,一些程序都需要反復地進行,對帳需要通過郵件和傳真進行確認,完成一筆貿易金融服務可能需要三到五周時間。
現在通過區塊鏈,貿易金融上的各方都可以共享賬本上的數據,聯盟鏈的成員單位都可以同步更新,利用智能合約可以實現多方的自動同步執行,這樣可以把端到端的業務流程從三到五周縮短到兩三天,而且可以把原來需要反復確認的操作,極大地簡化,僅需要5步左右就可以實現一個貿易金融的閉環。
區塊鏈也可以用來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患者有一定權力決定將自己的病史等信息分享給誰,分享到什麼程度,分享多長時間等等。傳統的、分散的醫療葯物研發體檢等等機構系統沒辦法做到的問題,區塊鏈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這就需要建立個人健康的數據銀行。
區塊鏈也可以用來做冷鏈物流、端到端的食品安全溯源服務。食品從原產地到屠宰加工、運輸,這過程中所有的數據參數都可以上鏈,這將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這里舉個例子,挪威的這個三文魚就是通過一家區塊鏈公司在做一個食品安全的溯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所有的各方的數據都上了鏈,之後他可以通過自助智能合約,按照事件觸發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支付清算,這樣做極大地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區塊鏈在教育和就業市場也可以提供服務,學校研究機構、考試機構、僱主、政府部門都能安全地共享學生的學歷、證書、論文等數據。
最關鍵的是區塊鏈還可以實現P2P點對點的、微電網的電力交易或者能源交易服務。舉個例子,布魯克林區的老城改造中,房屋屋頂都增加了光伏太陽能板用於發電。發的電並不是賣給電力能源公司,而是做成小區的微電網,然後通過虛擬貨幣進行交易。
這個模式可以進一步擴展,可以把屋頂生產的太陽能進一步作為分布式的充電樁,然後內部的家庭用電、安防用電、智能門鎖等都可以上到這個區塊鏈里,來進行整體的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