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誶區塊鏈
Ⅰ 如何成為知名培訓師
你好,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培訓師。做培訓師的人必須有些特質,舉一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快速學習能力。培訓師和職業經理人是不同的,職業經理人是個耐力型的運動員,培訓師是爆發力相對好的運動員。
很多時候你接一個課程的時候,你並不比你的學員研究的更深,但是你接了課程之後,你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你就會超過學員,舉例你在講區塊鏈課程,你雖然從未學習過區塊鏈技術,但是你講的區塊鏈的是開發,你能夠快速學習,你向其他一切比你高的區塊鏈大師學習。
一開始你不如他們,最後他們都認我當老師,他們說:「X老師至少做過好幾年的區塊鏈工作,要不這東西你講不出來。」如果你學習能力慢,做職業經理人還好一點,因為職業經理人是耐力型的,有的時候在一個企業,十幾年有一套規則,就可以積累經驗。培訓師的每個課程都是新的,雖然都是同一個課程,但對象是新的,快速學習能力,叫做一個定位。
你自己要懂,你不懂不行,你懂了也還不夠,你還要會教,就是說你既要有專業運動員的能力,又要有專業教練的能力。你會完成知識讓渡,可能會是你更重要的能力。你先是一個專家,然後又是一個職業的訓練手,有這個職業的一套技術。從美國引進的這些,你完全來可以學,可以在三個月之內把這些都掌握了。
其實沒有老師才是最痛苦的,不是你自己就可以走到成功的目的地,有很多人睜著眼睛卻都掉進了陷阱里。但是有的人閉著眼睛都能走到成功,為什麼?因為他牽著明眼人的手,所以會這樣。要訪名師,要拜名師。常常以他人為師,先仰視你,然後平視你,最後我會俯視你。現在的很多培訓師目空一切,這是不對的,虛心學習是非常重要!謝謝
Ⅱ python難學嗎
Python學習路線。
第一階段Python基礎與Linux資料庫。這是Python的入門階段,也是幫助零基礎學員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你需要掌握Python基本語法規則及變數、邏輯控制、內置數據結構、文件操作、高級函數、模塊、常用標准庫模塊、函數、異常處理、MySQL使用、協程等知識點。
學習目標:掌握Python基礎語法,具備基礎的編程能力;掌握Linux基本操作命令,掌握MySQL進階內容,完成銀行自動提款機系統實戰、英漢詞典、歌詞解析器等項目。
第二階段WEB全棧。這一部分主要學習Web前端相關技術,你需要掌握HTML、CSS、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Web開發基礎、VUE、Flask Views、Flask模板、 資料庫操作、Flask配置等知識。
學習目標:掌握WEB前端技術內容,掌握WEB後端框架,熟練使用Flask、Tornado、Django,可以完成數據監控後台的項目。
第三階段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這部分主要是學習爬蟲相關的知識點,你需要掌握數據抓取、數據提取、數據存儲、爬蟲並發、動態網頁抓取、scrapy框架、分布式爬蟲、爬蟲攻防、數據結構、演算法等知識。
學習目標:可以掌握爬蟲、數據採集,數據機構與演算法進階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完成爬蟲攻防、圖片馬賽克、電影推薦系統、地震預測、人工智慧項目等階段項目。
第四階段高級進階。這是Python高級知識點,你需要學習項目開發流程、部署、高並發、性能調優、Go語言基礎、區塊鏈入門等內容。
學習目標:可以掌握自動化運維與區塊鏈開發技術,可以完成自動化運維項目、區塊鏈等項目。
按照上面的Python學習路線圖學習完後,你基本上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Python開發工程師。當然,想要快速成為企業競聘的精英人才,你需要有好的老師指導,還要有較多的項目積累實戰經驗。
自學本身難度較高,一步一步學下來肯定全面且扎實,如果自己有針對性的想學哪一部分,可以直接跳過暫時不需要的針對性的學習自己需要的模塊,可以多看一些不同的視頻學習。系統學習一般在5-6個月。
Ⅲ 如何識別假的區塊鏈項目
看團隊信息是否靠譜,白皮書寫的內容是否一定要結合區塊鏈技術,是否有完整的商業模式
Ⅳ 我們的游戲行業初創公司,聽說區塊鏈比較火,請問如何轉型
石角恣幽步長烏遂遐征
我不是個特別努力的人
要我說武松是這樣殺的嫂
半樹青蔥半樹春
Ⅳ 珍寶幣是一個怎樣的投資品種
珍寶幣就是根據美國加州2014年6月28日通過的第129號法案,在美國加州,電子貨幣、積分、抵用券、折扣券、Gemcoin珍寶幣的流通已經合法化。 美國富豪貨幣基金Gemcoin珍寶幣新聞發布會2014年10月4日上午11:08分在紐約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隆重召開。 美國富豪貨幣基金副總裁Leonard Jahnson代表集團總裁Steve Chen向紐約大眾宣布,Gemcoin珍寶幣已經從2014年9月1日起正式對外發行,並介紹了Gemcoin珍寶幣的內在價值—具有極高的升值潛力與廣泛的流通性。 他在發言中肯定了美國富豪貨幣基金Gemcoin珍寶幣在國際虛擬貨幣領域中的影響力及幣值的穩定性。 美國富豪貨幣基金所發行的Gemcoin珍寶幣,是由AFG集團在世界各地的寶石礦支撐,將具有廣泛的流通性。 美國富豪貨幣基金珍寶幣(Gemcoin) 周六在紐約隆重召開新聞發...Gemcoin珍寶幣主要在寶石礦業和金融圈內發起流通,流通量巨大。Gemcoin珍寶幣有基金的寶石等價銷售、發行贈送等值的Gemcoin珍寶幣(例如投資1萬美元,獲得1萬美元的寶石並獲得贈送1萬美元的Gemcoin珍寶幣)。
美國富豪貨幣基金隸屬AFG集團旗下的貨幣基金,由AFG集團對其價值進行背書。
AFG集團成立於2002年,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總部設在洛杉磯,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AFG集團投資的項目涉足金融、房地產基金(REIT)、房地產、礦業(寶石類)、拍賣、通訊、生物技術及航空設備器材等。業務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和澳洲。集團全球總資產達500多億美元。
這一切奠定了Gemcoin珍寶幣無可匹敵的市場基礎及幣值保持相對穩定。
Gem幣從9月1日起發行價為0.05美元。
比特幣從最初2009年發行的0.06美元到最高979.45美元,增值了16257倍。
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是指非真實的貨幣,在虛擬跟現實有鏈接的情況下,虛擬貨幣有其現實價值,可以交易並用於購買商品及服務,隨著AB-129法案的頒布,虛擬貨幣成為了合法的支付手段。
Ⅵ 數字貨幣哪出金安全Toobi的可以不
數字貨幣哪個安全?現在最安全的只有比特幣了,不過你要得承受它的漲跌幅。
Ⅶ 核聚鏈是騙局嗎感覺很不靠譜!
眾多頭部區塊鏈媒體賬號被騰訊集體封停的消息引發業內震動,不少與區塊鏈相關公眾賬號也紛紛停更以觀事態。
據了解,此次封停的原因為部分公眾號因涉嫌發布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這次事件正說明,目前區塊鏈行業正處於一個所有秩序都百廢待興的時代,迫切的需要有相應的行業標准和規范的誕生,從而促使區塊鏈行業更健康、有序地發展。
而就在此前,DRC創始人林揚與核聚鏈創始人黃連金進行了深度對話,討論的主要話題正是區塊鏈行業的標准和規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打造未來區塊鏈行業的標准和規范。
談入行:相信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價值
DRC創始人林楊女士擁有多年的金融領域經驗,曾任安永金融科技轉型與創新合夥人、IBM風險管理解決方案負責人。核聚鏈創始人黃連金是著名網路安全專家,曾任華為區塊鏈專家,CGI集團公司技術總監、雲安全技術負責人。兩位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十分傲人的成績的前提下,選擇了在區塊鏈行業中創業。在談到為何All In區塊鏈行業的時候,黃連金先生表示自己首先有創業的想法,並且想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普惠到更多的小公司,進而談到大公司都是高度中心化的狀態,不利於普惠小公司的目標。林楊女士對此表示強烈贊同,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顯著降低了中間成本,從而大幅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正是這一點,讓她毅然投入區塊鏈行業發展的大潮中。
談細分領域:要「啃最難啃的硬骨頭」,專注於資產上鏈領域中的難題
在談到核聚鏈的未來定位和發展動向的時候,黃連金先生表示目前公司專注於資產上鏈領域。此領域從宏觀看是對現實世界和區塊鏈世界結合的探索,也是對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場景的探索。在資產上鏈這個細分領域中,最難解決的如何將實體資產真實、准確、有效地映射在區塊鏈上的問題。林楊女士也表示,只有將資產真實、准確、有效地映射在區塊鏈上,應用場景才能落地,資產上鏈才能產生價值。
對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黃連金先生表示目前正在嘗試的解決途徑是建設、完善協議層,但是現實世界實體資產種類繁多、特性不同,所以還需要更加細分、針對特定資產類別的協議產生。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協議層解決,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探索。
Ⅷ 十三五時期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凈減少1000萬人以上,到2019年年底只剩551萬人。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段,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國家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凝心聚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全力脫貧攻堅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精準解決問題。全國動員近200萬人,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進村入戶摸底排查,共剔除識別不準貧困人口929萬人,補錄貧困人口807萬人,識別精準度進一步提高。
摸清情況,如何幫扶?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十三五」期間,我國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佔比上升,轉移性收入佔比逐年下降,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Ⅸ 剛接觸計算機專業有沒有必要買c++書自學
樓上兩位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不建議先學c#.
我不建議買大部頭書從頭看,這樣會很快失去動力和興趣。
可以跳過C,直接C++。
因為:學會了C++,以後進入java、android、微軟的VC C#等、網頁腳本javascript、flash的as等等都會很簡單。另外,C#是MIL,封裝太多,可快速開發,但不能獨立運行,調用一些API還是需要C++知識。
另外,不要按照書中的例子和進度去學。可以自己給自己定些適合當前階段的、有趣的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哪些知識,去,做筆記,這樣記得牢。前期還可以抄一些簡短的、有趣的程序來運行,抄的時候不理解沒關系,哪裡不理解,去,做筆記。
學c++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理解程序運行的原理。
而且,現在很多系統都是用c/c++寫的,包括嵌入系統
Ⅹ 讀書也需要耍心眼
本文來自作者丹華在GitChat 上分享我的10個讀書策略
編輯 Mc Jin
為什麼閱讀也需要策略?
不是愛讀啥讀啥嗎?讀書也需要「耍心眼」嗎?
當然需要。
小說文學類休閑娛樂性質的閱讀,當然不需要策略,跟著感覺走即可。
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閱讀,比如需要學習某個工具,也不需要策略。
當你想要有所收獲,在一個方向上深挖的時候,想贏得競爭的時候,就需要策略了。
所以按目的不同,我們可以把閱讀分為三類:一休閑娛樂,二解決具體問題,三贏得競爭。
只有第三類的閱讀,才需要讀書策略。如果你想贏得競爭,那麼你最好得有一個競爭策略,即使是讀書也不例外。
策略性的閱讀,多數是功利性的,對於書本有具體的認知訴求,有疑惑要解決。在競爭激烈焦慮症泛濫的當前社會,很多人試圖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少有人認真對待「閱讀」這件事,思考並建立自己的「讀書策略」。
因此,講究讀書策略,有策略地閱讀,將會成為你所擁有的一項強大的競爭武器。尤其對於那些社交能力差、情商偏低的內向者(比如我)而言,閱讀有著雙重功能:既是避風港,又是新的戰場。
讀書策略1:強烈的競爭意識
當你搜到一本好書,發現已經幾百上千條評論的時候,不恐慌是不可能的:卧槽,又有這么多賤人跑到爺爺前面去了!
最早發現 KK 的《失控》這本書,是在2011年,老版《失控》剛上市。如獲至寶,跟周圍人熱情推薦,應者廖廖,很多人都不知道 KK 是誰。
到了2012年8、9月間,傳出來微信張小龍強烈推薦此書,於是紅遍大江南北。
突然之間,你發現原來你擁有的武林秘籍,大家都在讀,而且可能比你認真比你深刻。
怎麼辦?
我當時的想法是,這裡面,一多半是沖著張小龍的名氣去的,或者是因為互聯網的關系讀的。
極少會有人從投資、從市場經濟的本質這個角度去理解其中的規律。
這本書引導我對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對市場經濟有了更深的體會,這直接導致我後來能夠理解並抓住比特幣的機會——在接觸比特幣之後,你會立馬折服,並深信這就是未來。
讀書策略2:讀通用型的知識
所有知識可以抽象為一棵大樹,有抽象的樹干型知識,也有具體的樹葉型的知識。毫無疑問,你應該先讀樹干,盡可能地吸收各門學科/領域的最精華、最通用的知識。
這就是芒格推薦的格柵理論:把各領域的精華抽取出來,互相打通,編織成一個高效的、解釋力強的知識網格,並以之作為武器,去應對復雜的外部世界。
芒格說這種模型大概有100-200個,我想,每個人可以按自身情況設定。
哪些是通用型的知識呢?
商業分析領域,波特五力模型必須算一個,太強大了,你應該把它用的像吃飯筷子一樣熟練。有人可能會說 SWOT,SWOT 是狗屎,Totally Bullshit,沒有任何洞察力。
互聯網領域,《長尾效應》、《失控》。
更寬泛意義上,進化論也是通用型知識,不論是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經濟領域。芒格、Ray Dalio 對此都有敘述。
心理學領域,《影響力》、David Myers《社會心理學》必然算,《烏合之眾》也算。《影響力》和《烏合之眾》更大眾化一些,讀者眾多。
當我通過《影響力》和《烏合之眾》意識到社會心理學非常重要的時候,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找一本更全面、更權威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來讀,於是找到 Myers《社會心理學》。
這是一本教科書,很多人會覺得它枯燥、觀點羅列、可讀性差,更要命的是書很重,可我當時卻如獲至寶,甚至在出差調研的時候都堅決放進包里,飛機上、酒店裡一頁一頁啃。
願意啃這本書還有一個小心思,那就是,這本書是充滿了干貨和種子的一本學術教材,很多人沒辦法堅持讀完,所以我必須堅持讀完,而且確認,我要挖到裡面的金子。
說種子,是指裡面有很多深刻的、值得繼續深挖的概念和觀點,比如「自我服務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種子,熟讀芒格的人應該聽過這個概念,芒格最愛舉得例子就是:80%的的士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超過平均水平。
這一結論,換成任何其他職業都成立,比如投資者。
這引出下一個結論。
讀書策略3:讀那些有干貨但可讀性差的書
你可以想像,大多數暢銷書都滿足至少兩個標准:
第一,有干貨;第二,文筆好、可讀性強。這些幸運兒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有干貨文筆差的書,以及海量的沒干貨文筆好、沒干貨文筆差的書。從競爭的角度看,暢銷書人人都會讀,而有干貨文筆差的,很多人就會望而卻步,難以堅持。
這正好是你跟其他人拉開差距的絕佳機遇。所以,選書的時候,跟選男女朋友一樣,實質重於形式,不要因為咱長的丑,就認定咱是人渣。
可讀性差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比如翻譯的不專業不準確,比如遣詞造句沒有精心打磨,或者作者表達能力較差,未能將核心思想准確地化成文字,以至於老是在打轉轉。

難以想像,這本出到第五版的書,依然是按照其最初博士論文為基本框架的。譯者唐興通先生說,該書「在結構上傳承了傳統學術的嚴靜規范性,從文獻的綜述到創新擴散史,再到創新擴散的問題解決」,甚至直接建議讀者「有意識地進行一些篩選,采擷其精華部分閱讀」。
這話已經說的夠明白了。難以想像歷次再版中,沒有一個人提醒作者採取可讀性更強的結構。羅傑斯研究了一輩子創新擴散,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加速《創新的擴散》一書的擴散,殊為遺憾。
羅傑斯研究了一輩子創新擴散,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加速《創新的擴散》一書的擴散,殊為遺憾。——丹華
不要將可讀性當做內容好壞的標准,正如不要將快遞速度當做貨品好壞的標准一樣。有些書,因為作者的問題,寫的不流暢,或者很難懂,不要責怪他們。反而應該感謝他們,感謝他們把干貨藏得如此之深,以至於趕走了很多讀者。
當然也要提醒自己,未來自己寫作不要犯這種錯誤,白白損失了大量讀者,浪費了覆蓋更多人的機會。
關於如何選書,還有兩條策略值得一提
讀書策略4:相同話題一批批地讀
同一個話題,暢銷書、教科書、實踐指導書、傳記和歷史這幾類書的側重點、風格、可讀性、准確度都不相同,按批次一起讀能夠集中轟炸大腦,給自己一個豐富的刺激環境,這樣理解更全面、更立體。舉個例子,你要跳槽的時候,到對方官網看一堆介紹是沒啥用的,還不如問問公司內部的人,了解一下八卦和花邊,立馬就理解了。
讀書策略5:讀一手文獻,不讀「二手書」
不要讀那些被人嚼過了的東西,比如各類解讀、註解等,只讀最原始的一手材料。原始文獻應該永遠處於最主導、最重要的位置。
當然,肯定有機靈鬼會問:哥,那周易怎麼辦?呵呵呵,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周易原始文本晦澀難懂,因此有無數個解讀版本)。
嘮完了如何選書,接下來聊聊如何讀書。
想像一下大多數人是如何讀書的。
越來越多人讀電子書(Kindle)。
很多人都沒有邊讀邊劃線、做記號的習慣。
多數人讀完一本書,只記得一些模糊印象或者核心觀點。
所以,針對這些大眾讀者的閱讀通病,對應的閱讀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反其道而行之。
讀書策略6:做筆記,留下記號,重視輸出
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何有些人看書從來不做記號和筆記,看完跟新書一樣。實際上,閱讀中留下記號、留下點滴思考,具有多重價值。
第一,留下你的狀態,方便下次打開書迅速回到這個認知狀態,不至於從零開始。做筆記,有點類似於狗狗撒尿或者景區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還真記不住自己來過這里。一聞味道,一看照片,嘩,所有的回憶都鉤出來了:這地方我來過!當時發生了啥啥啥??所以,也別太計較你在書上記了啥,關鍵是要有記號要撒尿。
做筆記,有點類似於狗狗撒尿或者景區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還真記不住自己來過這里。一聞味道,一看照片,嘩,所有的回憶都鉤出來了:這地方我來過!——丹華
第二,有時斷斷續續看完一本書,前面看了後面忘,做筆記能幫助你留下當時的點滴成果和感受,類似於中斷時的保護現場,方便將來串點成線。
第三,記號/筆記是成本最低的產出形式,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客觀上會推動你更快理解、更有效地思考。
考慮到寫一篇讀後感時間和成本太高,我推薦一個討巧的辦法:讀完一本書時在頭幾頁的空白處寫7-10句話,包括這樣幾項:主要觀點或啟發,邏輯結構,如何應用到工作上,寫作風格,有無重大弱點,內容形式上如何改進超越深化完善等。具體寫哪些,寫多少,當然由你來定。
做筆記的最低要求是,記住要點。
讀書策略7:讀時戰略性重視,讀完戰略性藐視
閱讀過程中,保持足夠的謙卑和學習態度,畢竟你是來學東西的。盡可能滴貼近作者,認可或同情作者,力求沉浸其中、准確理解。
一旦讀完,對整體有把握時,就需要遠離書本,採取戰略性藐視態度了,這時就要苛刻一點,換一副小人嘴臉,居高臨下,盡可能地給作者挑刺,問問自己,觀點靠譜嗎?有局限性嗎?夠徹底夠深刻嗎?能推廣嗎?可應用於哪些領域?形式好不好?如何才能寫的更好?哪些內容是扯淡?之前的閱讀經驗里哪些能夠佐證或者證偽書中的東西等等。
這些問題,會給你一個批判和再創造的視角,會獲得更多啟發。我相信,批判性閱讀是每個作者都歡迎的,雖然表面上看這有些大不敬。
讀書策略8:讀你看不懂的書
有些書對讀者要求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比如技術性很強的書,某個細分領域的專著,缺乏中譯本的原版,學術論文等。
多數人會很抗拒這些東西,正好給你提供了獲取競爭優勢的空間。想到只有幾個人幾十個人會嘗試看這些東西,即使只看懂了一兩章,或者 Introction,我都會非常自豪。
有些領域你准備不足,時間有限,又實在想攻克,只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要氣餒,思想的種子會慢慢發芽,總有一天機緣巧合時機成熟,你會沖破障礙,前進一大步。
當然,讀難懂的書成本高耗時長,因此具體讀到什麼程度,需要具體斟酌。
讀書策略9:讀無用之書,下無用之功
並非每本書都要達到「洗心革面」「立竿見影」的級別,有些書短期看沒什麼用處,僅僅是增長了見識而已。但是只要你有興趣,有感覺,就應該去讀,長期的功用說不定也很大呢。
有用與無用,有時取決於時機。內心模模糊糊覺得這個方向有價值,就應該先了解儲備起來,說不定哪天就發生化學反應了。
讀書策略10:按時間碎片的性質來分配閱讀任務
根據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閱讀。比如,公交地鐵上,適合看短文,PPT,或者聽電子書,聽英語。睡覺之前的自我催眠,技術類書最好了。工作中完成一個任務犒勞下自己,可以翻翻財經雜志。
出差旅途,帶本不太厚的暢銷書。當然,如果你像我一樣變態,也可以塞大部頭。
總結下來,大多數人的讀書行為是:
讀暢銷書只讀專業內的有用書只讀可讀性好、有趣的書一個領域只讀一本書讀「二手書」不做筆記、不留記號讀完就忘,不思考不消化不整合不批判只讀看的懂的書只讀有用之書不考慮時間性質因此,策略性的讀書就是要跟大多數人的行為相反,反其道而行之,你一定會收獲良多,最終跑到大多數人的前面。
因為,讀書最終是功利的,最大的功利心是完善自己。
技術雜談近期好文
《窮人入門區塊鏈指南》
《Java 編程之美- 線程相關的基礎知識》
《查詢參數緩存從零到一個框架的演進》
《一個讓京東 CTO 都參與其中的敏捷轉型故事》
《使用 Angular2+開發 Markdown 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