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區塊鏈相連的是什麼
A. 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
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B. 區塊鏈中的區塊是通過什麼連接的
專家介紹,區塊鏈可以通俗地被理解為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這個賬本由各個區塊連成一個鏈條。在傳統記賬系統中,記賬權掌握在中心伺服器手中。
而在區塊鏈這個「賬本」上,鏈條上的每一個點都能在上面記錄信息,構成點對點的記賬系統。因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
比如,在一個100人的村莊,張三向李四買了一頭牛,向他支付1萬元。過去,他要依靠中間人趙六,才能將自己的1萬元轉給李四。
而有了區塊鏈系統,張三可以直接將自己的1萬元記到李四的賬本上,同時交易信息會傳到全村,也就是整個區塊鏈系統,使其他98個人也能看到信息。由系統記錄整個交易過程,具有可溯源優勢,防止趙六賬本丟失或李四不認賬等問題。
(2)讓區塊鏈相連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在隨後的幾年中,區塊鏈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路和分布式時間戳伺服器,區塊鏈資料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
為比特幣而發明的區塊鏈使它成為第一個解決重復消費問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設計已經成為其他應用程序的靈感來源。
C. 區塊鏈的功能是什麼
區塊鏈的主要功能是可追溯性。
D. 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 的一個重要概念,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 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 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區塊鏈在網路上是公開的,可以在每一個離線比特幣錢包數據中查詢。比特幣錢包的功能依賴於與區塊鏈的確認,一次有效檢驗稱為一次確認。通常一次交易要獲得數個確認才能進行。輕量級比特幣 錢包使用在線確認,即不會下載區塊鏈數據到設備存儲中。
比特幣的眾多競爭幣也使用同樣的設計,只是在工作量證明和演算法上略有不同。如:權益證明和SCryp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