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測試過程
① 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可以用區塊鏈的一些領域可以是:
▪智能合約
▪證券交易
▪電子商務
▪物聯網
▪ 社交通訊
▪文件存儲
▪存在性證明
▪身份驗證
▪股權眾籌
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的發展類比互聯網本身的發展,未來會在internet上形成一個比如叫做finance-internet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基於區塊鏈,它的前驅就是bitcoin,即傳統金融從私有鏈、行業鏈出發(區域網),bitcoin系列從公有鏈(廣域網)出發,都表達了同一種概念——數字資產(DigitalAsset),最終向一個中間平衡點收斂。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是:
▪ 區塊鏈1.0——數字貨幣
▪ 區塊鏈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
▪ 區塊鏈3.0——各種行業分布式應用落地
② 區塊鏈總共有哪些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1)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8]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2)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3)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徵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並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4)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地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③ 區塊鏈技術國家標准什麼時候完成
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准,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准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
對此,北京華順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武也表示,區塊鏈雖然具備顛覆性的技術潛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區塊鏈仍處於初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顛覆世界的階段。
俞克群強調,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網路,意在技術上不能受制於人,同時也可以促進區塊鏈健康發展。安全是區塊鏈未來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區塊鏈技術落地。這就要求我們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必須並重發展其安全屬性,甚至是超前發展。
對此,李鳴也表示,標准中重要一塊是信息安全的標准,也可以看出安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准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區塊鏈方面的200多項專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
內容來源新華網
④ 區塊鏈項目在發展過程都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戰略認知,做好戰略規劃。開展產業布局,推進應用落地
如果你正在或者打算在 Polkadot 上創建項目,歡迎聯系 PolkaWorld 說出你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波卡生態發展情況。
你是否好奇過,使用最前沿的區塊鏈技術去創造一家初創企業是什麼樣的體驗?如果你是一個想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創業者,所要做的努力可能既艱巨又孤獨。
我第一次見到 Speckle OS 的創始人 Antoine Najjarin 是在 2018 年 11 月 墨爾本舉辦的 Polkadot 線下聚會上。Antoine 展示了他們堅定的願景:Speckle OS 要做互聯互通的區塊鏈世界的直接入口。
他們將使用 Polkadot 作為底層技術棧,並為 Web3 的願景做出貢獻:
「…… 在這個網路中,我們的身份和數據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 避免任何中央權威系統,從而得到保護」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索 Speckle OS 的旅程以及實踐中學到的 5 個重要經驗。
旅程
Speckle OS 的創始團隊有 2 名成員,完全是為了美好的願景來運營。在 2019 年 3 月,他們獲得了 Web3 基金會的資助。
這筆贈款從經濟上幫助了 Speckle OS,但更重要的是,它推出了 Speckle OS 並成為 Polkadot 社區備受期待的項目。作為一個積極推動 Web3 願景的項目,Speckle OS 可以保證發布時的初始用戶基數。
他們初始的用戶將會是精通密碼學的,但真正的挑戰是獲得對密碼學並不精通的用戶。Antoine認為,想在 Web3 生態系統中取得成功,信任和聲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人們相信你正在構建一個安全的錢包, 並且全部代碼都可以在 Github 上被分析 —— 只要你建立了這個聲譽,你就可以轉向普通用戶。」
Speckle OS 將在 2019 年 8 月的 Web3 峰會之前發布 MVP (最簡化可用產品)。MVP 包含對 Polkadot 測試網,Kusama 網路和 substrate 鏈,及 Edgeware 的支持。
帳戶創建,多帳戶存儲和交易功能也將可用。抵押代幣和治理功能還需要在進一步的迭代中實現。
團隊
Speckle OS 團隊現已擴大到 5人,其中 4 人是開發者。簡而言之,Antoine 的作用是將一切抽象出來,以便開發者可以專注於開發一個優質的產品。
「事情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於你很快就會被埋沒。即使你只專注於加密貨幣領域,由於信息過載,有時很難保持理智去對信息進行過濾。」
學到的經驗
我在采訪 Speckle OS 時,得到了 5 個關鍵點:
1.易於編碼,易於理解
Substrate 是可預測的,既容易學習,又容易理解。雖然現在還沒有文檔,但代碼可讀性非常高,並且帶有清晰的描述。
「普遍的反饋是 Polkadot JS 比任何其他技術堆棧都簡潔,且易於使用。這是得到 Parity 開發團隊的證明的。」
2.與 Parity 進行很少的交互
由於代碼的整潔,Speckle OS 幾乎不需要聯系 Parity 來解碼 Substrate 的工作原理。
3.每個人都可以訪問相同的信息
有關 Polkadot 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事情都是公開的,沒有私密渠道去獲得內幕消息。
「我喜歡 Polkadot 把所有一切都公開。如果你去 watercooler 的網站,你會看到 Gav 和其他 Parity 開發人員在討論他們考慮實施的事情。
所有最新的進展都發生在 Riot Watercooler Channel,一切都只取決於你是否及時閱讀這些訊息。
4.有很多有才華的開發人員
組成現在的團隊比 Antoine 想的要慢很多。當然,想獲得在 Speckle OS 工作的面試官的青睞是需要有耐心的。他們正忙於發布一款非常好的產品。
「這里的區塊鏈空間比舊金山、紐西蘭和柏林都要小。悉尼的規模很大,但不是最大的。我們這里有一些非常優秀的開發人員。」
⑤ 區塊鏈網路的有哪些指標可以用於異常檢測
指標只要是評分
區塊鏈網早就搬了,李笑來聯合國內大佬花了幾千萬把他們給搞倒了。
⑥ 軟體測試人員如何學習區塊鏈
區塊鏈的技術可以去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但目前應該是沒有具體的測試相關技術的,新技術剛出來時完全靠自己去研究的,另外,如果是已經有經驗的可以先學習下區塊鏈相關的技術 ,然後根據此再去看具體的項目,同時每個公司對於區塊鏈的測試也是不同的。
⑦ 區塊鏈有幾種分類
1、去中心化
由於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開放性
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自治性
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比如一套公開透明的演算法)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4、匿名性
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演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突出優勢:
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7)區塊鏈測試過程擴展閱讀: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標志著上輪金融危機起點的雷曼兄弟倒閉後兩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
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演算法)實現鏈接(chain,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3]。
⑧ 求大神指導區塊鏈比特幣怎麼測試
測試哪塊?智能合約?APP BUG?平台漏洞?可以找代碼審計機構
⑨ 基於機器學習的區塊鏈網路異常檢測 作為一個小白,應該從那方面來進行了解那,麻煩大佬指點一下,謝謝
個人覺得區塊鏈開發技術層面講就沒有靠譜之說,無非是你選擇什麼樣的研發技術團,即使你選擇了比較好的研發技術團,也未必能實現你所要求的區塊鏈技術,不同行業和領域有不同的技術指標,更何況這個復雜的新技術。另外一點還要讓研發技術團認同你需要應用的機器行業思維,否則開發出來的產品也不可能符合你的要求。我們專注區塊鏈技術專業領域落地,項目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還沒有成功落地。難度在於推翻傳統模式會觸及很大的利益鏈條,所以必須是一個慢慢滲透的過程。
按照你講的:基於機器學習的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你在問一個技術問題。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⑩ 去大區塊鏈科技面試需要測試,有人知道嗎
需要的,鏈科技公司要求很高的, 你還是提前做好准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