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涉及互聯網電腦編程和區塊鏈密碼學
⑴ 涉及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產業應用方面有關技術與應用的哪些表述是錯誤的
區塊鏈標准進程在2021年實現飛躍
國內外各大機構都在積極牽頭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從全球范圍內看,不同國家對標準的著重點不一樣。牛津大學網路空間安全中心主任、可信計算國際標准組專家安德魯·馬丁表示,美國更關注基礎共性的標准;德國更偏向工程化的標准,工業區塊鏈是該國的重點;日本則更關注服務類標准,如基於區塊鏈的服務和應用實踐等。
目前,中國對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方面,應用和服務佔比較小。中國是最早開展區塊鏈標准化工作的地區之一,早在2016年10月,隨著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成立,中國就開啟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標准化工作。
中國作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大國,在推動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上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21年7月,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ITU-T)第13組(SG13)會議期間,在中國電信研究院區塊鏈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國電信牽頭的兩項區塊鏈標准,經與來自中、美、英、加、韓多國專家多輪討論協商,最終正式立項通過。兩項標准如下所示:
從中國國內區塊鏈標准現狀出發,據全國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全國團體標准信息平台、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以及01區塊鏈不完全統計,截止2021年底,我國已發布153項區塊鏈標准,其中包含8項國家標准、3項行業標准、18項地方標准、70項區塊鏈團體標准以及54項企業標准。
2021年是中國區塊鏈標准化工作突飛猛進的一年,單年新增82項區塊鏈相關標准,占現有區塊鏈標准總數的53%。其中,2021年共新增5項國家標准、1項行業標准、 3項地方標准、44項區塊鏈團體標准以及29項企業標准。新增行業、地方標准以及國家標准
從行業分類來看,屬於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標准共計79項,佔比52%,其次是金融業(30項),佔比19%,隨後是其他互聯網服務(14項,9%)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1項,7%)。此外,區塊鏈技術標准還涉及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教育服務等行業。總體上看,我國對區塊鏈技術標準的研究仍以基礎設施為主,應用層面的標准有待進一步開發。結合118項出台的地方和企業相關區塊鏈技術標准來看,從地區分布上,江蘇省以出台26項區塊鏈標准位居第一,廣東省以23項緊隨其後。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以十餘件區塊鏈標准位於第二梯隊。位於第三梯隊的包括福建省、湖南省和貴州省等地。總體看,各地區區塊鏈標准成果與地區區塊鏈相關企業規模和政策扶持力度息息相關。
區塊鏈標准化的三大難點
The Global Standards Mapping Initiative(GSMI)發布的Global Standards Mapping Initiative:An overview of blockchain technical standards(全球標准制定倡議:區塊鏈技術標准概述)中繪制了來自30多個技術標准制定實體、185個司法管轄區和近400個行業集團的數據。該報告梳理出目前區塊鏈標准制定中仍需突破的關鍵點。
(1).區塊鏈術語仍缺乏統一定義
目前,區塊鏈行業缺乏統一定義和術語是該行業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問題。不同機構下對區塊鏈相關術語缺乏統一性和確定性定義,盡管這些差異似乎很微小,但卻會在整個標準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被放大,並直接影響到各機構對區塊鏈相關技術的解釋差異。
(2).標准制定領域既有差距,也有重疊
區塊鏈標准化過程中存在標准內容和范圍的差別與重疊。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標准在技術堆棧的分層方法因組織而異,如面向網路的標准與面向應用層的標准。二是區塊鏈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中涉及如金融機構、合規機構等多主體,而不同主體在制定標准缺乏一致性步調。三是區塊鏈與其他高度標准化的技術領域重疊,如密碼學、零知識證明等,這些技術也對區塊鏈標准和技術軌跡存在重大影響。
(3).標准受地理因素、制定者的專業和角色影響
目前,區塊鏈標准制定的主體主要位於歐洲、北美和中國,雖然一些機構有意通過地方團體或區域代表將全球聲音納入其倡議,但許多機構仍然缺乏全球代表性。這導致標准制定會受某些地區基礎設施、監管和文化等因素影響。標准制定過程中缺乏代表性還體現在制定主體的專業知識,這導致標准研發方向有所「偏好」,所制定的標准未必使技術的最終使用者收益。此外,制定標準的「角色」同樣導致標准化過程的透明度問題,如生產者開展的標准化工作引發消費者在該過程受到排斥甚至是剝削的擔憂。
(二)區塊鏈技術的演進趨勢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 2021》,目前,區塊鏈開始步入以「信任鏈」「協作鏈」為導向的新發展階段。一方面,隨著數據這一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凸顯,區塊鏈技術支持低成本構建數據全流程信任通道,通過搭建「信任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區塊鏈自身也正在技術、應用和產業維度等方面全面升級,通過構建可信協作網路的方式深度服務於各個交叉領域和主體。
就區塊鏈技術演進趨勢來看,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21年)》將區塊鏈技術分為核心技術、擴展技術和跨鏈技術三大類。三大類技術在發展趨勢上呈現出不同特點,但總體上看,目前區塊鏈技術架構已趨於穩定,圍繞產業區塊鏈場景實際需求,相關技術朝著「高效、安全、便捷」持續演化。
1. 區塊鏈核心技術漸進式創新
2021年區塊鏈整體技術未有明顯突破,但核心技術的漸進式創新仍在持續,其中對等網路、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的優化改進最為突出。核心技術優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等網路深度優化,螞蟻鏈推出BTN( 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提升區塊鏈節點的通信能力,加速區塊鏈網路數據傳輸;長安鏈發布自研P2P網路 Liquid代替開源組件ibp2p,提升區塊鏈系統兼容性和通信效率。
二是非同步共識演算法取得進展,中科院軟體所張振峰團隊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共同提出的國際上首個完全實用的非同步共識演算法小飛象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DUMBOBET),有望應用於實際生產環境。
三是智能合約開發框架持續探索, FISCO-BCOS發布基於Rust的新型Wasm合約語言框架Liquid,探索智能合約新模式。國內區塊鏈技術呈點狀突破態勢,對於細分技術領域邊界的探索力度不斷加大,整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2. 擴展技術提升區塊鏈服務能力
擴展技術上看,區塊鏈技術與其他相關技術如物聯網、隱私計算和雲計算的結合實現了技術之間的相互補充,也擴展了區塊鏈服務能力的相關技術。這三大技術在2021年同樣也是火熱的賽道。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能夠實現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可信連接通道。物聯網設備可有效提升上鏈數據真實性,而區塊鏈也能為數據要素流轉和價值挖掘提供可信保障,二者結合能夠促進數據要素發揮作用,促進區塊鏈在物聯網的應用拓展。
區塊鏈加隱私計算是新興的火熱賽道,二者技術的結合能夠取長補短,為實現數據價值共享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和解決思路。將隱私保護技術內嵌入區塊鏈底層設施,在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基礎上,促進多方數據的協作和共享。
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區塊鏈即服務)以雲計算為基礎,通過融合區塊鏈底層、集成開發工具、智能合約管理、自動化運維、數字身份、跨鏈服務等功能,實現區塊鏈底層和應用一站式開發與部署。螞蟻、騰訊、華為、趣鏈等主流BaaS平合現已具有多引擎支持、多模式部署、多節點統管理等能力。
3. 跨鏈互操作緊迫性問題突出
隨著區塊鏈應用廣度與深度的不斷拓展,不同區塊鏈平台之間跨鏈難、上層應用系統與底層鏈切換難、鏈上鏈下可信交互難的三難問題逐漸凸顯,其中,鏈間互操作尤其重要,最為緊迫,也是行業公認的焦點難點。
跨鏈互通主要技術手段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分布式私鑰控制四類,以上跨鏈項目從技術層面驗證了鏈間互操作的可行性,但受制於技術、應用、流程機制等因素,整體上仍處於早期階段。
⑵ 哪位大神了解區塊鏈知識,能否幫忙講解一下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什麼是區塊鏈?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⑶ 區塊鏈涉及的范圍有多廣泛
區塊鏈的廣泛就像互聯網一樣,未來的趨勢越來越趨向區塊鏈,老實說現在很多一些binance chain、Binance Smart chain等都是區塊鏈切實應用。
⑷ 什麼是區塊鏈最核心的內容
區塊鏈最核心的內容是合約層
1、去中心化
這是區塊鏈顛覆性特點,不存在任何中心機構和中心伺服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每個人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中。
實現點對點直接交互,既節約資源,使交易自主化、簡易化,又排除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風險。
2、開放性
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系統是完全開放透明的,
賬簿對所有人公開,實現數據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查賬。
區塊鏈是透明共享的總帳本,這帳本在全網公開,你拿到它的公鑰,你就知道它帳裡面到底是有多少錢,所以任何一次的價值轉換,全世界有興趣的人都能在旁邊看著你,轉換是由礦工來幫你確認的,所以它是一個互聯網共識機制。
3、不可撤銷、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
區塊鏈採取單向哈希演算法,每個新產生的區塊嚴格按照時間線形順序推進,時間的不可逆性、不可撤銷導致任何試圖入侵篡改區塊鏈內數據信息的行為易被追溯,導致被其他節點的排斥,造假成本極高,從而可以限制相關不法行為。
(4)對涉及互聯網電腦編程和區塊鏈密碼學擴展閱讀:
一,概念定義
什麼是區塊鏈?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7]。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二,特徵
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⑸ 學習區塊鏈技術需要會編程嗎
編程是最基礎的,想學的應該先自測一下能不能學會,這不是靠熱情就可以學會的,如果基礎好那麼建議自己找資料學,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培訓班,目前在國內真正稱得上老師的沒幾個人,多數是幾個非專業的人拼湊到一起就開班收錢了,區塊鏈只是受到去年比特幣瘋漲的影響才熱了起來,之前國內幾乎無人重視,只有NEO的團隊算是真的吧,你想想,現在真正懂的的人都在忙著開發和賺大錢,哪有精力辦班講學賺小錢?真懂的人不辦學,辦學的人真不懂,別上當。
⑹ 區塊鏈主要涉及到哪些大學專業
雖然區塊鏈技術依然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但相應的人才卻供不應求。
我們來看看大學里有哪些與區塊鏈有關的專業
1.計算機(軟體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安全等)
2、數學相關領域專業
3、經濟領域相關專業
4、密碼學
目前全球各個知名學府機構爭相推出了區塊鏈教學課程,有的大學甚至已經為區塊鏈課程設置了相應的結業證書。
⑺ 區域鏈和區塊鏈的區別
1、區塊鏈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很多的塊狀結構連接在一起形成鏈式結構。那麼每個區塊的相連也會形成一個特定的整體或區域。所以區塊鏈和區域鏈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2、區域鏈這個名詞其實是對區塊鏈的另一種描述。我們在搜索區域鏈時會自動跳轉到區塊鏈的搜索結果頁面,所以我們可以把區塊鏈和區塊鏈列為同義詞。
知識拓展
什麼是區塊鏈?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 其實並未出現 blockchain 一詞,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翻譯版 中,將 chain of blocks 翻譯成了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一中文詞最早的出現時間。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1月10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
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的安全風險問題被視為當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短板,頻頻發生的安全事件為業界敲響警鍾。擁抱區塊鏈,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
⑻ 區塊鏈騙局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是新時代的一個重要概念,本質上說是一個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也是數字貨幣之類的底層技術。
按照我們通俗的解釋,可以將「區塊鏈」看成一個賬本,每張賬單就是每一個區塊,只不過這個賬本是中心化得的,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企業或者團隊對其管轄。「區塊鏈」技術是以中心化,信息無法串改等特有的信息化,現在生活中此技術已應用至電子發票,支付碼等一系列應用之中。
概念定義
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
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⑼ 幣安提現100萬安全么
幣安提現100萬是非常安全的。幣安是目前數字貨幣交易平台里,在合規和監管上做得最好的公司,也是最安全的平台。幣安也是屬於區塊鏈的一種。區塊鏈是信息技術領域的一個術語。 本質上,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 其中存儲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可追溯」、「可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點。 基於這些特點,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發表了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描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架構概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後,理論付諸實踐,第一個編號為0的創世區塊於2009年1月3日誕生。 幾天後,即2009年1月9日,編號為1的區塊出現並與創世相連編號為0的區塊組成一條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2、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有所波動,但區塊鏈技術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之一,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比特幣的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著每個區塊節點在一定時間內的所有通信信息。每個區塊通過隨機散列(也稱為散列演算法)鏈接。後一個塊包含前一個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換的擴大,一個區塊與另一個區塊相連,結果稱為區塊鏈
3、狹義上,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塊按時間順序組合在一起的鏈式數據結構,是由密碼學保證的防篡改、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從廣義上講,區塊鏈技術是一種新的分布式基礎設施和計算方法,它使用區塊鏈數據結構來驗證和存儲數據,使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使用密碼學來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性,並使用由自動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對數據進行編程和操作。
4、什麼是區塊鏈?從科技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計算機編程等諸多科技問題。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性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和「透明」,為在區塊鏈中建立信任奠定了基礎。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都是基於區塊鏈,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主體間的合作信任和協同行動。
⑽ 區塊鏈技術入門,都涉及哪些編程語言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GO語言+區塊鏈培訓課程:
1、 Go有什麼優勢
Go的優勢
1:性能
2:語言性能很重要
3:開發者效率&不要過於創新
4:並發性&通道
5:快速的編譯時間
6:打造團隊的能力
7:強大的生態系統
8:GOFMT,強制代碼格式
9:gRPC 和 Protocol Buffers
可直接編譯成機器碼,不依賴其他庫,glibc的版本有一定要求,部署就是扔一個文件上去就完成了。
靜態類型語言,但是有動態語言的感覺,靜態類型的語言就是可以在編譯的時候檢查出來隱藏的大多數問題,動態語言的感覺就是有很多的包可以使用,寫起來的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