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對等網路

區塊鏈對等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3-16 14:16:43

A. 區塊鏈技術中的去中心化對等網路是什麼

金窩窩分析區塊鏈去中心化對等網路。區塊鏈系統是一個點對點網路,網路中所有節點共同擁有、維護系統中的全部數據,且任意一個節點的損壞或離線對整個系統運行都不會造成影響,去中心化給整個網路帶來了較大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優勢。

B. 太希區塊鏈是真的嗎

01 區塊鏈的四大核心技術
1. P2P網路技術

實際上,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分布式的P2P對等網路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今天,我們無論是在互聯網上下載電影還是視頻,都需要依賴這種名為P2P(即點對點)的網路傳輸協議。

P2P網路是整個區塊鏈的基礎計算架構。在區塊鏈分布式網路中,中央伺服器的概念被弱化,即不再需要任何中心樞紐。網路中的各個節點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這些節點既能作為提供服務的伺服器,也能作為發送請求的客戶端。它們不再需要伺服器的橋接就可以直接交換資源:從一個節點上發出的信息經過驗證會被發送到周邊相鄰的節點,而每一個相鄰節點又會將交易發送到其他的相鄰節點,最終擴散到區塊鏈網路中所有的節點上,從而實現用戶與用戶之間資源的直接分享與利用。

所以,P2P網路技術就是一個非常對等、非常高效的傳輸協議。成千上萬個彼此相連的節點都處於對等的地位,並且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網路系統。正是由於P2P網路技術的這個特性,保障了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系統。

2. 加密技術

在加密技術方面,區塊鏈使用的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非對稱加密,即加密一條信息實際上不是用單個密鑰,而是用公鑰和私鑰兩個密鑰,它們可以保證在分布式網路中點對點信息傳遞的安全。

公鑰是全網公開可見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鑰加密一段信息,生成一個哈希值,來保障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並保證信息傳遞雙方在不用信任的網路上安全地傳輸密鑰。

私鑰是不公開的。信息擁有者要高度保護私鑰的安全,因為被公鑰加密過的信息只有擁有對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具體來說,這種非對稱密鑰的工作原理是,在區塊鏈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發送方使用私鑰對信息簽名、使用信息接收方的公鑰對信息加密;信息接收方使用對方公鑰驗證信息發送方的身份、使用私鑰對加密信息解密。公私鑰加密與解密的成對出現保障了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鄒均介紹,除了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之外,在密碼學技術里,還有非對稱的數字簽名技術、保證數據唯一性的哈希技術、保護信息傳遞雙方敏感信息的隱私保護技術和包括防攻擊、身份認證、授權等在內的安全技術。基於密碼學產生的安全技術,是區塊鏈的核心安全技術。

3.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這一術語是由法律學者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1995年首次提出的。他給出的定義是: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製的。

C. IPFS(星際文件系統)和P2P網路(對等網路)有什麼區別

ipfs是一種區塊鏈網路,p2p不是。二者網路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不同,ipfs網路中文件是分拆保存到各個節點的,同時有冗餘數據保證容錯性,p2p各個節點保存的數據是完整的

D. 什麼是區塊鏈 mesh網路又是什麼

區塊鏈服務網路是一個類「互聯網」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是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體現第二代智能互聯網的區塊鏈服務網路,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聯盟鏈,為我國發展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提供了高水平的技術解決方案、可信的服務載體和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的基礎設施。
目前區塊鏈服務網路已完成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並已完成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超過40個公共城市節點的建設工作。區塊鏈服務網路將進行為期半年的內部測試,後續中國銀聯將與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等合作方積極推進安全與功能測試、技術架構優化、業務運營方案制定、基礎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應用推廣等各項工作,最終實現整個系統的商業化運行。
有興趣的開發者有興趣的開發者可以區塊鏈服務網路官網查看。

E. 區塊鏈的六層模型是什麼

區塊鏈總共有六個層級結構,這六個層級結構自下而上是: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
一、數據層
數據層是區塊鏈六個層級結構裡面的最底層。數據層我們可以理解成資料庫,只不過對於區塊鏈來講,這個資料庫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的資料庫,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分布式賬本」。
在數據層上,也就是在這個「分布式賬本」上,存放著區塊鏈上的數據信息,封裝著區塊的塊鏈式結構、非對稱加密技術、哈希演算法等技術手段,來保證數據在全網公開的情況下的安全性問題。具體的做法是:
在區塊鏈網路上,節點採用共識演算法來維持數據層(也就是這個分布式資料庫)的數據的一致性,採用密碼學中的非對稱加密和哈希演算法,來確保這個分布式資料庫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這就構成了區塊鏈技術中最底層的數據結構。但是,光有分布式資料庫還不夠,還需要讓資料庫裡面的數據信息可以共享交流,下面我們介紹數據層的上一層——網路層。
二、網路層
區塊鏈的網路系統,本質上是一個P2P(點對點)網路,點對點意味著不需要一個中間環節或者中心化伺服器來操控這個系統,網路中的所有資源和服務都是分配在各個節點手中的,信息的傳輸也是兩個節點之間直接往來就可以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2P
(點對點)並不是中本聰發明的,區塊鏈只是融合了這一技術而已。
所以,區塊鏈的網路層實際上就是一個特別強大的點對點網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上,每一個節點既可以生產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就好比發郵件,你既可以編寫自己的郵件,也可以收到別人給你發送的郵件。
在區塊鏈網路上,節點之間需要共同維護這條區塊鏈系統,每當一個節點創造出新的區塊後,他需要以廣播的形式通知其他節點,其他節點收到信息後對該區塊進行驗證,然後在該區塊的基礎上去創建新的區塊。這樣一來,全網便可以共同維護更新區塊鏈系統這個總賬本了。
但是,全網要依據什麼規則來維護更新區塊鏈系統這個總賬本呢,這就涉及到了所謂的「法律法規」(規則),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共識層。
三、共識層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共識,簡單來講就是全網要依據一個統一的、大家一致同意的規則來維護更新區塊鏈系統這個總賬本,類似於更新數據的規則。讓高度分散的節點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中高效達成共識,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區塊鏈社區的治理機制。
目前主流的共識機制演算法有: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以太坊的權益證明
(POS)、EOS的委託權益證明(DPOS)等等。
我們現在介紹了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這三層保證了區塊鏈上有數據、有網路,有在網路上更新數據的規則,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何讓節點們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區塊鏈系統維護呢,這里就涉及到了激勵,也就是我們下面要介紹的:激勵層。
四、激勵層
激勵層就是所謂的挖礦機制,挖礦機制其實可以理解成激勵機制:你為區塊鏈系統做了多少貢獻,你就可以得到多少獎勵。用這種激勵機制,能夠鼓勵全網節點參與區塊鏈上的數據記錄與維護工作。
挖礦機制和共識機制其實是一個道理,共識機制我們可以理解為公司的總規章制度,而挖礦機制可以理解成,在這個總的規章制度之中,你做好了什麼能夠得到什麼獎勵,這種獎勵規則。
就好比比特幣的共識機制PoW,它的規定是多勞多得,誰能夠第一個找到正確哈希值誰就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
而以太坊的PoS則規定了誰持幣年齡越久,誰能得到獎勵的概率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激勵層一般只有公有鏈才具備,因為公有鏈必須依賴全網節點共同維護數據,所以必須有一套這樣的激勵機制,才能激勵全網節點參與區塊鏈系統的建設維護,進而保證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區塊鏈安全可靠了,還不夠智能對不對,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合約層,可以讓區塊鏈系統變得更加智能。
五.合約層
合約層主要包括各種腳本、代碼、演算法機制及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的基礎。我們說的「智能合約」便屬於合約層這個層級上。
如果說比特幣系統不夠智能,那麼以太坊提出的「智能合約」則能夠滿足許多應用場景。合約層的原理主要是將代碼嵌入到區塊鏈系統上,用這種方式來實現能夠自定義的智能合約。這樣一來,在區塊鏈系統上,一旦觸發了智能合約的條款,系統就能夠自動執行命令。
六、應用層
最後就是應用層。應用層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我們現在說的「區塊鏈+」就是所謂的應用層。目前已經落地的區塊鏈應用主要是搭建在
ETH、EOS等公鏈上的各類區塊鏈應用,博彩、游戲類的應用比較多,真正實用的應用還沒有出現。

F. 什麼是區塊鏈點對點傳輸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叫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工具,比如學歷,從大學畢業時,現在的做法是要有一個有權威的機關認可和發出的證件,來作為憑證。
這個設置比較麻煩,因為這是一張紙,紙是可以偽造的,就會出現各種空隙,發證機關也是人,這個中間也會有各種可蹭空隙,只要是跟人有關,跟哪個媒介有關的都會有各種可能。
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以後只要一畢業,在區塊鏈上產生記錄,這個記錄任何人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改動的,這個東西就是客觀上存在了,作為一個物理存在,再作為一個數據的存在,區塊鏈就產生了。
這樣,任何人想要查是不是哪裡畢業的,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這跟平時的社交(微信)和支付平台(支付寶、易寶)所常涉及的大數據有類似的地方。

G. 區塊鏈中點對點分布式技術是指什麼

「一種基於網路的計算機處理技術,與集中式相對應。由於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及其使用的普及,使處理能力分布到網路上的所有計算機成為可能。分布式計算是和集中式計算相對立的概念,分布式計算的數據可以分布在很大區域。」

H. 區塊鏈為什麼突然就火了

區塊鏈火了!火得都快沒有朋友了!這幾天被各種區塊鏈科普段子刷屏就像前兩年講眾籌和股權,原始股一樣,你出門跟人嘮嗑,你不講點區塊鏈別人都不好意思跟你嘮下去了教科書式解釋:用分布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路。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

微信組局中的「規則定下來後,大家自發登記」,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去中心化,沒有任何單一用戶能夠控制它」。微信組局中的「在微信群里登記情況」,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點對點對等網路」。微信組局中的「只要聯網就能得知最新進展」,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博弈機制」。

熱點內容
幣圈是什麼控制漲跌 發布:2025-07-05 12:51:01 瀏覽:385
以太坊的運作過程 發布:2025-07-05 12:34:09 瀏覽:207
如何銷售區塊鏈會議 發布:2025-07-05 11:34:12 瀏覽:219
幣圈跑分平台下載 發布:2025-07-05 11:34:10 瀏覽:912
trx怎麼充值到交易網站 發布:2025-07-05 11:18:46 瀏覽:737
幣圈莊家就怕什麼 發布:2025-07-05 11:13:37 瀏覽:931
幣圈凍卡一般幾天後發生 發布:2025-07-05 11:00:31 瀏覽:923
2019年三月比特幣的價格 發布:2025-07-05 10:54:48 瀏覽:967
usdt質押幣 發布:2025-07-05 10:29:45 瀏覽:983
國外著名幣圈投資機構 發布:2025-07-05 10:29:39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