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私鑰和公鑰
『壹』 公鑰與私鑰的區別與應用。
現實生活中,我要給依依轉1個比特幣,我需要在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錢包或者比特幣客戶端裡面,輸入我的比特幣錢包地址、依依的錢包地址、轉出比特幣的數量、手續費。然後,我們等十分鍾左右,礦工處理完交易信息之後,這1個比特幣就成功地轉給依依了。
這個過程看似很簡單也很便捷,跟我們現在的銀行卡轉賬沒什麼區別,但是,你知道這個過程是怎樣在比特幣系統裡面實現的嗎?它隱藏了哪些原理呢?又或者,它是如何保證交易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呢?
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對於轉出方和接收方來講,也就是我和依依(我是轉出方,依依是接收方)我們都需要出具兩個東西:錢包地址、私鑰。
我們先說錢包地址。比特幣錢包地址其實就相當於銀行卡、支付寶賬號、微信錢包賬號,是比特幣支付轉賬的「憑證」,記錄著平台與平台、錢包與錢包、錢包與平台之間的轉賬信息。
我們在使用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轉賬時都需要密碼,才能夠支付成功。那麼,在比特幣轉賬中,同樣也有這么一個「密碼」,這個「密碼「被稱作「私鑰」。掌握了私鑰,就掌握了其對應比特幣地址上的生殺大權。
「私鑰」是屬於「非對稱加密演算法」裡面的概念,與之對應的還有另一個概念,名叫:「公鑰」。
公鑰和私鑰,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理解:公鑰,是可以公開的;而私鑰,是私人的、你自己擁有的、需要絕對保密的。
公鑰是根據私鑰計算形成的,比特幣系統使用的是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來根據私鑰計算出公鑰。這就使得,公鑰和私鑰形成了唯一對應的關系:當你用了其中一把鑰匙加密信息時,只有配對的另一把鑰匙才能解密。所以,正是基於這種唯一對應的關系,它們可以用來驗證信息發送方的身份,還可以做到絕對的保密。
我們舉個例子講一下,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中,公鑰和私鑰是怎麼運作的。
我們知道,公鑰是可以對外公開的,那麼,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的公鑰。在轉賬過程中,我不僅要確保比特幣轉給依依,而不會轉給別人,還得讓依依知道,這些比特幣是我轉給她的,不是鹿鹿,也不是韭哥。
比特幣系統可以滿足我的上述訴求:比特幣系統會把我的交易信息縮短成固定長度的字元串,也就是一段摘要,然後把我的私鑰附在這個摘要上,形成一個數字簽名。因為數字簽名裡面隱含了我的私鑰信息,所以,數字簽名可以證明我的身份。
完成之後,完整的交易信息和數字簽名會一起廣播給礦工,礦工用我的公鑰進行驗證、看看我的公鑰和我的數字簽名能不能匹配上,如果驗證成功,都沒問題,那麼,就能夠說明這個交易確實是我發出的,而且信息沒有被更改。
接下來,礦工需要驗證,這筆交易花費的比特幣是否是「未被花費」的交易。如果驗證成功,則將其放入「未確認交易」,等待被打包;如果驗證失敗,則該交易會被標記為「無效交易」,不會被打包。
其實,公鑰和私鑰,簡單理解就是:既然是加密,那肯定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的消息,所以只能我才能解密,所以可得出:公鑰負責加密,私鑰負責解密;同理,既然是簽名,那肯定是不希望有人冒充我的身份,只有我才能發布這個數字簽名,所以可得出:私鑰負責簽名,公鑰負責驗證。
到這里,我們簡單概括一下上面的內容。上面我們主要講到這么幾個詞:私鑰、公鑰、錢包地址、數字簽名,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理一下:
(1)私鑰是系統隨機生成的,公鑰是由私鑰計算得出的,錢包地址是由公鑰計算得出的,也就是:私鑰——公鑰——錢包地址,這樣一個過程;
(2)數字簽名,是由交易信息+私鑰信息計算得出的,因為數字簽名隱含私鑰信息,所以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私鑰、公鑰都是密碼學范疇的,屬於「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中的「橢圓加密演算法」,之所以採用這種演算法,是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二者的作用在於:
(1)公鑰加密,私鑰解密:公鑰全網公開,我用依依的公鑰給信息加密,依依用自己的私鑰可以解密;
(2)私鑰簽名,公鑰驗證:我給依依發信息,我加上我自己的私鑰信息形成數字簽名,依依用我的公鑰來驗證,驗證成功就證明的確是我發送的信息。
只不過,在比特幣交易中,加密解密啦、驗證啦這些都交給礦工了。
至於我們現在經常用的錢包APP,只不過是私鑰、錢包地址和其他區塊鏈數據的管理工具而已。錢包又分冷錢包和熱錢包,冷錢包是離線的,永遠不聯網的,一般是以一些實體的形式出現,比如小本子什麼的;熱錢包是聯網的,我們用的錢包APP就屬於熱錢包。
『貳』 什麼是公鑰和私鑰
公鑰和私鑰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得到的一個密鑰對(即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將其中的一個向外界公開,稱為公鑰;另一個自己保留,稱為私鑰。通過這種演算法得到的密鑰對能保證在世界范圍內是唯一的。使用這個密鑰對的時候,如果用其中一個密鑰加密一段數據,必須用另一個密鑰解密。比如用公鑰加密數據就必須用私鑰解密,如果用私鑰加密也必須用公鑰解密,否則解密將不會成功。
『叄』 比特幣私鑰、公鑰和地址如何確保一一對應
比特幣真相:
1、研究炒作比特幣誰獲益最大?
2、實質上是USA的陰疼餌(INTEL)、陰偽呆(NVIDIA)、挨罵的+挨踢(AMD+ATI)
3、挖比特幣需要巨量CPU、GPU、內存、主板、電源、線材、場地。
4、自從炒作比特幣以來,CPU、GPU、內存、主板、電源、線材銷量最高。
5、真正賺大頭的是USA的CPU、GPU產業,別國的零售、服務只是中間商賺差價。
6、炒作比特幣的策劃案:助推了USA的高端、核心、基礎晶元產業能力,別國是買辦而已。
7、危害:喪失發展本國高端、核心、基礎晶元的能力,淪為只能替USA賣晶元的零售商。
『肆』 公鑰跟私鑰
公鑰和私鑰就是俗稱的不對稱加密方式,是從以前的對稱加密(使用用戶名與密碼)方式的提高。用電子郵件的方式說明一下原理
使用公鑰與私鑰的目的就是實現安全的電子郵件,必須實現如下目的:
1. 我發送給你的內容必須加密,在郵件的傳輸過程中不能被別人看到。
2. 必須保證是我發送的郵件,不是別人冒充我的。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發送郵件的兩人都有公鑰和私鑰。
公鑰,就是給大家用的,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發布,可以通過網站讓別人下載,公鑰其實是用來加密/驗章用的。私鑰,就是自己的,必須非常小心保存,最好加上密碼,私鑰是用來解密/簽章,首先就Key的所有權來說,私鑰只有個人擁有。公鑰與私鑰的作用是:用公鑰加密的內容只能用私鑰解密,用私鑰加密的內容只能用公鑰解密。
比如說,我要給你發送一個加密的郵件。首先,我必須擁有你的公鑰,你也必須擁有我的公鑰。
首先,我用你的公鑰給這個郵件加密,這樣就保證這個郵件不被別人看到,而且保證這個郵件在傳送過程中沒有被修改。你收到郵件後,用你的私鑰就可以解密,就能看到內容。
其次我用我的私鑰給這個郵件加密,發送到你手裡後,你可以用我的公鑰解密。因為私鑰只有我手裡有,這樣就保證了這個郵件是我發送的。
當A->B資料時,A會使用B的公鑰加密,這樣才能確保只有B能解開,否則普羅大眾都能解開加密的訊息,就是去了資料的保密性。驗證方面則是使用簽驗章的機制,A傳資料給大家時,會以自己的私鑰做簽章,如此所有收到訊息的人都可以用A的公鑰進行驗章,便可確認訊息是由 A 發出來的了。
『伍』 像誠信幣這樣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中,私鑰,公鑰,地址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多小白剛入場時,就被私鑰,公鑰,地址,等等關系弄暈頭。有的甚至把自己私鑰搞丟了,地址上特別有錢,可偏偏就是取不出來,今天小白就把私鑰,公鑰,還有地址之間的關系跟大家捋一捋。
私鑰、公鑰和地址這三者的關系是:
私鑰轉換成(生成)公鑰,再轉換成地址,如果某個地址上有比特幣或誠信幣,就可以使用轉換成這個地址的私鑰花費上面的誠信幣。公鑰和地址的生成都依賴於私鑰,所以私鑰才最重要。
手機錢包也是同樣,但因為手機的文件管理方式不像計算機那麼方便。所以一般手機錢包會提供一個名為或類似「導出私鑰」的功能,通過這個功能,就可以將私鑰用各種形式導出來。
比如比特幣手機錢包可以導出為二維碼,可以列印或者掃描到紙上。更換手機時,裝好比特幣錢包掃描一下這個二維碼,就可以實現遷移比特幣。比特幣手機錢包和誠信幣手機錢包可以導出為一份明文字元串,列印到紙上——這就是紙錢包。
紙錢包讓用戶可以到任何有比特幣或誠信幣錢包的終端來花費你的比特幣或誠信幣。
由於錢包丟失或損壞會導致失去私鑰,從而徹底失去該數字貨幣的轉賬權。要防止出現這樣的悲劇,就要記得經常備份錢包里的數據。除了地址外,備份時也保存了所有的私鑰。
總結
私鑰要保護好,防止丟失,防止忘記,在手機清信息時方式被清除,最好手抄一份,但不要泄露。
要防止自己錢包丟失或損壞,導致丟失私鑰,喪失數字貨幣的轉賬權,否則你頓再多幣取不出來,還不是沒用。
『陸』 區塊鏈中的私鑰是指什麼
私鑰公鑰這個名詞可謂是所有考題中最簡單的了。
公開的密鑰叫公鑰,只有自己知道的叫私鑰。
公鑰(Public Key)與私鑰(Private Key)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得到的一個密鑰對(即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
一句話明了~
『柒』 那個私鑰和公鑰是什麼意思
公鑰:是公開的,可共享
私鑰:是私有的,不可共享
跟網路安全相關
『捌』 比特幣公鑰,私鑰與地址的關系是怎樣的
我把我家地址(地址)給你,你有可以查到我家郵編(公鑰),你用我家郵編(公鑰)+地址寫信給我,郵件到我家郵遞櫃裡面,我用只有我有的鑰匙打開郵遞櫃(私鑰)。
1、郵遞櫃被盜(資料庫被盜)
2、鑰匙被盜(私鑰被盜)
3、知道我家地址(公鑰被盜),郵遞櫃鎖被暴力打開(私鑰被暴力破解)。
『玖』 太希區塊鏈是真的嗎
01 區塊鏈的四大核心技術
1. P2P網路技術
實際上,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分布式的P2P對等網路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今天,我們無論是在互聯網上下載電影還是視頻,都需要依賴這種名為P2P(即點對點)的網路傳輸協議。
P2P網路是整個區塊鏈的基礎計算架構。在區塊鏈分布式網路中,中央伺服器的概念被弱化,即不再需要任何中心樞紐。網路中的各個節點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這些節點既能作為提供服務的伺服器,也能作為發送請求的客戶端。它們不再需要伺服器的橋接就可以直接交換資源:從一個節點上發出的信息經過驗證會被發送到周邊相鄰的節點,而每一個相鄰節點又會將交易發送到其他的相鄰節點,最終擴散到區塊鏈網路中所有的節點上,從而實現用戶與用戶之間資源的直接分享與利用。
所以,P2P網路技術就是一個非常對等、非常高效的傳輸協議。成千上萬個彼此相連的節點都處於對等的地位,並且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網路系統。正是由於P2P網路技術的這個特性,保障了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系統。
2. 加密技術
在加密技術方面,區塊鏈使用的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非對稱加密,即加密一條信息實際上不是用單個密鑰,而是用公鑰和私鑰兩個密鑰,它們可以保證在分布式網路中點對點信息傳遞的安全。
公鑰是全網公開可見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鑰加密一段信息,生成一個哈希值,來保障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並保證信息傳遞雙方在不用信任的網路上安全地傳輸密鑰。
私鑰是不公開的。信息擁有者要高度保護私鑰的安全,因為被公鑰加密過的信息只有擁有對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具體來說,這種非對稱密鑰的工作原理是,在區塊鏈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發送方使用私鑰對信息簽名、使用信息接收方的公鑰對信息加密;信息接收方使用對方公鑰驗證信息發送方的身份、使用私鑰對加密信息解密。公私鑰加密與解密的成對出現保障了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鄒均介紹,除了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之外,在密碼學技術里,還有非對稱的數字簽名技術、保證數據唯一性的哈希技術、保護信息傳遞雙方敏感信息的隱私保護技術和包括防攻擊、身份認證、授權等在內的安全技術。基於密碼學產生的安全技術,是區塊鏈的核心安全技術。
3.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這一術語是由法律學者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1995年首次提出的。他給出的定義是: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製的。
『拾』 為什麼區塊鏈私鑰 中的字母只有a-f之間
私鑰:實際上是一組隨機數,關於區塊鏈中的隨機數我們已經介紹過了
公鑰:對私鑰進行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生成,但是無法通過公鑰倒推得到私鑰。公鑰的作用是在和對方交易時,使用自己的私鑰加密信息,然後對方使用自己的公鑰解密獲得原始信息,這個過程俗稱簽名。
地址:由於公鑰太長,在交易中不方便使用,就對公鑰哈希進行SHA256、RIPEMD160、Base58演算法加密生成地址
首先使用隨機數發生器生成一個『私鑰』。後續的公鑰、地址都會由私鑰生成,所以一句話概括私鑰的重要性:"誰掌握了私鑰, 誰就掌握了該錢包的使用權!"
『私鑰』經過橢圓曲線演算法(SECP256K1)演算法加密生成了'公鑰'。這是一種非對稱單向加密演算法,知道私鑰可以算出公鑰,但知道公鑰卻無法反向算出私鑰
『公鑰』經過單向Hash演算法(SHA256、RIPEMD160)生成『公鑰Hash』
將一個位元組的地址版本號連接到『公鑰哈希』頭部(對於比特幣網路的pubkey地址,這一位元組為「0」),然後對其進行兩次SHA256運算,將結果的前4位元組作為『公鑰哈希』的校驗值,連接在其尾部。
將上一步結果使用BASE58進行編碼(比特幣定製版本),就得到了『錢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