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區塊鏈通貨緊縮
❶ 區塊鏈的發展方向有可能代替各國的貨幣嗎
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區塊鏈技術中的很多幣都是屬於製造概念圈錢割韭菜,稍微好點的是比特幣,以太坊等。
現在數字貨幣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
1、通貨緊縮,例如說比特幣的數量是一定的,無法增長,因此跟不上世界經濟的發展,數量一定的貨幣也容易抑制人們創造財富的慾望,抑制經濟發展。試想如果把一半的比特幣貯藏起來,什麼都不做,過了五百年,依然擁有世界一半的財富,這公平么。
2、去中心化使得其遭受很大阻力,比特幣的發行不通過央行等政府機構,也就意味著央行無法通過數字貨幣調節經濟,也無法徵收鑄幣稅,對於政府而言,這無法容忍。
❷ 區塊鏈的通縮模型是什麼
你所說的應該是比特幣吧,比特幣中區塊鏈每挖到一個區塊,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每隔一段時間,獎勵數量減半,這是個收斂的函數,比特幣的總數是2千多萬個,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些人會有忘記密碼或者其他原因,長時間或者說是一直不去動比特幣,比特幣的丟失等使比特幣總數減少,總體來說,是一個通縮模型
❸ 為什麼說區塊鏈公有鏈PoW應該仍然是最優的選擇
公有鏈:開放生態的交易網路,這層主要是為行業鏈和私有鏈提供全球交易網路。
由於私有鏈是封閉生態的存儲網路,也就是說使用傳統分布式一致性模型應該是最優的;由於聯盟行業鏈其半封閉半開放特性,使用Delegated Proof of XXX是最優的,可以考慮以傳統一致性演算法作為基礎加入拜占庭容錯/安全防護機制進行改進。
公有鏈PoW應該仍然是最優的選擇。
比特幣、瑞泰幣、萊特幣、狗狗幣採用的都是POW。
❹ 區塊鏈中PoW是指什麼
是指工作量證明機制,是區塊鏈的一種共識機制。指在區塊鏈系統中,根據每個節點在運算的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來確定許可權的一種演算法。工作量證明機制是現在區塊鏈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共識機制。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出現問題,那麼整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在區塊鏈開發中是必須要注意的。這是之前我一個在煊凌科技上班的人告訴我的,他雖然只是裡面的銷售,但是對區塊鏈的了解也比大部分人要全面。
❺ 區塊鏈目前用到哪些共識機制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是什麼
目前主要有四大類共識機制:Pow、Pos、DPos、Pool
1、Pow工作量證明,就是大家熟悉的挖礦,通過與或運算,計算出一個滿足規則的隨機數,即獲得本次記賬權,發出本輪需要記錄的數據,全網其它節點驗證後一起存儲;
優點:完全去中心化,節點自由進出;
缺點:目前bitcoin已經吸引全球大部分的算力,其它再用Pow共識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很難獲得相同的算力來保障自身的安全;挖礦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共識達成的周期較長,不適合商業應用
2、Pos權益證明,Pow的一種升級共識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所佔代幣的比例和時間;等比例的降低挖礦難度,從而加快找隨機數的速度。
優點: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共識達成的時間
缺點:還是需要挖礦,本質上沒有解決商業應用的痛點
3、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類似於董事會投票,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理他們進行驗證和記賬。
優點:大幅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可以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
缺點:整個共識機制還是依賴於代幣,很多商業應用是不需要代幣存在的
4、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加上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行業鏈大范圍在使用的共識機制
優點:不需要代幣也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上,實現秒級共識驗證;
缺點:去中心化程度不如bictoin;更適合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
在使用共識機制,保證數據一致性時的巨大優勢(共識機制則是Ripple首先提出的,數據正確性優先的網路交易同步機制,在共識網路中,無論軟體代碼怎麼變動,無法取得共識就無法進入網路,更不要提分叉了)。
——————————————————
PS:稍微自黑下,雖然共識機制絕對能確保任何時候都不會產生硬分叉。但是,這種機制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要取得與其他節點的共識,明顯要比當前Bitcoin網路漫長的多。極端情況下,在Ripple共識機制網路中掉線的後果也是很恐怖的。
有可能你家停電一天,第二天整個系統就再也無法與其它Rippled節點取得共識了(共識機制事實上需要超過80%的節點承認了你的數據,你的提交才會被其它節點接受,否則就會被排它的拒絕連接),甚至只能清空自己全部500多GB數據重新同步才能連上其它Ripple節點。
所以目前來說,現有的Rippled端並不適合民用(商用的話影響就比較小,比如RL自己的Rippled節點託管在亞馬遜雲數據中心,長時間無響應是可以高額索賠的,而且那種地方除了大型災害幾乎不會斷),這也是RL一直想改進的方面之一。
❻ 相比POS和DPOS,POW更有利於區塊鏈原生代幣的價格穩定嗎
這個不好說,理論上應該pow更有利於價格的問題。不過,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太坊都計劃採用POS機制。
在很多社區的討論中,在許多人的眼裡,似乎把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和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視為完全對立的兩種證明方式,POW是中本聰最早提出的工作量證明方式,而POS是目前許多二代幣逐漸採用的方式。
而DPOS則是DPOS機制似乎又重新把權利歸還到那些持有數字貨幣的人手上。但是目前比較成功的幣種都是採用POW,例如比特幣、DECENT、狗狗幣等等。
❼ 區塊鏈中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是什麼意思呢?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是共識機制的一種,可簡單理解為一份證明,證明你做過一定量的工作,即我通過查看工作結果就能知道你完成了指定量的工作。
比特幣挖礦採用的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比特幣網路通過調節計算難度,保證每次競爭記賬都需要全網礦工計算約10分鍾,才能算出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該結果即「區塊頭」里包含的隨機數。
工作量證明是指,如果礦工找到了一個滿足條件的結果,我們便可以認為全網礦工完成了指定難度系數的工作量。獲得記賬權的幾率取決於礦工工作量佔比全網的比例,如果佔比30%,那麼獲得記賬權的幾率也是30%。所以提高工作量佔比才能提高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多新誕生的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