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能夠實現不同區塊鏈間交互的新技術是

能夠實現不同區塊鏈間交互的新技術是

發布時間: 2022-06-14 13:40:00

㈠ 為什麼像比特幣,誠信幣等這些基於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貨幣是能實現價值間轉移與物質交換

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在沒有第三方背書的情況下,在一個開放式平台上進行遠距離價值的安全交付。
分布式賬本跨越多個節點、區域和機構,保存所有交易的歷史記錄,並且網路中所有授權的參與者都保存著一份完全相同的賬本副本,一旦對賬本進行修改,全部副本數據也將在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內全部修改完畢。
分布式賬本提供了可靠且不可逆的數字信息傳輸的可能性,並因分布式賬本中的每一筆記錄在特點的時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從而防止重復支付的發生。
這種純粹點對點的價值轉移體系,通過使用密鑰和簽名來管理用戶許可權,從而保證存儲在賬本中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確性;通過共識機制保證信息不可被篡改,甚至在被攻擊的情況下,也能准確無誤地傳遞信息。
同時,根據全網認可的規則,由授權節點負責對賬本進行更新。相對於傳統集中化的交易處理系統,如證券清算登記系統、跨國匯兌結算系統等(收費高昂且效率低下),區塊鏈通過把傳統的IT技術、法律框架和現有的以及可能涌現的新技術進行整合,在不需要各節點互信的情況下,系統可以確保一切數據的記錄都具有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脫離第三方機構背書,有效地降低交易的復雜性和風險。
價值轉移最好的應用是加密貨幣比特幣。它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消除了重復備份,依靠密碼學及相關技術,規范了比特幣供應,並跟蹤記錄比特幣的所有權變化。
這降低了集中式系統架構的復雜性和高運營成本,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低成本貨幣運行模式,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政府財政部門、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都對數字化的加密貨幣、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應用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紛紛成立或者參與相關研究組織探索商業化應用場景。
在比特幣的啟發下,事實上早就已經開始並將繼續引爆人類歷史上最強烈的技術和應用的創新風暴。也就是說,加上在數字貨幣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智能合約客戶端(去中心化,完全不需要依賴第三方)、數字貨幣開放市場暨電商平台(同樣完全不需要依賴第三方)一切有價物免費兌換平台、致力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建設的平台,以及構建在數字貨幣核心技術區塊鏈之上的無數新技術的涌現與發展,數字貨幣及其區塊鏈技術的確正在徹底革新這個世界的金融系統、商貿邏輯直至國家職能。比特幣的出現,意義非凡!
總結來說,像比特幣,誠信幣等不僅是一種依附於網路的數字加密貨幣,還是一種新的支付方式,是網際網路中基於同一個被稱為「比特幣」核心的各種各樣的協議,是基於同一個被稱為「比特幣」的核心的很多開放功能、協議和服務介面的程序……數字加密方法、支付機制、協議都可以進化,尤其是代碼,它具備超強的、超級有想像力的、范圍超級廣泛的進化能力。
在早期,比特幣的進化將依賴於人類的智慧和計算機的升級換代而打下堅實的基礎。譬如人們對於數字貨幣的認識順著縱深方向業已從它們的貨幣價值過渡到信用保障價值,並開始通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把我們現在的「信息網際網路」改造成為傳遞價值的網際網路。
到後期,它會藉助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而騰飛,未來還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㈡ 什麼是跨鏈技術

跨鏈,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能讓價值跨過鏈與鏈之間的障礙,進行直接的流通。跨鏈本質上和貨幣兌換是一樣的。跨鏈並沒有改變每個區塊鏈上的價值總額,只是不同的持有人之間進行了一個兌換。

跨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鏈對鏈外的信息的獲取與驗證,需要節點有單獨的驗證能力等等。跨鏈技術主要有四種實現模式:公證人模式、側鏈/中繼、哈希鎖定和分布式私鑰控制等。

一、公證人模式

公證人模式(Notary schemes)是鏈與鏈之互相操作最簡單的使用方法,由某個或某組受信任的團體來聲明A鏈對B鏈上發生了某件事情。公證人模式中較為出名的應用是瑞波Interledger協議。

Interledger協議是在2012年由瑞波實驗室提出的,通過第三方「連接器」或「驗證器」將兩個不同的區塊鏈(記賬系統)連接起來,使它們能夠自由地兌換貨幣。在這個過程中,記賬系統無需信任「連接器」,因為協議採用密碼演算法為這兩個記賬系統創建資金託管,當所有參與方對交易達成共識時,才可相互交易。

二、側鏈/中繼

側鏈也是一個區塊鏈,它能夠驗證來自其它區塊鏈的數據,能夠實現比特幣和其它資產在區塊鏈之間互相轉移,形成了一個全新開放的開發平台。前段時間很火的項目以太坊雷電網路就是採用的側鏈技術。使用雷電網路的的參與者在互相轉賬時,不需要通過以太坊主鏈交易確認,而是通過參與者之間創建微支付通道在主鏈下完成。側鏈的主要應用有:RSK、BTC Relay等。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過側鏈技術,想要了解更多的小夥伴,可以戳這里回顧。

三、哈希鎖定

哈希鎖定(Hash-locking)最早起源於閃電網路的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它是通過形成智能合約來保障任意兩個人之間的轉賬都可以通過一條「支付」通道來實現,完成「中介」的角色。交易的雙方通過智能合約,先凍結部分錢,並提供一個Hsah值。誰能在合約設置時間內匹配上Hash值,那麼這部分凍結的錢就歸誰了。

哈希鎖定雖然實現了跨鏈資產的交換,大部分場景能夠支持資產的抵押,但是沒有實現跨鏈資產的轉移,更不能實現跨鏈合約,所以它的應用場景相對受限。

四、分布式私鑰控制

分布式私鑰控制(Distributed private key control)是利用一個基於協議的內置資產模板,根據跨鏈交易信息部署新的智能合約創建新的資產。當一種已注冊資產由原有鏈轉移到跨鏈時,跨鏈節點會為用戶在已有的合約中發放相應等值的代幣。

實現和解除分布式控制權管理的操作稱為:鎖入(Lock-in)和解鎖(Lock-out)。鎖入是對所有通過密鑰控制的數字資產實現分布式控制權管理和資產映射的過程。這時需要委託去中心化的網路掌管用戶的私鑰,用戶自己掌握跨鏈上那部分代理資產的私鑰。當解鎖時再將數字資產的控制權交還給所有者。分布式私鑰控制主要的應用有:WanChain、FUSION等。

㈢ 區塊鏈的技術應用有哪些

原標題:2019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應用廣泛落地加速數字中國建設

區塊鏈行業正整體邁入3.0階段 加快數字中國進程貢獻巨大力量

我國區塊鏈行業經過十年發展。基本上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國家政策推動和下游應用領域需求不斷增加的條件下,我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地域集中度較高,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熟程度的不斷增加,區塊鏈行業正整體邁入3.0階段,在金融、物流、版權保護等領域有著良好的表現,為推動我國數字化建設,加快數字中國進程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區塊鏈行業產業鏈分析:下游應用領域眾多 發展潛力巨大

從產業鏈來看,我國區塊鏈行業包括上游硬體、技術及基礎設施;中游區塊鏈應用及技術服務;

下游區塊鏈應用領域等環節。上游硬體、技術及基礎設施主要是提供區塊鏈應用所必備的硬體、技術以及基礎設施支持,其中,硬體設備包括礦機礦池、晶元廠商等;通用技術包括分布式存儲、去中心化交易、數據服務、分布式計算等等相關技術。

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應用區塊鏈技術與現有行業的結合,主要包括金融行業、物流行業、版權保護、醫療健康、工業能源等眾多領域,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下游應用領域眾多,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中游區塊鏈應用及服務包括基礎平台建設和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其中基礎平台建設分為通用基礎鏈和垂直領域基礎鏈;技術服務支持包括技術支持和服務支持,技術支持與上游相關技術類似,負責為購買者提供區塊鏈安全防護等一系列基於區塊鏈產品的技術支持;服務支持包括數字資產交易場所、數字資產存儲、媒體社區等系列服務。

區塊鏈行業產業鏈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互聯網巨頭公司也紛紛布局區塊鏈行業,主要切入點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阿里巴巴、網路、騰訊、京東、360等企業多數通過自身的金融公司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出區塊鏈+金融新模式,拓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隨著我國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未來我國區塊鏈行業將呈現區塊鏈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開辟國際競爭新賽道;

2、區塊鏈領域成為創新創業的新熱土,技術融合將拓展應用新空間;

3、區塊鏈未來三年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4、區塊鏈打造新型平台經濟,開啟共享經濟新時代;

5、區塊鏈加速「可信數字化」進程,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

6、區塊鏈監管和標准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基礎繼續夯實六大發展趨勢。

㈣ 區塊鏈技術是什麼未來可能用於哪些方面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的技術,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參與的各方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區塊鏈可以大致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做區塊鏈底層技術;二是做區塊鏈上層應用,即基於區塊鏈的改造、優化或者創新應用。
區塊鏈在幾個領域已經開展應用了,第一個數字資產領域,除了我們看到的一些積分、入住卡,也包括各種其他的資產,有資產數據化的過程。
第二個領域是貿易金融領域,因為貿易金融領域本來是多環節參與、多方參與的方式,區塊鏈可以極大提高中間的效率,使得原來很多達到替代品的效果。
第三個領域用到的是股權,是公司股權像一些區域性的股權交易中心,目的是解決股權對交易之間的便捷,是相對流通做一個便捷。目前來看,區塊鏈多中心的體系確實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
信鏈是垂直於區塊鏈領域的新聞資訊與數據挖掘的信息資訊平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㈤ 區塊鏈中點對點分布式技術是指什麼

「一種基於網路的計算機處理技術,與集中式相對應。由於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及其使用的普及,使處理能力分布到網路上的所有計算機成為可能。分布式計算是和集中式計算相對立的概念,分布式計算的數據可以分布在很大區域。」

㈥ 什麼是區塊鏈的跨鏈技術

區塊鏈屬於分布式賬本技術的一種,每一條區塊鏈都相當於一個獨立的賬本,通常情況下不同賬本之間是無法實現價值轉移的。隨著技術以及市場的發展,加密貨幣的種類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也涌現出來大量不同的區塊鏈。不同鏈之間的協同從操作以及價值流通成為了用戶們的新需求,因此區塊鏈的「跨鏈技術」應運而生。
所謂「跨鏈」就是指原本存儲在特定區塊鏈上的資產可以轉換成為另一條鏈上的資產,從而實現價值的流通。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不同資產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兌換行為,這個過程實際並不改變每條區塊鏈上的價值總額。就好比交易平台提供的幣幣交易一樣,不同類型的數字貨幣之間可以進行兌換,只是交易平台的這一行為沒有發生在區塊鏈上而已。
從技術上來看區塊鏈屬於分布式賬本,而從商業層面來看,它本質上屬於一種價值網路,不同區塊鏈之間的孤立性不僅導致了數字資產不能在區塊鏈之間流通,同時也將其價值局限在了一個狹隘的范圍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空間。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跨鏈技術。2017年9月份,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就曾在推特上表示,萊特幣與比特幣實現了原子級跨鏈交換;11月閃電網路實驗室完成了首筆從比特幣到萊特幣的閃電網路跨鏈交易。

㈦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2008年由化名為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路之後計算範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區塊鏈技術是下一代雲計算的雛形,有望像互聯網一樣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並實現從目前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轉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程和安全可信等特點。 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的驗證、記賬、存儲、維護和傳輸等過程均是基於分布式系統結構,採用純數學方法而不是中心機構來建立分布式節點間的信任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系統; 時序數據:區塊鏈採用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存儲數據,從而為數據增加了時間維度,具有極強的可驗證性和可追溯性; 集體維護:區塊鏈系統採用特定的經濟激勵機制來保證分布式系統中所有節點均可參與數據區塊的驗證過程(如比特幣的「挖礦」過程),並通過共識演算法來選擇特定的節點將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 可編程:區塊鏈技術可提供靈活的腳本代碼系統,支持用戶創建高級的智能合約、貨幣或其它去中心化應用; 安全可信:區塊鏈技術採用非對稱密碼學原理對數據進行加密,同時藉助分布式系統各節點的工作量證明等共識演算法形成的強大算力來抵禦外部攻擊、保證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區塊鏈與比特幣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為比特幣系統解決了數字加密貨幣領域長期以來所必需面對的雙重支付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與傳統中心機構(如中央銀行)的信用背書機制不同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形成的是軟體定義的信用,這標志著中心化的國家信用向去中心化的演算法信用的根本性變革。近年來,比特幣憑借其先發優勢,目前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涵蓋發行、流通和金融衍生市場的生態圈與產業鏈,這也是其長期占據絕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區塊鏈的發展脈絡與趨勢
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可以為金融、經濟、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按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絡,區塊鏈技術將會經歷以可編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1.0模式,以可編程金融系統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2.0模式和以可編程社會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3.0模式。然而,上述模式實際上是平行而非演進式發展的,區塊鏈1.0模式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仍然遠未成熟,距離其全球貨幣一體化的願景實際上更遠、更困難。目前,區塊鏈領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態勢,相關學術研究嚴重滯後、亟待跟進。區塊鏈的基礎模型與關鍵技術
一般說來,區塊鏈系統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於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於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成功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同時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現狀,本文將區塊鏈目前的主要應用籠統地歸納為數字貨幣、數據存儲、數據鑒證、金融交易、資產管理和選舉投票共六個場景: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本質上是由分布式網路系統生成的數字貨幣,其發行過程不依賴特定的中心化機構。數據存儲:區塊鏈的高冗餘存儲、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特點使其特別適合存儲和保護重要隱私數據,以避免因中心化機構遭受攻擊或許可權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大規模數據丟失或泄露。數據鑒證:區塊鏈數據帶有時間戳、由共識節點共同驗證和記錄、不可篡改和偽造,這些特點使得區塊鏈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數據公證和審計場景。例如,區塊鏈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儲由政府機構核發的各類許可證、登記表、執照、證明、認證和記錄等。金融交易: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市場應用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區塊鏈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自發地產生信用,能夠建立無中心機構信用背書的金融市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脫媒」;同時利用區塊鏈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可編程的特點,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資產管理:區塊鏈能夠實現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確權、授權和實時監控。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已經廣泛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域名管理、積分管理等領域;有形資產管理方面則可結合物聯網技術形成「數字智能資產」,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授權與控制。選舉投票:區塊鏈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實現政治選舉、企業股東投票等應用,同時基於投票可廣泛應用於博彩、預測市場和社會製造等領域。區塊鏈技術的現存問題
安全性威脅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其中,基於PoW共識過程的區塊鏈主要面臨的是51%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其他問題包括新興計算技術破解非對稱加密機制的潛在威脅和隱私保護問題等。 區塊鏈效率也是制約其應用的重要因素。區塊鏈要求系統內每個節點保存一份數據備份,這對於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存儲來說是極為困難的。雖然輕量級節點可部分解決此問題,但適用於更大規模的工業級解決方案仍有待研發。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且交易確認時間一般為10分鍾,這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在大多數金融系統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應用。 PoW共識過程高度依賴區塊鏈網路節點貢獻的算力,這些算力主要用於解決SHA256哈希和隨機數搜索,除此之外並不產生任何實際社會價值,因而一般意義上認為這些算力資源是被「浪費」掉了,同時被浪費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如何能有效匯集分布式節點的網路算力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區塊鏈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區塊鏈網路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各節點在交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例如比特幣礦池的區塊截留攻擊博弈等。區塊鏈共識過程本質上是眾包過程,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使得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地實施區塊數據的驗證和記賬工作,並提高系統內非理性行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擊和威脅,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
智能合約是一組情景-應對型的程序化規則和邏輯,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通常情況下,智能合約經各方簽署後,以程序代碼的形式附著在區塊鏈數據(例如一筆比特幣交易)上,經P2P網路傳播和節點驗證後記入區塊鏈的特定區塊中。智能合約封裝了預定義的若干狀態及轉換規則、觸發合約執行的情景(如到達特定時間或發生特定事件等)、特定情景下的應對行動等。區塊鏈可實時監控智能合約的狀態,並通過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後激活並執行合約。 智能合約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激活器,為靜態的底層區塊鏈數據賦予了靈活可編程的機制和演算法,並為構建區塊鏈2.0和3.0時代的可編程金融系統與社會系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智能合約的自動化和可編程特性使其可封裝分布式區塊鏈系統中各節點的復雜行為,成為區塊鏈構成的虛擬世界中的軟體代理機器人,這有助於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各類分布式人工智慧系統中的應用,使得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 DAC)甚至去中心化自治社會(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成為可能。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由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現存的各類智能合約及其應用的本質邏輯大多仍是根據預定義場景的「 IF-THEN」類型的條件響應規則,能夠滿足目前自動化交易和數據處理的需求。未來的智能合約應具備根據未知場景的「 WHAT-IF」推演、計算實驗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決策功能,從而實現由目前「自動化」合約向真正的「智能」合約的飛躍。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
近年來,基於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的平行社會已現端倪,其核心和本質特徵是虛實互動與平行演化。區塊鏈是實現CPSS平行社會的基礎架構之一,其主要貢獻是為分布式社會系統和分布式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交互機制和計算模式,並為實現平行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信用基礎。 就數據基礎而言,管理學家愛德華戴明曾說過:除了上帝,所有人必須以數據說話。然而在中心化社會系統中,數據通常掌握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等「少數人」手中,為少數人「說話」,其公正性、權威性甚至安全性可能都無法保證。區塊鏈數據則通過高度冗餘的分布式節點存儲,掌握在「所有人」手中,能夠做到真正的「數據民主」。就信用基礎而言,中心化社會系統因其高度工程復雜性和社會復雜性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默頓系統」的特性,即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社會系統中的中心機構和規則制定者可能會因個體利益而出現失信行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軟體定義的社會系統,其基本理念就是剔除中心化機構、將不可預測的行為以智能合約的程序化代碼形式提前部署和固化在區塊鏈數據中,事後不可偽造和篡改並自動化執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默頓」社會系統轉化為可全面觀察、可主動控制、可精確預測的「牛頓」社會系統。 ACP(人工社會Artificial Societies、計算實驗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和平行執行ParallelExecution)方法是迄今為止平行社會管理領域唯一成體系化的、完整的研究框架,是復雜性科學在新時代平行社會環境下的邏輯延展和創新。 ACP方法可以自然地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實現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管理。首先,區塊鏈的P2P 組網、分布式共識協作和基於貢獻的經濟激勵等機制本身就是分布式社會系統的自然建模,其中每個節點都將作為分布式系統中的一個自主和自治的智能體(agent)。隨著區塊鏈生態體系的完善,區塊鏈各共識節點和日益復雜與自治的智能合約將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Dapp,形成特定組織形式的DAC和DAO,最終形成DAS,即ACP中的人工社會。其次,智能合約的可編程特性使得區塊鏈可進行各種「 WHAT-IF」 類型的虛擬實驗設計、場景推演和結果評估,通過這種計算實驗過程獲得並自動或半自動地執行最優決策。最後,區塊鏈與物聯網等相結合形成的智能資產使得聯通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網路空間成為可能,並可通過真實和人工社會系統的虛實互動和平行調諧實現社會管理和決策的協同優化。不難預見,未來現實物理世界的實體資產都登記為鏈上智能資產的時候,就是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到來之時。

㈧ 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提供了拜占庭容錯、並保證了最終一致性的分布式資料庫;從數據結構上看,它是基於時間序列的鏈式數據塊結構;從節點拓撲上看,它所有的節點互為冗餘備份;從操作上看,它提供了基於密碼學的公私鑰管理體系來管理賬戶。
或許以上概念過於抽象,我來舉個例子,你就好理解了。
你可以想像有 100 台計算機分布在世界各地,這 100 台機器之間的網路是廣域網,並且,這 100 台機器的擁有者互相不信任。
那麼,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演算法(共識機制)才能夠為它提供一個可信任的環境,並且使得:
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過程不可篡改,並且已生成的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
每個節點的數據會同步到最新數據,並且會驗證最新數據的有效性;
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整體節點維護的數據可以客觀反映交換歷史。
區塊鏈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產生的技術方案。
二、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組成
無論是公鏈還是聯盟鏈,至少需要四個模塊組成:P2P 網路協議、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共識機制)、加密簽名演算法、賬戶與存儲模型。
1、P2P 網路協議
P2P 網路協議是所有區塊鏈的最底層模塊,負責交易數據的網路傳輸和廣播、節點發現和維護。
通常我們所用的都是比特幣 P2P 網路協議模塊,它遵循一定的交互原則。比如:初次連接到其他節點會被要求按照握手協議來確認狀態,在握手之後開始請求 Peer 節點的地址數據以及區塊數據。
這套 P2P 交互協議也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合,指令體現在在消息頭(Message Header) 的 命令(command)域中,這些命令為上層提供了節點發現、節點獲取、區塊頭獲取、區塊獲取等功能,這些功能都是非常底層、非常基礎的功能。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比特幣開發者指南中的 Peer Discovery 的章節。
2、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
在經典分布式計算領域,我們有 Raft 和 Paxos 演算法家族代表的非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以及具有拜占庭容錯特性的 PBFT 共識演算法。
如果從技術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圖,其中,區塊鏈技術把原來的分布式演算法進行了經濟學上的拓展。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應用在最開始多為單點應用,高可用方便採用的是冷災備,後來發展到異地多活,這些異地多活可能採用的是負載均衡和路由技術,隨著分布式系統技術的發展,我們過渡到了 Paxos 和 Raft 為主的分布式系統。
而在區塊鏈領域,多採用 PoW 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oS 權益證明演算法,以及 DPoS 代理權益證明演算法,以上三種是業界主流的共識演算法,這些演算法與經典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不同的是,它們融入了經濟學博弈的概念,下面我分別簡單介紹這三種共識演算法。
PoW: 通常是指在給定的約束下,求解一個特定難度的數學問題,誰解的速度快,誰就能獲得記賬權(出塊)權利。這個求解過程往往會轉換成計算問題,所以在比拼速度的情況下,也就變成了誰的計算方法更優,以及誰的設備性能更好。
PoS: 這是一種股權證明機制,它的基本概念是你產生區塊的難度應該與你在網路里所佔的股權(所有權佔比)成比例,它實現的核心思路是:使用你所鎖定代幣的幣齡(CoinAge)以及一個小的工作量證明,去計算一個目標值,當滿足目標值時,你將可能獲取記賬權。
DPoS: 簡單來理解就是將 PoS 共識演算法中的記賬者轉換為指定節點數組成的小圈子,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記賬。這個圈子可能是 21 個節點,也有可能是 101 個節點,這一點取決於設計,只有這個圈子中的節點才能獲得記賬權。這將會極大地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因為更少的節點也就意味著網路和節點的可控。
3、加密簽名演算法
在區塊鏈領域,應用得最多的是哈希演算法。哈希演算法具有抗碰撞性、原像不可逆、難題友好性等特徵。
其中,難題友好性正是眾多 PoW 幣種賴以存在的基礎,在比特幣中,SHA256 演算法被用作工作量證明的計算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挖礦演算法。
而在萊特幣身上,我們也會看到 Scrypt 演算法,該演算法與 SHA256 不同的是,需要大內存支持。而在其他一些幣種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基於 SHA3 演算法的挖礦演算法。以太坊使用了 Dagger-Hashimoto 演算法的改良版本,並命名為 Ethash,這是一個 IO 難解性的演算法。
當然,除了挖礦演算法,我們還會使用到 RIPEMD160 演算法,主要用於生成地址,眾多的比特幣衍生代碼中,絕大部分都採用了比特幣的地址設計。
除了地址,我們還會使用到最核心的,也是區塊鏈 Token 系統的基石:公私鑰密碼演算法。
在比特幣大類的代碼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 ECDSA。ECDSA 是 ECC 與 DSA 的結合,整個簽名過程與 DSA 類似,所不一樣的是簽名中採取的演算法為 ECC(橢圓曲線函數)。
從技術上看,我們先從生成私鑰開始,其次從私鑰生成公鑰,最後從公鑰生成地址,以上每一步都是不可逆過程,也就是說無法從地址推導出公鑰,從公鑰推導到私鑰。
4、賬戶與交易模型
從一開始的定義我們知道,僅從技術角度可以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資料庫,那麼,多數區塊鏈到底使用了什麼類型的資料庫呢?
我在設計元界區塊鏈時,參考了多種資料庫,有 NoSQL 的 BerkelyDB、LevelDB,也有一些幣種採用基於 SQL 的 SQLite。這些作為底層的存儲設施,多以輕量級嵌入式資料庫為主,由於並不涉及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這些存儲技術與其他場合下的使用並沒有什麼不同。
區塊鏈的賬本特性,通常分為 UTXO 結構以及基於 Accout-Balance 結構的賬本結構,我們也稱為賬本模型。UTXO 是「unspent transaction input/outpu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指「未花費的交易輸入輸出」。
這個區塊鏈中 Token 轉移的一種記賬模式,每次轉移均以輸入輸出的形式出現;而在 Balance 結構中,是沒有這個模式的。

㈨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熱點內容
trx4攀爬車輪轂改裝 發布:2024-05-15 05:11:44 瀏覽:933
ltc7月 發布:2024-05-15 04:51:46 瀏覽:33
永續合約怎麼判斷買點 發布:2024-05-15 04:21:53 瀏覽:927
幣圈全國最新行情 發布:2024-05-15 04:21:09 瀏覽:557
php綁定挖礦 發布:2024-05-15 04:10:39 瀏覽:572
汕頭乆車站去粵東會展中心 發布:2024-05-15 04:01:32 瀏覽:713
手機版我的世界怎樣開啟一鍵挖礦 發布:2024-05-15 04:00:11 瀏覽:449
手持礦機挖隕石 發布:2024-05-15 03:10:02 瀏覽:443
鄞州區游泳中心坐什麼車去 發布:2024-05-15 01:42:40 瀏覽:56
pdx區塊鏈吹牛 發布:2024-05-15 01:42:34 瀏覽:983